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环境土壤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09:52:55

环境土壤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范文

浙江大学农学概论 24讲视频教程p5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 -lZ7ij3O1MWw?pwd=mscm 提取码: mscm  《农学概论》是专门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非农学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有关农业的入门性教科书。《农学概论》共分为10章,在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等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农学学科方面,诸如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栽培理论基础及栽培生产技术、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种植制度、农田土壤管理、农田防护及作物生产现代化等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使学生对农学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植物系统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土壤-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环境土壤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 研究土壤背景值。其方法是,积累原始性和基础性资料,建立土壤环境背景资料数据库,以保证研究资料的准确性、可比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② 研究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可能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作出科学的预测。③ 研究土壤及其边界环境中污染物特别是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分布规律,弄清它们的来源和归宿。④ 定量研究人为污染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微观机理和宏观生态效应。⑤ 研究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的生态效应和卫生学评价,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相关分析和因果关系定量分析。如土壤及其边界环境污染对资源利用、生物生产力和生态效应的影响评价。⑥ 研究土壤-植物系统对主要污染物的净化功能和作用机理、反应动力学及其环境条件,为发展城市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提供科学依据。⑦ 建立土壤及其边界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生物物理化学行为数学模式,并通过实践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⑧ 在严格的环境土壤学实验基础上,参考各种环境质量基准值,研究土壤环境标准。⑨ 综合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污染方式、污染途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的地貌条件、地球化学特征、气候和水文条件等因素,计算土壤的环境容量,确定表述土壤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式,为实行土壤污染的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⑩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研究厂矿、企业、城市和大工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土壤-植物系统及其边界环境的污染防治途径和措施。 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基准,例如收集和制备各种标准土壤样品、生物样品、纯化学标准品,建立跨部门的技术协作网,实现土壤环境分析测试方法的标准化。

铁铝土过去曾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由于都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半淋溶土该土纲是在半湿润至班干旱气候下形成的具有钙积特征或盐基饱和的土壤系列,但因其所处的热量条件各不相同,各自的土壤性质有很大的变化。 燥红土 褐土 灰褐土 黑土 灰色森林土(灰黑土) [编辑]钙层土是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系列,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黑钙土 栗钙土 栗褐土 黑垆土 棕钙土 灰钙土 [编辑]漠土又称荒漠土,是漠境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我国漠境地区面积很大,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年降雨量少,漠土的基本特点是:地表多石砾,具有多孔状的漠境结皮;有机质含量低,碳酸钙含量高,而且表聚性强;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化染色的红棕色紧实层,以及土体浅薄等。 灰漠土 灰棕漠土 棕漠土 [编辑]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低、层次分化不明显的幼年性土壤,其性状受母质岩性的深刻影响。 紫色土 石灰(岩)土 火山灰土 磷质石灰土 黄绵土和红粘土 风沙土和龟裂土 新积土、粗骨土和石质土 [编辑]半水成土和水成土半水成土:河流一级阶地上,底土产生潴育化,地表长有草甸植形成潮土。 草甸土 潮土 砂礓黑土 灌淤土 黑土 白浆土 水成土:山前交接洼地可、河间洼地、以及地下水露头处。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生长水生及喜湿植被,形成沼泽土。 [编辑]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前者含有过多的易溶性盐,后者土壤胶体吸附有显著数量的交换性钠,均能对作物产生危害。 盐土 碱土 %E5%9C%9F%E5%A3%A4%E5%9C%B0%E7%90%86%E5%AD%A6

题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虽然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低, 且不易移动, 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破坏, 加上工业  的发展, 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铅污染。铅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1 ] 。  由于铅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 有关铅污染及铅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2 ] 。有  研究表明, 人体血铅水平和土壤铅含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2 ] 。要最终解决铅污染问题, 一方面  应减少污染的来源; 另一方面则要对已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本文就铅对土壤的污染及  其修复技术作一综述, 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1 土壤的铅污染  铅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1215μg/ g。土壤铅含量一般在2~200μg/ g , 平均变化幅度为13~  42μg/ g。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的结果表明, 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143μg/ g , 最低  为0168μg/ g , 平均可达到26μg/ g [3 ] 。根据来源不同, 环境中的铅可分为“原生”和“外源”  两种。土壤成土过程中保留在土壤母质中的铅称为原生铅, 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岩石在风化成  土过程中, 大部分铅仍保留在土壤中。无污染土壤铅含量大都仅略高于母质母岩含量。除母质母  岩风化保留在土壤中的天然原生铅以外, 由于人类活动也可造成污染, 引起土壤中铅含量升高。  通过尘埃沉降及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土壤的铅称为外源铅。土壤外源铅主要来源于大气传输和沉  降。铅的密度较大, 空气中的含铅颗粒容易沉降下来, 不断积累在土壤里。  表1 70 年代~90 年代铅的全球产量  1975 1980 1985 1990  Pb 产量/ 103t/ 年- 1 343212 344812 343112 336712  表1 列出了70 年代到90 年代铅的全球产量。据统计, 80 年代释放到土壤中的铅达到796 ×  103t/ 年[4 ] 。人类对铅的开采和使用, 打破了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平衡, 造成严重的污染。  ·12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1923 年开始在汽油中加入铅用作抗爆剂以后, 更加速了全球性铅的污染。因此可以说如今世界  上已难找到土壤铅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片“净土”。Kabata - Pendias 和Rendias[5 ]报道在靠  近公路的某一块土壤铅含量高达7000μg/ g。潘如圭等[6 ]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蔬菜的  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公路两侧200 m 范围内生长的蔬菜均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管  建国[7 ]等研究了在金属冶炼厂周围和公路两侧200 m 范围内蔬菜的受污染情况, 发现所调查的普  通叶菜的铅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彭珊珊等[8 ]对我国一些常用茶中Pb 进行了测定, 结  果表明茶叶中的铅超过一般标准, 应引起重视。  土壤中的铅大部分形成PbS , 少部分形成PbCO3 、PbSO4 和PbCrO4 等无机化合物, 或与有机  物螯合。铅的无机化合物大多难以溶解, 而且因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很  弱: (1) 土壤有机质对铅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的—SH , —NH2 基因能与铅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2) 土壤粘土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位点可对铅离子进行交换性  吸附。另外, 铅离子进入水合氧化物的配位壳, 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固体表面。由于  铅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 而且溶解度低, 因而人为因素造成的铅污染大多停留在土壤表层, 随土  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 20 cm 以下趋于自然水平。  进入土壤中的铅有可能被植物吸收, 或溶解到地表水中, 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  体, 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9 ] 。  Page[2 ]等研究表明, 人体血铅与土壤铅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0112 (Pb - B , μg/ 100mg) = ln (Pb - S ,μg/ g) - 4185  这一关系式仅说明了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 并无广泛适用价值, 但它足以表明土壤铅含量与  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2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由于铅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 近年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铅污染  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  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  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11 隔离包埋技术(isolation and containment)  该法采用物理方法将铅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隔离开来, 减少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增加铅  的土壤环境容量。具体措施为: 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 在污染土壤四周修建隔离  墙, 并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地区。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 应用也最为普遍。为减少地  表水的下渗, 还可以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 或在污染土壤下面铺一层水泥和石块混合  层。  212 固化稳定技术(solidification and stabilization)  固化稳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铅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提取性, 同时采用  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包埋在一个坚固基质中。Wheeler 报道[10 ]将水泥、炉渣和石灰混合物加入污  染土壤中, 搅拌均匀凝固之后, 形成一个大石块, 将污染土壤包埋在其中。也有人采用电导产热  原理给土壤加热升温, 当土壤冷却后, 土壤凝固成玻璃样块状结构, 称之为玻璃化。该方法包括  三个具体步骤: (1) 在土壤两端插上电极电流通过土壤形成环路, 土壤温度上升并熔化。(2) 在  自然冷却过程中, 土壤凝固形成玻璃样土块。(3) 在土块上覆盖一层干净土壤。这一技术已经实  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13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213 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在一定温度下, 金属就会熔解或升华为气态。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技术利用这一原理,  将铅等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蒸发”出来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蒸发”出来的金属可以再回  收或固定, 同时富含金属的剩余炉渣也可用于进一步提炼[11 ] 。铅污染土壤在高温熔化之前要进  行预处理, 以促进铅的熔解。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回收效率的严重污染土壤(5 %~  20 %) 。  214 化学稳定技术(chemical stabiliz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就是应用化学反应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氧化或还原, 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活性[11 ] 。对于铅污染土壤, 可用还原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酸亚铁) 将铅离子还  原, 以减少土壤中铅的可提取量。这一技术也可作为其他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技术) 的前处理  步骤。但必须注意的是, 还原剂的施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初步研究表明, 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7 可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 减少植物对铅的吸收[13 ] 。研究表明, 施用羟基磷灰石[14 ] 、水  合氧化锰[15 ] 、磷灰岩[16 ,17 ]也可促进铅的沉淀, 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态和可提取态铅。Vidac 和  Pohland[18 ]已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215 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e technology)  在污染土壤两端插上电极, 接通电源后, 土壤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最终积  聚或沉淀在电极上, 以达到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在欧洲, 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铅污染  土壤[19 ] , 同时也应用于铜、锌、铬、镍和镉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216 微生物修复技术(microremediation)  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清除或稳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原理不同可  分为生物还原沉淀、生物甲基化和生物吸附三种。生物还原沉淀是应用硫酸还原菌(SRB) 将硫  酸根还原为HS - 再与铅生成不溶性的Pb2S。生物甲基化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甲基化,  甲基化的金属更容易蒸发, 可做为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的预处理。生物吸附是利用细菌细  胞和藻类来吸附地下水或其他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Leusch 等[20 ]报道一种海藻( S f luitans )  对铅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69 mg/ g。Rahmani 等[21 ]研究了浮萍(Lemna minor) 对污染水体中铅  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浮萍在亚致死水平下也能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铅。  217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extration)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 将土壤中各种过量元素或化合物大量转移到植株  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 从而修复污染土壤[22 ] 。超积累植物相当于一个太阳能驱动泵将土壤中的  过量元素不断泵到植株体内[23 ] 。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两种, Salt 等[24 ]把利用超积累植物来吸收  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 phytoextraction) ; 而把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  吸收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 phytoextraction) 。  21711 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 phytoextraction)  运用持续植物提取技术来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关键是植物超积累铅的能力。一般认为, 只有铅  积累量达到1000μg/ g (干重) 才能称为铅超积累植物[25 ] 。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有Brassica   nigua [26 ] , Brassica pekinensis [27 ] , Brassica juncea [27 ]和T rotungifolium [28 ] 。其中T rotungi2  folium 的铅积累量最大, 可达到8200μg/ g (干重) [28 ] 。目前对于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铅以及耐  铅胁迫的机制研究甚少。Liu 等[29 ]研究发现印度芥菜( Brassica juncea) 可在根部积累大量的铅  但只有极少部分运输到地上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根部细胞内存在高浓度磷酸盐或碳酸盐,  在细胞内近中性pH 条件下, 铅主要以磷酸盐或碳酸盐形式沉淀在根细胞壁或细胞内; 另一方面  ·14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铅从根部向中柱迁移的过程还会受到内皮层凯氏带的阻拦。Wozny 等[30 ]认为铅进入中柱后随蒸  腾流被动运输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中铅可能会与中柱内的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 从而被固定在  茎部中柱内。研究表明, 铅可与多种小分子有机物螯合[31~33 ] 。推测铅也有可能与各种小分子有  机酸、植物螯合肽结合, 减少与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的机会, 从而增加进入了叶部的数量。作者  在对浙江西部的某一铅锌矿土壤进行调查时, 发现一种可高浓度积累铅和锌的植物, 据初步调查  结果, 其地上部分锌和铅的最高积累量分别达到了5000μg/ g 和1182μg/ g。对于这种植物超积  累锌和铅的生理生化机制, 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21712 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 phytoextraction)  对于在土壤中极难移动的铅元素, 施用螯合剂可促进植物对其的吸收。施用螯合剂诱导植物  超富集作用被称为螯合诱导修复技术。Romheld 和Marschner[34 ]认为螯合物与金属结合后, 金属  螯合物可以从内皮层裂口处进入根内, 然后被迅速地转移到茎叶。在用14C - EDTA - Pb 作标记  的试验中, Blaylock 等[35 ]发现, 在含这种标记物的介质中生长的植物地上部能快速积累铅, 表明  铅与螯合物结合有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Salt 等[36 ]认为金属与螯合物结合后阻止了金属的沉淀  和吸附, 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可提取性。螯合诱导修复技术既可选用一般植物也可选用超积累植  物。在土壤铅浓度为2500μg/ g 的污染土壤上种植玉米和豌豆, 加入EDTA 后, 植物地上部铅的  浓度从500μg/ g 提高到10000μg/ g ; 而且EDTA 还能极大的提高铅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运输能力,  每千克土中加入110 g EDTA , 24 h 后, 玉米木质部中铅的浓度是对照的100 倍, 从根系到地上  部的运输转化量是对照的120 倍[37 ] 。不同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铅吸收的效应与螯合剂促进铅从土  壤解吸的效应相一致: EDTA > HEDTA >DTPA > EGTA > EDDHA。螯合诱导技术对超积累植物吸  收金属的强化效应也很明显。印度芥菜是一种可富集多种金属的植物。Blaylock 等[35 ]研究了柠檬  酸、苹果酸、乙酸、EDTA、EGTA、CDTA 对印度芥菜( Brassica juncea) 吸收Cd 和Pb 的效应,  发现土壤酸化与施加螯合物相结合可显著增加铅的吸收效率。Vassil 等[38 ]报道用铅和EDTA 共同  处理印度芥菜, 其地上部分含量高达55 mmol/ kg (干重) , 相当于培养液铅浓度的75 倍。对印度  芥菜茎部提取液的直接测定证明, 茎部的大部分铅是与EDTA 结合的形式运输的。由于螯合剂的  价格一般较贵, Blaylock 等[35 ]指出螯合剂( EDTA 和乙酸) 将使每吨铅污染土壤修复成本增加  715 美元。此外螯合剂在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同时, 也增加了重金属离子的移动性。  因而对于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应加以系统评价。  由于已发现的铅超积累植物种类极少, 而且植物生长慢、生物量小, 因而螯合诱导修复技术  比持续提取技术更引人注目。但不论哪种植物修复技术都具有其它物理化学方法所没有的优点:  (1) 成本低。据估计, 如果某种植物的茎部铅积累量达到1 % , 且每年产量40 t/ hm2 , 那么通过  10 年种植将土壤铅含量从114 %下降为014 %所需费用是245000 美元, 而用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则  需要1600000 美元。(2) 植物利用太阳能, 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易为公众所接  受。(3) 将富铅植物残体用于植物炼矿, 可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之下,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所需时  间较长, 而且植物的生长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但这些缺点都不成为重要问题。可以预言, 植物修  复将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环境良好和经济有效的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环境土壤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生态学这个我总觉得很广泛,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可以从环境着手,也可以从生态平衡等等着手,所以,你自己在网上找些参考的吧(世界生态学)可还行

环境生态学个人觉得就和环保是一类的吧,要是没错的话,你看看!环境保护前沿!,可以度娘出来

我没有农学概论的,不过自己总结过作物栽培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大体差不多。土壤学的我没有保存,可以再帮你找找看看课件作物栽培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2、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条件:要达到一定规模、从外地引入、当地没有、引种的作物要完成其生活史)3、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4、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5、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12、作物的物候期:指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13、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种子寿命: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14、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15、感温性:指一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积温:某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有效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之和。16、感光性:不同作物品种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17、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1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19、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成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20、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21、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22、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23、作物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24、叶面积密度:冠层内叶的垂直分布密度。相对生长率RGR: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的速率。 绝对增长率AGR:指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叶面积指数LAI:单位土地面积与该面积上生长的总叶面积的大小之比。25、净同化率NAR: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反映光合效率高低)26、叶面积比率LAR: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27、叶干重比LWR:指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 比叶面积SLA:指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反映叶片厚度) 作物生长率(群体生长率)CGR: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28、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库: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9、人工环境:广义是指所有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30、光周期反应:制作物受日照长短所控制的现象。短日照作物:凡是缩短日照能提早开花的作物。31、酸雨:指pH小于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32、种植制度(作物栽培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3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34、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35、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36、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7、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用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38、连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39、土壤肥力(地力):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地力因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40、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1、免耕(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2、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做作物营养临界期。 43、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需要养分最大,且此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44、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温度临界期: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时期。 45、灌溉:补充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天然降水不足部分的需水量。 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溉水量。 46、节水灌溉制度: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优化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作物最需要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47、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暴露出来的现象。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48、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49、同伸关系,同伸器官: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50、作物的生命周期:作物从种子发芽、营养器官的形成生长、花芽分化生长、开花受精,直至种子成熟为止。 51、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 52、肥料需要总量=(当季作物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该养分的含量*肥料利用率) 53、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农作物地面的保护地栽培。露地育苗:在自然温度满足作物幼苗生长条件下不加覆盖材料采用的育苗方式。 54、寒害: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55、春化作用:经过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6、生理需水:作物体内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生态需水:维持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水。蒸腾系数:作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需要的水分量。 57、生态适应性:作物生存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实际生态环境的吻合程度。分蘖力:作物产生分蘖的特性和能力。分蘖期:全田有百分之五十植株出现第一分蘖的时间。有效分蘖:早期发生的低位。顶端优势:作物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发育或生长的现象。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叶数占总的叶数的百分数。 二、简答题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①作物高产生育规律与机理研究;②作物生育各期综合诊断内容、方法及原理研究;③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①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②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③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④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⑤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⑥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3、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1)原则:适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很困难)。(2)方法:A、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B、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C、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D、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4、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而发育是质的变化。(2)发育是生长的前提,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3)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进行的。(4)二者存在矛盾:①若养分过多,作物生长过旺,枝叶繁茂,致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量少,严重时花器官也可转为营养器官,不利作物的发育。②若养分过少,作物生长不良,受到明显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也会抑制作物的发育。5、“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2)应用:①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都正常的依据之一;②决定调控时间,控制株高和稻粒的生长;③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6、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1)生育期:①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②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③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始期天数计。(3)物候期: 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7、种子的类型有哪些?①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③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④人工种子:包括体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8、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9、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关系: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②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前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握得当。(2)调控:营养生长过旺。修剪、环剥、肥水控制、保花保果。生殖生长过旺。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10、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作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实、种子,地下部分主要是指根,也包括块茎、鳞茎等。作物的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根系如果生长不好,则地上部的生长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地上部的生长对根系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2)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进行相互交换。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另一方面,跟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的交换。(3)地上不与地下部重量保持一定比例。(4)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11、影响经济系数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的高低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植株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12、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系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高。③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3)调节措施:①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②推广反季节栽培;③合理安排种植密度;④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⑤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13、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3)协调方法及理论: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⑤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⑦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⑧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4)应用:①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建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②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③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14、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②合理密植;③培育优良植株;④改善水肥条件;⑤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⑥增加田间CO2浓度。15、温度三基点的特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一下或最高点以上,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低温的危害:1、作物对低温有逐渐适应能力2、不同作物低温能力不同,同一作物不同部位不同3、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低温是冬季低温,早霜和晚霜16、作物的间混套复种。(1)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用: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技术:作物组合、品种搭配、育苗移栽、早发早熟。方式: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2)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②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③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即使综合防治病虫。早熟早收。 17、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耐寒作物: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 (3)CO2同化途径:三碳作物: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四碳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景天酸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兰花、百合。 (4)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5)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密植作物、中耕作物。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 (3)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黑麦草、水葫芦。三、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 a常规育种b生物技术改良品质c品质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的理由2、环境因素a光照b温度c水分d大气污染e土壤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选用优质品种2、改进栽培技术a合理轮作b合理密植c科学施肥d适时灌溉和排水e适时收获3、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 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建树?1总结出了一套培育壮苗技术原理2总结出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3提出了实现高产群体合理种植的理论4从高产田长相模式出发提出了模式化栽培理论 我国种植业区分?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好2东南部地区书季风影响强烈,西北部地区气候的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弊多利少。种植业区划的原则;1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2作物结构生产布局和种植制度等特点的相对一致性3商品性生产与专业生产的相对一致性4实现种植业生产现代化的方向措施步骤的相对一致性5保持各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荞麦 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 纤维类作物 我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产超高产事例年年有,但真正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现而获得者为数较少2高产几率出世后,能在同一块地保持两到三年者几乎没有,且能总结出的高差经验移植到别的地块的地区成功率极低。

浙江大学农学概论 24讲视频教程p5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 -lZ7ij3O1MWw?pwd=mscm 提取码: mscm  《农学概论》是专门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非农学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有关农业的入门性教科书。《农学概论》共分为10章,在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等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农学学科方面,诸如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栽培理论基础及栽培生产技术、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种植制度、农田土壤管理、农田防护及作物生产现代化等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使学生对农学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环境土壤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海南大学园艺专业共有两个,一个是普通园艺专业,主要学习园林绿地规划原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苗圃学、园林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园林植物造景、生态景观规划等,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工程以及园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和植物造景种植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园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和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另一个专业是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主要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园艺植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生物统计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栽培学、观赏树木学、观赏花卉学、美术基础、园林设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设施园艺学等,培养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了解花卉学发展前沿和趋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能在农业、林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花卉与景观设计有关的技术推广、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浙江大学农学概论 24讲视频教程p5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 -lZ7ij3O1MWw?pwd=mscm 提取码: mscm  《农学概论》是专门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非农学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有关农业的入门性教科书。《农学概论》共分为10章,在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等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农学学科方面,诸如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栽培理论基础及栽培生产技术、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种植制度、农田土壤管理、农田防护及作物生产现代化等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使学生对农学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我个人不推荐网上找,信息量太大了,建议用专门的工作找,比如手机下载一个上学巴找答案APP,知识竞赛类的问题及答案一搜便知。

(1)土壤容重: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原土100立方厘米,秤重156g,可得容重56g每立方厘米。(2)土壤含水量:根据已知土壤原重156g,烘干后重量130g,由含水量公式可得出水占整体的百分比约为8%。(3)相对含水量:从题目给出的含水量40%和计算得出的含水量8%,计算可得出相对含水量32%。

环境土壤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最新

浙江大学农学概论 24讲视频教程p5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 -lZ7ij3O1MWw?pwd=mscm 提取码: mscm  《农学概论》是专门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非农学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有关农业的入门性教科书。《农学概论》共分为10章,在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等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农学学科方面,诸如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栽培理论基础及栽培生产技术、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种植制度、农田土壤管理、农田防护及作物生产现代化等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使学生对农学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将试题分为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等三大部分,210个题目。每一部分试题均按章为序排列。在命题时,根据难度和内容分布要求,可以从试题集中选择题目,组成难度和内容覆盖度适合的试卷。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2-15、残积母质: 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4-6、可变负电荷:指随介质pH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5-1、土壤活性酸: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5-2、土壤潜性酸: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5-3、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5-4、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5-5、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5-6、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2、大量元素6-3、微量元素:6-4、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6-5、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6-6、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6-8、水解性有机氮:可以被酸、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的有机氮。6-9、氮的挥发作用:NH3,NH4+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的NH3的挥发。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6-10、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6-11、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7-1、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7-2、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7-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7-4、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壤孔隙比。7-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有效孔径7-5、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7-6、毛管孔隙:当量孔径1-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份。7-7、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小于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些水份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7-8、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25-10mm7-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7-10、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7-11、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7-12、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7-13、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7-14、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7-15、土壤压板: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长不利。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板。7-16、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7-17、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8-1、吸湿水: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持汽态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数分子层厚的水膜,称为吸湿水。8-2、膜状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水膜就称为膜状水。8-3、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8-4、重力水: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8-5、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8-6、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8-7、土水势: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8-8、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8-9、压力势: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8-10、重力势: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的水势。8-11、溶质势: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8-13: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8-14: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8-15:整体流动: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运动。8-16:土壤质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8-17:土壤容积热容量: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9-1、有机质累积过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的累积过程。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9-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9-4、富铝化过程: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9-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9-6: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9-7、熟化过程: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施肥、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9-8:退化过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第二部分 填空题:2-1、见的成土矿物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2-2、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3、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2-4、从酸性岩到基性岩,岩石的颜色逐渐变:深;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2-5、沉积岩石可以分为:粘土岩、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2-6、石灰岩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砂岩属于:碎屑岩。2-7、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2-8、写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各一种:2-9、写出变质岩、沉积岩各两种:2-10、写出两种含钾较高的矿物:(正、甲)长石、云母、2-11、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2-12、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2-13、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温度变化、结冰、流水、风。2-14、石英、黑云母和长石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写出它们风化难易的顺序: 石英, 长石, 黑云母(从难到易)2-15、常见的母质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它们是: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湖泊沉积母质、浅海沉积母质、风积母质2-16、通常把土壤矿质颗粒分为三类,它们是:砂、粉、粘粒。2-17、土壤主要质地类型有三种,它们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3-1、土壤腐殖酸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胡敏酸、富里酸。3-2、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腐殖质化作用。4-1、依照电荷受pH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永久电荷。4-2、土壤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它们是: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4-3、写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4-4、写出一种2:1型粘粒矿物 ,写出一种1:1型矿物 。4-5、阴离子吸收的三种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配位体交换、化学沉淀。4-6、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不变)。4-7、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有机质所带的电荷主要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5-1、四种主要的盐基离子是:K、Na、Ca、Mg5-2、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5-3、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Al3+。5-4、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5-5、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5-6、写出五种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Fe、Mn、N、C、S、O、As、Cr、Se、Mo6-1、土壤养分存在的一般形态是:可溶态、交换态、缓效态、难溶态、有机态6-2、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3、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水溶态、水解态、非水解态6-4、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5、土壤无机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闭蓄态磷。6-6、土壤钾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矿物态、缓效态、速效态6-7、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6-8、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9、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四中主要机制,它们是:表面反应、化学沉淀、生物固定、闭蓄。6-10、2:1型矿物和1: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顺序是: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7-1、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657-2、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3g/cm3。7-3、测的某土壤的水吸力为20毫巴,此时土壤中充水的孔隙的孔径是:<20/7-4、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7-5、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7-6、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涨缩性7-7、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7-8、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宜耕期长8-1、从土壤水份数量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土壤水份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等类型。 8-2、土水势的主要分势包括: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8-3、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高 处向水势 低 处运动。 8-4、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低处向吸力 高处流动。8-5、水汽从气压 高处移向气压 低处,从温度 高处移向温度 低处。8-6、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气体扩散 和 整体流动。9-1、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和人为因素等。9-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亚种 等分类单元。9-3、铁铝土纲包括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等土类。9-4、赤红壤土类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福建仅有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亚类。9-5、红壤土类划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和红壤性土等亚类。福建只有三个亚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9-6、黄壤可以续分为: 黄壤、暗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等亚类。福建仅有黄壤和黄壤性土亚类10-1、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土层是:耕作层(A)、犁底层(P)、淀积层(B或W)、潜育层(G)10-2、水稻土可以续分为如下亚类:淹育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盐渍型水稻土、咸酸水稻土。10-3、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是:深厚的耕作层,适当发育的犁底层,水气协调的潴育层,在适当深度内出现潜育层。第三部分 问答题(A类为问答题,B类为简答题):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A)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B)答: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B)答: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粘质土则反之。4、为什么砂土施肥应少施基肥、少量多次,而粘土则可以施足基肥、后期少施?(B)5、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主要性质。(B)6、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化学组成。(B)7、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矿物组成。(B)8、试比较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9、试比较河流冲积母质和浅海沉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10、试比较化学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风化效果。(B)11、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土壤环境条件。(A)12、试比较胡敏酸和富里酸在分子量、酸性、溶解度、稳定性和颜色等方面的异同。(B)13、试分析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14、试分析为什么有机质会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B)15、试分析高岭石的主要特征。(B)16、试分析蒙脱石的主要特征。(B)17、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pH值?(B)答: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可变电荷随介质的pH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pH而变。当介质的pH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测得的CEC也不同。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CEC时必须固定pH,一般采用的pH为7。18、为什么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低,而碱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B)19、试分析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B)20、试分析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硝酸根容易被淋失。(B)21、试分析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A)22、试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B)23、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B)24、试分析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A)25、什么是土壤反硝化作用?其影响因素是什么?(B)26、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A)答:(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也较少。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27、试分析温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8、试分析湿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9、试述土壤磷的固定机制。(A)30、试分析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因素。(A)31、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有何关系?为什么?(B)答: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态磷。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镁)化合物,而在中性附近,磷酸铁(铝)和磷酸钙(镁)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因此,当土壤pH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3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效钾的因素。(A)33、土壤孔隙可以分为几类?各类的特征如何?(B)34、试分析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B)35、试分析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B)答:36、试述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A)37、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B)38、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着性的因素。(B)39、试分析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B)40、试分析影响土壤胀缩性的因素。(B)41、何谓土壤压板?如何防止土壤压板?(B)42、试解释为什么早春秧田“日排液灌”,有利于保温,防止冻害?(B)43、试解释为什么炎夏稻田“日灌液排”,可降低土温,防止热害?(B)44、试解释为什么水田灌满水会起稳温作用?(B)45、试说明什么是红壤性土亚类?(B)46、试述综合规划、整体开发铁铝土的四大原则。(A)

铁铝土过去曾称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由于都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所处地形又以低山、丘陵、台地为主,故其开发利用价值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壤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淋溶土目前的淋溶土纲,主要为湿润森林土壤系列。 黄棕壤 黄褐土 棕壤 暗棕壤 白浆土 灰化土、漂灰土和棕色针叶林土 [编辑]半淋溶土该土纲是在半湿润至班干旱气候下形成的具有钙积特征或盐基饱和的土壤系列,但因其所处的热量条件各不相同,各自的土壤性质有很大的变化。 燥红土 褐土 灰褐土 黑土 灰色森林土(灰黑土) [编辑]钙层土是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至干旱地区的草原土壤系列,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黑钙土 栗钙土 栗褐土 黑垆土 棕钙土 灰钙土 [编辑]漠土又称荒漠土,是漠境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我国漠境地区面积很大,约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气候极端干旱,年降雨量少,漠土的基本特点是:地表多石砾,具有多孔状的漠境结皮;有机质含量低,碳酸钙含量高,而且表聚性强;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存在较明显的残积粘化和铁质化染色的红棕色紧实层,以及土体浅薄等。 灰漠土 灰棕漠土 棕漠土 [编辑]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低、层次分化不明显的幼年性土壤,其性状受母质岩性的深刻影响。 紫色土 石灰(岩)土 火山灰土 磷质石灰土 黄绵土和红粘土 风沙土和龟裂土 新积土、粗骨土和石质土 [编辑]半水成土和水成土半水成土:河流一级阶地上,底土产生潴育化,地表长有草甸植形成潮土。 草甸土 潮土 砂礓黑土 灌淤土 黑土 白浆土 水成土:山前交接洼地可、河间洼地、以及地下水露头处。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生长水生及喜湿植被,形成沼泽土。 [编辑]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前者含有过多的易溶性盐,后者土壤胶体吸附有显著数量的交换性钠,均能对作物产生危害。 盐土 碱土 %E5%9C%9F%E5%A3%A4%E5%9C%B0%E7%90%86%E5%AD%A6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土 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土 壤 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矿 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岩 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岩 浆 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沉 积 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变 质 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 固体颗粒(38%)固 相(50%)土壤 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 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农业化学学派。(提出矿质营养学说)。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五岩浆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答:按含二氧化硅的多少分为(1)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2)中性盐(二氧化硅含量在52%——65%)。(3)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4)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六岩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七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八举出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

环境土壤学论文题目大全及范围

题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虽然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低, 且不易移动, 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破坏, 加上工业  的发展, 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铅污染。铅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1 ] 。  由于铅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 有关铅污染及铅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2 ] 。有  研究表明, 人体血铅水平和土壤铅含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2 ] 。要最终解决铅污染问题, 一方面  应减少污染的来源; 另一方面则要对已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本文就铅对土壤的污染及  其修复技术作一综述, 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1 土壤的铅污染  铅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1215μg/ g。土壤铅含量一般在2~200μg/ g , 平均变化幅度为13~  42μg/ g。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的结果表明, 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143μg/ g , 最低  为0168μg/ g , 平均可达到26μg/ g [3 ] 。根据来源不同, 环境中的铅可分为“原生”和“外源”  两种。土壤成土过程中保留在土壤母质中的铅称为原生铅, 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岩石在风化成  土过程中, 大部分铅仍保留在土壤中。无污染土壤铅含量大都仅略高于母质母岩含量。除母质母  岩风化保留在土壤中的天然原生铅以外, 由于人类活动也可造成污染, 引起土壤中铅含量升高。  通过尘埃沉降及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土壤的铅称为外源铅。土壤外源铅主要来源于大气传输和沉  降。铅的密度较大, 空气中的含铅颗粒容易沉降下来, 不断积累在土壤里。  表1 70 年代~90 年代铅的全球产量  1975 1980 1985 1990  Pb 产量/ 103t/ 年- 1 343212 344812 343112 336712  表1 列出了70 年代到90 年代铅的全球产量。据统计, 80 年代释放到土壤中的铅达到796 ×  103t/ 年[4 ] 。人类对铅的开采和使用, 打破了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平衡, 造成严重的污染。  ·12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1923 年开始在汽油中加入铅用作抗爆剂以后, 更加速了全球性铅的污染。因此可以说如今世界  上已难找到土壤铅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片“净土”。Kabata - Pendias 和Rendias[5 ]报道在靠  近公路的某一块土壤铅含量高达7000μg/ g。潘如圭等[6 ]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蔬菜的  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公路两侧200 m 范围内生长的蔬菜均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管  建国[7 ]等研究了在金属冶炼厂周围和公路两侧200 m 范围内蔬菜的受污染情况, 发现所调查的普  通叶菜的铅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彭珊珊等[8 ]对我国一些常用茶中Pb 进行了测定, 结  果表明茶叶中的铅超过一般标准, 应引起重视。  土壤中的铅大部分形成PbS , 少部分形成PbCO3 、PbSO4 和PbCrO4 等无机化合物, 或与有机  物螯合。铅的无机化合物大多难以溶解, 而且因受到下列因素影响, 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很  弱: (1) 土壤有机质对铅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的—SH , —NH2 基因能与铅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2) 土壤粘土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位点可对铅离子进行交换性  吸附。另外, 铅离子进入水合氧化物的配位壳, 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固体表面。由于  铅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 而且溶解度低, 因而人为因素造成的铅污染大多停留在土壤表层, 随土  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 20 cm 以下趋于自然水平。  进入土壤中的铅有可能被植物吸收, 或溶解到地表水中, 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  体, 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9 ] 。  Page[2 ]等研究表明, 人体血铅与土壤铅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0112 (Pb - B , μg/ 100mg) = ln (Pb - S ,μg/ g) - 4185  这一关系式仅说明了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 并无广泛适用价值, 但它足以表明土壤铅含量与  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2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由于铅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 近年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铅污染  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  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  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11 隔离包埋技术(isolation and containment)  该法采用物理方法将铅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隔离开来, 减少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增加铅  的土壤环境容量。具体措施为: 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 在污染土壤四周修建隔离  墙, 并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地区。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 应用也最为普遍。为减少地  表水的下渗, 还可以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 或在污染土壤下面铺一层水泥和石块混合  层。  212 固化稳定技术(solidification and stabilization)  固化稳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铅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提取性, 同时采用  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包埋在一个坚固基质中。Wheeler 报道[10 ]将水泥、炉渣和石灰混合物加入污  染土壤中, 搅拌均匀凝固之后, 形成一个大石块, 将污染土壤包埋在其中。也有人采用电导产热  原理给土壤加热升温, 当土壤冷却后, 土壤凝固成玻璃样块状结构, 称之为玻璃化。该方法包括  三个具体步骤: (1) 在土壤两端插上电极电流通过土壤形成环路, 土壤温度上升并熔化。(2) 在  自然冷却过程中, 土壤凝固形成玻璃样土块。(3) 在土块上覆盖一层干净土壤。这一技术已经实  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13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213 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在一定温度下, 金属就会熔解或升华为气态。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技术利用这一原理,  将铅等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蒸发”出来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蒸发”出来的金属可以再回  收或固定, 同时富含金属的剩余炉渣也可用于进一步提炼[11 ] 。铅污染土壤在高温熔化之前要进  行预处理, 以促进铅的熔解。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回收效率的严重污染土壤(5 %~  20 %) 。  214 化学稳定技术(chemical stabilization)  化学稳定技术就是应用化学反应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氧化或还原, 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活性[11 ] 。对于铅污染土壤, 可用还原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酸亚铁) 将铅离子还  原, 以减少土壤中铅的可提取量。这一技术也可作为其他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技术) 的前处理  步骤。但必须注意的是, 还原剂的施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初步研究表明, 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7 可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 减少植物对铅的吸收[13 ] 。研究表明, 施用羟基磷灰石[14 ] 、水  合氧化锰[15 ] 、磷灰岩[16 ,17 ]也可促进铅的沉淀, 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态和可提取态铅。Vidac 和  Pohland[18 ]已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215 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e technology)  在污染土壤两端插上电极, 接通电源后, 土壤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最终积  聚或沉淀在电极上, 以达到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在欧洲, 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铅污染  土壤[19 ] , 同时也应用于铜、锌、铬、镍和镉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216 微生物修复技术(microremediation)  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清除或稳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原理不同可  分为生物还原沉淀、生物甲基化和生物吸附三种。生物还原沉淀是应用硫酸还原菌(SRB) 将硫  酸根还原为HS - 再与铅生成不溶性的Pb2S。生物甲基化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甲基化,  甲基化的金属更容易蒸发, 可做为Pyrometallurgical Separation 的预处理。生物吸附是利用细菌细  胞和藻类来吸附地下水或其他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Leusch 等[20 ]报道一种海藻( S f luitans )  对铅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69 mg/ g。Rahmani 等[21 ]研究了浮萍(Lemna minor) 对污染水体中铅  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浮萍在亚致死水平下也能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铅。  217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extration)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 将土壤中各种过量元素或化合物大量转移到植株  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 从而修复污染土壤[22 ] 。超积累植物相当于一个太阳能驱动泵将土壤中的  过量元素不断泵到植株体内[23 ] 。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两种, Salt 等[24 ]把利用超积累植物来吸收  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 phytoextraction) ; 而把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  吸收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 phytoextraction) 。  21711 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 phytoextraction)  运用持续植物提取技术来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关键是植物超积累铅的能力。一般认为, 只有铅  积累量达到1000μg/ g (干重) 才能称为铅超积累植物[25 ] 。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有Brassica   nigua [26 ] , Brassica pekinensis [27 ] , Brassica juncea [27 ]和T rotungifolium [28 ] 。其中T rotungi2  folium 的铅积累量最大, 可达到8200μg/ g (干重) [28 ] 。目前对于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铅以及耐  铅胁迫的机制研究甚少。Liu 等[29 ]研究发现印度芥菜( Brassica juncea) 可在根部积累大量的铅  但只有极少部分运输到地上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根部细胞内存在高浓度磷酸盐或碳酸盐,  在细胞内近中性pH 条件下, 铅主要以磷酸盐或碳酸盐形式沉淀在根细胞壁或细胞内; 另一方面  ·14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 年 GUANGDONG WEILIANG YUANSU KEXUE 第8 卷第9 期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 L All rights   铅从根部向中柱迁移的过程还会受到内皮层凯氏带的阻拦。Wozny 等[30 ]认为铅进入中柱后随蒸  腾流被动运输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中铅可能会与中柱内的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 从而被固定在  茎部中柱内。研究表明, 铅可与多种小分子有机物螯合[31~33 ] 。推测铅也有可能与各种小分子有  机酸、植物螯合肽结合, 减少与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的机会, 从而增加进入了叶部的数量。作者  在对浙江西部的某一铅锌矿土壤进行调查时, 发现一种可高浓度积累铅和锌的植物, 据初步调查  结果, 其地上部分锌和铅的最高积累量分别达到了5000μg/ g 和1182μg/ g。对于这种植物超积  累锌和铅的生理生化机制, 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21712 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 phytoextraction)  对于在土壤中极难移动的铅元素, 施用螯合剂可促进植物对其的吸收。施用螯合剂诱导植物  超富集作用被称为螯合诱导修复技术。Romheld 和Marschner[34 ]认为螯合物与金属结合后, 金属  螯合物可以从内皮层裂口处进入根内, 然后被迅速地转移到茎叶。在用14C - EDTA - Pb 作标记  的试验中, Blaylock 等[35 ]发现, 在含这种标记物的介质中生长的植物地上部能快速积累铅, 表明  铅与螯合物结合有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Salt 等[36 ]认为金属与螯合物结合后阻止了金属的沉淀  和吸附, 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可提取性。螯合诱导修复技术既可选用一般植物也可选用超积累植  物。在土壤铅浓度为2500μg/ g 的污染土壤上种植玉米和豌豆, 加入EDTA 后, 植物地上部铅的  浓度从500μg/ g 提高到10000μg/ g ; 而且EDTA 还能极大的提高铅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运输能力,  每千克土中加入110 g EDTA , 24 h 后, 玉米木质部中铅的浓度是对照的100 倍, 从根系到地上  部的运输转化量是对照的120 倍[37 ] 。不同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铅吸收的效应与螯合剂促进铅从土  壤解吸的效应相一致: EDTA > HEDTA >DTPA > EGTA > EDDHA。螯合诱导技术对超积累植物吸  收金属的强化效应也很明显。印度芥菜是一种可富集多种金属的植物。Blaylock 等[35 ]研究了柠檬  酸、苹果酸、乙酸、EDTA、EGTA、CDTA 对印度芥菜( Brassica juncea) 吸收Cd 和Pb 的效应,  发现土壤酸化与施加螯合物相结合可显著增加铅的吸收效率。Vassil 等[38 ]报道用铅和EDTA 共同  处理印度芥菜, 其地上部分含量高达55 mmol/ kg (干重) , 相当于培养液铅浓度的75 倍。对印度  芥菜茎部提取液的直接测定证明, 茎部的大部分铅是与EDTA 结合的形式运输的。由于螯合剂的  价格一般较贵, Blaylock 等[35 ]指出螯合剂( EDTA 和乙酸) 将使每吨铅污染土壤修复成本增加  715 美元。此外螯合剂在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同时, 也增加了重金属离子的移动性。  因而对于螯合诱导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应加以系统评价。  由于已发现的铅超积累植物种类极少, 而且植物生长慢、生物量小, 因而螯合诱导修复技术  比持续提取技术更引人注目。但不论哪种植物修复技术都具有其它物理化学方法所没有的优点:  (1) 成本低。据估计, 如果某种植物的茎部铅积累量达到1 % , 且每年产量40 t/ hm2 , 那么通过  10 年种植将土壤铅含量从114 %下降为014 %所需费用是245000 美元, 而用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则  需要1600000 美元。(2) 植物利用太阳能, 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易为公众所接  受。(3) 将富铅植物残体用于植物炼矿, 可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之下,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所需时  间较长, 而且植物的生长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但这些缺点都不成为重要问题。可以预言, 植物修  复将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环境良好和经济有效的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生态学这个我总觉得很广泛,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可以从环境着手,也可以从生态平衡等等着手,所以,你自己在网上找些参考的吧(世界生态学)可还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