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01:26:21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论文2000字

德智体美劳,现在整个高等教育劳这一块是绝对的短板,连老师们都不了解生活了,学生还怎么了解国情。”近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常务副校长张政文的这番话引起很多委员共鸣。  劳动教育不应该仅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大学应该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帮学生补好这门课?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会外专家。  “目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劳动观念不够端正、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素养比较缺乏、劳动情怀比较缺失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  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  “要高度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说,劳动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戴立益认为,高校劳动教育要深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要全面强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并提高文件的层级。”戴立益说。  与中小学以体验、认识为主的劳动教育不同,面向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更要使学生“明劳动之理”。此外,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都是直接指向劳动的,如何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真正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说:“高校推进劳动教育要在进课堂、进教材的同时,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建议,大学劳动教育要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劳动情怀,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看来,推动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劳动学科的建设,“目前,研究劳动的各个学科分散在不同学科门类下,导致高校很难有一个集中的培养劳动人才的学科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体力劳动岗位将来可能被机器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劳动和劳动精神吗?  “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劳动和劳动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认为,创造性劳动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的功能更是人工智能所不可取代的。  新时代的大学劳动教育面向的群体是00后,他们伴随互联网长大,对劳动的认识与上一代人、上两代人有很大差异。

劳动对青年大学生正确成长具有很大现实意义。一、劳动教育,对于改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世界观,加强与劳动人民群众思想感情,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二、劳动教育,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勤劳勇敢的劳动者;三、劳动教育,对于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好处。

现在普遍浮躁,沉不下心做事,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忆苦思甜,做事更有毅力,也更能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能培养学生身体素质。

大学生劳动教育意义论文2000字

回答 劳动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是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不能心疼孩子,溺爱孩子,培养出只知读书、高分低能的书呆子,重视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家的孩子会洗自己的衣服鞋子吗,会做饭吗?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常常是一家几个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孩子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动手做过家务。现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很多人进城,由村民变成了市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需要到田地里劳动,孩子劳动的机会也很少了。一般也就是帮忙做下家务。农村生产逐渐机械化、现代化,就是农村的孩子参加劳动的机会也很少。尤其是在目前的大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的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参与了劳动,孩子才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才会珍惜劳动所得,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如果孩子从不劳动,平时什么活也不干,长期下去,他会觉得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不会心疼父母,容易变得自私。只有当孩子参加了劳动,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他才有可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才会感激父母为这个家庭所做的辛勤努力,感恩父母的付出。在家里,勤快的孩子才会为父母分担,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的品质。现在生活条件变好,很多家长也怕孩子吃苦,对孩子娇生惯养,这样的孩子缺乏吃苦精神。那些从小培养了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的孩子,不怕吃苦。现在的工作,有多少是不需要辛苦付出就能做好的呢?缺乏吃苦品质,走上社会,工作上也难以获得成功。 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就可以了,孩子缺少劳动的经历和教育。我们鄙视那些好逸恶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虫,而实际上我们无形中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这样的懒虫。现在社会上有一类人叫“啃老族”,固然有工作不好找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还是自己太懒了吧。高工资的工作不好找,但找个养活自己的工作应该不难吧。从小我们就知道“劳动最光荣”,孩子真正的经历了劳动教育,才有可能培养他勤快的品质。 劳动教育可培养孩子自立精神。教育家叶圣陶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

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更增进了我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特有的热情和活力,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去。多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在锻炼自己的的同时也服务他人。

嗯,生产劳动也需要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去培养那种以后就业的能力吧。

开展劳动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劳动课”不是理论课,与其让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不如放手让学生亲手尝试。当然,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传授给学生有实践意义的劳动技能,告诉学生劳动技巧和安全防护知识。1、劳动教育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途径和有效途径。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不停留于掌握劳动技能,更以塑造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德、培养价值观念为目标,它既是“立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的途径。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在持续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教育的素质教育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没有劳动教育作为载体,素质教育开展也不能有效达到目标。4、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定期轮换的值日,或者隔段时间教室大扫除,不仅能维持学习环境的整洁,还是和同学亲密配合、互相协作的时候,甚至可以因此发展终身的友谊。在劳动过程中,很多文化课学习不会出现的实际问题被暴露,学生通过自己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交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素养的健全。“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劳动内容蕴含教育性,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他人合作、与社会沟通,感染学生心灵,培育学生优秀品质,使学生逐步树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律,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充实学生智慧、精炼学生才干,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论文200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高校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2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校园里垃圾乱扔;在安静的自习室里大声的接电话;寝室里有同学已经入睡的情况下却有人还在说话……这些现象的本质即是情感的冷漠和荒芜。通过劳动的实践,让同学们获得情感的体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就像一位劳模说过的一句话: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伺候的,人人劳动,劳动最光荣,这个社会才能和谐运转。3 “劳动教育”应该是大学生生活世界里重要的一部分“生活世界”就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题,具有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世界。“劳动教育”是具有实践性的教育方法,是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中进行的。“劳动教育”与“生活世界”是契合的,学生是学习者,更是生活者,学校就是他们的生活世界。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在“品德”上存在短板。4 “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劳动教育”涵养学生个性,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劳动内容蕴含教育性,通过与自然接触、与他人合作、与社会沟通,感染学生心灵,培育学生优秀品质,使学生逐步树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律,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充实学生智慧、精炼学生才干,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5 “劳动教育”培植责任心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学生懂得为别人的幸福和欢乐而付出劳动,并为此而流了汗,手上磨出了老茧,那么他的心地就会变得善良、敏感、温柔;只有通过劳动,一个人才会以热忱的心去待人接物;经历过劳动的孩子比起没有劳动过的孩子来,在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开展劳动使学生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着去体察他人、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品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珍惜现在、做好当下,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德智体美劳,现在整个高等教育劳这一块是绝对的短板,连老师们都不了解生活了,学生还怎么了解国情。”近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常务副校长张政文的这番话引起很多委员共鸣。  劳动教育不应该仅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大学应该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帮学生补好这门课?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会外专家。  “目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劳动观念不够端正、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素养比较缺乏、劳动情怀比较缺失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  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  “要高度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说,劳动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戴立益认为,高校劳动教育要深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要全面强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并提高文件的层级。”戴立益说。  与中小学以体验、认识为主的劳动教育不同,面向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更要使学生“明劳动之理”。此外,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都是直接指向劳动的,如何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真正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说:“高校推进劳动教育要在进课堂、进教材的同时,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建议,大学劳动教育要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劳动情怀,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看来,推动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劳动学科的建设,“目前,研究劳动的各个学科分散在不同学科门类下,导致高校很难有一个集中的培养劳动人才的学科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体力劳动岗位将来可能被机器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劳动和劳动精神吗?  “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劳动和劳动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认为,创造性劳动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的功能更是人工智能所不可取代的。  新时代的大学劳动教育面向的群体是00后,他们伴随互联网长大,对劳动的认识与上一代人、上两代人有很大差异。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即理想人格的培养,新时代应培养大学生成为集正义感、责任感、自尊感于一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人格发展的主要途径。"见贤思齐"培养大学生富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个人的努力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情,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大学生在社会服务的劳动过程中,看到因为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更加快乐和幸福,逐渐发现劳动的美,成为乐于奉献的人,会有意识地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统一起来。劳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新时代更加强调志愿服务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劳动教育正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认知水平的。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从认知层面转向实践层面,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乐趣。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劳动实践课,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各高校的劳动教育主要以志愿活动的形式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喜悦,懂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践行和谐、爱国、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到劳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成就远远大于劳动成果本身,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有很大帮助。

劳动对青年大学生正确成长具有很大现实意义。一、劳动教育,对于改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世界观,加强与劳动人民群众思想感情,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二、劳动教育,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勤劳勇敢的劳动者;三、劳动教育,对于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好处。

劳动教育的意义论文2000字

回答 您好,我是李老师,拥有9年行业经验,擅长全科教育,累计1v1咨询超过1000小时,请您稍后,3分钟内回复给您~ 您好,答案:(1)开展劳动实践课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个人品格(2)开展劳动实践课有利于生态校园的建设(3)开展劳动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以及感恩意识 [开心]请问还有其他问题么?可以的话请给个赞,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谢谢您啦![大红花] 更多1条 

劳动教育的意义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孩子们在劳动中可以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涵养吃苦耐劳精神,对文化课的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孩子们在参与劳动过程中还可以感知出劳动的美,创造出劳动的美,品味出劳动的美,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劳动教育更能益美。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 从而明白不能浪费,养成节俭的品质。通过劳动,感受满足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勤劳,乐观的性格形成,形成对那些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人的厌恶。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让劳动力的卖者为其提供劳动。“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现代教育的主旨之一。“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论文

德智体美劳,现在整个高等教育劳这一块是绝对的短板,连老师们都不了解生活了,学生还怎么了解国情。”近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常务副校长张政文的这番话引起很多委员共鸣。  劳动教育不应该仅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大学应该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帮学生补好这门课?记者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会外专家。  “目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劳动观念不够端正、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素养比较缺乏、劳动情怀比较缺失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  事实上,大学生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  “要高度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说,劳动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戴立益认为,高校劳动教育要深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要全面强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并提高文件的层级。”戴立益说。  与中小学以体验、认识为主的劳动教育不同,面向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更要使学生“明劳动之理”。此外,由于高等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都是直接指向劳动的,如何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与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真正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说:“高校推进劳动教育要在进课堂、进教材的同时,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的方方面面。”  全国政协委员、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建议,大学劳动教育要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劳动情怀,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看来,推动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劳动学科的建设,“目前,研究劳动的各个学科分散在不同学科门类下,导致高校很难有一个集中的培养劳动人才的学科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体力劳动岗位将来可能被机器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劳动和劳动精神吗?  “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劳动和劳动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认为,创造性劳动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而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的功能更是人工智能所不可取代的。  新时代的大学劳动教育面向的群体是00后,他们伴随互联网长大,对劳动的认识与上一代人、上两代人有很大差异。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为你进行解答,打字需要一些时间,请稍等哦 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练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高校应该结合实际,从思想引领、亲身实践、有机融合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请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也可以关注一下答主哦,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进行咨询的哦,如果对我的回复满意的话,请点结束后给我个赞哦,谢谢啦 更多2条 

劳动对青年大学生正确成长具有很大现实意义。一、劳动教育,对于改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世界观,加强与劳动人民群众思想感情,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二、劳动教育,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位勤劳勇敢的劳动者;三、劳动教育,对于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好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