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5:38:32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论文摘要怎么写

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摘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回答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简简单单的凭证摘要,再填写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1、日常收支业务的摘要编写要规范统一一般,对日常收支业务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式。说直白点就是摘要里要具备本页记账凭证里,发生的经济行为的主体、经济行为的对象和经济行为的内容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比如:5月13日,公司采购员王梅用现金购买了办公用纸张2摞,共计支付80元。摘要为:王梅报办公用纸。2、摘要的编写要简单明了就是编写时抓住经济业务的重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经济内容全面的表达清楚。比如:销售部人员李海预支差旅费5000员去四川开展业务。摘要就要做为:李海预支差旅费去四川。3、摘要的编写要准确同一张凭证上如果有不同经济内容,每项经济内容就要准确对应一个摘要,不能使用一个摘要笼统的概括。比如特殊情况下的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记账凭证,及要认真对待。比如:考古系马元斌教授,借3000元去南京开会,回来报账时,差旅费开支1000元,会务费开支300元,购买相关图书资料用去1500元;剩余200员退还出纳。摘要就要按照每项经济业务对应的会计分录分别编写为:马元斌报南京开会旅费;马元斌报会务费;马元斌报书料费;马元斌报还借差旅款。这样做的摘要,不管以后复核、记账、查账都会非常的清晰明白,不会因笼统概括而产生麻烦。重点强调的是:用银行存款开支的经济业务,对应银行存款科目的摘要,必须要反映收款单位名称,便于银行存款日记账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 希望这边能够帮助到您,如果答案对您有帮助的话。请给我赞哦 更多1条 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论文摘要

这里有一篇,可以引用: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经济策略探究,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内容被你被你采用,一定要感谢我哦!:) 商学院进修教师 李天蕾 内容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基本手段,但由于现行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方法 局限性 解决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做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本文拟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决定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二)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较大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允许在3%----5%之间选择,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还可以自行掌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允许在3%----5%之间估计。确需超出此范围也是允许的,只是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即可。其他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的质量必然受到这些人为估计准确程度的影响。由于会计程序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资产项目的计量因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和会计原则,无统一标准,有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得出的合计数失去可比性,变得难以理解,这无疑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比如,固定资产的净值只是按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计算出来的,折旧的计算隐含着很大的主观估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代表其现行市价,所以也不能详细反映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币值稳定是货币假设的内容之一,若币值并不是稳定不变呢?面对这种情况,会计都仍以假设币值稳定为前提,依然采取历史成本原则,这必然会使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存在较大的不真实性。 其一,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实物资产均按历史成本反映,它们代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时价值远远高出其账面价值,往往越是长期存放的资产低估现象越严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以上这些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数据的真实性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理财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比如,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只是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对筹措来的资金又是如何具体加以运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又如,通过损益表人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是多少,至于收入是如何具体取得的却很难了解到。这无疑给财务报表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五)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这是因为列入表中的仅仅是可利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或受到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自创的商誉、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未在报表的资产项目内反映;再如,准备很快出售的长期资产,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 为他人担保的项目对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都存在重大影响,但以上这些信息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影响了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设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判断能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往往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分析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各项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仅仅看计算结果,是很难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说明的经济涵义的。另外,分析者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仅仅依照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测算分析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也是不够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也要有丰富的从事该工作的实际经验做后盾。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所侧重的财务指标和分析目的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实际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财务指标所传递的财务信息,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所以,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非常普遍,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内部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借以操纵利润。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企业常用该比率反映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一比率值越高,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这意味着企业可以保障债权在到期日得以偿还,并在清算时不会受到重大损失。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比如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是大家早就一致公认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品种的推陈出新、竞争的加剧,存货变现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企业对存货的采购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系统,就会造成所购材料过时、贬值、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甚至报废。而没有及时售出的产品也会面临更新换代而遭受贬值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资产数额巨大,但资产质量差,残次冷背的存货是原因之一。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再者,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很高的流动比率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短期债务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资产中有相对高比率部分是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闲置,收益低下,管理松懈;同时也可以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很多人认为速动比率更科学,因为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但公允地评价存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确实存在的存货仍然有变现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存货的成本和市价之间相差很大,对存货的速动性要有全面的认识。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而已经呆死的应收账款虽然表面上符合速动的定义,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可言。我国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无法完全作为偿还流动负债的一项来源。企业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总额及其编报日的坏账准备余额,并不能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能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其最长的信用期内能够收回的数额。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计算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时把一些超过企业信贷期限,发生坏账可能性较大的应收账款包含在内,从而影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确切反映。另外,应收账款有时甚至不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那么2—3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就不符合这个定义,而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该公式主要是适用于本年度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学者认为,将年末普通股份总数改为加权平均普通股数是比较妥当的,但本年度的净利润却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存在人为的粉饰和会计政策等自身缺陷带来的局限性,前已述及。其次,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如通过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后可能会增加每股盈余,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每股盈余的波动幅度将变大。这些风险是无法从这个指标上体现出来的,而投资者在评价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时,是不能只顾及其目前的盈利性而忽略其背后的风险的。再次,在计算每股盈余时,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简单地根据不同公司的每股盈余来比较不同股票投资价值的高低,那么投资者只可以根据这个比率指标进行纵向比较来衡量公司盈利性的发展趋势。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例如,某公司的资产只有一块前几年购买的土地,并且没有负债,公司的净资产是土地的原始成本。现在土地的价格比过去翻了几番,引起股票价格上升,而其账面价值不变。这个账面价值,既不说明土地现在可以卖多少钱,也不说明公司使用该土地能获得什么。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分子都是净利润,分母则有区别:一个是年末净资产;一个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从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是一种投资报酬率,理应由企业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净收益与企业在该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相对比。企业在一定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的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些。另一方面,“年末净资产”项目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将产生差异。 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大家知道,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目前对流动性分析所采用的现金流量指标一般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讲的。比如:(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一般来说,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其支付债务有保证;而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来看却不一定。比率太高,可能是因为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未能很好地在经营中运用的缘故。因此,公司应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的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但是公司的任何一种现金来源无论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可以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再者,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它的性质、规模以及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别,使上述各指标在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上都存在较大缺陷,都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分析肯定有失偏颇。所以,若将分子所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改为三项现金净流量的总和,来计算现金流量比率会更好些。 部分财务指标计算公式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局限性 有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准确。比如(1)对速动资产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的;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的;也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处理损失”的;这必然会影响速动比率的可比性。(2)对存货周转率比率也没有统一界定。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平均存货”,还有的采用“销售成本或销售收入/期末存货”,(3)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计算,而有的企业用销售总额计算;同样公式分母部分,有的企业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有的企业仅仅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总额计算;(4)对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用净收益来计算,而有的企业用净收益与利息费用之和计算。这样,不同企业之间的同一财务比率指标就失去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不可避免地影响指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进行财务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它们通过报表项目及其数据之间所揭示的财务关系的研究,给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财务信息。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著的,我们分别来看其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 由于比率分析法主要是依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会影响比率分析法也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分析。这主要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言的。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依此计算出来的相应资产负债表的比率也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状况,无法据此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损益表虽能反映动态情况,但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使得损益表也不是一张精确的报表,从而据此计算出来的各比率指标有失准确性。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 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但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对预测未来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而且,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以反映企业过去情况为主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的比率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不能很好地指导一个企业面向未来的经营、投资和筹资决策。 比率分析法重“量”不重“质” 通常比率分析法都是大量单纯数量指标的堆砌,而忽视对问题实质性的剖析。比如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对企业会计报表有影响的各因素都会对比率分析产生影响;各种比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名称等尚无统一标准也给分析运用带来很多麻烦;比率分析所采用的种种数据,一般都没有按一般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时期,各种财务分析比率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再者,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也会影响财务比率指标,这样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比如有的企业赶在报表编制日前将贷款还掉,事后再设法借入,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性比率所揭示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另外,某些外界因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作列示,这些都会影响比率分析的准确度,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是运用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这比分析单个财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法不仅能给分析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1、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因此,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1)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2)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3)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而且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 五、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时点指标是指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为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我们也要认清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所在,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正确决策。分析人员应该明确其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努力完善财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财务分析和评价不断健全和发展。

在网上搜集资料,然后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资料串起来就好了!

真可爱,用百度找人写论文,这几个分哪够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即对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不形成商誉,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在权益结合法下,将企业合并看成是一种企业股权结合而不是购买交易。参与合并的各方均按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合并,合并后,各合并主体的权益不能因企业合并而增加或减少。  合并成本的确认。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费用的处理。合并方为进行合并所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为企业合并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中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应按其账面价值进行计量;合并利润表应当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所发生的收入、费用和利润,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应单列项目反映;合并的现金流量表应当包括参与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现金流量。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购买法视合并行为为购买行为,注重合并完成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  合并成本的确定。合并成本以购买方所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如下:①通过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②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已经持有的被购买方股本在购买日(或交易日)的公允价值以及购买日支付其他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合并差额的处理。合并差额分三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①购买方原已持有的对被购买方的投资,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因企业合并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②在购买日,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③在购买日,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合并费用处理。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费用应当冲减所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无溢价或溢价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冲减留存收益。  购买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合并中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中包括的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列示。母公司的合并成本与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可确认为商誉或者作为当期损益列示。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论文怎么写

这里有一篇,可以引用: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经济策略探究,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内容被你被你采用,一定要感谢我哦!:) 商学院进修教师 李天蕾 内容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基本手段,但由于现行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方法 局限性 解决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做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本文拟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决定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二)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较大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允许在3%----5%之间选择,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还可以自行掌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允许在3%----5%之间估计。确需超出此范围也是允许的,只是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即可。其他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的质量必然受到这些人为估计准确程度的影响。由于会计程序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资产项目的计量因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和会计原则,无统一标准,有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得出的合计数失去可比性,变得难以理解,这无疑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比如,固定资产的净值只是按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计算出来的,折旧的计算隐含着很大的主观估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代表其现行市价,所以也不能详细反映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币值稳定是货币假设的内容之一,若币值并不是稳定不变呢?面对这种情况,会计都仍以假设币值稳定为前提,依然采取历史成本原则,这必然会使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存在较大的不真实性。 其一,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实物资产均按历史成本反映,它们代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时价值远远高出其账面价值,往往越是长期存放的资产低估现象越严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以上这些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数据的真实性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理财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比如,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只是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对筹措来的资金又是如何具体加以运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又如,通过损益表人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是多少,至于收入是如何具体取得的却很难了解到。这无疑给财务报表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五)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这是因为列入表中的仅仅是可利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或受到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自创的商誉、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未在报表的资产项目内反映;再如,准备很快出售的长期资产,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 为他人担保的项目对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都存在重大影响,但以上这些信息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影响了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设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判断能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往往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分析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各项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仅仅看计算结果,是很难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说明的经济涵义的。另外,分析者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仅仅依照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测算分析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也是不够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也要有丰富的从事该工作的实际经验做后盾。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所侧重的财务指标和分析目的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实际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财务指标所传递的财务信息,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所以,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非常普遍,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内部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借以操纵利润。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企业常用该比率反映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一比率值越高,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这意味着企业可以保障债权在到期日得以偿还,并在清算时不会受到重大损失。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比如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是大家早就一致公认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品种的推陈出新、竞争的加剧,存货变现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企业对存货的采购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系统,就会造成所购材料过时、贬值、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甚至报废。而没有及时售出的产品也会面临更新换代而遭受贬值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资产数额巨大,但资产质量差,残次冷背的存货是原因之一。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再者,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很高的流动比率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短期债务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资产中有相对高比率部分是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闲置,收益低下,管理松懈;同时也可以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很多人认为速动比率更科学,因为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但公允地评价存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确实存在的存货仍然有变现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存货的成本和市价之间相差很大,对存货的速动性要有全面的认识。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而已经呆死的应收账款虽然表面上符合速动的定义,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可言。我国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无法完全作为偿还流动负债的一项来源。企业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总额及其编报日的坏账准备余额,并不能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能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其最长的信用期内能够收回的数额。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计算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时把一些超过企业信贷期限,发生坏账可能性较大的应收账款包含在内,从而影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确切反映。另外,应收账款有时甚至不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那么2—3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就不符合这个定义,而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该公式主要是适用于本年度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学者认为,将年末普通股份总数改为加权平均普通股数是比较妥当的,但本年度的净利润却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存在人为的粉饰和会计政策等自身缺陷带来的局限性,前已述及。其次,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如通过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后可能会增加每股盈余,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每股盈余的波动幅度将变大。这些风险是无法从这个指标上体现出来的,而投资者在评价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时,是不能只顾及其目前的盈利性而忽略其背后的风险的。再次,在计算每股盈余时,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简单地根据不同公司的每股盈余来比较不同股票投资价值的高低,那么投资者只可以根据这个比率指标进行纵向比较来衡量公司盈利性的发展趋势。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例如,某公司的资产只有一块前几年购买的土地,并且没有负债,公司的净资产是土地的原始成本。现在土地的价格比过去翻了几番,引起股票价格上升,而其账面价值不变。这个账面价值,既不说明土地现在可以卖多少钱,也不说明公司使用该土地能获得什么。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分子都是净利润,分母则有区别:一个是年末净资产;一个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从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是一种投资报酬率,理应由企业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净收益与企业在该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相对比。企业在一定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的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些。另一方面,“年末净资产”项目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将产生差异。 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大家知道,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目前对流动性分析所采用的现金流量指标一般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讲的。比如:(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一般来说,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其支付债务有保证;而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来看却不一定。比率太高,可能是因为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未能很好地在经营中运用的缘故。因此,公司应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的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但是公司的任何一种现金来源无论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可以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再者,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它的性质、规模以及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别,使上述各指标在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上都存在较大缺陷,都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分析肯定有失偏颇。所以,若将分子所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改为三项现金净流量的总和,来计算现金流量比率会更好些。 部分财务指标计算公式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局限性 有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准确。比如(1)对速动资产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的;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的;也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处理损失”的;这必然会影响速动比率的可比性。(2)对存货周转率比率也没有统一界定。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平均存货”,还有的采用“销售成本或销售收入/期末存货”,(3)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计算,而有的企业用销售总额计算;同样公式分母部分,有的企业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有的企业仅仅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总额计算;(4)对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用净收益来计算,而有的企业用净收益与利息费用之和计算。这样,不同企业之间的同一财务比率指标就失去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不可避免地影响指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进行财务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它们通过报表项目及其数据之间所揭示的财务关系的研究,给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财务信息。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著的,我们分别来看其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 由于比率分析法主要是依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会影响比率分析法也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分析。这主要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言的。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依此计算出来的相应资产负债表的比率也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状况,无法据此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损益表虽能反映动态情况,但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使得损益表也不是一张精确的报表,从而据此计算出来的各比率指标有失准确性。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 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但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对预测未来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而且,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以反映企业过去情况为主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的比率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不能很好地指导一个企业面向未来的经营、投资和筹资决策。 比率分析法重“量”不重“质” 通常比率分析法都是大量单纯数量指标的堆砌,而忽视对问题实质性的剖析。比如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对企业会计报表有影响的各因素都会对比率分析产生影响;各种比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名称等尚无统一标准也给分析运用带来很多麻烦;比率分析所采用的种种数据,一般都没有按一般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时期,各种财务分析比率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再者,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也会影响财务比率指标,这样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比如有的企业赶在报表编制日前将贷款还掉,事后再设法借入,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性比率所揭示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另外,某些外界因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作列示,这些都会影响比率分析的准确度,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是运用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这比分析单个财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法不仅能给分析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1、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因此,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1)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2)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3)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而且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 五、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时点指标是指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为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我们也要认清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所在,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正确决策。分析人员应该明确其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努力完善财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财务分析和评价不断健全和发展。

一、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第二条规定,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此基础上企业合并的方式又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三种。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吸收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或购买方)的资产、负债;新设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第五条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会计处理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为是集团内部的合并,可以理解为内部交易,所以强调的是账面价值的概念,不必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例一,甲、乙公司为同属于A集团的两个子公司,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控股合并乙公司,以一房产向乙公司投资,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5200万元,已提累计折旧2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占乙公司65%的股权。投资时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亿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万元 借:累计折旧      200万元贷:固定资产    52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6500万元(10000×65%)贷:固定资产清理   5000万元 贷:资本公积   1500万元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    5000万元贷:实收资本    5000万元(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第十条规定,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会计处理上遵循的是以公允价值入账的概念。例二,续上例,假设甲、乙公司既不被同一家集团控制,相互间又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则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为:甲公司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800万元 借:累计折旧      200万元 贷:固定资产     6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6500万元(10000×65%)贷:固定资产清理   5800万元 贷:营业外收入  700万元乙公司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   6000万元贷:实收资本   6000万元二、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方法企业合并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也分为两种处理方法,即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应税合并与免税合并。应税合并,是指企业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的合并;免税合并,是指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企业,在交易发生时,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仍然按照原计税基础进行税务处理的合并。(一)一般性税务处理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四条第四项规定,企业重组,除符合本通知规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例三,乙公司合并甲公司,甲公司被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5000万元,评估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此合并中,乙公司接受甲公司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6000万元作为计税基础。甲公司资产评估增值1000万元需要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按清算分配处理。(二)特殊性税务处理,财税[2009]59号文件第五条规定,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2)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3)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4)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5)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该文件同时规定,符合通知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例四,乙公司合并甲公司,甲公司被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5000万元,评估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甲企业股东收到合并后企业股权6500万元,假如不考虑其他非股权支付,则股权支付额占交易支付总额比例为108%(6500÷6000×100%),超过85%,双方可以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即资产增值部分1000万元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甲乙双方的股份置换也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 (三)在特殊性税务处理中,非股权支付额要纳税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六项规定,重组交易各方按规定对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例五,续例四,甲企业股东取得新合并企业股权6500万元,假如甲公司还取得新合并企业非股权500万元。再假如甲企业股东原投入甲企业的股权投资成本为4000万元,则增值3000万元(6500+500-4000)。股东取得的非股权收入500万元对应的转让所得为:500÷6000×3000=250(万元)。股东取得新股的计税成本不是6500万元,而是3750万元(4000-500+250)。这就是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特殊合并的企业,由于被合并企业资产增值和损失税收上没有确认,所以,接收资产时也是按原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四项规定,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如上例,乙公司合并甲公司,尽管甲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但其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合并后的企业只能以5000万元作为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三、企业合并业务会计与所得税处理差异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差异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对于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所对应的企业合并,企业会计上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帐;税收上以公允价值计算或清算。以吸收合并为例,对于合并方来说,主要是一种支付行为,所以合并日一般不涉及税收问题(非货币性资产支付一般需要视同销售);对于被合并方来说,企业被合并注销后,企业资产被兼并转移,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例六,乙公司吸收合并甲公司,甲公司被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5000万元,评估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假如甲公司股东收到合并后新企业股权5000万元;其他非股权支付1500万元。此合并中,由于甲公司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占总支付金额的83%(5000÷6000)。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因此税法上应按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处理,即乙公司会计上接受甲公司的净资产按账面价值5000万元为初始成本,税收以接受甲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6000万元作为计税基础。甲企业资产评估增值1000万元在清算时需要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按清算分配处理。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所对应的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和税收处理相似,都以公允价值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方非货币性资产支付一般需要视同销售,对于被合并方来说,企业被合并注销后,企业资产被兼并转移,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二)特殊性税务处理差异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对于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所对应的企业合并,会计上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帐;税收上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如果被合并企业原有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一致,会计上与税务上的处理是一致的,没有产生差异。例七,乙公司吸收合并甲公司,甲公司被合并时账面净资产为5000万元,计税基础也为5000万元,评估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甲公司股东收到合并后企业股权6500万元(假设不考虑非股权),则股权支付额占交易支付总额比例为108%(6500÷6000),超过85%,双方可以按特殊性税务处理。企业接受甲公司的净资产会计、税收都按账面价值5000万元为初始成本。甲公司股东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5000万作为合并后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甲、乙公司股东双方的股份置换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对于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所对应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会计上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入帐;税收上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综上所述,企业合并业务中,会计上有同一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税务上有一般与特殊税务处理。同一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企业合并过程中,涉及非货币资产的计价问题,前者按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后者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一般与特殊税务处理的区别,主要是前者是应税处理,而后者是免税处理。一般税务处理与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差异,会计上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帐;税收上以公允价值计算或清算。一般税务处理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业务处理中,涉及非货币资产的计价都以公允价值计算,二者基本无差异。特殊税务处理与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差异,会计上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帐;税收上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如果被合并企业原有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一致,二者的处理是一致的没有差异。特殊税务处理与非同一企业合并的差异,合并方会计上以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入帐;税收上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因此,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必须按照财税[ 2009]59号文及税法的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税收处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毕业论文首先应该从概念和理论入手,然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到中国知网上查阅类似内容,积累素材。其次是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帮助自己提高认识水平。第三就是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请教,取得老师的支持。否则连研究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写,那么论文将无从下手。企业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你可以围绕企业并购的三种形式,选择掌握资料最丰富的一种或者两种展开研究,用实习时取得的有关基础数据作为支撑材料,进行写作。(别说你没有参加实习,或者实习时没有取得数据。)希望能够帮到你。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论文怎么写啊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是否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可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涉及巨额的财务利益,经济影响范围较广,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到各方的财务利益及最终目的,会计准则要求会计处理必须根据企业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来处理经济实务,因此合并会计处理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一、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目前,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为国际上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核算方法。2006 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做了新的规定,根据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核算,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采用购买法核算。  (一)权益结合法  1、含义。权益结合法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他们全部或实际上全部的资产和经营,以便继续对联合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合并。第一,参与合并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应全部或至少是绝大部分参与交换与合并;第二,一个企业的公允价值不能与另一个企业的公允价值相差很远;第三,合并后各企业的股东在合并主体中应大体保持与合并前同样的表决权和股权。  2、特点。(1)合并的实质是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现有的股东权益在合并主体中的联合和继续,不是一项购买交易;(2)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的确定。按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因为这里没有购买成本,合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在合并当期确认为费用;(3) 权益结合法要求按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因此不涉及商誉和负商誉的确认;(4) 股东权益的调整。权益结合法要求按被合并企业净资产账面总额合并投入资本,所以以换出股票作为合并对价时,账面换出股本的面值加上现金或其他资产形式的额外出价,与账面换入股本价值直接的差额,应调整股东权益;同时,应按入股比例将被合并方留存收益并入企业合并后留存收益中;(5) 参与合并各方当年净收益包括参与合并各方整个年度净收益之和,如同自所反映的最早期间其参与合并各方就已经联合在一起一样。  (二)购买法  1、含义。购买法是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收购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的企业合并。  2、特点。(1)应用购买法的首要步骤就是认定购买法。由于购买法是从购买方的角度看待企业合并,所以购买法假定交易的一方能够被认定为购买方。购买方是获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主体或业务的控制权的参与合并主体;(2)合并实质。购买法将一个企业获取对另一个企业净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的行为视为一项交易——与企业购买其他资产相类似的交易。购买法下企业合并的交易性决定了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实施购买的前提,是确定交易价格的基础;(3)购买法下,按购买成本作为合并成本,购买成本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购买交易日购买企业支付的现金或放弃的其他代价的公允价值;(4) 购买法下购买方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其在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即为合并商誉;(5)在购买法下,合并企业合并当年净收益包括合并企业当年实现的净收益以及被合并企业自合并日当年实现净收益中相当于合并企业在被合并企业股权份额的部分。  (三)我国企业合并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企业合并是目前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一项交易和事项。特别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减少同业竞争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往往会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实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些大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壮大也基本上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报告也会有较大差异。我国企业在选择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时,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企业合并的实质,从而规定了不同合并方式下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按账面价值为计量核心,采用权益结合法核算,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则是按公允价值为计量核心,显然应当采用购买法核算。  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1、会计信息不对称性在企业合并中的表现。会计信息不对称性是指资本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资本投资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对等,包括拥有的数量多少不对等、拥有的质量标准程度不对等、拥有的时间早晚不对等。会计信息不对称性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信息优势掌握了不对外披露的内部信息,这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各种途径来牟取私利提供了可能。  由于企业合并行为规模大、内容复杂,交易金额巨大,且交易对象是企业,同时企业合并交易形式复杂,如按交易类型企业合并可分为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按支付手段企业合并可分为现金、实物资产和股权交换;还有些大企业或大的企业集团不仅跨行业,而且跨国界。因此,合并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尤为突出。  企业合并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表现:(1)从掌握会计信息的主体来看,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包括内部的不对称性和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不对称性;(2)从获得会计信息时间上来看,会计人员了解信息要早于管理层,而管理层又要早于外部使用者;(3) 从会计信息的数量和内容上来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对会计信息了如指掌,会计人员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审定,企业管理层出于种种目的,可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才会将会计信息披露给外部使用者。这样,会计人员、企业管理层、外部使用者拥有会计信息的量是呈递减分布的,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2、不同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1)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看,由于权益结合法按账面价值反映合并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因而其信息的可靠性较高;(2)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看,采用购买法使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直接可比性,但由于合并是采用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而合并前的会计信息是以账面价值为计价基础的,因而合并前后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前后的会计信息都是以账面价值为计价基础,因而其与购买法相比,信息的可比性强;(3)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来看,购买法提供了关于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信息,便于投资者预测合并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其提供的信息有极大的相关性。  (二)合并产生的经济后果及对报表的影响分析  1、合并会计处理对合并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现实价格。因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造成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少计,从而使资产的成本补偿不足,增加企业税负。而购买法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的,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同时在以后会计期间由于能较多地补偿资产的成本,因而可减少企业的税负。  在宏观物价水平整体逐步上涨的趋势下,由于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一般要高于其账面价值,权益结合法采用较低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而购买法则采用公允价值入账,在报告合并收益时,采用较高的公允价值记账意味着多分摊费用。更重要的是,购买价值不仅高于被合并企业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还高于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商誉。在企业实际合并过程中,购买价格一般会远远高于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这样就会存在巨额商誉。巨额商誉的摊销会使得采用权益结合法下的报告收益远远大于采用购买法下的报告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税负,相比较之下,购买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企业税负。  权益结合法下,由于合并企业当年年度的损益表中包括被合并方全年的损益,而资产和负债则是按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的,因此合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率会高于购买法下所确定的这两个指标,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则这种差异会更大。  2、合并会计处理对合并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权益结合法下,被合并企业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都纳入合并方当年损益表中;而购买法下,合并企业当年年度的损益表中只包括被合并方购买日至报告期期末的损益。因此,如果被并入合并企业损益表的是利润额,权益结合法下合并企业反映的利润较购买法下反映的利润多;如果被并入损益表中的是亏损额,则按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年中合并视同年初就已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会虚增合并企业利润表中的本年利润。  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中;而购买法下,只有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在其发生时计入购买成本。很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并企业的经营成果。  3、合并会计处理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在购买法下,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必须以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商誉,并在10~20 年以分摊计入成本;而权益结合法下则不存在此问题。在购买法下,购买方按照公允价值对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重新进行计量,产生了新的计价基础,净资产的价值变动以及商誉必须在合并方的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予以反映;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一方在编制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时,计价基础保持不变,继续沿用合并另一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在物价上涨或资产质量较好时,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会大于账面价值,这就使得采用购买法所报告的净资产价值高于权益结合法下净资产的价值。  4、合并会计处理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在权益结合法下,利润较高,股东权益较低,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通常也较高。而在购买法下,利润较低,股东权益较高,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一般也较低。如果出现负商誉或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结果正好相反。同时,由于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会引起合并后固定资产折旧费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费用增加,如果合并中产生商誉,还要考虑商誉摊销费用的影响,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并后的投资报酬率。此外,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在购买法下往往优于权益结合法,主要原因是被合并企业的负债评估后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往往不大,但资产的评估价值往往高于账面价值。  5、合并会计处理对所得税的影响。从合并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采用权益结合法使得企业合并后的报告收益较高,相应的应交所得税也较高,而购买法对所得税的影响是双向的。从各项资产的角度看,由于资产评估增值,企业形成递延税,当这些增至资产使用时,递延税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税;从企业整体的角度看,由于评估增值资产的摊销,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从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那么在购买法下税的减轻更加明显。从被合并企业股东的角度看,购买法下,相当于被合并企业股东转让了自己的股权取得现金收入,如果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权的账面价值,则对于超过部分,被合并企业股东应当缴纳税款,并且其纳税责任是即期的。而在权益结合法下,被合并企业股东并未取得现金收入,得到的只是股票,因而其税要递延到被合并企业股东将股票转让时取得溢价时实现,即为延期税。  通过上述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购买法的优点是对合并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从而更能反映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更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不容易被用于盈余操纵和管理,使合并会计信息更加可信、质量更高。购买法的缺点包括:购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账面价值进行核算。而对于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则按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使得合并后的同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计价基础发生差异,这种方法对于商誉确认原则不一致,它只确认被合并企业的商誉,而不确认购买企业的商誉;确认的商誉是直接根据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部分。  权益结合法的优点是以账面价值为计价基础,这有利于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存续企业的历史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质量,便于预测未来盈利,有利于经营决策,且避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账工作,会计处理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相对简单。权益结合法具有的缺点:在合并过程中,不通过发生经济实质性的改善活动,而是直接通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使用就能改善企业的财务指标,提高合并当年以及以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使资本市场上更多的资金流入这类企业,有可能使资源配置的宏观处理受到影响和损害;由于权益结合法相对于购买法而言,可以结合企业合并带来当期以致以后若干期后较高的报告收益,因此这种情形有可能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来达到调节和管理报表盈余的目的,从而有可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完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一)健全我国当前的企业合并会计规范。  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合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合并易于导致粉饰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虚假的恶劣后果,会计规范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当前我国的企业合并会计规范,注意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和监督,正确划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重点对企业合并的会计信息特征描述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限定。为使会计规范达到既能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发生的双重功能,在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中,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应尽可能地对企业合并的会计信息特征加以列示;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如规定其只能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等;规范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政府监督的程序与方法;明确违法相关企业合并会计规范的法律后果。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同时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以实现与国际合并会计制度的趋同。  (二)完善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条件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入账,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人为主观因素,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成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而我国应不断完善经济市场上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使公允价值能够真正反映市场主体的资产价值,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真正发挥作用。  2、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不确定,将会给合并企业的财务报告等状况产生很多不确定性,同时各个企业内部具体状况有所不同,资产、负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因素会随着市场的变换而不断变化,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  (三)加强政府对合并企业的会计监督。加强政府对企业合并的会计监督,完善企业合并会计监督制度,重点是对企业合并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审批制度。政府应要求发生有合并行为的企业,将其所即将发表的相关会计信息在发表前提交给政府会计监管职能机构,由政府会计监管职能机构进行审查,判断其合并的主要经济动因及其所可能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并提出相关意见。如有必要,企业应根据会计监管机构的意见进行整改,直到符合要求并经过批准后,方能正式发表,力求政府实施的会计监管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引导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又起到规范会计行为,尽可能地防范会计信息虚假的作用。此外,国家应加强会计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保证企业的会计报告真实可靠。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在网上搜集资料,然后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资料串起来就好了!

从前它曾被纳入你红色的轨道?睡眠象一棵树,绿叶包住了你,静静站在树林里面如此坚定的在外面。屋里没有人,见鬼去吧,如果太阳离了这两岸!迅雷闪电哈哈

对1138家上市公司统计的结果显示,2000 年两市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203元,较1999年下降了33%,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出现了下滑; 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642元,较1999年上升了01%,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有提高;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65%,较1999年下降了31%,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效率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主营业务增盈利能力降 自1998年以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现高速增长趋势,1999年及200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率分别达到了38%和55%, 主营业务收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主营业务出现增长,至少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特征明显。受惠于我国宏观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采掘业、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电子、食品饮料, 以及积极拓展经营地域和实施金融创新的金融业等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出现较大增幅。如保证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 电力、运输、建材等受经济增长影响,出现需求回升。 二是结构调整见成效。以新宇软件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因资产重组扩展了主营业务范围,主营业务收入由此发生巨变。 三是新股表现突出。以天鸿宝业、南海发展和民生银行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收入的高增长率带动了总体收入的增长。 但与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不相对应的是, 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未能实现同步增长。1999年和2000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2%和12%,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反映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2000年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为 58 %,较1999年的18%出现了97%的下降。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580万元。 二是三项费用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00 年近一半的上市公司三项费用的平均增长远高于收入的增长。 三是非经常性收益的影响降低。虽然投资收益、补贴收入以及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较大, 不少上市公司也是通过重组等方式获得一次性巨额收益的。但自2000年以来, 由于监管层陆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运作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如不允许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等,非经常性收益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由此降低。 此外,亏损公司数量居高不下,T族队伍不断扩大,“拖后腿”的越来越多, 也影响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的提升。 资产质量高运营效率低 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牛市行情,大大刺激了上市公司的筹资欲望。2000 年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刷新多项纪录,其中发行新股、增发和配售的总家数达到300多家, 是 1999年的51倍。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价格呈上升势头。上市公司通过高溢价发行股票,获得高额资本公积,股东权益由此出现巨幅增长。如闽东电力在2000年7月以 88 倍市盈率的发行价,使其从中获取溢价收入超过10亿元,公司每股净资产也由1999年的57元提高至发行后的81元。可以说, 新股发行有力地促进了这些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增长,使其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此外, 接受资产捐赠、资产评估增值以及通过减免债务等,也都影响到了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由此引发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大幅提高。 但在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增加,资产质量提高的同时,其经营效率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如闽东电力,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2%。这虽有资金未投入使用的因素, 但也表明,公司利润的增长远跟不上净资产的扩张。 而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就“变脸”的情况也是一再发生。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在以43%(1999年)和01%(2000年)增长的同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却在以1 26%和31%的快速比率下降。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怎么写

这里有一篇,可以引用: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经济策略探究,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内容被你被你采用,一定要感谢我哦!:) 商学院进修教师 李天蕾 内容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基本手段,但由于现行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方法 局限性 解决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做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本文拟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决定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二)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较大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允许在3%----5%之间选择,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还可以自行掌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允许在3%----5%之间估计。确需超出此范围也是允许的,只是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即可。其他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的质量必然受到这些人为估计准确程度的影响。由于会计程序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资产项目的计量因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和会计原则,无统一标准,有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上得出的合计数失去可比性,变得难以理解,这无疑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比如,固定资产的净值只是按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计算出来的,折旧的计算隐含着很大的主观估计,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代表其现行市价,所以也不能详细反映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和盈利能力。 (三)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币值稳定是货币假设的内容之一,若币值并不是稳定不变呢?面对这种情况,会计都仍以假设币值稳定为前提,依然采取历史成本原则,这必然会使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存在较大的不真实性。 其一,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不一致。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实物资产均按历史成本反映,它们代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时价值远远高出其账面价值,往往越是长期存放的资产低估现象越严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资产的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以上这些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数据的真实性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理财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比如,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只是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对筹措来的资金又是如何具体加以运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又如,通过损益表人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是多少,至于收入是如何具体取得的却很难了解到。这无疑给财务报表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五)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这是因为列入表中的仅仅是可利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或受到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自创的商誉、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未在报表的资产项目内反映;再如,准备很快出售的长期资产,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 为他人担保的项目对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都存在重大影响,但以上这些信息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影响了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设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判断能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往往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分析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各项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仅仅看计算结果,是很难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说明的经济涵义的。另外,分析者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仅仅依照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测算分析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也是不够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也要有丰富的从事该工作的实际经验做后盾。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所侧重的财务指标和分析目的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实际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财务指标所传递的财务信息,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所以,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非常普遍,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内部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借以操纵利润。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难免有失偏颇,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企业常用该比率反映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一比率值越高,表明流动资产超出流动负债的程度越高,即企业短期负债的安全程度越高。这意味着企业可以保障债权在到期日得以偿还,并在清算时不会受到重大损失。但这种有效性是很有局限性的。首先,流动资产中有相当部分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比如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是大家早就一致公认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品种的推陈出新、竞争的加剧,存货变现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企业对存货的采购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控制系统,就会造成所购材料过时、贬值、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甚至报废。而没有及时售出的产品也会面临更新换代而遭受贬值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资产数额巨大,但资产质量差,残次冷背的存货是原因之一。其次,流动资产中还有一些项目是不能变现的。比如待摊费用、预付账款、预付费用,虽然从性质上来说将其视作一种流动资产,但事实上它并不具备变现支付的能力。所以,有时候,高流动比率并不一定表示企业对短期债务具有很高的清偿能力。再者,财务比率指标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有效性的局限。例如,很高的流动比率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短期债务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资产中有相对高比率部分是以流动资产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闲置,收益低下,管理松懈;同时也可以说明企业经营观念的保守,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目前的短期融资能力。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性指标。很多人认为速动比率更科学,因为速动资产扣除了变现能力较慢的存货,但公允地评价存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确实存在的存货仍然有变现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存货的成本和市价之间相差很大,对存货的速动性要有全面的认识。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而已经呆死的应收账款虽然表面上符合速动的定义,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可言。我国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无法完全作为偿还流动负债的一项来源。企业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总额及其编报日的坏账准备余额,并不能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究竟如何,不能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其最长的信用期内能够收回的数额。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计算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时把一些超过企业信贷期限,发生坏账可能性较大的应收账款包含在内,从而影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确切反映。另外,应收账款有时甚至不符合流动资产的定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的1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那么2—3年账龄的应收账款就不符合这个定义,而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要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当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时,企业就必然无法准确判断其短期负债偿还能力,许多企业正是抓住了此弱点进行报表粉饰误导信息使用者。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1)每股收益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该公式主要是适用于本年度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学者认为,将年末普通股份总数改为加权平均普通股数是比较妥当的,但本年度的净利润却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存在人为的粉饰和会计政策等自身缺陷带来的局限性,前已述及。其次,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如通过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后可能会增加每股盈余,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每股盈余的波动幅度将变大。这些风险是无法从这个指标上体现出来的,而投资者在评价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时,是不能只顾及其目前的盈利性而忽略其背后的风险的。再次,在计算每股盈余时,普通股股数是一个“份额”概念,不同的公司股票每一股份在经济上不等量,它们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不同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简单地根据不同公司的每股盈余来比较不同股票投资价值的高低,那么投资者只可以根据这个比率指标进行纵向比较来衡量公司盈利性的发展趋势。 (2)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或期末净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数,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例如,某公司的资产只有一块前几年购买的土地,并且没有负债,公司的净资产是土地的原始成本。现在土地的价格比过去翻了几番,引起股票价格上升,而其账面价值不变。这个账面价值,既不说明土地现在可以卖多少钱,也不说明公司使用该土地能获得什么。 (3)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 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分子都是净利润,分母则有区别:一个是年末净资产;一个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从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是一种投资报酬率,理应由企业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净收益与企业在该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相对比。企业在一定时期用于经营的净资产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但这样又过于复杂,从简化计算的角度考虑,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些。另一方面,“年末净资产”项目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将产生差异。 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大家知道,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目前对流动性分析所采用的现金流量指标一般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讲的。比如:(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一般来说,这些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其支付债务有保证;而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来看却不一定。比率太高,可能是因为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未能很好地在经营中运用的缘故。因此,公司应根据行业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用的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但是公司的任何一种现金来源无论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都可以用于偿还企业的债务;再者,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它的性质、规模以及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别,使上述各指标在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上都存在较大缺陷,都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分析肯定有失偏颇。所以,若将分子所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改为三项现金净流量的总和,来计算现金流量比率会更好些。 部分财务指标计算公式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局限性 有些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准确。比如(1)对速动资产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的;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的;也有界定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待处理损失”的;这必然会影响速动比率的可比性。(2)对存货周转率比率也没有统一界定。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平均存货”,还有的采用“销售成本或销售收入/期末存货”,(3)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采用销售收入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计算,而有的企业用销售总额计算;同样公式分母部分,有的企业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有的企业仅仅采用平均应收账款总额计算;(4)对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公式分子部分,有的企业用净收益来计算,而有的企业用净收益与利息费用之和计算。这样,不同企业之间的同一财务比率指标就失去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不可避免地影响指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进行财务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它们通过报表项目及其数据之间所揭示的财务关系的研究,给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财务信息。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著的,我们分别来看其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 由于比率分析法主要是依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会影响比率分析法也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分析。这主要是针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言的。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依此计算出来的相应资产负债表的比率也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状况,无法据此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情况。损益表虽能反映动态情况,但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使得损益表也不是一张精确的报表,从而据此计算出来的各比率指标有失准确性。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 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一般都是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但是,过去的财务状况对预测未来只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代表企业的未来前景。而且,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相对于它所反映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以反映企业过去情况为主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的比率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不能很好地指导一个企业面向未来的经营、投资和筹资决策。 比率分析法重“量”不重“质” 通常比率分析法都是大量单纯数量指标的堆砌,而忽视对问题实质性的剖析。比如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对企业会计报表有影响的各因素都会对比率分析产生影响;各种比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名称等尚无统一标准也给分析运用带来很多麻烦;比率分析所采用的种种数据,一般都没有按一般物价水平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时期,各种财务分析比率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再者,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也会影响财务比率指标,这样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比如有的企业赶在报表编制日前将贷款还掉,事后再设法借入,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性比率所揭示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另外,某些外界因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作列示,这些都会影响比率分析的准确度,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是运用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这比分析单个财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法不仅能给分析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1、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因此,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1)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2)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3)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而且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 五、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三)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时点指标是指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为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我们也要认清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所在,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正确决策。分析人员应该明确其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努力完善财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财务分析和评价不断健全和发展。

1 标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相关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比较分析适应我国企业合并的相应方法。 内容:1、企业合并的涵义及不同合并形成;2、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及适应情况;3、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4、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及理由。 参考资料:《财经研究》2001、1,“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邓小平;《财会月刊》2000、12:“购买法与权益联合法的比较分析”,宁宇新;《时代财会》2003、5:“对我国企业保并会计方法选择的现实思考”,万宇洵、李典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万宇洵主编,西南财大出版,“第三章,企业合并会计”;《会计研究》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课题组:“论控制与合并财务报告问题。 2 标题: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研究目的:辨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规定;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国际国比较;3、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4、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分析;5、关联主交易的规范措施;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资料:《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闫德玉等,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财会月刊》2002、11“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孟宇;《财会月刊》2003、1,“寻探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价格的监管体系”,车嘉丽,《黑龙江财会》“加强关联方交易披露和监管的对策”,雷鸣等;《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于关联方说明”等。 3 标题:或有事项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项的意义和种类,掌握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内容:1、或有事项的涵义与种类;2、或有事项的确认;3、或有事项的计量;4、或有事项的帐务处理及披露;5、或有事项准则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资料:《会计研究》,1996、3,“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林斌;《会计研究》”关于我国或有事项准则的有关问题“,宣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2003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万宇洵编著,2003年,湖南大学出版社;《上海会计》”试谈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王锡岚等。 4 标题: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会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熟练运用其要求处理实际问题。 内容:1、会计调整事项的涵义和内容;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3、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4、会计估计变更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5、会计差错更正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6、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改进建议。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制定,相应学习辅导资料及继续教育的教材,《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万宇洵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各种会计杂志上相关论文。选题比较重要的 否则写一半写不下去就糟糕了

1 标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目的:了解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相关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比较分析适应我国企业合并的相应方法。2 标题: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研究目的:1、辨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规定;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国际国比较;3、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4、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分析;5、关联主交易的规范措施;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的进一步完善。3 标题:或有事项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项的意义和种类,掌握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内容:1、或有事项的涵义与种类;2、或有事项的确认;3、或有事项的计量;4、或有事项的帐务处理及披露;5、或有事项准则的不足与建议。4 标题: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会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熟练运用其要求处理实际问题5 标题:实质量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分析目的:结合实际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精神,旨在会计实践中灵活加以运用。

在网上搜集资料,然后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资料串起来就好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