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文直接被退稿怎么办,没有审稿意见吗

发布时间:2024-07-04 17:14:02

论文直接被退稿怎么办,没有审稿意见吗

不叫被拒,为什么都用这个词?那叫退稿。退稿有两种可能,一种当然是你文章太弱了,还有一种就是文章本身还行,但风格内容不符合杂志的定位要求,所以一般都要仔细琢磨杂志约稿和样文,就是这个道理。

个人认为你投的期刊审稿应该有两步:第一步是初审;第二步是复审。复审就是外审,复审已审回说明外审已给出了审稿的意见,编辑会根据审稿的意见给主编审核。过不了几天就会给出你的结果:是退修、退稿或直接录用,复审已审回是最后的决定阶段,耐心等几天就会有结果。如果你要是急,可以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问问你的稿件有没有录用,这样更快些!

常见的退稿原因�  与退稿后处理�  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  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  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  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  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  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  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  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  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  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  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  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论文直接被退稿怎么办,没有审稿意见怎么写

原因有三:1,整篇稿件没有修改价值,直接毙掉;2,以名取稿。当投稿很多的情况下,对名气不大甚至无名作者不屑一顾;3,无质量稿、文不对题。当今实体刊物生存空间很小,竞争激烈,投稿必须投其所好、具有他人不具备的亮点。祝你成功

请回答这个到底什么意思?我们的稿件到底有没有戏?有没有可能被录用?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单护厕咎丿侥搽鞋敞猫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论文直接被退稿怎么办,没有审稿意见怎么填

不叫被拒,为什么都用这个词?那叫退稿。退稿有两种可能,一种当然是你文章太弱了,还有一种就是文章本身还行,但风格内容不符合杂志的定位要求,所以一般都要仔细琢磨杂志约稿和样文,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模板吗????发来,我给你成稿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单护厕咎丿侥搽鞋敞猫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论文直接被退稿怎么办,没有审稿意见怎么填啊

个人认为你投的期刊审稿应该有两步:第一步是初审;第二步是复审。复审就是外审,复审已审回说明外审已给出了审稿的意见,编辑会根据审稿的意见给主编审核。过不了几天就会给出你的结果:是退修、退稿或直接录用,复审已审回是最后的决定阶段,耐心等几天就会有结果。如果你要是急,可以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问问你的稿件有没有录用,这样更快些!

不叫被拒,为什么都用这个词?那叫退稿。退稿有两种可能,一种当然是你文章太弱了,还有一种就是文章本身还行,但风格内容不符合杂志的定位要求,所以一般都要仔细琢磨杂志约稿和样文,就是这个道理。

常见的退稿原因�  与退稿后处理�  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  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  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  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  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  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  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  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  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  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  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  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论文直接被退稿怎么办,没有审稿意见怎么填报

个人认为你投的期刊审稿应该有两步:第一步是初审;第二步是复审。复审就是外审,复审已审回说明外审已给出了审稿的意见,编辑会根据审稿的意见给主编审核。过不了几天就会给出你的结果:是退修、退稿或直接录用,复审已审回是最后的决定阶段,耐心等几天就会有结果。如果你要是急,可以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问问你的稿件有没有录用,这样更快些!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单护厕咎丿侥搽鞋敞猫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常见的退稿原因�  与退稿后处理�  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  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  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  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  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  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  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  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  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  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  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  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