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6 15:38:19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高中

编号论文题目 国际石油价格研究 亚洲共同市场展望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评估 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 切实注重“三农问题”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如何看待“房地产热”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振兴中华商业,弘扬“老字号”传统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银行不良资产构成研究及解决对策。 企业研发项目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 企业资金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日本式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论战后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走势 美、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及启示 日本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日本经济的重振与中日经贸关系 如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就业和再就业研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研究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障碍与改革措施 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 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中国养老金投资及其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国汽车贷款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用水的水价问题研究 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性工具分析 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 如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思考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 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略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中国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对外区域经济战略 CEPA实施对大陆和港澳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东亚经济合作 利率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 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 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和中国的能源战略 中国纳税人意识研究 预扣制下所得税意识研究 电子商务税收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分析 增值税改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跨国银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动因分析 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分析 银监会与中国银行业监管和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研究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风险防范研究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意义 收入分配方式与政策分析 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发达国家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中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东北经济发展的分析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屡遭国外反倾销起诉的主要原因 中国如何利用WTO规则参与全球公平竞争 和谐企业建设的分析 对企业领导层实行年薪制的评析 中国汽车业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国际比较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研究 论外贸出口中的“以质取胜”的战略意义 WTO与区域合作的互补竞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与障碍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入世”后中国反倾销的特点及前景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有关对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问题 房地产泡沫研究 房地产价格分析 收入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保险初探 保险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投资银行问题研究 公司财务 行为金融学有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的自组织行为与社会实践 沟通与冲突化解的案例思考 理性人假设与经济学思维 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同质化弊端 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与成本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金融混业经营研究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研究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行为研究 当代国际贸易中政府的作用 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 经济转轨与俄罗斯民族资本的发展 投资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投资自由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地与澳门特色经贸关系进展与展望 21世纪中国国际投资政策建议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反倾销问题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方式 对财政权与事权关系问题的认识 基层财政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政府间财政关系得协调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CEPA的实施与港商对内地投资的机遇和前景 国际风险投资政策与投资新动向 PDI与国内汽车行业重组 PDI与国内信息产业重组 PDI与国内家电产业重组 PDI与国内高科技产业重组 PDI与国内纺纺织业重组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改革模式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 次贷危机分析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1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2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2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26、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27、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28、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30、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3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3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34、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35、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36、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37、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38、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3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4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41、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42、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4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4、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5、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46、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47、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4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9、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50、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52、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55、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57、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8、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61、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62、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63、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64、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6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66、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67、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6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69、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7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7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7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74、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7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76、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77、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78、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79、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8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8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83、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4、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86、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88、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9、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91、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92、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93、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94、农村剩余劳动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2、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4、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5、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7、泛珠三角有关问题研究8、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9、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10、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12、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13、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14、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15、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16、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17、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18、科技进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19、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20、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1、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22、政府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3、对公用事业规制的研究2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研究25、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6、论经济增长方式27、论中国的经济增长28、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29、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30、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史研究31、新自由主义意识与经济全球化3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33、制度与经济增长34、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35、虚拟经济研究36、我国的收入分配演变研究37、广东、香港、台湾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38、广州支柱产业选择分析39、广东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40、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4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4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4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44、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45、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4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47、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4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的借鉴49、转轨时期的经济思想研究50、相关行业的经济学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1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2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2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26、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27、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28、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30、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3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3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34、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35、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36、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37、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38、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3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4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41、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42、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4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4、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5、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46、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47、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4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9、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50、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52、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55、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57、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8、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61、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62、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63、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64、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6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66、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67、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6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69、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7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7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7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74、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7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76、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77、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78、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79、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8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8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83、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4、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86、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88、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9、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91、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92、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93、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94、农村剩余劳动

会计部分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27、 刍议权责发生制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高中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25%、16%和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章主要概念: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总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不断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是联合国研究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别于1990年和1996年提出来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这种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在产业结构中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一产业支柱;在消费中以高科技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其内容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而欧洲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美国的控制:拆除关税壁垒、放松外汇管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排挤左翼势力。 区域集团化 区域集团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论述题:1、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长期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实施马歇尔计划。重塑日本经济。推行“第四点计划”。 建立“巴统 。第二个阶段: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相对下降。对外资本输出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苏联经济实力的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成长壮大。第三个阶段: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苏联的衰落和解体。美国仍是超级大国。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日本经济长期衰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3、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市场经济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第二章主要概念:世界政治格局 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结构和态势。冷战思维 冷战是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特指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的对抗状态。强权政治 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强迫其他国家服从其统治,听从其指挥。思考题: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世界政治格局自50年代形成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其总的趋势就是由美苏的两极对抗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其中有三条主线:一是美国和苏联争霸。二是西欧和日本的兴起。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趋势是怎样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消失了,两极格局终结。此后,世界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地区性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有哪些?经济因素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将不断上升,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外交的作用将超过单纯的政治外交。21世纪世界各国将围绕资源和能源展开激烈竞争。第三章主要概念:世界主题 所谓世界主题,就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主体按照某种规范、原则、目标和手段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建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机制和整体态势。思考题:1、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主题有什么样的转换?20世纪,世界主题发生了重大转换。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2、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目前危害和平的因素: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军备竞赛;局部战争始终不断;国际武器交易持续上升;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良好,但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包括: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仍然时常出现;前苏东国家经济转轨仍未完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第四章主要概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其他还包括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多边自主外交 70年代日本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日本外交的自主性,二是日本外交的对象不会局限于某类国家,或者某类国家会是交往的禁区,无论哪个国家日本都可以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现出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日益明显。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马约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舒曼计划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这就是“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思考题: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科技的发展;社会关系领域的调整;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第三世界初级产品的掠夺。2、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评价?主权在民;在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代议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国家的经验,其中大部分都值得我们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美国在历史上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不主张干涉美国之外的事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美国国力的增长,其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转为在全球争夺霸权。第一,美国全球扩张时期:杜鲁门政府,艾森豪威尔政府,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第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阶段:尼克松、福特政府,卡特政府。第三,美国全球战略新发展的阶段:里根政府,(老)布什政府。第四、确立冷战后全球战略阶段: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4、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1)舒曼计划: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是1950年5月9日提出的舒曼计划。根据这个计划,1952年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机构。最早有六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1957年3月25日,西欧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3)欧洲共同体(EC)的建立和扩大: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EC)。(4)欧洲一体化的迈进:1981年1月,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扩大到12国 。(5)欧洲联盟的建立1991年12月11日,在荷兰的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共体第46次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5、日本外交二战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2)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 (3)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 。(4)争做政治大国。6、“冷战”结束以后中欧关系有哪些发展变化?政治方面,1994年中欧建立了政治对话与磋商机制。1998年1月,中欧决定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2001年,中欧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经贸合作领域:中欧贸易额增长迅速。第五章名词解释: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休克疗法 1992年1月开始俄罗斯实行以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为基本方向的经济转轨,被称为“休克疗法”。 思考题:1、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经济实力大为增加。(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5)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人民无权的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6)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2、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原因:第一、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形见绌,因此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的根基。第二、执政党在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第三、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第四,西方势力的“和产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推动力。教训:第一、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本国特色化。第三、经济运行市场化。第四、发展民主和加强法制。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第一次浪潮是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政治上的改革包括健全法制,整顿国家安全机构,实行干部更新制度;在经济上的改革包括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精简中央机构,改组计划体制,减少中央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地方和企业在计划、财务和物资分配方面的权限,减少国家对农民的干预和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等。第二次浪潮是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有些国家的改革获得了部分成功,如匈牙利“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有些国家的改革在外来干涉下失败,如捷克斯洛伐克遭苏联入侵。有些国家的改革则难以进行,如苏联的改革在70年代中期被迫停止。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次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点,最后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导致了政权垮台。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4、目前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第一,组织性增强。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第四,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第六章基本概念: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是亚非拉和其它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而后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总称。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处于第一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第二世界,又称第三世界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是新独立的亚非国家首次联合起来召开的一次会议。标志着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标志着第三世界开始兴起。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标志着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的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七十七国集团 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贸发会议,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形成。思考题:1、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主要有哪些形式?西方共和制政体,传统君主政体,军人政权。2、发展中国家按其经济状况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一种是高收入的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第二种是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种是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第四种是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3、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1)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上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也大大促进和推动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3)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了联合国,使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第七章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了哪些变化?(1)独立初期,主张“回归欧洲、加入西方”,向西方一边倒;(2)1993-1996年,主张东西方平衡,实行“双头鹰”外交。(3)1996--,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抗争,推动多极化进程。1996年以来,俄罗斯越来越明确把“多极化”思想作为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2、俄罗斯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1)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2)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3)俄罗斯联邦司法机关由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及联邦总检查院组成。第八章1、中国外交政策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确定并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带有亲苏反美的色彩。二个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适应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外交方针由原来的“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即一方面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另一方面反对美国,同时还反对苏联的霸权。第三阶段是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上首先改善了中美关系。其次,中美关系解冻,带动了中国和外国建交的高潮。再次,中国在这一时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四阶段,即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的调整。2、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B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1、( )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A.各国军事力量的支撑 B.各国经济的发展 C 各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D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维护和平 B解决贫困 C调整大国关系 D促进发展3、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以上三种都不是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A 遵循实行议会领导 B 遵循政党领导 C 遵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遵循总统领导5、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鼻祖是(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芬兰6、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核心是( )。A主张国家全面干预 B 主张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 C维护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 D 维护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7、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 )。 A.20世纪50到60年代初 B.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8、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独立自主9、(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经济从美国独霸的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 A.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B.华沙会议 C.西方六国首脑会议 D.万隆会议10、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 )。A.经典力学 B.电磁学说 C.基因论 D.相对论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ABD 2、BE 3、ACE 4、CD 5、ABCDE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 )特点。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市场化 C.经济局域化 D.经济信息化 E.经济停滞化2、当今时代主题是( )。 A.世界贫困 B.世界和平 C.政府改革 D.世界战争 E.世界发展3、战后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A.强权政治 B.和平共处 C.大国主宰世界 D.发展中国家掌握实权 E.西方垄断资本4、与其它经济模式相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多的会关注( )。A.社会效率 B.政府能力 C.社会公正 D.社会保障 E.政策的力度5、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众多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 A.新自由主义 B.新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绿色和平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1、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家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是大国或国际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2、 世界政治——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着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分化、组合的矛盾运动状态,呈现着世界范围内战争、和平、民主等种种政治现象和问题。四、简答题(每个9分,共36分)1、 简述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答: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第一,战后美国通过美元外交等手段形成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3分)第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分)第三,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2、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战后,在政治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和多层次化;(3分)第二,工人阶级和资产积极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3分)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的权利进一步扩大;(3分)3、 简述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答:邓小平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确认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分)第二,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了准确定位;(2分)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对外战略的目标;(2分)第四,丰富发展了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基本原则;(1分)第五,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策略;(1分)第六,提出了驾驭复杂国际局势的外交方针;(1分)4、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答:对外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3分)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分)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第四,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2分)五、论述(每个12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答案要点:(1)第一,战争危险虽然存在,在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第二,引发世界大战的因素减少,世界可以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第三,和平和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战略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4分)(2)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第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第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第三,军备竞赛明显升温;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4分)(3)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核心,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和面临经济困难,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分) (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答案要点: (1)中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4分)(2)中国作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理事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六位金出口贸易总值居世界第五位的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4分)(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进步性作用;(4分)(要点要适当展开阐述,否则酌情扣分)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答案)1 一、填空题1、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2、1955年 亚非会议 在印尼万隆举行,1961年 不结盟国家 第一次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 七十七国集团 成立,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4、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物质力包括: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 军事力 、 文教力 。二、名词解释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2、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3、世界经济:是指世界经济行为体超越国界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总体。4、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5、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6、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三、简答题1、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45-47)答:第一,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第二,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第三,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第四,美国无力建立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是什么?(P50-59)答:第一、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第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第三、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表现有哪些?(P56-58)答:第一、国际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的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第三、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第四、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第五、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4、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上升的原因是什么?(P61)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5、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P27-34)答: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贫富悬殊拉大;第二、环境恶化;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第四、能源短缺。6、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四、论述题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趋势的认识(P18-26)2、试述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P27-3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2(答案) 一、填空题1、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2、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 关贸总协定 ,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3、1949年11月,美国纠集主要的西方国家建立了“ 巴黎统筹委员会 ”,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4、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援欧演说,提出了“ 复兴欧洲计划 ”,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二、名词解释1、“新经济” :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有时也被称为“知识经济”。2、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3、雅尔塔体制:是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4、恐怖主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5、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谋求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的政策和行为。三、简答题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是什么?(P66-68)答:第一、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生变化,南北矛盾突出;第二、尽管东西矛盾突出,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第三、国际形势的发展出现新特点;第四、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第五、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有哪些?(P71)答: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总体形势的科学把握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正确认识;第二、为我国确立和继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为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出发点。3、中国关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P71)答:第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二、党的十六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增加了安全和文化方面的内容、;第三、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4、为什么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P85)答:第一、建立国际新格局的任务是长期的;第二、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还会遭到旧格局、旧秩序受益者的阻止和反对。5、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突出的原因是什么?(P61)答:第一、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和民族分裂主义极度发展是诱发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贫富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和政治腐败是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温床;第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略、干涉助长和激发了国际恐怖主义;第四、社会进步与社会规范的相对失调,导致一些新型恐怖主义活动出现。四、论述题1、试述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P94-99)2、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布什的全球战略(P107-112)3、请结合实际评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P160-16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综合练习3(答案) 一、填空题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局不稳、 民族问题 、 宗教问题 。2、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 道奇路线 ,向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援助。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措施有: 调整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 调整产业结构 、 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 实行对外开放 。4、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规章 和 相互作用机制 的总和。5、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其实质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 军事实力 为依托,以 民主 和 人权 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二、名词解释1、国际秩序:是指处理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规章和相互作用机制的总和。2、“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对苏联遏制战略的同时,抓住苏东国家改革的时机,充分利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优势,更多地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手段促使苏东国家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是其融入西方体系。3、尼克松主义:提出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作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政策。4、生存利益:即国家的安全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不受破坏,主权独立不受损害,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人民生存不受威胁等等。5、“参与和扩展” 战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其目标和核心内容是:以振兴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和扩展民主为支柱,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为实施这一战略克明确提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实力、民主。6、“第三次远航”:是指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三、简答题1、西欧走上联合道路的原因有哪些?(P114-115)答:第一、振兴欧洲的需要;第二、制约德国和消除西欧国家内部矛盾的需要;第三、可以依靠自己集体的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第四、美国出于支持西欧复兴以对付苏联以及便于控制西欧的考虑;第五、西欧联合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2、多边自主外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14-115)答: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第二、恢复日中邦交,构筑远东地区日、美、中三角关系;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3、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是什么?(P199-200)答: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4、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哪些?(P224-227)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5、当代美国政治有哪些新变化?(P96-98)答: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四、论述题1、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苏东剧变(P169-171)2、试述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P187-188)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P251-252)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4(答案)一、填空题1、法国于 1964 年1月主动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真实原因有三: 战略需要 、 利益驱动 、 政治考虑 。3、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于1969年提出了“ 新东方 政策”,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方针下,先后同 苏联 、波兰签订条约,承认彼此边界的现状。4、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 改革与新思维 》一书,提出了要从政治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5、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 七十七国集团 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二、名词解释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该原则为中国首创。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作为处理我国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扩展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准则。2、“1955年体制”: 二战后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确立了政党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1955年11月,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连续执政长达38年。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则长期处于在野地位,多党制形同虚设。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政治体系与社会党所代表的革新政治体系之间的对立,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问题。日美安保体制问题、改宪与护宪问题,自卫队与重新发展军备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是双方斗争的焦点。这种局面被称作“1955年体制”。3、“休克疗法”: 原本是医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后被经济学家用来指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改革方式。4、南北关系: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大多数位于北半球,故称南北关系。南北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种关系的综合,而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则是南北关系的两条主线。5、国际组织:按照一般的看法,凡是两个以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称为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包括由民间团体和个人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狭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政府间机构,它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6、“一边倒”: 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三、简答题1、如何对国际组织进行分类?(P240-242)答:第一、根据主体结构情况不同,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第二、根据成员的来源是否受地域限制来看,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第三、根据国际组织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智能不同,分为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2、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5-236)答:(1)成员资格; (2)宗旨目标; (3)组织结构; (4)拥有一定自主权; (5)非赢利原则。3、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答: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美日欧之间);第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南北不平衡);第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4、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39-42)答:第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第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关系缓和;第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5、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224-227)答:第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第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四、论述题1、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P228-232)2、如何评价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P248-252)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英文

据学术堂了解,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下面分享十五个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Financial crisis of wenzhou foreign trade ef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2007 caused by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reated a global economic storm in the storm, and the world economy is under 30 years, the biggest impact for wenzhou foreign trade is also highly strike, wenzhou foreign trade order and profits thwarted, the enterprise has dropped sharply many manufacturers went   This financial crisis of wenzhou foreign trade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the meani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economy, the understand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writing;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oreign trade in wenzhou a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The third part aimed at financial crisis of wenzhou economy as a whole and the influence of wenzhou foreign trade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part of the trad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enterprises solve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 personal Suggestions and

第一章主要概念: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总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不断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是联合国研究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别于1990年和1996年提出来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这种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在产业结构中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一产业支柱;在消费中以高科技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其内容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而欧洲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美国的控制:拆除关税壁垒、放松外汇管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排挤左翼势力。 区域集团化 区域集团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论述题:1、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长期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实施马歇尔计划。重塑日本经济。推行“第四点计划”。 建立“巴统 。第二个阶段: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相对下降。对外资本输出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苏联经济实力的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成长壮大。第三个阶段: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苏联的衰落和解体。美国仍是超级大国。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日本经济长期衰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3、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市场经济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第二章主要概念:世界政治格局 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结构和态势。冷战思维 冷战是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特指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的对抗状态。强权政治 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强迫其他国家服从其统治,听从其指挥。思考题: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世界政治格局自50年代形成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其总的趋势就是由美苏的两极对抗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其中有三条主线:一是美国和苏联争霸。二是西欧和日本的兴起。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趋势是怎样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消失了,两极格局终结。此后,世界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地区性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有哪些?经济因素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将不断上升,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方式,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外交的作用将超过单纯的政治外交。21世纪世界各国将围绕资源和能源展开激烈竞争。第三章主要概念:世界主题 所谓世界主题,就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世界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主体按照某种规范、原则、目标和手段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建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机制和整体态势。思考题:1、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主题有什么样的转换?20世纪,世界主题发生了重大转换。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2、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目前危害和平的因素: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军备竞赛;局部战争始终不断;国际武器交易持续上升;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良好,但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包括: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仍然时常出现;前苏东国家经济转轨仍未完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第四章主要概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其他还包括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多边自主外交 70年代日本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日本外交的自主性,二是日本外交的对象不会局限于某类国家,或者某类国家会是交往的禁区,无论哪个国家日本都可以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现出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日益明显。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马约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舒曼计划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这就是“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思考题: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科技的发展;社会关系领域的调整;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第三世界初级产品的掠夺。2、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评价?主权在民;在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代议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资产阶级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国家的经验,其中大部分都值得我们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美国在历史上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不主张干涉美国之外的事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美国国力的增长,其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转为在全球争夺霸权。第一,美国全球扩张时期:杜鲁门政府,艾森豪威尔政府,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第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阶段:尼克松、福特政府,卡特政府。第三,美国全球战略新发展的阶段:里根政府,(老)布什政府。第四、确立冷战后全球战略阶段: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4、欧洲在战后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1)舒曼计划: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是1950年5月9日提出的舒曼计划。根据这个计划,1952年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机构。最早有六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2)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1957年3月25日,西欧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3)欧洲共同体(EC)的建立和扩大: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EC)。(4)欧洲一体化的迈进:1981年1月,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扩大到12国 。(5)欧洲联盟的建立1991年12月11日,在荷兰的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共体第46次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5、日本外交二战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2)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 (3)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 。(4)争做政治大国。6、“冷战”结束以后中欧关系有哪些发展变化?政治方面,1994年中欧建立了政治对话与磋商机制。1998年1月,中欧决定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2001年,中欧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经贸合作领域:中欧贸易额增长迅速。第五章名词解释: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休克疗法 1992年1月开始俄罗斯实行以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为基本方向的经济转轨,被称为“休克疗法”。 思考题:1、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经济实力大为增加。(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5)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人民无权的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6)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2、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原因:第一、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形见绌,因此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的根基。第二、执政党在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第三、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第四,西方势力的“和产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推动力。教训:第一、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本国特色化。第三、经济运行市场化。第四、发展民主和加强法制。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第一次浪潮是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政治上的改革包括健全法制,整顿国家安全机构,实行干部更新制度;在经济上的改革包括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精简中央机构,改组计划体制,减少中央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地方和企业在计划、财务和物资分配方面的权限,减少国家对农民的干预和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等。第二次浪潮是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有些国家的改革获得了部分成功,如匈牙利“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有些国家的改革在外来干涉下失败,如捷克斯洛伐克遭苏联入侵。有些国家的改革则难以进行,如苏联的改革在70年代中期被迫停止。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次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点,最后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导致了政权垮台。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4、目前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第一,组织性增强。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第四,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第六章基本概念: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是亚非拉和其它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而后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总称。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处于第一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第二世界,又称第三世界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是新独立的亚非国家首次联合起来召开的一次会议。标志着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标志着第三世界开始兴起。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形成的重要里程碑。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标志着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的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七十七国集团 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贸发会议,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形成。思考题:1、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主要有哪些形式?西方共和制政体,传统君主政体,军人政权。2、发展中国家按其经济状况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第一种是高收入的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第二种是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三种是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第四种是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3、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1)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上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也大大促进和推动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3)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了联合国,使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第七章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了哪些变化?(1)独立初期,主张“回归欧洲、加入西方”,向西方一边倒;(2)1993-1996年,主张东西方平衡,实行“双头鹰”外交。(3)1996--,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抗争,推动多极化进程。1996年以来,俄罗斯越来越明确把“多极化”思想作为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2、俄罗斯政治体制有哪些特点?(1)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2)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3)俄罗斯联邦司法机关由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及联邦总检查院组成。第八章1、中国外交政策自1949年以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确定并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带有亲苏反美的色彩。二个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适应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外交方针由原来的“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即一方面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另一方面反对美国,同时还反对苏联的霸权。第三阶段是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在外交上首先改善了中美关系。其次,中美关系解冻,带动了中国和外国建交的高潮。再次,中国在这一时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四阶段,即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的调整。2、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解析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  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1、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2、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 广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4、 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5、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6、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7、 泛珠三角有关问题研究8、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9、 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10、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12、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13、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14、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15、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16、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17、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18、科技进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19、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20、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1、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22、政府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3、对公用事业规制的研究2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研究25、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6、论经济增长方式27、论中国的经济增长28、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29、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30、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史研究31、新自由主义意识与经济全球化3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33、制度与经济增长34、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35、虚拟经济研究36、我国的收入分配演变研究37、广东、香港、台湾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38、广州支柱产业选择分析39、广东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40、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4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4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4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44、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45、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4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47、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4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的借鉴49、转轨时期的经济思想研究50、相关行业的经济学分析

1、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2、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4、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5、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7、泛珠三角有关问题研究8、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9、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促进10、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1、企业集群与城镇化研究12、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研究13、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14、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15、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及预测16、广东城镇居民消费趋势预测与对策17、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研究18、科技进步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19、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20、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21、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22、政府宏观调控问题研究23、对公用事业规制的研究24、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研究25、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6、论经济增长方式27、论中国的经济增长28、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29、新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30、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史研究31、新自由主义意识与经济全球化3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33、制度与经济增长34、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35、虚拟经济研究36、我国的收入分配演变研究37、广东、香港、台湾三地经济发展状况对比38、广州支柱产业选择分析39、广东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40、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41、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42、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机制研究4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44、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分析45、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46、腐败的经济学分析47、国民精神素质与经济增长48、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的借鉴49、转轨时期的经济思想研究50、相关行业的经济学分析

据学术堂了解,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下面分享十五个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