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健康与疾病论文1000字怎样写才好

发布时间:2024-07-07 11:22:00

健康与疾病论文1000字怎样写才好

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找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讲究卫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春夏之交是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我自己的健康,我们应想想怎样保持强健的体魄,远离疾病。下面有几点建议: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运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身体强壮了,疾病就不能乘虚而入,我们也就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了。我们在教室,在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流通、新鲜,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这样才能给你带来神清气爽的一天,才能有助于身心健康。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孔以及上完艺术课等归来时一定要将手洗干净。而且要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一定要按时去做。因为很多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的。接种以后,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更是做人的责任。我们要时刻谨记,讲究卫生,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是要这方面的论文嘛!!《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血中白细胞增加至10''000/mm’以上,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等,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因为: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在病人没有查出病变证据以前的某一段时间,不能说他没有疾病或者说他身体是健康的。与此相反,大多数人都有龋齿,即身体有病理体征,但他们很少被认为是有病的人。  社会人群中疾病发生与否,受人种、年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制度等影响''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  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各国文化背景、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影响。某些特殊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就有不同评价。美国有些州把同性恋当作精神上有病的人,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的治疗,对酗酒、虐待儿童、丧失道德而犯罪被认为是精神上有病而偏离正常的行为;有些国家把持不同政见者当作精神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参政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精神病;某些宗教中把虔诚教徒听见上帝或神的声音视为正常,甚至受到尊敬。  由此可见,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对健康下定义是不够的。英文中有三个不同的词来标志疾病的概念,一个是disease,用来说明病人的躯体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这种异常(disorder)是可以观察测量的。这正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其次是illness,用来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感到头痛、恶心、焦虑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第三是sickness,用来说明病患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了,失去了健康人应有的行为,这是第三者的看法,也为病人所接受,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果,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  因此,除从医学的角度外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健康问题。所以健康的定义应该是:

健康与疾病论文3000字怎样写才好

那你可以去找一些医学类的期刊呗,像免费下载的有(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中医学)等等这样的吧,多找些这样的资料参考参考吧

人的一生为何要进行保健? 保健就是为了自己有个强壮的身体,就是为了有个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为了将来干革命、做事业的基础 锻炼一定要与保健相结合,没有去锻炼,保健也是没用的,保健品的作用就像是生物上酶的作用,去加速身体的开发以用,而锻炼则是开发身体所以说平时加强锻炼在配以保健,那样身体才能够更加棒! 搞好身体并不等于健康,您更加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的心理积极、健康我们想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精力充沛的你 亚健康状态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人们应当: §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 C、 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 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平日里运动少,饭量小,食物越来越精,对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摄取常难以满足需要。为了尽快摆脱亚健康状态,建议这些人群每日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每日花费不多,如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十几年的老牌多元维生素金施尔康,每天一粒只要一块钱,但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A、 B、 C、 D、 E、叶酸,矿物质钙、磷、镁、碘、铁、锌等等,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所以主动补充营养素也是帮助您远离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以集中。 11、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 12、处于敏感紧张状态,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为自己的生命常规被扰乱而不高兴,总想恢复原状。对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问题,反复思考和检查,而自己又为这种反复而苦恼。 14、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而仍不放心,总想着这件事。 15、很恼烦,但不一定知道为何烦恼;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对烦恼的注意,也就是说烦恼好像摆脱不了。 16、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 17、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 18、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感到紧张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时就晕倒,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甚至突然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憋气、肌肉抽搐等。 20、觉得别人都不好,别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对。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钻了牛角尖。 我们可以对照以上“信号”自我检查,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需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的“预备军”。另有三种人易“过劳死”:一是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道消费不知道保养的人;二是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常常有以下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一柄双刃剑,一些人在生吞活吃海鲜猛禽、追求口福之乐的同时,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有可能正向你靠近;一些人在拼命地吸烟、酗酒、通宵达旦狂欢的同时,精神的空虚、苦闷有可能随之增加;一些人物质上富有了,却把升官发财的愿望寄托在求神拜佛、烧纸焚香上……正是人们的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制造和产生着新型“富贵病”和社会病。  从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上来讲,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类自己的不健康科学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们必须寻求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在身心之间的平衡的、和谐的生活方式。我们选编了部分市民对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看法,算是送给读者过年的一份礼物。年味淡点好肖德安(庄河市人事局):甲申猴年来到了。我对妻子说:“年味淡点好,不要在吃上大做文章。”妻子同意了,儿女也未反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城市、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现在我们家平常日吃的常常比我们夫妻俩小时候的年饭强多了。眼下过年适当调节、丰富一下饮食是应该的,但没有必要搞得太过分。若追求山珍海味无所不有,煎炒烹炸样样不缺,把春节的食谱搞得过于繁杂和高档,那你吃得下、受得了吗?  从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角度看,膳食贵在科学、合理。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所谓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共就四句话,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洪昭光教授把“合理膳食”视为健康的第一大基石,颇耐人寻味。人所共知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甚至连非典疫情的发生,不都与“吃”得不科学、不合理有关吗?  欣逢新春佳节,我们理应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讲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欢度吉日,贺喜纳祥乐升平,切忌因海喝猛吃而“吃”出“富贵病”来。从科学、合理膳食这种意义上讲,年味太浓不如淡一点好。要紧的是振作精神,立志进取,奋发向上,迎接新一年新的挑战,争取新一年新的辉煌。追求心态平和冯云(西岗区新开路87号):如今人们早已实现衣食无忧,但这并未使太多人感觉到十分快乐。不快乐的因素当然有很多,最终归结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出了某些问题。的确,肆无忌惮的吃与喝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富贵病”的“新宠”;无穷无尽的贪婪和欲望又搅得人们心情郁闷,烦恼丛生;甚至还有人把希望构建于虚无缥缈的祈求之上……在所有这些现代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唯一忽略的就是心灵以及它的感受。物质生活的丰富如果不升华为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再富有的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而在平凡简朴的生活中,只要我们自尊、自信和自强,那么再清贫的生活我们也能体味出真正的快乐。总之,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都应摈弃浮躁、浮夸和肤浅,而应追求心态平和、健康和向上。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有意义,而且可能五彩斑斓。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穆道远(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国际卫生和健康专家指出,经济愈是发展,不良生活方式占死亡因素的比重愈大。现在,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因此,追求“绿色食物”、“回归大自然”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时尚。但有好多人认为,要达到比较完美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长寿是“大款” 一族的“专利”。其实,绿色生活方式离你不远。  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从衣着上讲,你完全不用追求高档豪华的衣饰,棉线衣服对你来讲可能就是最“绿色”的东西了。从食物上讲,要崇尚离自然最近的膳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提供给你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谷类为主是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五谷”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许多营养素。而经过工业加工的“精品食物”,看上去五光十色,包装华美,但如果有添加剂的话,会对你的健康有害。中医讲药食同源,“食疗”是无毒无害的治疗方法。从居住之所上讲,装修豪华、舒适未必就能有益身体健康,如不小心,有害物质可能趁此而入。从出行上讲,车船之利仍代替不了“安步当车”带来的益处。运动健身,也要讲究“绿色”,“森林氧吧”就大受青睐。  追求绿色生活方式,要注重精神和心理的“绿色”。人们不仅要关注生理健康,更要“健康”其精神。抑郁、愤怒、苦恼、烦躁等,仿佛一副慢性毒药,这也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历代人们所崇尚的缘由。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编写要点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健康与疾病论文1000字怎样写

讲究卫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春夏之交是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我自己的健康,我们应想想怎样保持强健的体魄,远离疾病。下面有几点建议: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运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身体强壮了,疾病就不能乘虚而入,我们也就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了。我们在教室,在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流通、新鲜,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这样才能给你带来神清气爽的一天,才能有助于身心健康。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孔以及上完艺术课等归来时一定要将手洗干净。而且要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一定要按时去做。因为很多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的。接种以后,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更是做人的责任。我们要时刻谨记,讲究卫生,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那你有没有在网上找下(食品与营养科学)等这类的书刊?多看看这样的资料吧

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找

人的一生为何要进行保健? 保健就是为了自己有个强壮的身体,就是为了有个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为了将来干革命、做事业的基础 锻炼一定要与保健相结合,没有去锻炼,保健也是没用的,保健品的作用就像是生物上酶的作用,去加速身体的开发以用,而锻炼则是开发身体所以说平时加强锻炼在配以保健,那样身体才能够更加棒! 搞好身体并不等于健康,您更加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的心理积极、健康我们想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精力充沛的你 亚健康状态 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人们应当: §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 C、 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 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平日里运动少,饭量小,食物越来越精,对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摄取常难以满足需要。为了尽快摆脱亚健康状态,建议这些人群每日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每日花费不多,如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十几年的老牌多元维生素金施尔康,每天一粒只要一块钱,但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A、 B、 C、 D、 E、叶酸,矿物质钙、磷、镁、碘、铁、锌等等,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所以主动补充营养素也是帮助您远离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以集中。 11、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 12、处于敏感紧张状态,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为自己的生命常规被扰乱而不高兴,总想恢复原状。对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问题,反复思考和检查,而自己又为这种反复而苦恼。 14、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而仍不放心,总想着这件事。 15、很恼烦,但不一定知道为何烦恼;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对烦恼的注意,也就是说烦恼好像摆脱不了。 16、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 17、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 18、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感到紧张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时就晕倒,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甚至突然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憋气、肌肉抽搐等。 20、觉得别人都不好,别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对。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钻了牛角尖。 我们可以对照以上“信号”自我检查,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需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的“预备军”。另有三种人易“过劳死”:一是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道消费不知道保养的人;二是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常常有以下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健康与疾病论文1000字怎么写好

保护自己 远离甲型H1N1流感  ——专访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科长吕明波  记者 杨君  近日,甲型H1N1流感成为了市民关注的热点,人们纷纷议论此事,讨论研究流感病毒。如何预防流感病毒?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5月18日,记者专访了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科长吕明波。  记 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吕明波: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的腹泻和呕吐症状,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记 者: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吕明波: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记 者:自己感染了流感,应该怎么办?  吕明波:体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家中,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情况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记 者: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吕明波: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记 者:医院如何防控甲型H1N1流感?  吕明波: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加强室内通风。

讲究卫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春夏之交是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我自己的健康,我们应想想怎样保持强健的体魄,远离疾病。下面有几点建议: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通过运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身体强壮了,疾病就不能乘虚而入,我们也就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了。我们在教室,在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流通、新鲜,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这样才能给你带来神清气爽的一天,才能有助于身心健康。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孔以及上完艺术课等归来时一定要将手洗干净。而且要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一定要按时去做。因为很多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的。接种以后,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是幸福的基础,更是做人的责任。我们要时刻谨记,讲究卫生,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一、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后来,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有许多论述,由于每位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执一词,使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回事。前者侧重描述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侧重人,后者侧重描述一个人就某事而言的情况,是侧重事。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第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既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其说是正确与异常这种类型上的差异,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差异。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缺少像生理健康那样较准确的指标,所以关于标准问题在心理学界还存在很大分歧。将已有的中西方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界说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学者倾向于生存标准,而西方学者在重视生存标准的同时,还倡导发展标准。所谓生存标准是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目标是最有利于保存与延长生物学寿命,故强调无条件适应环境,顺从文化主流;而发展标准则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希望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通过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尊严、自豪的人。这两种标准,在我们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发展标准的引入,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看,发展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际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加以正确引导,顺应当前世界的新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个弱智学生是无从谈心理健康的。正常的智力使人在认识世界、认识环境、认识自我时持客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不会“自我中心”;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他人的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观察力,不会经常误解他人的言行;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2、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积极情绪,对生活中所遭受的冲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对不良情绪能适度宣泄,既不会逆来顺受压抑情绪,也不会为所欲为放纵情绪。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情绪处于激荡期,更有必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3、能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过分掩饰自己,不会刻意取悦于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与议论。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5、有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人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目标明确,自觉性高,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毅力。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包括人格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造性,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7、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者对现实环境不会单纯抱怨,束手无策,而是能动地适应与改造,对周围现状有较准确的认知,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三点认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是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无体即无德智也。”由此引申开来,我们有理由认为“无心既无德智也”。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性,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凸显出来。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了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加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过去,德育与智育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德育工作者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收效甚微。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德育心理又有智育心理,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可以认为,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虽然有关系,但不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最好的结合点。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咨询的特征及内涵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咨询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许多咨询工作者认为,定义心理咨询必须涉及与来访者的关系,这与在咨询中使来访者产生变化是同样不可缺少的。他们认为咨询中最根本的核心条件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来访者。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咨询者的技能,同样也注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或对他人关心的能力。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运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这也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它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咨询心理学家活跃进中小学、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各个社区之中,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达到更有效地发展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了咨询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之后,我们又重新面对咨询的定义问题。我国的阮芳赋先生曾推荐里斯曼1963年对咨询所下的定义:“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这一定义基本表达了咨询的实质内容。以此定义为基础,结合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咨询的几种特征,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咨询作如下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这是我们根据对咨询的实质的理解作出的定义。这一定义涉及到了我们对咨询特征的认识,(1)咨询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3)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此外,这一定义还涉及到咨询的根本目的;(4)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这一目标着眼于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咨询,能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即使其能够自强自立。在这里,帮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使他们成长的过程。(二)心理治疗一种极有影响的观点是沃尔培格1967年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从上述的几种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下述几个方面,即:(1)治疗是一个过程;(2)是治疗与来访者的关系;(3)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4)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确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工作特点及主要目的。在综合考察了上述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心理治疗定义如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重要之处相互重叠,令人感到难解难分。相似之处有:(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对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或增长的目的。(4)二者都注意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有上述相似之处,尽管一些咨询工作者也做了一些心理治疗工作,一些心理治疗家也在做咨询工作,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点的。结合一些文献中的看法,我们认为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健康与疾病论文1000字内容怎样写

一、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后来,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有许多论述,由于每位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执一词,使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回事。前者侧重描述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侧重人,后者侧重描述一个人就某事而言的情况,是侧重事。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第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既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其说是正确与异常这种类型上的差异,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差异。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缺少像生理健康那样较准确的指标,所以关于标准问题在心理学界还存在很大分歧。将已有的中西方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界说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学者倾向于生存标准,而西方学者在重视生存标准的同时,还倡导发展标准。所谓生存标准是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目标是最有利于保存与延长生物学寿命,故强调无条件适应环境,顺从文化主流;而发展标准则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希望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通过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尊严、自豪的人。这两种标准,在我们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发展标准的引入,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看,发展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际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加以正确引导,顺应当前世界的新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个弱智学生是无从谈心理健康的。正常的智力使人在认识世界、认识环境、认识自我时持客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不会“自我中心”;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他人的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观察力,不会经常误解他人的言行;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2、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积极情绪,对生活中所遭受的冲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对不良情绪能适度宣泄,既不会逆来顺受压抑情绪,也不会为所欲为放纵情绪。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情绪处于激荡期,更有必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3、能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过分掩饰自己,不会刻意取悦于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与议论。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5、有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人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目标明确,自觉性高,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毅力。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包括人格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造性,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7、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者对现实环境不会单纯抱怨,束手无策,而是能动地适应与改造,对周围现状有较准确的认知,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三点认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是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无体即无德智也。”由此引申开来,我们有理由认为“无心既无德智也”。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性,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凸显出来。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了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加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过去,德育与智育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德育工作者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收效甚微。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德育心理又有智育心理,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可以认为,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虽然有关系,但不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最好的结合点。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咨询的特征及内涵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咨询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许多咨询工作者认为,定义心理咨询必须涉及与来访者的关系,这与在咨询中使来访者产生变化是同样不可缺少的。他们认为咨询中最根本的核心条件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来访者。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咨询者的技能,同样也注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或对他人关心的能力。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运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这也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它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咨询心理学家活跃进中小学、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各个社区之中,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达到更有效地发展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了咨询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之后,我们又重新面对咨询的定义问题。我国的阮芳赋先生曾推荐里斯曼1963年对咨询所下的定义:“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这一定义基本表达了咨询的实质内容。以此定义为基础,结合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咨询的几种特征,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咨询作如下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这是我们根据对咨询的实质的理解作出的定义。这一定义涉及到了我们对咨询特征的认识,(1)咨询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3)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此外,这一定义还涉及到咨询的根本目的;(4)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这一目标着眼于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咨询,能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即使其能够自强自立。在这里,帮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使他们成长的过程。(二)心理治疗一种极有影响的观点是沃尔培格1967年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从上述的几种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下述几个方面,即:(1)治疗是一个过程;(2)是治疗与来访者的关系;(3)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4)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确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工作特点及主要目的。在综合考察了上述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心理治疗定义如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重要之处相互重叠,令人感到难解难分。相似之处有:(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对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或增长的目的。(4)二者都注意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有上述相似之处,尽管一些咨询工作者也做了一些心理治疗工作,一些心理治疗家也在做咨询工作,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点的。结合一些文献中的看法,我们认为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那你有没有在网上找下(食品与营养科学)等这类的书刊?多看看这样的资料吧

那你可以去找一些医学类的期刊呗,像免费下载的有(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中医学)等等这样的吧,多找些这样的资料参考参考吧

是要这方面的论文嘛!!《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血中白细胞增加至10''000/mm’以上,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等,以此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因为: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在病人没有查出病变证据以前的某一段时间,不能说他没有疾病或者说他身体是健康的。与此相反,大多数人都有龋齿,即身体有病理体征,但他们很少被认为是有病的人。  社会人群中疾病发生与否,受人种、年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制度等影响''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  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各国文化背景、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影响。某些特殊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就有不同评价。美国有些州把同性恋当作精神上有病的人,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的治疗,对酗酒、虐待儿童、丧失道德而犯罪被认为是精神上有病而偏离正常的行为;有些国家把持不同政见者当作精神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参政的行为被认为是有精神病;某些宗教中把虔诚教徒听见上帝或神的声音视为正常,甚至受到尊敬。  由此可见,单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对健康下定义是不够的。英文中有三个不同的词来标志疾病的概念,一个是disease,用来说明病人的躯体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这种异常(disorder)是可以观察测量的。这正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问题。其次是illness,用来说明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感到头痛、恶心、焦虑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问题。第三是sickness,用来说明病患病了,不能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的活动了,失去了健康人应有的行为,这是第三者的看法,也为病人所接受,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结果,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  因此,除从医学的角度外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健康问题。所以健康的定义应该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