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题目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8 14:58:33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题目大全

游戏中的数学 一天,熙熙姐姐交给我们一个游戏:两人轮流从1—10按顺序报数,每次只能报1、2或3个数,谁先报到10,谁就赢了。大家都想将对方“打倒”,但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百分之百的胜利呢?这个问题总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使我疑惑不解。回到家,我在小篮子里挑了十个石子,准备新手操作一下。我把爸爸叫来,让爸爸和我一起做这个游戏。我找来一支笔和一本本子,将我做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规则是这样的:我和爸爸轮流拿石子,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谁就赢了。第一场我失败了。原来,爸爸先拿,爸爸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输的“很惨”;第二场我先拿,我居然赢了……我将记录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发现,我用最大的和最小的数相加:即1+3=4,又用了石子总数除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也就是10÷4=2…2,如果有余数,就我先拿,余数是几就那几个石子,如果没有余数,让对方先拿。现在余数是2,就拿2个石子,剩下的每次拿的石子和对方拿的和是除数3,我就可以必胜了。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我又拿了28个石子和爸爸重新玩,有了上面的规律,我果然战无不胜!!!原来,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们正等着你去发现呢!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我在商场里学数学用数学之买家角度 作为一个买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货比三家。要买一件衣服,遇到合适的不妨先把品牌、尺码、价格记下来再到别的店做比较。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税费+厂商利润,还有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一系列附加成本,所以往往卖价要比商品价值高太多了。其实在省钱这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价格要便宜多了。在网上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一件三四百的衣服,在网上可能只卖五六十,十分实惠。就算加上运费也要便宜许多。所以,我认为现在商场中挑选自己合适的东西,把品牌、货号、以及自己合适的尺码记好,再到网上购买。当然有些东西在网上是买不到的,这是就只有货比三家挑出最实惠的再买了。可能有许多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我可以这么说,只要掌握好方法,便宜也是可以买到好东西的。同样一件商品,便宜的和贵的,您会选择哪个呢? 大家也知道网上东西便宜,但存在的风险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警惕性了!网上卖东西的商家是有信誉度的,这个信誉度直接显示在网页上以供买家参考。同时还有成交量啊,好评度阿以及买家的留言,这些都是购物网站为了防止网上骗子行骗所设置的。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很透明了,多转转多看看总吃不了亏。 毕竟网上购物还是风险大,所以不妨我们再来看看商场里的活动吧,商场里的活动多,又诱人,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小陷阱呢?这时就需要运用我们的数学啦! “买一赠一了啊,满200送200!”哟,你瞧,活动来了! 满额送券销售活动 每过节假日,我们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 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某顾客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一般顾客心理都会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这位顾客又花了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顾客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们可以算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490/86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六折。这位先生处理还好,因为购物券只能在指定地点使用,如果买了送,送了买……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那商家就赚大了!因为你不得不一直在这个地点消费,商家就算把你套上套了,所以经过真么一算,看来数学真的很重要!!! “快看报纸!快看看!有奖耶~!诶?!还有个商场打折耶~!不过哪个合算啊?”你瞧瞧!又是一个活动哟… 有奖销售与折扣比较 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我们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厦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 分析:(1)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当参加人数较少,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2)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而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费者很多,那么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知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5%=280000)。 “喔~~~原来如此啊!这个还得看人数呢!还牵扯到优惠金额,嗯……数学是多么重要哇!” 学数学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目的还是能把它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我们要学会学数学用数学!

无回答·····9799471017,7gzh

回答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亦即:a2+b2=c2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XX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即:c=(a2+b2)(1/2)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 一个小正方体的棱是三厘米现在有2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答案是什么? 回答 3×2+(20×3)×3×4=6+720=726 提问 能讲一下意思? 为什么这样做? 回答 3×3×2上下底正方形面积 20×3×3侧边面积 720+18=738 提问 谢谢老师! 再见 再见 更多10条 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题目

无回答·····9799471017,7gzh

今年过寒假,我和爸爸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   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我妈妈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我们心里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我们又花了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我们买东西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算了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摘要

网上很多,多搜搜生活中的数学 黄哲超 金华市红湖路小学六(2)班 指导老师 盛小兰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商品促销的实例分析,得出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结论。 关键词:数学;生活;促销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298元券买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上文利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关于“0” (供你参考)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数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活中商品促销的实例分析,得出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结论。 关键词:数学;生活;促销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298元券买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a+(b*c)=a+bxc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题目怎么写

今年过寒假,我和爸爸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   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我妈妈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我们心里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我们又花了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我们买东西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算了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商家为了促销,可谓挖空心思胶尽脑汁,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一年365天,中方的西方的节日,一网打尽,每一个都成了他们促销的好时机。若那一月节日少了,利润不足,商家们就努力制造节日买100送50,或买100送60,甚至是80到100。商场里涌动的多数是女人,喜欢购物仿佛是女人的天性,可事实是收入有限,数学也不怎么好,本想勤俭持家的节约一把,没想就落入了商家的美丽陷阱。不过我前天晚上花了点时间,总归弄清了这种买多少送多少的折扣算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商家打折的一般是高利润的衣服鞋子,但品牌的衣服和鞋子一般是全国统一的价钱,差异就是各地的折扣不同。比如原价是580元的一件衣服,平时可以打到7折,也就是说你用406元就可以买到。举例说买100送50吧,你用580元现金买了一件衣服,另外得到250元的购物券。假如你又再买了一件350元的衣服,需再付100元现金,(用购物券买东西是不再送券的)也就是说,你实际支出了580+100=680元,买了原价为原价为580+350=930元的商品,即你所享受的折扣为680/930=73,即为3折。而买100送50的时侯,商品的价格很少有100元的整数倍的,多为98,198,298之类,而你为了享受折扣,又购买了几十元的东西来凑。假如你的运气超好,选到了一个100元的商品,得到了50元的购物券,又刚好用这50元买了另外一件商品,那你享受的折扣极限是100/150=67折。如果你买了一件199元的商品,而又凑不到另一件满意的商品,你只得到了50元的购物券,事实上你很难凑到一件价格是50元的商品,如果你买了50元以下的商品,那不找赎你的余款就作废,如果你买了一件99元的商品,你需另付49元现金,那你这单购物的折扣是(199+49)/(199+99)=83。如此算来,买100送50的最低折扣是7折,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一般会买到7至8折的商品,而且为了消费你那个好象是多得的购物券,往往会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如果是买200送100,参照以上算法,但实际折扣会更高宁可去买7折的商品也不要去买100送50的。更不要为买200送100的折

回答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勾2+股2=弦2亦即:a2+b2=c2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XX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勾2+股2)(1/2)即:c=(a2+b2)(1/2)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提问 一个小正方体的棱是三厘米现在有2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搭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答案是什么? 回答 3×2+(20×3)×3×4=6+720=726 提问 能讲一下意思? 为什么这样做? 回答 3×3×2上下底正方形面积 20×3×3侧边面积 720+18=738 提问 谢谢老师! 再见 再见 更多10条 

生活中的商品促销数学小论文题目有哪些

比如建筑方面 还比如从三角架方面讨论

你提了好多同样的问题啊。我重复吧。 小论文吧,我也不会写。应该就是写你是怎样学数学的吧,或者你有什么学习技巧,大概就是这样吧。分嘛,你要给多少就给多少吧。

游戏中的数学 一天,熙熙姐姐交给我们一个游戏:两人轮流从1—10按顺序报数,每次只能报1、2或3个数,谁先报到10,谁就赢了。大家都想将对方“打倒”,但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百分之百的胜利呢?这个问题总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使我疑惑不解。回到家,我在小篮子里挑了十个石子,准备新手操作一下。我把爸爸叫来,让爸爸和我一起做这个游戏。我找来一支笔和一本本子,将我做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规则是这样的:我和爸爸轮流拿石子,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拿到最后一个,谁就赢了。第一场我失败了。原来,爸爸先拿,爸爸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输的“很惨”;第二场我先拿,我居然赢了……我将记录反复看了几遍,终于发现,我用最大的和最小的数相加:即1+3=4,又用了石子总数除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也就是10÷4=2…2,如果有余数,就我先拿,余数是几就那几个石子,如果没有余数,让对方先拿。现在余数是2,就拿2个石子,剩下的每次拿的石子和对方拿的和是除数3,我就可以必胜了。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我又拿了28个石子和爸爸重新玩,有了上面的规律,我果然战无不胜!!!原来,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它们正等着你去发现呢!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我在商场里学数学用数学之买家角度 作为一个买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货比三家。要买一件衣服,遇到合适的不妨先把品牌、尺码、价格记下来再到别的店做比较。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税费+厂商利润,还有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一系列附加成本,所以往往卖价要比商品价值高太多了。其实在省钱这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价格要便宜多了。在网上一个物品的价格是进价+运费。一件三四百的衣服,在网上可能只卖五六十,十分实惠。就算加上运费也要便宜许多。所以,我认为现在商场中挑选自己合适的东西,把品牌、货号、以及自己合适的尺码记好,再到网上购买。当然有些东西在网上是买不到的,这是就只有货比三家挑出最实惠的再买了。可能有许多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我可以这么说,只要掌握好方法,便宜也是可以买到好东西的。同样一件商品,便宜的和贵的,您会选择哪个呢? 大家也知道网上东西便宜,但存在的风险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警惕性了!网上卖东西的商家是有信誉度的,这个信誉度直接显示在网页上以供买家参考。同时还有成交量啊,好评度阿以及买家的留言,这些都是购物网站为了防止网上骗子行骗所设置的。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很透明了,多转转多看看总吃不了亏。 毕竟网上购物还是风险大,所以不妨我们再来看看商场里的活动吧,商场里的活动多,又诱人,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小陷阱呢?这时就需要运用我们的数学啦! “买一赠一了啊,满200送200!”哟,你瞧,活动来了! 满额送券销售活动 每过节假日,我们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 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某顾客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一般顾客心理都会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这位顾客又花了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顾客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们可以算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490/86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六折。这位先生处理还好,因为购物券只能在指定地点使用,如果买了送,送了买……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那商家就赚大了!因为你不得不一直在这个地点消费,商家就算把你套上套了,所以经过真么一算,看来数学真的很重要!!! “快看报纸!快看看!有奖耶~!诶?!还有个商场打折耶~!不过哪个合算啊?”你瞧瞧!又是一个活动哟… 有奖销售与折扣比较 某报纸上报道了两则广告,甲商厦实行有奖销售:特等奖10000元1名,一等奖1000元2名,二等奖100元10名,三等奖5元200名,乙商厦则实行九五折优惠销售。我们想一想;哪一种销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厦提供给销费者的实惠大? 面对问题我们并不能一目了然.在实际问题中,甲商厦每组设奖销售的营业额和参加抽奖的人数都没有限制.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有几种答案. 分析:(1)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当参加人数较少,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们会认为获奖机率较大,则甲商厦的销售方式更吸引顾客;(2)若甲商厦确定在单位时间内抽奖,而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费者很多,那么它给顾客的优惠幅度就相应的小.因为甲商厦提供的优惠金额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假设两商厦提供的优惠都是14000元,则可知乙商厦的营业额为280000元(14000÷5%=280000)。 “喔~~~原来如此啊!这个还得看人数呢!还牵扯到优惠金额,嗯……数学是多么重要哇!” 学数学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目的还是能把它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我们要学会学数学用数学!

写一写黄金分割线的历史 应用 618 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