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信息经济学论文1000字开头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4-07-04 14:17:20

信息经济学论文1000字开头的好处

1 信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在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中都需要人的参与,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的消耗和支持,并在信息活动中可以为信息使用者带来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说信息具有商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要素:价值和使用价值。由此可以认为,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信息在买卖、交换的过程中,形成了信息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化程度也迅速提高,信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息产业逐渐形成,从而产生了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美国的马克卢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rat)以信息生产和使用中的转化过程为视角,将信息经济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与信息从一个模式向另一个模式转换有关的经济活动领域。我国学者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是指信息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换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美国经济学家兼企业家霍肯(PHawken)则以信息所带来的好处为视角,认为信息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该定义体现了每一件商品或服务中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的观点。当物质的比重大于信息的比重时,就是传统的“物质经济”,反之则是“信息经济”。也就是说,信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的产品的经济。我国学者乌家培教授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分别定义了信息经济。从宏观层次上,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从中观层次上,信息经济是指信息经济部门、信息经济活动,不涉及农业、非信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等其他经济部门。汇总以上各方观点,可将信息经济的定义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信息经济看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即信息产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区别;第二类是把信息经济看做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即从经济中信息与物质的比重,以及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能耗比等方面来对信息经济进行界定。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形态不同,具有如下特征:(1)信息成为生产要素之一。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三要素是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又称生产资料)。19世纪前后,西方发生了一系列技术变革使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很多学者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组成“生产四要素”。20世纪以来,随着进入信息社会,人们逐渐对信息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生产要素应该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即“生产五要素”。(2)信息成分比重大的产品或服务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采用,同时社会产品或服务中信息的搜集、传输、加工、使用等过程也需要支付一定成本。因此,在社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中,信息所占的成本比例越来越大。有些情况下,信息与物质一起构成了产品或服务。有时,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产品或服务。(3)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需要,信息市场逐渐形成,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益成熟的信息市场环境下,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信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并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2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投入所占比例不高,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慢,信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大,从而使物质经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得到发展,使得信息经济学被逐渐被关注起来。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2信息经济学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在这一阶段,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两条主线: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又称情报经济学、信息工业经济学,以马克卢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rat)为代表人物。1962年,马克卢普在其《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这是一部奠基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在宏观信息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信息经济学著作。微观信息经济学又被称为理论信息经济学,以斯蒂格勒(Gorge JStigler)和阿罗(KJArrow)为代表人物,是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并提出用不完全信息理论来修正传统的市场模型中信息完全和确知的假设,并重点考察运用信息提高市场经济效益的种种机制。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并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在这一阶段,出版了大量有关信息经济学的论著,如美国的约维兹(MYovits)、英国的爱尔金森(JIlkeson)等。1976年,美国经济学会在经济学分类中首次列出了信息经济学,1979年首次召开了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性论坛。3 信息经济学的成熟与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理论日益系统化、逻辑化,各方面研究更加深入,并有多项成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逐步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Rome)提出应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罗伯特(Robert)、保罗(Paul)等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的原因不在于有形资本的多寡,而在于无形资本(如知识、教育、信息)的差异。2001年、2005年、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了在信息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并接受信息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一般通过邀请外国信息经济学家来华讲学和翻译有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等方式,将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传入我国。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探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学科性质、相关学科、发展规律、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2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主要探讨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原理、信息共享与再生原理、信息公共物品原理、信息商品化原理、信息产业边际收益递增原理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应用范围。3 博弈论和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和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主要探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信息不确定与预期效用理论、信息不确定与实物期权理论、不确定性下的信息决策、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激励合同、委托-代理关系的多阶段博弈动态模型、道德风险与锦标制度、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等。4 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研究着重探讨信息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及其供需平衡、信息商品的消费过程与消费效益、信息商品的成本与价值、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与定价方法等。5 信息市场信息市场的研究主要探讨信息市场的内涵与特征、信息市场的功能与作用、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管理等。6 信息资源及其配置信息资源及其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信息资源的构成与特征、信息资源的功能与作用、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与原则、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和内容、信息资源配置的机制与模式、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与评价等。7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研究主要探讨信息产业的含义和特征、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8 信息经济学发展问题作为新学科的信息经济学,无论是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还是学科体系都尚未成型。因此,需要将信息经济学看做是一个动态体系,随着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变,需要不断完善信息经济学的体系。如近年来出现的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信息生态经济学等。

自已好好想吧,祝你好运

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经济学,1、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IT)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象、文字等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人的信息器官与信息技术 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感测技术传导神经:传递信息——通信技术思维器官:加工和再生信息——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效应器官:施用信息——控制技术2、人们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200万年前---物质资源---土地200年前 ---能量资源---石油50年前 ---信息资源---信息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指出:没有物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能源,世界就将灭亡;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无章无序,没有意义。只有人的体质、体力、智力都发达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能,实现信息的价值。 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称为战略资源。 农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源——土地;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能量资源——石油;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种资源——信息。 1999年底,美国信息产业增长68%,达5070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创造的价值。中国的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多。 3、1994、1996、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授予了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表明信息经济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青年期的当代大学生,其特点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但在交往过程中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交往顺利或不顺利,如果交往顺利,会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会使得心情郁闷,身心受损,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大学生在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最为常见,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的特点  1.1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等原因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同时心理上也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带有理想化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产生交往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1.2情感障碍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特征。情感的好坏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自卑是则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对一个人性格的培养极具腐蚀作用,会打击他的自信心,扼杀他的独立精神,使其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是能力低下,主要是不了解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而导致自卑;有时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化。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因此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2.2自负、害羞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对其娇生惯养,养成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与同学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大发脾气、不顾他人的感受,最终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等,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导致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他人产生良好的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1.2.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心胸情怀和道德操守。是个体在成人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范式。人格的差异会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迈进大学校园,因刚从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走出来,没有时间和机会深入社会,对于人际关系,大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大学生活,又恰恰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2.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更不能因同学的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2.2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要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2.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诚实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础,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简单的说就是一要正直无私;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胸怀坦白。  2.4互助互利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别人帮助,而不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休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2.5讲究信用 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_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2.6宽容大度 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在宽容别人身上的缺点时,应该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古人说得好,水至请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从而获得多一些友谊。  2.7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感决不是设置心灵上的屏障或戒备防线,它因人、因场合而异,人与人之间亲密程度的不同所保持的距离是不相同的。同学之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牢固的友谊,就必须象刺猬彼此相抱着取暖。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之间的伤害。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学会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

信息经济学论文1000字开头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你不会是农大的吧。。。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狼借猪娃 - 还不了(比喻有去无回) 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狼啃青草 - 装洋(羊) 狼吃鬼 - 没影几 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狼借猎娃 - 还不了 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冲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红黄两祸,红指意识形态的,黄是说把中国西化,分化,有根据就把中国分成五块,这便是中国的未来,而这所有的都是美国的策略与总趋势。 西方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很大部分归于第三世界工业大开发,以中美为例,每年美国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商品,每年中国出口额为300多亿美元,如果当然商品按从别国输入的价格计算,将多 140亿美元,而美国从1979年到1996直接,对华投资才142亿美元,中美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就拿NIKE鞋来例,在美国市场售价200美元,其制造是在中国福建,出场价是20美元,工资含量2美元,还有2美元是用于支付购买气垫专利的费用。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INTERNET的扩展,从生产需要上看是缩小,而生产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看,是资本全球化,西方资本占领第三世界工业空间,形成资本的逻辑循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美国人口17亿,消耗了石油的36%,以13种主要工业原材料为例,美国的依赖程度60%,欧盟90%,日本92%。现今按我的解释,全球面临着后殖民主义,再殖民化。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其将来的意思也是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平是相对于战略而言,战略的根源是争夺殖民地,现在经济殖民化解决了这一问题,要争取第三世界市场需要和平。 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加利致辞到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分裂化是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新的辩证关系开始了。 对第三世界来说,经济全球化初期确定有过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有:西方资本注入了传统农业,二、三产一发展空间极其大;廉价劳动力。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大,经济的互补性强,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种发展,1956-1960年平均GDP增长9%。61年到66年1%,66年-70年6%,71年-75年6%,其中61年到75年持续保持在5%以上,这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奇迹,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这种强劲的局势被抑制,1976到1980年为5%-8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为6%,1990年到1994年就是 fu ta o 1%,最近几年东欧经济萎靡,东南亚金融危机,形势也不好,其原因有: 工业衰退和农村衰败,在资本全球化运动中,资本纷纷集中到工、商业,70%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发展中国家靠农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是发展经济作物,致使结构单一在,而商业行情不断变化,农业节奏跟不上商业节奏,农村的农业制约工业、制约消费。 韩国以出口型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出口受阻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韩国以精体汽车业出口为主的工业是现代化的,而内需的产业是半现代化的,所以出口萎缩采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 ,这是因为没有带来国内产业链的建立。

信息经济学论文1000字开头的学校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狼借猪娃 - 还不了(比喻有去无回) 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狼啃青草 - 装洋(羊) 狼吃鬼 - 没影几 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狼借猎娃 - 还不了 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冲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红黄两祸,红指意识形态的,黄是说把中国西化,分化,有根据就把中国分成五块,这便是中国的未来,而这所有的都是美国的策略与总趋势。 西方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很大部分归于第三世界工业大开发,以中美为例,每年美国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商品,每年中国出口额为300多亿美元,如果当然商品按从别国输入的价格计算,将多 140亿美元,而美国从1979年到1996直接,对华投资才142亿美元,中美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就拿NIKE鞋来例,在美国市场售价200美元,其制造是在中国福建,出场价是20美元,工资含量2美元,还有2美元是用于支付购买气垫专利的费用。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INTERNET的扩展,从生产需要上看是缩小,而生产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看,是资本全球化,西方资本占领第三世界工业空间,形成资本的逻辑循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美国人口17亿,消耗了石油的36%,以13种主要工业原材料为例,美国的依赖程度60%,欧盟90%,日本92%。现今按我的解释,全球面临着后殖民主义,再殖民化。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其将来的意思也是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平是相对于战略而言,战略的根源是争夺殖民地,现在经济殖民化解决了这一问题,要争取第三世界市场需要和平。 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加利致辞到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分裂化是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新的辩证关系开始了。 对第三世界来说,经济全球化初期确定有过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有:西方资本注入了传统农业,二、三产一发展空间极其大;廉价劳动力。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大,经济的互补性强,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种发展,1956-1960年平均GDP增长9%。61年到66年1%,66年-70年6%,71年-75年6%,其中61年到75年持续保持在5%以上,这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奇迹,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这种强劲的局势被抑制,1976到1980年为5%-8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为6%,1990年到1994年就是 fu ta o 1%,最近几年东欧经济萎靡,东南亚金融危机,形势也不好,其原因有: 工业衰退和农村衰败,在资本全球化运动中,资本纷纷集中到工、商业,70%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发展中国家靠农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是发展经济作物,致使结构单一在,而商业行情不断变化,农业节奏跟不上商业节奏,农村的农业制约工业、制约消费。 韩国以出口型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出口受阻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韩国以精体汽车业出口为主的工业是现代化的,而内需的产业是半现代化的,所以出口萎缩采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 ,这是因为没有带来国内产业链的建立。

信息经济学论文1000字开头的时间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变性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狼吃狼 - 冷不防(比喻突然,没有料到) 狼借猪娃 - 还不了(比喻有去无回) 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狼不吃死孩子 - 活人惯的 狼啃青草 - 装洋(羊) 狼吃鬼 - 没影几 狼看羊羔 - 越看越少 狼借猎娃 - 还不了 狼狗打架 - 两头害怕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窝里少不了骨头; 狼是铜头铁脚麻杆腰;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

你不会是农大的吧。。。

什么题目?不着急后天可以帮你查查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 ,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 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 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 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 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 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 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古扎拉蒂 的《计量经济学》,现在流行的版本应该是第四版,有面板数据讲解的那个版本。一共两本书,你看第一本和第二本的开头几章就行。这本书属于计量的总纲性的著作,想深入的话可以找具体某方面的著作,比如专门讲时间序列,专门讲面板数据的等等。书里的模型例子很多,如果你都用Excel进行笔算,那你计量水平会提高很快~ 5、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第6版英文原版)/当代全美MBA经典教材书系 作者:(美)米什金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1月 6、金融市场和机构(第6版英文影印版)/当代全美MBA经典教材书系 作者:(美国)马杜拉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月 7、固定收入证券市场及其衍生产品(第2版英文影印版)/当代全美MBA经典教材书系 作者:(美国)森达里桑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1月希望采纳

信息检索论文1000字开头的好处

现代信息检索论文: 现代信息检索方法的探讨 要想充分利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资源,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同时,因特网信息资源的骤增及其异构性、动态性,不断给信息检索带来新的挑战。信息检索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化和各种应用的关键。如何更高层次的模拟、应用人脑的智能原理,从本质上变革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已成为现代化信息知识检索理论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下面就知识检索与信息检索的关联和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一、布尔检索 利用布尔逻辑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信息检索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分别是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用这些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组配构成检索提问式,计算机将根据提问式与系统中的记录进行匹配,当两者相符时则命中,并自动输出该文献记录。 下面以“计算机”和“文献检索”两个词来解释三种逻辑算符的含义。①“计算机”AND“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既含有“计算机”又含有“文献检索”词的文献。②“计算机”OR“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含有“计算机”或含有“文献检索”以及两词都包含的文献。③“计算机”NOT“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含有“计算机”而不含有“文献检索”的那部分文献。 检索中逻辑算符使用是最频繁的,对逻辑算符使用的技巧决定检索结果的满意程度。用布尔逻辑表达检索要求,除要掌握检索课题的相关因素外,还应在布尔算符对检索结果的影响方面引起注意。另外,对同一个布尔逻辑提问式来说,不同的运算次序会有不同的检索结果。布尔算符使用正确但不能达到应有检索效果的事情是很多的。 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已成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 信息检索通常指文本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组织、表现、查询、存取等各个方面,其核心为文本信息的索引和检索。它是基于信息组织形式,如字符串、结构化数据库,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如排序数据查找、字符匹配,实现效率不高的检索。信息检索综合应用布尔检索方法和基于超链的检索技术,改进了基本检索功能,但缺点是对精确的提问不能给出精确的回答。从历史上看,信息检索经历了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到目前网络化、智能化检索等多个发展阶段。 目前,信息检索已经发展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信息检索的对象从相对封闭、稳定一致、由独立数据库集中管理的信息内容扩展到开放、动态、更新快、分布广泛、管理松散的Web内容;信息检索的用户也由原来的情报专业人员扩展到包括商务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各专业人士等在内的普通大众,他们对信息检索从结果到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适应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个性化的需要是目前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三、知识检索 知识检索的基本思想是,模拟扩展人类关于知识处理与利用的智能行为和认识思维方法,是充分利用在线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利工具。例如:抽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知识检索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实现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化,向用户提供潜在内容知识,以及分析预测后的超前性领域成果或知识。②提供主动服务方式,自动优化用户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检索。③面向用户,依据用户的需求及其变化,能灵活选择理想的检索策略和技术,并且将繁重的知识信息存取工作从用户移向了计算机。④综合应用各类知识和各种高效的智能技术,全面提高检索效率。 知识检索是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知识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充分表达和优化用户需求,能高效存取所有媒体类型的知识源,并能准确精选用户需要的结果。

更快的找到需要的科技信息节省时间

《毕业论文写作与信息检索》的收获和体会我帮你搞定~原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