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7 00:25:20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有哪些

共获奖25项,其中省科委,省教委奖励九项,商丘师院奖励12项,商丘市奖励四项。多次被评为校先进教师、文明教师、优秀党员和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其中代表性的获奖情况如下:“开设精细化工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研究”,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新型皮革加脂剂ZD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精细化工》,获1999年河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证书》编号:“醋酸正丁酯生产新工艺”,获全国著名重点高校暨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1993年5月,《证书》编号: 论文“合成醋酸正丁酯的新方法”,《精细化工》,获1996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证书》编号:“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颜色的关系”,《大学化学》,获1994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证书》编号: 科研成果“乙酸正丁酯生产新工艺”,获1994年河南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证书》编号:9404467.论文“新型多取代硫代半卡巴腙类配体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有机化学》9,681-684,《SCI》收录。获“河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证书》编号:8-2-434-1,2003年7月。8.论文“新型多取代硫代半卡巴腙类配体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有机化学》9,681-684,《SCI》收录。获“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证书》编号:豫教[2002]06252号2002年9月。9.论文:“新型农药—氟氯氰菊酯的生产与研究”,《全国高师有机化学教研会论文集》,获“第十届全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教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8月20日

1. 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且1998年培养期满经省专家组考核“优秀”;2. 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 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级文明教师”;4.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彭阴刚“科技奖学金”一等奖;5. 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博士生”奖;6. 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7. 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 2002年获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9. 2002年在院第三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期满考核中荣获一等奖;10. 带广义边界条件具缓发中子迁移算子的谱,1996年6月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1. 时间依赖中子迁移方程离散纵标法的合理性,1996年9月获省教委优秀论文二等奖;12. 时间依赖中子迁移方程解的指数稳定性,1998年6月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3. 一类非线性积分-微分方程的解及其构造,1998年9月获省教委优秀论文三等奖;14. “数学分析”课程199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常微分方程”课程199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课程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本人为课程带头人或主要成员);15. “分析数学的课程建设”教学成果1996年通过省级鉴定并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6. 95—96学年度被评为信阳师院优秀党员;97—98学年度被评为信阳师院优秀党员;17. 1996年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18. 1999年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年度考核荣获一等奖;19. 2000年度院优秀中年骨干教师年度考核荣获二等奖;20. 2002年院第三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期满考核荣获一等奖;21. 一类非线性积分-微分方程的解及其构造,1999年6月获省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22. 非自治Lotka-Volterra树系统解最终有界的判据,获2002年省教委优秀论文一等奖;23. “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2000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4. Threshold and stability results for an age-structured SEIR epidemic model, 2003年7月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5. The criteria of ultimate boundedness for nonautonomous Lotka-Volterra tree 2003年7月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6. “年龄结构的流行病动力学的数学方法”2003年获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7. “排队论中的泛函分析方法”, 2003年9月获新疆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8. 2004年4月被评为“信阳市十佳职工”;29. 2004年4月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30. 胎次递进人口算子复本征值的指标, 2004年8月获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31. 2005年10月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资助经费30万元32. 李学志,艾尼,朱广田,《年龄结构的流行病动力学的数学理论》(英文),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著作奖贰等奖,豫教[2005]33. 2006年7月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六批河南省优秀专家”34. “The Index of the Complex Eigenvalues of an Parity Progressive Population Operator”2006年7月获河南省第九届优秀论文一等奖35. “Global stability of an age-structured sirs epidemic model with vaccination” 2006年7月获河南省第九届优秀论文一等奖36. “具有重复感染和完全接种疫苗的两菌株流行病模型的菌株替代(英文)”2006年8月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证书编号:[2006]37. “带接种疫苗的总人口规模变化的年龄结构SEIRS流行病模型分析(英文)” 2006年8月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证书编号:[2006]38. 排队论中的泛函分析方法,06年7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G39.“第二届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优秀青年”,2008年11月。由团省委、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青联联合举办。40.高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4月。 Stability of an age-structured epidemiological model for hepatitis,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总人口规模变化的年龄结构SEIR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具有急慢性阶段的SIS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A Note on Global Stability of an SEI Epidemic Model with Acute and Chronic Stages,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A Ratio Dependent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Stage Structure and Optimal Harvesting Policy,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具有垂直传染的年龄结构SEIR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猪旋毛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究与应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河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羊胚胎移殖B超监测技术及其影像的研究, 7,获河南省人事厅、科技厅、科协贰等奖。河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家畜外科手术学”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7,获河南省人事厅、科技厅、科协三等奖。 “四位一体”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于2004年10月获河南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又于2004年7月获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通过学校鉴定后又通过了省教育厅主持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鉴定。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有哪些奖项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安全工程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3篇2003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3年获河南省教学名师200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8篇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获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2篇2010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0年获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首届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共获奖25项,其中省科委,省教委奖励九项,商丘师院奖励12项,商丘市奖励四项。多次被评为校先进教师、文明教师、优秀党员和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其中代表性的获奖情况如下:“开设精细化工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研究”,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新型皮革加脂剂ZD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精细化工》,获1999年河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证书》编号:“醋酸正丁酯生产新工艺”,获全国著名重点高校暨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1993年5月,《证书》编号: 论文“合成醋酸正丁酯的新方法”,《精细化工》,获1996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证书》编号:“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颜色的关系”,《大学化学》,获1994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证书》编号: 科研成果“乙酸正丁酯生产新工艺”,获1994年河南省教委科研成果三等奖,《证书》编号:9404467.论文“新型多取代硫代半卡巴腙类配体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有机化学》9,681-684,《SCI》收录。获“河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证书》编号:8-2-434-1,2003年7月。8.论文“新型多取代硫代半卡巴腙类配体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有机化学》9,681-684,《SCI》收录。获“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证书》编号:豫教[2002]06252号2002年9月。9.论文:“新型农药—氟氯氰菊酯的生产与研究”,《全国高师有机化学教研会论文集》,获“第十届全国高师高专有机化学教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8月20日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有哪些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主持和参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项,完成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1项),省部级项目12项(主持9项),政府和企业委托或合作项目7项(主持3项),主要有: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第二主持人199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新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第二主持人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单列学科)项目,科学道德缺失与重建,主持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软科学项目,我国科学基金监督运行机制研究,主持子课题1999年技术创新与企业专利战略选择,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21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省级一、二、三等奖6项,厅局级一等奖2项,主要有:《技术创新管理》1996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与网络法》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状况与对策研究,199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软科学资源评估及优化配置研究,2000年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2002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创新须注重专利文献的调查运用,2003年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知识产权:知识经济的制度选择,200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科研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些观点和政策建议被国家,河南省有关部门和高校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0年代初在《研究与发展管理》上发表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思考首次提出了制定社会各界的关注,三年后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又如近年来完成的区域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建立河南省知识产权资源大省强省预测分析、河南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调查研究和技术创新与企业专利战略的选择等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被我省科技厅、教育厅和知识产权局以及一些大型企业所采纳,为确立河南省专利发展战略和制定企业专利战略提供了决策参考。不少论文被《科技日报》、《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其他学者的论文以及课题论证中多次转载引用。

1987年于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1990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学习至出站。先后参与承担了原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十几项研究课题。曾经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郑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园丁奖。200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5年2月6日上午,首届“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颁证仪式在郑州举行,施进发教授获此殊荣并参加颁证仪式 。基金资助期间,针对大型零部件曲面外形的非接触测量这一较重大的问题,在其原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激光聚焦对中、光电图像信息转换、伺服随动和软件插补等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近似法线方向即准法线方向跟踪扫描的非接触测量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单像出结果、双像需随动的随动测量规则,探讨了测量头与被测量表面保持等距离的原理与技术;提出了集成创新的从三个方面克服测量盲区的方法;还研究了克服激光表面反射导致测量误差的实用涂层及后处理办法等,对于不宜接触的大型零部件或部位的形廓测量技术和工程实践有较重要的创新价值。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被EI收录4篇,ISTP收录1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8项,成果鉴定3项。1、近三年申请者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1)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2005KYCX001,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10-10,20万+20万(配套),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结项;(2)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8ZG5500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1~30,8万,主持,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研;(3)横向课题,20091207,激光测距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研制,2009-2010,80万,主持,中航工业光电研究所,在研;(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11052200,基于GIS的铁路水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01-12,2万,参加,河南省科技厅,结项;(5)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2007460024,基于Web的网络化分散制造电子服务(e-Service)平台的开发与应用,1-12,1万,参加,河南省教育厅,结项。2、近三年主要论文、论著及科技成果目录A.近三年主要论文(06年以来):(1)Jinfa Shi,Jianhui S OVERVIEW ON INNOVATION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IN VEHICLE CAE,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puter Technology (ICECT 2009):457-460 EI索引(2)Jinfa Shi,Hejun Jao,Jianhui S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r Networked M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8):2146-2153 ISTP索引(3)施进发,李济顺,焦合军,李晓东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化制造安全检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06):93-96(4)施进发,李济顺,焦合军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中小企业协同设计系统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12):43-46(5)Shi Jinfa, Jiao H Research of Security Detection for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based on Optimized Support Vector M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s and Cybernetics(IHMSC 2009):32-35,Hangzhou,China(6)孙建辉,施进发,谢金法,赵炎水浅谈车辆工程CAE中拓扑优化技术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08):7-11(7)焦合军, 施进发, 李济顺 网络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 价值工程 , 2007,(09):101-103(8)Shi Jinfa, Zhou Y Study on the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the vehicle bod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2006):1590-1593(9)焦合军, 施进发, 李济顺 网络化制造资源状态估计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加权支持向量机(WSVM)[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2008,(02):78-80(10)施进发 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 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3):111-115(11)施进发 加强本科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5):148-151(12)胡中艳,宗思生,施进发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PROGRAM ABOUT ALGORITHM OF BEZIER CURVE’S CONTROL POINTS Proceedings of the 38r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8):ISTP索引(13)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and Jinfa S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Mechanics of Ductile I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 324-325, 2006, 327-350 EI、ISTP-收录(14)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and Jinfa S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 Fe-B-C A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AMR), 2008, V 33-37, pp459-462 EI、ISTP收录(15)孙建华,张霖,施进发,严金波 RPW法在混合装配线工序同期化的应用,工业工程,2008,(01): 101-103,108(16)于永玲, 宗思生, 施进发 基于MRPII思想的库存管理系统及高架库接口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6,(20):118-120(17)Jiang Zhi-qiang, Feng Xi-lan, Shi Jin-fa, Zong Xue- Web Service-Based Study on BPM Integrated Application for Aero-M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Valume: 3842/2006, 1049- (SCI-BDV63收录,EI-2006279982372收录,ISTP-BDV63收录)(18)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Jinfa S A CR-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PCM Model based on PFSC for Aeronautical Subcontract P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 2008), December 18-19, 2008, Wuhan, C EI、ISTP收录(19)Xilan Feng, Zhiqiang Jiang, Jinfa Shi and Xuewen Z Windows DNA-based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ulti-Symposium on Computer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IMSCCS 2006), 20-24 June 2006, Hangzhou, Zhejiang, C 372- (EI-20065110322815收录,ISTP-BEV98收录)(20)孙建华, 胡中艳, 严金波, 施进发 基于多品种混合流水线的平衡设计方法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 2007,(07):4-6B.出版著作:(1)施进发,游理华,梁锡昌编著机械模块学[M]重庆出版社 ISBN 7-5366-3586-9,1997(2)蒋志强,施进发,王金凤等编著先进制造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ISBN 7-03-016945-X,2006(3)施进发,孙建华,胡仁喜等编著Dreamweaver CS4入门一与提高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26473-6,2009(4)葛瑞锦主编,刘文等编写,施进发参编 生产管理实用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 7-80134-520-7,1999C.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横向课题HX200410),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2)零部件外形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02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3)基于GIS的铁路供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4)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第2完成人;(5)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攻关0224310017),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 ,第2完成人;(6)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基金98I55003),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7)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第1完成人。D.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有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5项(清单略)。E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符寒光,蒋志强,施进发一种低裂纹型高速钢轧辊及其离心铸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40761号),专利号:ZL 3,专利申请日:2006年1月19日,授权公告日:2007年8月15日。【公开号:CN 1803339,公开日期:2006-7-19】(2)蒋志强,符寒光,施进发一种高速线材轧机导入钢坯用导卫辊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79220号),专利号:ZL 8,申请日:2006年4月15日,授权公告日:2007年12月14日。【公开号:CN 1847439,公开日期:2006-10-18】(3)符寒光,蒋志强,施进发一种用于耐磨钢铁材料的中间合金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426083号),专利号:ZL 4,申请日:2006年9月5日,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3日。【公开号:CN 1916215,公开日期:2007-02-21】(4)蒋志强,符寒光,冯锡兰,宗学文,施进发,李明伟,张轶一种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474791号),专利号:ZL 1,申请日:2007年6月26日,授权公告日:2009年3月4日。【公开号:CN 101078090,公开日期:2007-11-28】(5)唐朝伟,梁锡昌,施进发 激光扫描曲面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第166270号),专利号:ZL 93 2 x,专利申请日:1993年7月9日F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2)“改进型铸造高速钢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 (省攻关062425000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3)“基于GIS的郑州水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6;(4)“基于MRPⅡ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5)“零部件外形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021),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6)“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攻关0224310017),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7)“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 (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8)“机载高清晰度显示器模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省攻关042425004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9)“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98I55003),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2;(10)“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 (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998。3、主要学术成绩、创新性贡献和推广应用情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河南省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EI收录13篇、ISTP收录9篇);出版著作4部;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0项;主持过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和横向开发项目等12项。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区别于传统制造技术,提出了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制造资源的理论和技术。“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是为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实用型生产管理系统。04年4月份该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验收,在当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并于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相互间集成技术的基础。“基于GIS的郑州水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为郑州铁路分局郑州水电段研究开发的基于GIS的应用系统。该项目06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并于0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为郑州铁路分局面向“数字铁路”工程迫切需要所开展的应用研究课题。该项目07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现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研究三维数字信息集成技术奠定了必要基础。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探索了网络化制造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以非资产重组方式组合成的虚拟网络联盟的组织生产模式;探索通过网络合作将资产投资趋于最低而竞争优势趋于最大的方略。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总统框架的基础。“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该项目是为河南省南阳市信用合作联社研究开发的实用性横向课题。1998年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应的网络版软件Credit Cooperation Bank System(信用合作银行系统,简称CCBS0)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异构数据库接口的技术基础。以上这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分别在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014中心(空空道弹研究院)和郑州博誉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每家企业都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项目立足服务科学与工程,基于现代制造服务理论,研究产品设计、作业管理、定置管理信息化服务的集成架构、理论,从图形信息、工程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共享的角度构建服务集成模型,探讨定置管理服务的优化算法,研发论证集成原型。项目研究目标(1)揭示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方法,提出现代制造定置信息化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2)基于GIS原理,从产品设计信息化、定置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集成的角度,提出信息化服务集成模型、技术、服务驱动和优化算法,充实信息化服务集成理论基础;(3)通过信息化服务集成系统的原型开发,验证完善集成模型、算法及相关理论。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集成研究。对服务科学与工程、现代制造服务业、共性服务共享技术及服务集成已有成果进行调研。以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为对象,分析信息化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探讨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领域。(2)现代制造定置信息化服务集成理论框架的提出,主要在对现代制造产品设计信息化、现代制造管理信息化服务、GIS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品设计信息化、定置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者之间信息化服务的关联、共性部分,基于GIS原理,提出实现服务集成的理论框架。(3)服务集成建模。抽象规范统一定置环境、物等为定置几何模型,设计定置信息模型,设计图形信息归档结构,参照GIS信息模型,构造定置空间、关联关系信息模型;从产品设计获取产品各组成部分特征及结构信息构建产品特征、信息模型和产品结构关系模型,获取作业计划中产品与设备关系信息构建作业计划模型和设备、产品关系模型;构建信息存储模型。(4)服务集成驱动。探讨信息检索开发方法,规范信息检索功能,构建信息检索共性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设计图形显示开发方法,构建动态显示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5)优化方法。探讨物料轨迹节点设备重合度模型,提出设备的空间、时间重合度网格及网格参数指标;提出物料轨迹节点设备搜索算法,统计网格节点指标值,采用阀值法,提出优化路径算法,探讨其有限解;以空间、关联关系为权重指标,提出优化定置求解算法,探讨利用辅助设计平台优化有限解。(6)人机工程的应用。探讨人机工程在信息服务集成建模、原型开发中的应用,提出在优化方法设计中人机工程的应用方法。(7)集成原型开发验证。针对合作单位进行应用研究,实地调研、分析,开发集成系统原型,测试论证原型的有效性,给出所研究的理论、方法的例证。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安全工程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3篇2003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3年获河南省教学名师200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8篇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获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2篇2010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0年获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首届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项有哪些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安全工程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3篇2003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3年获河南省教学名师200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8篇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获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2篇2010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0年获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首届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王发曾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城市生态学,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120篇左右学术论文,独著、主编或参编并正式出版15部学术专(译)著,主持或参加完成20项左右国家级、省级或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获得20项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是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学术带头人等。主要学术贡献领域包括:(1)深入研究中原城市群。王发曾等河南大学的学者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机理与调控方法研究”(1990-1993),是我国较早开始的省域城市体系研究之一。他们提出:以郑州为核心,以京广、陇海铁路为骨架,构建河南省中部大中城市集聚的“核心城市圈”(王发曾等,1992;王发曾,1994)。在中原城市群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王发曾、刘静玉、徐晓霞、赵威、刘晓丽等学者系统研究了中原城市群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城镇化基础;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原城市群三大体系整合研究;中原城市群城乡生态整合研究等方面。王发曾等学者对中原城市群的研究为河南省城镇的总体布局和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调控指导。王发曾等关于河南省城市体系功能组织的研究奠定了中原城市群研究的基础,2003年王发曾等申请了河南省政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题研究课题“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基金编号:2005004),以此为基础,在竞争力、城市体系、产业、空间、城乡生态环境和支撑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城市群的整合研究,《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研究(报告)》获得河南省首届发展研究三等奖,以此为基础出版专著《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刘静玉同时参编了《中国城市群发育与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围绕此研究,相继展开了城市群的动力机制、基本理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优化、物流信息流整合的研究,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刊物陆续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这些成果整合为“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011年)。以王发曾为组长之一,由刘静玉、徐晓霞、闫卫阳等组成的课题小组获批200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重点招标课题《中原城市群产业融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010),该项目以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支撑,定量分析了中原城市群产业融合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层次的产业融合发展方略,该成果顺利通过成果鉴定。刘静玉主持,王发曾、赵威、李斌等参加的课题小组获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82400451650),分别从经济地域组织与产业结构、城市体系整合、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整合、信息化网络平台整合、城乡生态工程建设和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研究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鉴于城市群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王发曾等认为省域城市群必然成为省(区)发展战略的主要牵引板块。通过中原城市群初步整合,以及内聚和外联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实践,即内聚以营造现代都市区,构建能够带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外联以营造省域现代城镇体系,构建能够承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区域支撑体系”,探索省域城市群整合理论的深化及其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该研究是城市群研究的深化,可为中原城市群深度整合及其他省域城市群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该成果发表在《地理科学》(2011年第3期)发表。(2)提出并深入研究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王发曾在开放空间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研究的空间特征,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他指出城市开放系统包括灰色开放系统和绿色开放系统;空间结构形态包括外部圈层、主体圈层和内里圈层;阐明了开放空间系统的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基本对策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圈层一体化优化、系统要素优化等主要工作内容。王发曾从人类生态学的辨析入手,研究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与调控,进行了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理论的辨析,以典型城市开封为例,研究其生态系统优化的关键措施,这些成果在城市规划汇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术期刊发表。此后,城市生态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由我国一般城市到个体城市开封、洛阳,这些成果先后在地理研究、城市规划、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等刊物上刊出。此后,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转向中原城市群,徐晓霞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生态系统展开研究,其成果《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王发曾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城市人工物质要素的空间设计及其环境质量效应研究”(1994-1997),2000-2002年获批河南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项目编号:4070100),2003-2005年王发曾、高建华、徐晓霞等承担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311061500)。《开封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开放空间系统系统优化》获得河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开封市生态系统优化的关键措施》获得河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3)开创了中国城市空间犯罪及防控研究。王发曾教授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城市犯罪空间防控问题,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专著《城市犯罪分析与空间防控》(群众出版社,2003),该书于2004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以来在商务印书馆、东南大学出版社等陆续出版了《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城市犯罪空间》等著作。其研究主要从以下的线索展开——第一,城市犯罪特征分析。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城市犯罪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特征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犯罪特征分析,包括不同区位、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城市犯罪特征分析,包括不同区位、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城市犯罪特征分析;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分区的犯罪特征分析,包括市中心、对外交通运输区、居住区和其他功能区的犯罪特征分析;城市犯罪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包括长期动态变化、年代动态变化和日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第二,城市犯罪成因分析。首先,介绍和评价了人类生物学、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城市犯罪成因的理论和假说,阐述了城市犯罪成因的综合观,然后按照综合成因观的思路,分别对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和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犯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三,城市犯罪要素分析。分别对城市犯罪的主体(罪犯)、受体(受害者)和载体(犯罪场所)进行了分析。城市犯罪的主体分析,包括罪犯的滋生环境、成分构成和心理行为分析;城市犯罪的受体分析,包括个体和团体犯罪受体分析;城市犯罪的载体分析,包括各种载体中的非公共空间盲区、公共空间盲区、边际空间盲区、移动空间盲区和虚拟空间盲区的分析。第四,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在对城市犯罪空间防控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态布局、城市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城市空间地域的防控管理和城市公安机构空间布局调整等防控城市犯罪的主要途径。(4)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该学科方向紧扣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研究特色。王发曾等在中原经济区的边界范围确定、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组织、新型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编《解读中原经济区》、《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等专著。2010年王发曾参加省委、省政府组织的“中原经济区研究”课题组,任课题小组组长。“中原经济区研究”课题组荣获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特别贡献奖”,王发曾等代表课题组于2012年3月19日接受颁奖。2012年以来王发曾等陆续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2013年获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中原经济区主体区现代城镇体系研究》(2014年出版),为中原经济区进一步地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他在书中指出:中原经济区战略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中原经济区战略是中华复兴的时代呼唤中原经济区战略是中原民心的时代呼唤《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国之方略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有哪些奖项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1999年获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安全工程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3篇2003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3年获河南省教学名师200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8篇2006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获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2篇2010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0年获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首届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篇2011年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姓 名:许群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1年5月籍 贯:河北省武强县最高学历:博士从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职 称:教授 从事超临界流体特性和超临界流体在高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在热化学、相平衡以及高分子反应、材料功能改性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基础。回国后组建了郑州大学的超临界流体实验室,开辟了超临界流体中合成材料的新领域,首次发现了超临界流体对材料表面的诱导结晶现象,研究结果在寄出不到一个月即被发表在Chemistry letter即<<日本化学快报>>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30篇,其中一篇的研究结果被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即<<美国应用聚合物科学>>引为杂志封面。目前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国际合作项目等。获得的奖项有中国化学会优秀论文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发表专著有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和英国剑桥出版社出版的《Biodegradable polymer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的Chapter 18 “Genera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caprolactone foam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材料工程学院许群教授及其课题组在研究碳纳米管的修饰时,发现了一种新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抗溶剂诱导聚合物结晶从而修饰碳纳米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增加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力,确定碳纳米管良好分散性的同时,还保证了碳纳米管固有的独特性能。这一研究在该学术领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从2007年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acromolecules即美国《大分子》,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即美国《物理化学》陆续发表他们的工作(Macromolecules, 2007, 40, 8821;Macromolecules, 2008, 41, 2868;Macromolecules, 2008, 41, 4519;J P C C, 2009,113,18531),仅2010年上半年美国《物理化学》就发表了4篇他们的研究成果(J P C B, 2010, 114,5257;J P C B, 2010, 114, 9435 ;J P C C, 2010, 114, 10119; J P C C, 2010, 114, 12728),与此同时《中国科学》也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B,2010,53, 1525)。令人欣喜的是,最近他们有关共轭高分子修饰碳纳米管的研究,被美国化学会列为7月份当周世界上最为突出六项化学研究成果之一,这充分显示了我校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