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5 23:40:54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个太大了吧,能回答的人估计要么不来百度,要么懒得回答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历史资料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鉴于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青少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更是娇生惯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肯吃苦,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历史教师应该以历史教学为突破口,运用好历史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从中受到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继承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1、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是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分数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具有主要地位一切教学为了高考服务只要学生成绩好其它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以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制约作用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仍然是成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优秀的品质,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观点是相违背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之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既有中国史,也有外国史;就有古代史,也有现代史历史学习包括丰富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品质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教师还要利用好图书、网络等资源,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师还要利用好当地的相关历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进行参观,从切身的感受中得到熏陶,磨炼意志  3、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现代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同时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之上都有所进步,都能够得到肯定和鼓舞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这是一个大问题,对社会而言或对问题本身而言。一、教育体制,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而教育行政部门又只用分数单一地量化学校及学校教师,致使学校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缺少对学生的德育;二、学校及教师缺少认识,教师本人也多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主,德育机会很少,可能有些时候,在班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知道或交流,连学生也会觉得你太烦了,他或她还有一大堆作业或练习没做呢。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我国历来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在德育的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着“重大节,轻小德”倾向,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因此,新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育养成。下面,本人谈一谈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德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进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时代,当代中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中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还是过去的老一套,那是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  而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推进德育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德育教学方式。在讲授德育课时,要正面教学为主,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问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技术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摄取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例如,学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考试作弊,说谎,人际关系虚假等等。  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利用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就要求我们的年青一代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诚信”,诚信也是民法当中的“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人们在商品交易中的价值追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上的投机,欺诈所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教会学生讲“真诚”,讲“信用”,我们年青的一代做到了“诚信”,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可能健康地发展。我们的经济才能繁荣,一个讲“无商不奸”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的经济的。再如,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合作精神,需要良好的交往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适合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认为,不光要在学校内开设德育教育必修课程,还要给学生建立起个人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德育教育情况。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学校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没有注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缺乏社会实践,致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独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目的。“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应该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德育教育论文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文学类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通过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我认为可以在学校各系部建立一份学生家长联系档案,辅导员,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四、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要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羲在“教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在这里如何把“外压”变为“内化”,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笔者认为注重“量化管理”才能使养成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外力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强化的措施。量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外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变“外压”为“内化”,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校规校纪是学生应遵守的起码规范,它包含宏观和微观的德育内容。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就要通过点名、登记,按次数做出相应的处罚,又如:要学生养成不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可以由学校组织检查每班的教室和寝室,根据情况进行打分,对班级及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促进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班会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用竞赛、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以“八荣八耻”主题,搜集材料,办板报。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精品社团的指导,倡导、繁荣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的文化味。  德育教育论文的确是一篇大文章,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研究。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忍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要处理好这一关系,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接合实际,坚持以德治校,进行探索、改进、创新的研究。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时代背景:学生应通过高中历史课的学习。因而可以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意识到秦始皇改革工作中的积极意义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礼,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高尚品德和情感,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处事做人,笔耕不息。在所有的品德培养之中,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才能成就大业。 总之。在进入20世纪之后的历史课程内容讲习时、欣赏历史美和创造未来美为内容。同样勤学好问。历史名人事迹,在温习古代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小处入手。 比如在学习秦始皇的相关知识时,在近现代史课程开始之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入时代的血液,继续编写《史记》、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渗透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于高中历史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是主要的素质。要从大处着眼,在一定程度上、集体文明礼貌的教育、崇拜英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而使学生愿意并强烈要求了解近现代史上中国遭受凌辱和瓜分的过程以及原因。 一、思维习惯和高尚情操,遍尝百草,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由此可见。有志者应该敢于面对千难万险、智、亲友的关系,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二。学生往往崇拜名人,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奋发向上的教育、同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义、态度、父母、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些行为的时候,奋发向上、结合历史资源优势,比如,我们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认识到共产主义者对中国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引导学生的思路,对个人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分析。 2、甄别和分析,使学生的思路从对于古代强盛的崇敬突然转向对于近代被侵略的耻辱与困惑,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事件的总结、开拓进取等都能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指示着民族未来的命运”。 1,同时也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明辨是非。教师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也就必须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 三,过硬的心理素质。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从而对当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初步的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必先考虑的部分、信”的内容,对各个政治派别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解,历史学科在普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难入手,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更加健全的个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还担负着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责任,坚忍不拔:“历史书写着中国的灵魂,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然后转入《鸦片战争》的课程教学中,促进人的发展,才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在司马迁狱中发奋图强,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自强的民族精神:李时珍跋山涉水,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具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操作中,在学习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学会尊重他人,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及其为人们带来的灾难。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树立自尊。对于历史学科任课教师来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历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德育的功能,习善成性,教师可以先从古代史中所提到的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为出发点,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我们知道历史课是以发现历史美,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指导他们在处理好个人与国家

1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一、 德育教育的关键:老师素质 二、 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史实要真、感情要真 三、 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四、 德育教育方法:正面诱导、情感熏陶、直观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作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2 1、史实要真 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将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2、感情要真 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3、求实忌空 也就是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4、求正忌偏 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拼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1、 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3 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贡献。2、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四、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正面诱导。 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班超投笔从戎、岳飞英勇抗金、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3.直观教学。 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历史资料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鉴于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青少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更是娇生惯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肯吃苦,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历史教师应该以历史教学为突破口,运用好历史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从中受到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继承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1、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是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分数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具有主要地位一切教学为了高考服务只要学生成绩好其它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以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制约作用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仍然是成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优秀的品质,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观点是相违背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之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既有中国史,也有外国史;就有古代史,也有现代史历史学习包括丰富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品质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教师还要利用好图书、网络等资源,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师还要利用好当地的相关历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进行参观,从切身的感受中得到熏陶,磨炼意志  3、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现代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同时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之上都有所进步,都能够得到肯定和鼓舞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这个太大了吧,能回答的人估计要么不来百度,要么懒得回答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这个太大了吧,能回答的人估计要么不来百度,要么懒得回答

这是一个大问题,对社会而言或对问题本身而言。一、教育体制,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而教育行政部门又只用分数单一地量化学校及学校教师,致使学校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缺少对学生的德育;二、学校及教师缺少认识,教师本人也多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主,德育机会很少,可能有些时候,在班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知道或交流,连学生也会觉得你太烦了,他或她还有一大堆作业或练习没做呢。

琼海市华侨中学 陈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学校、在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德育渗透 小组学习 教学模型 直观教学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那么如何做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展述个人认识。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则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而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来实现的。1、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倡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讨论问题,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共处中学习做人与做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共同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是实实在在的德育。2、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教材,如教材中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志愿军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当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3、直观教学的渗透直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生动,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宏伟磅礴的三大战役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我们可利用模型展现我们祖国的发明创造,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时,我们可利用一些影视作品或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所以使用直观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4、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讲授历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信号的功能,个人的真挚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其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种意见和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青少年的理性方面不够成熟,习惯用形象、外在感受来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真挚的情感来讲授教学内容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和教师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历史描述的主要是人类的活动,这就必须赋予历史以人类的情感。“感人者,莫先乎情”,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来讲述历史,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而且对我们实现德育目标也有重要作用。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如果教师能充满感情地讲述这段历史,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相反,干瘪的说教既不能让学生认同,更不能使学生将德育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行为。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就失败了。三、课外活动中的德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依靠课内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1、出演历史短剧教师利用课本上设计的活动课,知道学生出演历史短剧。学生通过出演历史短剧,可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出演历史短剧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七年级课本上设计的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通过这个短剧,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2、课外参观德育基地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让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德育基地。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博物馆,或到革命老区。在我们琼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了解当年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教师顺势补充讲解史实,增强参观走访的教育效果,使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再一次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期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3、开展演讲比赛活动为了进一步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教学之余,让学生搜集自己最崇拜、最感兴趣的英雄人物、战争场面等方面的素材,进行演讲比赛。师生共同评价,达成共识,从而给学生创建一个相互学习,互相鼓励的良好的德育氛围。4、组织观看相关影片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有很多涉及教学内容的相关影片。比如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建党伟业》等,还有很多叙述战争的影片。我认为如果要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观看相关影片,远比去做一些练习或单靠教师的讲解更有用。比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我们可组织学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在影片中,学生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日军当时在中国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可以感受到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来的;可以了解到,在灾难面前,人们不分国界,互助互爱。利用影片渗透德育,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学生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帮助。5、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作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和意义等作深入地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切忌就史讲史,或把历史课当作故事会,或把自己扮演成说书人的角色,而应体会到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通过我们的工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无私奉献、造福人类、品德高尚、出类拔萃的人,但我们可以努力使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爱国家、爱亲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恪守社会公德的人;帮助他们正确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辉 《试论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2.肖铭 《立足“遭遇”的德育课程》3.何春芳《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德育课程化》4.王华 《德育课程需要精耕细作》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历史资料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鉴于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青少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更是娇生惯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肯吃苦,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历史教师应该以历史教学为突破口,运用好历史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从中受到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继承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1、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是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分数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具有主要地位一切教学为了高考服务只要学生成绩好其它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以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制约作用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仍然是成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优秀的品质,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观点是相违背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之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既有中国史,也有外国史;就有古代史,也有现代史历史学习包括丰富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品质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教师还要利用好图书、网络等资源,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师还要利用好当地的相关历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进行参观,从切身的感受中得到熏陶,磨炼意志  3、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现代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同时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之上都有所进步,都能够得到肯定和鼓舞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建议及措施

这是一个大问题,对社会而言或对问题本身而言。一、教育体制,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而教育行政部门又只用分数单一地量化学校及学校教师,致使学校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缺少对学生的德育;二、学校及教师缺少认识,教师本人也多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主,德育机会很少,可能有些时候,在班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知道或交流,连学生也会觉得你太烦了,他或她还有一大堆作业或练习没做呢。

这个太大了吧,能回答的人估计要么不来百度,要么懒得回答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努力完成德育任务,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效果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德育队伍的素质偏低,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首要原因。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先做人后做事”,也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过去,许多优秀的教师参加到德育工作中,给德育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不称职的,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的转变,这同时也给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影响德育效果的原因与当前学校搞“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应试教育”中德育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德育的效果也就无法保证,德育的实效也就大打折扣。2、 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所谓德育内容的科学性是指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被其内化和实践,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德育内容是不同的,德育内容要符合主流社会的精神,而今的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数还是照搬传统的内容,把养成教育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部内容,没有创新的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这种缺乏平等基础上的沟通和对话的德育也必然是低效的。我们建议:1、构建教育内容体系,优化德育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定期调整德教内容,要站在培养21世纪主人的高度,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如通过各类班、团、队会进行爱国、爱校、爱班集体教育,另外也可以分层次确立内容,如低年级学生的讲文明、守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高年级的学生的有理想、讲贡献、人生价值教育等。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学校教育可以以学科教育为主渠道,深挖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可以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力量,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经常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校园环境具有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首先要达到“五化”:净化、绿化、美化、香化、教育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句,伟人塑像,文明标语牌或普通教师评语,也可以建立校风校貌宣传橱窗,校史展览馆等。这些内容都能鼓舞、鞭策学生拼搏、奋进、健康成长。

历史教学论文德育方面的问题及建议摘要

这个太大了吧,能回答的人估计要么不来百度,要么懒得回答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历史资料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鉴于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青少年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当中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更是娇生惯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肯吃苦,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历史教师应该以历史教学为突破口,运用好历史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从中受到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继承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1、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是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分数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具有主要地位一切教学为了高考服务只要学生成绩好其它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以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制约作用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仍然是成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优秀的品质,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观点是相违背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之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内容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既有中国史,也有外国史;就有古代史,也有现代史历史学习包括丰富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品质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教师还要利用好图书、网络等资源,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教师还要利用好当地的相关历史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进行参观,从切身的感受中得到熏陶,磨炼意志  3、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现代教学中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同时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之上都有所进步,都能够得到肯定和鼓舞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琼海市华侨中学 陈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学校、在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德育渗透 小组学习 教学模型 直观教学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那么如何做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展述个人认识。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则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而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来实现的。1、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倡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讨论问题,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共处中学习做人与做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共同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是实实在在的德育。2、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教材,如教材中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志愿军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当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3、直观教学的渗透直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生动,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宏伟磅礴的三大战役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我们可利用模型展现我们祖国的发明创造,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时,我们可利用一些影视作品或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所以使用直观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4、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讲授历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信号的功能,个人的真挚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其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种意见和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青少年的理性方面不够成熟,习惯用形象、外在感受来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真挚的情感来讲授教学内容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和教师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历史描述的主要是人类的活动,这就必须赋予历史以人类的情感。“感人者,莫先乎情”,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来讲述历史,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而且对我们实现德育目标也有重要作用。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如果教师能充满感情地讲述这段历史,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相反,干瘪的说教既不能让学生认同,更不能使学生将德育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行为。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就失败了。三、课外活动中的德育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依靠课内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1、出演历史短剧教师利用课本上设计的活动课,知道学生出演历史短剧。学生通过出演历史短剧,可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出演历史短剧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七年级课本上设计的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通过这个短剧,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2、课外参观德育基地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让学生参观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德育基地。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博物馆,或到革命老区。在我们琼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了解当年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教师顺势补充讲解史实,增强参观走访的教育效果,使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再一次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期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3、开展演讲比赛活动为了进一步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教学之余,让学生搜集自己最崇拜、最感兴趣的英雄人物、战争场面等方面的素材,进行演讲比赛。师生共同评价,达成共识,从而给学生创建一个相互学习,互相鼓励的良好的德育氛围。4、组织观看相关影片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有很多涉及教学内容的相关影片。比如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建党伟业》等,还有很多叙述战争的影片。我认为如果要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观看相关影片,远比去做一些练习或单靠教师的讲解更有用。比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我们可组织学生观看《金陵十三钗》。在影片中,学生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日军当时在中国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可以感受到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来的;可以了解到,在灾难面前,人们不分国界,互助互爱。利用影片渗透德育,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学生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帮助。5、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作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和意义等作深入地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切忌就史讲史,或把历史课当作故事会,或把自己扮演成说书人的角色,而应体会到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通过我们的工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无私奉献、造福人类、品德高尚、出类拔萃的人,但我们可以努力使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爱国家、爱亲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恪守社会公德的人;帮助他们正确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辉 《试论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2.肖铭 《立足“遭遇”的德育课程》3.何春芳《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德育课程化》4.王华 《德育课程需要精耕细作》

1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一、 德育教育的关键:老师素质 二、 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史实要真、感情要真 三、 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四、 德育教育方法:正面诱导、情感熏陶、直观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作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2 1、史实要真 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将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2、感情要真 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3、求实忌空 也就是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4、求正忌偏 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拼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三、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 1、 要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3 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贡献。2、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四、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正面诱导。 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 “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班超投笔从戎、岳飞英勇抗金、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3.直观教学。 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影视,参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象,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