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23:32:33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

如下:第一、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重点在于表示明白论文选题的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者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第二、在相关的选题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去修改和补充的。对选题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第三、进入实战的部分,简单讲述一下该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接着阐明选题需要重点去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讨论的范围。第四、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明这篇论文对理论产生哪些实质的推动作用,有什么指导的意义。课题研究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其次,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最后,研究此项课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

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4 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左其亭 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论文选题意义

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4 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左其亭 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关注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 天气、气候与水资源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调雨顺。 怎样才能期盼到风调雨顺?生态学家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就很少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能达到40%,就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达到60%,这个国家将风调雨顺、美丽富饶。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情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迅速,水资源面临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发出:“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30多年过去了,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全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8座。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近 800亿公斤。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容乐观的是,在缺水的同时,我国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 从人口的增长上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上看,到21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开源节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更加尖锐;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看,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依法节水、治水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物质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供需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解决水资源须加大执法力度,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要依法节水,这是解决眼前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措施。2002年8月修订公布的新《水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的口号已提了许多年,但缺乏约束力,收效不明显。现在应进入全民节水、依法节水的时代了。在全社会开展节水教育,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强制性节水。对于肆意浪费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治,切实建立节水型社会。 其次,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大气水的开发利用。向空中要水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另一条途径。我国人工增雨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展人工增雨的工作。1995年至2003年,全国有23个省共组织实施人工增雨4230多次,累计飞行9881小时,增雨面积达到300余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2100亿立方米,在减轻和缓解干旱对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第三,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解决水资源的长远与根本之计。森林与植被的破坏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因素。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消耗森林资源达86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过去全国的森林都砍了一遍。如今,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大规模盲目利用生态资源,使我国的生态资源质量急剧下降,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资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严重不足。不断发生的洪涝、干旱和沙化三大灾害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将威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为了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面前,加大执法力度,运用法制的手段严格约束和治理,应当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目前,淡水资源的短缺与匮乏已成为制约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及北方大部分地区,更是如此。现代冰川的水量约占全球淡水资源的85%,绝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少量分布在陆地上的高山地区。由于温室气体的影响,全球年平均气温在逐年升高,现代冰川的融化也呈加快趋势,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要共同问题。另外,研究冰川地形和堆积物以划分第四纪地层和恢复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历史,并与其他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联系起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是地貌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种重要方法。冰川堆积物与土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冰川地形和堆积物,对于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由于上述理论和实际原因,冰川地形和堆积物的研究,一向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这项研究将更加迅速地发展。本章小结及重点提示本章主要讨论了冰川和冻融作用及其特点、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其堆(沉)积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着重阐述了各类冰川(水)地貌的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形成作用和过程,以及冰碛物、冰水堆(沉)积物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冻融作用的相关概念以及冻土地貌和冻融堆积物类型及其特征、分布。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冰川作用及其特点、各类山岳冰川剥蚀地貌特征、形成过程和分布、冰碛物和冰水堆(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所组成的地貌特征,为野外识别打下一定基础。思考题什么叫冰川和雪线?它们之间关系如何?雪线的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冰川有哪些类型?山岳冰川包括哪些类型?冰蚀地貌包括哪些类型?它们的特征如何?什么叫冰碛物?冰碛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其主要成因类型有哪几种?冰碛地貌有哪几种?它们有何特征?什么叫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地貌有哪些类型?冰碛物与其他成因堆积物有何区别?山岳冰川地貌有何组合规律?如何利用它来确定古冰川的存在?什么叫冻土?其分布规律怎样?什么叫冻融作用?什么叫冻融堆积?冰缘地貌有哪些类型?研究冰川及冻土有何意义?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怎么写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7~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摘要: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 进展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1、 水资源管理学内涵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 “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水资源法律管理、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利用技术管理、水资源工程管理、 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国际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安全管理和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等等。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 对策  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5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6~0 1~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1~5 6~0 三 65 75 ≥80 ≥90 ≥55 ≥60 5~0 1~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2%~0%)、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6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7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8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9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怎么写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7~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4 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左其亭 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论文选题意义和目的怎么写

就是让我们以后的孩子还有地球上的生物们能喝上干净的水,看见清澈的的河,开心的生活下去

目前,淡水资源的短缺与匮乏已成为制约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及北方大部分地区,更是如此。现代冰川的水量约占全球淡水资源的85%,绝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少量分布在陆地上的高山地区。由于温室气体的影响,全球年平均气温在逐年升高,现代冰川的融化也呈加快趋势,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重要资源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要共同问题。另外,研究冰川地形和堆积物以划分第四纪地层和恢复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历史,并与其他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联系起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是地貌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种重要方法。冰川堆积物与土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冰川地形和堆积物,对于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由于上述理论和实际原因,冰川地形和堆积物的研究,一向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这项研究将更加迅速地发展。本章小结及重点提示本章主要讨论了冰川和冻融作用及其特点、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其堆(沉)积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着重阐述了各类冰川(水)地貌的主要类型、形态特征、形成作用和过程,以及冰碛物、冰水堆(沉)积物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冻融作用的相关概念以及冻土地貌和冻融堆积物类型及其特征、分布。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冰川作用及其特点、各类山岳冰川剥蚀地貌特征、形成过程和分布、冰碛物和冰水堆(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所组成的地貌特征,为野外识别打下一定基础。思考题什么叫冰川和雪线?它们之间关系如何?雪线的高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冰川有哪些类型?山岳冰川包括哪些类型?冰蚀地貌包括哪些类型?它们的特征如何?什么叫冰碛物?冰碛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其主要成因类型有哪几种?冰碛地貌有哪几种?它们有何特征?什么叫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地貌有哪些类型?冰碛物与其他成因堆积物有何区别?山岳冰川地貌有何组合规律?如何利用它来确定古冰川的存在?什么叫冻土?其分布规律怎样?什么叫冻融作用?什么叫冻融堆积?冰缘地貌有哪些类型?研究冰川及冻土有何意义?

(三)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概况: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  2、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是我国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全国降水量的44%转化为径流,平均径流深8mm。而我国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和径流深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径流深为1200mm,而西北干旱区小于50mm,甚至等于零。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适应,南方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9%,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的6倍,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3倍。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人口密,淡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9%,人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的18%左右,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均值的15%。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能力大大超过降水能力。  在西部内陆沙漠和草原地区,蒸发能力达到1600~2000mm,为我国蒸发能力最强的地区。而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丘陵区和三江平原,气温既低、湿度又大,因此,年蒸发量较小,仅600~1000mm。  我国地表径流随时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径流的季节性分配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我国东北平原,黄河、淮河、海河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下水补给以降雨为主;而在西北内陆盆地则主要以河川径流补给为主。南方山区地下水补给量大,一般为20~25万m3/(km2·a);而东北西部、内蒙和西北内陆河山丘区一般小于5万m3/(km2·a)。  3、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  1)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9%,人口数占全国的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3%。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1/6。结果造成许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7kg/m3,年输沙总量16亿t,居世界大河之首。  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83%,黄河流域为49%。   (四)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主要方法有:  1) 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5%,青岛为3%,太原为8%,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  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 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6,其它各片为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内布拉斯加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所设计了一种灌溉计算机程序,利用各小型气象站收集来的数据计算各地区生长的不同作物的蒸发蒸腾率,指导农民调整灌溉日期。自动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流量、监测渗漏、调节不同风速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用水量,并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回收和重新使用废水,使其变为可用的资源是另一种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东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过三级水处理厂慢沙过滤回收废水,氯化消毒后用于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1) 建造水库: 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用途服务。目前,各国在江河上建造的库容超过1亿m3的水库共有1350个,总蓄水量达到4100km3。  然而,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随着建库地址的选择日益困难,增加新蓄水设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库发展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库建造仍处于全盛时期。在建库时,还必须研究对流域和水库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2)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一项耗资昂贵的增加供水工程,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调节。由于其耗资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许多国家已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流域间调水。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和澳大利亚的雪山河调水工程以及我国近年来相继完成的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和引滦入唐等工程都是从丰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已开始动工。  3) 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积极筹划人工补充地下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方水利机构每年将25亿m3左右的水贮存地下。到1980年,该州已有3450万m3的水贮存在两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示范区内;其单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库低35~40%。美国国会于1984年秋通过立法,批准西部17个州兴建蓄水层回灌示范工程。在荷兰,实现人工补给地下水后,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问题,每年增加含水层储量200~300万m3。  4)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决海滨城市的淡水紧缺问题。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总能力为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海水淡化设备能力占世界的60%,在沙特阿拉伯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  5) 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实现,仍处于计划阶段。据估计,南极的一小块浮冰就可获得10亿m3的淡水,可供400万人一年的用量。  6) 恢复河、湖水质: 采用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复河湖水质。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水体自净、污水处理规模、污水处理效率与水质目标及其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水质模拟预测及评价技术,寻求优化治理方案,制订水污染控制规划。采用这种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圣约翰河等水质都得到恢复,增加了淡水供应。  7) 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极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储量仅次于极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气水分的总和还多。但由于其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起许多问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2) 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3) 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规;改革用水经济政策。如提高水价、堵塞渗漏、加强保护等。提高民众的节水意识,减少用水浪费严重和效率低的状况。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  欧美等国从长期的水系治理中认识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规模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以上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水系保护的重要措施。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 对策  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5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6~0 1~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1~5 6~0 三 65 75 ≥80 ≥90 ≥55 ≥60 5~0 1~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2%~0%)、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6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7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8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9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