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4-07-06 06:44:0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的研究现状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往往被当作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以三到六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整个写作教学的关键阶段,是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阶段。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其中有的是陈年痼疾,有的却是新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 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目标和基本要求入手,结合国内外习作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部分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概述。主要说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内涵、目标和要求。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外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概括出国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理念,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及教学理论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状况。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自己上去检索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挑挑吧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郑国民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6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国民近代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过渡时期,无论是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的特征,既保留着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又逐渐增添了当时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书讯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0小学语文备课艺术00小学语文教学艺术0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00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13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易昌波,王天白 文献来自: 江西教育 1981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要明确教学任务,切实搞好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 1、由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三年级虽也有识字的任务,但重点已转到阅读上。语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识字和给独立阅读课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识字主要以学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文献来自: 四川教育 1980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两点是和一二年级不同的。另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在识字教学的教法上也应和一二年级有所区别,要加强查字典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1)读准字音课本中的所有生字都有注音,基础。11练中巩固汉语拼音的作业有{5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  丁炜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u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上诲右|盲n研2002年第10卿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丁炜$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  雷小芳 文献来自: 文教资料 2005年 第2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留心生活,你会有无尽的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雷小芳$耒阳市红卫煤业公司子弟学校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吴爱宝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1987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还有待于不断研究和完善。3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吴爱宝 二年级阶段总结性考察是整个小语教学过程中一项关键性的评价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付宜红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崔峦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应做的全部工作。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2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  戴玉琴,赵海 文献来自: 教育科学研究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戴玉琴$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00021 @赵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姜迎雪,白先杰 文献来自: 吉林教育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根据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我们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语文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为例。第一步,复习上节课认读的生字词。第二步,交待学习目标。这节课第一展示朗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写字的水平。然后教师出示课件《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之我见  卢松春 文献来自: 龙岩师专学报 1997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王本中 文献来自: 电化教育研究 1996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各试验学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最。通过教学试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对使用计算机很感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扎根传统,面向现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语文教学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杨寿琼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马关县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分别在城东学校、城西学校同时举行。这次竞赛有各乡镇、城区3校推荐出来的语文、数学各17位选手参加,观摩人数达600余人。此次竞赛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赛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尤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马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寿琼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吴忠豪 文献来自: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 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戴佩瑶,徐文博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 能全面地、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戴佩瑶@徐文博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  陆燕 文献来自: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种教学效果与第一次的教学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陆燕$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权瑚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一大略的比较 ,以帮助大家了解韩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 ,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国朋友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语文教学 的定义  搜小学语文教学 的学术趋势  搜年级 的学术趋势  翻译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学  搜索相关数字  山东省少年级运动员  年级学生作业量  年级语文教辅书成本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希望帮助得到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的研究

一、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进行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  2、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使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3、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4、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采用激励性评价,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课堂上我常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样的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在一次朗读课文中,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我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我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 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语文的教学评价一、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概念的界说评价普遍存在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是人类对于自身活动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发挥教学评价的调节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为常见的评价手段之一,通常表现为教师使用言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即时评价。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既能从智力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出诊断又能从非智力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小学生心智水平较低,心理机制发展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课堂评价语急需相应的操作性强的理论研究作指导。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关于教学评价研究的资料纷繁复杂、数量很多,但针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而关于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文献资料更是凤毛麟角。此外,根据观察本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平时听课、评课活动过程中教师对评价语不够重视的现状,笔者有意搜集相关资料,重视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积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评价语,以优化课堂教学,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三、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存在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搜集到的有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真实案例和语料记录,将评价语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言语选取上的随意性通常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概念缺乏理性的把握,在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的具体操作中具有感性化的随意性。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评价语的预设环节通常被忽略,教师评价语的使用在课堂上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值方面考量,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把激励性、肯定性、积极性的评价语给优秀学生,把打压性、批评性、消极性的评价语给学困生和学习习惯不好、课堂纪律差的学生。看似平常的课堂评价语对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二)评价效果上的无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切的评价语既能对学生学习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又能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推动作用。反之,不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不仅不能发挥其诊断功能,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类课堂评价语不仅无效,甚至会造成负面效应。那么,这是否表明教师只能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语,只有肯定、激励的评价语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从本人教学实践来看,讨好型的师生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推进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一味让步会让学生丧失敬畏感。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有效、无效、负效并不取决于所选言语表述上感情色彩的褒贬性,而定性于评价对象这一受体所接收到的评价效果。(三)语言表述上的模糊性课堂评价语应简洁、明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与接受。小学阶段的课堂评价语应根据学生高、中、低学段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来设计,如低学段小学生在评价语选用方面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以减缓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心理,同时,也能为养成教育提供帮助。如果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评价时仅仅习惯性地使用“你真棒”、“不错”、“好”,或是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直接忽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那么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语只会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意义。(四)知识取向上的片面性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学评价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但在具体的教学评价实施上教学成绩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随新课改潮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提高成绩还是硬道理。随之,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还是双基目标。重视知识性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表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上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偏离知识性标准的答案会粗暴地打断或是忽视评价,从而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然而,这种知识取向的单一化的评价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五)评价标准上的随意性由于很多的小学采取的是大循环或小循环教学模式,通常小循环是一班学生由同一组教师来教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换另外一组教师,大循环模式是由一组教师将学生从一年级教至六年级,中途无特殊情况不再更换老师。在大循环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对于学生过于熟悉以致渐渐模糊了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导致教师缺乏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明确认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评价语在选择使用方面并没有依据学生低、中、高学段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选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语,从而表现出评价标准选取上的随机性与任意性。四、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改进措施(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过程是实践过程,教育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对教学活动有着指导、规范作用。一线教师要不断关注教改新动向,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不断更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些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更加关照学生的生命存在。所以教师在选择课堂评价语方面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故步自封,牢牢捍卫自己的教师权威。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编排上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既保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高、中、低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性的选取评价语。从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得出小学低学段学生应多以激励性的语言作为评价语,因为低学段学生心理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肯定性的评价言语能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规范、优化自己的行为。反之,否定性的评价语会挫伤学生心理,以至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甚至产生畏难、厌学情绪;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应采用截然不同的评价语。一般情况下,内向型性格多采用激励性的肯定性语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应适当地采用批判性评价语以帮助其忠实学习。(二)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过程性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既要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注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强化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甄别功能,要借助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评价某学生“坐得端、读得准、写得快”,该学生会以此作为自己的学习准则,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其他学生会以该学生为榜样,为争取得到老师表扬性的评价语而不断加强对自己行为习惯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高学段教学中教师应多从毅力、意志、动机等方面有意识地使用积极评价语以帮助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三)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维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学习程度、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关注共性与个性特征。让课堂评价语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应听取来源于课堂的出自学生的评价语,既包含自评,又包含他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四)将评价语作为教学预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将平常教学中常常忽略的课堂评价语作为备课过程中教学预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科学的、理性的、规范的评价语推进高效课堂,点染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从根本上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语的重视。结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既能对学生的知识性学习结果起到诊断作用,又能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选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标准,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让课堂评价语在为推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的研究意义

您可以参考以下这篇: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 李珣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确定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并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也明确指出:“应强调方法的多元化,要重视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这对于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以研究课堂中的口头评价为切入点,深刻领会《纲要》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措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又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感受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一)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二)积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更能激发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三)及时的诊断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四)快捷的调控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能广泛、快速地反馈信息,并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五)互动的交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主要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为了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氛围。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1、淡化心理定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3、化解表达差异一般说来,教师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针对性强,能进行清晰的陈述、论辩和评价,所表达的信息中多余的成分少。而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出现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还极容易形成“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评价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则处于“挨训”状态。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三)多角度评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这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四)以生为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我们更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主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我们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第四次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参加汕头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研究的选题意义这有何难?手到擒来!!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研究意义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研究背景的交代,简单来说就是文章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今后的本学科或者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有何影响,这就是研究意义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其实就说明文章的研究内容是有价值的,但是研究意义的写作也是应当有所侧重的,意义的写作应当更加倾向于体现研究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和推动作用,这里需要作者注意区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的不同之处,研究目的主要交代清楚做这项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的预期,研究目标则更为具体一些,如通过研究构建某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获得某某规律,揭示某某机理等等。作者写作研究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把握,一个是研究的理论意义,另一个就是研究的实际意义,常见的研究意义可以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意义就从本学科理论发展角度来阐述,实际意义既要从工作实践的角度阐述,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等等,将自己的研究融入其中。研究意义的写作也会在开题报告中用到,因此把握研究意义的写作至关重要,以上对研究意义的写作要点汇总,希望对广大作者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的研究背景

您可以参考以下这篇: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 李珣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确定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并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也明确指出:“应强调方法的多元化,要重视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这对于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以研究课堂中的口头评价为切入点,深刻领会《纲要》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措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又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感受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一)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二)积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更能激发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三)及时的诊断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四)快捷的调控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能广泛、快速地反馈信息,并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五)互动的交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主要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为了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氛围。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1、淡化心理定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3、化解表达差异一般说来,教师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针对性强,能进行清晰的陈述、论辩和评价,所表达的信息中多余的成分少。而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出现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还极容易形成“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评价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则处于“挨训”状态。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三)多角度评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这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四)以生为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我们更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主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我们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第四次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参加汕头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即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又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教师评价的激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具有激励性,应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在进行新课时,当学生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自由读完课文时,孙老师说:“什么是最美妙的音乐——你们的读书声。”评价时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在齐读课文时时,孙老师赞许地评价:“你们读得真好。我真惊讶!不过你们一口气读完了,没有一丝喘气,好像挺累的。”在孙老师的指点下,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要求读,他读完后,孙老师摸摸他的头说:“你读得很认真,而且用手指指着书上的每个字,这种态度真值得我们学习。”孙老师说完后,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子是,又有一位学生很幸运地层示了他的朗读,接着,孙老师进行了第三次评价:“我听着你读,我仿佛自己也飘飘忽忽……”  三次朗读,三次评价,句句扣人心弦。第一次,既有对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肯定,又委婉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次,孙老师的评价“很认真,真值得我们学习”,也总是能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第三次评价更是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自己的读能把老师打动,那是何等自豪!内心获得成功感。孙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却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理念: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二、注重自我评价的自主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实施教学评价,需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自己,学生想像丰富,有很大的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判断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做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意识,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激励与超越。如在上作文《我喜爱的水果》一课时,我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以小组的形式观察水果的外形,井要求做好记录。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得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不好合作。”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我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三、注重相互评价的真实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正是为他们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开展互评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表现。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教师就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开展互评。在互评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评价。同时还养成了聚精会神倾听的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注重师生评价的平等性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如在教新课《槐乡五月》时,教师在范读课文时,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学生们稍加思索,就会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响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槐乡的美、槐乡人民的热情……”当读完后,学生也会纷纷举起手对老师作出评价,“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把衣襟的,读成后鼻音了……”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你们听得真仔细,这些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我再次读时一定接受你们的意见。”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总而言之,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享受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研究

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授新的知识时要知道学生的知道情况,从不懂的初懂的角度来讲评。

您可以参考以下这篇: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汕头市龙湖区金珠小学 李珣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确定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并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也明确指出:“应强调方法的多元化,要重视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这对于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方式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以研究课堂中的口头评价为切入点,深刻领会《纲要》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措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又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感受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一)直接的导向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二)积极的激励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更能激发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三)及时的诊断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四)快捷的调控作用。课堂的口头评价能广泛、快速地反馈信息,并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五)互动的交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主要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另外,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还较陈旧,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激励评价,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还不能到充分的体现等等。为了落实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氛围。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给师生之间所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1、淡化心理定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表面上是民主平等的,但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因而必然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老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做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3、化解表达差异一般说来,教师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评价针对性强,能进行清晰的陈述、论辩和评价,所表达的信息中多余的成分少。而有的学生评价时因为缺乏口才,往往出现表达不准确或不完整,说了许多却又不切话题;有的因为个性心理特点,过于腼腆、怯场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还极容易形成“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评价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学生则处于“挨训”状态。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不仅要首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而且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久旱的心田接受甘露的沐浴,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教师也就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的评价中更准确地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三)多角度评价,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困生对激励评价的渴望更甚。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激励、评价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这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四)以生为本,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然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生与生之间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我们更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主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我们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第四次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参加汕头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

1、关于"0"2、为什么正五边行和正十边形不能镶嵌?3、“一笔画”问题4、关于比例尺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5、小升初问题调查报告 6、关于容器形状的研究 7、不规范停车浪费多少占地面积8、家务事知多少——关于小学生做家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个评价维度有很多,重点是教学思路,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另外教学结构的完整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