学术论文百科

养蜂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者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7 09:56:20

养蜂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者是什么

畜牧兽医我知道怎么做我来帮你

有的,大概什么时候要?对文章有什么要求?

你好 研究生团队 可以帮你搞定 谢谢,采纳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  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正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

这样你确定通过的了?

养蜂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者

龚一飞(1926~ )养蜂学家,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蜂学专业的奠基人,各级养蜂学(协)会的积极组织者。祖籍福州,1926年5月27日生于厦门集美镇。教授。九三学社社员。1949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留校任助教兼农业推广干事。从1951年5月院系调整转为福建农学院工作起至1995年10月退休,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1989年任养蜂系(1988年改为蜂学系)系主任。曾任第7、8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福建省委第3、4届副主委,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农大动物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农业部教材指导委员会畜牧学科组成员、蜂学专业组组长,中国养蜂学会1~3届副理事长,福建省养蜂学会1~3届理事长等职。现任中国养蜂学会首席顾问,福建省养蜂学会名誉会长,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名誉所长,九三学社福建省委顾问。1985年评为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1988年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1996年评为福建省科协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上我国现代五名养蜂家之一,立传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1992年起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成长背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龚一飞的童年及少年时期,旧中国大多数百姓家庭生活困窘艰难。龚一飞虽然是生长在福州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龚易图的“龚家花园”(西湖宾馆的中心部分)内,但由于不是嫡系子孙,龚家花园的富庶与他们家几乎无关。所幸的是,那宛若大观园的豪宅里有数不清的花鸟虫鱼。这些自然界的生灵在龚一飞的童年里成了他痴迷热爱的生物学的免费启蒙老师。他的父亲龚礼贤是生物学教师,家里就存有不少动、植物标本。父亲的言传身教也促使他对生物学兴趣的养成。可是真正让他走上养蜂、研蜂这条“甜蜜之路”的原因却是家庭的不幸。抗日战争时期,年仅4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在图书馆做管理员的母亲要独自拉扯大大小小的5个孩子。1944年,身为老大的龚一飞考取了大学,对于这个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件欣慰而又为难的事。中途他就从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辍学,当了一年小学教师以贴补家用。协大校园坐落在鼓山麓闽江畔魁歧村,四周山川挺秀,林木茂盛,适于养蜂。20世纪40年代,龚一飞肄业期间,师从林青教授学习养蜂。既然身怀知识,就可以学以致用,而且养蜂投资小收益快,养蜂助学对他来说是一条可取之道。于是,他从亲友处借来钱,马上将想法付诸实施。10箱蜜蜂养在离校颇远的果园里。每到周末,他便从魁歧乘船过江并奔走十余里地前往照管蜂群。他依靠学识,付出艰辛,终于掌握了驾驭蜂群的技术,而蜂群也给他带来了回报。10箱蜂一季下来收了500多kg蜜。按时价算,1kg蜂蜜可换6kg大米,500kg的蜜就是3000kg大米。这就解决了学费和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就这样,龚一飞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事业1949年夏他自该校毕业,留校工作,开养蜂课。1958年,受命筹建福建农学院养蜂场,任命为场长,同时将私有小型蜂场捐赠该场。1959年被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60年,应邀担任由农业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养蜂师资培训班教师,主讲蜜蜂生物学课程。同年,福建农学院创办2年制养蜂专业,出任养蜂教研组主任。他经常与师生一起扩种蜜源植物,建立校内蜂场,带领师生深入山区教学。1961年,被福州市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65年,主持举办了全国中蜂师资训练班,为推广中蜂科学饲养培育了骨干力量。1967年养蜂专业因文革停止招生,他组织教学蜂场的100多群意蜂到新疆吐鲁番盆地采棉花蜜,创造了平均群产蜂蜜190kg的高产纪录。1969年至1972年下放期间,在福建省浦城县的福罗山区与当地农民栽果树、诱捕野生中蜂,将圆桶旧法饲养的中蜂改为活框科学饲养,建成了集体定地蜂场,为探索闽浙赣边境山区蜜源潜力和野生蜜蜂的生活规律积累了经验。1978年,福建农学院养蜂专业恢复招生,他任专业主任。1980年,养蜂专业扩展为4年制本科。面向全国招生、分配。1981年,福建农学院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养蜂系,他任系主任。1984年该系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这个院系现已扩展为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下设蜂学、蜂产品加工与贸易以及蜂疗3个专业,成为全国唯一培养高等院校蜂学本科多样化人才的基地。自1960年至今,己为我国蜂业战线的各个部门输送了千余名专科、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并培训了数百名蜂业专项技术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海内外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教学科研机构领导者……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龚老师数十年来历经沧桑,贡献毕生精力为蜂学教育事业而奋斗,今已桃李花开,硕果累累!科学研究龚一飞在20世纪40年代于协和大学农学院肄业期间,边养蜂助学,边师从赵修复教授选修《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并对达尔文学说深感兴趣,立志探索蜜蜂世界奥秘,希望利用蜜蜂以厚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养蜂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眼界顿开,坚信一切真知灼见皆源于实践。他在蜂学方面的精湛造诣,正是他长期实践的结果。1952年以来,龚一飞在养蜂科研和教学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蜂蜜高产技术、蜜蜂病敌害防治技术,蜜蜂生物学、蜜蜂育种新技术等多课题的研究。先后在全国性及地方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1982年,在他主持下,首次研究成功中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75年,他编著的《怎样养蜂》一书,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先后印刷6次,发行67万册,对普及养蜂技术起了重要作用。他受农林部教育局委托主编的我国第一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养蜂学》,获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他受农业部、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全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养蜂》,前后印刷5次。他参加编写、翻译的著作还有《养蜂手册》、《副业生产手册》、《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蜜蜂机具学》及世界养蜂名著《蜂箱与蜜蜂》等。他在学术上有不少颇具影响的创见。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根据中蜂独特的适应性,预言中蜂在华南、西南广大山林地区具有西方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历时半世纪,这预言不断为养蜂实践所证实。他在70年代发表的《论中蜂》一文,多年来,不断为多种专业期刊或论文集所选载。在蜜蜂授粉方面,他首先形象地提出:植物界中从风媒向虫媒演变,正好比动物界中由体外授精向体内授精演变一样,在传种接代的方式上属于突破性的飞跃。他的这种见解,为利用蜜蜂授粉增产充实了理论基础。自然分蜂是蜜蜂最突出的群体活动,它对培养强壮蜂群,稳定工蜂采蜜积极性至关重要。龚一飞在国内首次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述自然分蜂的内外因,达到了新水平。这在指导生产实践上具有广泛的意义。他根据自己在吐鲁番盆地炎暑获得养蜂稳产高产的实践,否定了传统认为华南养蜂越夏的难关是由于高温所致的观点,指出群体的蜜蜂对温度具有惊人的调节能力,华南越夏的困难是蜜蜂敌害猖獗和局部地区蜜粉源枯竭所造成,完全可以人为地加以克服。流蜜期蜂群出现分蜂热是养蜂生产上的致命伤。早在50年代,他就根据王台发育规律,试验成功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除王结合二次选择毁台法。近十多年来,他指导助手和研究生致力于蜜蜂交配生物学、蜜蜂人工授精、蜜蜂精液贮藏、蜜蜂精液漂洗提取等研究,在蜜蜂育种基础技术上做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1984年夏他和张其康同志首次考察西双版纳,目睹我国西南原始热带雨林中丰富多彩的蜂种资源,于是萌发了撰写《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的想法。90年代初,他们在福建省科委的资助下,连续5个夏天,跋涉南北山野,前后涉足长白山、完达山、大小兴安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天山、阿尔泰山、伊犁草原、吐鲁番盆地、祁连山、河西走廊、六盘山、河套、毛乌素沙漠、内蒙草原、五指山、十万大山和衡山,实地察访,采集标本,征集图片、资料,甚得各方惠助,收获颇丰;更喜的是相关学科取得重大突破,专家志士成果迭出,逐渐使其抱负转为现实。《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分蜜蜂分类、品种、进化与起源等4章。大体上阐明了蜜蜂属的来龙去脉、亲缘关系、地理分布,介绍各蜂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抗病敌害性能,并从不同地区饲养的角度评比它们的经济价值。此书能为蜜蜂世界探索者、养蜂生产者、蜜蜂选育种工作者和蜜蜂检疫人员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 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 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 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胥保华,男,汉族,1965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中国养蜂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饲养标准研究委员会(CFARA)委员,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食品》和《山东畜牧兽医》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蜜蜂科学和动物营养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目前,作为岗位科学家参加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营养与饲料岗位),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农业部2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研究工作,分别是“不同蜜蜂生产区抗逆增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和“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饲养标准研究与应用”。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实用养蜂学》、《蜜蜂产品》和《蜂产品知识》等著作3部,《养蜂与蜂产品》为副主编,是全国农业高等院校“十一五”统编教材《养蜂学》和《蜜蜂产品学》的副主编,参编《中国蜜蜂学》和《中国实用蜜蜂学》等著作2部。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论文1、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phospholipid hydroperoxid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enes from Apis ceran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2010, 152: 75~2、Cloning,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gene encoding thioredoxin reductase 1 from Apis ceran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2010, 156: 229~3、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 ribosomal protein L17 gene from Apis cerana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wiley online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 DOI: 1002/4、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09,11:113-5、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Ⅰ活性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 31(5):633-6、纳米硒对肉鸡组织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 17(1):49-7、四个意大利蜜蜂品系RAPD遗传标记的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5(3):335-8、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表达和酶活的诱导作用。中国畜牧杂志,2004, 40(11):13-9、RT-PCR定量分析肉鸡肝脏IDⅠmRNA的表达。中国畜牧杂志, 39(6):25-10、动物硒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动物营养学报, 15(3):12-11、肉雏鸡肝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表达产物的RT-PCR检测。中国兽医科技,2003,33(2):24-12、蜜蜂属内蜂种的分类、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31(3):265- 备注:招收动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研究生。

养蜂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者是谁

胥保华,男,汉族,1965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中国养蜂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饲养标准研究委员会(CFARA)委员,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食品》和《山东畜牧兽医》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蜜蜂科学和动物营养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目前,作为岗位科学家参加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营养与饲料岗位),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农业部2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研究工作,分别是“不同蜜蜂生产区抗逆增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和“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饲养标准研究与应用”。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实用养蜂学》、《蜜蜂产品》和《蜂产品知识》等著作3部,《养蜂与蜂产品》为副主编,是全国农业高等院校“十一五”统编教材《养蜂学》和《蜜蜂产品学》的副主编,参编《中国蜜蜂学》和《中国实用蜜蜂学》等著作2部。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论文1、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phospholipid hydroperoxid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enes from Apis ceran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2010, 152: 75~2、Cloning,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gene encoding thioredoxin reductase 1 from Apis ceran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2010, 156: 229~3、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 ribosomal protein L17 gene from Apis cerana 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wiley online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 DOI: 1002/4、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09,11:113-5、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Ⅰ活性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 31(5):633-6、纳米硒对肉鸡组织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 17(1):49-7、四个意大利蜜蜂品系RAPD遗传标记的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5(3):335-8、纳米硒对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表达和酶活的诱导作用。中国畜牧杂志,2004, 40(11):13-9、RT-PCR定量分析肉鸡肝脏IDⅠmRNA的表达。中国畜牧杂志, 39(6):25-10、动物硒蛋白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动物营养学报, 15(3):12-11、肉雏鸡肝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RNA表达产物的RT-PCR检测。中国兽医科技,2003,33(2):24-12、蜜蜂属内蜂种的分类、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31(3):265- 备注:招收动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研究生。

1 JTC A generalize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ormula for biological B Western China Research S 1945, 15:2 JTC Number of tentacles in Hydra vulgaris as a genetic N 1946, 157:3 JTC Studies on the toxicity of DDT Peking N H B 1948, 17(1):5-4 JTC Gammexane as a mosquito Peking N H B 1948, 17(1):17-5 JTC Studies in the residual killing potency of Peking N H B 1948, 17(2):109-6 JTC The insecticidal value of DDT Peking N H B 1948, 17(2):115-7 JTC Notes on som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on tobacco A Peking N H B 1948, 17(3):187-8 JTC Further studies on gammexane as a mosquito Peking N H B 1948, 17(2):205-9 JTC Laboratory tests with gammexane on househould insects, with species emphasis on cloth C J Z 1949, (3):62-10 张宗炳 DDT,六六六,Chlordan及Toxaphen 4种杀虫药剂对榆叶虫的毒性比较.昆虫学报,1950,1(2):136-142.11 张宗炳.水螅触手数目的观察.动物学杂志,1950:109-12 张宗炳.生物制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年第一版,1957年第二版.13 JTC Regeneration of leg and tracheal gill of an ephemerid C J E B 1951, 3(2):97-14 JTC The number of tentacles regenerated in hydra in relation to the original number of Peking N H B 1951, 19(4):427-15 张宗炳.碱性磷酯酶在水螅体内的分布.生理学报,1952,(3-4):16 张宗炳.E605防治吹绵介壳虫的初步报告.昆虫学报,1954, 4(1):99-17 张宗炳.原子能在昆虫学中的应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7.18 张宗炳.昆虫毒理学(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959年第一版,1965年第二版.19 张宗炳.施用杀虫药剂引起昆虫再增猖獗I、Ⅱ、Ⅲ.昆虫知识,1957, 3(3):97, (4):145, (5):20 JT Chang et Nutritional requirement of the common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vicina M N 1958, 181:21 张宗炳,孙令衔编译.杀虫药剂的化学及应用.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22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23 张宗炳.农业害虫防治.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24 张宗炳.害虫发生预测预报的生物统计.昆虫知识, 6(2):25 张宗炳.核酸信息与遗传.生物科学动态,1962, (6):26 张宗炳.杀虫药剂与昆虫生理代谢.昆虫学报,1962, 11(3):27 张宗炳,邓崇根.666及DDT对池塘鱼类害虫的防治及对池鱼的影响.水生生物集刊,1962, (2):28 张宗炳.蜡纸粉膜法.植保学报,1962, 1(2):29 张宗炳.核酸密码的进展.生物科学动态,1963, (6):30 张宗炳.一个单体与双体混合的核酸密码.北京大学学报,1963, (1):31 张宗炳.杀虫药剂毒力测定的统计与分析.植物保护,1964,2(3):32 张宗炳.在遗传与发育中的控制与通讯.生物科学动态,1964, (5):33 张宗炳.昆虫的抗性测定与异质性.昆虫知识,1964, 8(3):34 张宗炳.666对粘虫的毒性及666的增效剂.植保学报,1964, 3(2):35 张宗炳.昆虫不育性药剂及其生理机制.植物保护,1966, 2(6):36 林昌善,张宗炳.粘虫发生规律的研究Ⅱ粘虫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一个模式.植保学报,1964, 3(2):37 张宗炳,姜永嘉.昆虫不育性药剂的研究ⅢThio—TEPA对家蝇不育性效果的试验.昆虫学报,1964, 13(5):38 张宗炳.蝇类的化学防治·杀虫药剂及昆虫毒理学的进展(1)·科学出版社,1964, 222-39 张宗炳.DDT与666在昆虫体内的代谢及其毒理机制·杀虫药剂及昆虫毒理学的进展(1)·科学出版社,1964, 74-40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持久毒性.植物保护,1966,4(3):41 张宗炳.害虫综合治理以化学防治为主,兼论加强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农药检定通讯,1980, 2(1)42 张宗炳.关于粘虫迁飞起因的一个假说.昆虫知识,1980, 17(6):43 张宗炳.粮食害虫防治中所用的新杀虫药剂及其毒理机制.1980,第二次全国粮油贮藏专业学术交流会文集,10-44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选择性(一)、(二).昆虫知识,1981, 18(4): 178; (5):45 张宗炳.昆虫神经生理与神经毒剂(一)、(二).生物科学动态,981, (5):1; (6):46 张宗炳.正确认识与发挥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世界农业,1982, (6):47 张宗炳.蜜蜂与杀虫药剂.中国养蜂,1982, (2):48 张宗炳等.神经毒素的研究I酪胺作为神经毒素.1982,北京农药学会论文集,第24页.49 张宗炳.昆虫毒理学的新进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50 张宗炳.除虫菊酯及其类似物作为谷物的保护剂和毒理机制(一)、(二).粮食贮藏,1982,(3):2; (4):51 张宗炳.蜜蜂的性别决定与单雌生殖产生纯合子雌蜂的可能性.中国养蜂,1983 (1):52 张宗炳.关于松毛虫防治的一点意见.北京林学院学报,1983, (4):53 张宗炳,吴士雄,金恒亮.DDT中毒昆虫释放的神经毒素的鉴定.科学通报,1983, (4):54 张宗炳.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森林病虫通讯,1983, (1):55 张宗炳.多等位基因的基因平衡学说(纯合子雌蜂可能性的另一学说).中国养蜂,1983, (3):56 张宗炳.害虫综合治理与自然防治.农垦生防,1983, (9-10):57 张宗炳.害虫综合治理——一种治虫新观点.北京农业科学,1983, (1):58 Zhang Zongbing (JT Chang), Wu Shixiong, Jin H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neurotoxin released by DDT prostrate Kexue T 1983, 28(9):59 JT Chang et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neurotoxin released by DDT prostrate cockroaches (Periolaneta americana) and DDT induction of tyrosine 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 1984, Hamburg, 60 张宗炳.从害虫综合治理谈农药的发展.北京农业科学,1984, (1):61 张宗炳.全部种群治理(TPM)——一种害虫防治的新策略.昆虫知识,1985, 22(3):62 张宗炳.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与要点(一)、(二).植物保护,1986, 12(1):29; (2):63 张宗炳.农药与蜜蜂中毒.中国养蜂,1986, (4):64 张宗炳.昆虫神经生理与神经毒剂.北京:科学出版社,65 张宗炳.害虫综合治理.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66 张宗炳.防止昆虫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植物保护,1986, (6):67 张宗炳译.动物的行为.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68 张宗炳等译.杀虫药剂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69 张宗炳.防止昆虫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植物保护,1986, (6):70 JT Chang et Studies on insect Third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P Beijing, C 1986, 71 JT Chang et Enhanced production of tyramine and octopamine as the cause of synergism of chlordimeform towards V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esticide C 1986, Ottawa, C 3D:72 JT Chang et Protective function of gangliosides against the disruptive action of DDT and Insect Neurochemistry and N 1986, 73 JT Chang et Enhanced increase of tyramine and octopamine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monoamine oxidase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lordimeform towards Insect Neurochemistry and N 1986, 74 JT Chang et Comparative study of esterase isozymes of six species of honeybess A 3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 1987, Warsaw, P 71-75 JT Chang et Comparative study of esterase isozymes in 4 races of Apis mellifera, 6 species of Apis, 9 genera of Apioideam and 7 families of Hymenoptera A 3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 1987, Warsaw, P 72-76 JT Chang et Binding of biogenic amines to 2nd World Congress of N 1987, 77 JT Chang et Detection of gangliosides in 2nd World Congress of N 1987, 78 张宗炳.昆虫迁飞的行为学分析.昆虫知识,1987, 24(6):79 张宗炳.害虫综合治理与害虫抗性治理.植保参考,1987, (2):80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北京:农业出版社,81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原理、方法、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82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环境毒理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 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 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 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养蜂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是什么

五岭逶迤腾细浪五月归来不看山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五鼓鸡声催客道

长风拂人人人敏,春雨润物物物新。学海无涯本为勤,生若脱兔赛麒麟。好学多问文质斌,聪明伶俐通七音,明日光照前程锦。

《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苏辙 • 宋五年卖盐酒,胜事不复知。城东古道场,萧瑟寒松姿。出游诚偶尔,相逢亦不期。酉轩吴越僧,弛担未多时。言住西湖中,岩谷涵清漪。却背闾井喧,曲尽水石奇。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门人几杖立,往往闻谈词。风云一解散,变化何不为。辩入三昧火,卯塔长松欹。净老不复出,麈尾清风施。苏公得罪去,布衣拂霜髭。空存壁间字,郁屈蟠蛟螭。知我即兄弟,微官此栖迟。问何久自苦,五斗宁免饥。俯首笑不答,且尔聊敖嬉。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反复自为计,定知山中宜。但欲毕婚娶,每为故人疑。君归漫洒扫,野鹤非长羁。《云南即事》楼琏 • 明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摩岁中山标积雪,纳夷流水带金沙。翠蛙鸣入云中树,白雉飞穿洞口花。独有江南征戍客,寻常清梦苦思家。《喜迁莺 祁阳官舍,早春闻莺》王恽   • 元五更残梦。听绿窗莺语,罗衾香拥。百啭多情,娇啼无泪,枕上一声时送。真成翠鬟双*,当户玉琴初弄。欲谁共。趁风和求友,乔林烟蓊。春动。花气重。暗度垂杨,暖人酴*洞。倦客芳*。佳人幽思,愁满彩笺金凰。自怜比来心事,两翅果谁搏控。听指纵。望高城落日,黄尘飞*。《闲居六咏·早起》岳珂 • 宋五夜玉绳转,双轳金井寒。背人蚊作市,欺梦蝈鸣官。竹迳风初度,松梢月尚团。踞龟犹汗漫,何计觅乘鸾。《十二日诹吉受通议大夫告再书述怀二首》岳珂 • 宋五云瞻观阙,百印写纶丝。有愧陪貂尾,何功复雁{骑去马加足}。精{缪去纟加金}朌紫磨,实匪咏缁宜。圣德知难报,规铜笑白髭。《五斗粟》李东阳 • 明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举世不我容,上作羲皇民。羲皇梦不见,一枕三千春。

春风抚槛露华浓。——选自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养蜂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是

感叹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老去光阴速可惊。——欧阳修《采桑子》回首是非功绩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作者也有说是抗清志士金正希)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感谢同事帮助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感君遇我厚,肝胆每倾竭。——袁燮《送赵冶晦之》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魏徵《述怀(出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 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 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 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