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4-07-07 05:13:04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财务管理

早也的孩子。。。。这东西依着教材画瓢,他说什么你就写什么。。。。实在不行编几个案例进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确实是有技能有素质的精英人才,用一句说废了的话讲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金子总会发财的。所以,还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当务之急,不是心里对未来就业的一片茫然,而是树立信心,务实当下,苦修内功,才能致使毕业不是失业之母,而是自己主宰的人生沙场,古时沙场名将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受用的。 找好人生的站牌,才能搭乘理想的彼岸。 第一路车:正视现状,着眼未来。 我想,还是得八仙过海,自显神通。神通是怎么练就的呢?首先,正确关注当下经济形势,以及了解一定的国家政策,当然,不是一头扎进新闻堆里那种看法,而是关注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所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择其善者而从之,时常揣摩一下政府的关心和用意,或者与政治课老师多做交流,多求求经,问问道。当然,许多人要疑惑,没有在逆境中历练出一身果敢的精神和优秀的处事风格,光以理论做先驱,自己的发展必定是会跛足的。因此,学生会和许多社团活动的参与就是显得犹为重要。从我的观察来谈,愿意在各种活动中积极表现的同学是能够得到锻炼的,在相当多的活动中,我们自身的参与和与集体的融会,就是未来工作环境的小小模拟,大环境,小圈子,小圈子,大环境。就是这个道理吧! 美好的未来是给现在是在困难中被包围的人的,我愿意相信,纵使应届毕业生多如过江之鲫,千军万马,正视现状,并把握了当下的人,只要今天你着眼了未来,明天未来必定会着眼于你的。 第二路车;认识自己,扬长避短。 而我们的孔圣人也叹道:“不畏不知人,畏不己知。”故了解自己,开发自己,营销自己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门永久的必修课。 尤其在当下,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和认识的迫切性是以往任何时候和其他人都不能企及的,把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中最突出的一面,镀上金镶玉,才是成为精英的金牌之道。诚然,面对大学生活,压力,焦虑,浮躁,无聊一直是我们清醒认识自己的天敌,就在这么忙碌或是放松休闲中,在我们的美好时光里,却是不能抽出时间,把认识自己进行到底。 “逆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持之以恒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你必需抽出甚至挤出时间,去好好的探究一下,如何去认识自己这个问题,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性格不一可缺。大学毕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情绪是在所难免的,若要顺利就业,你没得选择,重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以结合社会认识才能让你在就业中如虎天翼,扬长避短,再在面试和找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选择,你就与优秀的岗位渐行渐近了。 第三路车:苦练内功,外修气魄。 或许你的大学功课学得很不错,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偶尔也能与奖学金接近接近,再或许你的大学成绩一塌糊涂,毫无亮点。但基于这两种情况或是更多种情况,都是不能对你就业前景有所定论的。已经是领跑者的,无须骄傲,还在后面追赶或是在看风景者,你也不能放任自逐,如果尝过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自怨自艾自缢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惟放宽心态,人生之路是一场盛大的马拉松比赛,赢在起点不如赢在终点。落后五十步勿笑百步者,对与所有的参赛者来说,对于每一个面临求职问题的学生来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专业技能方面多下苦功,多学习课外知识,借鉴,融会贯通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和见识才能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能够脱颖而出。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课程的时候切忌丢了旧的知识,比较可悲的状况是我们到了星期天就不知道还有星期一。 广泛学习和阅读习惯也必是不可抛弃的。很欣赏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寄语,书籍-----当代的真正大学。从我涉猎的书籍中,我开始明白,身怀绝技的是大侠,胸怀世界的是大师,不用细数你我眼中曾看过的无数名人名言,记住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毛主席的话:“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就足矣! 补充: 第四路车:韬光养晦,适机而出 纵观我国的古代历史,我们必须悲观的承认,历史是永远记载有过大动作的人的。当然,不是说不要妄想能名垂千古。不过,情同此理,要明白的是,我们在高唱:“我要飞的更高,飞的更高时。”不是因为我有多轻,而是我有多“重”,“重”从何来,渊博的知识才是我们羽翼上最强有力的肌肉。 社会上这样形容应届毕业生的,一张白纸,说得再明白点,其实是说,我们的一纸文凭如一张白纸。师傅领出门,绘画在各人,要让我们白纸一样的人生变成一张壮丽的画卷,让他增殖,涨价,以至具有收藏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发挥你的最大水平作好画,这是一个必需持久沉淀与积累的过程。当然,毕业是我们对自己的最好经验和提升,要想社会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机会,你就得证明你有能给这个机会增值的能力,慎重的评估一下自己,好好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你还不够“重”,那么,美好的幻想是可以打住,以后再进行的,给自己找好一个位置,明确一个方向,久久的充一下电吧! 第五路车:黄金心态,白金品质 金融界的现在的最强音就是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句话对大学生来说,我想是同样适用的,信心的品质是给我们的专业技能做保险的,信心是给我们的职业人生做推销的,我们知道,毛遂只是自荐却不自贱的,尽管我们仍如一张白纸,我们的某些重要素质还是一贫如洗的,但只要我们抓牢信心这块黄金,无论通货怎么膨胀,它是不会贬值的,再加之,我们拥有的和正在获得的各项能力素质,这些珍贵如白金的品质并定能和我们的黄金心态一定就能给我们打造一个金光闪闪的明天。 或许,我所言及的几个方面还不够全面,我所追求的自我还不够完善,但我愿意学海泛舟,书山行路,人海里更要知足,也愿我的这五路车能搭载各位驰往梦想开始的地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要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相信政府相信我们的党,没有过不去的冬天,因为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冬天有多寒冷,春天就有多温暖,梅花就有多么的幽香,愿所有与我一同向前跋涉的勇者们能及早的闻到花香。 追问: 能不能帮我改动的比较像大学生写的文章呀?就是水平不要这么好、、额、、辞藻不要这么太华丽的==~~~老师不怀疑我是抄的才怪呢、、555 回答: 作为一个大学生,抄要会抄,你可以把词语用模糊点,就完全可以蒙混过关的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战略财务管理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与相对成熟、繁荣的战略管理学科相比,战略财务管理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间,不论是在研究目标还是研究方法体系上都存在着较明显的界限,分别研究,可以拓展看待财务与会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但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成本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学科间的紧密联系,有必要考虑这三门学科间的整合,共同构成一个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的职能战略,即战略财务管理,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系统化的支撑。1、战略财务管理学与战略管理会计学的联系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在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上有明显区别。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研究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等财务决策活动;管理会计则是实施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内部会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由于二者在投资决策、预算管理等研究内容上的重合,理论界曾经设想进行两个学科间的整合,但由于困难重重,最终难以实现。然而,两学科发展至今,战略层面上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形成,曾经的学科界限在战略层面上已日趋模糊,重新考虑学科间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二者都是在生产力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受到极大挑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并且,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两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其次,两学科的研究内容已超越了传统上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范畴。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向企业经营环境、价值链分析、战略业绩综合评价转变,不仅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职能的战略性调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最后,战略财务管理以一种综合性的财务视角研究企业战略中的相关问题,完全可以囊括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战略层次上两学科的整合,不仅能够以综合性的财务与会计信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而且,可以避免由于两个学科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上趋同而产生的重叠现象。2、战略财务管理学与战略成本管理学的联系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都不是新兴领域,早在19世纪工业经济萌芽时期就已存在,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但随着战略成本管理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战略措施已难以使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始关注战略措施背后的战略思想和理念,并逐渐融入到战略管理系统中的职能子系统中,这也为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条件。首先,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财务管理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战略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选择、制定、实施、控制、计量和评价,都离不开成本信息的支持。其次,在竞争市场中,当产品的功能大致相同时,成本便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成本控制水平成为衡量管理绩效的主要尺度。因此,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动态环境下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战略财务管理得以“通过价值管理支持技术增长,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后,从竞争的角度看,战略成本是连结企业财务战略与竞争优势的桥梁和纽带,战略财务管理是为形成和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存在和发展的。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财务战略的成败和竞争优势的存在与否。虽然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财务管理、企业竞争优势在理论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实施中却是“三位一体”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成败对企业财务战略及企业战略有着直接的影响。3、战略层次上相关学科整合后的展望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体系中的职能战略,具有其他两门学科无法比拟的综合性,因此,建立基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一体化的战略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现实选择。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纳入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学科范畴,不仅将极大地丰富和深化战略财务管理的内涵,为形成和构建充满活力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动力来源,实现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且可以避免三门学科间的理论重叠,形成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惟一的、不可替代的、更具有系统性的财务职能战略,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财务与会计综合作用的发挥提供重要的系统支持和保证。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财务管理怎样写

学习好财务管理专业,即使首先就是要谈财务管理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学好。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管理会计,会计学原理的相关课程。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战略财务管理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与相对成熟、繁荣的战略管理学科相比,战略财务管理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间,不论是在研究目标还是研究方法体系上都存在着较明显的界限,分别研究,可以拓展看待财务与会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但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成本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学科间的紧密联系,有必要考虑这三门学科间的整合,共同构成一个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的职能战略,即战略财务管理,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系统化的支撑。1、战略财务管理学与战略管理会计学的联系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在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上有明显区别。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研究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等财务决策活动;管理会计则是实施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内部会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由于二者在投资决策、预算管理等研究内容上的重合,理论界曾经设想进行两个学科间的整合,但由于困难重重,最终难以实现。然而,两学科发展至今,战略层面上的理论框架已基本形成,曾经的学科界限在战略层面上已日趋模糊,重新考虑学科间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二者都是在生产力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受到极大挑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并且,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两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其次,两学科的研究内容已超越了传统上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范畴。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向企业经营环境、价值链分析、战略业绩综合评价转变,不仅是对传统管理会计职能的战略性调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最后,战略财务管理以一种综合性的财务视角研究企业战略中的相关问题,完全可以囊括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战略层次上两学科的整合,不仅能够以综合性的财务与会计信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而且,可以避免由于两个学科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上趋同而产生的重叠现象。2、战略财务管理学与战略成本管理学的联系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都不是新兴领域,早在19世纪工业经济萌芽时期就已存在,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但随着战略成本管理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战略措施已难以使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始关注战略措施背后的战略思想和理念,并逐渐融入到战略管理系统中的职能子系统中,这也为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条件。首先,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财务管理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战略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选择、制定、实施、控制、计量和评价,都离不开成本信息的支持。其次,在竞争市场中,当产品的功能大致相同时,成本便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成本控制水平成为衡量管理绩效的主要尺度。因此,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动态环境下降低成本,使企业的战略财务管理得以“通过价值管理支持技术增长,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后,从竞争的角度看,战略成本是连结企业财务战略与竞争优势的桥梁和纽带,战略财务管理是为形成和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存在和发展的。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财务战略的成败和竞争优势的存在与否。虽然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财务管理、企业竞争优势在理论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实施中却是“三位一体”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成败对企业财务战略及企业战略有着直接的影响。3、战略层次上相关学科整合后的展望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体系中的职能战略,具有其他两门学科无法比拟的综合性,因此,建立基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一体化的战略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现实选择。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纳入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学科范畴,不仅将极大地丰富和深化战略财务管理的内涵,为形成和构建充满活力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动力来源,实现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且可以避免三门学科间的理论重叠,形成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惟一的、不可替代的、更具有系统性的财务职能战略,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财务与会计综合作用的发挥提供重要的系统支持和保证。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财务管理怎么写

生存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须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本文剖析了生存理念的内涵,分析了生存问题在就业领域的显现,并就如何应用生存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生存;生存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且“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并存。客观地看,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当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其择业观是影响高校就业的重要因素,不正确的择业观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高校就业指导须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转变观念,以“生存”理念为指导,围绕生存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生存的紧迫感及危机感,正确定位,降低期望,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一、生存的内涵及生存教育“生存”在拉丁语中是existere,其根源意义是“站出来”。在德语中是existenz,最初的理解中曾被把握为“实存”。《现代汉语词典》里,“生存”的定义是:“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现代西方哲学辞典》里是这样界定“生存”的:“生存是雅斯贝斯哲学的重要概念,它特指真正的人的存在。”在生存哲学的视域中,“生存”不是一个外在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力求把握人的生存真谛的反省或反思性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指人的“生命的存活”,而是指人作为生存者是“生成着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人通过自己的生存实践活动,不但创造了属于人的自然界,而且创造了人本身,“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质,是人的生存的根本维度。”[1]可以说,生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综合各方的观点,笔者认为就大学生而言,生存是指个体身心健康,在生活和交往中能够做到独立、自主、自理,面对各种危机和灾难,能够从容应对。对于个体而言,一生的生涯可以归结为生命、生存和生活,其中生命为生存创造条件,有了生命的存在,生存才成为可能,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活的基础,是一种本能地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是生命的保存和延续,而生活是在有了生命、生存的条件下,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教育自产生以来便与“生存”紧密相连。[2]一方面,教育起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它在本质上就是人们获得生存的必要手段,生存教育理念反映这种本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另一方面,“生存”对于任何人都是最基本的需要,有一定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是每一个进入社会的个体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生存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体必须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西方的教育工作者都对“生存教育”进行了研究,从背景上看,“生存教育”的提出,一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实施生存教育;二是当前受教育者生存能力低下和生存教育的匮乏要求必须实施生存教育。从目的上看,“生存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让受教育者学习各种有关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生存教育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帮助学生学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能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也能发展。生存教育凸现着教育的内涵拓殖,使教育走向生存的平台,并与人生的链条形成完美的对接;生存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完善人生的意义,其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它同时呈现一种人本主义关怀,高扬生活自主性的教育情感关怀。二、生存问题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的当代凸显据教育部统计,2001—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70%,各年分别有近30万、40万、60万、80万、100万、120万、150万毕业生在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在今后一段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那它势必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屏障”,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纵观我国当前教育,对“生存”教育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生存”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与职业的配置是由政府计划调控的,个人对职业选择的自由度是十分有限的,行业与行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生存竞争氛围,[3]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不提生存教育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十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技能的培养,注重智力因素教育而轻视非智力因素教育,其结果导致部分学生生存意识淡漠、生存能力不强。虽然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及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方面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大学生由于生存意识淡漠引起的就业竞争力弱、生存能力不强问题已在就业领域显现。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各地各行业的人才缺口还很大。广大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供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也很广阔。[4]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觉得就业难,甚至找不到工作呢?追根溯源,就业观念是关键,大学生先谋生存、后图发展的新型就业观念尚未形成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符合大学生期望值的“好工作”,大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成为就业的障碍。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六个方面:从就业方式上看,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学生对学校、教师依赖性强,自我发挥不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就业单位选择时亦是如此。在就业思维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基于人性中的求同性,很多学生愿意跟其他同学选择一样的或者类似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盲目地认为别人的选择都是好的,不愿从自我与他人的不同点去研究一些企业是否有发展性。在应聘状态上,盲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学生在应聘时往往过多关注如保险、休假、住房、薪水高低等等外职业生涯内容,而忽略如岗位特色、专长需求、发展前景等对日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的内职业生涯的问题。在岗位层次上,继承型过多,创新型过少;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求稳、保守思想突出,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对到珠三角等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就业的兴致不高。在就业情感上,功利性过多,兴趣型过少;许多学生违背“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内在原动力”,[5]仅仅用薪金高低来衡量一个岗位的好坏,薪酬优先导致部分学生根本无法获得赖以生存的岗位,即使获得了生存岗位,也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在就业心态上,压力感过多,紧迫感过少。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往往出现心烦、焦躁、茫然、茶饭不思等等压力过大的行为表现,但是在就业行动上却又挑来挑去,一派“有女不愁嫁”的松弛状态。总而言之,大学生不会出于生存的考虑,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种找到一个工作以维持生存的紧迫感,无根据地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这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三、用生存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在1972年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讲:“今后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生存压力和困惑,为了教育客体的将来,我们要把‘生存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的主题。”[2]具体到大学生就业领域,要解决就业难问题,首先要让大学生有生存危机,在此基础上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也就是说,大学生要转变一些陈旧就业观念,消除对别人的依赖,培养独立生存的自立精神,先解决生存问题,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再考虑这一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能否得到提高,将来发展潜力如何等问题。为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以“生存”理念为指导,围绕生存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开展择业观引导工作。[6]一是要以生存理念为指导进行就业指导观念更新;当代大学生由于阅历浅薄,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往往难以深刻,要开展以生命磨炼、健全人格、和谐相处等为主题的就业指导活动,在课程讲授的观念上,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向重视学生情感和理性协调发展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单纯竞争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转变,并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新方法。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思考与决策,培养创新之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懂得正确地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让大学生了解到自己身处何境,懂得去理解生存危机,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珍惜生存机会,重视就业。二是开展以培养和锻炼生存技能为主的教育。实践教育是生存教育的具体展现,是生存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通过开展专门的技能训练启发大学生的认知,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生存、又要帮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发展。可采用体验式教育的形式进行,将实践训练纳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生存技能。三是开展以应对高科技和信息社会为主的适应性教育。对于学生来讲,首先应该进行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教育和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面向未来,走向社会之后,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变化无穷的适应性教育。当今时代,移动通讯、互联网等信息互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海量”信息。但是由于信息快变性、网络虚拟性等特点,大学生“信息焦虑症”、应聘受骗等现象偶有发生。高校就业指导要重点开展信息时代的生存发展观念更新、获取科技与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行为端正等方面的指导,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具备高效筛选和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科学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总之,以“生存”为理念的教育是把静态的教育思维纳入到生存实践的一种操练、一种延伸、一种自然的过渡,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引入“生存”理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生活场景中,“生存”理念成为了教育事业轨道转换的基点,也理应成为贯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的主线。[ 参 考 文 献 ][1] 黄全愈著生存教育在美国[M]南宁:接力出版社,[2] 王德军生存价值观探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 罗传银就业效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4] 张治库生存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1994,(3)[5] 杨永红浅谈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引导[J]广西大学学报,2007,(12)[6] 倪维广,李维希高校生存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

大学生护理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

一、护理专业职业规划必要性  (一)护理人才发展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人力资源是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创造价值的人。护理人力资源(Nursing human resource)是以促进疾病康复,促进全民健康,延长寿命为目标的国家卫生计划所需要的一种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医疗保健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含的具有从事护理工作劳动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包括正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等;狭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能和体能的人员,也就是指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从事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正规编制的护士队伍正在被合同护士和临时护士所代替,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能保障,为了适应群众健康保健的需求,护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并且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差距大,80%的人口在农村,2002年,护理人员中只有93%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院,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比例只有18,全国护士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不到10%,而美国1993年己经达到5%}ls}。因此,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着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分布不均衡,人员编制不合理,临床护士编制不足,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学历和职称偏低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多严重的问题呢,跟中国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到位都有很大关联。面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源头在教育,只有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即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减少或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护理队伍自我潜能的发挥,延长专业寿命。   (二)护理人员的培养现状   国外护理硕士教育主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够对服务对象(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价;有效沟通、11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分析、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MNS的培养目标为:①护理实践中,能够对护理学科、相关领域的潜在知识做充分评估评价;②能够恰当处理特定人群或保健系统的健康问题,评价护理实践的有效性;③能够在不同种族间利用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实践;④在改善卫生保健方面具备领导策略;⑤在护理实践中能够将伦理道德与职业责任相结合。   我国MNS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木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职业规划必要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桥梁,是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必要准备,是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一味接受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我的生涯规划,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现状和发展也知之甚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口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新岗位。因此,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本科生的培养中,从各方面提高护理本科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就是对自己的迷惑。一旦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特点,面临抉择我们就不会过多的犹豫。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适应才可以生存,了解社会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环境。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确定我们的目标。需要加上目标才能转化成动机,而动机是前进的动力所在。古人有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④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避免一些失误。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前途中的问题甚至危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避免成为“落汤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未来有一个发展蓝图;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有效的解决专业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专业认同感、降低专业适应困难。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   性别认知能力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特质,它来自于个体从身体的差异概念中,察觉男女生的不同,继而将男或女的类别应用到自己身上,而有了自我性别的认同,同时也发展出与自己性别有关的概念。   以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认定为研究主题发现性别在职业生涯成熟度上无差异。我们发现,护理本科生的性别可以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P <; 05。男性护理本科生在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的得分较高,这种结果并不代表男生更擅长或更喜欢人际交往,生活中更经常看到的是女性在一起交流,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目前男性护理本科生还比较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男性护理本科生通常会受到重视而在班上担任班干等职务,因此,这种人际关系的人际交往是职业生涯规划范畴内的人际交往,不是日常的人际关系,与普通的人际交往相比,这种人际交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男性注重这种交往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男性注重反馈修正可能与社会上男性的“野心”形象相一致。虽然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但是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更高,男性的压力也更大,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依然是社会家庭的主要模式,男性为了抵抗压力为了获得成功而必须不断改进自己取得进步;女性护理本科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维度上的得分较高。护理的主题是关怀与照顾,从事护理事业的大部分为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优于男性护理本科生。女性通常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而大学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们不仅注重外表的形象,也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长期的传统观念都认为从事护理行业的护士是有着良好外在形象的代表,因此,她们比男性更加关注自我形象的提升,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跟所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   (二)年级因素。   李文仰]研究高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认为职业生涯成熟度随年级增加而增加。Achebet以尼日利亚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发展,Lokan研究加拿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均认为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苏钮婷研究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动上有显著差异。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不同年级对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综观以上研究,年级与生涯发展的相关并无一致结果,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而言,似乎职业生涯发展有随年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多重比较显示,大一、大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职业认识的得分上低于大三、大四学生,大一、大二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低于大四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接触护理职业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大一的课程主要是以医学基础课为主,而临床实践大多安排在大三、大四,而大一、大二只是有少部分临床护理见习课程;另一方面虽然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了解本专业,但了解片面,不及亲身体验实践了解的深刻;此外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从具体实施上都只是刚刚起步,处于拓荒时期,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信息库。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多关注理论和就业问题,而且大部分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缺少专业针对性。由此看来学校应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及时做好职业认识教育,以便学生及早规划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家庭因素   我们发现父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维度有影响,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维度有影响(P <; 05。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显示,从事不同行业的父母亲对其影响的方面不一样,这可能与从事的行业性质有关,比如从事农林类职业更倾向于探索与冒险,经商的人更擅长于人际交往等。总体来说,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面要多,这可能与护理职业的特色以及母亲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有关。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女生,作为女生可能跟母亲走的更近一些,跟母亲更容易沟通,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们更需要母亲各方面的指导,因此母亲的职业在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的生涯发展。护理专业的主题就是照顾,长期以来母亲就被认为是承担家庭照顾的主体。   (四)辅导干预   本研究利用团体辅导来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生涯规划的意义、更好的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能客观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信心方面,干预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提高。说明本次团体辅导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一定影响,但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成员的就业信心,也是有些困难的。分析其原因就业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学校、专业、能力、社会关系等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较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三、如何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引导护理本科生实现自我觉醒   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真实描绘自己,正确评价自我。首先通过自我评估,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评估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人生目标、工作环境等,目的在于使个人达到“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所不能”的境界。自我认知除了自己本身的了解外,还应利用一些科学的测试方式和周围人的评价,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使用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它是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   (二)指导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分析与职业探索   职业分析。社会虽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不同的职业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同一种职业也具有各自的特征。本次调查选取的两所城市因为环境的不同,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也存在差别。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来了解职业所需的一般素质要求及特殊能力要求,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三)指导护理本科生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实施方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要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地域及岗位,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优势和实现目标的优势与困难。

生存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须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本文剖析了生存理念的内涵,分析了生存问题在就业领域的显现,并就如何应用生存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生存;生存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且“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并存。客观地看,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当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体,其择业观是影响高校就业的重要因素,不正确的择业观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高校就业指导须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转变观念,以“生存”理念为指导,围绕生存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找到一份工作以维持生存的紧迫感及危机感,正确定位,降低期望,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一、生存的内涵及生存教育“生存”在拉丁语中是existere,其根源意义是“站出来”。在德语中是existenz,最初的理解中曾被把握为“实存”。《现代汉语词典》里,“生存”的定义是:“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现代西方哲学辞典》里是这样界定“生存”的:“生存是雅斯贝斯哲学的重要概念,它特指真正的人的存在。”在生存哲学的视域中,“生存”不是一个外在的描述性概念,而是一个力求把握人的生存真谛的反省或反思性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指人的“生命的存活”,而是指人作为生存者是“生成着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人通过自己的生存实践活动,不但创造了属于人的自然界,而且创造了人本身,“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质,是人的生存的根本维度。”[1]可以说,生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综合各方的观点,笔者认为就大学生而言,生存是指个体身心健康,在生活和交往中能够做到独立、自主、自理,面对各种危机和灾难,能够从容应对。对于个体而言,一生的生涯可以归结为生命、生存和生活,其中生命为生存创造条件,有了生命的存在,生存才成为可能,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活的基础,是一种本能地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是生命的保存和延续,而生活是在有了生命、生存的条件下,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教育自产生以来便与“生存”紧密相连。[2]一方面,教育起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它在本质上就是人们获得生存的必要手段,生存教育理念反映这种本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另一方面,“生存”对于任何人都是最基本的需要,有一定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是每一个进入社会的个体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生存提出了更高要求,个体必须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西方的教育工作者都对“生存教育”进行了研究,从背景上看,“生存教育”的提出,一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实施生存教育;二是当前受教育者生存能力低下和生存教育的匮乏要求必须实施生存教育。从目的上看,“生存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让受教育者学习各种有关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生存教育的实质就在于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帮助学生学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能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也能发展。生存教育凸现着教育的内涵拓殖,使教育走向生存的平台,并与人生的链条形成完美的对接;生存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完善人生的意义,其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它同时呈现一种人本主义关怀,高扬生活自主性的教育情感关怀。二、生存问题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的当代凸显据教育部统计,2001—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约为70%,各年分别有近30万、40万、60万、80万、100万、120万、150万毕业生在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在今后一段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那它势必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屏障”,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纵观我国当前教育,对“生存”教育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生存”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与职业的配置是由政府计划调控的,个人对职业选择的自由度是十分有限的,行业与行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生存竞争氛围,[3]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学中一般不提生存教育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十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技能的培养,注重智力因素教育而轻视非智力因素教育,其结果导致部分学生生存意识淡漠、生存能力不强。虽然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及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方面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大学生由于生存意识淡漠引起的就业竞争力弱、生存能力不强问题已在就业领域显现。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各地各行业的人才缺口还很大。广大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供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也很广阔。[4]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觉得就业难,甚至找不到工作呢?追根溯源,就业观念是关键,大学生先谋生存、后图发展的新型就业观念尚未形成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符合大学生期望值的“好工作”,大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成为就业的障碍。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六个方面:从就业方式上看,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学生对学校、教师依赖性强,自我发挥不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就业单位选择时亦是如此。在就业思维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基于人性中的求同性,很多学生愿意跟其他同学选择一样的或者类似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盲目地认为别人的选择都是好的,不愿从自我与他人的不同点去研究一些企业是否有发展性。在应聘状态上,盲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学生在应聘时往往过多关注如保险、休假、住房、薪水高低等等外职业生涯内容,而忽略如岗位特色、专长需求、发展前景等对日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的内职业生涯的问题。在岗位层次上,继承型过多,创新型过少;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求稳、保守思想突出,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对到珠三角等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就业的兴致不高。在就业情感上,功利性过多,兴趣型过少;许多学生违背“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内在原动力”,[5]仅仅用薪金高低来衡量一个岗位的好坏,薪酬优先导致部分学生根本无法获得赖以生存的岗位,即使获得了生存岗位,也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在就业心态上,压力感过多,紧迫感过少。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往往出现心烦、焦躁、茫然、茶饭不思等等压力过大的行为表现,但是在就业行动上却又挑来挑去,一派“有女不愁嫁”的松弛状态。总而言之,大学生不会出于生存的考虑,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种找到一个工作以维持生存的紧迫感,无根据地给自己定位,不肯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价,这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三、用生存理念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在1972年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讲:“今后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生存压力和困惑,为了教育客体的将来,我们要把‘生存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的主题。”[2]具体到大学生就业领域,要解决就业难问题,首先要让大学生有生存危机,在此基础上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也就是说,大学生要转变一些陈旧就业观念,消除对别人的依赖,培养独立生存的自立精神,先解决生存问题,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再考虑这一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能否得到提高,将来发展潜力如何等问题。为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以“生存”理念为指导,围绕生存意识的培养、生存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品质的塑造开展择业观引导工作。[6]一是要以生存理念为指导进行就业指导观念更新;当代大学生由于阅历浅薄,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往往难以深刻,要开展以生命磨炼、健全人格、和谐相处等为主题的就业指导活动,在课程讲授的观念上,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向重视学生情感和理性协调发展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单纯竞争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转变,并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新方法。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思考与决策,培养创新之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懂得正确地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让大学生了解到自己身处何境,懂得去理解生存危机,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珍惜生存机会,重视就业。二是开展以培养和锻炼生存技能为主的教育。实践教育是生存教育的具体展现,是生存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通过开展专门的技能训练启发大学生的认知,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生存、又要帮助他们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发展。可采用体验式教育的形式进行,将实践训练纳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生存技能。三是开展以应对高科技和信息社会为主的适应性教育。对于学生来讲,首先应该进行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教育和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面向未来,走向社会之后,适应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变化无穷的适应性教育。当今时代,移动通讯、互联网等信息互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海量”信息。但是由于信息快变性、网络虚拟性等特点,大学生“信息焦虑症”、应聘受骗等现象偶有发生。高校就业指导要重点开展信息时代的生存发展观念更新、获取科技与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行为端正等方面的指导,并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具备高效筛选和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科学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总之,以“生存”为理念的教育是把静态的教育思维纳入到生存实践的一种操练、一种延伸、一种自然的过渡,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引入“生存”理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生活场景中,“生存”理念成为了教育事业轨道转换的基点,也理应成为贯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的主线。[ 参 考 文 献 ][1] 黄全愈著生存教育在美国[M]南宁:接力出版社,[2] 王德军生存价值观探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 罗传银就业效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4] 张治库生存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1994,(3)[5] 杨永红浅谈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引导[J]广西大学学报,2007,(12)[6] 倪维广,李维希高校生存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2000字护理

道德的功能: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以使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协调一致,并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道德现象是由道德意识现象、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规范现象构成的有机整体。 道德的特征: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变动性与稳定性、理想性与现实性、自律性与他律性、协调性与进取性。职业道德的特点:专业性、多样性、稳定性、适用性。 护理道德特殊性:全人类性与人道性、继承性与时代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护理伦理学研究对象:护士与患者、与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与护理科学、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护理伦理学研究内容:基本理论、规范体系、基本实践、道德难题。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及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有利于实践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医院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护士解决护理道德难题,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比较、系统。 我国古代优秀的医护道德传统为: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普同一等,尽职尽责;精勤不倦,博及医源;廉洁正直,不为名利。孙思邈《大医精诚》,扁鹊:与巫医做斗争。董奉:杏林春暖。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秋瑾:《看护学教程》。 护理道德品质的特点: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关性与连贯性。护理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护理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 义务论的意义:培养了一代代具有优良护理道德的护士;促进了护士为维护、促进人类的健康和护理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护理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局限性:忽视了行为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忽视了对病人尽义务于对他人、社会应尽义务的统一、忽视了护患关系的双向性。 功利论的意义:有助于护士树立正确的功利观,将病人的健康功利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健康功利放在了首位,将有限的资源放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肯定了护士的正当个人利益,调动积极性。弊端:容易导致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的增长。它又分为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 护理的基本准则的具体内容:救死扶伤、防治和护理疾病,(最基本的)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护理道德的具体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有利原则对护士的要求:1)护士的行为要与解除病人的痛苦有关2)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3)对病人的利害关系共存时,要是行为对病人产生最大的益处和最小的伤害4)护士的行为使病人受益而不会给他人带来太大的伤害。公正即公平或正义的意思。 公正原则对护士的要求:1)公正的分配卫生资源2)不仅在卫生资源分配上,而且态度上能够公正的对待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精神病、残疾、年幼等3)在处理护理纠纷、护理差错事故的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尊重原则对护士的要求:1)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对于缺乏或丧失能力的患者由其家属或监护人。2)要履行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选择的责任。 护理道德的范畴:权利与义务、情感与良心、审慎与保密、荣誉与幸福。 护士的道德情感主要表现在:1)同情心,最基本的2)责任心3)事业心,最高层的。 护士道德良心的内容:1)表现在为病人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服务2)是以护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 道德良心对行为的作用:1)行为之前的选择作用2)行为中的监督3)行为后的评价。审慎的作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作风,提高责任感,避免差错事故;促进钻研业务知识和技术;促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 对病人保守秘密,解密的条件:1)获得病人的同意后2)医学上认为没有像病人征求同意的理由,因解密是基于病人自身的利益3)医生护士有高于替病人保守秘密的责任,如传染病4)进行医学护理研究,经批准后可以采用,但不公开姓名,相貌5)当法律程序需要病人的资料时6)患者的秘密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了伤害的危险。 护士道德荣誉馆的内容:1)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础上的2)是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统一3)仅是过去的工作印记,不代表未来。道德荣誉的作用:对护士的行为起着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道德幸福观的内容: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是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作用:促使护士自觉地履行护理道德义务,促使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患者的道德权利:1)平等的医疗权利2)对疾病的认知权利3)知情同意权4)要求保守隐私权5)获得休息和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6)诉讼或要求赔偿的权利。患者义务:1)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2)积极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3)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4)支持医学和护理科学发展。 护患关系中的技术关系的三种模式:代理母亲模式、护士-技师模式、约定-临床医师模式。非技术关系的内容:道德、利益、价值、法律、文化关系。 护患关系的道德规范:1)热爱本职,精益求精2)举止端庄,态度热情3)尊重病人,一视同仁4)认真负责,任劳任怨5)语言贴切,保守秘密6)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护士相互之间的道德规范:尊重爱护,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相互关心。 医护之间的道德规范:1)尊重与信任2)平等与协作3)制约与监督。护技之间的道德规范:团结互助,合作共事。以诚相待,相互关心。 社区卫生护理的特点:群众性、预防性、经济性、全程性。 社区卫生护理的道德规范:1)礼貌待人,文明服务2)任劳任怨,无私奉献3)格守规章,遵守纪律。家庭病床特点:护理内容全面、护患关系密切、易于开展心理护理。 家庭病床的道德规范:1)维护病人利益,即使准确护理2)自律慎独,优质服务3)密切协作,目标一致。 健康教育的内容:疾病的性质和康复方法;诊察、医疗处理及护理措施;传染性疾病;孕产妇、妇幼、中老年、不卫生习惯、机关、学校。 健康教育的护理道德规范:1)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教育。2)深入农村、基层,把健康教育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3)不断自我完善,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健教。 社会重大灾害的急救护理特点:工作强度大、任务重;护理工作协同性强,技术难度大;准备工作两大,生活护理任务重。 重大灾害道德要求:格守职责,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富有献身精神。 基础护理的特点:经常性与周期性;连续性与值勤性;整体性与协调性;科学性与普及性。 基础护理道德要求:1)提高认识,默默奉献2)严守纪律,坚守岗位3)工作严谨,严防事故4)团结合作,协同一致。 精神科护理特点:人道性与开放性、自觉性与主动性、理智性与安全性。精神科护理的道德要求:尊重病人、格守慎独、环境温馨、正直无私、保证安全。 儿科护理特点:内容的复杂性、工作的紧迫性、护患关系的特殊性。 儿科护理道德要求:1)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2)要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3)要有治愈病人的责任感。 传染科护理的特点:消毒隔离要求严,心理护理任务重,社会责任大。传染科护理道德要求:热爱专业,具有献身精神;尊重患者,注重心理护理;预防为主,对全社会负责任。 整体护理的特点:整体性、全面性、专业性。整体护理的道德要求:刻苦钻研的进取性、承担责任的自觉性、独立思考的主动性。 心理护理的特点:程序性、艰巨性、严格性。 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1)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2)以高度的责任心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3)以高度的事业心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康复的环境4)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 门诊护理的特点:1)组织管理任务重2)预防交叉感染难度大3)服务性工作繁琐4)群体协作性强5)发生护患矛盾多。 门诊护理道德要求:1)热情接待,主动协助病人2)保持优美、清洁、安静的环境3)密切联系,团结协作4)作风严谨,准确无误。 急诊护理的特点:1)常备不懈,应变性强2)风险较大,责任心强3)群体协作,主动性强。 急诊护理的道德要求:1)争分夺秒,全力以赴2)深切同情,周到服务3)灵活主动,尽职尽责4)齐心协力,敢担风险。 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广泛性、严格性、潜隐性。 普通手术护理特点:严格性、衔接性、协作性。普通手术护理的道德要求:1)手术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待术环境,准备要周密,认真负责2) 手术中:环境安全、保持肃静;关心病人,体贴入微;操作熟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耐心解疑。3)手术后:严密观察,勤于护理;减轻痛苦,加速康复。整形外科在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美容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整形外科护理特点:心理护理要求高;生活护理任务重;审美意识强。 整形外科道德要求:1)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尊重手术者的人格2)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关心受术者的痛苦3)奋发进取,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康复护理的特点:协调性、连续性、整体性。自我护理又称为自理或自顾。内容包括自我护理需要和自我护理行为与能力。 自我护理的特点:教育性、自主性、渐进性。自我护理道德要求:1)认真细致,高度负责2)一视同仁,耐心指导3)密切协作,提高自我护理质量。 计划生育护理的特点:1)护理中兼具宣传、指导的任务2)体现了对计划生育者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一致性3)体现出对政策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计划生育道德要求:1)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2)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尊重育龄男女的自主性3)医护密切配合,确保手术安全。生殖技术包括人工体内受精和人工体外受精。 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1)夫妻双方自愿原则2)供精者知情同意3)严格控制实施范围4)互盲和保密原则5)确保质量6)严防商品化。1996年7月,英国发育分娩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老年病人的护理特点:护理任务重、护理难度大、心理护理要求高。 老年护理道德要求:1)理解、尊重老年病人2)关心、帮助老年病人3)耐心、细致的对待老年病人。 慢性非传染性病人的护理特点:心理护理任务重、病人的自我护理的需求高、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它的道德要求:1)加强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信心2)积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恢复3)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良的休养环境。 危重病人护理特点:护理具有艰巨性、对护士的素质要求高、护理中伦理难题多。 危重护理道德要求:机警和敏捷;果断和审慎;勤快和恒定;理解和任怨。 临终病人的特点:易发怒、易恐惧、易焦虑、易悲伤。 临终护理道德要求:1)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2)保护临终病人的权利3)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4)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临终关怀的特点:1)收治的主要对象是临终病人2)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以减轻症状、支持疗法和全面照护为主3)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命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病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为主4)不仅注意病人的躯体痛苦,更注意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5)不但关怀临终病人,对其家属也予以慰籍和居丧照护。 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1)是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的升华2)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3)表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4)提高了临终关怀工作者的大道德水平。 死亡标准的转变:1968年在22届医学大会上提出了“脑功能不可逆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 脑死亡的四条标准:1)出现不可逆转的深昏迷,即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需要没有接受性和反应性2)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丧失3)诱导反射消失4)脑电波平直。以上四条标准要持续24小时观察,而且要排除低体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一、护理专业职业规划必要性  (一)护理人才发展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人力资源是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创造价值的人。护理人力资源(Nursing human resource)是以促进疾病康复,促进全民健康,延长寿命为目标的国家卫生计划所需要的一种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医疗保健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含的具有从事护理工作劳动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包括正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等;狭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能和体能的人员,也就是指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从事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正规编制的护士队伍正在被合同护士和临时护士所代替,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能保障,为了适应群众健康保健的需求,护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并且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差距大,80%的人口在农村,2002年,护理人员中只有93%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院,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比例只有18,全国护士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不到10%,而美国1993年己经达到5%}ls}。因此,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着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分布不均衡,人员编制不合理,临床护士编制不足,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学历和职称偏低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多严重的问题呢,跟中国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到位都有很大关联。面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源头在教育,只有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即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减少或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护理队伍自我潜能的发挥,延长专业寿命。   (二)护理人员的培养现状   国外护理硕士教育主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够对服务对象(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价;有效沟通、11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分析、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MNS的培养目标为:①护理实践中,能够对护理学科、相关领域的潜在知识做充分评估评价;②能够恰当处理特定人群或保健系统的健康问题,评价护理实践的有效性;③能够在不同种族间利用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实践;④在改善卫生保健方面具备领导策略;⑤在护理实践中能够将伦理道德与职业责任相结合。   我国MNS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木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职业规划必要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桥梁,是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必要准备,是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一味接受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我的生涯规划,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现状和发展也知之甚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口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新岗位。因此,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本科生的培养中,从各方面提高护理本科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就是对自己的迷惑。一旦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特点,面临抉择我们就不会过多的犹豫。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适应才可以生存,了解社会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环境。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确定我们的目标。需要加上目标才能转化成动机,而动机是前进的动力所在。古人有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④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避免一些失误。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前途中的问题甚至危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避免成为“落汤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未来有一个发展蓝图;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有效的解决专业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专业认同感、降低专业适应困难。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   性别认知能力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特质,它来自于个体从身体的差异概念中,察觉男女生的不同,继而将男或女的类别应用到自己身上,而有了自我性别的认同,同时也发展出与自己性别有关的概念。   以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认定为研究主题发现性别在职业生涯成熟度上无差异。我们发现,护理本科生的性别可以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P <; 05。男性护理本科生在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的得分较高,这种结果并不代表男生更擅长或更喜欢人际交往,生活中更经常看到的是女性在一起交流,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目前男性护理本科生还比较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男性护理本科生通常会受到重视而在班上担任班干等职务,因此,这种人际关系的人际交往是职业生涯规划范畴内的人际交往,不是日常的人际关系,与普通的人际交往相比,这种人际交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男性注重这种交往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男性注重反馈修正可能与社会上男性的“野心”形象相一致。虽然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但是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更高,男性的压力也更大,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依然是社会家庭的主要模式,男性为了抵抗压力为了获得成功而必须不断改进自己取得进步;女性护理本科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维度上的得分较高。护理的主题是关怀与照顾,从事护理事业的大部分为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优于男性护理本科生。女性通常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而大学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们不仅注重外表的形象,也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长期的传统观念都认为从事护理行业的护士是有着良好外在形象的代表,因此,她们比男性更加关注自我形象的提升,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跟所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   (二)年级因素。   李文仰]研究高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认为职业生涯成熟度随年级增加而增加。Achebet以尼日利亚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发展,Lokan研究加拿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均认为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苏钮婷研究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动上有显著差异。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不同年级对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综观以上研究,年级与生涯发展的相关并无一致结果,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而言,似乎职业生涯发展有随年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多重比较显示,大一、大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职业认识的得分上低于大三、大四学生,大一、大二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低于大四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接触护理职业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大一的课程主要是以医学基础课为主,而临床实践大多安排在大三、大四,而大一、大二只是有少部分临床护理见习课程;另一方面虽然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了解本专业,但了解片面,不及亲身体验实践了解的深刻;此外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从具体实施上都只是刚刚起步,处于拓荒时期,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信息库。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多关注理论和就业问题,而且大部分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缺少专业针对性。由此看来学校应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及时做好职业认识教育,以便学生及早规划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家庭因素   我们发现父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维度有影响,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维度有影响(P <; 05。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显示,从事不同行业的父母亲对其影响的方面不一样,这可能与从事的行业性质有关,比如从事农林类职业更倾向于探索与冒险,经商的人更擅长于人际交往等。总体来说,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面要多,这可能与护理职业的特色以及母亲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有关。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女生,作为女生可能跟母亲走的更近一些,跟母亲更容易沟通,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们更需要母亲各方面的指导,因此母亲的职业在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的生涯发展。护理专业的主题就是照顾,长期以来母亲就被认为是承担家庭照顾的主体。   (四)辅导干预   本研究利用团体辅导来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生涯规划的意义、更好的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能客观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信心方面,干预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提高。说明本次团体辅导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一定影响,但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成员的就业信心,也是有些困难的。分析其原因就业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学校、专业、能力、社会关系等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较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三、如何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引导护理本科生实现自我觉醒   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真实描绘自己,正确评价自我。首先通过自我评估,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评估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人生目标、工作环境等,目的在于使个人达到“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所不能”的境界。自我认知除了自己本身的了解外,还应利用一些科学的测试方式和周围人的评价,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使用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它是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   (二)指导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分析与职业探索   职业分析。社会虽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不同的职业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同一种职业也具有各自的特征。本次调查选取的两所城市因为环境的不同,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也存在差别。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来了解职业所需的一般素质要求及特殊能力要求,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三)指导护理本科生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实施方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要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地域及岗位,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优势和实现目标的优势与困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