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乳腺癌相关中文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06 18:40:31

乳腺癌相关中文期刊论文格式要求是多少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pr(-)不好,对激素不敏感,er(-)不好,对激素不敏感,cerbb-2(+)不好提示预后不好,许多研究显示,cerbb-2高表达乳腺癌患者对蒽环类药物较敏感,cmf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随后的治疗宜选用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如选用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方案作为一线化疗。cerbb-2(her-2)检测用于指导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已写入nccn治疗指南。显示分子靶向治疗有效可加赫塞汀

论文有很多种,不同的学科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就以生命科学领域的为例吧。生命科学领域基本上都是都是实验科学,所以,所有的研究论文都是以各种实验数据为基础的。所以要在生命科学领域发表学术论文,你得加班做实验啊!(实验科学的各位同仁为加班彼此共勉吧)。一篇学术论文一般是针对某个科学问题而产生。因此,你得首先的提出一个科学问题,有了这个科学问题,你再去针对性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具体采用哪些试验方法去一步步验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但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后,在经历各种挫折后,终于收集全了各种实验数据,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写论文是另一个折磨人的过程,首先的搜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而后综述前人的研究结果并指出这个领域中的一些不足,从而引出你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这部分花费时间长,阅读量大,写作费心费脑。而后就是实验结果,这是文章的主题部分,但也相对好些,毕竟是自己的实验数据,所以把逻辑关系搞清楚后就可以写下去了。而后是另一个费脑的部分——讨论。这部分要总结自己结果的精华,也要指出自己研究的不完善的地方,并结合前人的工作比较分析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充分说明,并指出以此为基础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写完这个就基本完事了,实验方法都是熟悉的写上就行。参考文献按期刊的格式用endnote来处理就行。最后就是反复的修改与语言润色了。所以一篇学术论文,从开始写到最后定稿一般都是3-5个月啊。确定没问题,就是投稿了,这个每个期刊都有固定的投稿指南,一步步来就行。在线投完稿就是从开始焦急的等待到最后麻木的等待,而后补充实验回复审稿人的意见,这是长痛。短痛就是直接被拒稿,而后改格式换期刊投,再次循环。。。

首先,科研型和临床型有哪些共通点:科研型人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专业的操作技术获得数据,并通过数学来阐释一种规律、相关性,通常步骤为“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建立假设与猜想,得出实验数据,数据分析,验证假设与猜想,(修改假设或理论),直到数据支持最终的假设或理论,得出结论;而临床型,我的理解是先观察现象,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有机的结合得出一系列可能的假设,并通过诊断工具(例如X光,MRI,超声,听诊等)来对已有的假设进行验证、筛查,诊断结束,确诊并进入治疗阶段。可以说这两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科学、严谨、客观、求实的基本素质。那么科研型和临床型具体有哪些不同或者各自比较独特的地方?科研型人才相对于临床型人才总体来说更擅长于实验操作,特别是需要运用到各种仪器的时候,并且科研型人才相对临床型人才做出来的实验精度总体更高,实验数据更接近真实结果。临床型研究相对于科研型研究更加针对于具体现状。例如如果你是传染病专家,你发现某个地方来的病人特别多并且症状相似,由此引起你的关注并进行调查,然后发现那里的人大多都喝井水,取样,检验(细菌,寄生虫等)得阳性慢慢的一篇论文就诞生了。而实验型更倾向于科学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研究某某基因对癌症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倘若揭示了以前没有提到过的机制那你一下子就出名了(前提是经的起验证)。问题的来源不同:对于临床型,问题的来源自然来自于具体的病例;对于科研型那研究的来源就多了,可以是项目,可以是由某篇论文的延伸,还可以来自于备受社会关注的临床问题。实验型人才做实验是越做越细,因为要往深了发展,而临床型人才是需要保持一定深度的,像液体渗透一样的方式发展。举个例子,研究皮肤,实验型首先先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了解完之后例如突然对毛发感兴趣,然而不同部位的毛发它也不太一样,于是就选择了鼻毛或头发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再研究基因对毛发的影响,于是就一对一对基因的敲除找到那些基因;但是临床医生除非锁定了特定的人群否则一般不会这么做,例如有一个40岁的女性来医院就诊,经诊断为乳腺癌,问家族史得知该女性的其中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外婆都因乳腺癌去世,然后该医生建议她和她剩下的兄弟姐妹等等做遗传学方面的检查,于是发现了原来乳腺癌也是可以“遗传”的。临床医生一般不会像一个锥子那样钻着学,理由是单精通一点对诊断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好了,以上说的都是我对临床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的一些理解,当然我还“年轻”感觉说的很”low”。如有不正请指出。我对“临床医生以发表论文数量里评职称”的观点:临床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倘若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能否评职称的依据,有可能导致医生以提升职称为目的做研究,导致盲目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小事儿,因为你做的研究质量差人家看都不会看,而且质量差或者是没新意的研究在一些著名的期刊上都是刊登不上的,而有经验、有

乳腺癌相关中文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多少字

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 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什么原因引起乳腺癌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乳腺癌有什么症状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 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乳腺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性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如何治疗乳腺癌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 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3.内分泌治疗: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 4.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环磷酰胺,洛莫司汀,苯丁酸氮芥)。补充:乳癌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为23/10万。临床主要表现是乳块。 本病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亦即更年期前后的妇女。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紊乱有关。男性亦可发生乳癌,常继发于男性乳腺增生症。本病治疗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要,因此,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是关键。临床表现 乳腺内无痛性肿块,增大较快,局部皮肤可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可有乳头抬高或内陷。 肿块质地硬,不光滑。可与皮肤或胸大肌粘连固定。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诊断依据 乳腺内无痛性肿块,质硬,不光滑。 X线钼靶摄片协助诊断。 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中药治疗。用药原则 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其可杀灭播散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这是手术或放射治疗所不能及的。因此,对于各期乳癌都可应用多种药物联合的抗癌治疗,用药框限以“A”为主。 对于有骨骼转移,或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辅以激素治疗,其用药框限以“B”为主,晚期病人可选用“C”项药。辅助检查 早期乳癌病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中、晚期病者需t解远处转移情况,检查专案可以包括“A”、“B”或“C”。疗效评价 治愈:改良根治性切除后,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肿瘤姑息性切除,切口愈合,无并发症,或经非手术治疗后,肿块缩小。 未愈:肿瘤未切除,且经非手术治疗后,肿块无缩小。 乳腺癌是否遗传 乳腺癌有遗传与非遗传两种类型。一般在绝经期后发生的单侧乳腺癌是非遗传性的,而绝经期前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则常是遗传性的。如果只是发生乳腺癌,一般是多基因遗传。这种情况下,其后代发生此病的风险是常人的7-8倍,发病率为10%。如果不仅得乳癌,而且同时得软组织肉瘤,其后代得此种病的机会在50%以上。上辈人在较年轻时患乳腺癌,那么下辈人得乳癌的机会可能比其他人高些,但要准确地预测遗传风险还要考虑你家族中其他成员的患病情况及上辈人的病史。目前还无法用医学检查来测某人是否会患乳腺癌,但是,现代医学已具备了较先进的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手段,养成自我检查及检测乳房的习惯,经常到正规的医院做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和排除危险因素。

pr(-)不好,对激素不敏感,er(-)不好,对激素不敏感,cerbb-2(+)不好提示预后不好,许多研究显示,cerbb-2高表达乳腺癌患者对蒽环类药物较敏感,cmf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随后的治疗宜选用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如选用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方案作为一线化疗。cerbb-2(her-2)检测用于指导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已写入nccn治疗指南。显示分子靶向治疗有效可加赫塞汀

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 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什么原因引起乳腺癌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乳腺癌有什么症状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 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乳腺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性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如何治疗乳腺癌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 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3.内分泌治疗: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 4.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环磷酰胺,洛莫司汀,苯丁酸氮芥)。 补充: 乳癌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为23/10万。临床主要表现是乳块。 本病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亦即更年期前后的妇女。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紊乱有关。男性亦可发生乳癌,常继发于男性乳腺增生症。本病治疗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要,因此,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是关键。 临床表现 乳腺内无痛性肿块,增大较快,局部皮肤可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可有乳头抬高或内陷。 肿块质地硬,不光滑。可与皮肤或胸大肌粘连固定。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 诊断依据 乳腺内无痛性肿块,质硬,不光滑。 X线钼靶摄片协助诊断。 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中药治疗。 用药原则 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其可杀灭播散在血循环中的癌细胞,这是手术或放射治疗所不能及的。因此,对于各期乳癌都可应用多种药物联合的抗癌治疗,用药框限以“A”为主。 对于有骨骼转移,或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辅以激素治疗,其用药框限以“B”为主,晚期病人可选用“C”项药。 辅助检查 早期乳癌病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中、晚期病者需t解远处转移情况,检查专案可以包括“A”、“B”或“C”。 疗效评价 治愈:改良根治性切除后,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肿瘤姑息性切除,切口愈合,无并发症,或经非手术治疗后,肿块缩小。 未愈:肿瘤未切除,且经非手术治疗后,肿块无缩小。 乳腺癌是否遗传 乳腺癌有遗传与非遗传两种类型。一般在绝经期后发生的单侧乳腺癌是非遗传性的,而绝经期前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则常是遗传性的。如果只是发生乳腺癌,一般是多基因遗传。这种情况下,其后代发生此病的风险是常人的7-8倍,发病率为10%。如果不仅得乳癌,而且同时得软组织肉瘤,其后代得此种病的机会在50%以上。 上辈人在较年轻时患乳腺癌,那么下辈人得乳癌的机会可能比其他人高些,但要准确地预测遗传风险还要考虑你家族中其他成员的患病情况及上辈人的病史。目前还无法用医学检查来测某人是否会患乳腺癌,但是,现代医学已具备了较先进的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手段,养成自我检查及检测乳房的习惯,经常到正规的医院做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和排除危险因素。

乳腺癌相关中文期刊论文格式要求

? 唐伯虎 ( 1998) ? 中国商人 ( 1992) ? 武则天 ( 1995)

pr(-)不好,对激素不敏感,er(-)不好,对激素不敏感,cerbb-2(+)不好提示预后不好,许多研究显示,cerbb-2高表达乳腺癌患者对蒽环类药物较敏感,cmf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随后的治疗宜选用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如选用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方案作为一线化疗。cerbb-2(her-2)检测用于指导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已写入nccn治疗指南。显示分子靶向治疗有效可加赫塞汀

乳腺癌相关期刊论文投稿要求

Breast cancer影响因子: 33I S S N: 1340-6868出 版 社: Maruzen Co出 版 地: Tokyo出版国家: Japan刊  期: 季刊创刊时间: 1994语  种: 英文审稿周期: 较慢,6-12周中科院分区:投稿命中率: 容易国外数据库收录: IM中国收录文章数: 65年影响因子: 33研究领域: 乳腺肿瘤官方链接: 投稿须知: 期刊介绍: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Breast Cancer Society, Breast Cancer publishes articles that contribute to progress in the field, in basic 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also in clinical It develops a new focus and new perspectives for all who are concerned with breast Breast Cancer presents original articles describing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regarding breast cancer and related It features editorials, review articles, original articles, case reports, and short The journal provides the best of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breast cancer, presenting readers with high-impact, original work focusing on pivotal

医学类的,或者癌症类的都可以啊,临床医学进展,世界肿瘤研究这种类型的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乳腺癌相关期刊论文题目大全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腋窝淋巴结(1/10)见癌转移,情况不太乐观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护理技术的新标准来入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