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6 17:40:49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一、 现代汉语部分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是”字用法研究 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新兴词缀研究 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新兴辞格研究 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代词的语用研究 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时下新词描写 句型的语用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论小说的误乐性 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文学创作情感论 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论艺术真实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论艺术直觉 论艺术虚构 论典型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论审美变形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论朴素美 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论审美现代性 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论诗歌语言 五、现代文学部分 冰心小诗研究 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故事新编》研究 “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腐蚀》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胡风的诗和诗论 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瞿秋白杂文论 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试论高觉新形象 《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苏青小说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论徐志摩的诗 论闻一多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论穆旦的诗 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论沈从文的《边城》 萧军小说研究 论田汉的戏剧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史诗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吕氏春秋》与杂家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名篇研究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曹操与诗文革新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谢灵运与山水诗 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论李贺诗的怪诞 李贺诗与屈原赋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杜牧的史论诗 论韩愈散文的“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唐传奇与佛教 唐传奇与道教 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唐代散文家研究 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苏洵散文研究 论苏轼的“超然” 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 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苏轼各体词研究 苏词的风格 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论咏物诗 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花间集》风格论 《花间集》题材论 《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 《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茶馆》简论 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金庸小说主题论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张平《抉择》的意义 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汉语词义的演变 ××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当代笑话论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论洪水神话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论神话的影响 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论×地的人物传说 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论×地的英雄传说 论×地的历史传说 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论×地的嘲讽笑话 论×地的幽默笑话 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论×地的民谣 论×地的民歌 论×地的山歌 论×地的民间小调 论×族民歌 论×地的劳动歌 论×地的农民苦歌 论×地的长工歌谣 论×地的工人苦歌 论×地的妇女苦歌 论×地的讽刺歌谣 论×地的情歌 论×地的仪式歌 论×地的儿歌、童谣 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论×地的政治谚语 论×地的劳动谚语 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论谜语的历史 论×地的谜语内容 论×地的谜语分类 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论×地歇后语分类 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论×地相声 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许慎六书说论评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形声字起源试论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主谓间“之”字探源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赞(101)评论转载(202)分享(116)复制地址编辑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对余华最新小说《第七天》进行解读,因为这个比较新,而且应该也有内涵可以挖掘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中国现代史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近代化的过程。科技的。文化的。就是与世界接轨的过程。论中国式的改革。写些从1868到1949前夕。我国的所有重点改革和变化,近代化的事儿有个大框。缕一缕文章立意一定要放在近代化身上接轨可千万要注意。拜托受害者心态。别把五种历史形态往里攒。然后。就找种种论据来肯定证明自己我是这样想的我不是历史专业的。还望同学多多指教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写作时间:90 分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浅析洋务运动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浅析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小组中国近代史论文 6页 免费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4页 4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选取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2、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 3、中国近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题目 1、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最终没能使2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及要求A(236)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A 卷)教学站 学号 开卷 100 分 姓名 手机号 成绩 考试题目: 试论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课题论文桂林摩崖石刻在我国碑刻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 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进 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抗战历史中反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2页 免费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页 1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对近代史一个选择方向进行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一场引 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1,盛宣怀的卖国行为与辛亥革命的联系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胜败与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关系3,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关系

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题目应当根据内容来定,关键是你先要把论文的内容定下来,这个内容是你最熟悉、掌握资料最多的。建议还是多下载些论文,先看看人家主要的研究方向,选定适合自己的,有时候随便拟一个题目,后来发现不好写,比较麻烦!主要参考文献涉及范围。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列示数量。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不少于15项(其中至少应包括3部以上的著作,还应当至少包括2项以上的外文文献)。列示方位。主要参考文献列于文末,应另起页。“主要参考文献”字样位置居中,段前段后各空一行,小二号宋体,加粗,结尾处无标点符号。列示顺序。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律用五号宋体。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序号在方括号(即“[ X ]”)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应“悬挂缩进”两个字符。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著者列示。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李有明,译”)。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 al”;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靠自己找,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家,最好找那种作品少一点的,不然你全部看下来要看累死了,尽管你可以选择只写他的一部作品,但是里面肯定是有对照研究的,你就不得不去把他的东西都看完……累死……还是和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吧,不过你最好有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好给你建议。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自己选择女作家作品)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九十年代的文化现象研究十七年小说的叙事研究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关《围城》的研究有关白先勇的研究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形象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王小波小说,杂文研究

中国近现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001 梁启超文学观的时代意义  002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研究  003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004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005 论鲁迅小说的“立人”思想  006 论《祝福》的艺术特征  007 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  008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009 近现代报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010 论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  011 胡适《尝试集》与中国新诗  012 论周作人对新文学的理论贡献  013 论郭沫若《女神》对新诗的影响  014 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015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016 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  017 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  018 论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019 《新青年》研究述评  020 “小诗”派研究  021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022 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现实文学主义的贡献  023 论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024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025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030 论闻一多的新诗理论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写作时间:90 分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浅析洋务运动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浅析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小组中国近代史论文 6页 免费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4页 4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选取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2、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 3、中国近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题目 1、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最终没能使2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及要求A(236)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A 卷)教学站 学号 开卷 100 分 姓名 手机号 成绩 考试题目: 试论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课题论文桂林摩崖石刻在我国碑刻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 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进 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抗战历史中反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2页 免费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页 1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对近代史一个选择方向进行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一场引 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一一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2009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如果以1949年北平第一次文代会算起,那么,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有了60年历史;如果以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为时间点,那么,新时期文学也已经有了30年,据此,60年的历史又被学界分成了“两个三十年”。近几年来,以变化的历史语境为依托,关于当代文学60年(或者“两个三十年”)的讨论一时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界的主要话题。特别是2009年,讨论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学术会议不断,刊物上发表的无数论文也相对集中在这个话题上。因此,关于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文学批评的反思和作家作品与思潮现象的论述,也就成为2009年文学研究的三大部分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历史、当下与未来,呈现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整体性推进的轨迹。不妨说,2009年的文学批评集结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诸多关键问题,2009年的文学批评不仅仅属于2009年,文学批评站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因为有了60年的沉淀,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经典化成为一种可能,即便是关于当下创作的分析,也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历史背景”。这一特点,反映在批评之中,便是重返历史现场。最遥远的历史话题是“五四”,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刘再复和李泽厚的对话《共鉴五四新文化》既有交集也有差异,我们未必完全认同其中的一些说法,但再睹20世纪80年代两位思想者的风采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60年历史整体性和阶段性的思考,是重返历史现场的主题部分。在新时期文学初期,文学界是以否定“文革”时期的文学为开端的,因为 “四人帮”提出了“十七年文学”存在一条所谓“文艺黑线”,所以在否定“文革”时基本肯定了“十七年文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十七年文学”的批评和否定的声音逐渐增多,近几年分歧更大,也使“十七年文学”的研究一时成为热点。“十七年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初阶段,其后文学进程的多数重要问题都与这个阶段相关。因此,我特别重视丁帆在本年度发表的《1949: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这是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的论纲。十年之前的1999年,丁帆便出版了《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其论点曾产生广泛影响。这些年,丁帆始终以文化批判者的独立精神直面历史与现实问题,以鲜明的价值判断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这篇论文承接了他以往的基本观点,但对历史的论述更为细致、透彻,特别是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他的文学史观。这样一个特点,也似乎是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风格。在我的短视中,大学的学术研究有鲜明风格的已经越来越少了。王彬彬《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分析了“红色经典”的“阶级情”与“骨肉情”的冲突与沉浮,既理清了文本的内在结构,也探讨了历史语境与文本的关系,在一个新的层面上阐释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王尧《“关联研究”与当代文学史论述》对“两个三十年”的比较,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结论,他的研究以史料见长,本文亦有这样的特点。但我觉得他这些年来一直强调的“关联性”研究,对当代文学史的复杂性的探讨,或许更具方法的价值。  对“近三十年文学”的命名,打破了文学分期的局限,从2008年开始,这方面的论文增多。程光炜这些年一直在做“重返八十年代”的研究工作,以此重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合法性。他主编的《八十年代研究丛书》,集中了他本人和学界一些同仁的新成果,当引起关注。他的《历史回叙、文学想象与“当事人”身份》,读查建英编《八十年代访谈录》,由点带面,讨论了如何认识“80年代”的问题,其方法与结论都拓展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的研究空间。黄发有《人化审美到物化审美》,采用朴素、动态、开放性的“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概念,在多元交叉的文化与审美考察中,对近三十年文学的价值选择、审美逻辑的内在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反思与整体性透视,颇具启发性。何言宏《“正典结构”的精神质询》,重读靳凡《公开的情书》和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质疑文学史研究“主流叙述”所形成的“正典结构”,提出了如何将近三十年文学“经典化”的问题。  此类研究的反思性特征,也反映在对近三十年文学批评的回顾中。陈思和《艺术批评·新方法论·学院批评》,是他为《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九七九-一九九九)·文学理论卷》所作导言的第三部分,着重回顾了作家作品论的发展。他在文章中提出:“学院派的批评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社会现实,脱离文坛话语,把自己当作与世隔绝的怪物,文学批评的生命力就在投入文学实践,介入社会进步,所以,即使是学院派的批评也不应该躲在学院里萎缩自己的学术生命,或者自命清高脱离实际,对社会不发生实际的影响。我以为要发展学院派的批评,还是需要把握与调整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媒体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总之,核心的概念就是:学院派的批评如何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批评与实践、媒介的关系,被揭示为“如何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可以说切中了文学批评问题的要害。南帆《文学类型:巩固与瓦解》讨论的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理论问题,他在界定何谓文学类型的基础上考察了“巩固”和“瓦解”两种倾向,对文学类型本体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一深入的理论思考,延续了他近几年来从历史提供的“关系网络”中发现问题的“真正依据”的学术思路,有助于文学批评的转型。郭冰茹《方法与政治》是她的“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系列之一,论文在反思新时期文学批评之中,对热议中的“政治化”和“再政治化”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特别着重揭示了方法背后的“政治”,显示了年轻一代批评家的理论锐气。  或许,文学批评面貌的细微处见于作家作品论。本年度这类文章中,如王光东与里程的谈话录《我们为什么看不见〈春香〉》,晓华论《我与父辈》,张新颖论《生死疲劳》,李敬泽论《废都》,程德培论迟子建,施战军论范小青,谢有顺论小说叙事,周景雷和王爽论魏微,孙桂荣《论“八○后”文学的写作姿态》,以及张学昕访谈诗人杨炼、唐晓渡等,都值得一读。我还要特别推荐梁鸿的《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写作与不及物性——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美学思想考察》和金理的《〈平原〉的虚和实》。梁鸿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年轻一代学院派批评家,金理的出现让我们对“八○后”批评家怀有期待。  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论作家,是文学批评的重要一翼,这个传统在近几年有所恢复。张炜《谁读齐国老顽耿》论陈占敏小说,王安忆《刻舟求剑人》谈朱天心小说印象,都举重若轻,鞭辟入里,是批评中的“好文章”。作家表达的特别,在创作谈、讲演录中,都常有出彩之处,惊人之语。史铁生《理想的危险》、铁凝《文学是灯》、阿来《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在渤海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苏童《八百米的故乡》和艾伟《中国当下的精神疑难》等,在感性的表达中,透露出各自的文学思想。  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一直是个不断探讨的话题,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陈众议的《拥抱情节——当今西语小说概览》,为我们认识当代的文学与批评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海外汉学研究”领域,王德威《〈诗经〉的逃亡》论阎连科的《风雅颂》,章小东印象夏志清,季进访谈葛浩文以及林源所译三篇海外学者论当代文学的论文,都显示了“西方”研究“中国”的不同路径。这些海外的研究和中国本土的研究,一起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不同国别、地域、民族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等分类标准,可分为国别史(如中国文学史)、世界或地区史(如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通史或断代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民族史(如蒙古族文学史)、分体史(如中国戏曲史)等。文学理论著重研究和探讨文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文学批评著重研究和评价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史则著重研究文学发展的过程﹐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阐述各种文学内容﹑文学形式﹑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寻求它们前后相承相传﹑沿革嬗变的规律﹐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各种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的关系以及本民族文学的发展与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影响的关系﹐对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出评述等等。  研究文学史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作为指导﹐也需要吸收历代的文学批评成果﹔同时﹐文学史研究中所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又可以丰富文学理论﹐并为文学批评提供借鉴﹐可见﹐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是相互交叉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三门学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