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论文选题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18:24:51

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论文选题怎么写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关键词】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造成了越来越巨大的时间浪费、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同时,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为了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和广州走在我国前列。(1)北京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智能交通在交通总投资中占有5%的比例。(2)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的主框架。其中共用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广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将很难满足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目前,广州市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广州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2010年亚运交通的要求。2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目前,公路智能交通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已经开发生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电话、分车型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另外,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测绘部门也在陆续完善公路管理电子地图。安徽省建立了公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沿线设施的管理养护机构等相关数据;甘肃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GP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甘肃省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分别建立了甘肃省1:100000和兰州市1:5000的交通电子地图。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是在我国公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又一项智能交通新技术。2001年,广东省采用组合式ETC技术在广韶公路、虎门大桥完成ETC示范工程并使组合式ETC技术进入了真正的可操作阶段;2003年,长沙机场高速路开通了当时最先进的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2005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升级版”的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增加了抓拍取证、违章稽查等功能。2007年底,北京市11条高速公路的56条车道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其余223个收费站的1006条车道安装了一卡通读卡机,实现刷卡电子付费。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组合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于2007年7月10日在上海试验开通。2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情况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显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11月批准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在“九五”期间指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交通控制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等5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使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该工程研究中心也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公路运输系统产业化基地。”国家建设部与欧洲的ITS组织ERTICO联合建立了EU-China计划;国家科委于1998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我国首届ITS应用研讨会;国家计委在1999年4月的科技立项会议中将ITS列为100个重点科研领域之一。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3月组织全国交通运输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起草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目前,我国已取得了包括智能导航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等成果在内的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新成果。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存在不足与对策经过10余年发展,我国交通科研和建设部门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时间短,技术基础薄弱以及受到发展阶段的局限等原因,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研究情况分析并结合我省开展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存在的不足(1)缺乏统一部署,各省和地区内单兵作战,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例如,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一旦全国联网,必将导致重大损失和浪费。(2)受制于固有的科研和生产模式,一些先进的智能交通新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3)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还没有被传统的交通行业广泛接受,目前主要行业和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还没有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规划的一部分,相当多的城市和行业只是将其列入科技发展的内容之一。这对促进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相当不利的。(4)严重缺乏智能交通人才。智能交通技术本质上来说,是传统的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智能交通人才应该是即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种人才,这对继续深入开展智能交通研究是不利的。2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策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有效保障畅通和安全,增强行车的舒适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世界各国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迅速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管理的新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必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这是符合世界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也是建立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具体要求。但我国目前尚处于智能交通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进程,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1)建立全国统一的智能交通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目前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都设有国家级的智能交通领导组织,例如美国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织等,这些组织担任统一制定国家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实现ITS技术和保障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局部利益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我国目前尚无这样的组织,而且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体制仍属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这也人为的造成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国家级的智能交通技术领导机构,整合行业资源,促进全国智能交通技术的协调发展。(2)大力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积极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对人才的需求。(3)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新技术产业化应大力加强智能交通新技术的产业化,将一些已经成熟的、具有良好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尽快转变成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健全针对智能交通新技术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4结论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示范城市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束缚,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和应有衔接、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力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等对现行机制加以完善。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为交通运输业在智能交通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

一份涉及城市公共交通的论文,仅供参考。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城市交通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电车占主体,承担了城市80%以上的客运量。从一些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筹建速度在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巨大,总的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城市要形成以大众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大城市的交通客运量还是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为主要运输方式。职称论文发表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而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但由于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具体情况如下: (1)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需求严重失衡。虽然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但其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机动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长。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交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机动车交通已成为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3)混行交通状况加剧交通拥挤。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拥挤程度大大高于同等机动车拥有水平的国外城市。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不仅造成了道路交通复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本薄弱的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影响了车辆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使用者的负担。 (4)公交企业普遍亏损,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企业无疑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又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还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尽管政府给予公交企业以减免税费等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体制改革带来诸多问题,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这使得公交企业普遍亏损。 (5)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在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依赖政府机关的协调和行政干预,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6)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长距离出行的快速交通工具,减少了公交车的吸引力。 (7)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所谓公共交通占主体,其承担的出行比例至少应在40%以上。而我国大城市目前公交承担的客流比重很低,一般在10~20%,现实与需要差距很大。 (8)交通管理手段落后。 2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2 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生活有着很大影响,公共交通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针对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现的主要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 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出行居民,即公交乘客。要想建立合理的公交线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公交乘客的心理、出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公交最优线路模型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参考国内外的大量数据,并结合我国城市的特点,在对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进行优化时,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因素:(1)为更多乘客提供服务;(2)使全体乘客总出行时间最短,减少换乘次数;(3)使路线的效率最大;(4)保证良好的可达性,尤其是要减少公交乘客的步行距离;(5)扩展公交服务范围,减少公交盲区。 2 采用先进的公交智能调度技术 随着城市居民出行量的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越来越不能满足出行需求。要想使公共交通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单单依靠公交线路的优化和增加道路设施远远不够,为此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的城市公交管理技术,如可以引入先进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法。该系统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建立适合我国公交企业的调度优化系统。这方面主要研究的是适合我国公交企业的调度优化系统模式、各种新技术,例如车辆自动定位技术等与调度优化系统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及基于公交线路流量的线路配车数技术模型。目前,我国公交企业的总体技术手段落后,新的公交运营调度技术,例如车辆自动定位技术、乘客自动技术等,基本上没有应用。 3 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大运量快速交通工具速度快、运量大、耗能低、污染少,并且可靠、准时、舒适、安全,但它需要专用道路,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城市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完善的快速交通体系,因此建立我国城市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可考虑按如下三个阶段依次实施,即: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发展公共汽车列车;开辟轨道交通。 4 建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开展响应需求服务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与外部有关部门(如交管)协调衔接的基础上,着眼于改善公交乘客的信息服务;改善公交公司营运调度与企业管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其营运效率,降低其营运成本;建立电子付费系统。响应需求是一种新型的公交运营模式,其特点是:无固定运行时刻表、路线及汽车停靠站,乘客享受门到门的运输服务,是一种机动灵活而且效率较高的公交运营模式。 5 财政补偿 对于公共交通企业政策性亏损应予以财政补偿,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公共交通法》,依法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专向资金;(2)建立专门的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放与监管机构及公交企业政策性补偿额的评估体系,对政策性补偿额进行核算、发放、审计与监管,确保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3 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运输方式,并以客运为主。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单轨交通和市郊铁路5种子系统。轨道交通是现代化都市的标志之一。如在特大城市可采用地铁和轻轨方式。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能耗少、无污染排放、占地面积少等诸多优点。地铁单向车道小时输送能力可达3万~6万人次,高居于各种交通方式之首;平均运行速度40~60km/h;行驶于地下,不受外界干扰,是乘客出行准点保证率最大的交通方式。但是地铁造价很高,以我国目前已修建的情况来看,平均每公里6亿~8亿元,比其它轨道交通方式高2~3倍。根据地铁的技术经济特点,主要适用经济较发达,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高且客源充足、具有强大客流方向的城市市区和近郊区,可成为城市交通网络的主干线和大通道。职称论文发表中心 轻轨是中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客运能力为每小时1万~3万人次,介于地铁和公共汽车之间,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中量客运技术填补了空白。轻轨包括地面、地下和高架三种。运行速度30~40km/h,最大坡度为6%。轻轨的造价1~5亿元/km,约为地铁的1/3~1/4。根据上述功能轻轨主要适用范围在单向小时1万~3万人次的城区和郊区。在大中城市,可采用地面轻轨、高架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在山城和沿海城市,由于单轨对地形要求不高,爬坡能力较强,是该类地区轨道交通的最佳选择。

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论文选题怎么写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

[摘要] 本论文重点分析了交通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城市密度、道路设施水平、机动车拥有水平、出行成本、出行时耗及出行距离等。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交通模式选择的影响。从交通模式选择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别划分,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的四大交通模式,即慢行城市、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城市、组合交通模式,最后指出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应分期规划发展。 [关键词] 交通模式 影响因素 城市类别 分期发展 1 概述 随着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的步伐逐步加快。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城市交通向机动化发展阶段迈进。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城市都纷纷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交通发展纲要编制等,并提出了各自的交通发展模式。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交通能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大城市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交通发展模式,以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交通模式含义及其表述 1 交通模式含义 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它要素的总和。 2 交通模式的计量 交通模式可以通过人员出行量(即出行人次)、客运量(客运乘次)、客运周转量(人公里)来表示,其中客运周转量相对出行量和客运量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由于客运量交通模式通过运营部门的统计获得,因此只能反映机动化方式的客运模式构成,有些甚至只能反映公共交通的客运模式构成,对全方式的客运交通模式还需要进行推算,准确性相对较低。 出行量反映了一次出行的方式构成,当一次出行是通过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换乘完成时,一般是选择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如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选择。因此,采用出行量来计量客运交通模式时,当出行方式是多种组合时,由于只按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计算,其他交通方式贡献往往会被忽略了。 相对客运量和人员出行量,客运周转量可以从出行人次(客运乘次)、出行距离等综合因素来反映所有交通方式的贡献度,因此,客运周转量是反映客运交通模式的比较科学的计量单位。但由于需要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处理,所以获得难度相对较大。 世界大多数城市的客运交通模式采用人员出行量和客运量来表示,少数城市有客运周转量(如英国的城市),我国大部门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的城市都通过综合交通调查来获取人员出行结构,即出行量方式结构。有些城市出行量、客运量以及客运周转量三种计量下的客运交通模式均使用。 3 交通模式的表述 交通模式可以从时间、空间、目的、交通系统上进行表述,不同城市在进行交通模式比较时,必须是采用同一种表述。 在时间上,交通模式有工作日客运模式、双休日客运模式,工作日又包括高峰时段客运模式、非高峰时段客运模式。空间上交通模式的表述有中心区、中心城、市域交通模式;向心交通模式、越江(跨海)交通模式等。出行目的上,交通模式主要包括通勤(学)出行交通模式、非通勤出行交通模式。交通系统上,交通模式还包括机动化出行交通模式、公共客运交通模式等。 3 交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影响交通模式的主要因素 交通模式的确立主要依赖于城市人口规模与密度、用地规模与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人口规模比较大、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强调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反之则强调包括小汽车等在内的个体交通。城市用地规模比较小的城市,居民出行距离比较短,适合于发展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模式;城市用地规模比较大、出行距离比较长的城市适合于发展轨道交通、小汽车等快速交通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城市一般会选择以自行车普通公交车为主,辅以快速公交等路面快速公共交通方式,个体机动交通中摩托车也是一种选择。交通模式的确定一般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竞争等决定,另外交通政策、政策引导也会影响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因此,政府根据城市自身特殊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发展模式。 2 容积率与客运交通模式 从世界各主要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来看,容积率是决定客运交通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建筑容积率越高的地区,客运交通需求越高,往往容易选择公共交通模式,在交通需求达到一定强度后更会选择运输效率高、快捷的轨道交通模式。相反,容积率相对较低的地区,选择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集约化运输,因此更容易选择个体交通(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 纽约曼哈顿地区是纽约乃至世界上建筑容积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通勤出行中全方式公共交通出行比重58%;与此相反,作为纽约市南部的斯塔滕岛,人口稀少,建筑容积率很低,其通勤出行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仅为31%。建筑容率较高的中央伦敦就业人口公共交通出行比重高达81%,外伦敦则仅为22%。 表1 纽约不同容积率区域的居民通勤出行方式比较 区域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曼哈顿(高容积率) 58% 斯塔滕岛(低容积率) 31% 表2 大伦敦不同容积率区域就业人口出行方式比较 区域 公共交通比重 小汽车比重 中央伦敦(高容积率) 81% 9% 内伦敦(中度容积率) 48% 34% 外伦敦(低容积率) 22% 65% 3 道路拥有水平与客运交通模式 道路系统与客运交通模式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道路系统与客运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道路设施的供应水平来反映,其中道路面积率是一个重要指标。道路供应水平比较高,即道路面积率比较高的地区,道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较好,能为公交车、小汽车等各类地面交通提供良好的运行服务,促使交通模式强调各类地面交通的选择。如洛杉矶发达的高速公路、公路主干道系统引导了其发达的小汽车交通模式,美国其他中小城市拥有高度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出行模式均以小汽车为主导。巴黎市中心、中央伦敦、东京市中心、纽约曼哈顿CBD等受到道路容量的限制,交通模式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为主导。 4 机动车拥有水平与交通模式 机动车拥有量主要体现在小汽车拥有水平上,一般用千人拥有率来表示,一般来说,小汽车的拥有率越高,小汽车出行越高,交通模式中小汽车将是主要的交通模式,其他方式所占出行比重相对较低。反之,小汽车拥有率很低的大城市,公共交通将发挥主导作用。 表3 纽约小汽车拥有率与出行方式结构(全方式) 区域 小汽车千人拥有量 公共交通比重 小汽车比重 曼哈顿 120 38% 11% 外围市区 240 29% 44% 近郊区 570 10% 85% 远郊区 650 6% 89% 表4 纽约不同小汽车拥有率对所选出行方式的家庭数比例 家庭小汽车拥有 方式 无车 一辆 二辆 三辆 四辆及以上 公交车 60% 27% 8% 3% 2% 地铁 53% 32% 12% 2% 6% 小汽车乘车出行 9% 40% 4% 5% 8% 小汽车驾车出行 9% 22% 5% 8% 9% 表5 三大城市机动车拥有率与交通模式(全方式) 城市 机动车拥有率 (辆/千人) 公共交通比重 小汽车比重 东京区部 235 46% 16% 大伦敦 373 31% 44% 洛杉矶市 660 10% 85% 5 交通出行成本与交通模式 对乘客来说,不同的交通方式会有不同的交通成本,一般来说,小汽车的交通成本最高,因为使用小汽车需要燃油费、各种道路使用税费、停车费、车辆维修保养费等。公共交通系统中,出租车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个体交通特征,其出行成本也很高。轨道交通的出行成本又高于常规公交的出行成本。另外,常规公交的出行成本又高于自行车的出行成本。因此,不同收入人群有不同的交通方式选择,低收入人群往往选择大众公共交通(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城市地铁、轻轨、通勤铁路等)、自行车等方式,高收入人群会选择出租车、小汽车等方式。 图1 不同经济水平国家城市交通模式选择 表6纽约不同交通方式的低收入人群比例 交通方式 低收人群比例 (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 公交车 43% 地铁 25% 小汽车 10% 6 出行时耗与交通模式 出行时耗与出行距离、交通方式有关。出行距离一定时,出行时耗由交通方式的速度确定,一般来说,小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常规公交、自行车等方式。不同乘客对某一距离的出行时耗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出行方式对乘客有不同的可接受的出行时耗,当采用某种交通方式出行时耗高于乘客心理承受能力后,有可能选择其他方式出行。 表7伦敦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耗 交通方式 出行时耗(分钟) 小汽车/班车 29 摩托车/助动车/轻便摩托 32 自行车 24 公共汽车 39 国铁 65 地铁/轻轨/有轨电车 46 步行 14 伦敦交通方式之间的出行时耗基本固定,小汽车一般为半小时左右,自行车25分钟、公共汽车约40分钟,国铁一小时左右,地铁45分钟左右,步行接近15分钟。 纽约大都市区通勤铁出行时耗接近90分钟,地铁50分钟左右,公交车约40分钟、自行车25分钟左右,步行13分钟左右,小汽车约20分钟。 表8 纽约大都市区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耗 方式 出行时耗(分钟) 通勤铁 88 地铁 54 公交车 42 自行车 24 步行 6 小汽车 21 7 出行距离与交通模式 出行距离的过长导致采用常规公交或自行车等方式出行时间过长,自行车也不舒适。超过乘客的可接受程度时,乘客一般会选用出租车、快速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甚至小汽车方式。 在同一距离由于道路交通拥堵导致采用常规公交、出租车甚至小汽车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超过乘客的接受范围时,较长距离的人们往往会采用轨道交通等快速准点的交通方式,而中短距离的人们会更多选择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是步行。 伦敦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基本稳定,国铁近13-14公里,地铁11公里,小汽车7公里,公交车5公里左右,自行车约3公里,步行800米。 表9伦敦不同交通方式出行距离 交通方式 出行距离(公里) 国铁 5 地铁 8 摩托车 9 出租车 2 小汽车 8 公共汽车 4 自行车 2 步行 8 纽约大都市区通勤铁出行距离接近30公里,地铁7公里,公交车约4公里、自行车2公里,小汽车近9公里。 表10 纽约大都市区不同交通方式出行距离 方式 出行距离(公里 通勤铁 28 地铁 7 公交车 4 自行车 2 小汽车 7 4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确定 1 城市类别与交通模式 我国国土辽阔,城市之间在形态上、功能上、区位上、出行习惯上、经济发展水平上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城市的交通模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模式。 (1) 城市形态分类与交通模式 平原城市。平原城市的发展一般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小,道路系数比较平坦,因此,平原城市的交通模式受城市形态的影响较小,除了机动化交通方式外,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方式也将是平原城市的重要交通模式。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流平原、珠三角地区、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大部分城市是平原城市。沈阳、北京、天津、上海、郑州、西安、成都、深圳等是平原城市的代表。 丘陵、山地城市。丘陵山地城市的发展本身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其道路系数比较崎岖,路况比平原地区的城市相对差,其交通模式也会受到影响。如自行车等非机动化交通方式不太适用,丘陵山地城市的交通模式以机动化交通为主。我国西部地区山地城市多,而沿海地区的丘陵城市相对较多。如重庆、贵阳等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大连、青岛等是典型的丘陵城市。 带状城市。城市发展因受地理条件限制而呈带状发展。这类城市的走廊交通特征明显,城市交通主要集中在走廊上,这类城市的带状方向比较适应发展大容量、集约化的交通方式。如兰州。 组团式城市。组团式城市交通一方面要解决组团之间的联系问题,还要解决组团内部的交通问题,其交通特征既有走廊式特征,又有区域性交通特征,因此组团式城市的交通模式既要便于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又要为区域交通服务。如深圳、秦皇岛、连云港等。 (2) 城市规模分类与交通模式 我国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别较大,因此所确定的交通模式也应该存在很大差别。从人口规模来看,既有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上海、北京等的超级大城市,城区人口500-1000万的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100-500万的特大城市,还有很多城区人口50-100万的大城市和人口5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从用地规模来看,北京、上海等建成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广州、天津、南京等超过300平方公里,而有些城市不到100平方公里,大部分中小城市则不到50平方公里。 不同规模城市对交通方式的确定是不同的,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交通需求量高,对大运量交通方式的依赖性高,反之,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对低运量交通方式的依赖性高。用地规模较大的城市,人们的出行距离比较长,需要更加快速的交通方式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会选择轨道交通等快速的交通方式。 (3)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与交通模式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交通模式的影响较大,经济越发达,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对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快速的交通方式,而且对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如可达性、舒适性等)要求更高。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别大,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也较大,在确定交通模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的许多特大城市都在发展轨道交通、小汽车等交通,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仍依赖于传统的公共汽车或者自行车等方式。 2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四大模式 (1) 慢行交通城市 慢行交通城市是指以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为主的城市。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问题的出现,发展环境友好性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自行车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且在将来也是我国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我国城市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耗大国。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引导我国的城区人口50万人口以下中小城市继续保持原有有交通模式,即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绿色交通模式,鼓励这些城市建设自行车交通网络,发展环保交通。 (2) 公共汽(电)车城市 公共汽(电)车城市是指以公共汽(电)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是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这种模式可以包括发展常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等来实现。我国城区人口50-100万的大城市比较适应发展这种模式。 (3) 轨道交通主导模式 轨道交通主导模式是指以轨道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城市的通勤交通、城市用地发展主要围绕轨道交通进行。城市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围绕轨道交通形成补充,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区人口规模500万以上的超级大城市适合发展这一模式。 (4) 组合交通模式 组合交通模式是指城市交通体系没有明显的主导方式,针对城市自身的特点,各种交通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有机整体,共同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服务。这种交通模式包括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提供走廊式快速出行服务,形成城市交通的骨干,高密度的又有公共汽(电)车线网提供服务,还有自行车、小汽车等可达性较强的交通方式。我国城区人口100万-500万的特大城市比较适合发展这种交通模式。 3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的分期发展 城市交通模式的发展有个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模式选择也在不断变化中。城市交通模式伴随城市用地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变化、城市经济水平变化而变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市也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交通模式的确定应循序渐进,分期进行。 在确定远景年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分阶段发展制定不同时期交通模式的发展目标,如近期目标(3-5年)、中期目标(5-10)年等。 5 结语 影响交通模式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道路设施供应水平、机动车拥有水平、出行成本、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等。我国大城市确立交通发展模式时,还应考虑城市形态、气候、城市规模等。我国大城市交通模式应该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要争取最大限度减少个体机动化交通的使用强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中小城市鼓励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大城市鼓励公交车出行,特大城市鼓励公交车、轨道交通出行。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时期,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有不同的阶段。因此交通发展模式应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分期发展。

语文老师没教过你们吗?题目自拟,哈哈这都是传统的规矩。就结合内容来就行

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论文选题怎么写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

语文老师没教过你们吗?题目自拟,哈哈这都是传统的规矩。就结合内容来就行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最后以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和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为例分析介绍了中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发布实施等。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3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图1 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4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  图2 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  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论文题目怎么写

语文老师没教过你们吗?题目自拟,哈哈这都是传统的规矩。就结合内容来就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

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轨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轨道线网由市域快速铁、市区地铁和轻轨组成,共17条线路,其中市域快速铁4条,市区地铁8条,市区轻轨5要,全长约780公里。根据上海城市新要求,中心城要重点世博会地区的轨道交通和换乘枢纽的建设方案,郊区要结合三大重点城镇发展区域和五大产业园区,研究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方案。近期要集中力量基本建成中心城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并结合重点城镇和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建设市域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道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道路网由快速路、主要干道、次要干道以及支路组成,形成内环以外环形放射,内环以内方格网的混合式路网,在完成两个环线和“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的基础上,加快射线道路建设。近期要建成中环线,改造内环线,建设沪闵高架、共和新路高架等,形成以“三环十射”为骨干的中心城快速道路系统,加快大连路隧道、复兴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上中路等越江通道建设。继续加强各级路网建设,优化级配,提高路网整体能力,实现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的动态平衡,为世博会交通奠定基础。 内河航道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内河航道集疏运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内河航道及内河港区布局。近期要建成以“一环十射”为骨干的内河干线航道,优化水系景观,形成集航道运输,防洪排涝等多功能的内河水网。   建设与时俱进的“三港二网”化交通体系,是上海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实现国际“四个中心”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引起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的源头,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从交通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的和突然性,我们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预防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发生,更何况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本身就是难以防止的。本文从系统分析入手,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高速公路目前的交通事故现状和安全致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对美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事故现状,以及对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事故救援和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再结合我国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适合我国高速公路国情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致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从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事故救援体制以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到位,将高速公路事故的事前预防,事故处理和事后管理有效结合,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高速公路事故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侯利敏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5)[2] 王昌现 浅谈如何做好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J] 中国外资 2011(18)[3] 王贵岭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完善建议[J] 民营科技 2010(05)[4] 周凯,徐海成,张林 中美两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差异及启示[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12)[5] 徐锦栋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J] 特区经济 2008(07)[6] 罗贤民 浅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2)[7] 冯春,罗幸炳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积极推进“重庆模式”[J] 理论与改革 2008(02)[8] 付学问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意见[J] 中华建设 2008(02)[9] 杨亮,冯春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模式的优势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10] 王斌 美国道路交通管理之3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J] 道路交通管理 2008(02)

[摘要] 本论文重点分析了交通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城市密度、道路设施水平、机动车拥有水平、出行成本、出行时耗及出行距离等。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交通模式选择的影响。从交通模式选择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别划分,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的四大交通模式,即慢行城市、公交车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城市、组合交通模式,最后指出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应分期规划发展。 [关键词] 交通模式 影响因素 城市类别 分期发展 1 概述 随着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的步伐逐步加快。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城市交通向机动化发展阶段迈进。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模式开始发生变化。许多城市都纷纷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交通发展纲要编制等,并提出了各自的交通发展模式。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交通能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大城市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交通发展模式,以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交通模式含义及其表述 1 交通模式含义 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它要素的总和。 2 交通模式的计量 交通模式可以通过人员出行量(即出行人次)、客运量(客运乘次)、客运周转量(人公里)来表示,其中客运周转量相对出行量和客运量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由于客运量交通模式通过运营部门的统计获得,因此只能反映机动化方式的客运模式构成,有些甚至只能反映公共交通的客运模式构成,对全方式的客运交通模式还需要进行推算,准确性相对较低。 出行量反映了一次出行的方式构成,当一次出行是通过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换乘完成时,一般是选择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如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选择。因此,采用出行量来计量客运交通模式时,当出行方式是多种组合时,由于只按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计算,其他交通方式贡献往往会被忽略了。 相对客运量和人员出行量,客运周转量可以从出行人次(客运乘次)、出行距离等综合因素来反映所有交通方式的贡献度,因此,客运周转量是反映客运交通模式的比较科学的计量单位。但由于需要开展大量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处理,所以获得难度相对较大。 世界大多数城市的客运交通模式采用人员出行量和客运量来表示,少数城市有客运周转量(如英国的城市),我国大部门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的城市都通过综合交通调查来获取人员出行结构,即出行量方式结构。有些城市出行量、客运量以及客运周转量三种计量下的客运交通模式均使用。 3 交通模式的表述 交通模式可以从时间、空间、目的、交通系统上进行表述,不同城市在进行交通模式比较时,必须是采用同一种表述。 在时间上,交通模式有工作日客运模式、双休日客运模式,工作日又包括高峰时段客运模式、非高峰时段客运模式。空间上交通模式的表述有中心区、中心城、市域交通模式;向心交通模式、越江(跨海)交通模式等。出行目的上,交通模式主要包括通勤(学)出行交通模式、非通勤出行交通模式。交通系统上,交通模式还包括机动化出行交通模式、公共客运交通模式等。 3 交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影响交通模式的主要因素 交通模式的确立主要依赖于城市人口规模与密度、用地规模与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人口规模比较大、人口密度比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强调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反之则强调包括小汽车等在内的个体交通。城市用地规模比较小的城市,居民出行距离比较短,适合于发展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模式;城市用地规模比较大、出行距离比较长的城市适合于发展轨道交通、小汽车等快速交通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城市一般会选择以自行车普通公交车为主,辅以快速公交等路面快速公共交通方式,个体机动交通中摩托车也是一种选择。交通模式的确定一般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竞争等决定,另外交通政策、政策引导也会影响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因此,政府根据城市自身特殊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发展模式。 2 容积率与客运交通模式 从世界各主要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模式来看,容积率是决定客运交通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建筑容积率越高的地区,客运交通需求越高,往往容易选择公共交通模式,在交通需求达到一定强度后更会选择运输效率高、快捷的轨道交通模式。相反,容积率相对较低的地区,选择公共交通运输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集约化运输,因此更容易选择个体交通(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 纽约曼哈顿地区是纽约乃至世界上建筑容积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通勤出行中全方式公共交通出行比重58%;与此相反,作为纽约市南部的斯塔滕岛,人口稀少,建筑容积率很低,其通勤出行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仅为31%。建筑容率较高的中央伦敦就业人口公共交通出行比重高达81%,外伦敦则仅为22%。 表1 纽约不同容积率区域的居民通勤出行方式比较 区域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曼哈顿(高容积率) 58% 斯塔滕岛(低容积率) 31% 表2 大伦敦不同容积率区域就业人口出行方式比较 区域 公共交通比重 小汽车比重 中央伦敦(高容积率) 81% 9% 内伦敦(中度容积率) 48% 34% 外伦敦(低容积率) 22% 65% 3 道路拥有水平与客运交通模式 道路系统与客运交通模式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道路系统与客运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道路设施的供应水平来反映,其中道路面积率是一个重要指标。道路供应水平比较高,即道路面积率比较高的地区,道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较好,能为公交车、小汽车等各类地面交通提供良好的运行服务,促使交通模式强调各类地面交通的选择。如洛杉矶发达的高速公路、公路主干道系统引导了其发达的小汽车交通模式,美国其他中小城市拥有高度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出行模式均以小汽车为主导。巴黎市中心、中央伦敦、东京市中心、纽约曼哈顿CBD等受到道路容量的限制,交通模式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为主导。 4 机动车拥有水平与交通模式 机动车拥有量主要体现在小汽车拥有水平上,一般用千人拥有率来表示,一般来说,小汽车的拥有率越高,小汽车出行越高,交通模式中小汽车将是主要的交通模式,其他方式所占出行比重相对较低。反之,小汽车拥有率很低的大城市,公共交通将发挥主导作用。 表3 纽约小汽车拥有率与出行方式结构(全方式) 区域 小汽车千人拥有量 公共交通比重 小汽车比重 曼哈顿 120 38% 11% 外围市区 240 29% 44% 近郊区 570 10% 85% 远郊区 650 6% 89% 表4 纽约不同小汽车拥有率对所选出行方式的家庭数比例 家庭小汽车拥有 方式 无车 一辆 二辆 三辆 四辆及以上 公交车 60% 27% 8% 3% 2% 地铁 53% 32% 12% 2% 6% 小汽车乘车出行 9% 40% 4% 5% 8% 小汽车驾车出行 9% 22% 5% 8% 9% 表5 三大城市机动车拥有率与交通模式(全方式) 城市 机动车拥有率 (辆/千人) 公共交通比重 小汽车比重 东京区部 235 46% 16% 大伦敦 373 31% 44% 洛杉矶市 660 10% 85% 5 交通出行成本与交通模式 对乘客来说,不同的交通方式会有不同的交通成本,一般来说,小汽车的交通成本最高,因为使用小汽车需要燃油费、各种道路使用税费、停车费、车辆维修保养费等。公共交通系统中,出租车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个体交通特征,其出行成本也很高。轨道交通的出行成本又高于常规公交的出行成本。另外,常规公交的出行成本又高于自行车的出行成本。因此,不同收入人群有不同的交通方式选择,低收入人群往往选择大众公共交通(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城市地铁、轻轨、通勤铁路等)、自行车等方式,高收入人群会选择出租车、小汽车等方式。 图1 不同经济水平国家城市交通模式选择 表6纽约不同交通方式的低收入人群比例 交通方式 低收人群比例 (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 公交车 43% 地铁 25% 小汽车 10% 6 出行时耗与交通模式 出行时耗与出行距离、交通方式有关。出行距离一定时,出行时耗由交通方式的速度确定,一般来说,小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常规公交、自行车等方式。不同乘客对某一距离的出行时耗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出行方式对乘客有不同的可接受的出行时耗,当采用某种交通方式出行时耗高于乘客心理承受能力后,有可能选择其他方式出行。 表7伦敦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耗 交通方式 出行时耗(分钟) 小汽车/班车 29 摩托车/助动车/轻便摩托 32 自行车 24 公共汽车 39 国铁 65 地铁/轻轨/有轨电车 46 步行 14 伦敦交通方式之间的出行时耗基本固定,小汽车一般为半小时左右,自行车25分钟、公共汽车约40分钟,国铁一小时左右,地铁45分钟左右,步行接近15分钟。 纽约大都市区通勤铁出行时耗接近90分钟,地铁50分钟左右,公交车约40分钟、自行车25分钟左右,步行13分钟左右,小汽车约20分钟。 表8 纽约大都市区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耗 方式 出行时耗(分钟) 通勤铁 88 地铁 54 公交车 42 自行车 24 步行 6 小汽车 21 7 出行距离与交通模式 出行距离的过长导致采用常规公交或自行车等方式出行时间过长,自行车也不舒适。超过乘客的可接受程度时,乘客一般会选用出租车、快速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甚至小汽车方式。 在同一距离由于道路交通拥堵导致采用常规公交、出租车甚至小汽车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超过乘客的接受范围时,较长距离的人们往往会采用轨道交通等快速准点的交通方式,而中短距离的人们会更多选择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是步行。 伦敦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基本稳定,国铁近13-14公里,地铁11公里,小汽车7公里,公交车5公里左右,自行车约3公里,步行800米。 表9伦敦不同交通方式出行距离 交通方式 出行距离(公里) 国铁 5 地铁 8 摩托车 9 出租车 2 小汽车 8 公共汽车 4 自行车 2 步行 8 纽约大都市区通勤铁出行距离接近30公里,地铁7公里,公交车约4公里、自行车2公里,小汽车近9公里。 表10 纽约大都市区不同交通方式出行距离 方式 出行距离(公里 通勤铁 28 地铁 7 公交车 4 自行车 2 小汽车 7 4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确定 1 城市类别与交通模式 我国国土辽阔,城市之间在形态上、功能上、区位上、出行习惯上、经济发展水平上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城市的交通模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模式。 (1) 城市形态分类与交通模式 平原城市。平原城市的发展一般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小,道路系数比较平坦,因此,平原城市的交通模式受城市形态的影响较小,除了机动化交通方式外,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方式也将是平原城市的重要交通模式。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流平原、珠三角地区、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大部分城市是平原城市。沈阳、北京、天津、上海、郑州、西安、成都、深圳等是平原城市的代表。 丘陵、山地城市。丘陵山地城市的发展本身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其道路系数比较崎岖,路况比平原地区的城市相对差,其交通模式也会受到影响。如自行车等非机动化交通方式不太适用,丘陵山地城市的交通模式以机动化交通为主。我国西部地区山地城市多,而沿海地区的丘陵城市相对较多。如重庆、贵阳等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大连、青岛等是典型的丘陵城市。 带状城市。城市发展因受地理条件限制而呈带状发展。这类城市的走廊交通特征明显,城市交通主要集中在走廊上,这类城市的带状方向比较适应发展大容量、集约化的交通方式。如兰州。 组团式城市。组团式城市交通一方面要解决组团之间的联系问题,还要解决组团内部的交通问题,其交通特征既有走廊式特征,又有区域性交通特征,因此组团式城市的交通模式既要便于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又要为区域交通服务。如深圳、秦皇岛、连云港等。 (2) 城市规模分类与交通模式 我国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别较大,因此所确定的交通模式也应该存在很大差别。从人口规模来看,既有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上海、北京等的超级大城市,城区人口500-1000万的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100-500万的特大城市,还有很多城区人口50-100万的大城市和人口5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从用地规模来看,北京、上海等建成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广州、天津、南京等超过300平方公里,而有些城市不到100平方公里,大部分中小城市则不到50平方公里。 不同规模城市对交通方式的确定是不同的,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交通需求量高,对大运量交通方式的依赖性高,反之,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对低运量交通方式的依赖性高。用地规模较大的城市,人们的出行距离比较长,需要更加快速的交通方式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会选择轨道交通等快速的交通方式。 (3)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与交通模式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交通模式的影响较大,经济越发达,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对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快速的交通方式,而且对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如可达性、舒适性等)要求更高。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别大,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也较大,在确定交通模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的许多特大城市都在发展轨道交通、小汽车等交通,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仍依赖于传统的公共汽车或者自行车等方式。 2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四大模式 (1) 慢行交通城市 慢行交通城市是指以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为主的城市。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问题的出现,发展环境友好性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自行车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且在将来也是我国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我国城市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耗大国。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引导我国的城区人口50万人口以下中小城市继续保持原有有交通模式,即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绿色交通模式,鼓励这些城市建设自行车交通网络,发展环保交通。 (2) 公共汽(电)车城市 公共汽(电)车城市是指以公共汽(电)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是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这种模式可以包括发展常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等来实现。我国城区人口50-100万的大城市比较适应发展这种模式。 (3) 轨道交通主导模式 轨道交通主导模式是指以轨道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城市的通勤交通、城市用地发展主要围绕轨道交通进行。城市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围绕轨道交通形成补充,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区人口规模500万以上的超级大城市适合发展这一模式。 (4) 组合交通模式 组合交通模式是指城市交通体系没有明显的主导方式,针对城市自身的特点,各种交通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有机整体,共同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服务。这种交通模式包括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提供走廊式快速出行服务,形成城市交通的骨干,高密度的又有公共汽(电)车线网提供服务,还有自行车、小汽车等可达性较强的交通方式。我国城区人口100万-500万的特大城市比较适合发展这种交通模式。 3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的分期发展 城市交通模式的发展有个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模式选择也在不断变化中。城市交通模式伴随城市用地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变化、城市经济水平变化而变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市也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交通模式的确定应循序渐进,分期进行。 在确定远景年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分阶段发展制定不同时期交通模式的发展目标,如近期目标(3-5年)、中期目标(5-10)年等。 5 结语 影响交通模式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道路设施供应水平、机动车拥有水平、出行成本、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等。我国大城市确立交通发展模式时,还应考虑城市形态、气候、城市规模等。我国大城市交通模式应该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要争取最大限度减少个体机动化交通的使用强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中小城市鼓励自行车、步行等非机动化出行,大城市鼓励公交车出行,特大城市鼓励公交车、轨道交通出行。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时期,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有不同的阶段。因此交通发展模式应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分期发展。

海陆空三个方面,航洋,如航海安全,其发展前景。陆地从如高铁,磁悬浮,动车等。航空从飞机空运,即我国大飞机的制造生产,和航空也安全。以及未来太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应用等。阐述交通对国防,经济,人类出行带的变化。及交通发展历史,过去交通于现在的对比,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