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生活中的经济学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14:41:12

生活中的经济学议论文1000字怎么写

我身边的经济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一个头脑健全又不断为自己的名利权式惨淡经营的理性人来说,是否符合满足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许是我们判断是否该采取某种行为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把这一经济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和准则作为我们对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现象认知与思考的依据,那么许多理性人做出的看起来貌似有违常理,不可解释的行为也将变得如此清晰和理所当然!  以下列举个我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我对它们的体会,以此对我上文所言略作证明。  一、计算器的秘密  也许对行内人来说,这早已尽人皆知,但对于对计算器的生产、销售流程不甚明了的学生来说,知情者必不在多数。大二下学期,信息学院的电路理论逼迫我产生了买一个高级一点计算器的想法(亦即可以直接进行复数计算),等货四五天,终于收到了一款卡西欧fx-991ES,功能不少价格也确实不菲,110(不含油费)。正当我怀着无比优越的情感用它在教室很轻松秒杀电路题时,一个对硬件颇有了解的同学在听完我对它的介绍吹嘘后,马上问价,“120”。听罢,它拿出自己的老古董,演示一番,功能与我的一模一样,除了运算速度稍次。“知道我的多少钱吗?13”  “怎么可能?”我觉得不可思议,它随后打开了计算器的后盖,面多了一根铅笔芯,“看见了吗?其实所有卡西欧计算器芯片都样,只不过出产时某些计算器中部分电路被断开了。只要用一根铅笔芯就可以把十几块钱的计算器改造成一百多的。”“那岂不是增加了一个流程又是卖价降低了?”“就是这样啊,谁明白这些产商怎么这么傻?”……同学的发现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既然在制作芯片,加工电路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产商为何非在所有一切都做完了以后还要画蛇添足,故意花人力物力去破坏产品降低它的售价呢?看起来确实有违常理,几乎不可思议,理性人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举动,尤其是那些从管理到营销都经过深思熟虑的卡西欧般的企业。经过请教老师,上网查阅资料。才发现看似愚蠢的举动背后隐藏着理性人的智慧:产商这么做其实正符合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有意减少部分计算器的功能可以达到对其产品分层的目的,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客户推出不同功能的计算器即可以对计算器进行不同定价,而从各层次人中获取最大利润,这正是产家所追求的。  我们还可以预期如果产家只推出功能最齐全最强大的一种计算器会导致多么荒唐的现象:所有的计算器差别只在一些外观,品牌,除此之外一模一样。比较富有的人再也不能从它们所买的计算器功能中获得优越感。产商面临的更直接的问题就是对它们产品的定价问题,如果定为100,那式必会大幅度减少其销售量,因为计算器中的很多功能是普通大众所用不上的,可以肯定大部分人不愿意为那些它们永远用不上的功能花那么多钱(因为现实中生活中的计算器替代品—手鸡提供的计算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大众需要)定为13元那就意味着它们把本来可以从富有阶层都获取的87元利润白白断送,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想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满足不同人需要的计算器,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多利润。  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所有生产计算器的企业都这么团结一致,统一都对它们的计算器处理。就是说为什么不存在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愿意牺牲整个行业的利益而从中牟利。比如说,它可以这样做: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高端产品,生产的所有计算器均不作处理,然后以85元或者更低的价格卖出去,因为它少了一道流程,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它的产品在功能层面上不亚于其它品牌,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更低。这就是说它比其它品牌计算器远具有竞争力。虽然从长远看这一做法对行业对自己都有害,但总有人愿意在短期内牟利后抛弃这一牟利方式  。对于这个疑问的解释,我想应该至少有以下原因:一、各行业都有一个行业协会,虽然协会的决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多少会对这样的企业有点威慑力。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顾客可能在了解了价格后会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三、若某企业这样做,会引起其它企业的强烈排斥,要想把这样的企业做大,应该不太可能。  由卡西欧的做法,我有想到了信息行业巨头—微软,微软在09年7月份推出新一代操作系统ИWIN7,它有两个版本—旗舰版和home bacic版。其实在店里买来光盘后,实现旗舰版所有功能的代码均已整合在里面了,从home basic版本升级到旗舰版需要一个密码,自然这个密码的代价是高昂的。微软之所以对操作系统这样处理,其目的与卡西欧一模一样,可以说这种做法也确实颇有成效!  二、旧车主的杯具  一旦新自行车只要骑出经销商的店铺,立刻跌价 20 %以上。 如今的车,使用寿命一般在 几千公里以上,那为什么只多了几公里,就能让车价格陡降呢?倘若私人消费者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决定立刻卖掉它,就成了一个业余的自行车经销商。它当然希望尽可能按照最初的零售价卖掉它。可在尝试的过程中,它必须跟大量专业经销商展开竞争,而后者有着亮堂好看的店面,聘有经脸丰富的销售员,又因为专业经销商更容易吸引感兴趣的顾客,私人卖家索价较低在意料之中。  近乎全新的二手自行车比真正的全新车卖得使宜得多,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一部分二手车虽然新,却受过损害,一般人根本不  能将之分辫出来。结果,对二手车的车况,车主一般比潜在买家了解更多。这一信息不对称,对二手车的价格有着巨大影响。假设一个人认为一辆性能可靠的二手车值200元,不可靠的二手车只值 100元;又假设一半的二手车性能可靠,那么,所有二手车的平均价值就变成了 1 50元。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手车的售价会低于 1 50元。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假设所有的二手车都卖 1 50元。那什么样的二手车会卖这个价呢?如上所述,假设人们认为可靠的二手车价值 2 00元,那拥有一辆可靠二手车的车主绝不会索取较低的价格。反之,拥有不可靠二手车的车主,会很乐于以 1 50元的价格卖掉它,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的车只值 1 00元。这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靠的二手车,才会愿意以 1 50元的价格出售。所以,除非二手车价格的折扣大,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当然了,在现实当中,一部分二手车的转手原因,跟它们性能的可靠性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会尽力沟通自己迫不得已卖车的原因。(“因为我看中了另一辆捷安特山地车,由于资金短缺,只好割爱”,"我毕痰得出国了,车又带不走,只好低价处理”)  三、颜色的价值  上学期入学前终于摆脱了以前的那个山寨手鸡可以换个新点的网上选购时看中了诺基亚5230。挑颜色时却发现黑色鸡子价格比白色要贵五十块钱,于是我又上网仔细核对了鸡型,配置,平台,经销商。结果发现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时,黑色鸡型价格就是要高于白色鸡子,当时挺纳闷,就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的回答出人意料,它们说这两种鸡子的出厂价就是不一样,黑鸡子在出产时价就要高于白色鸡型。于是我又查阅了相关行情,才基本弄清了情况:  诺基亚公司的定价策略,无疑是受了其前一款诺基亚5800以黑色版上市后大受欢迎的影响。一开始,黑色5800的价格和传统的白色5800价格一样,技术指标也一样,但时黑色鸡型的需求,立刻耗尽了公司的库存,尽管白色款尚有现货。由于黑色款新出,有特色,使得买家更愿意预定它。由于两款定价一样,诺基亚公司把热钱放到了桌上。到 2009年引入5800精简版—诺基亚5230时,公司学乖了。它对黑色鸡型索价更高,不过,它的确有理由这么干。  黑色鸡型索价更高是否不公平呢?和提供运输,经销服务平均成本一样,手鸡会司生产手鸡的平均成本,也是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大幅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可以以低于平均成本,但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稍售部分产品,增加利润。但为了充分利用市厂,获取更高利润,公司必须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其它产品。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那些最喜欢该公司研发部门设计的新颖功能的用户,会承担相当大一部分成本。这些用户是什么人呢?对价格最不敏感的买家,也就是富有一代。大部分都愿意以高价的买新鸡型的时髦特性。研发项目给所有买家都带来了好处,但给那些愿意为了新特性多出钱的用户带来的好处最大。只色鸡型的高定价,是辫别此类买家的一种方法。  四、“得不偿失”的超市  在科大西区东门外有两家24小时营业超市,北门以外更是有四五家,通宵营业的成本并不大,可也没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比方说,通宵营业的空调和照明费用,显然比晚上 12 点关、早展 6 点开的商店要高。对于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存货管理员和保安,商店都要支付奖励性薪资给它们。既然这些成本肯定比凌晨销售中闯造的额外利润要高,为什么这些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影响顾客到哪家杂货店去买东西的因素大致包括:价格、商品种类、商店位里和营业时长。大多数顾客会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而后大多数时间都到该店去买东西。一旦你熟悉了一家店的布置,干嘛还要到另一家店费时费力地找东西呢?所以,商店有着强烈的动鸡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  每家店库存商品的价格和种类大同小异,而一旦哪家店的上述因素稍有不同,就可能成为一部分购物者选中该店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大概不会定期到一家不顺路的商店买东西。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所有超市都在晚上 11 点关门,次日早晨 7 点开门。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半夜 12 点,它就能成为营业时间最长的店。即便那些偶尔才会在晚上 12 点买东西的顾客,也会因此选中这家店作为自己固定买东西的地方,万一真的哪天需要在半夜买东西,找东西就很方使了。虽说超市在晚上 12 点吸引到的顾客并不多,但由于它管业时间长,所以能吸引到更多顾客固定到此购物。  竟争性超市肯定不会坐视自己的顾客被拐跑,它们必然会延长营业时间。可这时,其它店铺又会把关门时间延长到凌晨 l 点,坐收渔利。倘若维持商店多营业一个小时的成本并不太大,那么惟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商店通宵营业。显然,我们周围的情况正是如此。  与此类似还有一个情况:在某些固定传统节日来临前,很多商家早早就毖会热卖的产品摆上柜台,比如说很多商店会在三月份就出  售端午节流行的粽子、绿豆糕等。提前上架涉及到鸡会成本的问题,因为货架上放了节日用品,就不能再放其它商品了。所以,节日用品早上架,是以减少其它商品的销售量为代价的。购物者在节日用品上的.总支出和节日购物季的长短并无太大关系,那么,为什么商店这么早就开始展示节日节用品呢?  如果大多数商店等到节日来临的前一两个礼拜才开始展示节日节用品,那么,提前上架的——比如提前一个月的店就能占据有利地位。这并不能增加节日用品的总销售量,但能从其它商家那儿抢到生意。  为了自卫,其它商家也会尽早让节日商品上架,于是上架的日期就变得越来越早。随着零售市厂竞争日益激烈,最终,我们会看到各种节日商品全年都摆在商店的货架上吗?就好像 24 小时营业的超市一样?有这个可能,但希望不大。超市通宵营业,因为多开个把小时店的成本相时较小。但利用货架空间摆放暂时没什么销售量的节日商品,意味着不能再摆放其它商品,提前到某一个程度之后,鸡会成本就成为突出的问题了。倘若超市无法将自己有限的货架空间派上更有利可图的用厂,而在一月份开始展示圣诞节用品,估计这样的商店维持不了多久。  以上四点是在有感于自己生活所见所闻后,结合了个人对生活现象的一点经济学思考后的浅见。窥一斑可知全豹,作为生活中的理性人,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永恒的目标与追求。只要明白了这一判断理解世事的准则,那么一切看似违背常理“don`t make any sense”的现亦将有一个完美的解释!!

这个论文可以先在网上找找文献参考参考呀~要是还没思路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下(世界经济探索)里面的文献 ~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5 P2=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5=X×0÷(8—0) 得X=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生活中的经济学议论文1000字

我身边的经济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一个头脑健全又不断为自己的名利权式惨淡经营的理性人来说,是否符合满足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许是我们判断是否该采取某种行为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把这一经济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和准则作为我们对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现象认知与思考的依据,那么许多理性人做出的看起来貌似有违常理,不可解释的行为也将变得如此清晰和理所当然!  以下列举个我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我对它们的体会,以此对我上文所言略作证明。  一、计算器的秘密  也许对行内人来说,这早已尽人皆知,但对于对计算器的生产、销售流程不甚明了的学生来说,知情者必不在多数。大二下学期,信息学院的电路理论逼迫我产生了买一个高级一点计算器的想法(亦即可以直接进行复数计算),等货四五天,终于收到了一款卡西欧fx-991ES,功能不少价格也确实不菲,110(不含油费)。正当我怀着无比优越的情感用它在教室很轻松秒杀电路题时,一个对硬件颇有了解的同学在听完我对它的介绍吹嘘后,马上问价,“120”。听罢,它拿出自己的老古董,演示一番,功能与我的一模一样,除了运算速度稍次。“知道我的多少钱吗?13”  “怎么可能?”我觉得不可思议,它随后打开了计算器的后盖,面多了一根铅笔芯,“看见了吗?其实所有卡西欧计算器芯片都样,只不过出产时某些计算器中部分电路被断开了。只要用一根铅笔芯就可以把十几块钱的计算器改造成一百多的。”“那岂不是增加了一个流程又是卖价降低了?”“就是这样啊,谁明白这些产商怎么这么傻?”……同学的发现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既然在制作芯片,加工电路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产商为何非在所有一切都做完了以后还要画蛇添足,故意花人力物力去破坏产品降低它的售价呢?看起来确实有违常理,几乎不可思议,理性人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举动,尤其是那些从管理到营销都经过深思熟虑的卡西欧般的企业。经过请教老师,上网查阅资料。才发现看似愚蠢的举动背后隐藏着理性人的智慧:产商这么做其实正符合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有意减少部分计算器的功能可以达到对其产品分层的目的,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客户推出不同功能的计算器即可以对计算器进行不同定价,而从各层次人中获取最大利润,这正是产家所追求的。  我们还可以预期如果产家只推出功能最齐全最强大的一种计算器会导致多么荒唐的现象:所有的计算器差别只在一些外观,品牌,除此之外一模一样。比较富有的人再也不能从它们所买的计算器功能中获得优越感。产商面临的更直接的问题就是对它们产品的定价问题,如果定为100,那式必会大幅度减少其销售量,因为计算器中的很多功能是普通大众所用不上的,可以肯定大部分人不愿意为那些它们永远用不上的功能花那么多钱(因为现实中生活中的计算器替代品—手鸡提供的计算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大众需要)定为13元那就意味着它们把本来可以从富有阶层都获取的87元利润白白断送,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想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满足不同人需要的计算器,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多利润。  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所有生产计算器的企业都这么团结一致,统一都对它们的计算器处理。就是说为什么不存在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愿意牺牲整个行业的利益而从中牟利。比如说,它可以这样做: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高端产品,生产的所有计算器均不作处理,然后以85元或者更低的价格卖出去,因为它少了一道流程,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它的产品在功能层面上不亚于其它品牌,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更低。这就是说它比其它品牌计算器远具有竞争力。虽然从长远看这一做法对行业对自己都有害,但总有人愿意在短期内牟利后抛弃这一牟利方式  。对于这个疑问的解释,我想应该至少有以下原因:一、各行业都有一个行业协会,虽然协会的决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多少会对这样的企业有点威慑力。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顾客可能在了解了价格后会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三、若某企业这样做,会引起其它企业的强烈排斥,要想把这样的企业做大,应该不太可能。  由卡西欧的做法,我有想到了信息行业巨头—微软,微软在09年7月份推出新一代操作系统ИWIN7,它有两个版本—旗舰版和home bacic版。其实在店里买来光盘后,实现旗舰版所有功能的代码均已整合在里面了,从home basic版本升级到旗舰版需要一个密码,自然这个密码的代价是高昂的。微软之所以对操作系统这样处理,其目的与卡西欧一模一样,可以说这种做法也确实颇有成效!  二、旧车主的杯具  一旦新自行车只要骑出经销商的店铺,立刻跌价 20 %以上。 如今的车,使用寿命一般在 几千公里以上,那为什么只多了几公里,就能让车价格陡降呢?倘若私人消费者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决定立刻卖掉它,就成了一个业余的自行车经销商。它当然希望尽可能按照最初的零售价卖掉它。可在尝试的过程中,它必须跟大量专业经销商展开竞争,而后者有着亮堂好看的店面,聘有经脸丰富的销售员,又因为专业经销商更容易吸引感兴趣的顾客,私人卖家索价较低在意料之中。  近乎全新的二手自行车比真正的全新车卖得使宜得多,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一部分二手车虽然新,却受过损害,一般人根本不  能将之分辫出来。结果,对二手车的车况,车主一般比潜在买家了解更多。这一信息不对称,对二手车的价格有着巨大影响。假设一个人认为一辆性能可靠的二手车值200元,不可靠的二手车只值 100元;又假设一半的二手车性能可靠,那么,所有二手车的平均价值就变成了 1 50元。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手车的售价会低于 1 50元。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假设所有的二手车都卖 1 50元。那什么样的二手车会卖这个价呢?如上所述,假设人们认为可靠的二手车价值 2 00元,那拥有一辆可靠二手车的车主绝不会索取较低的价格。反之,拥有不可靠二手车的车主,会很乐于以 1 50元的价格卖掉它,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的车只值 1 00元。这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靠的二手车,才会愿意以 1 50元的价格出售。所以,除非二手车价格的折扣大,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当然了,在现实当中,一部分二手车的转手原因,跟它们性能的可靠性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会尽力沟通自己迫不得已卖车的原因。(“因为我看中了另一辆捷安特山地车,由于资金短缺,只好割爱”,"我毕痰得出国了,车又带不走,只好低价处理”)  三、颜色的价值  上学期入学前终于摆脱了以前的那个山寨手鸡可以换个新点的网上选购时看中了诺基亚5230。挑颜色时却发现黑色鸡子价格比白色要贵五十块钱,于是我又上网仔细核对了鸡型,配置,平台,经销商。结果发现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时,黑色鸡型价格就是要高于白色鸡子,当时挺纳闷,就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的回答出人意料,它们说这两种鸡子的出厂价就是不一样,黑鸡子在出产时价就要高于白色鸡型。于是我又查阅了相关行情,才基本弄清了情况:  诺基亚公司的定价策略,无疑是受了其前一款诺基亚5800以黑色版上市后大受欢迎的影响。一开始,黑色5800的价格和传统的白色5800价格一样,技术指标也一样,但时黑色鸡型的需求,立刻耗尽了公司的库存,尽管白色款尚有现货。由于黑色款新出,有特色,使得买家更愿意预定它。由于两款定价一样,诺基亚公司把热钱放到了桌上。到 2009年引入5800精简版—诺基亚5230时,公司学乖了。它对黑色鸡型索价更高,不过,它的确有理由这么干。  黑色鸡型索价更高是否不公平呢?和提供运输,经销服务平均成本一样,手鸡会司生产手鸡的平均成本,也是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大幅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可以以低于平均成本,但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稍售部分产品,增加利润。但为了充分利用市厂,获取更高利润,公司必须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其它产品。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那些最喜欢该公司研发部门设计的新颖功能的用户,会承担相当大一部分成本。这些用户是什么人呢?对价格最不敏感的买家,也就是富有一代。大部分都愿意以高价的买新鸡型的时髦特性。研发项目给所有买家都带来了好处,但给那些愿意为了新特性多出钱的用户带来的好处最大。只色鸡型的高定价,是辫别此类买家的一种方法。  四、“得不偿失”的超市  在科大西区东门外有两家24小时营业超市,北门以外更是有四五家,通宵营业的成本并不大,可也没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比方说,通宵营业的空调和照明费用,显然比晚上 12 点关、早展 6 点开的商店要高。对于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存货管理员和保安,商店都要支付奖励性薪资给它们。既然这些成本肯定比凌晨销售中闯造的额外利润要高,为什么这些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影响顾客到哪家杂货店去买东西的因素大致包括:价格、商品种类、商店位里和营业时长。大多数顾客会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而后大多数时间都到该店去买东西。一旦你熟悉了一家店的布置,干嘛还要到另一家店费时费力地找东西呢?所以,商店有着强烈的动鸡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  每家店库存商品的价格和种类大同小异,而一旦哪家店的上述因素稍有不同,就可能成为一部分购物者选中该店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大概不会定期到一家不顺路的商店买东西。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所有超市都在晚上 11 点关门,次日早晨 7 点开门。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半夜 12 点,它就能成为营业时间最长的店。即便那些偶尔才会在晚上 12 点买东西的顾客,也会因此选中这家店作为自己固定买东西的地方,万一真的哪天需要在半夜买东西,找东西就很方使了。虽说超市在晚上 12 点吸引到的顾客并不多,但由于它管业时间长,所以能吸引到更多顾客固定到此购物。  竟争性超市肯定不会坐视自己的顾客被拐跑,它们必然会延长营业时间。可这时,其它店铺又会把关门时间延长到凌晨 l 点,坐收渔利。倘若维持商店多营业一个小时的成本并不太大,那么惟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商店通宵营业。显然,我们周围的情况正是如此。  与此类似还有一个情况:在某些固定传统节日来临前,很多商家早早就毖会热卖的产品摆上柜台,比如说很多商店会在三月份就出  售端午节流行的粽子、绿豆糕等。提前上架涉及到鸡会成本的问题,因为货架上放了节日用品,就不能再放其它商品了。所以,节日用品早上架,是以减少其它商品的销售量为代价的。购物者在节日用品上的.总支出和节日购物季的长短并无太大关系,那么,为什么商店这么早就开始展示节日节用品呢?  如果大多数商店等到节日来临的前一两个礼拜才开始展示节日节用品,那么,提前上架的——比如提前一个月的店就能占据有利地位。这并不能增加节日用品的总销售量,但能从其它商家那儿抢到生意。  为了自卫,其它商家也会尽早让节日商品上架,于是上架的日期就变得越来越早。随着零售市厂竞争日益激烈,最终,我们会看到各种节日商品全年都摆在商店的货架上吗?就好像 24 小时营业的超市一样?有这个可能,但希望不大。超市通宵营业,因为多开个把小时店的成本相时较小。但利用货架空间摆放暂时没什么销售量的节日商品,意味着不能再摆放其它商品,提前到某一个程度之后,鸡会成本就成为突出的问题了。倘若超市无法将自己有限的货架空间派上更有利可图的用厂,而在一月份开始展示圣诞节用品,估计这样的商店维持不了多久。  以上四点是在有感于自己生活所见所闻后,结合了个人对生活现象的一点经济学思考后的浅见。窥一斑可知全豹,作为生活中的理性人,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永恒的目标与追求。只要明白了这一判断理解世事的准则,那么一切看似违背常理“don`t make any sense”的现亦将有一个完美的解释!!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我在《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在短暂的200多年中,经济学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系统。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论文,特别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人们不要指望能看懂那些权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阳春白雪”而难以普撒寻常巷陌人家。 世纪之交,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性流行思潮。而随着原计划经济国家大幅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思潮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学习、研究、传授和应用经济学则成了这一社会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学人认真钻研经济学、大胆实践经济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经济学,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跨世纪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内近百所大学开设经济管理专业,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对经济理论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宝库,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漫步街头巷尾的大小书肆,以经济命名的“大全”、“读本”、“丛书”挤满书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然而对这些出版物中所述种种,即便是著作者本人,心中也是不大有把握的。人们在百忙之中,选中几本去读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读后常大失所望。用抽象理论来阐述简单事实的做法往往是著作者为评定职称而加重砝码。这类书籍文章通常是写给学者们和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看的,而不是写给大众百姓看的。即使硬着头皮耐心地看过了,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毫无帮助,除了花费时间几乎别无所获。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但更需要对社会公众的启蒙教育和应用。纵观世界各国,国民的经济学素养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但如何广泛传播经济学,使和寡的高曲成为流行的音符?这是我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时常常浮现在大脑里的一个问题。在我评上教授职称之后,这一问题更是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特别是在我主持主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之后,我产生了撰写一本通俗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冲动。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来不及陶醉于烫金的证书之中,顾不上多呼吸几口悠闲的空气,便准备投入紧张的“业余”创作工作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这项工程的规划设计,试图结合身边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现代经济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经济学的眼光,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而并非象教课书那样做系统的灌输。为了使我的研究生能将所接触和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自我欣赏,并成为经济学的精神贵族,在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写作大纲之后,我便安排他(她)们进行写作内容的研讨和初稿的执笔。在初稿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统稿和定稿,并将其命名为《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由许长新、刘俊等编著,参加编著的还有宋敏、郝琳、徐杏、王甲、庄惠娟、赵国蓉、尚静、金雯飞、张自斌、张孟硕。他(她)们的具体工作在相关篇章的后面都有明确的执笔者署名。 好友张军来电邀我将本书在中国知识经济出版社出版,考虑到普及经济知识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于是我欣然应约。 本书定稿之时,日历已悄然指向1999年元旦,我也有了一定的解脱感。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得到多方面的协助与支持,谢意难以言表。由于初次涉足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写作,书中定有多处缺陷,但我们希望能给读者多一些回味,少一些遗憾。当读者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读过本书以后,掩卷回首反思,但愿能豁然开朗: “哦,这就是经济学。”

请你在百度搜作文论坛再行查找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1000字怎么写

我身边的经济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作为一个头脑健全又不断为自己的名利权式惨淡经营的理性人来说,是否符合满足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许是我们判断是否该采取某种行为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把这一经济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和准则作为我们对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现象认知与思考的依据,那么许多理性人做出的看起来貌似有违常理,不可解释的行为也将变得如此清晰和理所当然!  以下列举个我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我对它们的体会,以此对我上文所言略作证明。  一、计算器的秘密  也许对行内人来说,这早已尽人皆知,但对于对计算器的生产、销售流程不甚明了的学生来说,知情者必不在多数。大二下学期,信息学院的电路理论逼迫我产生了买一个高级一点计算器的想法(亦即可以直接进行复数计算),等货四五天,终于收到了一款卡西欧fx-991ES,功能不少价格也确实不菲,110(不含油费)。正当我怀着无比优越的情感用它在教室很轻松秒杀电路题时,一个对硬件颇有了解的同学在听完我对它的介绍吹嘘后,马上问价,“120”。听罢,它拿出自己的老古董,演示一番,功能与我的一模一样,除了运算速度稍次。“知道我的多少钱吗?13”  “怎么可能?”我觉得不可思议,它随后打开了计算器的后盖,面多了一根铅笔芯,“看见了吗?其实所有卡西欧计算器芯片都样,只不过出产时某些计算器中部分电路被断开了。只要用一根铅笔芯就可以把十几块钱的计算器改造成一百多的。”“那岂不是增加了一个流程又是卖价降低了?”“就是这样啊,谁明白这些产商怎么这么傻?”……同学的发现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既然在制作芯片,加工电路条件都相等的情况下,产商为何非在所有一切都做完了以后还要画蛇添足,故意花人力物力去破坏产品降低它的售价呢?看起来确实有违常理,几乎不可思议,理性人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举动,尤其是那些从管理到营销都经过深思熟虑的卡西欧般的企业。经过请教老师,上网查阅资料。才发现看似愚蠢的举动背后隐藏着理性人的智慧:产商这么做其实正符合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有意减少部分计算器的功能可以达到对其产品分层的目的,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客户推出不同功能的计算器即可以对计算器进行不同定价,而从各层次人中获取最大利润,这正是产家所追求的。  我们还可以预期如果产家只推出功能最齐全最强大的一种计算器会导致多么荒唐的现象:所有的计算器差别只在一些外观,品牌,除此之外一模一样。比较富有的人再也不能从它们所买的计算器功能中获得优越感。产商面临的更直接的问题就是对它们产品的定价问题,如果定为100,那式必会大幅度减少其销售量,因为计算器中的很多功能是普通大众所用不上的,可以肯定大部分人不愿意为那些它们永远用不上的功能花那么多钱(因为现实中生活中的计算器替代品—手鸡提供的计算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大众需要)定为13元那就意味着它们把本来可以从富有阶层都获取的87元利润白白断送,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想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满足不同人需要的计算器,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才能给企业带来最多利润。  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所有生产计算器的企业都这么团结一致,统一都对它们的计算器处理。就是说为什么不存在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愿意牺牲整个行业的利益而从中牟利。比如说,它可以这样做: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高端产品,生产的所有计算器均不作处理,然后以85元或者更低的价格卖出去,因为它少了一道流程,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它的产品在功能层面上不亚于其它品牌,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更低。这就是说它比其它品牌计算器远具有竞争力。虽然从长远看这一做法对行业对自己都有害,但总有人愿意在短期内牟利后抛弃这一牟利方式  。对于这个疑问的解释,我想应该至少有以下原因:一、各行业都有一个行业协会,虽然协会的决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多少会对这样的企业有点威慑力。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顾客可能在了解了价格后会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三、若某企业这样做,会引起其它企业的强烈排斥,要想把这样的企业做大,应该不太可能。  由卡西欧的做法,我有想到了信息行业巨头—微软,微软在09年7月份推出新一代操作系统ИWIN7,它有两个版本—旗舰版和home bacic版。其实在店里买来光盘后,实现旗舰版所有功能的代码均已整合在里面了,从home basic版本升级到旗舰版需要一个密码,自然这个密码的代价是高昂的。微软之所以对操作系统这样处理,其目的与卡西欧一模一样,可以说这种做法也确实颇有成效!  二、旧车主的杯具  一旦新自行车只要骑出经销商的店铺,立刻跌价 20 %以上。 如今的车,使用寿命一般在 几千公里以上,那为什么只多了几公里,就能让车价格陡降呢?倘若私人消费者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决定立刻卖掉它,就成了一个业余的自行车经销商。它当然希望尽可能按照最初的零售价卖掉它。可在尝试的过程中,它必须跟大量专业经销商展开竞争,而后者有着亮堂好看的店面,聘有经脸丰富的销售员,又因为专业经销商更容易吸引感兴趣的顾客,私人卖家索价较低在意料之中。  近乎全新的二手自行车比真正的全新车卖得使宜得多,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一部分二手车虽然新,却受过损害,一般人根本不  能将之分辫出来。结果,对二手车的车况,车主一般比潜在买家了解更多。这一信息不对称,对二手车的价格有着巨大影响。假设一个人认为一辆性能可靠的二手车值200元,不可靠的二手车只值 100元;又假设一半的二手车性能可靠,那么,所有二手车的平均价值就变成了 1 50元。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手车的售价会低于 1 50元。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假设所有的二手车都卖 1 50元。那什么样的二手车会卖这个价呢?如上所述,假设人们认为可靠的二手车价值 2 00元,那拥有一辆可靠二手车的车主绝不会索取较低的价格。反之,拥有不可靠二手车的车主,会很乐于以 1 50元的价格卖掉它,因为它们认为自己的车只值 1 00元。这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靠的二手车,才会愿意以 1 50元的价格出售。所以,除非二手车价格的折扣大,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购买。当然了,在现实当中,一部分二手车的转手原因,跟它们性能的可靠性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会尽力沟通自己迫不得已卖车的原因。(“因为我看中了另一辆捷安特山地车,由于资金短缺,只好割爱”,"我毕痰得出国了,车又带不走,只好低价处理”)  三、颜色的价值  上学期入学前终于摆脱了以前的那个山寨手鸡可以换个新点的网上选购时看中了诺基亚5230。挑颜色时却发现黑色鸡子价格比白色要贵五十块钱,于是我又上网仔细核对了鸡型,配置,平台,经销商。结果发现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时,黑色鸡型价格就是要高于白色鸡子,当时挺纳闷,就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的回答出人意料,它们说这两种鸡子的出厂价就是不一样,黑鸡子在出产时价就要高于白色鸡型。于是我又查阅了相关行情,才基本弄清了情况:  诺基亚公司的定价策略,无疑是受了其前一款诺基亚5800以黑色版上市后大受欢迎的影响。一开始,黑色5800的价格和传统的白色5800价格一样,技术指标也一样,但时黑色鸡型的需求,立刻耗尽了公司的库存,尽管白色款尚有现货。由于黑色款新出,有特色,使得买家更愿意预定它。由于两款定价一样,诺基亚公司把热钱放到了桌上。到 2009年引入5800精简版—诺基亚5230时,公司学乖了。它对黑色鸡型索价更高,不过,它的确有理由这么干。  黑色鸡型索价更高是否不公平呢?和提供运输,经销服务平均成本一样,手鸡会司生产手鸡的平均成本,也是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大幅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可以以低于平均成本,但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稍售部分产品,增加利润。但为了充分利用市厂,获取更高利润,公司必须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其它产品。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那些最喜欢该公司研发部门设计的新颖功能的用户,会承担相当大一部分成本。这些用户是什么人呢?对价格最不敏感的买家,也就是富有一代。大部分都愿意以高价的买新鸡型的时髦特性。研发项目给所有买家都带来了好处,但给那些愿意为了新特性多出钱的用户带来的好处最大。只色鸡型的高定价,是辫别此类买家的一种方法。  四、“得不偿失”的超市  在科大西区东门外有两家24小时营业超市,北门以外更是有四五家,通宵营业的成本并不大,可也没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比方说,通宵营业的空调和照明费用,显然比晚上 12 点关、早展 6 点开的商店要高。对于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存货管理员和保安,商店都要支付奖励性薪资给它们。既然这些成本肯定比凌晨销售中闯造的额外利润要高,为什么这些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影响顾客到哪家杂货店去买东西的因素大致包括:价格、商品种类、商店位里和营业时长。大多数顾客会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而后大多数时间都到该店去买东西。一旦你熟悉了一家店的布置,干嘛还要到另一家店费时费力地找东西呢?所以,商店有着强烈的动鸡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  每家店库存商品的价格和种类大同小异,而一旦哪家店的上述因素稍有不同,就可能成为一部分购物者选中该店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大概不会定期到一家不顺路的商店买东西。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所有超市都在晚上 11 点关门,次日早晨 7 点开门。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半夜 12 点,它就能成为营业时间最长的店。即便那些偶尔才会在晚上 12 点买东西的顾客,也会因此选中这家店作为自己固定买东西的地方,万一真的哪天需要在半夜买东西,找东西就很方使了。虽说超市在晚上 12 点吸引到的顾客并不多,但由于它管业时间长,所以能吸引到更多顾客固定到此购物。  竟争性超市肯定不会坐视自己的顾客被拐跑,它们必然会延长营业时间。可这时,其它店铺又会把关门时间延长到凌晨 l 点,坐收渔利。倘若维持商店多营业一个小时的成本并不太大,那么惟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商店通宵营业。显然,我们周围的情况正是如此。  与此类似还有一个情况:在某些固定传统节日来临前,很多商家早早就毖会热卖的产品摆上柜台,比如说很多商店会在三月份就出  售端午节流行的粽子、绿豆糕等。提前上架涉及到鸡会成本的问题,因为货架上放了节日用品,就不能再放其它商品了。所以,节日用品早上架,是以减少其它商品的销售量为代价的。购物者在节日用品上的.总支出和节日购物季的长短并无太大关系,那么,为什么商店这么早就开始展示节日节用品呢?  如果大多数商店等到节日来临的前一两个礼拜才开始展示节日节用品,那么,提前上架的——比如提前一个月的店就能占据有利地位。这并不能增加节日用品的总销售量,但能从其它商家那儿抢到生意。  为了自卫,其它商家也会尽早让节日商品上架,于是上架的日期就变得越来越早。随着零售市厂竞争日益激烈,最终,我们会看到各种节日商品全年都摆在商店的货架上吗?就好像 24 小时营业的超市一样?有这个可能,但希望不大。超市通宵营业,因为多开个把小时店的成本相时较小。但利用货架空间摆放暂时没什么销售量的节日商品,意味着不能再摆放其它商品,提前到某一个程度之后,鸡会成本就成为突出的问题了。倘若超市无法将自己有限的货架空间派上更有利可图的用厂,而在一月份开始展示圣诞节用品,估计这样的商店维持不了多久。  以上四点是在有感于自己生活所见所闻后,结合了个人对生活现象的一点经济学思考后的浅见。窥一斑可知全豹,作为生活中的理性人,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永恒的目标与追求。只要明白了这一判断理解世事的准则,那么一切看似违背常理“don`t make any sense”的现亦将有一个完美的解释!!

嘿嘿h h h h h

关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小论文,首先先说说发展对外经济对我国的利弊得失,罗列好处,若干点,罗列弊端,若干点,比较好处与弊端、权衡那一种对民生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如何做,使人民得益。最后做出总结陈词结论。一千多字,很容易写出来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  提起经济学,不少人总会将其与枯燥、深奥划上等号。其实,就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大街上女孩子裙子的长短来分辨经济景气程度一样,生活中的不少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笔者每天回家,都要在一个车站起点站候车,总能看见一个卖报的老伯,时常在他那买份报纸,也就熟络起来。一天晚上回家,卖报老伯也搭上了这部公车,正好坐在笔者身边,便和他闲聊起来,健谈的老伯谈起了在车站卖报纸的经历。  原来,老伯前几年下岗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便打算卖报赚点钱。经过挑选,发现这个车站的人流量大,可是附近已经有了两个报摊。老伯脑筋一转,就决定不设摊,直接在等车的人群和车厢中卖。为此,他先和车站管理员套起了近乎,每天给车站办公室送几份报纸,逮着机会就诉诉苦。结果,管理员一心软,主动提出让他到车站来卖报纸。当然,那几份报纸老伯都不会忘记送。  卖了一段时间后,老伯发现:等车的人中一般男青年喜欢买报纸、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得特别好。于是,他开始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体育类报纸;每天叫卖报纸时,也不再喊什么“晨报、晚报、足球报要吗?”而是根据新闻事件来叫:“中国足球队兵败如山倒、刘翔火拼周杰伦等等。”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不少原先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解囊。  我们不妨尝试用经济的语言来解读以上的做法,那就是:和车站管理员套近乎、送报纸——制定公关策略,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不设摊,在等车人群和车厢中卖报——差异化营销,进行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改变叫卖方式——通过销售数据和产品分析,实现自己独有的销售方式——这正是目前国内营销界炒得红火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的英文简写)概念。  最后,老伯还说,他打算进些畅销的杂志,改变目前只卖报纸的局面。对此的经济解读可以是:产品线延伸,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其实,经济学也是平易近人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议论文1000字高中

请你在百度搜作文论坛再行查找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生活中的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的生动鲜活的例子,建议你参考一下,这些例子都在咱们的身边,你肯定可以从中有所启发列举出自己发现的事例的。

这个论文可以先在网上找找文献参考参考呀~要是还没思路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下(世界经济探索)里面的文献 ~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不念高一好多年,真不知道高一学了什么。不过,对于身边的经济学,还是可以提到一点的。比如,在超市和菜市场买菜。同样是新鲜的蔬菜,可是超市的菜价要贵一些,而菜市场的便宜一些。你会看到,超市的人很多,买菜的也很多;菜市场的人相对少一些,买菜的也要少一些。这就是消费多少和产品价格的问题。还是关于超市。到了端午、中秋,粽子、月饼的价格就变高,但同时产品的种类也特别丰富。这里面涉及消费问题,但也涉及生产(供给)问题。需求的人多了,生产的自然也多了。财政。。。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身边怎么看,身边的理财、投资的倒挺多,财政一般都是政府的政策发布吧,高一难道也会学到?对外贸易,去港口看看就知道了。船运集装箱来来往往,就是对外贸易的体现。你会看到,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船变少;而平时,船是很多的。对应的,就是金融危机使对外贸易减弱。

生活中的经济学议论文1000字开头

开头开门见山地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为什么在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组中,生产效率最低的员工,收入一般比自身创造的价值要高;生产效率最高的员工,收入却比自身创造的价值低呢?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员工的收入与他们为雇主创造的价值相一致。然而,在大多数组织中,从事类似工作的员工,工作效率差异很大,工资却不存在太大差异。从所做工作贡献的角度来看,一流员工的报酬偏低,而末流员工的报酬偏高。对末流员工来说,这笔交易似乎很划算。可要是一流员工报酬过低,他们干吗不改投工资较高的雇主门下呢?乍一看来,这种情况似乎暗示着桌上摆了免费的午餐。假设一家公司的一流员工,值10万美元,但只得到7万美元的薪资,那竞争性公司可以马上付8万美元的工资挖角,2万美元的利润就轻松入袋。即便如此,另外的竞争性公司仍然有利可图。所以,该员工的工资应该很快飙升至10万美元——如果他真能创造这么多价值的话。为什么在人们的观察中,工资模式趋于稳定呢?要解释这一现象,可能首先要接受这样的假设:大多数员工愿意在工作团队内占据较高职位,而不喜欢较低职位。可并不是每一个喜欢高级职位的员工都能如愿以偿。毕竟,团队中必然会有50%的职位是低级职位。所以,一部分员工能够满意地占有高级职位的惟一方式,就是其他人愿意忍受低级职位所固有的不满。假设说资方不能强迫员工违背个人意愿呆在组织当中,那么,低级员工愿意继续留下来的惟一原因,必然是他们可以获得额外的补偿。那么这种额外补偿是从何而来的呢?应该是来自对高级员工的隐性课税。如果这种税数额不算大,那么高级员工乐于继续呆在公司里,虽说他们到别处可能挣得更多;同时,低级员工也获得了足以补偿职位低这一负担的额外报酬。所以,每一家公司的薪资模式,在功能上都相当于一种累进所得税。很多职业,在不同的公司有多种岗位可选。不介意职位高低的人,最好是到员工生产效率高的公司去,接受低级职位,享受额外薪资。其他重视高级职位的人,则最好是到平均生产效率较低的公司去,接受高级职位。为什么公司宁愿出高价雇用临时的管理顾问,也不愿以较低的薪水聘用全职管理人员?(詹姆斯·贝雷特)企业采用管理咨询公司服务的时候,不仅要支付顾问的工时费,还要付给咨询公司一笔高昂的酬金。很多咨询公司,每付给顾问一美元,自己就收三美元。为什么客户企业不直接聘用额外的管理人员,节省开支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管理咨询服务就好比电力公司用来满足高峰用电需求的昂贵发电机。电厂能靠着普通负荷的发电机满足大部分需求。发电机这种设备,买起来很贵,但维护费用相对较低。用这种昂贵设备满足短期的高峰需求,得不偿失,因为它大多数时候都闲置着。所以,电厂会用高频发电机弥补用电高峰期发电不足的部分。较之普通发电机,高频发电机运营成本较高,可买起来更便宜。同样,企业内部对管理服务的需求,并不是随时都处于满负荷水平的。所以,大多数公司会雇用自己的全职管理人员,提供大部分日常管理服务,而在短暂的高峰期外聘管理顾问。的确,咨询服务每个小时的成本比内部雇员的管理时薪要高得多。可假设对管理服务的高峰需求期足够短,外聘昂贵顾问还是要便宜一些。毕竟,要是改用额外聘请内部管理人员的做法,一旦过了高峰期,他们就无事可做了。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愿意用优厚价格聘请管理顾问,是因为他们知道,存在争议的商业战略倘若由受人尊重的外部顾问发起,会更容易加以执行。比方说,有一家公司产品销售不景气,管理层明知道要裁员,但害怕采取此举会给剩余员工的士气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员工裁员并不是管理层的主意,而是麦肯锡咨询公司提的建议,员工接受起来大概会容易一些。(以上两则出自“职场的奥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把保安工作外包出去?每家公司都必须决定,哪些服务要亲自提供,哪些可以委派给外面的承包商。上述外聘管理咨询师的例子说明,对于有着稳定业务量的日常性服务,公司更愿意自己聘员工来完成;而对于只有间断性需求的服务,则愿意聘用外部承包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却反着做,把保安工作外包出去,而保安似乎属于稳定的日常性工作。为什么要外包日常性的保安服务,产生营业间接成本呢?有研究显示,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在效益更好的公司能得到更高的薪水。这似乎为上述问题暗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倘若一家效益好的公司以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限度的员工福利,聘用保安职员,人们会觉得有失公平。但倘若由效益相对一般的外部承包商提供同样的就业条件,同一批保安工作人员大概愿意接受。故此,一个勉力经营的独立承包人给保安工作人员提供6美元的时薪,似乎合情合理;可要是IBM或谷歌这么做,那就就极不公平。而最近几十年收入增长的不平衡,进一步深化了人们的这类看法。

这个论文可以先在网上找找文献参考参考呀~要是还没思路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下(世界经济探索)里面的文献 ~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