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3000字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7 06:51:40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3000字论文发表

加强学风建设措施:一、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三、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四、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五、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六、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七、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八、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九、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十、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十一、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十二、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十三、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扩展资料:学风建设影响因素:校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校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舆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 。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 、加强监督,严于自律。3、树立标杆,严肃处理。4、深化改革,科学评价。5、大力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6、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7、加强学院教学网络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8、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9、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课堂纪律10 、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建设11、认真落实“以证代考”制度12 、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13 、加强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普及优良学风14 、以开展学风建设月为载体,重落实 、重成效15 、建立“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抓学风的工作机制16 、加强制度建设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教育: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2、学习适应性教育,加强新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3 、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让他们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的主攻方向,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4 、人文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及场所。开展包括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书法、美术、学生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等。通过经常性的体现学科专业特点的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重突出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 、社会实践教育,坚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探索和深化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6 、主题活动教育,通过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7 、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积极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为他们排忧解惑,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在校园大环境里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我院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力求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要实现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的目标,就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治学风气是主导,学术风气是基础,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习风气。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力量相互碰撞的影响和某些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任何一所大学校园里都存在这些现象:有些学生弱化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价值取舍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学生不问学习,目无师长,考试作弊等。高等院校要实现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必须整顿这一系列的不良风气。 学风作为一种育人单位的文化组成部分,涉及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学校一直高度关注学风建设,各分院纷纷开展了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建立了相关的学风制度。各团支部也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共同探讨学风问题。 在学风建设的日子里,学校号召要把专业课程学习和具体的学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专业理论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同时依托学生组织自觉参与分院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从而来推动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此外,学校还注重课堂内外的紧密结合,注重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这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环节。 面对学风建设,我们作为学生,应更好地省视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善于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它的确需要我们去营造去倡导,但良好的学风绝不是一个会议、一场运动、一次宣传、一番教育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上建章立制,用制度把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条理化和规范化,把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我们所推崇的形式、所倡导的内容经常化、制度化,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形成优良的学风。

问题:第一:漠视学习纪律。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抄袭作业、等等。第二:自制力差,学习氛围不好。在空闲的时间内,学生中自觉学习、复习、预习者较少,无论白天或晚间真正去图书馆学习学生比例比较低。宿舍学习氛围不好。第三:学习方式不适应。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仍然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解决方案: 第一: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即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晚自修率、学生作业上交率、考试不及格率。建立学生个人纪律考勤档案,找个别学生谈话等。第二:注意发挥优秀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表彰大会”等活动奖励优秀学生,激发学生强大思想动力。同时,发挥宿舍小集体的作用,努力把宿舍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宿舍。使班级逐步形成人人爱学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进而形成“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第三,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形成“一帮一互助模式”,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学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3000字论文心得

加强学风建设措施:一、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三、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四、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五、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六、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七、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八、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九、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十、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十一、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十二、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十三、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扩展资料:学风建设影响因素:校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校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监督,严于自律。树立标杆,严肃处理。深化改革,科学评价。大力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学院教学网络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课堂纪律。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建设。认真落实“以证代考”制度。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普及优良学风。以开展学风建设月为载体,重落实 、重成效。建立“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抓学风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规范作用,它可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斗志,约束人的行为。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于道德建设的加强与完善,这项活动的目标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需要全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端正学风,完善教风,勤奋探索,为实现良好校风而努力。校风,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教风,指教师的教学风气、学术氛围,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就是一个特殊的生产企业,生产的是两种“产品”,一种是人才,一种是文化。而教师就是该企业的生产者。生产者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学风,从广义上讲包括教风。从狭义上讲就是学习风气,即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表现。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的校风,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考察,就是指的教风和学风。也即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所学校校风的核心内容。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教风与学风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就没法保证。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任务,教师的劳动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成熟者和未成熟者的关系,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因此,教师兼有的多种角色,其社会行为在学风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建立与办学特点相适应的师资管理理念和机制,在专、兼职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并配以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带好班、上好课。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二)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考风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的水平,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三)实行由系党总支副书记牵头,辅导员参加的查课制度,随机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四)强化班级管理,开好主题班会。(五)树立学习典型,以典型带学风。结合学校年度评优,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大力的宣传,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六)实行周一到周五的上课、在校安全等信息一周一上报,紧急情况紧急报送的管理措施,保障在校学生的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七)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及宿舍成绩较好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八)召开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组织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代表,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等方面介绍自己的经验,给予低年级的学生一些建议,从而引导低年级学生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九)开展专业学习座谈活动,由教研室老师与本专业学生座谈,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咨询专业发展方向,树立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专业老师的成长成才经历教育引导学生。(十)开展学术报告和人文素质讲座活动,积极联系有关专家和教授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升华。(十一)积极联系有关老师开展英语四、六级及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大家走出对英语学习的迷茫与困惑。(十二)狠抓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找出自己落后的原因,教育他们摆正方向,迎难而上,搞好自己的学习。辅导员老师要建立差生的谈话制度,在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定期与他们谈话,在平时要不定期地与他们交谈,帮助其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树立学习的信心。(十三)搞好评优表彰工作,奖励学风建设中的优秀班级和个人,促进全院学风建设。(十四)全面抓好特殊群体学生(成绩差、学习差、心理素质差、家庭经济差的学生)的跟踪教育与管理工作,把工作做到前面。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培养重心放在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3000字论文心得感悟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生增加了72;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3.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目标与公共理想信念、发挥个性特长与严格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空间与遵守纪律制度、提倡目标要求与强化管理过程、强调创新实践与学习理论基础、重视课外活动与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当前在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将它们对立起来或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教学主任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要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兼顾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兼顾业余学习指导的行政管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当前需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或导师,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学风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风气与作风。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生源再好,师资队伍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精良,也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校要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支持,因此学风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校许多教职工还认为学风建设只是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事,这显然是不对的。各个部门应该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学风建设。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还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目前, 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组织纪律松弛,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现象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侃大山,逛大街,玩棋牌,谈情说爱;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或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或发短信、听音乐等;有的作业抄袭,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对策与建议: 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校要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能为人们所切身感受和体验,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养成产生深刻影响。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如何,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从长远看,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在校风建设中,学校必须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注重师德建设;三要严格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四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五要切实解决教师在职称、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辅导员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要充分认识到它的艰苦性与长期性,不能急功近利。要以良好的学风来抓学风建设。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需要自觉的加以培养、提倡和进行教育的。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新生入校后,就置身于学风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中。优良的学风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当前,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舆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 。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 、加强监督,严于自律。3、树立标杆,严肃处理。4、深化改革,科学评价。5、大力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6、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7、加强学院教学网络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8、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9、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课堂纪律10 、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建设11、认真落实“以证代考”制度12 、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热情13 、加强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普及优良学风14 、以开展学风建设月为载体,重落实 、重成效15 、建立“全员、全程和全方位”抓学风的工作机制16 、加强制度建设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教育: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2、学习适应性教育,加强新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3 、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让他们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的主攻方向,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4 、人文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多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及场所。开展包括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书法、美术、学生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等。通过经常性的体现学科专业特点的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重突出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 、社会实践教育,坚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探索和深化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6 、主题活动教育,通过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7 、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积极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为他们排忧解惑,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在校园大环境里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3000字论文心得体会

学风建设心得体会1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们学习的园地,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里,我们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良好的学风犹如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学习学风建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风建设有益于我们创建和谐校园,强调“教风、学风“建设是学院固本强基、重在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学院求生存、谋发展、创品牌、树信誉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学院的应有之义。拥有良好的教风、学风,是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好的风气需要大力倡导、需要有效形成、需要蔚然成风,并长期坚持。通过“教风、学风”建设活动,使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强劲的动力。为推进我院“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  一、端正学习态度。  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态度决定方向,态度决定一切。做到了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就等于端正了态度,抓住了先导。一要政治坚定。讲政治,就是要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服从、讲纪律。二要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无止境。一个人在一个时期做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等于永远做到了;在一件事情上做到了,不等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做到了。用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作风推进工作。三要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重点。反映到决策上,就是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能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要走出学校,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增强学习意识,强化立身之本。  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作为青年大学生,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注重学习经济、历史、科技、法律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全方位充实自己;积极学习文学、音乐、书法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要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学、带着问题学、深入持久学业,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树立榜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己,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  四、严格要求自己。  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领导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工作干劲很足,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候事与愿违,甚至吃力不讨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理论学习不够、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学风建设要在“用”上做文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成果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作为领导干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把学习的着力点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上。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生增加了72;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3.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目标与公共理想信念、发挥个性特长与严格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空间与遵守纪律制度、提倡目标要求与强化管理过程、强调创新实践与学习理论基础、重视课外活动与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当前在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将它们对立起来或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教学主任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要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兼顾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兼顾业余学习指导的行政管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当前需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或导师,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问题:第一:漠视学习纪律。上课迟到、旷课、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抄袭作业、等等。第二:自制力差,学习氛围不好。在空闲的时间内,学生中自觉学习、复习、预习者较少,无论白天或晚间真正去图书馆学习学生比例比较低。宿舍学习氛围不好。第三:学习方式不适应。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仍然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解决方案: 第一: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即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晚自修率、学生作业上交率、考试不及格率。建立学生个人纪律考勤档案,找个别学生谈话等。第二:注意发挥优秀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表彰大会”等活动奖励优秀学生,激发学生强大思想动力。同时,发挥宿舍小集体的作用,努力把宿舍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宿舍。使班级逐步形成人人爱学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进而形成“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第三,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形成“一帮一互助模式”,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学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加强学风建设措施:一、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三、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四、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五、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六、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七、切实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八、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九、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十、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十一、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十二、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十三、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扩展资料:学风建设影响因素:校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校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如何加强学风建设3000字论文心得体验

学风建设心得精选(一)  建设优良的学风﹑班风,一向是校园领导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要求的,只有在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引导之下,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每个人的学习甚至生活。在辅导员老师监督下,我们班的学风建设取得必须成果。  在学习方面,我们班干提出了每周一,四,日进行晚自习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学习用心性,使大家纷纷走出寝室,迈进教室。而且,年级组织的早读带起了一大批人学习英语的热情。  在生活方面,我们班参加了辩论赛,英语配音大赛等等的活动,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针对男生学习玩电脑的状况,我们的学风建设还出台一个新的方案,就是安排女生上男生宿舍检查,不但能够提高男生的自制力,还增进了男女生的交流。  在考勤方面。学风建设对考勤有严格的要求,负责考勤的同学将会对没有到的同学进行记录,而且会以公告的形式贴出,使大家时刻记得自己的出席状况。透过以上方案,我们班的考勤有明显好转。迟到,旷课明显减少。  在学风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取得很大成就,但是我们时刻记着我们还存在这很多不足,就应再接再厉创造我们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一、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4)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5)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6)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里从下面3个方面思考: 1.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生增加了72;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性或潜在的影响。 2.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3.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种滞后反应。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设想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要妥善处理好自我价值目标与公共理想信念、发挥个性特长与严格标准要求、增加自主空间与遵守纪律制度、提倡目标要求与强化管理过程、强调创新实践与学习理论基础、重视课外活动与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当前在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要防止将它们对立起来或强调一个方面的同时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院系成立由党总支副书记、教学主任为责任人的院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加导师的工作模式,导师要侧重于学习的指导和学术思想的熏陶,兼顾政治思想工作,辅导员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兼顾业余学习指导的行政管理,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当前需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或导师,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院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加强基础管理,健全学风状况观测制度。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1)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四个人数:(1)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4.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学校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常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意识的增强,要求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回报率,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业水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严格管理与个别学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变得异常突出。这里有一个学生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学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学生个体或少数学生的利益,损害到管理部门的权威性,进而成为学风逆向转化的制度性原因,那损害的将是整个学校的质量信誉。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法按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弘扬正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规范与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完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实习考试等学习纪律,完善留级、退学等学籍管理与奖惩规章制度,明确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 5.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让更多的教授、高水平师资开除本科生课程,同时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快校内外资源共享的步伐,为更大范围、更大自由度的选课创造条件;要加大优秀生的培养力度,围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双学位、双专业制度,完善弹性学制,探索更加灵活的“出口”机制,鼓励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提前攻读硕士课程,提前作流动助教、助研、助管等;试行荣誉学位制度,根据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的高低不同,颁发不同级别的荣誉学位证书;要实行更为宽松的选课制度,扩大学生重新选专业的次数和人数,扩大辅修专业的设置面和选择面;要把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创新人才的分层次目标融通在学分制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把课内学时降下来,把课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切实加上去,增设自学学分、读书学分、学年作品(论文)学分、综合设计学分、网络设计学分、科研训练学分、竞赛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学分等,大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成才的空间;要借助于校内外科技文化资源,聘请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各领域大师到校讲学,鼓励教师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蓬勃向上、探索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整个校园的指示刺激水平和学生的兴奋水平。从根本上说,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学风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风气与作风。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生源再好,师资队伍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精良,也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校要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支持,因此学风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校许多教职工还认为学风建设只是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事,这显然是不对的。各个部门应该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学风建设。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还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目前, 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组织纪律松弛,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现象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侃大山,逛大街,玩棋牌,谈情说爱;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或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或发短信、听音乐等;有的作业抄袭,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对策与建议: 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校要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能为人们所切身感受和体验,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养成产生深刻影响。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如何,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从长远看,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在校风建设中,学校必须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注重师德建设;三要严格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四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五要切实解决教师在职称、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辅导员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要充分认识到它的艰苦性与长期性,不能急功近利。要以良好的学风来抓学风建设。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需要自觉的加以培养、提倡和进行教育的。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新生入校后,就置身于学风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中。优良的学风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