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汽车营销与服务论文参考资料有哪些书

发布时间:2024-07-03 13:26:59

汽车营销与服务论文参考资料有哪些书

二、《汽车营销》 - 编辑、剪辑:吴文彩 - ¥00元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页码:292 pages ·ISBN:7563512608·条码:9787563512607 ·版次:2006年6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目录:第1章 汽车市场营销概述1.1汽车市场与营销1.1.1汽车与汽车市场的涵义1.1.2汽车市场营销的涵义1.2汽车市场营销核心概念1.2.1需要、欲望和需求1.2.2产品1.2.3效用、价值和满意1.2.4交换、交易和关系1.2.5潜在顾客、市场营销者和相互市场营销1.3汽车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1.3.1生产观念1.3.2产品观念1.3.3推销观念1.3.4市场营销观念1.3.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1.4国内汽车市场分析思考题第2章 汽车营销战略2.1汽车营销战略的内涵和特征2.1.1战略及其内涵2.1.2汽车营销战略的内涵与特征2.2汽车市场战略2.2.1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2.2.2顾客满意战略2.2.3汽车市场竞争战略2.3.4汽车市场发展战略2.3汽车市场策略思考题第3章 汽车营销策划3.1营销策划概述3.1.1营销策划的涵义3.1.2汽车营销策划应考虑的问题3.2汽车营销策划流程与内容3.2.1汽车营销策划流程3.2.2界定主题3.2.3信息的收集与处理3.2.4产生创意3.2.5书写策划报告3.2.6策划的实施与反馈3.3小结思考题第4章 汽车营销环境分析4.1市场环境与汽车营销4.1.1汽车市场营销的内部环境4.1.2汽车市场营销的外部环境4.1.3环境机会与环境威胁的分析评价4.2汽车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4.2.1汽车市场营销的内部条件4.2.2汽车市场的营销组合4.2.3供应商4.2.4营销中介机构4.2.5顾客4.2.6竞争者4.2.7公众4.3汽车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4.3.1人口环境4.3.2自然环境与汽车使用环境4.3.3科技环境4.3.4经济环境4.3.5政策环境4.3.6法律环境4.3.7社会文化环境思考题第5章 汽车市场细分5.1汽车市场营销信息5.1.1市场营销信息的功能与构成5.1.2市场信息的来源5.2汽车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5.2.1汽车市场营销调研5.2.2汽车市场调研方法与步骤5.2.3调研资料的处理5.3汽车市场预测5.3.1汽车市场预测的概念5.3.2定性预测方法5.3.3定量预测方法5.4汽车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15.4.1汽车市场细分5.4.2汽车企业市场定位5.4.3汽车企业目标市场选择思考题第6章 汽车用户购买行为分析6.1汽车市场消费需求分析6.1.1汽车产品的使用特点6.1.2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的需求特点6.2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6.2.1影响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6.2.2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6.3汽车组织市场6.3.1汽车产业市场购买行为6.3.2政府市场购买行为思考题第7章 汽车产品策略7.1汽车产品概述7.1.1汽车产品的概述7.1.2汽车整体产品构成7.2汽车产品组合策略7.2.1汽车产品组合的概念7.2.2汽车产品组合策略7.3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与策略7.3.1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7.3.2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识别判断7.3.3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市场策略7.4汽车产品品牌策略7.4.1汽车品牌概述7.4.2汽车品牌策略7.5汽车新产品的开发策略7.5.1汽车新产品概述7.5.2汽车新产品开发的程序7.5.3汽车新产品的开发策略思考题第8章 汽车产品定价策略8.1汽车产品定价概述与影响汽车定价的因素8.1.1汽车产品定价概述8.1.2影响汽车营销定价的主要因素8.2汽车定价的目标与基本方法8.2.1汽车企业定价的目标8.2.2汽车定价的方法8.3汽车定价的基本策略8.3.1汽车产品定价策略8.3.2汽车产品价格调整策略思考题第9章 汽车分销渠道策略9.1汽车分销渠道类型9.1.1分销渠道的内涵9.1.2汽车分销渠道9.1.3分销渠道的结构与分类9.2汽车分销渠道选择9.2.1分销渠道选择影响因素9.2.2分销渠道决策过程9.3汽车产品实体分销与分销渠道管理9.3.1当前我国汽车分销主要模式9.3.2我国汽车分销渠道策略9.3.3汽车分销渠道的管理9.3.4汽车分销渠道的改进思考题第10章 汽车市场促销策略10.1汽车促销概念10.1.1汽车促销概述10.1.2汽车促销信息传递过程10.1.3汽车促销的方法分类10.1.4汽车促销组合策略10.1.5汽车促销活动的重要作用10.1.6汽车促销预算10.2人员推销10.2.1汽车人员推销概述10.2.2汽车人员推销程序10.2.3汽车促销人员的管理10.2.4汽车促销人员的任务10.2.5确定促销人员的结构10.2.6确定汽车促销人员的规模10.3广告宣传10.3.1广告概述10.3.2汽车广告的作用10.3.3确定汽车广告目标10.3.4制定汽车广告预算10.3.5选择汽车广告媒体10.3.6广告策划与汽车营销10.4营业推广10.4.1汽车营业推广概述10.4.2汽车营业推广的目标10.4.3选择汽车营业推广的工具10.4.4制定汽车营业推广方案10.4.5汽车营业推广的实施及评价10.5公共关系10.5.1公共关系及其促销功能10.5.2公共关系的作用10.5.3公关活动的内容10.5.4汽车公共关系基本策略10.5.5汽车市场营销公关计划的执行、评价10.6汽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10.6.1电子商务的概念10.6.2电子商务的功效10.6.3网络营销概念10.6.4汽车网络营销的特点10.6.5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10.6.6我国汽车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和障碍思考题第11章 二手车市场贸易及汽车金融信贷11.1二手车市场概述11.1.1二手车市场概念11.1.2二手车市场的功能11.2二手车市场贸易和评估11.2.1二手车交易服务11.2.2二手车交易相关法规11.2.3二手车价值评估11.3汽车市场金融与信贷思考题

书里的知识相对笼统理论性多在网上找找 有很多这方面的论坛有资源可用哦

1专业教材。2著名汽车公司的相关书籍,著名汽车公司ceo的传记,比如艾克卡的。3营销专业书籍4汽车行业报告

汽车营销与服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刘 爽  专 业: 汽车车身设计  班 级: 2007级  指导教师: 张天时  2011年1月  摘 要  近些年来,搭乘中国车市这艘万吨巨轮,自主品牌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少车企甚至乘胜追击,推出了面向高端的全新品牌。中国汽车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汽车绝不是“四个轮子加四个沙发”那么简单,更不是“论斤卖”那么幼稚,汽车是有品牌溢价的。同样的工序,同样的技术配置,挂上不同的标志,售价有天壤之别。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汽车自主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以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 品牌建设  目 录  摘 要 1  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 2  1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2  2新车型推出加快 2  3品牌并购开始 2  4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3  5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3  6广告设计问题 4  第二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和重要性 5  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5  第三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  1现阶段自主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  2政府层面 10  结 束 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绪 论  本文首先围绕着品牌战略的内涵、目标和特征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品牌战略的理论研究模型品牌战略的阶段模型。从我国汽车经销企业历史发展阶段、汽车经销企业品牌战略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讲述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品牌战略实践,并指出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施品牌战略对汽车经销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充分运用品牌战略阶段模型,对汽车经销企业在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评价以及品牌发展四个阶段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还在每一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策略模型。  第一章 国内汽车品牌建设发展现状  1国内汽车品牌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营销模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符合当前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汽车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适应市场差异化、消费个性化的要求。经营、销售和服务都比较规范的特许经营专卖店,是目前汽车厂家积极推行的主要营销模式,这类规模合理、服务齐全的3S或4S店得到广泛推广。从客观上讲,我国汽车营销总体上处于产品不断更新、价格不断下降、宣传手段不断创新、渠道服务不断拓展提升的阶段。  2新车型推出加快  1月8日,在法国巴黎的标志品牌标识发布会上,其全球总裁让,马克-盖乐,发布了全新品牌战略,并宣布2010年-2012年标致,将在全国投放14款新车型,而知其中的第一款新车---标致408将于本月25日在中国进行首发。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东风标致旗下各个车型全年累计销售突破11万辆,同比增长44%。2010年,除了即将上市的408,还将有一款全新的SUV引入国内,这款新车极有可能就是在欧洲家喻户晓的3008。到2010年末,东风标致希望将现有经销店的数量从280家增加到340家,以实现东风标致全面飞跃的战略目标。  3品牌并购开始  面对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增大了在中国进行品牌整合的力度,一个以合资外方主导的品牌重组与整合全面展开。长安福特、江铃汽车的整体品牌整合,是年底报出的汽车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而东风日产重组了郑州日产,上海通用对金杯通用的重组都已经接近尾声,上汽集团未来可能对江西五十铃和重庆重汽重组,大众也积极在中国加强领导力量,试图将南北大众整合在一起,这些都说明汽车产业己经开始进入了战略重组阶段。有专家预言,未来5年,中国汽车企业的总数量,将下降到10家左右。除了上述外资重组外,中方在整合资源基础上主导重组,和中方为了优势互补而进行的强强联合,也开始在酝酿之中。  4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冲突  我国大部分合资汽车企业在品牌方面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引进车型的同时也引进品牌,汽车营销基本上都是“为他人作嫁衣”。即便如此,一些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也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何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个性需求来实现品牌的本土化,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一个课题。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由于外资品牌和自身营销不力的原因,发展缓慢。如一汽红旗轿车正逐渐被市场边缘化,只有靠马自达来延长红旗品牌的生命,而吉利、奇瑞,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价格低廉的优势不再出现,丰田、通用对其知识产权的诉讼也折射出民族汽车工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劣势。  5 随意降价、损害品牌  近几年来,新车上市时加价销售似乎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以广州本田生产的新雅阁(ACCORD)、飞度(FIT)和上海通用的别克凯越(EXCELLE)为甚,其他车型上市初期也是短暂炒一阵子,只是持续时间不如上述三款车长。由于炒车现象的存在,购车者多付了钱,欲购车者却多付出了等待的时间,对他们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下去,企业和经销商就会给外界一个非诚信形象。与加价相对应,一些企业也出于“赚快钱”的心理,定价策略也出现随意性的倾向,新车上市时定价偏高,一旦市场反应不佳,便马上宣布降价。如江淮瑞风(Refine)上市仅三个月,最高降价幅度达6万元,本来企业降价是想制造热点,但频频降价反过来会助长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对销售无益。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降价都是对己购车主的一种伤害,而准备购车的消费者也会怀疑企业的利润率到底有多少,这都会令企业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6广告设计问题  翻开报纸、杂志,打开电视,汽车广告扑面而来,但很少有广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广告的媒体投放策略方面,一些汽车企业的随意性更加明显。他们选择媒体的依据,不是媒体的有效发行量和媒体影响力、媒体目标受众与产品目标受众是否重叠,而是与媒体广告部门负责人(业务员)的个人关系。  第二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和重要性  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1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  目前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活跃期,同时我国为汽车工业征得的五年保护期已过近半,自主品牌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必须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束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种种束缚,是中国汽车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坚守和发展自主品牌,在开放中走自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建立自主品牌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必然条件  我国汽车产业20年来的合资政策无论在增加劳动就业,培养技术人员、输送管理经验、传播营销理念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在大量的合资中,我们不仅没有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明显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反而丢失了原有的品牌和研发能力,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十分重视产品的价值和作用,大多数厂商仍然以广告促销、渠道建设、产品推广为主导,对于品牌的建设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广告诉求也大同小异,并不能明确的传播品牌的个性,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停留在产品层面上的价格竞争和单纯的促销手段最终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市场份额的减少和利润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自主品牌价值的流失。  自主品牌的载体,与其说是汽车产品,倒不如说是汽车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解决是技术的生存权的问题,所以,自主品牌对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建立自主品牌是提高我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必要条件。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最新统计,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而其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占据了全球50%左右,个别行业(如计算机软件)则超过了90%,这说明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的时代转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国际市场上,因为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了,产品之间的物理属性已经相差无几,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所以品牌不仅带来产销量的不同,更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可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已经跨国公司作为控制资源的配置资源,抢占和控制市场的利器,简而言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就是其于国际汽车巨头品牌的博弈过程,未来10-20年,中国能否诞生世界级的跨国汽车工业集团,能否培养出自己的全球品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章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表现  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可谓严峻。从近三年的市场表现看,自主品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A0和A00市场的份额逐年下降,其中特别是A00级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7%降到2009年的3%,今年上半年降至9%。 “国家鼓励小排量车只是一个口号,所以自主品牌现在日子相当难熬。 ”在第七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上,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的一番话让自主品牌汽车的经营者感受到了一丝寒意。饶达表示,汽车下乡政策取消以后,明年自主品牌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许多大型汽车厂商开始进行“品牌专营”和“品牌专卖”。但是,对于品牌的真正内涵,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理解,经常把品牌与企业、品牌与产品甚至品牌与市场销量简单地混为一谈。从中外企业品牌经营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汽车品牌经营依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自主品牌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亟待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等几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跨国公司在汽车整车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的设计开发领域,一直不愿在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在技术转让费、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等方面,也提出了苛刻条件。虽然合资企业大部分已建立了研发中心,但这些研发机构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研发活动。近年虽然开始有少部分合资企业开始了一些开发尝试,但主要是产品的局部改进,离整车开发还相当遥远。  同时,我国在研发人才的数量方面也严重不足,和发展自主品牌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同汽车工业强国相比差距甚大,这已是各方面公认的事实。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约占30%,我国则不足8%。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发展自主品牌的技术人才约需10万人,目前仅2万余人,缺口达80%。这么大的缺口仅靠高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来填补在近期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研发人才的基本积累。  2提高品牌经营意识  我国汽车企业大多数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忽视品牌的资产价值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打造知名汽车品牌,谋求长远发展,而是急功近利,仅仅关心汽车的产量和销量。至1997年,我国汽车企业利用外资已达14亿美元,“桑塔纳”等一些品牌的国产化率已达70%以上,但是,这些产品的品牌仍不在中方,人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占据国内汽车市场。  同时,我国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壮大品牌的品牌经营意识,甚至引起争端。发生在汽车界的两条“金龙”(厦门金龙和南京金龙)各持半块“金龙”商标的诉讼案例,就是品牌保护和品牌经营意识淡薄的典型例证。  3明确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国外汽车品牌普遍具有的重要特征。它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有助于品牌传播,也体现品牌的个性。如“本田”、“丰田”的轻巧和节能:“凯迪拉克”的豪华和气派:“奔驰”的高质量和卓越的性能,以及“法拉利”的速度和个性。这些品牌的定位迎合了消费者心理需求,并形成共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而我国汽车业往往忽视对品牌个性化特征的塑造。品牌缺乏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没有构成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产生吸引力的要素。对同一款车常常有多个不同的诉求点:想追求卓越品质,还要标榜经济实惠;想诉求豪华舒适,还要实现大众化,以至品牌形象模糊,定位混乱,让消费者难以选择。  国内的汽车制造商现在纷纷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的子品牌和车型,细分市场这个词成了制造商最喜欢用的词汇。从表面上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和定位似乎符合市场规律。但事实上,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匆匆推出众多子品牌的结果,就是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上都没有达成最强势。而那些定位很接近的子品牌或者子车型更是混淆了客户的视线,使客户不能清晰地识别品牌。  比如南京菲亚特在菲亚特这个品牌下先后推出的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这三个子品牌的定位接近,像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就是在一个平台上派生出的三款车型,目标客户的差别细微,确切地说更像是三个车型。很多客户喜欢菲亚特这个散发着意大利气息的品牌,可是当他面对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三款细分车型的时候,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细分市场的客户群。  4重视品牌内涵  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在如何塑造品牌的问题上陷入误区,把品牌推广的重点放在了广告和和促销等品牌传播方式上,妄图通过媒体炒作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视了对品牌内涵的有效性传播,对维持品牌的基本元素缺乏深入研究,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的有效营销和渠道建设工作也不完全到位,造成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忠诚度相背离的尴尬局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吉利汽车的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美誉度偏低,品牌联想较差,品牌形象低端,几乎没有品牌忠诚度,品牌表现始终差强人意。同时,吉利在品牌传播和管理中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区:以“另类”的方式为品牌贴上低端的标签,品牌定位模糊,品牌系统紊乱,品牌DNA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几乎没有品牌文化内涵等。  5通过政府主导扶持自主品牌  政府采购对汽车品牌的正面影响以及对私人购车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作为政府公务用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企业信誉,政府公务用车的形象成为不花钱的广告,牢牢印在消费者的心里。现在,许多汽车厂商把进军政府采购市场作为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私车市场的战略措施,这是明智的。政府汽车采购的大幅增长,为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增大经营业绩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政府采购本身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采购会偏重于本国工业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并要照顾小企业和以解决妇女等弱势群体就业为主的企业。“在国外,政府公务用车开进口车,那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因为汽车工业水平是代表国家是否强势的一个因素,只有国家强势了才是政府最大的面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位专家如是说。  据了解,美国是最早采用政府采购政策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采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进行扶持和推动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美国《联邦采购法》中,有专门针对技术创新成果采购方面的内容。如美国在1933年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对处于技术领域工业发展早期的产品进入市场,政府采购有效地降低其进入市场的风险。加拿大、欧盟、日本、美国的政府采购基本是由国内供应商提供的。  对于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还需要市场培育。政府采购应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使政府采购成为政府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种公共财政支出手段。有关专家指出,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创业投资未成气候、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现状下,为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产品需求市场成为解渴之源。希望政府能把相关配套资金作为采购资金,以表明政府支持的态度。政府采购可以有效起到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在自主知识产权买方市场形成后,技术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创新起决定作用。  6加大品牌文化培育力度  自主品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进步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但如果没有企业自身的努力,自主品牌发展最终将被合资车企打败。目前,合资自主与独立自主两大阵营的竞争,一个俯身向下剿杀、一个奋力向上突围,已经进入了短兵相接对峙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价格战仍旧是双方竞争的撒手锏,但品牌与技术的影响因素,正在迅速崛起。  10月初,在新华信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在购车选店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品牌可靠位居第一,价格优惠其次,服务专业排第三。其中,产品品牌与经销商品牌的可靠性在购车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自主品牌中已宣布实现盈利的上海汽车,今年也遭遇了相当大的困难,今年1-9月份累计销量超过12万辆,较年初提出的18万辆目标相差甚远。同样来自国企背景的东风乘用车今年1-9月份累计销售2万多辆。  与更为消费者熟知的长安、奇瑞、吉利相比,上海汽车与东风乘用车都还得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汽车作为消费产品,只能千方百计建立起自己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或是重建品牌形象。如上周末在北京,长安汽车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包括企业品牌标识、主流乘用车品牌标识、商用车品牌标识、以及公益品牌标识在内的四大品牌新标识。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表示,全新品牌战略也是长安面向未来的企业战略蓝图确定的标志。  而建立品牌形象,除了让品牌为公众熟知,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环节的质量。今年以来,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力帆汽车都加大了网络重组和拓展的力度,市场终端的表现不错。  参考文献  [1] 王刚,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几点思考 人民出版社4  [2] 张扬,中国汽车市场,浙江大学出版社  [3] 欧阳镇明,汽车专利,北京人民出版社,4  [4] 庄守鑫 文献来自:信息网络 2004年 第06期  [5] 朱慕菊.汽车营销市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6] 钟启泉.国内外品牌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7] 郭竹亭 汽车车身设计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8] 黄天泽 黄金陵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艺出版社 2005  [9] 李春明 汽车品牌市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10] 陈家瑞 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郑树清论汽车工业的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兼谈中国汽车工业,上海经济研究[J], 2005  [12] 王长征著,《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一版  [13] 徐志强:中国轿车市场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汽车,2  结束语  这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来所学的各门知识的一个综合检测,同时也是已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的业务能力的很好锻炼。毕业设计虽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设计,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专业知识和以前所学的其它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在毕业设计中,我掌握了很多专业词汇,这对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经历了三个月的辛苦,但在整个毕业论文中我尽心尽力,力求完美。但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所掌握的知识有限,在论文中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指出。收获之余略感本次论文创新不足略感遗 。  致 谢  弹指一挥,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收期间的一幕幕,依然鲜活,浮现在眼前,为感谢所有长期以来培养,帮助,支持和影响我的人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天时老师,本文再开题前,以及之后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张天时导师的悉心指导,导师的教学和以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仍能在百忙之中对本人关怀备至,对本文的选题构架,审稿和定稿工作,给与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堪称治学和为人的楷模  其次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有力支持和鼓励  再次感谢本论文中参阅的有关资料的作者,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本文也是无法完成  特别感谢我的姐姐,她做为我的坚强后盾,在背后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本论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亲情是我不断努力和进取的动力  祝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喜乐安康

[1] 郭彦清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与发展探讨[J]财经贸易,2000(8):76-[2] 李辉,史建锋我国汽车租赁业规模化发展因素分析[J]企业研究,2003(19):45-[3] 周朗等我国汽车租赁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经济论坛,2004(20):88-[4] 冯瑞林汽车租赁业: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物流探索,2006(2):76-[5] 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23-[6] 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仁[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6-[7] 吴勇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5-[8] 魏国旗搞好软环境促进汽车消费[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16-[9] 吕锦分期付款销售法的可行性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10] 张宇哲租赁业涉足汽车金融-政策缺乏使企业面临尴尬[J]财经时报,2005(1):[11] 宋晓冰发展我国汽车服务贸易的思考[J]上海汽车,2003(8):10-[12] 严丙凯汽车企业价值链管理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1):15-[13] 冯丽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政府管制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4-[14] 庄序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制评析[J]城市问题,2011(1):25-[15] 蒋超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1):36-[16] 琼玛格丽特,南斯通著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7] 兰伯特关键管理问题:各种商业模式的睿智精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8] 翁君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

汽车营销与服务论文参考国外文献

[1] 郭彦清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与发展探讨[J]财经贸易,2000(8):76-[2] 李辉,史建锋我国汽车租赁业规模化发展因素分析[J]企业研究,2003(19):45-[3] 周朗等我国汽车租赁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经济论坛,2004(20):88-[4] 冯瑞林汽车租赁业: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物流探索,2006(2):76-[5] 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23-[6] 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仁[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6-[7] 吴勇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5-[8] 魏国旗搞好软环境促进汽车消费[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16-[9] 吕锦分期付款销售法的可行性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10] 张宇哲租赁业涉足汽车金融-政策缺乏使企业面临尴尬[J]财经时报,2005(1):[11] 宋晓冰发展我国汽车服务贸易的思考[J]上海汽车,2003(8):10-[12] 严丙凯汽车企业价值链管理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1):15-[13] 冯丽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政府管制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4-[14] 庄序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制评析[J]城市问题,2011(1):25-[15] 蒋超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1):36-[16] 琼玛格丽特,南斯通著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7] 兰伯特关键管理问题:各种商业模式的睿智精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8] 翁君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

汽车营销论文英文文献 Foreign automobile marketing mode rare reference to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汽车服务营销模式理论上的研究相对滞后,实际操

汽车营销与服务论文

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探讨 摘要:截止2000年底,全球已有互联网用户12亿,跨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互联网用户约2250万,2001年底达4000万。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为网络营销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产品网络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 1 前 言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简单地说,网络营销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是市场营销的网络化。网络营销可以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始终和三个流动要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结合并流畅运行,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社会成员或群体在工作、劳动、生活、娱乐等方面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就形成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市场。为了满足这个市场需求就驱动并产生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生产企业。当生产者或生产企业将其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以某种方式销售给需求者(用户、消费者),并通过售后服务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便完成了一个产品产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和营销体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就汽车产品而言,整车产品也好,零部件产品也好,都要进入汽车市场,通过营销体系以某种销售方式销售给用户。 一、 2、汽车营销体系的探讨 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生产企业对其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没有直接对用户的销售权,汽车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期,或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对于汽车产品,国家不再统购统销了,而是汽车生产企业将其汽车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和用户。这样,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销售渠道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必须建立能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新的汽车营销体系。新的汽车营销体系将有机地把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由于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各自经济实力的不同和营销战略的不同,汽车营销体系可有产销合一体制和产销分离体制两种模式被选择。 2.1 产销合一体制 产销合一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就是汽车生产企业投入财力、物力、人力组建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直销中心、汽车直销店、汽车销售服务站等来直接销售自己的汽车产品。这种营销体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汽车企业才能做得到。这种营销体制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能够完全控制自己产品的经销权,便于实施自己的营销战略,可以直接了解用户意见和信息。然而这种营销体制也使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太大,增加了销售成本。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是属某一个企业自己的,是排它的,不能与其他企业共享。 2.2 产销分离体制 产销分离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就是汽车生产企业只管汽车产品的生产,不直接面对用户销售汽车产品,汽车产品的销售是由独立经营的汽车经销商直接面对用户,经销商要经营不同企业、不同品牌的汽车产品。这种体制的汽车营销体系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多,汽车市场的成熟和扩大以及大小汽车经销商队伍的形成将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可大大减少汽车生产企业的投入,降低销售成本;这种体制的营销体系,没有排它性,各企业可以共享;这种营销体系有利于汽车生产专业化,汽车销售市场化、社会化。 2.3 营销体制的选择 在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还不是很大、汽车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可以信任和胜任的大小汽车经销商队伍还没有形成之前,对于有经济实力的汽车生产企业选择产销合一体制的营销体系是其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的需要,也是勇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对于已经建立产销合一营销体系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产销合一体制也不是唯一选择,与此同时还可以将部分产品或产量的一部分采用产销分离体制,让经销商、代理商来经销。 对于无经济实力来建立自己产销合一营销体系的小型汽车企业,似乎产销分离体制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是,小企业也要有好的产品才有人为之代销或经销;如果产品不好就无人为之代销或经销,就会造成产品滞销和积压。于是乎,有些小厂的产品产量不大,就采取门前销售和推销员出去推销的作法。 从长远观点看,当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很大,汽车市场已经发育成熟,可以胜任和信任的汽车经销商队伍已经形成时,无论是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还是小型汽车生产企业,只要其产品受市场欢迎,选择产销分离体制是会收到减少投入、降低销售成本的效果的。那时,汽车生产企业就更重视产品的开发发展战略和生产专业化,经销商就更注重营销战略和销售市场化;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往来是通过电脑网络来实现的,并能做到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共享。 事实上,产销合一体制也好,产销分离体制也好,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目前,无论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产销合一体制和产销分离体制是同时并存的。 汽车生产企业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营销体制,其产品都要进入汽车销售市场,面对用户才能实现最终销售。这样,在中国构建一个什么样汽车市场结构模式,才最有利实现汽车产品最终销售呢?这是摆在国家和汽车业界面前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有点难度啊 需要很长时间和精力,可以找专业的人帮你做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们做的不错,包通过。加他为好友就行: 一一三六八七七 九二三

建议去参考 远航毕业论文网 里面的论文,他们那里很多资料可以借鉴的!

全国汽车投诉锁定“十大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汽车已进入越来越多的百姓家庭,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与冰箱、彩电等任何一样大件商品进入家庭的初期相同,消费者关于汽车的投诉与日俱增,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汽车投诉的大幅上升固然与百姓购车热有关,但它更反映出汽车消费整体环境不良,在许多方面,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受到侵害。而及时总结、分析汽车投诉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反馈,将不仅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完善汽车消费法律法规、维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促进作用。 基于这一目的,本报记者对北京等10个城市消费者协会2002年受理的汽车投诉进行了总体分析总结。希望这一报道能为营造放心的汽车消费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普通百姓,过上了车来车往的生活。就在汽车开始进入家庭的同时,有关汽车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出现,从一年几件、十几件、几十件到上百件、几百件……各地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汽车投诉数量在快速增加,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最近,本报记者对北京、石家庄、大连、沈阳、上海、南京、杭州、重庆、武汉和深圳等10个城市的消费者协会(委员会)进行了采访,对他们在2002年受理的有关汽车的投诉进行了分析总结,从中发现,下面的10个问题困扰着购车消费者。 质量问题位居首位 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捷、方便,也让不少有车者十分苦恼。分析10个城市汽车投诉情况可以发现,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有关汽车质量的投诉高居榜首。 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显示,消费者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汽车质量上。其中,涉及到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车辆关键部件的质量投诉占投诉总量的30%以上;涉及电器线路、仪表盘、供油系统、油漆、防盗器等其他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总量的近25%。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2002年共受理汽车投诉121件,有关质量方面的投诉就有105件,占投诉总量的7%。据重庆市消委会秘书长赵菁介绍,汽车质量方面的投诉集中在发动机质量故障上。上海市消费者协会反映,汽车生产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质量,这些质量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消费者的车辆在修理5次以后,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南京消费者沈建花35万元购了一辆国产轿车,半年之内竟修了19次,每次维修都不能排除质量问题。变速箱、前轮轴等多处部位漏油,压缩机、水箱、水管阀、水温感应器、门锁等都换过。经过南京市消协两次调解,销售商最终只补偿给沈建3000元。 销售环节弄虚作假 作为进入家庭的大型高档耐用消费品,汽车的科技含量高,不少消费者都不具有相关知识。于是,一些汽车经销商趁机弄虚作假,在销售环节上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消费者王某去年在某汽车交易市场购买了一辆轿车,没几天,他发现保险杠的颜色与车的颜色不一样,仔细一瞧,保险杠被修理过,并还留有近10厘米长的细细黑线,原来这辆车被撞过。于是,他向经销商提出退车要求,但经销商矢口否认该车被撞过。王某据理力争,并请技术部门进行了鉴定。经过数次交涉,经销商才承认车被撞过且被修理过的事实,同意退车。 上海市消费者协会分析发现,汽车销售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销售商卖车时,给消费者开具发票上的车款数额与其所付款额不相符;有的经销商伪造单据,将二手车当新车出售。 合同违约进口车多 2002年下半年,在进口车销售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经销商不愿意履行合同,原因在于去年年初暴跌的进口车价格在年中时反弹,有的价格甚至相差10%左右。上海消费者余小姐2002年5月10日与经销商签订合同以5万元的价格购买进口轿车一辆,约定于同年10月底提车。但是到了提车时,经销商却表示不能以原价出售。上海市消协受理的这类汽车投诉有十几件。 在深圳市,合同违约已是汽车投诉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主要反映在购买进口车和新推出的热门国产轿车上。进口车合同违约主要是因为签了合同以后,经销商在进口批文和进价上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履约。一些热门的国产新车需求量大,经销商无法满足需要却还和客户大签合同,以扩大市场份额。可合同签后履约成了问题,纠纷便由此而起。 价格陷阱防不胜防 目前,由于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便成为销售商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优惠价”、“出厂价”、“返销价”、“最低价”烽烟四起,挖下了一个个价格陷阱。在武汉,有关汽车价格的投诉排在质量之后位居第二。武汉消费者石先生在一则汽车广告中看到某品牌汽车8万元“全市最低价”,在促销人员的推荐下,他买下了该车。当车辆行驶5000公里进行磨合期例行保养时,经行家指点才知道,他买的是辆库存车。石先生恍然大悟, 是一场骗局

汽车服务与营销论文

建议去参考 远航毕业论文网 里面的论文,他们那里很多资料可以借鉴的!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发布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性服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供产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五、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中国汽车配件网络销售的发展应该适合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经营之路。诚然,美国的网络经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不能忽略这辉煌的背后,是美国雄厚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公路、铁路、邮政、速递相结合的配送体系;当今社会的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无货币交易”。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经济今天在美国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是有美国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必然产物。就像一个孩子从一开始是用手爬,然后学会走路,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学会跑了。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仅仅是支付和配送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已经形成了致命的“瓶颈”。  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互联网发展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实事,才是当今汽车配件网络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汽车配件电子商务和网络化经营必须走企业联合之路,网站与实体企业结合,实现机构调整以及行政、采购、配送、财务、市场信息、网络经营部门的改造,只有这样,才会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经营。目前,汽车配件的网络化经营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跋涉,但是,传统企业一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作出选择,网络化经营必然是汽车配件营销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汽车服务营销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摘要: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 有效的营销组合会使制造商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因此, 服务营销组合是汽车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主要对汽车服务营销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企业在服务营销过程中, 归结和建议所采取相应的几点策略。关键词: 服务营销 影响因素 策略1 汽车服务营销概念服务营销传统的概念是指“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 以口碑的方式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本文所定义的服务营销是指是在与顾客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企业制定一系列的策略, 注重影响顾客感受的各个因素, 在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 让顾客体验到自己享受到的服务, 从而提高对于企业产品的诚度, 增加顾客对于已购买产品的满意度, 提高自己品牌的竞争力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关注售后服务, 现阶段, 汽车销售商逐渐主打“人性牌”、“情感牌”, 旨在从感情上近顾客, 但在汽车服务市场上,重点还是放在汽车服务本身上, 顾客对于高质量的追求是永恒的。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 例如欧美汽车服务从顾客购买的过程中情感和选择、顾客的感受和方便性考虑, 把汽车服务营销作为一个“系统”营销, 使顾客乐于接受其服务。相反, 我国的汽车服务行业存在的过于复杂的问题, 其服务的无序性、复杂性, 给顾客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使顾客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 因此, 我们应该进行高质量的2 影响汽车营销服务的几个因素3 汽车服务营销策略的制定4 结 论

[1] 郭彦清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与发展探讨[J]财经贸易,2000(8):76-[2] 李辉,史建锋我国汽车租赁业规模化发展因素分析[J]企业研究,2003(19):45-[3] 周朗等我国汽车租赁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经济论坛,2004(20):88-[4] 冯瑞林汽车租赁业: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物流探索,2006(2):76-[5] 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23-[6] 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仁[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6-[7] 吴勇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5-[8] 魏国旗搞好软环境促进汽车消费[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16-[9] 吕锦分期付款销售法的可行性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10] 张宇哲租赁业涉足汽车金融-政策缺乏使企业面临尴尬[J]财经时报,2005(1):[11] 宋晓冰发展我国汽车服务贸易的思考[J]上海汽车,2003(8):10-[12] 严丙凯汽车企业价值链管理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1):15-[13] 冯丽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政府管制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4-[14] 庄序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制评析[J]城市问题,2011(1):25-[15] 蒋超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1):36-[16] 琼玛格丽特,南斯通著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7] 兰伯特关键管理问题:各种商业模式的睿智精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8] 翁君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