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9-10 00:40:10

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论文题目有哪些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  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  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  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  1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1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  1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  (经济学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2税收的分配职能税收的分配职能简单的来说就是国家在借助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中,需要将一部分社会产品或者国民收入转化为国家所有。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税收在执行分配职能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转变为一个新的具有经济单位与个人收入的格局。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税收执行分配智能的过程就是国家进行财政收入的过程。根据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一般的分配相比,这种分配职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税收分配与财产权利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其主要以国家的政治权利作为主要的分配依据。而且这种分配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限制,包含的范围比较广。(2)形成之后的税收收入基本上都归国家的支配和占用,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3)税收分配是一种强制性的分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税收所执行分配的职能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调节国家、经济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平衡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想确保二者之间关系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一定要保证整体利益不受危害。主要是因为在国家整理利益维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解决局部之间的利益。不仅如此,也要注重维持局部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3税收的调节职能现实中的每件事情都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调节。调节的本质就是使事物能够符合客观客观规律的要求。比如说,吃药解热属于自觉调节的过程,人体出汗散热则属于自发调节的过程,自然界的每件事物都有其该有的规律,税收调节也是这样。税收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来对税收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将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其中,根据其目的可划分为鼓励性调节和约束性调节。按其范围可将其划分为普通性调节和特殊性调节两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税收执行调节职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调节主体的集中性。税收调节主要是由国家来操控的,与某个经济单位或者是个人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税收调节主要由国家负责;二是调节过程中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意志来确定的;三是调节的相关政策也是由国家来制定的,与其他团体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2)调节范围的广泛性。税收调节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都各个过程中都有其参与。(3)税收的调节方式比较灵活。国家在进行税收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相关的经济情况和政策进行调节。虽然说税收调节的职能是客观的,但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如何进行税收调节又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之间的差距,还与不同地区之间统治阶级的意识有着较大的关系。不仅如此,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因为其政治文化的区别而导致国家税收调节方向的不同,当然其税收调节的制度和目的也会因其产生较大的差距。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国家各种税收法令以及征收办法的总称就是税收制度,其中,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以及各种税收管理办法等都属于税收制度的包含范围之内。不仅如此,税收制度也是国家法律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对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相关的作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也与其国内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以及经济政策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税收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一定的不同,每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统治阶级的意识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导致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说,税收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一定的差距,其也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据调查,这些因素主要是由实体要素和程序要素两方面所组成的。1纳税人什么征税、征多少以及由谁缴纳是每一种税收都会存在的三个问题,从法律上讲,纳税人其实就是课税主体。根据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纳税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所谓的自然人就是指国家的公民或居民。而法人则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经济活动的组织结构。不仅如此,这部分法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法定纳税人负有直接缴纳税款的义务。通常情况下,负税人就是所纳税款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人和负税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纳税人可以进行税负转嫁,这时候的纳税人与负税人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距了。“扣缴义务人”简单的来说就是国家为了保证财政收入,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根据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纳税人和负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税收征纳的关系所改变的,而税收转嫁所引起的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分离则是影响了其分配关系。通常所说的税负转嫁就是指纳税人通过一定的渠道或者方式,将相关的税收负担通过一些方式转嫁给别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主要是在日益发展的经济市场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所形成的。税收不仅是分配范畴,也是历史范畴。在现在社会上很多经济活动都伴随着税收,这必然会造成税收负担的产生,但是税收却不一定会产生税负转嫁,只有在一定情况下才会造成税负转嫁现象的产生。在自给自足的社会中,大多数的生活会直接从生产领域将物品转换到消费领域,其并不进行市场交换,国家一般不会对商品或商品流转征收课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税负转嫁出现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商品之间都有可能进行商品交换,该过程主要是将商品通过货币进行不同的转化,而且对商品流转额的征税也会随之扩大,在这种条件下,税负转嫁就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所以说,能否完成税负转嫁与商品货币发展程度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当商品经济活动有规律的发展时,税负转嫁的发生率就会大大增加。不仅如此,不同的社会制度也会对税负转嫁的产生形式和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市场经济影响广泛,纳税人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应纳税额,以便获得最大的利润。大体有五种基本形式的税负转嫁:首先,是为了实现对税负的转嫁,在销售商品时将其价格进行提高,这种行为被称作前转,又被称作顺转:影响的具体过程是:把交纳的税额放到单位产品的实际生产费用里,这一行为使得税收成为组成生产成本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情况下,厂家为了不降低利润,比照税额将价格抬升成为了必然行为。但在价格无法提高的时候,生产费用又不得不提高,逼的一部分厂家不得不退出该领域的生产过程,将资本投入到其他的生产领域,而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产品的生产量直接减少,价格进一步升高。同时,消费者就将直接承受价格升高中的部分税款。再次是为了达到转嫁税负的目的,在收购原材料或企业的劳动力时将价格压低,或者双管齐下,两者方法都采用:这种行为的好处就是即使在产品出厂价格无法改变或者不得不降低的情况下,纳税人也能达到不负担或者减少负担税款的最初目的。再者是即将前转与后转结合起来进行的,其被称作混合转。如果实际的经济情况不允许纳税人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转嫁全部的负担税额,这种情况下,纳税人通常会采取混合嫁接的方式。通过这种转嫁方式,当抬高价格或者压低价格的总额超过其直接纳税额度时,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因为这种方式比其他方式隐蔽性更好,所以在实际作用时往往被更多纳税人采纳。然后是消转,即对已缴纳的税额,纳税人直接选择自己“消化”,即纳税人不选择提高销售价格也不选择压低生产成本。当然,这种方式需要拥有一定的条件,如降低生产成本、产品销量还有扩大的空间等,纳税人可以通过加强经荷管理,深挖内部潜力。由课税商品在生产销售流通过程中获得的额外利润来消除税负。再然后就到了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是它的别称,即购买生产要素的人将未来购买的生产要素需要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人的价格提前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者这种方式的人大部分是一些可以增值的产品,比如土地、房屋、股票等,税收资本化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税收转嫁,通常意义上的税收转嫁是把经济交易每次所得税款,随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税款转嫁,而税收资本化则是一次性地将累计应缴纳的税款进行转移,因此它客观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税负后转形式。通过纳税人转嫁税负的基本方法可以得知:税负转嫁必然附带着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不论纳税人是提升价格还是压低价格,或者两者兼之的方式以此达到税负转嫁的目的,其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价格背离价值部分取得的差额来补偿其应纳税额的同时,税负转嫁不仅需要自由定价的基本条件之外,而且还需要根据经济的景气情况、商品供求关系以及商品自身的特性(比如此商品是否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是否有代用品和L代用品之间的比价情况)等非主观因素而定,而不能随心所欲。2征税对象课税的目标被叫做征税对象,而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相关需求和征收某种特定税的目的,会明确对哪些产品征税,也同时也会确定征收范围。不同的税种由不同的课税对象和征收范围构成,税率等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课税对象数量的的变动将直接被征税数额的数量大小决定,这也是它在税收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原因。确定课税对象,首要选定税源。税源是在分配过程中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形成的各类收入。它一般表现形式是利润、利息、股息、工资等。税源既可以是直接的课税对象,也可以不是直接的课税对象。举例来说,纳税人的利润所得都是征收所得税,税源和课税对象。针对财产的征税,财产的数量和价值是课税对象,财产所带来的收益和财产所有人的收入是税源。由此不难看出课税对象和税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在设计税制时,必须依据经济形势的实际情况,注意不断变化的税源,针对课税对象进行适当的选择,并且对税种恰当的选择。课税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选择课税对象时不恰当,纳税的作用不仅发挥不了,严重更可能会造成税源萎缩,税收枯竭。之所以课税对象成为了税制中的基本要素,是因为它不但决定了本税种的性质和作用,甚至本税种的名称也由它确定。因为现如今各国的社会制度各不相同,所以在经济结构、自然条件等方面,彼此也有差异,上层建筑进而影响了经济结构,当然,税制结构也是存在差异,对于税种的设置多少,名称设定都大不相同。所以对这些不同的税制和各种各样的税种的研究由此而生,为了研究税收的发展演变过程、税收的负担状况、税收来源的分布等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究,这是为了税收法规的合理性提供相应的依据。因为各人的分析角度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什么是对流转额课税呢?它是一种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在流转环节进行征收的税。在我国,目前所征收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全都属于对流转额课税,其具有与商品经济密切联系、以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前提的特点。而结合这些特点,就可以很轻易的发现,对流转额课税的税制在制订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客观商品经济的情况,从决定要征税的商品类别、商品流通环节、征税时的税率等等,其收到商品经济的很大影响。然后,流转额在对流转额课税的税额大小起到决定作用,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且对流转额课税这一税负在自由运行的市场经济现状下能够轻易的实现转嫁。对流转额课税有这很多好处,它对国家进行资金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帮助,其计税时将流转额当做基础,就算企业的成本发生了变化,税额也能保持稳定,从而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更加具有稳定性,所以说其具有稳定财政的作用。什么是对收益额征税呢?它是一种将纳税人的净收入作为征税对象,即对其收益额开征的一种税。收益额体现在不同主体上,其名称也各不相同,其中,应缴纳税款的各种收入是个人的收益额,利润所得额是企业的收益额,而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对收益课税。而对收益课税与对流转额课税有着很多的不同点,这也是它所具有的特点,第一,对收益额课税时,由于国家在制订税率时,参考了纳税人所具有的负担能力和国家财政的需要,在对待不同企业时,按照“多得多征,少得少征,不得不征”的远的来进行收益额征税,因此有没有收益和收益多不多就对税收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制约,导致了该税收不具备较强稳定性,不如流转税类可靠。第二,收益时间对于税收收入有着很大的影响,工商企业的利润结算期对于所得税有着很大的影响,收益季节对农业税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受到以上影响,就限制了其征税周期,迫使其减小征收次数,而通常用分期预缴与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来进行征收。第三,该税的课税对象是纯收益,因此便于合理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第四,收益税相比对流转额征税更难转嫁,这是因为很难企业在现实生活中对工人的工资很难进行下调,也很难持续让工人加班。什么是对财产的征税呢?结合目前的实际来说,目前的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等都属于对财产的增税,以后可能出现的遗产税与赠与税包括在其中,其开征是将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作为标准进行的。对财产的征税有着许许多多的特点,第一,其面向范围广,覆盖广大老百姓,因此其具有较小、较分散的税源。第二,财政在财产税类的收入具有稳定性,这是与流转税额和收益额相比,财产额的变动数量很小的缘故。第三,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税收管辖权的放开,使得地方政府更加容易实现征收管理的灵活化,让征税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什么是对行为征税呢?结合目前的实际来说,目前的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契税与城建税等都属于对行为征税,其开征是将那些特定行为作为标准进行的。对行为征税有着税收选择上的灵活性这一特点,而这也是它的优点,如此一来,它能够让国家更好的实现对某一行为或者某些方面进行的税收调节,让税收调节与国家的政策需求和现实要求相结合,便于国家开展调控。(2)按税收收入形态分类实物税,顾名思义,其征税形式不是货币,而是以那些类似粮食、棉花、牲口等实物来收缴的。在我国实行的实物税,主要是在1985年之前的农业税的收缴,而在这之后,就开始逐渐用货币税来代替实物税,最终于2006年取消了实物税。货币税,顾名思义,其征税形式就是货币,而纳税人在缴纳货币税时,可以通过许多形式来实现,如通过现金缴纳,通过支票缴纳等,货币税的形式相比之前的实物税是一个显著的进步,意味着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使得国家财政的管理与使用更加便利。(3)按税收的课征方法分类定率税,顾名思义,就是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税率来进行税款的收缴,它有着许多有点,如它有着更加简便的征收过程,是更加稳定的税收来源,可以起到稳定国家财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经济更好发展,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推行。对于摊派税来说,其又被叫做配赋税,它是将国家提前规定好的应该征收的税的总额来照规定好的份额来分摊下去,来分别确定全部的纳税人和课税的目标应该缴纳的额度,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得到过施行,有一定的经验可供参考。(4)按税收的计征依据分类用应税产品的价格来对税款进行计算,这是从价税的一个判断依据,也是其定义,比如,从价税包括多种多样的流转税,其有着税额发生增减是伴随着商品价格的高低变化的特征。用应税产品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等数量来对税额进行计算,这是从量税的一个判断依据,也是其定义,比如,从量税包括资源税,其有着不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发生变化,而只是关联着课税对象的目标变化的特点。(5)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就是那些价格里面包括了税金的,就被称作,这是其判断依据与定义,而价内税包含着相当多数的对流转额课税。价外税,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就是那些价格里面不包括税金的,它要在价格之外进行税金的附加,这种情况在我国比较少见,只占了税种中的一小部分。(6)按税负是否容易转嫁分类纳税人无法通过一些手段来对其他人转嫁税收的负担,而负税人一定是纳税人本身,这就是直接税,直接税包括了很多种,其中有财产税、遗产税与所得税等。如果纳税人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对其他人转嫁税收的负担,如增值税和营业税都可以实现这一点,那么这里的负税人就可能不是纳税人,这就是间接税。不容易转嫁的是直接税,而与之相反的间接税就属于容易转嫁的一类,而这也是在对比中得出的,具体需要依照价格运动的基本原理来决定是都进行税负的转嫁。那些只是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作为标准,来对某些税进行绝对化的判断,就脱离了现实情境。(7)按税收收入归属分类中央税,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如中央控制的国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的营业税,以及海关关税等诸如此类的税种,这些税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划归中央财政所有,因此就都属于国家税,也被称为中央税。地方税,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如地方控制的国有企业缴纳的所得税,集体企业、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农牧业税,等诸如此类的税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划归地方财政所有,它们于是就被称为地方税。按照上面的分类方法,地方税就是那些被划归给地方的税种,中央税就是那些被划归给中央的税种,那么对于像增值税这样,地方与中央都能够分到一定份额的税种,我们在对它们分类时,就把它们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将上面提到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它们都是按照特定的要求来进行分类的,在这里面,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来进行分类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由于课税对象才是税法最最核心的要素,因此对经济的调节效果与作用就会随着课税的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此一来,就需要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来分别进行税收制度的制定,在征管方法上,也需要适应不同的课税对象来制定,结合它们各自所具有的不同情况。

那你就只能求助百度了,你现在就是不知道在网上怎么找跟你这论文相关的文献是吧,其实,你可以先了解(财富涌现与流转)里面的,看别人的论文参考文献是什么。你再对应的去网上搜题目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大外交·青年智库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Glory DiplomacyN2021/ N137技术变革与国际关系作者:丹尼尔·W·德茨纳(Daniel W Drezner):塔夫茨(Tufts)大学弗莱契尔(Fletcher) 法律和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在外交政策方面有诸多著作,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和其他公共论坛的作家。摘要:本文反思了上个世纪技术变革对国际关系的两点主要影响。首先,他们相互影响;虽然不可否认技术变革影响着国际关系,但世界政治的变化也影响着技术变革。其次,任何技术变革是经济再分配和社会突破的一种表现。在技术变革之下,不仅会出现新的赢家,也会出现新的输家。技术变革改变了行为体的偏好,并且使新规范和新组织进行战略性构建。技术本身的性质以及公共部门推动创新的程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为证明以上论点,本文特别关注了上个世纪对国际关系十分重要的两大创新:核武器和互联网。要词:创新;国际关系理论;互联网;自由主义;核武器;现实主义;技术文源:Daniel W Drezner,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编译:郭青城,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审校:李燕,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再审:张童沿,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项目组《大译编参》执行主编,现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编译精选引言2019年,技术与国际关系(IR)之间的联系将出现变革。创新给各国带来了经济效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极度贫困的现象。而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与现代军队相比,上世纪军队的破坏力相形见绌。除此之外,创新也会引起社会动荡;这些变化引起某些人的焦虑情绪,进而催生了从伊斯兰国到反性骚扰的各种运动。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国赶超发达工业经济体,一些技术也导致了国家间权力分配从根本上转变,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改变。世界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但另一方面,埃博拉疫情等事件也凸显了全球化体系的脆弱性。跨境互动高速发展,推特外交成为一种新外交形式。尽管存在保护主义激增的现象,但全球化仍在迅速发展。技术变革持续降低跨境交流的成本,其速度远超于政府提高壁垒的速度。一、理性主义对技术的看法对于大多数主权国家而言,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十分简单,即拥有更多的技术创新等于拥有了更多的权力与财富。经济学家强调,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大量经济计量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为发达国家贡献了60%至85%的经济增长;并且技术向较不发达经济体的扩散同样重要。据相关文献称,在大多数国家,外国技术来源约占生产力增长的90%;无论国家的权力分配或经济发展是怎样的状态,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都来自技术。而正是通过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才能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家权利。由于技术能够使一个国家获得的财富最大化,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国家的安全,许多学者采用理性主义思想来看待国家行为体促进创新的活动。这在经济学文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通常侧重于用国内经济变量来解释技术创新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可用性和成熟度、市场规模或经济体的创业能力。即使经济学家考虑到国家的作用,情况也是如此。他们认为政治因素发挥着次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将非经济因素视为附带因素。新现实主义者提出了一种与经济学家相呼应的看法。他们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迫使所有大国展开技术变革,否则将面临无法生存的风险。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依然很简单:无政府状态迫使技术在全世界迅速扩散。艾米莉•戈德曼(Emily Goldman)指出,“大多数新现实主义研究中,没有考虑技术传播会出现障碍,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和信息”新现实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都认为,获取新技术的动机主导着其余一切因素。而这并不是大多数政治学家对国家制度变迁的看法。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无摩擦理论存在几个问题。最明显的是,它们忽视了国际关系是影响技术创新速度的自变量。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定义的五大典型创新类别:发明、生产过程创新、开拓新市场、发现新的供应来源、发展新的经济组织模式,皆涉及社会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机遇。熊彼特的三类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际关系来实现的。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指出,“西欧各个王国和城邦之间的军事竞争刺激各国不断进行军事创新”。由此推断,在国家权力分配中,存在一个平衡点,能够激励各国投入技术创新。根据这一逻辑,单极世界会减慢技术创新的速度。超级大国感到十分安全,所以几乎没有动力投资于颠覆性创新;而其他国家认为自己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差距太大而失去创新信心。而多极化世界下,存在安全或不安全因素,并且这些因此能够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因此会刺激创新更加迅速发展。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方法将领导者和落后者的国内政治作为关键解释变量。长周期理论和权力过渡理论都强调,有抱负的霸权国家的国内条件决定了它们的相对崛起。各国之所以获得霸权地位,是因为它们为在主导部门发展一系列技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技术落后的国家在追赶上有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落后来跨越技术的死角。这些关于国际政治如何推动技术变革的解释本质上都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作为推动大规模科技投资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因素——威望的作用被忽视了。威望的力量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才能从中受益,胜过其他参与者。历史上,许多被认为最重要的社会环境都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这可能导致国家行为体直接投资于军事领域的,或经济价值有限但能够极大树立国家威望的技术项目。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为载人航天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这种为了提高国家威望的科技投资,直到21世纪仍然影响着各国的研发投资。例如,2003年中国首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引发了竞争国的疯狂反应,包括美国承诺要重返月球并向火星发射载人任务。尽管如此,预算严重紧张的其他国家也表示有兴趣投资于空间研究。中国于2019年1月将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也同样引起了其他各国的反应。理性主义者关于国家为何投资于技术创新的解释,从直觉上讲是有道理的,但这样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对国际政治如何影响技术变革的描述并不正确。权力的分配、主要经济体国内机构的性质以及树立国家威望的需要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技术创新,都不同于严格理性主义所给出的解释。二、国际政治中技术变革的多样性抽象地谈论技术变革有可能使我们一刀切的看待技术创新。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进行评估,各个国家并不是对所有技术一视同仁。例如,尽管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需要核武器以及互联网作为驱动力,但这两项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截然不同。有两个标准有助于分析不同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首先是开发或采用新技术所需的固定成本投资。大多数技术创新所需的固定成本较高,但随着一项技术逐渐标准化,开发此技术所需的投资可能会逐步减少。尽管如此,有些技术即使在标准化之后,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这可能是因为技术投入生产的经济成本很高。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越大,各国试图获取新技术的壁垒就越大;而技术创新固定成本投资越低,有能力开发和使用该技术的国家就越多。另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更加符合公共部门的利益还是私营部门的利益。最有意义的技术创新是能够创造出“通用”的技术,既可以用来保护国家安全,也能服务民生。然而,一些技术创新并不能够投入到民用领域。那些固定成本高但有重要民用作用的技术是战略性技术(strategic tech),固定成本高的技术所得回报不断增长,这需要国家频繁干预,使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处于顶尖水平,避免依赖外国技术,民用飞机行业与当前5G网络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固定成本高、民用作用有限的技术属于威望技术(prestige tech),只有国家才有动力去开发,例如核武器的研发。固定成本低但私营部门机会有限的技术将被视为公共技术(public tech)。也就是说,如果技术创新的壁垒低,但对于私营部门利润微乎其微,那么这种新技术就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质。因此,私营部门开发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技术的动力较小,而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可观的社会效益,那么政府就会进行必要的投资。像疫苗研发之类的公共卫生创新就属于这类技术。最后,固定成本较低、多由私营部门进行的技术创新属于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这些产品的开发或许最初是以公用为目的,但其商业化十分明显,这逐渐成为这类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这种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而人工智能未来也大有这种发展趋势。公共政策在决定技术扩散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各国有多种国内和国际激励措施来规范新技术的传播。并且处于技术前沿的政府将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理论上,这会促进技术创新。这种政策的连锁反应是限制了技术的跨国传播。同样,政府也可能限制影响国家军事实力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致力于抑制核武器扩散。三、技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有关国际关系的理论十分有限,不同的理论强调的要素也不同,但从现实主义理论到后结构主义的理论都侧重于权力、利益和规范等。技术变革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世界政治。本章将论述核武器和互联网的创新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权力核武器如何对国际政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核武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这与其他大国确立地位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十分不同,从而改变了强权政治。一旦一个国家拥有了可被感知到的二次打击能力——通过增强国防或隐蔽其核储备的位置——他们就拥有了威慑力。然而,核威慑与常规军事威慑措施之间没有关联。同时,由于核武器造成毁灭性破坏,因此它们在世界政治其他领域的用途是有限的。即使与军事力量的其他方面相比,核武器的力量也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发展核武器的一个自相矛盾的后果是,它使我们对国家权力的衡量与其他技术创新领域脱节。尽管成为核武器拥有国的门槛很高,但技术落后的国家有时也能够克服困难。建国初期的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仍然成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论巴基斯坦还是朝鲜,都不处于技术前沿,然而这些国家却能够发展核弹头和弹道导弹技术。一旦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地位会大有不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在其他领域落后的情况下,其国家地位也会提高。这就解释了俄罗斯为什么会被视为21世纪的大国之一,尽管它的经济总量不到世界总量的4%。同时,这也是伊朗和朝鲜在过去几十年里受大国关注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核武器技术颇具名声,但互联网及其各种应用属于通用技术。网络空间的商业化产生了两种思想,是有关于互联网对权力的影响的。首先,互联网改变了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平衡。第二种观点认为,互联网赋予了自由民主政体,而非其他政体以权力。网络空间起源于美国,似乎十分重视开放性。而美国也认为互联网能够增强国家各方面的软实力。最近的发生的学术研究事件及其他事件使情况更加混乱。各国政府学会了如何对互联网进行监管,以更及时为国家利益服务。在内容监管、版权和隐私等问题上,大国政府得以在网络空间上有所作为。核武器这类威望技术增强了研制这些武器的国家行为体的力量,加剧了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之间的力量不平等。网络空间这类通用技术最初让自由民主国家受益更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修正主义行为体对它的扩散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权力平衡。(二)利益国家行为体将国际体系视为零和游戏还是非零和游戏引起学术界的激烈讨论。这种偏好差异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存在差异的根源。各国如何对核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反应,为技术如何改变或揭示国家偏好的变化具有指导作用。核武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令人震惊的一点是,它歪曲了世界政治是零和游戏的概念。核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美国在其存在的头十年在核武器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美国对使用原子武器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毫不后悔。如果像现实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世界政治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场零和游戏,那么美国应该在20世纪50年代使用其武器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鉴于当时在军备竞赛中的优势,华盛顿在随后的任何冲突中都会获得相对优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看到核武器的出现,使一个强大政权致力于军备控制和核不扩散。从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开始,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了一系列军备控制协议,通过限制核弹头产量、运载工具类型和相关系统限制其核储备。事实上,核武器体制远比常规武器体制强大。而作为一种通用技术,互联网有望推动劳动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各国期待一种更加注重合作、非零和的监管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和欧盟在竞争政策和隐私权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对于网络创新未能显著改变国家偏好,有几种可能的解释。由于网络空间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对州际关系的影响一样大,各国政府在阐明政策偏好时会优先考虑国内政治因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互联网预期的生产力繁荣并未实现。与网络技术发展相关的一个经济趋势是自然垄断经济的出现。在世界政治中,威望技术和通用技术对国家行为体利益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核武器的破坏力导致了各国改变了其零和偏好,从而寻求更多的合作。对于自由主义者,核武器合作表明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促成各国在不太可能形成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同时,网络创新的正和性质并不一定导致网络空间的更多合作。而对于现实主义者,网络空间中的冲突表明更多的相互依赖会产生更大的冲突。(三)规范据推测,技术对国际体系中规范的传播具有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无疑促进了规范的形成,而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规范在新技术的使用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按照定义,新技术出现在缺乏本土规范的环境中。新技术对社会世界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想象哪些规范、规则和行为准则是合适的。新的创新可能试图复制相似技术的规范和实践,但这些规范是否同样适用于新的技术领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试图将旧的规范应用到新的领域可能给人们带来严重的误解。这种动态在核武器和网络空间规范的演变中得到了体现。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改变或限制特定规范的战术和战略上。这与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在核禁忌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战术灵活性的努力是平行的。本世纪,反导和中导条约相继结束,削弱了整个军控体制。俄罗斯最近改变了其核理论,以降低使用低当量武器的门槛。作为回应,美国还改变了其理论,以“增强其定制威慑选项的灵活性和范围……以维护对区域侵略的可信威慑”。这种理论的转变是否会导致规范的转变尚不清楚。尽管如此,核武器作为一种界定大国关系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核武器已经70多年没有使用过了。与核武器一样,网络空间的环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例如,在治理问题上,围绕如何管理互联网的辩论与创建网络空间架构的学术研究人员所熟悉的多利益相关者主义准则相呼应。到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建立在公私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多利益相关者模式。正如杰弗里·兰蒂斯(Jeffrey Lantis)和丹尼尔·布鲁伯格(Daniel Bloomberg)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散的网络空间,这个网络将是“民主的”,并将大公司、政府、民间社群,甚至学术界的观点视为同等重要的,以帮助建立互联网运行的标准”。最后,社交媒体的泛滥也改变了外交准则。现代互联网的创造者们几十年来对这种现象一直都有这种预感。1985年,研究人员警告说,网络话语不同于其他交流方式,它“倾向于唤起接受者的情感……而且接受者随后可能会做出加剧这种情况的反应”。有专家总结说,这些媒体与其他任何传播手段都有很大不同。许多旧规则不适用于这种模式。在这个世纪中,大国竞争对手在推特网上互相恶搞。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技术创新规范的演变各不相同。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对其使用的强烈禁忌表明,规范的标准建构主义模式正在深化和内化。然而,在网络空间方面,从其他领域引进的最初一套规范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网络规范仍在不断变化。四、结语本文探讨了技术创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严格理性主义的观点相反,文化和声望也会影响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的模式。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技术不仅仅是一个自变量,而是与国际关系相互影响。不管是哪种技术,其重大创新都会增强利用这些发明的参与者的力量。这种能源优势能否持续,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质量。通用技术的均衡效应大于威望技术,技术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是矛盾的。核武器极大促进了各国的合作,而网络空间发展却意想不到地引发了更大的冲突。威望技术创建的规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大。另一方面,通用技术下,发展出了一个更有争议的规范环境。通用技术的创新步伐可能会加快,与此同时其技术规范的创建和维护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技术创新会制造新威胁的担忧并不新鲜。另一方面,那些刚出现时看起来无法控制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起来发展得却很稳重。2019年,推特外交的概念似乎有些陌生;十年后,它可能会像我们现在听到外交电报一样奇怪。更准确地说,创新可能会在世界政治中造成暂时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适应这些新技术。译者评述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上述文章将技术分为不同种类,论述了不同的技术是如何影响国家权力以及国际关系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并不充分,此前,更多的是借用经济学领域的思想理论,来解释技术对国家的影响,并且是以严格的理性主义来看待技术。而这种解释实际上并不全面,理由也不充分。将技术的影响放在国际关系理论下来解释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视角。技术创新与国际关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早期的研究中,把技术只看做自变量,实际上技术也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的演变,使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实施创新。例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和俄国进行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在核武器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并且出于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即便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也会斥巨资进行核技术的创新研发。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在国家权力方面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核武器的研发会提高各国的国家地位,使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更有话语权。像核武器等这类威望性技术,会直接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实力。再例如,中国5G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因为先进网络技术的作为一种通用技术,能够在民用领域发挥广泛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会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作用。同时,国家利益与技术创新联系十分紧密。虽然技术在权力、利益等方面给各国带来不少积极影响,但同时如何规范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的问题也变得迫在眉睫。对于新兴的技术,有些常用的技术规范并不适用,怎样制定合理的规范仍然是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技术固然关系到国家的权利,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也早已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各国应当抱有合作的态度,适应技术创新爆发的时代,以服务国家,造福世界人民。问题互动问题1、威望技术对国际政治关系有何影响?问题2、如何看待各国抑制核武器扩散的做法?如果您对大外交智库【大译编参】本期的“编译精选”、“译者评述”、“问题互动”有所思考或高见,请在文末留下墨宝。编辑 / 王潇洒 审核 / 陈际界再审 / 王盖盖大外交青年智库独家出品个人|群体|企业|高校|智库|媒体|政府|国际组织合作联系邮箱大外交智库官方网站大外交智库即大外交青年智库(Youth Think-tank Of The Glory Diplomacy,简称Glory Diplomacy 或GD)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创始人是王盖盖。2020年,大外交智库又在中国深圳成立专门咨询公司,目前已成研究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与全球治理等事务的综合性全球思想库。此前,大外交智库聚焦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的青年原创方案、青年发展计划和青年外交延伸的助力与服务,推动大外交青年智库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大外交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也特别提倡、鼓励并支持大外交领域内青年大胆原创小心求证来实现价值增值,以期实现全球青年价值最优,从而聚集了全球各地区有志青年一起在当今时代为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目标而奋斗。因此,大外交智库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效果非常明显,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中国大外交新型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有哪些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王江, 李薇(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100022)摘要: 本文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大幅增长的背景下, 以1991- 2005 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数据为基础,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 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发现,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最后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进口; 出口; 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 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4034 ( 2007) 02- 0017- 0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以及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措施的相继出台,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不仅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而且其对外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表1 可以看出,1998- 2005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 特别是1999 年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大幅增长, 2005 年已经突破4000 亿大关。同时, 1991- 2003 年,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  表1 1996- 2005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数据  年份EX( 亿美元) EX年增长率(%) IM( 亿美元) IM年增长率(%) TOTAL( 亿美元) TOTAL年增长率(%) NET( 亿美元)  1991 77 38 15 - 61  1992 96 39 12 13 08 19 - 16  1993 76 17 09 49 85 40 - 33  1994 42 36 95 29 37 31 - 53  1995 91 59 27 06 18 18 - 36  1996 63 25 69 03 32 10 - 06  1997 10 29 93 06 03 14 - 83  1998 51 24 01 22 52 23 - 50  1999 04 22 98 29 02 26 - 94  2000 43 50 07 40 50 44 - 64  2001 57 25 16 22 73 23 - 59  2002 55 46 39 29 94 36 - 84  2003 20 63 00 44 20 52 - 80  2004 40 50 32 35 72 42 08  2005 50 32 10 22 60 27 40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科技部、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来。  注: EX 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IM代表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 TOTAL 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总额, NET 代表高新技术产品  贸易差额, 即净出口。下同。  表2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额占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  ( 单位: %)  年份  占商品占工业制成品  年份  占商品占工业制成品  EX IM EX IM EX IM EX IM  1991 00 80 20 80 1999 70 70 10 10  1992 70 30 90 90 2000 90 30 60 40  1993 10 30 20 70 2001 50 30 40 40  1994 20 80 30 80 2002 80 10 80 70  1995 80 50 90 30 2003 20 90 30 10  1996 40 20 80 80 2004 90 70 90 60  1997 90 80 30 00 2005 60 00 60 90  1998 00 80 40 0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来。每年均有大量贸易逆差, 特别是在2001 年更是达到了176 亿美元, 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但近年来, 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 贸易逆差持续减少, 并从2004 年起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 实现了顺差。此外,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年增长率除1993 年和1996 年以外,均大于进口的年增长率。相对来说, 出口增长较快, 而进口增长较缓。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其对外贸易额占我国商品和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如表2所示, 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到2005 年约占商品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占工业制成品三分之一强,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格兰杰因果检验与相关系数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利用软件E0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数据采用1991- 2005 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数据及支出法计算的GDP(GDP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贸易额依据原始数据, 按照当年汇率进行换算。所有的数据都通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进行折算, 所得为以1991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数值, 下同。) , 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格兰杰检验结果  Null Hypothesis: Obs F- Statistic Probability  E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2851 6E- 05  IM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35871 03337  NET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61854 07599  TOTAL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DP 13 1889 00154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于假设“A 不是B的格兰杰原因”, 若可能性( Probability) 的值极小,则认为此假设是小概率事件, 假设将不被接受, 也即表明“A 是B 的格兰杰原因”。从上图可知,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以及净出口均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进一步利用E0研究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关系发现,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出口额及总额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而与净出口额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 如表4 所示) 。  表4 相关系数表  EX IM NET TOTAL  GDP 960437 969188 677562 965935  表面上看, 这与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相悖, 其根源在于支出法核算GDP 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而该理论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环境, 即产品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扩大总需求, 而净出口是出口和进口的差额, 是作为国内需求重要补充的国外需求。当本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进口的增加可以补充本国市场上的供给, 从而增加国内市场的消费, 最终带动GDP 的增长。而出口则会减少国内供给, 出口动力不足, 出口即使增加, 其上涨幅度也必低于进口增加的幅度, 体现在净出口上即为净出口的减少或贸易顺差的减少,所以会出现净出口较低、但GDP 增长却较高的现象。同理, 当本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市场上产品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时, 就需要国外需求来补充国内市场需求的不足。此时, 出口动力加大, 出口增长的幅度大于进口, 表现为净出口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 并以此带动GDP上涨。由此可见, 只有当本国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即市场环境为需求约束型时, 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进口, 净出口的增长才与GDP 的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之, 如果整体经济供小于求, 市场环境为供给约束型时, 进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出口, 净出口与GDP 增长就会呈现非强相关, 甚至是负相关。就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来说, 我国是一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 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巨大需求, 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且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基本不能替代, 必须从国外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因此市场环境为供给约束型。进口到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最终会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需求, 直接推动GDP 的增长。所以在我国现阶段,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出口, 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净出口与GDP 增长非显著相关。  我国GDP 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 自变量) 的变动对另一个变量( 因变量) 变动之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采用1991- 2005 年的GDP、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分别以进、出口额为自变量, 以GDP 为因变量, 首先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  GDP=09+83*EX ①  ( 01) ( 43)  ( 00) ( 00)  R2=92DW=41F=61  GDP=28+81*IM ②  ( 97) ( 19)  ( 00) ( 00)  R2=94DW=62F=26从①、②可以看出, 自变量和常数项的回归系数都超过了临界值, 检验结果呈高度显著性, 方程拟合很好, 但DW统计值分别仅为41 和62,说明回归模型残差存在着序列自相关, 违背了OLS 的高斯- 马尔柯夫定理的基本假定。所以, 我国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之间存在内在依存关系, 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回归关系。为了揭示GDP 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之间真实的内在依存关系, 必须消除序列自相关问题。Eviews 采用在原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中添加AR  ( 1) 来消除一阶序列自相关, 添加AR  (2) 消除二阶自相关, 添加AR  ( 3) 消除三阶自相关, 以此类推。重新回归, 得到如下结果:  GDP=97+04*EX+[AR( 1)=70] ③  ( 15) ( 33) ( 60)  ( 00) ( 00) ( 00)  R2=97DW=80F=70  GDP=43+37*IM+[AR( 1)=70] ④  ( 80) ( 87) ( 98)  ( 00) ( 00) ( 01)  R2=97DW=71F=16  由③、④可知, DW 检验值均已接近于2, 表明消除了残差项的序列自相关。复相关系数也均有所提高。模型中的所有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而且达到了非常高的显著性水平。所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每增加1 个单位, 就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4 个单位; 进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 就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7 个单位。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且进口的作用大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凯恩斯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Y) =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 I) +净出口(X-M) , 可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应属于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 如上文所述, 由于其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该类产品的进口不会抵消国内需求, 而是最终转  表5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GDP 的贡献  年份  出口进口  年份  出口进口  贡献度贡献率贡献度贡献率贡献度贡献率贡献度贡献率  1992 78 25 72 24 1999 20 50 25 94  1993 34 06 95 81 2000 98 22 27 47  1994 46 49 44 49 2001 78 84 77 03  1995 28 37 - 66 - 47 2002 84 84 77 63  1996 82 22 - 13 - 17 2003 51 16 43 69  1997 81 38 29 09 2004 50 33 50 45  1998 12 45 62 61 2005 70 67 36 75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而来。  注: GDP 按支出法计算。贸易额依据原始数据, 按照当年汇率进行换算。每年的数据都通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进行折算, 所得为以1991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数值。  化为消费和投资,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认为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是与消费、投资类似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部分。一般衡量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测度指标为贡献度和贡献率: 贡献度反映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量在GDP 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变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贡献率则反映了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变化对经济总量的拉动程度, 用公式表达如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进口)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出口( 进口) 增量/GDP 增量×10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进口)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进口)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GDP 的增长率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 结果见表5。  从表5 我们可以看出, 从1992 年起至199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贡献率均较低, 出口贡献度不足10%, 贡献率不足5%; 进口的贡献度、贡献率更是在1995 和1996 两年呈现负值, 表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拉动作用。而在1999 年以后, 基本呈现出较好的上升状态。进出口贡献度均突破20%, 出口的贡献度最高为2003 年的51%, 贡献率在2004 年达到了最高, 为33%; 进口贡献度的最高值为2003 年的69%, 贡献率最高值也为2003 年的45%。从总体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出, 自1999 年我国实行科技兴贸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以来, 以及2002 年我国入世后开放度增加后, 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均有较大上升, 最终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了较大提升。2005 年数据有明显下降, 主要是由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较快, 以及这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从27 下降到19 所造成。因此, 尽管我国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但仍未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点。  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 为了给高新技术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整个国家的技术基础相对来说仍较薄弱。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政府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仍十分有限, 但是政府可以转变职能, 从直接组织技术创新活动, 转向在宏观调控上创造条件和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制度平台, 如: 充分利用税收杠杆, 优化对科技资源的配置; 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技术特征, 制定出有差别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对一些关系到国家安全、贸易壁垒高的产业, 如国防技术产品, 政府要加大投入, 重点扶持; 对一些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国内已经可以自主开发的产业, 如某些电子产品, 应减少政策扶持; 而对于那些技术依赖性较强、产业化过程尚未完成的, 如某些信息产品, 则应采取较高倾斜度的扶持政策。在外贸政策上, 根据产业的发展程度, 也同样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 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贸易方式多以加工贸易为主。近年来, 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如表6 所示, 加工贸易是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但许多关键技术及主要零部件必须依靠引进, 使得产业发展始终停留在对进口零部件组装的水平上, 这也从侧面暴露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加工贸易的过分依赖性, 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忧。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全面推动出口产业的创新, 提高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及吸收加工贸易中的溢出效应的能力。同时努力提高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   相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 进口增加相对缓慢。我国进口壁垒偏高和渠道不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正常的进口需求,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的持续增长。但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所以, 如何改善进口机制, 即通过进口高新技术产品来分享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现我国经济的集约化增长,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根据《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框架》的要求, 我国必须扩大技术引进的规模, 改造老设备, 围绕机械、电子、石化、高科技产业等主导产业以及与主导产业前后关联的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等, 把技术引进和国内研发结合起来, 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加速经济增长。   完善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为了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服务体系, 加大力度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软环境。如: 加强与银行、金融、税务、商检、海关等有关机构的协调工作, 以保证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顺畅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信息库, 使信息网络化, 保证企业第一时间了解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动态, 及时抓住商机等等。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论文题目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中收集和分析数据将更加容易,并更多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交易和投资策略可以重新定义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提升交易速度,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监管机构可以更高效地分析、预警和防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助力我国金融业“弯道超车”:金融科技中的智能金融技术,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传统金融行业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员工重复劳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产品已走在了国外金融机构的前列,未来,我国金融机构有望基于金融科技的技术与成果实现“弯道超车”。实现民生普惠:随着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普及,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尤其是贫困人口以更低成本、更为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分享更多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4、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借助金融基础设施和科学信息技术管理,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我国金融科技成果。不同国家文化及政治经济的差异,使得大数据的互联互通、金融与经济数据信息共享备受挑战,而解决这些难题的抓手将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

科技发展可大大推动经济发展。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都会引发一场产业革命。从历史上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来看,都是科技的巨大创新带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几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心从英国、法国,向德国,再向美国的转移,将经济发展史同科学技术史或者思想史结合起来,对比就可发现科技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的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可大大推动经济发展。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都会引发一场产业革命。从历史上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来看,都是科技的巨大创新带动了这一地区的经济。 几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心从英国、法国,向德国,再向美国的转移,将经济发展史同科学技术史或者思想史结合起来,对比就可发现科技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的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

科技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离不开科技;反之,发展科技也离不开经济。在世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靠先进的“高、精、尖”技术做支撑,而科技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推动和促进经济向前发展。譬如,要发展交通物流业,就必须有强大的铁路交通(高铁)运输体系,还要发达的航天航空技术、先进的海路船运等领域先进技术。我国发达的高铁技术,在国内建立起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而且正在有力支援世界各国高铁发展——高铁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不仅省时省力,大大提高长距离运输能力,而且在世界上掀起基建高潮,使我国有了“基建狂魔”之称,从而带动了世界性的“高铁经济”,也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推动其它相关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有哪些

作为国家的软实力,科技创新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强大添砖加瓦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需要我帮你写吗? 按照你的要求来做 包通过 老师有问题包修改↓↓↓↓↓下面找我

发个语音他郭宇航恍恍惚惚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题目

科技创新是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包括用于企业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国家角度来说,科技自主创新是维持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必要手段。应答时间:2020-10-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平安银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创新能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断发展的动力

需要我帮你写吗? 按照你的要求来做 包通过 老师有问题包修改↓↓↓↓↓下面找我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