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政治论文800字范文初一上册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6 07:00:41

政治论文800字范文初一上册及答案

2008年 5月12日 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使这个五月显得格外抑郁沉重,发人深省。2008年5月19日14时20分,使国务院发布的举国哀悼的时间,用那三分钟的时间来祭奠死者,告慰生者。三分钟,一个重新审视生命,感悟生活的契机,让心在哪一科沉静,沉淀出很多关于生与死的思绪。生死存亡,对于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说,有不同的感触,哪么对那些正值花季无忧无虑的初一学生来说,默哀三分钟,对他们又是怎样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呢?其实,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所顿悟,我在课堂上随机做了一个小的活动,静默三分钟,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是你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你会想到什么?”,班级一片寂静,各怀心事,而且还有人在悄悄的窃笑,好像平静的水面下不易被人察觉的暗流汹涌…三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当学生们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脸上表情各异,有人凝重,有人沉痛,有人若无其事,更有甚者谈笑风生……我随意点名叫起几名同学,他们谈的内容更是大相径庭,有人说“想什么啊,什么都白想,想来想去都是死!”有人说“如果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我非常想见姚明,和他通2分钟的电话,用剩余的1分钟立一份遗嘱,将我所有的零用钱全捐出去”有人说“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三分钟,我十分想见刘亦菲”全班一片哗然,很有赵本山小品的喜剧效果……有人说,与五十年前的青少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五十年前的青少年要面对的艰苦的生活,而五十年后的他们恰恰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这些90后的一代,从小养尊处优,未经磨难的孩子们,对生命往往抱以虚掷的态度,玩世不恭,对他人的生命冷漠淡然,为此我常常感到痛心疾首。我郑重的对全班学生说“三分钟,一闪而过,对与你们来说,只是不经意间略过,你们一闭眼一睁眼,三分钟前后,世界并无改变,一切安然无恙,但是对于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师生来说,三分钟,甚至更短的地震过后,有些人 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顷刻天塌地陷,命运的轨迹从此改变,在地震的三分钟里,是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三分钟,在这短暂恐怖无助绝望又弥足珍贵的三分钟里,他们又留给这个世界怎样的一份记忆……学生们沉默了,半响无人说话,教室里一片宁静,收敛了无谓的笑脸,他们陷入了深思,唏嘘不止……不久,全国的哀悼时间开始了,在全班集体默哀的时候,我听到了轻微但是清晰的啜泣声,事后,我问学生们“三分钟里,你想到了什么?”有人告诉我“我想到了地震中惨景,想到了那些孩子们,他们虽然与我们素昧平生,但是上辈子,下辈子,他们可能是我的至亲,为了告慰他们,我应该更加努力,活出他们的那一份精彩!”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发现孩子们一瞬间长大了……

第一个:  人逢喜事精神爽。金秋十月“双喜临门”,我们有理由振臂高歌:“嫦娥一号”,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我们为你自豪!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珠海二中天文爱好者协会的成员一起组织高一年级的同学在学校篮球场上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希望看到“嫦娥一号”。并借此机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小学教材也有这样的课文反映,可这些文章因为是科普性文章,不被列入考试范围,受重视程度大打折扣。专家韦钰说:国际上20年前就已经解决这个问题:1988年,英国三门必考课是“语文、数学、科学”;美国从自然基金会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把科学教育作为其主要责任。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发表讲话,再次强调科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韦钰最近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师编写的《科学教育教师指导书》,还不得不从“什么是科学”谈起。青少年科教力度缺乏,学生对现代科学进程和科研方法知之甚少,对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认识不足,就容易缺乏识别力,被反科学、伪科学和身边迷信所腐蚀,“许多学生的想像缺乏科技知识支持,所以就变成了胡思乱想。”课堂主阵地缺失起码的科学教育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遗憾。  综观学生的课外活动:少年宫成为“补习班集中营”,科普活动缺乏经费无法开展,家长科学素养偏低,很少和孩子交流科学类话题,阅读的粗糙化等无不令人担忧。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文教商店和书店里关于星相占卜之类的书热销,很多中小学生逐渐变成“学生科盲”。某小学校三年级的一位女生有一天上学时拒绝佩戴红领巾,老师问她原因时,该学生振振有词地说:“我是牧羊座的,星座书上说牧羊座的人今天不宜沾染红色,所以我今天不能戴红领巾。”  科学素质的匮乏,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科学信仰产生难以抑制的叛逆感。科学活动的渠道少,科学宣传的形式单调,不能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风气,使得大众与学生的科学素养愈见缺乏和低下。  “嫦娥飞天成功”,在显示我们的科技飞跃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唤醒青少年的科技强国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在基础教育、公民教育体制中,加强科技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倡导科技兴国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行为,增强全体公民和学生的科学意识,不要沦为愚昧和无知的奴隶。  第二个: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思路分析]介绍怎么写政治小论文[解题过程]政治小论文必须是政治性强,旗帜鲜明,短小精悍、结构完整,论点突出,说服力强的小论文。写政治小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 提出论点 这是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字左右字即可。针对具体的材料或命题,开门见山,三言两语,直接点明中心论题,揭示出本质性的问题。 二、 分析问题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干”,一般为1-2段,250字左右。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有理有据,深入本质的分析,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三、 解决论题 这是小论文的“腹”,一般为一段,100字左右。 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尽量能有所创新。 四、 联系实际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尾”,一般为一段,40字左右。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是政治小充分认识不可缺少的部分。时代赋予青少年继往开来的使命。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用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和憧憬,号召大家为之拼搏、奋斗是我们的责任。总之,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主题,联系实际,充满感召力。 范文 论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我们知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有的人却据此认为,讲自律,就是约束了自己。,也就限制了自由;讲自由,就不应该有自律,它们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他们不懂得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由离不开自律,自律保障着人的行动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们都放过风筝,美丽的风筝随风起舞,似乎在空中能够自由的飞翔。那么,风筝真的能够自由飞翔吗?假如我们松开或切断手中紧紧拉着的线,风筝还能飞翔吗?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都由一根线索来约束着,这根线就是纪律。纪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正常地活动和生活的约束力量和条件。 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你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来约束,肯定会妨碍和侵犯别人的自由和权利。反过来也一样,你的自由和权利也会受到别人的妨碍和侵犯。 比如,对学生吸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确实,是否吸烟是你的自由,但作为中学生,却违反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妨碍了别人享受清鲜空气的自由。诚然,吸烟是个小问题,但许多青少年当初就是在类似的小问题上放纵稳步自己,目无原则,最终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抱恨终生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维护共同的生活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人们就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自觉地遵守了纪律,也就做到了自律。那么对于纪律的约束力,我们就是否会感到不方便呢?就像游泳好手在水里感到自由自在一样,不会感到水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一个养成了自律习惯的人,不会感到纪律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他对纪律就会自觉自愿、乐意去遵守;对违反纪律的现象则不能容忍。这也叫“习惯成自然”。 综上所述,自律和自由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21世纪,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更新换代着,随着这场信息飓风一起扑面而来融入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还有网络这个熟悉却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上网的人员中有一大半是大、中学生,其中又以大学生居多。可以说,在高校,互联网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圈。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不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同样,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正因为如此,网络正以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功能多样化等特点,而被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所喜爱。但发人深省的是,有的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往往为网络的不良影响所诱惑,深陷“网毒”而不能自拔。今年4月28日,北京初二少年胡某,在泡在网吧3日后回家偷钱以继续上网,只应奶奶阻止其偷窃家中财物而残忍将82岁奶奶用菜刀活活砍死。更令人心寒的是,在网吧被警察拘捕后,他只是说了句:“杀个人算什么,我在网上一天随随便便杀好几十个!”多么令人害怕令人胆寒的一句话!看看这位处于人生最美好时期的少年被网络变成了什么样子!这个血淋淋的例子说明:对待网络要慎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网络作为新的技术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严重滞后。?众多问题都还只停留在感叹与议论阶段,较少有实质性的突破。加上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成功焦虑、自己的学业压力、娱乐空间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格外突出。  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各种繁杂的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不仅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尚未稚嫩的青少年的思想成长极为不利。网络游戏更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甚至厌学、逃学、辍学。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今天的社会,网络俨然成为一颗璀璨却危险的双刃剑。  对此,我们离不开完善的网络立法,然而网络文明与教育设才是真正的重点。  由于网络的自生特点,不良信息是不可能堵住的,所以,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认识网民的责任,增强自律意识,才能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因此网络文明与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政治论文800字范文初一上册

可能能让你尽快的知道政治的黑暗;也可能你会陷入政治的泥团。

21世纪,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更新换代着,随着这场信息飓风一起扑面而来融入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还有网络这个熟悉却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上网的人员中有一大半是大、中学生,其中又以大学生居多。可以说,在高校,互联网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圈。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不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同样,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正因为如此,网络正以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功能多样化等特点,而被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所喜爱。但发人深省的是,有的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往往为网络的不良影响所诱惑,深陷“网毒”而不能自拔。今年4月28日,北京初二少年胡某,在泡在网吧3日后回家偷钱以继续上网,只应奶奶阻止其偷窃家中财物而残忍将82岁奶奶用菜刀活活砍死。更令人心寒的是,在网吧被警察拘捕后,他只是说了句:“杀个人算什么,我在网上一天随随便便杀好几十个!”多么令人害怕令人胆寒的一句话!看看这位处于人生最美好时期的少年被网络变成了什么样子!这个血淋淋的例子说明:对待网络要慎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网络作为新的技术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严重滞后。?众多问题都还只停留在感叹与议论阶段,较少有实质性的突破。加上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成功焦虑、自己的学业压力、娱乐空间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格外突出。  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各种繁杂的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不仅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尚未稚嫩的青少年的思想成长极为不利。网络游戏更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甚至厌学、逃学、辍学。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今天的社会,网络俨然成为一颗璀璨却危险的双刃剑。  对此,我们离不开完善的网络立法,然而网络文明与教育设才是真正的重点。  由于网络的自生特点,不良信息是不可能堵住的,所以,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认识网民的责任,增强自律意识,才能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因此网络文明与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 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2008年 5月12日 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使这个五月显得格外抑郁沉重,发人深省。2008年5月19日14时20分,使国务院发布的举国哀悼的时间,用那三分钟的时间来祭奠死者,告慰生者。三分钟,一个重新审视生命,感悟生活的契机,让心在哪一科沉静,沉淀出很多关于生与死的思绪。生死存亡,对于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说,有不同的感触,哪么对那些正值花季无忧无虑的初一学生来说,默哀三分钟,对他们又是怎样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呢?其实,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所顿悟,我在课堂上随机做了一个小的活动,静默三分钟,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是你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你会想到什么?”,班级一片寂静,各怀心事,而且还有人在悄悄的窃笑,好像平静的水面下不易被人察觉的暗流汹涌…三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当学生们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脸上表情各异,有人凝重,有人沉痛,有人若无其事,更有甚者谈笑风生……我随意点名叫起几名同学,他们谈的内容更是大相径庭,有人说“想什么啊,什么都白想,想来想去都是死!”有人说“如果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我非常想见姚明,和他通2分钟的电话,用剩余的1分钟立一份遗嘱,将我所有的零用钱全捐出去”有人说“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三分钟,我十分想见刘亦菲”全班一片哗然,很有赵本山小品的喜剧效果……有人说,与五十年前的青少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五十年前的青少年要面对的艰苦的生活,而五十年后的他们恰恰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这些90后的一代,从小养尊处优,未经磨难的孩子们,对生命往往抱以虚掷的态度,玩世不恭,对他人的生命冷漠淡然,为此我常常感到痛心疾首。我郑重的对全班学生说“三分钟,一闪而过,对与你们来说,只是不经意间略过,你们一闭眼一睁眼,三分钟前后,世界并无改变,一切安然无恙,但是对于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师生来说,三分钟,甚至更短的地震过后,有些人 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顷刻天塌地陷,命运的轨迹从此改变,在地震的三分钟里,是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三分钟,在这短暂恐怖无助绝望又弥足珍贵的三分钟里,他们又留给这个世界怎样的一份记忆……学生们沉默了,半响无人说话,教室里一片宁静,收敛了无谓的笑脸,他们陷入了深思,唏嘘不止……不久,全国的哀悼时间开始了,在全班集体默哀的时候,我听到了轻微但是清晰的啜泣声,事后,我问学生们“三分钟里,你想到了什么?”有人告诉我“我想到了地震中惨景,想到了那些孩子们,他们虽然与我们素昧平生,但是上辈子,下辈子,他们可能是我的至亲,为了告慰他们,我应该更加努力,活出他们的那一份精彩!”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发现孩子们一瞬间长大了……

政治论文800字初一上册

“零花钱”不容轻视(政治小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21世纪,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更新换代着,随着这场信息飓风一起扑面而来融入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还有网络这个熟悉却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上网的人员中有一大半是大、中学生,其中又以大学生居多。可以说,在高校,互联网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圈。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不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同样,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正因为如此,网络正以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功能多样化等特点,而被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所喜爱。但发人深省的是,有的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往往为网络的不良影响所诱惑,深陷“网毒”而不能自拔。今年4月28日,北京初二少年胡某,在泡在网吧3日后回家偷钱以继续上网,只应奶奶阻止其偷窃家中财物而残忍将82岁奶奶用菜刀活活砍死。更令人心寒的是,在网吧被警察拘捕后,他只是说了句:“杀个人算什么,我在网上一天随随便便杀好几十个!”多么令人害怕令人胆寒的一句话!看看这位处于人生最美好时期的少年被网络变成了什么样子!这个血淋淋的例子说明:对待网络要慎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网络作为新的技术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严重滞后。?众多问题都还只停留在感叹与议论阶段,较少有实质性的突破。加上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成功焦虑、自己的学业压力、娱乐空间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格外突出。  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各种繁杂的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不仅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尚未稚嫩的青少年的思想成长极为不利。网络游戏更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甚至厌学、逃学、辍学。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今天的社会,网络俨然成为一颗璀璨却危险的双刃剑。  对此,我们离不开完善的网络立法,然而网络文明与教育设才是真正的重点。  由于网络的自生特点,不良信息是不可能堵住的,所以,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认识网民的责任,增强自律意识,才能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因此网络文明与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人尽其责,诚实守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远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每个人可能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成克杰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得道多助”古人尚能如此明白,而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纯至美的时期。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 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ctrl+c , ctrl+v 你会吧~"~

政治小论文800字初一上册

生命它就像那喷泉一样,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它就像傍晚的晚霞一样,是那么的美好;它就像二月的鲜花一样,是那么的美丽却短暂然而,往往一些潜伏在身旁的“暴风雨”,使它比昙花一现还要短暂是的,生命对于人类的确可贵,可人类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任何一点点伤害都可能造成生命的残缺和终止因此,生命的延续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珍惜、爱护,更需要安全的保证然而,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却不可能是绝对安全的环境污染、地震、水患、火灾,还有那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等,诸如此类那么多不安全因素无时无刻不在蚕蚀和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而对于我们这些尚未长大的小朋友,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尤其重要可是,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不注意安全,不珍惜生命,把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叮咛当作耳旁风,结果不仅受到了伤害,而且耽误了学习,有的甚至造成了残疾危及生命比如有的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听从交警的指挥,横穿马路闯红灯;有的同学喜欢在楼梯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故意拥挤;有的小朋友喜欢玩锐利的剪刀、小刀;还有的小朋友放学不回家,喜欢在公共场所逗留,甚至吃小摊上不洁净的食物……以上都是一些不安全的行为,结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仅去年一年,就听到好几起这样的事情有的学校下课时没秩序,一次挤伤了七位同学;有的小朋友被鞭炮炸伤了眼睛;还有的小朋友摔伤了腿脚去年双庄的三位小同学由于购买了不法小贩的食品,误食了老鼠药,三人同时中毒,要不是发现早抢救及时,差点儿丢了性命就在今年快放“五一”假的前几天,一位就快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在课外活动时,不幸从两米多高的看台上摔了下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下子就变成了呆愣愣的植物人,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就这样枯萎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给毁了,怎能不让人为之痛心……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了!安全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多么重要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学会预防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故只有做到安全第一,我们才能远离危险,健康成长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安全,我想,不需要我一一介绍,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太多了,书本上、报刊中、电视里比比皆是只要你想学,只要你留心,只要你时刻想着安全、心理装着安全、行动注意安全,安全就会常伴你左右

21世纪,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正以其无与伦比的速度更新换代着,随着这场信息飓风一起扑面而来融入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还有网络这个熟悉却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上网的人员中有一大半是大、中学生,其中又以大学生居多。可以说,在高校,互联网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圈。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不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同样,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正因为如此,网络正以高速、快捷、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功能多样化等特点,而被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青少年所喜爱。但发人深省的是,有的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往往为网络的不良影响所诱惑,深陷“网毒”而不能自拔。今年4月28日,北京初二少年胡某,在泡在网吧3日后回家偷钱以继续上网,只应奶奶阻止其偷窃家中财物而残忍将82岁奶奶用菜刀活活砍死。更令人心寒的是,在网吧被警察拘捕后,他只是说了句:“杀个人算什么,我在网上一天随随便便杀好几十个!”多么令人害怕令人胆寒的一句话!看看这位处于人生最美好时期的少年被网络变成了什么样子!这个血淋淋的例子说明:对待网络要慎重!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网络作为新的技术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严重滞后。?众多问题都还只停留在感叹与议论阶段,较少有实质性的突破。加上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成功焦虑、自己的学业压力、娱乐空间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格外突出。  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各种繁杂的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不仅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尚未稚嫩的青少年的思想成长极为不利。网络游戏更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甚至厌学、逃学、辍学。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今天的社会,网络俨然成为一颗璀璨却危险的双刃剑。  对此,我们离不开完善的网络立法,然而网络文明与教育设才是真正的重点。  由于网络的自生特点,不良信息是不可能堵住的,所以,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认识网民的责任,增强自律意识,才能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  因此网络文明与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自从日本政府7月7日宣布有意将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之后,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上演“购岛”双簧闹剧,日本首相称计划明年4月对钓鱼岛实现“国有化”,并已经启动“购岛”程序。15日下午,14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启丰二号”冲破日方阻挠在钓鱼岛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鱼岛,并展开中国国旗宣示主权。随后,一行14人相继被日方以“非法入境”为由扣押。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并在11日签署所谓“买卖合同”。对此,中国多部门密集表态反击日本政府"购钓鱼岛"行动。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立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却因为日本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而陡生波澜。中国历来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协商来解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的陆上边界没有一条是完整清楚划定,和邻国没有争议的。中国通过谈判目前已经解决了90%的陆上领土,都是通过谈判解决成的。所以,中国不主张使用武力,中国也不主张在解决之前来改变现状,这是中国外交在处理边界争议问题上一贯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到目前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明但是一旦对方要采取武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必将遭到中国全面的反击。

2008年 5月12日 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使这个五月显得格外抑郁沉重,发人深省。2008年5月19日14时20分,使国务院发布的举国哀悼的时间,用那三分钟的时间来祭奠死者,告慰生者。三分钟,一个重新审视生命,感悟生活的契机,让心在哪一科沉静,沉淀出很多关于生与死的思绪。生死存亡,对于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说,有不同的感触,哪么对那些正值花季无忧无虑的初一学生来说,默哀三分钟,对他们又是怎样的有关生命的教育呢?其实,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所顿悟,我在课堂上随机做了一个小的活动,静默三分钟,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这是你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你会想到什么?”,班级一片寂静,各怀心事,而且还有人在悄悄的窃笑,好像平静的水面下不易被人察觉的暗流汹涌…三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当学生们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脸上表情各异,有人凝重,有人沉痛,有人若无其事,更有甚者谈笑风生……我随意点名叫起几名同学,他们谈的内容更是大相径庭,有人说“想什么啊,什么都白想,想来想去都是死!”有人说“如果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三分钟,我非常想见姚明,和他通2分钟的电话,用剩余的1分钟立一份遗嘱,将我所有的零用钱全捐出去”有人说“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三分钟,我十分想见刘亦菲”全班一片哗然,很有赵本山小品的喜剧效果……有人说,与五十年前的青少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五十年前的青少年要面对的艰苦的生活,而五十年后的他们恰恰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这些90后的一代,从小养尊处优,未经磨难的孩子们,对生命往往抱以虚掷的态度,玩世不恭,对他人的生命冷漠淡然,为此我常常感到痛心疾首。我郑重的对全班学生说“三分钟,一闪而过,对与你们来说,只是不经意间略过,你们一闭眼一睁眼,三分钟前后,世界并无改变,一切安然无恙,但是对于那些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师生来说,三分钟,甚至更短的地震过后,有些人 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顷刻天塌地陷,命运的轨迹从此改变,在地震的三分钟里,是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三分钟,在这短暂恐怖无助绝望又弥足珍贵的三分钟里,他们又留给这个世界怎样的一份记忆……学生们沉默了,半响无人说话,教室里一片宁静,收敛了无谓的笑脸,他们陷入了深思,唏嘘不止……不久,全国的哀悼时间开始了,在全班集体默哀的时候,我听到了轻微但是清晰的啜泣声,事后,我问学生们“三分钟里,你想到了什么?”有人告诉我“我想到了地震中惨景,想到了那些孩子们,他们虽然与我们素昧平生,但是上辈子,下辈子,他们可能是我的至亲,为了告慰他们,我应该更加努力,活出他们的那一份精彩!”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发现孩子们一瞬间长大了……

政治论文800字范文初一上册题目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6日14时40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2万人,受伤近17万人,同时仍有若干人失踪或被埋。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 - 少了240左右个字 - -将就吧

没办法,老师要求的!

第一篇: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实际)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 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咔嚓’一 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常”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自由受纪律制约,纪律又是获得自由的可靠保证。接着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指出:《中小学生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但它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由。倘若片面强调自由而不遵守课堂常规,那么学生就没有上课的自由了。所以,我们越是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便越能享受学习的自由。接着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是不是可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自觉守纪,享受自由。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讲堂”变为“学堂”,将:“单向”变为“多向”。“读、议、讲、练、用”教学法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指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适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为学生“议”打下基矗“议”--是关键的一环,便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议就是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搞好各科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都有很大作用。 “讲”--是主导的一环。这里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攫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而公开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指下课前五分钟有侧重地练:一练重点问题,二练容易出错问题,三练容易忽视问题。练习题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学习兴趣。 “用”--指灵活运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 一是针对学生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学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二十道爱国知识小题目,教师精选出五十道各类题型的抢答题,然后在班内以组为单位,抢答计分,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奖励。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二是针对学生对上些基本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的情况,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本基本理论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调查,用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代替抽象的理论。 例如,在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一课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大手大脚,花钱如水,不讲节约,讲阔气,比享受,比‘“大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让学生作一次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收入、开支情况、人均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什么位置;二是自己算一笔帐,包括每年穿衣、吃饭、书杂费、其他开支需要多少钱,这些支出占家庭(父母)的收入的比例、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这些开支中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毫无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受到很大触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思想觉悟。 觉悟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行动上。我们根据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把课后围绕该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真正达到行为教育的实效,就应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核。这项考核应纳入学校政教、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并由政教干部统一组织与安排,与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常规结合起来,使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做到步调一致,保证行为考核能够按要求完成。 具体做法是:政治教师平时每一课教学后都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并进行一 次主要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学期行为考核。先将每课提出的行为要求归纳概括印发数份,然后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参考家长意见,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德育、操行考核情况等开展行为考评。学期行为考核成绩可和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知识考评)按比例记分。 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为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可在行为考核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考试方法,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把课本基础知识作为闭卷考试内容,把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等作为开卷考试内容,以求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又添新动力。第二篇:初一政治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中学这块重要的社会主义德育主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不仅在学科德育工作中,就是在整个中学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就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政治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第三课“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一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第138页讲“集体主义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时,引用了雷锋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记的前半部分。四个“如果”,排比跟进,对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学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意义重大。但雷锋同志在日记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样讲的,教材没有引用,可同学们想知道。于是,我就“满足”他们这种求知欲望,将雷锋日记全文抄写在黑板上。和前两次一样,当学生们以其深含感情齐声朗诵时,对集体主义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见,此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们在倍受鼓舞、情绪饱满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壮严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礼。这需要两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课下有益的“实”和“学生”课上激昂的“诵”的高度统一。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初一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爱护公物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从爱护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我举反例:“前几天,在初二(1)班教室举行1996年度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我:‘老师,我的桌面上有个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题。’我一看(伸长脖子,向某张桌子张望,同时,用手围成一个圆圈状),情况属实,不得已,只好给她调换了一张桌子。当时我就想(作眉头紧锁、满脸愤慨样):那位凿洞之人,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无穷啊!”同学们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重大!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在讲授第一课最后一节“小小年纪也可以与犯罪作斗争”时,我把同学们带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假如,我们的教室是一辆行驶在荒山野岭中的长途客车。这时,冷不丁冲进来一名手持凶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门口,装出一脸凶像,大喝一声:“交钱!”)。此情此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当然没有见过,我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字正腔圆、正气凛然地宣布:团结起来,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发生在该年级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独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于斗争,硬是用桌椅将门死死抵住,把三名学生模样的犯罪分子挡在门外,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其结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有关德育思想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发布,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一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时,我出示了一张从《半月谈》(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图片。先将它在学生间互相传阅,然后我讲解:图片上,一个巴掌大的岛礁孤零零且顽强地耸立于汪洋大海之上。有两名年轻的背上挂着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神色庄重地分别站在半米来高的中国主权碑两侧。看着学生们惊奇、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加以说明:“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两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在讲授第七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指着一张图片(《人民日报》,1995年8月30日)介绍说:图片上,四个农民正用三根长长的竹竿,支撑濒临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个大字。学生们对此理解比较肤浅,我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别的地方教育现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1995年第16期),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回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同学来念此图片上的说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学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补益。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等上;后者,则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例如:在讲授第六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自己去年五月份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南京一日游”活动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令他们佩服的是,我此行随身只带了10元钱。中午吃饭、门票等项开支花得仅剩下2元钱。但在教师自由活动期间,我还是坚持去参观了中华门和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余下3元,连乘返回的公交车费都不够。这时,我断然决定:走!从南京长江大桥桥南开始,东问问、西问问,硬是穿“城”而过,把脚都走麻了。终于提前一小时赶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车地点——汉府街。学生们听得入迷,我乘机“解惑”,用了八个字:“不要依赖,磨练意志”,并将此经历命题为:意志的胜利。事后,据一名叫丁维维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这种教育方法。 在讲第四课“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时,我结合课本上有关“良好的集体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在上大学期间于本班(1991年全国先进集体)开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动中的“光荣史”。我们班总人数100人,为开展此项活动,分成两方。由于某种原因,我方在活动中被打得“一蹶不振”。可我不服,就径自采用了偷袭战法,将对方两名同学打个措手不及。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对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学呈半月形向我猛冲猛打过来,一如战场气势,我吓得撒腿就跑。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唯恐漏听的样子,我故意停顿一会儿。待学生们的心思从故事情节中回到课堂上来,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说:“当时,我是多么盼望着我方其他成员能给予我有力的支援啊!”然后再把马克思那句“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见,此教学方法对于拉近、缩小师生间在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差距,使教师已经内化了的德育思想,以心与心交流的途径,为初一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有着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总之,在对初一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中,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材基本德育思想是根,坚持无声的示范性教育教学是土壤,坚持趣味性德育教学是干,其他类“坚持”是枝。这棵德育之树开出的朵朵鲜花则是正在或已经造就成为“四有”新一代的学生们。第三篇:初一政治心理活动课的情境教学近几年来,活动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活动课刚刚起步,加之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随意性等混乱现象,有的活得一团糟,而有的却形式呆板。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客观方面看,是因为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早已习惯于封闭性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感到难以适应。从主观方面看,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学研究都是以学科课教学为实践基础的,在这种学科课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有人认为,活动课程不存在教学问题。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政治活动课,就立马想到一大堆活动,把一大堆比赛、表演堆砌起来,走马换灯,你来我往,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多大成效。很多人对活动课的探讨主要局限于其外部特征,而对其内在的研究不够,到底这样的热闹活动课能取得多大的教学效果呢?当然,对于初一政治的心理活动课,这些热闹的活动运用得好也是非常好的,但心理活动课关键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使学生感受情境,使心理活动达到一定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实乃最重要之举。情境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首先,我们说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一些资料、录像的展示,使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往往能使学生感受高尚、感受坚强、感受美好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部分初中学生思想还是一张白纸,只要使他们经常耳濡目染一些良好的事物,只要能最大程度上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也就能够激发、约束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学《锻炼坚强意志》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通过播放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或中国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录像片断来使学生感受坚强意志,从而促使自己也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其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兴趣一方面保障能学习课本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加强上述“近朱者赤”的效果。那么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可以有什么手段或方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为以下几种比较好。第一种就是讨论、辩论法。通过对某个问题的组织讨论,制造学生间的一种集体热烈的讨论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情境,当然要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是可以比较有争论性的知识点,更可以采取一种辨论式,这比讨论的气氛可激烈多了。例如在“恰当进行男女同学交往”中有这么一个知识点:男女同学在思维、智力等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和补充,讲之前可以设计这么一个小辨题:“女生不如男生”。这样一来,男女同学的思想火花可就象烟花一样迸射出来了。第二种就是表演欣赏法。可以通过设计的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采用一些音乐、录像片断欣赏创设良好情境。上面所述的播放霍金或张海迪的录像就是代表性的一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录像在政治课中恰当运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例如在上《爱国情操的表现》这一框题时我就采用了一段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剪辑,同学们在沉重地观看录像的同时也激发出了爱国情感,认识到了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再如讲《坚强的意志》的时候就可播放一下有关国庆阅兵训练的场面给学生看看,感受一下军队的坚强意志,比较一下自己。音乐和思想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与录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在政治课根据知识点不同适当采用一些音乐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我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的 MTV,屏幕上打出歌词----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学生合唱着这支永远的流行歌曲,从歌词中,从图片中,从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含义,极大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在讲“坚强意志”的时候,我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的MTV。面对着熟悉的面孔,回忆着熟悉的情节,倾听着熟悉的旋律,学生深刻领会到了坚强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其三,适当采用一些电教、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如动画、录像、音乐等,有助于制造良好情境,有助于学生解决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实,不管是什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本身的情感投入。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情感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情境。我们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仅仅阅读一篇比较感人的文章时,你往往不会很感动,但是这么一篇文章交给一个富有激情和演讲才华的人演讲出来时,我们却往往会被极大地感动、震撼。所以即使教师为一堂课准备了再怎么充分的资料、设计了再怎么完美的教法或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表达,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堂课也就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政治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政治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下功夫研究讲功,学会表达、学会投入、学会激情。特别是在活动课中,我们要使学生“活”,首先要使我们自己“活”起来。在中学,人们通常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师生眼中的“鸡肋”——因为要考试,尽管不喜欢,但学生非学不可,教师非教不可。那么,如何变“鸡肋”为“鸡腿”?活动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方法。而要活动课要上得好,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就好像是给“鸡肋”增加了血和肉,大可以把“鸡肋”变为大家爱吃的“鸡腿”了,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好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为国家造就适应未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