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产业组织学论文2500字数是多少个

发布时间:2024-07-06 13:21:40

产业组织学论文2500字数是多少个

需要符合国家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对学历要求。  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者当年的1月份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

自考本科毕业生:   自考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否已取得学位,只要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就能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自考专科毕业生:   专科生报考研究生,各招生单位有不同规定。具体情况考生应在报考前向拟报考招生单位咨询。  专科生工作两年后报考研究生,需持身份证、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及自学考试成绩单证明等证件办理报考研究生手续。如果报考学校要求考生出具主干课程成绩单,自考生可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一般每年11月10-14日)之前,到当地自考办办理手续。 自考在读本科生:   自考本科毕业生每年上半年6月份和下半年12月份两期毕业。上半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受报考条件影响,下半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因为要到次年1月底2月初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要受到影响。后者应在报名之前,到当地自考办办理证明,以本科在读同等学力的身份报考研究生,待次年4月份研究生录取复审时,再出具正式的本科毕业证,确认考试资格以及是否录取。在考研大军中,每年都有许多自考生考入名校学习,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共同的规则:  目标明确,避免盲从  2003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是79万,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4万,而2005年猛增到170万,虽然反映了全国大学扩招及就业压力增大的趋势,但很多人是盲目报考,随波逐流。  只是希望,我们的自考生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认真地判断形势,回归理性!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漫漫考研路,是个拼心志、拼毅力的长跑,不仅是对考生们掌握知识的考查,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考验过程。与其他群体相比,自考生应该发挥前文所述的自学能力和坚韧品质优势,从“海绵”中挤时间,克服知识差距,将知识的学习和心理的成熟结合起来。许多考研成功的同学都认为,尤其在备考的后期,心态决定成败。拥有了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乐在其中,才能笑到最后。  加强动力,提高效率  考研路上,没有强大的动力是很容易“抛锚”的。倦怠之时,不妨勾画一下美好的明天,可以设想一下伟大前程,从而不断增添新的动力。学习上要注意提高效率,挑选精良资料,不被市场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各种教辅资料迷惑。要精简高效,增强信心,做到有重点地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少而精地复习。  克服信息不对称,多渠道获取正确信息  当今社会,信息充斥各个领域。在考研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尽可能多了解和占有信息。各院校历年的招生人数及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及复试题型题目,录取分数线及录取比例,都是每个考生应该了解的信息。要多方面开拓获取信息的渠道,上网查询,登陆论坛,咨询过来人,参加辅导班,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 在职硕士研究生简章 (免试入学•石家庄授课•可申请硕士学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金融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金融学专业、理财规划方向、投资银行、保险专业民商法招生专业及方向: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务实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为目的;培养目光远大、知识广博、富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精英人才。通过科学的培养教育,学员能够胜任各类政府机关和大、中型企业集团的中高层管理工作。二、报名条件免试入学,资格审查;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课程班学习;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可申请硕士学位。三、报名材料学历证、学位证、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复印件;一寸彩色同底免冠照片四张;填写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表。四、教学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河北教学中心:石家庄市中山西路83号东方大厦(东方购物中心写字楼)。五、授课方式研究生班学制5年;每月利用1个周末(双休日)的时间进行面授。全部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选派校内骨干教师来石家庄授课。六、授课师资 来石家庄授课教师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骨干教师,8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教授,更有一大批学术功底扎实,已在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和学术骨干,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教学,真正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20多位教授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过经济、管理、法制等方面的讲座)七、授予证书根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要求,经过考核,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成绩均合格,颁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成绩单(红印)。该证书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可作为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凭证及学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考依据。八、授予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者,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同等学力申硕统一考试(外语、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可申请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通过答辩后,由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国家正式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统一监制、统一编号)。九、培养费用 (正式开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学习视为自动放弃,不退学费)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金融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学费25100元(含书费、资料费等);金融学专业、理财规划方向、投资银行、保险专业学费25100元(含书费、资料费等);民商法学专业23100元(含书费、资料费等); 申请硕士学位学员:考试费:250元∕科,资格卡费:200元,论文答辩费:6500元。中国人民大学七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新闻传播学等 十、专业课程设置:金融学专业14门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举办) 选修方向 金融学 理财规划 投资银行 保险选修课 商业银行经营金融信息管理 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理财规划实务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 金融保险理论金融保险实务必修课 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投资学、高级公司财务、计量金融学、风险管理、英语、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专业16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举办)选修方向 金融管理 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项目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选修课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风险与金融危机管理、货币银行学 国际化经营、运营管理、市场沟通与品牌经营 渠道与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研究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薪酬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运作、高级公司财务 项目融资与投资、项目招标与合同管理、项目管理 房地产投资案例分析、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实务必修课 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管理、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经济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基础)民商法专业16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中国法制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民法总论、法理学研究、 法学方法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商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婚姻法与继承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英语(基础)申请硕士学位的步骤: 经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办公室资格审核同意,办理《考试资格卡》; 在获得《考试资格卡》后四年内,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全部课程的考试及国家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一年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进行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通过后,经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部统一颁发的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授课名师简介陈雨露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郭庆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授课题目:《财政学》,《税收经济学》,《财政理论与政策》。庄毓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和转轨经济等。授课题目:《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赵锡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授课题目:《证券投资》。庞 红 教授、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授课题目:《国际金融》。瞿 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体系稳定性研究。授课题目:《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授课名师简介包 政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李 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现代工业管理与研究。杨 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成长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宋 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间关系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彭剑锋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授课名师简介王利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总论、商法理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行为法。韩大元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比较行政法。龙翼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商法、物权法、债与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社会保障法。刘春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法、中国商法、知识产权法。杨立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债与合同法、人格权法、亲属法。王 轶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河北教学中心 (石家庄世纪人和管理培训学校)免试入学 在职申硕 王牌专业 多元选修 高通过率 权威名师 石市面授 人性化教学 专业化服务 交通便利 精英汇聚一、核心优势之一:全国统考通过率高授课老师均为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8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委绝大部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人大知名教授团亲自面授专业课以及进行针对全国统一考试的考前辅导,历年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考试通过率遥遥领先。二、核心优势之二:权威师资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现有教授500余名,其中13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教育部10个全国高校文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中,有6个委员会的主任、5个委员会的副主任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出任,居全国高校第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能为石家庄研究生班学员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三、核心优势之三:拓展人脉融入人大全球校友网络,汇聚高端人脉资源。交不在多,识一人可胜百人;交不论久,得一日可逾千古。四、核心优势之四:人性化服务 1.为学员介绍和推荐全新的、专业的学术期刊资料和数据库,便于专业素养的提高;2.人性化无缺课设计:人大河北教学中心的学员三年内均可补课;免费为学员提供课件及课堂录音;专职班主任课前通知。五、核心优势之五:增值服务拓展训练:使大家在最短时间内相互熟悉认识,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形成彼此信任了解的友谊团队!实战讲座:热门专题、案例教学为学员提供掌握最前沿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平台和通向成功颠峰的机会!英语沙龙: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有意义的交流讨论,让学员不仅勤学、好学、而且乐学! 免费辅导:针对每年国家联考,免费为大家提供英语考前辅导,确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页 ~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不过,产业组织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注:参阅Tirole,J,1988,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1~10。中译本参阅〔法〕J泰勒尔著,张维迎校译,1997,《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0。)关于产业组织学的学科范围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也是基本一致的,199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主编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汇集了19篇产业组织学领域的名作,森在导言中指出:“产业组织学(IO)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注:参见Sen,A,1996,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st],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也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良多,此外,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理财学、企业战略等领域也深受其影响。(注:想进一步对此了解的读者可参阅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10期。)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主义观点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克拉克(JM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产业组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Mason)和贝恩(J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注:所谓SCP是Structure(市场结构)-Conduct(市场行为)-Performance(市场绩效)的简称,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贝恩编写的著名教科书《产业组织论》(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注:参见Bain,JS,1959,Industrial Organizati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Bain,JS,1956,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并在其后的20年间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影响了整整一代学者和决策者。这一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RHeflebower)和斯托金(G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至于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中流行的SCP三段论范式则是由谢勒(Scherer)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谢勒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那时,哈佛大学成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但哈佛学派的组织理论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与强化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日本著名的产业组织理论权威马场正雄就将自己的主要理论称为“反垄断的经济学”。 二、SCP范式的衰落 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波斯纳(RPosner)等人,正是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其代表人物施蒂格勒还由于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的获奖公告中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运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引自马广奇,2000,10。)芝加哥学派继承了奈特(F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注:关于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理论的评述可参见夏大尉,“西方产业组织流派:方法论与基本观点”,载于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版,10~17,及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一书第4章第3节的有关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注:Stigler,GJ,1968,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Illinois:Irvin P中译本见〔美〕J施蒂格勒,潘振民译,1996,《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波斯纳为代表的学者们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重大转变,而且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的诞生。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和佩尔兹曼(SPeltzman)等人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这一分析的结果是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WJBaumol)、帕恩查(JCPanzar)和韦利格(RD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又译“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注:参见〔美〕约翰·伊特韦尔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7~872页。) 与哈佛学派相同,芝加哥学派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学派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在里根政府的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重要部门担任要职,直接参与反垄断商业活动的司法实践。 SCP范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一方面该范式缺乏深刻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旧产业组织学”与30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融合以及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缺乏解释能力,才导致70年代后期SCP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不断衰落;(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于立、王旬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版,第4页。)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发现那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关系,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自相矛盾。还有就是博弈论(Game Theory)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代理人的策略性行为,为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如斯宾塞(Spence)、萨洛普(Salop)、泰勒尔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预示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注:参见Spence,AM,1977,Entry,Capacity,Investment and Oligopolistic Pricing,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8,534~Salop,SC,1979,Strategic Entry Deterr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69,335~)最为重要的是,SCP范式的衰落正是产业组织理论迅速发展的结果。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论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不断地加入研究的行列,极大地弥补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主要来源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缺陷。尤其是博弈论的应用,“使产业组织学成为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最激动人心的领域”。(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第2页,英文版见Cable,John(),1994,Current Issues in Industrial Economics,New York,M)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应用性强的相对独立的微观经济学科。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RHCoase)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North)、威廉姆森(OEWilliamson)、阿尔钦(Alchian)等人。(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威廉姆森(OEWilliamson)的著作之中,可参见Williamson,OE,1985,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 York:Free PWOE,1989,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in Schmalensee R,and Willig,RD,()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msterdam,North-Holland:Elsevier Science P)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话,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在基础理论上的区别构成了新奥学派的最主要特征。针对新古典学派通过均衡对市场进行分析,把经济学当作客观的科学并模仿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来构筑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新奥学派对此进行了批评。他们从主观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通常存在某种规律性,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而经济规律是通过对一些不言而喻的公理进行逻辑推论而发现的,历史事实是由多种因素发生作用的复合结果,因此难以用来检验经济理论。所以该学派极力否定作为经济分析工具的现代数学方法,主张经济现象应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方法,按“人类行为是实现其目的的合理行为”这一公理,通过语言进行阐述。(注:参见哈耶克,1982年,《知识的虚伪》,《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新奥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新奥学派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在政策上,新奥地利学派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基本持批判态度,强烈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哈佛学派建立在SCP分析框架基础上的反垄断政策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市场结构又由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所决定,新奥学派认为,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惟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因此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新奥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反对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结构主义政策主张。(注:对产业组织新奥地利学派理论的进一步评述可参考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3页。)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泰勒尔(法国)1988年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这是近10年来国外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组织学教科书。此外,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形式出版的一期论文集和1990年由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以及1994年由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卡布尔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这些著作包括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基本上反映了整个80年代西方产业经济学各个流派取得的最新进展。 更加注重对产业组织理论政策含义的研究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浏览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关于产业组织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探讨公共经济政策中有争议的问题,如兼并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掠夺性定价问题、反托拉斯法是否有利于竞争等问题。(注:参见Hay,D,Morris,D,1991,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at]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 四、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长足发展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巨大变化上,分析方法的变化带来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深度的推进和广度的拓展,产业组织理论上的诸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演变,研究方法的演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它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单一的方法难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要,所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集合,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博弈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等。 实证方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在整个产业组织学的方法论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证研究又分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部分。就方法论而言,产业经济学也是一门具有强烈规范经济学色彩的应用经济学,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都是以一定的价值观标准为前提的。 产业组织学中的经验性规律,大多是综合应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的结果,静态分析常被称为横断面分析,虽然一般而言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起点和基础,但产业组织学研究进行的主要是动态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产业组织学中有许多研究成果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归纳一般规律需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而在研究具体国家产业问题时又往往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与相应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状态进行比较。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视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十分注重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以及产业内各企业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并由此结构出发研究整个产业的整体行为。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这一点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一致。系统动力学进一步指出,系统的结构是动态反馈结构,可用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所以系统动力学尤其注重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反馈结构,而对变量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特别适合于像产业经济这种许多方面难以定量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诸多产业经济对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时间上看,20世纪50年代案例分析是产业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都曾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案例法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实际的复杂经济事例,非常有助于揭示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有助于培养经济研究人员对实际经济事务中所蕴涵的经济规律的敏感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学方法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产业经济学转入实证以后采用的主要方法,目前仍是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60年代中后期,随着在经济计量学方法方面受过良好训练的(或匆匆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也由于电子计算机和经济计量学软件的迅速普及,利用结构—绩效模式横断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一时间几乎成为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时尚”。(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五、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运用 产业组织理论是应用博弈论方法较早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在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反垄断规制等领域。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都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运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如果说经济计量学方法主要适合于实证研究的话,那么博弈论方法则主要适用于理论分析,80年代以法国学者泰勒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应用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博弈论被引入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中,意味着那种过去认为只能依靠市场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现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等来解决市场问题。理性预期学派为这一客观事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企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市场结构,还取决于企业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致的其他企业反应行为的预期,即企业的行为是其心理预期的函数。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企业的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的函数,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厂商的行为有更强的解释力。 现在博弈论已成为产业组织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工具,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反垄断规制等问题,也正是由于博弈论的应用,才使产业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并吸引了一大批一流经济学家投身其中,“我们开始找到一个对丰富多彩的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处理的理论方法……我们现在有了能从策略性行为和信息方面对种种现象给出解释的理论模型,这些现象包括:价格战、不真实广告、限制性定价、各种默契合作与合谋、讨价还价的破裂与协议的延误、担保和服务合同的作用、寡头垄断企业选择的定价方式、供货商与顾客之间的合同性质、各种交易制度的采用等,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在5年前几乎是无法得到的……”。(注:Roberts,DJ,1987,Battles for Market Share:Incomplete Information Aggressive Pricing and Competitive Dynamics,in Bewley,T(),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Fifth World Cong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但也有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谢勒(Scherer)就认为“‘新产业经济学’的成绩被大大高估了……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我们需要基于坚实的实证研究,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方面……”。(注:Scherer,FM,1988,The Economics of Market Dominance,Basil Blackwell:Oxford,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6,517~)施马兰西(Schmalensee)也同意这种看法:我们对许多古典问题的认识,包括进入障碍和卡特尔稳定性问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博弈论方法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的两个不足: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而且认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复杂的多阶段博弈问题这种假设,也似乎把理性原则推得过远了;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困难,博弈论模型的预测看上去很微妙,但往往难以检验,这样除非博弈论分析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般性预测或者被能做到这一点的其他理论所取代,否则就应相信,产业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实证研究,只有实证研究才能揭示出哪些理论模型是“空盒子”,哪些理论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注:Schmalensee,1988,Industrial Economics:An Overview,Economic Journal,98,675~)这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又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组织学家们又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和实证研究者的界线消失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新成果,实证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整体上都具有更高的水准,理论研究者也比过去更多地接触实际,实际数据更加准确并且更易于获得。所以,伴随着理论层次上对博弈论的广泛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继续受到青睐,其重要性相对提高,但横断面回归分析有所衰落。(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除了非合作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外,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 普拉特(Plott)的实验方法(experimental method)和8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宏观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为你进行解答~打字需要一些时间哦,请稍等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条件:1、成人高校大专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后两年或者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2、自考本科毕业生:无论是否已取得学位都可以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3、自考专科毕业生:自考专科毕业生自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后工作两年后才度有资格报考。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更多3条 

产业组织学论文2500字数是多少个字

自考本科毕业生:   自考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否已取得学位,只要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就能按照大学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自考专科毕业生:   专科生报考研究生,各招生单位有不同规定。具体情况考生应在报考前向拟报考招生单位咨询。  专科生工作两年后报考研究生,需持身份证、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及自学考试成绩单证明等证件办理报考研究生手续。如果报考学校要求考生出具主干课程成绩单,自考生可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一般每年11月10-14日)之前,到当地自考办办理手续。 自考在读本科生:   自考本科毕业生每年上半年6月份和下半年12月份两期毕业。上半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受报考条件影响,下半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因为要到次年1月底2月初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要受到影响。后者应在报名之前,到当地自考办办理证明,以本科在读同等学力的身份报考研究生,待次年4月份研究生录取复审时,再出具正式的本科毕业证,确认考试资格以及是否录取。在考研大军中,每年都有许多自考生考入名校学习,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共同的规则:  目标明确,避免盲从  2003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是79万,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4万,而2005年猛增到170万,虽然反映了全国大学扩招及就业压力增大的趋势,但很多人是盲目报考,随波逐流。  只是希望,我们的自考生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认真地判断形势,回归理性!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漫漫考研路,是个拼心志、拼毅力的长跑,不仅是对考生们掌握知识的考查,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考验过程。与其他群体相比,自考生应该发挥前文所述的自学能力和坚韧品质优势,从“海绵”中挤时间,克服知识差距,将知识的学习和心理的成熟结合起来。许多考研成功的同学都认为,尤其在备考的后期,心态决定成败。拥有了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乐在其中,才能笑到最后。  加强动力,提高效率  考研路上,没有强大的动力是很容易“抛锚”的。倦怠之时,不妨勾画一下美好的明天,可以设想一下伟大前程,从而不断增添新的动力。学习上要注意提高效率,挑选精良资料,不被市场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各种教辅资料迷惑。要精简高效,增强信心,做到有重点地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少而精地复习。  克服信息不对称,多渠道获取正确信息  当今社会,信息充斥各个领域。在考研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尽可能多了解和占有信息。各院校历年的招生人数及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及复试题型题目,录取分数线及录取比例,都是每个考生应该了解的信息。要多方面开拓获取信息的渠道,上网查询,登陆论坛,咨询过来人,参加辅导班,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 在职硕士研究生简章 (免试入学•石家庄授课•可申请硕士学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金融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金融学专业、理财规划方向、投资银行、保险专业民商法招生专业及方向: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务实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为目的;培养目光远大、知识广博、富有创新思维、勇于开拓、善于沟通与合作,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精英人才。通过科学的培养教育,学员能够胜任各类政府机关和大、中型企业集团的中高层管理工作。二、报名条件免试入学,资格审查;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课程班学习;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可申请硕士学位。三、报名材料学历证、学位证、身份证(护照、军官证等)复印件;一寸彩色同底免冠照片四张;填写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表。四、教学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河北教学中心:石家庄市中山西路83号东方大厦(东方购物中心写字楼)。五、授课方式研究生班学制5年;每月利用1个周末(双休日)的时间进行面授。全部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选派校内骨干教师来石家庄授课。六、授课师资 来石家庄授课教师均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骨干教师,8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教授,更有一大批学术功底扎实,已在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和学术骨干,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教学,真正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20多位教授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过经济、管理、法制等方面的讲座)七、授予证书根据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要求,经过考核,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成绩均合格,颁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成绩单(红印)。该证书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可作为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的凭证及学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参考依据。八、授予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满三年者,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同等学力申硕统一考试(外语、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可申请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通过答辩后,由中国人民大学授予国家正式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统一监制、统一编号)。九、培养费用 (正式开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学习视为自动放弃,不退学费)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金融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学费25100元(含书费、资料费等);金融学专业、理财规划方向、投资银行、保险专业学费25100元(含书费、资料费等);民商法学专业23100元(含书费、资料费等); 申请硕士学位学员:考试费:250元∕科,资格卡费:200元,论文答辩费:6500元。中国人民大学七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新闻传播学等 十、专业课程设置:金融学专业14门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举办) 选修方向 金融学 理财规划 投资银行 保险选修课 商业银行经营金融信息管理 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理财规划实务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 金融保险理论金融保险实务必修课 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投资学、高级公司财务、计量金融学、风险管理、英语、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专业16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举办)选修方向 金融管理 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 项目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选修课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风险与金融危机管理、货币银行学 国际化经营、运营管理、市场沟通与品牌经营 渠道与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市场研究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薪酬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运作、高级公司财务 项目融资与投资、项目招标与合同管理、项目管理 房地产投资案例分析、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实务必修课 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管理、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经济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语(基础)民商法专业16门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中国法制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民法总论、法理学研究、 法学方法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商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婚姻法与继承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英语(基础)申请硕士学位的步骤: 经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办公室资格审核同意,办理《考试资格卡》; 在获得《考试资格卡》后四年内,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全部课程的考试及国家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一年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进行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通过后,经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部统一颁发的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授课名师简介陈雨露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郭庆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授课题目:《财政学》,《税收经济学》,《财政理论与政策》。庄毓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和转轨经济等。授课题目:《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赵锡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监管、公司财务。授课题目:《证券投资》。庞 红 教授、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授课题目:《国际金融》。瞿 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体系稳定性研究。授课题目:《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授课名师简介包 政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李 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经济学、工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现代工业管理与研究。杨 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成长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宋 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间关系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彭剑锋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授课名师简介王利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总论、商法理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行为法。韩大元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比较行政法。龙翼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商法、物权法、债与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社会保障法。刘春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法、中国商法、知识产权法。杨立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债与合同法、人格权法、亲属法。王 轶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河北教学中心 (石家庄世纪人和管理培训学校)免试入学 在职申硕 王牌专业 多元选修 高通过率 权威名师 石市面授 人性化教学 专业化服务 交通便利 精英汇聚一、核心优势之一:全国统考通过率高授课老师均为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80%以上为博士生导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委绝大部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人大知名教授团亲自面授专业课以及进行针对全国统一考试的考前辅导,历年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考试通过率遥遥领先。二、核心优势之二:权威师资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现有教授500余名,其中13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有38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教育部10个全国高校文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中,有6个委员会的主任、5个委员会的副主任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出任,居全国高校第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能为石家庄研究生班学员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三、核心优势之三:拓展人脉融入人大全球校友网络,汇聚高端人脉资源。交不在多,识一人可胜百人;交不论久,得一日可逾千古。四、核心优势之四:人性化服务 1.为学员介绍和推荐全新的、专业的学术期刊资料和数据库,便于专业素养的提高;2.人性化无缺课设计:人大河北教学中心的学员三年内均可补课;免费为学员提供课件及课堂录音;专职班主任课前通知。五、核心优势之五:增值服务拓展训练:使大家在最短时间内相互熟悉认识,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形成彼此信任了解的友谊团队!实战讲座:热门专题、案例教学为学员提供掌握最前沿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平台和通向成功颠峰的机会!英语沙龙: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有意义的交流讨论,让学员不仅勤学、好学、而且乐学! 免费辅导:针对每年国家联考,免费为大家提供英语考前辅导,确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需要符合国家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对学历要求。  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者当年的1月份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

页 ~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不过,产业组织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注:参阅Tirole,J,1988,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1~10。中译本参阅〔法〕J泰勒尔著,张维迎校译,1997,《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0。)关于产业组织学的学科范围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也是基本一致的,199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主编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汇集了19篇产业组织学领域的名作,森在导言中指出:“产业组织学(IO)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注:参见Sen,A,1996,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st],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也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良多,此外,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理财学、企业战略等领域也深受其影响。(注:想进一步对此了解的读者可参阅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10期。)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主义观点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克拉克(JM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产业组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Mason)和贝恩(J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注:所谓SCP是Structure(市场结构)-Conduct(市场行为)-Performance(市场绩效)的简称,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贝恩编写的著名教科书《产业组织论》(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注:参见Bain,JS,1959,Industrial Organizati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Bain,JS,1956,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并在其后的20年间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影响了整整一代学者和决策者。这一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RHeflebower)和斯托金(G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至于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中流行的SCP三段论范式则是由谢勒(Scherer)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谢勒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那时,哈佛大学成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但哈佛学派的组织理论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与强化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日本著名的产业组织理论权威马场正雄就将自己的主要理论称为“反垄断的经济学”。 二、SCP范式的衰落 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波斯纳(RPosner)等人,正是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其代表人物施蒂格勒还由于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的获奖公告中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运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引自马广奇,2000,10。)芝加哥学派继承了奈特(F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注:关于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理论的评述可参见夏大尉,“西方产业组织流派:方法论与基本观点”,载于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版,10~17,及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一书第4章第3节的有关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注:Stigler,GJ,1968,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Illinois:Irvin P中译本见〔美〕J施蒂格勒,潘振民译,1996,《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波斯纳为代表的学者们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重大转变,而且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的诞生。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和佩尔兹曼(SPeltzman)等人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这一分析的结果是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WJBaumol)、帕恩查(JCPanzar)和韦利格(RD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又译“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注:参见〔美〕约翰·伊特韦尔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7~872页。) 与哈佛学派相同,芝加哥学派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学派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在里根政府的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重要部门担任要职,直接参与反垄断商业活动的司法实践。 SCP范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一方面该范式缺乏深刻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旧产业组织学”与30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融合以及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缺乏解释能力,才导致70年代后期SCP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不断衰落;(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于立、王旬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版,第4页。)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发现那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关系,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自相矛盾。还有就是博弈论(Game Theory)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代理人的策略性行为,为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如斯宾塞(Spence)、萨洛普(Salop)、泰勒尔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预示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注:参见Spence,AM,1977,Entry,Capacity,Investment and Oligopolistic Pricing,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8,534~Salop,SC,1979,Strategic Entry Deterr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69,335~)最为重要的是,SCP范式的衰落正是产业组织理论迅速发展的结果。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论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不断地加入研究的行列,极大地弥补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主要来源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缺陷。尤其是博弈论的应用,“使产业组织学成为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最激动人心的领域”。(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第2页,英文版见Cable,John(),1994,Current Issues in Industrial Economics,New York,M)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应用性强的相对独立的微观经济学科。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RHCoase)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North)、威廉姆森(OEWilliamson)、阿尔钦(Alchian)等人。(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威廉姆森(OEWilliamson)的著作之中,可参见Williamson,OE,1985,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 York:Free PWOE,1989,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in Schmalensee R,and Willig,RD,()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msterdam,North-Holland:Elsevier Science P)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话,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在基础理论上的区别构成了新奥学派的最主要特征。针对新古典学派通过均衡对市场进行分析,把经济学当作客观的科学并模仿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来构筑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新奥学派对此进行了批评。他们从主观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通常存在某种规律性,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而经济规律是通过对一些不言而喻的公理进行逻辑推论而发现的,历史事实是由多种因素发生作用的复合结果,因此难以用来检验经济理论。所以该学派极力否定作为经济分析工具的现代数学方法,主张经济现象应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方法,按“人类行为是实现其目的的合理行为”这一公理,通过语言进行阐述。(注:参见哈耶克,1982年,《知识的虚伪》,《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新奥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新奥学派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在政策上,新奥地利学派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基本持批判态度,强烈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哈佛学派建立在SCP分析框架基础上的反垄断政策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市场结构又由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所决定,新奥学派认为,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惟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因此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新奥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反对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结构主义政策主张。(注:对产业组织新奥地利学派理论的进一步评述可参考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3页。)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泰勒尔(法国)1988年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这是近10年来国外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组织学教科书。此外,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形式出版的一期论文集和1990年由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以及1994年由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卡布尔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这些著作包括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基本上反映了整个80年代西方产业经济学各个流派取得的最新进展。 更加注重对产业组织理论政策含义的研究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浏览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关于产业组织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探讨公共经济政策中有争议的问题,如兼并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掠夺性定价问题、反托拉斯法是否有利于竞争等问题。(注:参见Hay,D,Morris,D,1991,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at]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 四、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长足发展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巨大变化上,分析方法的变化带来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深度的推进和广度的拓展,产业组织理论上的诸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演变,研究方法的演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它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单一的方法难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要,所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集合,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博弈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等。 实证方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在整个产业组织学的方法论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证研究又分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部分。就方法论而言,产业经济学也是一门具有强烈规范经济学色彩的应用经济学,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都是以一定的价值观标准为前提的。 产业组织学中的经验性规律,大多是综合应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的结果,静态分析常被称为横断面分析,虽然一般而言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起点和基础,但产业组织学研究进行的主要是动态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产业组织学中有许多研究成果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归纳一般规律需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而在研究具体国家产业问题时又往往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与相应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状态进行比较。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视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十分注重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以及产业内各企业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并由此结构出发研究整个产业的整体行为。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这一点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一致。系统动力学进一步指出,系统的结构是动态反馈结构,可用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所以系统动力学尤其注重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反馈结构,而对变量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特别适合于像产业经济这种许多方面难以定量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诸多产业经济对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时间上看,20世纪50年代案例分析是产业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都曾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案例法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实际的复杂经济事例,非常有助于揭示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有助于培养经济研究人员对实际经济事务中所蕴涵的经济规律的敏感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学方法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产业经济学转入实证以后采用的主要方法,目前仍是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60年代中后期,随着在经济计量学方法方面受过良好训练的(或匆匆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也由于电子计算机和经济计量学软件的迅速普及,利用结构—绩效模式横断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一时间几乎成为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时尚”。(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五、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运用 产业组织理论是应用博弈论方法较早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在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反垄断规制等领域。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都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运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如果说经济计量学方法主要适合于实证研究的话,那么博弈论方法则主要适用于理论分析,80年代以法国学者泰勒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应用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博弈论被引入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中,意味着那种过去认为只能依靠市场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现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等来解决市场问题。理性预期学派为这一客观事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企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市场结构,还取决于企业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致的其他企业反应行为的预期,即企业的行为是其心理预期的函数。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企业的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的函数,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厂商的行为有更强的解释力。 现在博弈论已成为产业组织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工具,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反垄断规制等问题,也正是由于博弈论的应用,才使产业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并吸引了一大批一流经济学家投身其中,“我们开始找到一个对丰富多彩的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处理的理论方法……我们现在有了能从策略性行为和信息方面对种种现象给出解释的理论模型,这些现象包括:价格战、不真实广告、限制性定价、各种默契合作与合谋、讨价还价的破裂与协议的延误、担保和服务合同的作用、寡头垄断企业选择的定价方式、供货商与顾客之间的合同性质、各种交易制度的采用等,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在5年前几乎是无法得到的……”。(注:Roberts,DJ,1987,Battles for Market Share:Incomplete Information Aggressive Pricing and Competitive Dynamics,in Bewley,T(),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Fifth World Cong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但也有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谢勒(Scherer)就认为“‘新产业经济学’的成绩被大大高估了……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我们需要基于坚实的实证研究,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方面……”。(注:Scherer,FM,1988,The Economics of Market Dominance,Basil Blackwell:Oxford,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6,517~)施马兰西(Schmalensee)也同意这种看法:我们对许多古典问题的认识,包括进入障碍和卡特尔稳定性问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博弈论方法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的两个不足: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而且认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复杂的多阶段博弈问题这种假设,也似乎把理性原则推得过远了;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困难,博弈论模型的预测看上去很微妙,但往往难以检验,这样除非博弈论分析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般性预测或者被能做到这一点的其他理论所取代,否则就应相信,产业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实证研究,只有实证研究才能揭示出哪些理论模型是“空盒子”,哪些理论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注:Schmalensee,1988,Industrial Economics:An Overview,Economic Journal,98,675~)这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又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组织学家们又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和实证研究者的界线消失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新成果,实证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整体上都具有更高的水准,理论研究者也比过去更多地接触实际,实际数据更加准确并且更易于获得。所以,伴随着理论层次上对博弈论的广泛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继续受到青睐,其重要性相对提高,但横断面回归分析有所衰落。(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除了非合作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外,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 普拉特(Plott)的实验方法(experimental method)和8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宏观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回顾与展望 产业经济学属于经济学中应用经济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内容体系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关联、产业政策、政府规制与反垄断等主要领域。在国外,关于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一直存在宽派与窄派两种理解。以英国为代表的宽派认为产业经济学除了产业组织理论以外,还包括产业结构理论等内容。而以美国为代表的窄派坚持认为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学。在中国,基本上是按照宽派来理解的。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科发展阶段的回顾 从总体上说,产业经济学作为在中国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产业经济学主流接轨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至今不过十多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从部门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向以产业结构经济学为主,到现在以产业组织理论为主的演化过程。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轨迹,是与中国经济社会特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认识相关的。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那时“产业”的概念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或部门,学科专业相应地也设立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门类,但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直到改革前,一直缺乏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由于在经济建设中我们仍然遇到与产业组织有关的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经济学界还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产业组织问题在苏联范式下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如对工业经济领域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与协作问题、对工业生产的联合化和集中化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总的来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以市场经济运行为制度背景的产业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 第一阶段:产业结构经济学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学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产业经济学在中国迅速成为经济学界的显学之一,但其研究对象,却不是国际上作为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而是与日本相似的产业结构经济学。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中国的产业结构陷入极为失衡和不合理的境地,调整这种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走出濒临崩溃的境地,成为当时决策当局和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间必然经历一个政府主导型经济阶段。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政府如何采用非指令性计划的手段有效地控制经济运行,是决策当局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产业政策成为当时决策当局认可的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8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对“通产省奇迹”的称赞,使正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看到了一个似乎可资模仿的样板。当时的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借鉴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对中国摆脱经济困境,实现经济振兴,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正是在以上社会经济背景下,当时中国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借鉴了日本产业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形成了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为主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等研究机构是这一时期产业结构与政策的研究重地。 第二阶段: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引进吸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西方国家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在英美国家已经有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个理论起源于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提出了“马歇尔冲突”,即自由竞争与规模经济和垄断的两难选择问题。后经1933年的“垄断竞争革命”,到1959年产业组织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哈佛大学教授贝恩《产业组织》一书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诞生和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形成。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又催生了产业组织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的兴起。最早介绍到我国的产业组织著作是美国学者WGShepherd的《市场势利与经济福利导论》,该译著于1980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杨治编著的《产业经济学导论》出版,是国内第一本以产业经济学为名的著作,在国内影响较大,而且它影响了以后的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研究框架,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1985年,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经济管理讲习班,编印了《产业组织经济学》,比较系统地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介绍。1988年,日本学者植草益的《产业组织论》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译著。随后,国内又陆续翻译出版了几本西方学者研究产业组织的著作,如丹尼斯·卡尔顿和杰佛里·佩罗夫著的《现代产业组织》、J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等著作的翻译出版,对我国产业组织研究在中国的兴起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学术界积极引进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学家也开始尝试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范式对中国现实产业组织问题(特别是垄断与竞争问题)进行研究。蒋学模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门设了一章“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谷书堂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也大量讨论了竞争与垄断问题。1988年出版的胡汝银的专著《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完全以中国经济的竞争与垄断为研究对象,蒋学模评价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竞争和垄断的专著,填补了一个空白点”。1989年出版的邹东涛和杨秋宝的专著《经济竞争论》,系统论证了中国经济竞争模式问题。与此同时,《经济研究》1987年第10期发表了史正富的论文《产业组织的转换与产权制度的改革》,《经济研究》1988年第10期发表了陆德明的论文《改造产业组织,建立垄断竞争市场》,复旦大学课题组发表了《通过产业组织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垄断竞争市场》等专著和论文,开创了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范式对中国现实产业组织问题(特别是垄断与竞争问题)进行研究的先河。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还是个别的和初步的,还没有出版一本产业组织专著,屈指可数的研究成果所涉及到的产业组织问题也是夹杂在其他问题当中。 第三阶段: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垄断与竞争之间以及竞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因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产业组织研究成果。1990年,陈小洪、金忠义出版的《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是针对国内读者的第一本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和国外产业组织状况的专著。1991年,王慧炯主编的《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与1993年马建堂的《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于1994年同时荣获了第六届孙冶方经济学奖。1994年,夏大慰编写的《产业组织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和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方法以及产业组织政策的教材。此外,《经济研究》等期刊也发表了不少有关产业组织的论文。1997年,国际上最流行的泰勒尔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斯·卡尔顿等著作的《现代产业组织》的中译版均被出版。其中《产业组织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分析产业组织问题,为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带来了新的分析方法,从此,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产业组织问题的文献逐渐增多。总之,这一时期的研究趋于多样化,在研究的理论框架上,既有在西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内展开的分析论著,也有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规范性的分析在减少,实证和案例分析的论著增多;在分析的广度上,既有综合性分析,又有行业分析和专题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有关市场进入与退出、反垄断、政府规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问题都不断地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和研究工作,可以看出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四阶段: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繁荣阶段(21世纪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这标志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渐渐与国际主流接轨。SCP分析框架是中国学者研究产业组织使用的主要研究工具,较多的研究者以中国经济转轨作为研究背景,引入制度变量,对特定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开始针对国际贸易、金融、保险、证券、中介机构、出版等具体行业领域进行研究。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深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反垄断、政府规制体制改革、产业竞争力等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方面的成果开始大量涌现。 产业经济学繁荣与深化还体现在专业学术团体和专业期刊的繁荣上,国内目前有2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团体——中国产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要专业出版物有《中国工业经济》、《产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评论》、《中国产业组织评论》、《产业组织评论》和《规制与竞争前沿问题》。在国外,众多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活跃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产业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在《美国经济评论》等世界顶级经济学期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中国,产业经济学经过30年的发展得以迅速普及和提高。中国经济学界的顶级期刊《经济研究》大量刊载有关产业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其研究成果对政府产业政策、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WTO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竞争议题)、垄断行业改革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科建设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覆盖产业经济学)和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产业经济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拥有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0家,拥有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达到172家(含上述30家)。此外,产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方法已经渗透和体现到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中。可以说,如果说经济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那么,产业经济学则是经济学中的“显学”,成为研究生学科专业中的热门专业。1996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正式把产业经济学列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与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并列为应用经济学的组成学科,这也标志着中国产业经济学在学科设置上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目前,产业经济学已成为中国综合性大学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和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但随着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产业经济学何去何从,目前争议分歧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产业经济学在学科目录上的归属如何调整,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已经较为普及,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一定会继续深入下去,产业经济学对推动经济学的进步和推动中国产业经济振兴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二、中国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一)学科内容应进一步凝练和集中 目前,在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上,由于内容体系没有界定清晰,导致学科之间相会入侵,不仅其他大量的学科入侵产业经济学领域,产业经济学也大量入侵其他学科领域。如有些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设有产业组织研究方向;如发展经济学专家大量研究本属于产业经济学范围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和规制问题;如有些大学在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和硕士招生中,设有产业核算(会计学)、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学)、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体育产业、品牌管理、期货贸易、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消费经济等研究方向,均是普遍反映的现象。 (二)产业经济学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在市场结构研究方面,对我国市场结构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水平、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实证性研究明显不足,无法深入了解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在企业行为研究方面,多数成果是沿着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样一种分析范式展开研究,忽略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技术结构、业务结构等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在市场绩效研究上,多数成果对绩效缺乏全面性和动态性的了解,忽略了绩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综合的结果。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已有的成果研究方法较为落后,只有定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博弈论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等目前尚未被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广泛采用。对于产业经济学来说,不重视对计量分析和统计研究,确实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数学崇拜”现象,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用众所不知的语言讲述众所周知的道理”,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发出“经济学将兴于数学也必将于数学”的感慨。因此,在今后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上,一方面需要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化,同时也要强调在规范化的背后,选题是否重要,方法是否恰当,结论是否可靠等“问题导向”。相信伴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随着学术界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的提高,中国产业经济学“命题本土化,方法规范化,水平国际化”的“三化”趋势和特征一定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 (三)产业经济的现实问题应受到关注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研究 产业经济学一些基本的界定和实证检验一直缺乏深入研究。以传统的自然垄断为例,人们都在广泛使用自然垄断概念,可究竟何谓自然垄断,自然垄断在质上和量上如何界定,自然垄断的产业范围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始终是模糊不清的,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定义自然垄断,不仅自身难以逻辑一致,而且也难以解释活生生的自然垄断产业以引入竞争为主题的改革实践。另外,产业组织学基本范式的基本逻辑关系,特别是制度范畴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深化对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基本上是还是“舶来品”,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中国奇迹”背后一定会隐含着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演变动力和演变规律,对此问题的研究将会有重大理论创新的空间和可能。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反垄断问题 国外垄断行业改革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中国垄断行业改革也已经有了10余年的历史。如何总结国内外垄断行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如何确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和路径,这些命题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就已经提出,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提出,但总的来看,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对垄断行业改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即将实施,如何有针对性地禁止和反对形形色色的垄断行为,对企业集中的审查标准如何确定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产业经济学家提供理论依据。处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物流,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处理好诸多的关系,协调发展。从而,有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物流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概括地说,发展中国的物流业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并采取以下的八大协调政策: 一、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内涵 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二、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四、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政策 基于上述分析,发展中国的物流业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并采取以下的八大协调政策: (一)发展物流业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协调的政策 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我国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实现这一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物流业的跨部门和多环节以及服务业态和服务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具有其内在的要求。物流既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设备制造业、物流信息业等诸多产业部门,还涉及物流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货运代理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诸多行业,涉及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其内在要求:一是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根据产业结构的理论,不同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大力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的水平上稳步发展,促进中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二是物流产业内部各种相关产业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势的发挥。经济学大师们对产业组织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产业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对产业内的竞争与垄断进行了研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贝恩对产业组织的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产业内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是产业组织的目标。物流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必须反映这两方面的内在要求,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发展物流与工农业生产相协调的政策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全面过渡的发展新阶段,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阶段,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物流业不仅是连接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连接工业生产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现代物流经济活动,应该能够有效、及时、准确、快速地把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到乡村,把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农产品工业原料、各种工业中间产品配送到工厂企业,使我国的物流产业能够真正成为有效地连接工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协调,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形成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使物流产业的成长与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为工农业提供有效的现代物流服务的同时,也将使本身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际上,从经济分析的意义上说,产业经济学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已经给我们描述了现代物流产业进化的未来。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政策 我国的“十·五”计划已把物流业作为“十·五”时期着重发展的服务业。现在,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十·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物流的战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大政方针,对发展本地区的物流产业进行了规划,特别是对大规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各大、中城市都在规划投巨资建设大、中型物流枢纽、物流中心,成十亿、上百亿元投资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比比皆是。应该说,对于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物流的热情和大动作是需要首肯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就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问题和关系。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具有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物流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在于,大批物流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究竟是不是合适,它们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充分发挥物流整合资源的优势,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投入产出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我国物流产业现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何确定,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投入产出模型如何构造,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这些物流发展中的宏观问题和数量关系,需要我们去认真的进行宏观经济数量分析。至今为止,我国物流产业的宏观经济模型还没有建立。我国物流产业的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和参数估计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物流产业的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实际上,我国各地现在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大批的物流基础设施,大多是建立在各地物流发展预期基础上的,普遍缺乏全国物流发展的理性预期和有效协调,缺乏充分可信的可行性论证和宏观数量分析的政策指导。这样,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重复建设,结果很可能导致中国现代物流的投入产出效益比的失衡。因此,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是必要的,但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适度,要有统一规划,要进行中国物流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和论证,需要有全国物流“一盘棋”的动态规划及决策。应该看到,加快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设一定数量的大中型物流中心是客观的需要,关键在于,这些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整合需要具有充分的理性预期,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贯彻这样一种“充分理性预期”原则,促进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的协调发展。 (仅供参考,自己修改)

产业组织学论文2500字数是多少

回答的都太虚伪,想要钱直接伸手啊!!鄙视!!

想发哪方面的论文呢?稿件要求:稿件必须原创,引用比例不得高于20%,否则在初审的时候会被直接刷下来。教学教研方面的稿件,最好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观点独到,教学新理论,新思维的稿子优先录用。请把稿子字符数控制在2500字符左右。投稿邮箱:麻烦采纳,谢谢!

一般而言,非211、985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8000左右(工程类需要制图的专业则会超过这个数字),而一些要求较高或者重点学校则要求论文字数在1万左右或以上,总之各个学校在论文字数上的规定都有细微的差异。一、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题目 (宋体,小二,居中); 中文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字体: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英文摘要,关键词; 目录; 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参考文献。期刊内容包括:作者 题名,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著作内容包括:作者、编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附件:开题报告和检查情况记录表。

唉,我要是知道,一定帮你写啊,不过你得给我钱啊。

产业组织学论文2500字数要求多少

一般的学校本科论文要求字数不低于15000,但是还是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规定。

不同的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不同,一般非211、985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6000-8000字左右,一些要求较高的专业或者重点院校则要求论文字数高达10000字左右或者以上。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210297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20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11、文献注释注释不同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作者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不要列入文末的参考文献,而要作为注释放在页下,用①②标识序号。毕业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缺少一个是不行的。

没有这个条件的,一般是按页收的,各个期刊标准不一样,这个可以提前问编辑部

想发哪方面的讠仑文呢?稿件要求: 稿件必须原创,引用比例不得高于20%,否则在初审的时候会被直接刷下来。教学教研方面的稿件,最好是理讠仑结合实际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观点独到,教学新理论,新思维的稿子优先录用。请把稿子字符数控制在2500字符左右,建议你找品 优 刊的站长帮你修改一下稿子,会比较好中些。

产业组织学论文2500字数要求

想发哪方面的论文呢?稿件要求:稿件必须原创,引用比例不得高于20%,否则在初审的时候会被直接刷下来。教学教研方面的稿件,最好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观点独到,教学新理论,新思维的稿子优先录用。请把稿子字符数控制在2500字符左右。投稿邮箱:麻烦采纳,谢谢!

论文字数是包括论文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字数的。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论文字数?要看你是发表什么论文了,论文本身对字数是没有什么要求的,只要把自己的理论说清楚即可,不必要去多添加一些无滋无味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毕业论文又不一样,一般本科的论文大概要5w左右,硕士一般在3w左右,每个学校又不太一样。

没有这个条件的,一般是按页收的,各个期刊标准不一样,这个可以提前问编辑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