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15:24:24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怎么写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有看过这类的范文吧?像(心理学进展)啥的,根据别人写的,你自己总结下别人的经验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内容怎么写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6、 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7、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不像其他教育活动,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因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重德轻体的现象。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地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一方面要注意从小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多方面的诱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培养幼儿体育的兴趣,对体育内容要加强形象化的讲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兴趣的发展。包括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设施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等等。  三、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3)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课程当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因为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骨髂及软组织易受到损伤,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因此,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及实施中要把安全放到首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安全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首要问题。依我所见,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安排难度过大、疼痛感较强的练习,甚至可以去掉,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原则上不要搞技巧性训练,要在有地板的室内或有沙土的平地上或有草坪的地方进行锻炼,以降低地面对幼儿机体的反作用力,如果在水泥地上或柏油路面上进行锻炼时,一定要求孩子穿软底鞋,以减轻硬度高的地面的反震力对孩子肢体和肌肉群的损伤。  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论文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品格培养的影响》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缺乏责任感。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从积极心理学进行全面探讨,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良好品格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积极心理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生自我成长和学习知识内容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最关键时期。学生在步入小学学习时,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使小学生存在悲观、抵触学习等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存在的困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消极情绪,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思维,需要采用积极情绪有效地调节学生存在的消极情绪,逐渐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通过教师开展积极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感恩良好品质,逐渐提高小学生价值观念,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一般是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主要包括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在开展小学校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重教育、重预防、重全体。然而,当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课程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心理学方面知识内容,没有意识到开展心理活动体验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通过教师充分重视小学生人性优点,采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小学生情感与情绪培养,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小学生内容感受到满意、满足等积极体验。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良好的品格,帮助小学生具备和平共处、勇于冒险、积极向上、勤劳、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基本内涵  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主要包括:正确辨别美丑、好坏以及对错,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培养和悉心的教育,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诚实、懂礼貌、有爱心、积极上进、谦恭、踏实、具备正义感以及责任感,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时通过学生获得爱、感激、快乐、兴趣以及满意等积极情绪,使小学生在主观上获得幸福感。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会感受到满意、快乐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在培养小学生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时,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懂礼貌的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举止斯文、衣着整洁、倾听他人、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格。在课堂上应给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班级里存在的恃强凌弱、粗言相待等情况,需要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做好性格教育工作。通过积极开展良好品格培养工作帮助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创建文明的班级。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时,需要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学生在思维方面通常以形象化、具体化思维为主,根据比较形象化、具体化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直观活动感兴趣。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拥有共同兴趣、理解以及忠诚作为友谊前提,同时帮助小学生逐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尊感、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上进心,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有效避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怯懦以及依赖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优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师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谦恭性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并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给学生创建良好氛围,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为了提高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效果,给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与家长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区逐渐完善组织系统,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帮助学生养成懂礼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格。家长应与教师做好沟通工作,积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首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职业情感、逐渐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时逐渐提升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其次,需要家长的耐心培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离不开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学校应给家长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家长养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小学生品格的培养。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论坛活动,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具备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师在课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趣味的知识问题游戏,全面提高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通过严格按照公民道德规范“勤俭自强、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塑造良好的文明社会,逐渐规范小学生文明行为以及文明语言。通过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延伸课外培养良好品格活动,将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加强对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针对小学生存在的性格问题,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辅导工作。班级有的学生存在性格孤僻、在课堂上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学生却生龙活虎起来。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了解学生的个性成因和特征。通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弦。采用事实和道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转变他们的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需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谦虚诚恳、待人礼让良好品格。此外,在教学时应增加学生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机会。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可以获得更多成功、满意以及快乐的情绪体验,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开展积极心理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逐渐培养小学生爱心,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使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有爱心,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层面,并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提高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逐渐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通过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植树以及春游活动等,采用积极心理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应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耐心,应给小学生一个理解和体会的过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失信于人造成不良的后果,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最重要阶段,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华,柴晓运,李晓燕,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以罗湖区泰宁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韶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4]孙爱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研究[J]成功:教育,2018  [5]张世军核心素养使思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6]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09  [7]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8]徐伟东班级管理中“榜样示范”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  [9]杨庚年职高班级管理三阶段[J]职教论坛,1998  [10]顾善明试析班级管理中的误区[J]交通职业教育,1998  [11]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  [12]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  [13]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2000  [14]刘常元,李生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吴长如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怎么写标题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题目是论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篇论文的点睛之笔,教育论文也不例外。每个幼儿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一些职称论文,那么幼儿教师职称论文题目应该怎么写呢?本文小编给大家做了如下一些总结:论文的题目又称论文的总标题。总标题要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总标题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确定题目实际上是限定写作的范围,它涉及写作的大方向。选择的题目除了从课题研究本身的内容考虑外,还应从作者自身的知识、兴趣、专业以及读者的理解接受水平考虑。标题/文章的题目 标题分为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拟定标题要考虑以下几点:⒈具体明确。标题要直接揭示论点或课题,使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述的内容,并能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如揭示论点的标题,即把论点概括出来拟定标题,如“浅谈学前班教育要‘幼教化’”,“教师应强化‘随机教育’意识”等;又如,揭示课题的标题,即不是揭示论点,而是揭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如“游戏的心理卫生功能”,“操作与发展”等。越具体越好,避免容易引起岐义的词语。比如,象“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合理营养科学育儿”“发展幼儿思维,改进教学方法的实验”等这些题目就就太笼统、太泛,不够明确清楚,而且题目较大不够具体,从题目上无法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要解决什么的问题究竟是什么。⒉标题要尽量有新颖独特性,不落俗套,给人深刻印象。 ⒊标题要简洁。简洁就是简炼、干净、高度概括。标题不宜过长,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以及我国国家标准总局制订的标准GB3179-82的规定,题目一般不得超出20个字,题目中不用标准符号。(一般不超过15个字为宜,但是如果标题超过15个字,应分两行写,不过不能把一个词/词组割开分别写在一行末尾和另一行的开头)。⒋便于分类。⒌容易出现的问题标题是论文的眼睛,居于全文之首,读者论坛首先看到和关注的是标题,因此,标题有“首因效应”,是窥见论文之要点的“窗口”。一些老师对标题起“指引内容,吸引读者”的作用认识不足,标题制作功夫不够,常出现出现以下问题:①过泛,过大。标题没有鲜明而准确地概括出文章内容;一些论文标题模糊笼统,过于抽象,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论文要论述什么,抓不住中心和要领。如,“试论幼儿园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这样的题目不是一篇论文所能写清楚的;有的论文明明是一篇只有几千字的随感,在题目上却加上一个学术味甚浓的“论„„”;有的论文仅是稍加整理的经验总结,在题目上却冠以“„„的理论思考”的字眼。一些作者总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既然是定论文,就应该选取一个比较在的题目,好好地做下下文章。于是,以《幼儿园素质教育之我见》《试论幼儿园管理》等为题的论文在编辑案头出现。殊不知,选题太大,涉及的面太广,需要较深的理论功底,所以许多作者洋洋洒洒定了几千甚至几万字,仍只是浮光掠影,无法深入根本,最后只是做了通表面文章,因为有时候面面俱到,等于什么也没说。因此,作者在选择论题时,应避免选那些大面空洞的论题,学会把大论题化成几个方面,找一个较小的适合自己做而且也是自己体会最深刻的切入口。例如,对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已基本形成共识的论题,再来论述其必要性就没有多在意义了。对许多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如何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选这方面切入口小的论题来做素质教育的文章,集中力量抓住其中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既可行又必要。另一种聪明之举是,即选了一个比较大的论题,但文章中可能侧重某一方面(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或教学评价等)加以论述,于是,就再加一个副标题。这样,论题吸引人,而内容又实实在在。②过狭。标题包含内容太具体;③脱节。标题与内容不相符,毫无关联④过长。有的论文标题太长,,甚至三四十个字,不仅罗唆累赘,读起来费力也不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还严重影响论文的美感,如“转变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全方位提高保教质量”;⑤过短。语言太概括;⑥过于陈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别人已经定过的题目,自己再写,又没有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难以写出新意,如“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二是题目形式单一,如都用“试析„„”、“试论„„”、“对„„的思考”、“有关„„的几个问题”等来命题。句式单调,缺乏生气。

浅谈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姓名: 专 业: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纲要》之所以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身体是人发展之本,没有生命或生命质量差则谈不上人的发展或良好发展;二是近年来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因而,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如何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成为一种必要。关键词: 幼儿 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一、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所处的地位。“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纲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但还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缺乏,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是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下面我就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了以下的教育目标。小班: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5、身体不适时能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中班:1、知道自己的幼儿园、父母姓名、家中的电话号码、住址,与家人失散时懂得找民警帮助。 2、不玩危险游戏,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与求救。3、不吃不清洁的食品,知道保护自己身体器官。4、配合成人要求治病与防病。 大班:1、 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危险时简单的自救方法。2、 初步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知道简单的保护方法。3、了解简单的防病知识,知道通过卫生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二、当今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幼儿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在奔跑过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迎面而来却不知躲闪。 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如有的幼儿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有的小朋友不顾跷跷板那一端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3、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东奔西窜,样样都想触摸、试探一下,但由于幼儿的动作不稳又缺少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家长的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当前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都是父母包办代替,就拿吃西瓜来说,把西瓜瓤切好,瓜子全拣出来再让孩子吃;吃鱼,把鱼骨头全挑出来,再让孩子吃,家长的过多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觉得任何事都是轻而易举的,这样势必让孩子对安全缺少认识。另外,孩子入园后,由于幼儿园人数较多,教师有可能照顾不全或工作疏忽,导致幼儿园事故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安排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幼儿园确定了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即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我们提出了从以下各个方面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3、环境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创设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4、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5、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引导幼儿设想出各种各样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进行演习。同时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更好,让幼儿懂得采用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培养幼儿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品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6、常规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 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小明跟谁走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利用踏春或秋游,有意识地教育幼儿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要在车行驶时吃棒棒糖和乱跑,同时,告诉幼儿在野外不乱采食花草、种子,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 另外,对于运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幼儿园都应利用适当的机会加以引导教育,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喊叫求援,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7、随机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重要的是不仅应该让幼儿知道哪里有危险,还应该让他们学习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幼儿对教室里的录音机很好奇,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玩弄录音机的开关、电线。老师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乱摸乱掀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使幼儿懂得既要玩得自由开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喝开水时发现有一幼儿把杯子里的热开水拿去水龙头下冲冷水喝,及时的结合保健自助常识活动“喝生水会生病。”告诉幼儿喝生水的危害性。时时处处提醒关注幼儿安全,保护幼儿生命。 8、家园对安全自护教育的一致性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开展了数次家长课堂活动,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常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在逐渐减少,孩子之间的提醒在增加,幼儿学会了积极地防御。同时,我们也感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四、结语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参考文献:1、张虹主编:《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社出版,2007年;2、程晓明主编:《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3、史慧中、冯晓霞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湖南版艺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4、欧新明主编《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分太少吧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怎么写才好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仅做参考:呵护孩子的心灵——读《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有感 寒假里,阅读了刘晓东博士的《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在作者走进夸美纽斯、卢梭、杜威、蒙台梭利等这些伟大的儿童教育思想家的理论和观念进行研读中,我也把学校里学得的理论温习了一下,进一步感受到了现代儿童文化与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全文从了解和研究儿童开始,进而联系到教育的现状,感受到了近现代立场之所以在中国缺失的原因。作者呼吁,我们既要积极地认识和宣传儿童教育的近代立场,同时又要对教育变革的逐步展开存足够的耐心。可见作者对儿童的研究是很深入和迫切的。在全书目录的第一章——《儿童是谁》中便有“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成人之父”等小章节。其中在“儿童是自然之子”一章节中有一段美丽的辞藻深深的吸引了我。它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话语,他说:“我们教师们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是小孩子的大脑。当你想到大脑时,就要想象这是一朵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需要多么小心谨慎。”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比喻十分的贴切,玫瑰上的露珠是多么的精致,剔透。就像孩子的心灵和我们必须对每个孩子的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可能我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的稍有不慎就会使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打击。记得曾在我工作刚不久的时候,有一次在操场上快整队的时候,孩子们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原来是在观察一只小蜗牛,我注意到孩子们很兴奋,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孩子也兴致勃勃。但是当时为了维持纪律,我强行的使用着我的“权力”,“命令”孩子们整队。当时看着两条队伍和孩子们眼中满满的失落,我突然意识其实我失去了很多。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求以及孩子的独特世界……。我反思:孩子的心灵我呵护了吗?答案是不仅没有呵护我其实还充当了“打击”的角色。在以后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很注重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细细的体会孩子,感受孩子,分享孩子的喜悦,发现。当每次孩子跑来兴奋的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了蜗牛的小触角”、“ 老师,怎么七星瓢虫的背上只有五个红点”、“老师,你看,小草上有美丽的露珠”、“”老师,春天到了,小草都发芽”……,我会支持孩子的探索欲,保护孩子们地好奇心,并主动和孩子一起探究,呵护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慢慢的孩子们会敢想敢说敢做了。确实孩子是一朵美丽的玫瑰,而且每个孩子形态各异,就像玫瑰一样让人充满想象。但是由于现在大社会的背景,每一个孩子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个性十分鲜明,就像是玫瑰上的刺,稍不注意就会扎疼手。老师就是园丁,我想只要我们细心呵护,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定能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滋养,同时也是自己更加丰富。

我也是幼师,像我们这种文笔不是那么过硬的,以前经常为这种事情发愁,但是经朋友推荐我买了一台巨典儿童平板电脑,很给力,各类文章有好多,而且还很便宜,你可以试试看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内容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6、 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7、 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里要求有数据支撑论点论文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回答你具体的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不像其他教育活动,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因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重德轻体的现象。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第三,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2、满足幼儿体育需求心理,克服体育兴趣的易变性特点。幼儿年龄阶段,绝大多数幼儿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是由于好奇心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好玩,他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体育最本质的东西。他们对练习内容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很不注意,并且不感兴趣,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地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常常热切地期望这一时刻的到来。根据幼儿这一特殊的体育需求心理,在这个年龄阶段,老师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一方面要注意从小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多方面的诱导。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培养幼儿体育的兴趣,对体育内容要加强形象化的讲述,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体育兴趣的发展。包括场地器材布置、体育设施条件、教师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等等。  三、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3)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课程当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因为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其骨髂及软组织易受到损伤,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因此,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及实施中要把安全放到首要的位置。也就是说,安全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首要问题。依我所见,在设计课程时,不要安排难度过大、疼痛感较强的练习,甚至可以去掉,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原则上不要搞技巧性训练,要在有地板的室内或有沙土的平地上或有草坪的地方进行锻炼,以降低地面对幼儿机体的反作用力,如果在水泥地上或柏油路面上进行锻炼时,一定要求孩子穿软底鞋,以减轻硬度高的地面的反震力对孩子肢体和肌肉群的损伤。  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