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撰写科研论文和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1:32:11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撰写科研论文和论文

本意是为了搞科研,为社会带来财富,但是已经变质了,现在主要成为了赚地位,赚钱的手段,而且没有论文是混不下去的,就像学生要考试,农民要种地,没它吃不饭啊

撰写教研论文是提升自己的职称水平,让自己在幼师生涯中走得更远。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然不敢保证,原创性也颇令人生疑。还有的教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是故意折腾一线教师,甚至把写论文看作是个人谋取“功利”的事情。这也怪不得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到底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写论文有哪些方法、步骤和规范?这些基本问题连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没弄清楚。 盛群力教授是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教师写论文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想法,对教师创作的论文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深为不安,觉得有必要将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偏见、误解和盲区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盛群力 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 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好一篇论文,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会体现出来。

论文,一般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做的深入研究之后再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对于搞科研,做学术的大学老师来说,发表论文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但每一年到高校教师评职称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老师来说,那真的是心中永远的痛。在省部级核心期刊,大学学报,甚至SCI上发表论文,而且有篇数的限制,是每个大学老师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必经之路。有些大学老师为了能够把职称评上去,通宵达旦地做实验,都在长年累月地付出,就是希望能早点发文章,在有些期刊上发表论文还要付费才能发表。特别是一些国外的期刊,大学老师发表论文之后,达到目的了,一般很少再去看,甚至可以说不看了。这样发表论文的意义何在呢?多少老师为了论文发表,为了职称的晋升愁白了头发。论文发表后,往事不堪回首,自己都不愿意去看了,同行也很少去看。其实这样的发表论文,真正的学术研究的价值达不到的,只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真心希望职称评审制度能改改,不以论文多少论英雄。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撰写科研论文和论文呢

(一)撰写教学论文,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撰写教学论文的过程中,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种新的教育科学理论,联系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良策,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进修学习。实践证明,通过撰写教学论文,带着研究课题学习理论,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目标方向明确,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亲手动笔撰写文章,自身获得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更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二)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科研能力。撰写教学论文,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不论是选题立意、组织材料、遣词造句、谋篇构思,还是逻辑推理、层层论证、以理服人,写作过程本身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为了把自己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活动变成有形的文字表述,我们就需要反复地推敲,通过写作论证的过程,使自己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化。(三)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检查工作中的疏漏,发现新的问题。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搞完一次活动或实验时,常常对于工作结果很满意,“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后在撰写教学论文时,静思回味,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疏漏。有些情况可能摸得不准,了解得不那么全面,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把工作做好。所以,撰写教学论文,会使我们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查出工作中的疏漏,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撰写教学论文,便于别人学习和参考,能促进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搞完了一项教学研究工作,不论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是大是小,只要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就值得写出来,记载下来。即使是错误的教训,也应该指出它的弊端,以供他人借鉴。教学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研讨会上宣读交流,还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撰写教研论文是提升自己的职称水平,让自己在幼师生涯中走得更远。

大学老师没有论文,怎么去教学生,老师对某专科都要相当的理论认知,论文是非写不可,否则当不了大学老师

多年来,在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直是高校、医院等单位评职称、晋升、评奖以及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巨大需求催生无形的产业链。论文代写、代发、抄袭,中介机构猖獗,期刊乱收费等乱象严重,期刊版面费甚至脱离灰色地带,成为明码标价的“惯例”。四川大学博士后小杨说,如今向期刊“进贡”版面费已是行规,不给的话杂志社就不发或长期拖稿。联系期刊无门怎么办?一大批真假难辨的中介活跃在网上,“几乎垄断了期刊发表渠道”。半月谈记者走访了两家知名的论文代理公司,其中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站可负责职称评定所需论文、专利乃至教材、著作的发表和署名。另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与杂志社编辑有直接合作,还可安排专人修改论文,确保顺利发表。要发核心期刊,需先付一半定金。据半月谈记者多方了解,走中介渠道发表论文几乎是明码标价。普通期刊每版费用数千元,部分核心期刊每版三四万元,甚至达到五六万元。重庆某高校李老师坦言,为了评职称,他曾与一中介谈妥并交付1万元,以求在某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4000元为期刊版面费,其余是中介费。“约好次年9月出刊,但杂志社临出刊时说论文有问题,不能发表,言外之意是要更多钱。”在这个看不见的“买方市场”上,学者的职衔也被期刊挑三拣四。“什么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得是博士、副教授,有省级以上项目,才能勉强送审,否则要交很多钱,专科院校的教师就更难发文章了。”东北一所职业院校的林老师说。采访中,多位年轻学者表示,由于初出茅庐、名气不显、论文引用率不高,他们的论文越来越难发,有些刊物只发正教授的文章,副教授都无可奈何,有些刊物明确规定不发硕、博士论文。迫于评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他们只能跟导师或其他专家一起署名发表,或自己联系代理。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撰写科研论文奥鹏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然不敢保证,原创性也颇令人生疑。还有的教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是故意折腾一线教师,甚至把写论文看作是个人谋取“功利”的事情。这也怪不得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到底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写论文有哪些方法、步骤和规范?这些基本问题连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没弄清楚。 盛群力教授是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教师写论文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想法,对教师创作的论文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深为不安,觉得有必要将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偏见、误解和盲区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盛群力 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 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好一篇论文,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会体现出来。

撰写教研论文是提升自己的职称水平,让自己在幼师生涯中走得更远。

有的地方种草种菜的评职称也要发表文章,这也催生了一个叫讠仑文经济的经济现象,也就是有人花钱发文章,有期刊收钱就给发文章,甚至有人明码标价买卖文章,结果就导致了中国产生大量的垃圾文章。如果职称评定不靠讠轮讠仑文,中国的论文质量可能会比现在高很多。但也没办法,可能是各有各的难处吧,如果有更科学而且可操作的公认评定体系,可能就不一定靠讠仑文了,网页上输入壹品优可以咨询。

论文就是上课经验和DANG的方针的贯彻,目的就是看看老师的思想是不是在正轨,一年都是10篇这样吧,但打多都是在抄的。评职称要看老师的论文积累,哎, …因为教师要上课一般没时间写论文……但有论文发表就可以评职称…涨工资…享受的福利也会比较多…

一线老师为什么要撰写科研论文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然不敢保证,原创性也颇令人生疑。还有的教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是故意折腾一线教师,甚至把写论文看作是个人谋取“功利”的事情。这也怪不得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到底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写论文有哪些方法、步骤和规范?这些基本问题连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没弄清楚。 盛群力教授是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教师写论文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想法,对教师创作的论文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深为不安,觉得有必要将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偏见、误解和盲区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盛群力 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 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好一篇论文,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会体现出来。

在大学职称评比中,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论文数量等。此次“入围”条件,并无一篇论文、无一分科研,全靠的是他平时课堂教学的表现和成绩。南林大这一教授评审政策,在全国高校中都堪称是创新之举。“它克服了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有利于去除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痼疾,改变‘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的一贯论调。”南林大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说。那么,这种创新之举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我国大学之中关于教学和科研的争论恩怨已久。当普遍的观点是重科研,轻教学,也就是高校教师的成果基本用科研成果来衡量,而不用教学水平来衡量。以至于出现教师不会上课,教授上课犹如白开水一般无聊的情况时有耳闻。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主要是科研第一,教学第二的思维。教授上课不一定精彩是普遍的共识。从2018年开始的一流本科教育成都宣言以来,各高校开始重点强调教学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大力鼓励教学型教师,支持教师教学发展,打造教学型明星教师。在这种状况的背后是对大学教学的重视。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也容易物极必反。大学能不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指标吗?我明确的观点是不能。没有科研产生的大学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大学的职能是什么?被广泛的认可的大学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之中,三种功能是逐渐出现的,包含了众多高等教育探索者对大学的探索。大学不搞科研,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源泉。人文学者必须科研,是为了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没有科研就没有新的思想和观点的产生,这种老师的只能是拾人牙慧来交给学生。他们不是合格的教育者,只是知识的搬运者或者说灌输者。文科类的老师必须科研才能够拥有新的观点和意见,都说大学要引领社会思想的潮流,没有新思想产生的大学如何引领潮流。没有新思想的大学甚至无法和社会潮流思想进行抵抗。理工类大学教师也必须要进行科研,没有科研何谈领先,何谈新技术、新发明的产生。大学不生产最新的科学技术、不培养了解前沿知识的学生,又有什么用?不进行科研如何立足学学术领域的前沿,指望知识搬运工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是不大可能的。课上得不好,完全可能调整到研究员岗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的教授、副教授级别和研究员、副研究员级别的存在实际上是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的。上课不好但是能够搞科研的教授就应该去走研究员体系,上课好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才能够成为教授。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不要成为大学老师了,中小学、技术学校就大多不需要科研。如果说很多大学老师闷头写论文,但可以多培训,多锻炼,将研究的成果交给学生。我特别佩服陈寅恪先生当年的上课,别人讲过的内容不讲,自己讲过的内容不讲,要讲就讲自己研究的最新的内容。今天的大学老师们呢?讲着陈旧的知识,用着过时的教科书,有的人不仅科研不行,讲课也不行。有的人讲课厉害,但是我想这只能够证明你传授知识的方式引入兴趣,但是交给学生的又是什么样的知识呢?把陈旧的、机械的知识用全新的方式交给学生,但并不能改变本质的内容,你让学生学会了什么?当然,也有一些公共课老师抱怨自己的才能无所发挥,因为这类课程规定得死死的,内容上不能创新,于是只能够从形式和方式上创新,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特殊的几门课程,并不是学术自由的讨论范围。但是从文史哲等学科来看,没有研究哪里来观点。如果说认为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的话,可能有很多,可能是讲课确实很精彩,可能是课程内容很吸引人,也有可能是老师比较松,给分比较好。不同的结果都有可能。我很赞同的一句话就是不进行科研的人可以进行教学型岗位的设置,和科研型分开来,但是大多数科研的老师讲课并不差,难道一切都是为了照顾一位讲课很好但科研能力不行的教师吗?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场所,每一个大学老师都应该要有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勇气和能力,否则,为什么成为大学老师?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就要知道科研是本分,教学也是本分,只会教学不会科研,就是不合格的了。

写论文应该是一种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也是现在很多大学每年必须考核的基本任务,包括日常的其他工作,几乎都绕不开写论文这个话题。今天也来谈谈大学老师如何写论文?也来谈谈大学老师如何写论文?论文也有各式各样。新学期开始,要提交教案。上完课,要提交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教学改革项目,要写申请、任务书、研究进展报告等。国家基金科研项目,要发表SCI论文、要写专利等,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也来谈谈大学老师如何写论文?最难写的论文,也许就是项目的申请文章。要在规定字数、规定时间内写出让匿名同行评审人满意的文章,从来就是一件低概率的事件。特别是国家基金项目,僧多粥少,到后来不得不采用限制高级职称人数申报的方法来限制申请人数。也来谈谈大学老师如何写论文?对普通一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论文就是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的论文,也是最难写的一种论文。每一篇顶级论文,都是在重重约束条件之下,在各种严格苛刻要求之内,利用自由的思想,将所有的创新集于一身,最终化为一种经典的存在,这样的论文非常稀缺,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因此,对普通教师而言,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写完一篇论文,能被同行认可和权威期刊录用,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当然,从古至今,写论文无非就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为了达到别人的要求而写。比如大学每年年底的岗位考核要求,没有论文就给你扣掉绩效工资。这样写出来的论文,目的非常清楚,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工资,这种论文只要满足了条件,一定能拿到足够丰厚的报酬。古代就更明显了,一篇八股文,可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比如范进中举,一步高升。另一种方式就是自己有兴趣写。这种论文对自己来说就比较有意思了,而对别人来说则不一定有意思。古代有司马迁写史记,宁愿自己忍受酷刑和牢狱之灾,也要完成自己的这部著作。第一种方式的论文,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重要到变成一位博士进入大学之门的敲门砖,没有这种论文,现在连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资格都没有。如今评价一个大学教师优秀程度如何,就看第一种方式的论文质量和数量如何。这种评价体系已经在全球大学中频频使用,主要原因是专业越来越细分,还无法找到其他更好的评价体系来替换目前只这种看论文的体系。这跟鲁迅先生当年说过的不谋而合,鲁迅曾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还要发展。”如果没有达标的论文,想在如今的高校生存,都要成为一种奢望了。只有发表足够多的论文,才能在高校中更有尊严地存活下去。

论文,一般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做的深入研究之后再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对于搞科研,做学术的大学老师来说,发表论文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但每一年到高校教师评职称的重要时期,对于大学老师来说,那真的是心中永远的痛。在省部级核心期刊,大学学报,甚至SCI上发表论文,而且有篇数的限制,是每个大学老师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必经之路。有些大学老师为了能够把职称评上去,通宵达旦地做实验,都在长年累月地付出,就是希望能早点发文章,在有些期刊上发表论文还要付费才能发表。特别是一些国外的期刊,大学老师发表论文之后,达到目的了,一般很少再去看,甚至可以说不看了。这样发表论文的意义何在呢?多少老师为了论文发表,为了职称的晋升愁白了头发。论文发表后,往事不堪回首,自己都不愿意去看了,同行也很少去看。其实这样的发表论文,真正的学术研究的价值达不到的,只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真心希望职称评审制度能改改,不以论文多少论英雄。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撰写科研论文的原因

本意是为了搞科研,为社会带来财富,但是已经变质了,现在主要成为了赚地位,赚钱的手段,而且没有论文是混不下去的,就像学生要考试,农民要种地,没它吃不饭啊

撰写教研论文是提升自己的职称水平,让自己在幼师生涯中走得更远。

教师为什么要发表论文,这个属于国家教育体制问题,发表论文可以评到更高的职称,这样就向楼上所说的涨工资,享受的福利的机会就大了。叫别人代发或者是叫别人代写代发,这个属于个人问题,不想付出就想得到回报,甚至花点钱去叫别人帮你做,这就是目前的学术腐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帮人发表论文或者是代写论文的,有的可信有的也不可信,毕竟存在风险,没有保障。

开栏的话:很多教师觉得写论文令人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难以下笔。一到评职称、评优秀的最后关头,才想起还有写论文这么一档子事儿,于是七拼八凑地捣鼓出一篇,质量当然不敢保证,原创性也颇令人生疑。还有的教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是故意折腾一线教师,甚至把写论文看作是个人谋取“功利”的事情。这也怪不得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到底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写论文?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写论文有哪些方法、步骤和规范?这些基本问题连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教师都没弄清楚。 盛群力教授是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教师写论文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想法,对教师创作的论文中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弊病深为不安,觉得有必要将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偏见、误解和盲区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己手头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盛群力 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 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好一篇论文,都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会体现出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