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2000字高考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6:18:43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2000字高考范文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且从中收益非浅。因此,在这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作用;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 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延伸与发展透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2.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因而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3.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四、结语 以上所述,反映了传统美学对我国现在设计美学的重大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3]黄石.什么是设计之美[J].装饰与设计,1993,(4).

有关设计理念的 论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意象 论文摘要 空白可被视为意象表达的一类特殊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的传递作品深意,挖掘作品内涵。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立象以尽意”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明确了“立象”的目的是为了“尽意”。“象”以“尽意”为存在根据。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的物象,而是卦象,即“寓意之象”、“意中之象”的符号。“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意”、“尽情”、“尽言”、“尽神”。 中国古代早期的意象都是作为一种抽象至理的载体被使用的,那时的“意”是一种表象之意,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它的指涉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哲学领域之内,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刘勰是在我国文艺理论领域中第一个提出意象概念的人。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他强调了内心意象在艺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把它提高到“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的高度。刘勰的意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人多在此基础上使用意象概念。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指的也是“内心意象”。宋代以后,以及明清学者往往把意象当作艺术形象来看待,意象的古意渐渐隐去,意象的意义开始泛化。 意象是人类心灵中自由衍生与驰骋的大千气象,它是一种自然美妙而无羁绊的真情洋溢。当代的艺术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无论用哪一种形式表现,“意象”都仍是现代设计语言中的潜语言成分,都与“意”密切相关,都渗透了设计者的理念、意念、情感等诸多“意”的因素。 传统的意象观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设计意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设计意象,是把以感受形式出现的表象当作创作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这种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解析、综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理性逻辑层面上的观照。也不是简单的对事物感性形态进行概括出抽象的普遍内容,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情感、直觉、认知和人生体验相对应的同构元素,并借以构筑设计意象。 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常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内在的一些含义,引发观者的一定联想。除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现形式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意象表现形式,即空白意象。 [next] 空白即“虚”,反之为“实”。虚即虚无,实指实有。在平面设计中,可将空间分为实空间和虚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组成画面空间的实体部分,虚空间则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余部分。虚空间并不是背景,更不是设计中多余的部分,它也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之一。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设计作品的“以白当黑”,“言外之意”。这种空白,看似无形之境,实乃设计者的匠心独运,笔虽未到。而意已至。所以,空白即意象。正如清代笪重光《画鉴》昕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 中国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讲究理性的认知和推理。而更多的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体味人生。在中国画论中,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所以,画家极其重视“留白”,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山水画中的天、云、水等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以虚当实,寥寥数笔,意尽形全。但观者却能在画面中“实”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的感受,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和空白处即画的效果。 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面中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一位老翁坐在船头,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几笔波纹,画面大面积为空白,但确有力地表现了江面的空旷及寒意。萧条的气氛,更加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也给观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这幅画面中的空白不是白纸,而是画中之白。虚中有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图形符号。正如清张式在《画潭》中所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在画家眼中,画中的空白可以是天,是地,是云。是水…… 中国画对于虚实、空白的处理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版式编排中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在《清流》的编排设计中,借鉴了中国画空白的艺术元素符号,并将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以大面积的空白充斥版面,结合画面中心几条正在畅游的金鱼,将其余的空白部分巧妙地转化成水面。带给观者和谐宁静之感,更拓展了画面“清流”的意境。这里的“白”表现的是没有具象的虚空,它们能和画面外部的空间连成一片,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延伸性。 现代平面设计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标。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仅靠直接的表述往往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意象的意是难以穷尽的,因此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才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时只有在“虚”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凸显“实”。虚在这里并不是“虚空”,而是蕴含了“景”的“虚”。暗含了“情”的“虚”。在一套张家界的旅游宣传册设计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以“虚”托“实”的手法。设计者用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勾勒出了宝瓶等一些器物的外形,再将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安排其中,除去右上角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外,画面其余部分就是大面积的空白,只在靠近器物外形处看似随意地描绘有两只飞鹤或几朵祥云,这种大面积地留白方式除了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情境之外,还很好地烘托出了创作的主体物。 有时设计作品中的空白处理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能够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沉思。并由此引发一定的联想。如为大家所熟悉的苹果电脑的标识设计,右边的一处空缺,看似破坏了图的完整性,实则恰与背景融合,打破了形的拘束,带给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此时的空白已成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 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一种“虚空间”。是画面中存在的一种“气场”,画面中各构成要素正是被这种无形的“气场”协调统一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一种完整性。这一元素如果运用的巧妙的话,可以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有时甚至实体的元素还有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对画面版式留白所产生的虚空间的合理运用应受到更多设计者的关注。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激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去挖掘和体味作品中所潜藏的深“意”。[next]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2000字高考成绩

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且从中收益非浅。因此,在这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作用;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 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延伸与发展透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2.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因而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3.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四、结语 以上所述,反映了传统美学对我国现在设计美学的重大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3]黄石.什么是设计之美[J].装饰与设计,1993,(4).

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纯粹色彩科学心理颜色黑色灰色白色海军蓝(深蓝色)褐色、棕色、咖啡色系红色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色彩均衡色彩心理学价值色彩感情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强弱感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纯粹色彩科学 心理颜色 黑色 灰色 白色 海军蓝(深蓝色) 褐色、棕色、咖啡色系 红色 粉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紫色色彩均衡 色彩心理学价值 色彩感情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强弱感 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 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 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展开 编辑本段纯粹色彩科学  纯粹色彩科学称为色彩工程学,包括表色法、测色法、色彩计划设计、色彩调节、色彩管理等。包装色彩学是色彩工程学在包装色彩设计与色彩复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是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艺术色彩的有机统一。包装色彩学从包装色彩出发,系统地反映色彩形成与表述、色彩设计与再现的现象与规律,是色彩构成、色度学及印刷色彩学等有关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对包装色彩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编辑本段心理颜色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在色 色彩版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严格的定义,彼此的含义不完全相同。   例如,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到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也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主波长对应于色相。人们常说的红色就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红色在色度图上也只是一个区域,人们绝不会把500nm的单色光称为红色。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颜色一般总是比亮度大的颜色显得暗些。色度学中的纯度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例如,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黑色  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端视服饰的款式与风格而定。黑色为大多数主管或白领专业人士所喜爱,当你需要极度权威、表现专业、展现品味、不想引人注目或想专心处理事情时,例如高级主管的日常穿著、主持演示文稿、在公开场合演讲、写企划案、创作、从事跟“美”、“设计”有关的工作时,可以穿黑色。灰色  象征诚恳、沉稳、考究。其中的铁灰、炭灰、暗灰,在无形中散发出智能、成功、强烈权威等强烈讯息;中灰与淡灰色则带有哲学家的沉静。当灰色服饰质感不佳时,整个人看起来会黯淡无光、没精神,甚至造成邋遢、不干净的错觉。灰色在权威中带着精确,特别受金融业人士喜爱;当你需要表现智能、成功、权威、诚恳、认真、沉稳等场合时,可穿著灰色衣服现身。白色  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但身上白色面积太大,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当你需要赢得做事干净俐落的信任感时可穿白色上衣,像基本款的白衬衫就是粉领族的必备单品。海军蓝(深蓝色)  象征权威、保守、中规中矩与务实。穿著海军蓝时,配色的技巧如果没有拿捏好,会给人呆板、没创意、缺乏趣味的印象。海军蓝适合强调一板一眼具执行力的专业人士。希望别人认真听你说话、表现专业权威时,不妨也穿深蓝色单品,例如:参加商务会议、记者会、提案演示文稿、到企业文化较保守的公司面试、或讲演严肃或传统主题时。褐色、棕色、咖啡色系  典雅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给人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没有搭配好的话,会让人感到沉闷、单调、老气、缺乏活力。当需要表现友善亲切时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饰,例如:参加部门会议或午餐汇报时、募款时、做问卷调查时。当不想招摇或引人注目时褐色、棕色、咖啡色系也是很好的选择。红色  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别人注意你。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请避免穿红色。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可以让红色单品助你一臂之力。粉红色  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可以软化攻击、安抚浮躁。比粉红色更深一点的桃红色则象征着女性化的热情,比起粉红色的浪漫,桃红色是更为洒脱、大方的色彩。在需要权威的场合,不宜穿大面积的粉红色,并且需要与其它较具权威感的色彩做搭配。而桃红色的艳丽则很容易把人淹没,也不宜大面积使用。当你要和女性谈公事、提案,或者需要源源不绝的创意时、安慰别人时、从事咨询工作时,粉红色都是很好的选择。橙色  橙色富于母爱或大姐姐的热心特质、给人亲切、坦率、开朗、健康的感觉;介于橙色和粉红色之间的粉橘色,则是浪漫中带着成熟的色彩,让人感到安适、放心,但若是搭配俗气。橙色是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时,特别是需要阳光般的温情时最适合的色彩之一。黄色  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所以雨具、雨衣多半是黄色。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提醒你,艳黄色有不稳定、招摇,甚至挑衅的味道,不适合在任何可能引起冲突的场合如谈判场合穿著。黄色适合在任何快乐的场合穿著,譬如生日会、同学会;也适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时穿著。绿色  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可扮演重要的角色。绿色象 色彩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绿色的负面意义,暗示了隐藏、被动,不小心就会穿出没有创意、出世的感觉,在团体中容易失去参与感,所以在搭配上需要其它色彩来调和。绿色是参加任何环保、动物保育活动、休闲活动时很适合的颜色,也很适合做心灵沉潜时穿著。蓝色  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在色彩心理学的测试中发现几乎没有人对蓝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正蓝、宝蓝在热情中带着坚定与智能;淡蓝、粉蓝可以让自己、也让对方完全放松。蓝色在美术设计上,是应用度最广的颜色;在穿著上,同样也是最没有禁忌的颜色,只要是适合你“皮肤色彩属性”的蓝色,并且搭配得宜,都可以放心穿著。想要使心情平静时、需要思考时、与人谈判或协商时、想要对方听你讲话时可穿蓝色。紫色  紫色是优雅、浪漫,并且具有哲学家气质的颜色。紫色的光波最短,在自然界中较少见到,所以被引申为象征高贵的色彩。淡紫色的浪漫,不同于粉红小女孩式的,而是像隔着一层薄纱,带有高贵、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而深紫色、艳紫色则是魅力十足、有点狂野又难以探测的华丽浪漫。若时、地、人不对,穿著紫色可能会造成高傲、矫揉造作、轻佻的错觉。当你想要与众不同,或想要表现浪漫中带着神秘感的时候可以穿紫色服饰。编辑本段色彩均衡  (1)比较全局   (2)不同的物体也不同。如:你可以看出页面上是块铁之类的东西的话,那么,潜意识里比看到页面上的一颗小草就会觉得不同份量了。这是我们生活上的体验。   (3)色彩不能偏于一方,否则就会失重。如页面中心有大色,则四周一定要有一些小色,左边有一定的物体一定的明度,右边就不能完全灰暗或空白,也要有适量的明色。   (4)若说到均衡,则纯度或明度较差的大色块与面积小的鲜明色块也均衡要表达出我们主页的风格,这就需要理解色调的概念。色调,即我们页面的主色彩。我们所要表达的性格或心情,都会在页面上表示出来。如忧郁用冷色,热情开心用暖色等。而如要表达出我们所观察的色调,要用夸张、提炼、强调、概括等方法。编辑本段色彩心理学价值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   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曾作过    色彩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容易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这些经验都告诉向我们明确的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光,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退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但却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受我们的心理作用而产生的主观印象,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编辑本段色彩感情色彩的冷暖  红、橙、黄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旭日东升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蓝青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大海、晴空、阴影,因此有寒冷的感觉;凡是带红、橙、黄的色调都带暖感;凡是带蓝、青的色调都带冷感。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也有关。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属中。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度决定。高明度具有轻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轻感。[1]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软硬感与明度、纯度有关。凡明度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软感,凡明度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具有硬感,纯度越低越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色彩的强弱感  高纯度色有强感,低纯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有强感,有彩色系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低的有弱感。即地深图亮则强,地亮图暗也强;地深图不亮和地亮图不暗则有弱感。[1]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  色彩明快感与忧郁感与纯度有关,明度高而鲜艳的色具有明快感,深暗而混浊 色彩的色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忧郁感,高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色调有明快感,弱对比色调具有忧郁感。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  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其中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在色相方面,凡是偏红、橙的暖色系具有兴奋感,凡属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在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因此,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兴奋感觉强,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最有沉静感。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1]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  这与纯度关系最大,其次是与明度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写作思路: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正文: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2000字高考作品

粉红色的回忆人类社会因为五彩缤纷的色彩变得栩栩如生、绚丽生动。而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色彩令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产生的美感。上图服装款式上简洁大方,漫不经心地泄露出一种含蓄的高贵。其亮点在于服装和饰品的色彩搭配。其大部分色彩都为浅色系,与周围深色调的环境形成对比,显得轻盈许多,且与上装不同的是,下衣出现了鲜艳色调,纯度和明度较高的粉红色小裙穿于白色内衣和白色外衣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年轻而富有生气。粉红色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但是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戴于头部的白色小帽是真正的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是小鸟依人,落落大方但不张扬,可爱圆润,含蓄羞涩,也以服装配件的形式丰富了整体服装效果视觉元素,加强了整体色彩的跳跃性,虽有色彩上的对比,整体上仍未破坏协调统一的优雅感觉。其缺点是鞋子选择运动鞋,好像与整体服饰有些违异,选择偏女性一点的鞋子应该会好一些,因为是出去爬山,所以她选择了运动鞋。另外裙子下面好像有些突兀,给人一种空空的感觉。上面服饰的另一主流颜色为白色,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在西方白色象征着浪漫,常常和婚姻相连。而在中国,白色常与死亡葬礼联系。此外白色象征纯洁、神圣,明快、清洁与和平,最能表现一个人高贵的气质,因此,要想穿着白色服装而显得更美,对于化妆与配件的配色就要多加考究才行。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白色的搭配原则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费一番心思。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以纯白色衬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可充分显示自我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色休闲衫配穿,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在强烈对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来越柔和。上面图片以不清楚的模糊线条描画出人物和服装,线条就像是随时都要断掉一样,让人感觉那些虚虚实实隐约可见的地方给人以虚幻的气氛,正符合少女服装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感觉,而上色方面也偏向透明清淡的水彩,经过细心描绘的服装和肌肤就像是可以穿透看到底下的血管一样,另外色彩透过人们的视觉反映到人的大脑,使人产生联想,激起人的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情感反映,色彩的情感效应是由人的联想产生的人的年龄经历以及文化修养不同,同一色彩使人产生的联想即情感效应也会不同,色彩能引起的联想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有一定的规律性。就色彩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情感与意义的,但是色彩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中的色彩通过人的视觉传达必然会作用与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们对色彩产生知觉,联想以及审美等等心理饿活动,他甚至会影响人的情绪,行为等等。当我们步入万物葱郁的自然界中,心情会顿时充满轻快,舒畅感进入光线幽暗的房间便有忧郁不安之感。这就是色彩给于我们的明快、忧郁感。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主要是色彩对视觉的作用而使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如红、橙、黄让人联想到炉火,太阳,热血,因而是暖感的;而蓝、白则会让人联想到海洋,冰水,具有一定的寒冷感。色彩的轻重感:同样的事物因色彩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轻重感,这种与实际的重量不符的视觉效果称之色彩的轻重感。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色彩的明度。明度高的色彩使人有轻薄感,明度低的色彩则有厚重感。如白、浅蓝、浅绿色有轻盈之感,黑色让人有厚重感。因此,服装上白下黑给人一种沉稳、严肃之感;而上黑下白则给人轻盈、灵活之感。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色彩能给人兴奋与沉静的感受,这种感受带有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积极的色彩能使人产生兴奋、激励、富有生命力的心理效应,消极的色彩则表现沉静、安宁、忧郁之感。色彩的软硬感:通常来说,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软感,明度低的色彩给人以硬感。在女性服装设计中为体现女性的温柔、优雅、亲切,宜采用软感色彩,但一般的职业装或特殊功能服装宜采用硬感色彩。色彩依附于特定的面积,位置以及形状而存在,因此色彩的面积,位置与形状必然与色彩对比产生一定的关系,继而对色彩的对比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色彩没有对比就不会产生绚丽的色彩,但是对比过分就会产生不和谐的感受,既而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调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使色彩更加赏心悦目。所以说秩序、和谐是色彩悦目的先决条件,在进行色彩构成训练时,要使对比的色彩成为刺激视觉的协调的统一整体,要使色彩符合人的视觉心理,要使色彩符合人的欣赏习惯等等。色彩在服装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它以其无可代替的性质和特性,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同时也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服装色彩语言的组织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合理的视觉效果,组成和谐的色彩节奏。色彩搭配是多种因素的组成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同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利用色彩之间原有相异的关系,运用搭配调和的原则,找出他们内在的规律、有秩序的相互关系。通过在面积大小、位置不同、材质差异等方面搭配,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突出单纯、和谐、色调的统一。在单纯中寻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在和谐中求得色彩的明暗,产生平衡、愉悦的美感。除了社会习俗和审美需求外,某些行业的服装需要特殊色彩,以体现其特殊功能。例如,救生衣采用醒目的桔红色与周遭的环境色明显区别开;医院护士服采用柔和、洁净的白色或粉色调起到静气宁神的作用哥们我挺不容易的,给个采纳吧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且从中收益非浅。因此,在这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作用;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 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延伸与发展透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2.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因而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3.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四、结语 以上所述,反映了传统美学对我国现在设计美学的重大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3]黄石.什么是设计之美[J].装饰与设计,1993,(4).

写作思路: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正文: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表演艺术概论论文2000字高考范文

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  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 “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  关键词:民族艺术 国际化 评判与反思  前言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  一、民族艺术的失落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 85思潮”的躁动  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  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 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  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二、正确对待各民族艺术  我们的确曾经落后过,的确曾经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失望过,但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再落后,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今天,不论是艺术发展,还是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国都达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崭新高度。此时的我们,应该端正对本民族艺术和外来民族艺术的态度。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从,也不要排外。当然,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正确认识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  当代艺术喜欢强调”世界性“和”国际性“,而特别忌讳谈民族性。  但是,什么是民族艺术?什么是世界艺术?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大家都了解吗?  其实,民族艺术并不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要具有民族特征,而是能表达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而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他们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而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民族艺术也存在世界艺术,而西方艺术也并非都是世界艺术。  而且,各民族艺术走向国际不就是与世界交流吗?不就是“国际化”吗?只要是互通有无的平等的交流,对世界各民族无疑都会有好处。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流中,各民族的艺术都会发生有益的变化,亦如南亚佛教艺术之于中国,亚非艺术之于欧洲一样。但在此种交流中,心态应当正常,应当平等,是互通有无,而不是趋炎附势,更不是完全的被同化。当年林语堂应邀去美国介绍中国文化,就堂堂正正,优雅平和,把地道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异邦,致使美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这与今天国人对欧美的趋同心态可是大相径庭。所以,所有国家(不论大小)的艺术都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也应摆平心态。  四、结束语  世界各国的民族艺术都具有差别性和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今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它民族艺术之长,补己民族艺术之短,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被其同化,从而不断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浅谈中国影视评论应向何去向  论文摘要  主要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说一点点我个人对我国目前对影视评论的一点看法,还有一些就是我认为我国未来的影视评论应向何去向。  论文正文  可以这么说我们中国影视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每年看的片子中可能只有那么几部是国产的,而大多数是外国的。为什么为这样呢?处了我们电影技术可能与西方还存在差距,还有我们的体制有一点问题,难道没有其它的原因了吗?我想不是吧,还有很多的原因吧!其中不健康的影视评论就是一个原因。我不知道我用不健康来形容我过目前的影视评论的情况不知道恰当不恰当,但我国目前影视评论存在问题是无可厚非的,对中国影视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说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是无可厚非的。  前不久,从广电部门传出一组数字,2003年至今,全国生产了320部影片,只有100多部进行了规模放映,其余200多部影片悄然“失踪”。按每部影片投资200万元计算,至少是4亿元的亏损额,约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的8成。另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还有每年中国电视剧制作投资加起来约60亿元人民币,但从市场上只能回收20亿元,一年亏损40亿元。我想这些处了有些影片的质量有关外,而另外一些是没有质量问题的,为什么也没有在电影院放映,这其中有很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大家对他们大评论,在这些影片还没有拍出来,大家们就已经把对他们的评论写出来了,而大多数情况下是猛烈的抨击它们,把它们抨击的一无是处,而国人有是很听信这些大家们的话的,你说它们还会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前途吗?肯定没有了,所以这些影片只能静静的躺在那里,当有一天人们无意中发现它们时,会发现原来比他们看的所谓的大片好看多了,因为这其中隐藏着一些能够在国际上得浆的影片,真是可惜啊!  中国的影视市场已经吸引了各国的影片制造商们,我们也已经目睹“影视美流”以及“影视韩流”的强劲,我们的很多市场已为他人所占领。目前,国内的影视还能在国内市场上勉强支撑着,随着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随着国人欣赏口味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的影视竞争力还不想办法提高,到时不说缺口,能不能勉强度日,恐怕也还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影视竞争力上不了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把那些所谓的大片,但事实上是很烂的那些影片留在市场上放映,而那些真正好的影片却放在那里不放,这其中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很多不客观的影视评论或者说不健康的影视评论误导了观众,使观众看不到真正比较好的影视,而看完所谓大片以后又十分的失望,从而转向外国的影片,从而出现类似与“影视美流”的现象出现。令人好担忧啊!如果以后我们都看美国的或者其他国家的影视,总之不是中国的,那我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想我们的思想会被西方的思想漫漫地、一点一点地的同化,到时候的后果将难以想象。好恐怖啊,中国的影视快点提高竞争力吧!  网上对电视剧《秦始皇》评论说剧中情爱镜头太多,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内侍淫乱后宫,还有范冰冰扮演的阿若又是出浴又是上床。对此,导演阎建钢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他后宫的妃子至少有几十个吧。我不是拍秦始皇的纪录片,少了女人戏肯定不好看,没人看。”多年以来,中国影视处于双面夹击的困境,观众恶评,主管部门也颇有微词。中国影视精品少之又少,让人不忍卒睹,让人唉声叹气,让人扼腕称憾,让人压抑沉重直至绝望得窒息。究其原因,有人把矛头指向苛刻的管制和酷严的生态,此语大抵有些道理,于是作苦大仇深状的导演们博取了一阵阵同情,中国导演们也仿佛心安理得起来,不再以反体制和反权力的英雄自居,而是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堕落寻找到了最完美的借口。越堕落越快乐,主动自我矮化,甚至沦为侏儒而洋洋得意,以致在嗜痂为美的路途中越走越远,这是一个令人怅然和莫大悲哀的讯息。不管是口不择言还是肺腑之言,《秦始皇》导演阎建钢的勇气都令人哑然失笑。“我不是拍秦始皇的纪录片,少了女人戏肯定不好看,没人看。”这种貌似庄严的宣告让笔者悚然心惊之余,不禁为阎导的价值观苦笑不得。拿情爱说事的导演不少,但如此赤裸裸地毫不避嫌,阎导也许是第一个。别的导演只是默默地做,阎导不仅做了,而且大张旗鼓地说出来,这委实生猛。应该说,阎导的一席话是经验之谈,他如此理直气壮其来有自,他深谙受众心理学,他把握住了整个社会气候的运转规律,最关键的是他洞悉影视圈的潜规则,他知道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且其他许多导演都是这么做的。一句话,阎导太聪明了,套用春晚的一句台词”你太有才了“。可是你们这些导演有才了可害苦了观众了,都别是害苦了孩子啊!你说孩子什么也不懂,看了你们那些精彩的镜头会有如何反映呢?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孩子早恋就可以说明一切。你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是说中国不够开放吗?于是评论家闷就大写文章号召大导演闷学习西方,可是这些大导演闷别的没有学到,到把西方影片中的情情爱爱全学来了,而且跟家厉害。就连在雅典奥运会上八分钟的表演也不放过,我让那些姑娘穿的超短旗袍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吧,那那恐怕也是迎合西方人的做法吧,还有那个小姑娘最后一个飞吻动作也是吧!何必呢,我们是有表现现代的中国,但是那样难道不觉得有点别扭吗?我们就可以简单的把中国的文化表演给世界人民,我想取得的效果会好一些,至少我们国人不会觉得别扭。  我觉得中国影视评论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认为大导演拍的电影就是好电影,里面有大明星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而那些只要是小导演或者是不出名的导演拍的电影就都不是好电影,那些里面没有大明星助阵的都不是好电影。而事实上呢?现在好多的大导演不知道拍的是什么电影,我也不知道怎么评论,总之让人看了以后觉得什么也没看,不知道看了什么,不想再看第二次,更严重的是有的人一次过后就对有些大导演失去了信心,不想再看他以后拍的任何影视,不管他前期是怎么宣传的,都不会再看了。唉!这样不好吧,这不仅让大导演们不好下场,就连那些爱评论的大学问家们也不好下场啊!他们不是说那大导演拍的电影很好看的吗?为什么观众看了以后会如此的失望。譬如说《无极》,观众看了以后真不知道看了什么,还说要冲刺奥斯卡呢,简直就是做梦。还有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观众看了更是不知道看了什么,说是《雷雨》的翻版,我总觉得它不能和《雷雨》联系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满城尽带黄金甲》很让人恶心。悲哀啊,这简直是我们中国影视评论界的一大悲哀啊!  终上所说,下面我想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影视评论提一些我个人的建议,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对那些进行影视评论的大师们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吧!  第一我希望每一个人在对一部影片做出评论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一事实为根据,不要迷信与大导演,有时小导演拍的片子也很好的,我们不要把他们给忽视了,那样会很可惜的。  第二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以西方的标准来评论中国的影视,我们是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东西,但是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干吗都学别人呢,我们为什么不做好了,让别人来学我们呢?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2000字数

有关设计理念的 论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意象 论文摘要 空白可被视为意象表达的一类特殊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的传递作品深意,挖掘作品内涵。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象的基础,但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是无形的、抽象的,如同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意”必须借助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才能表达出来。意象即“表意之象”、“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交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一个意象中。人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味出来的是“意”。 “意象”一词最初萌芽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把它冠为“六经”之首。其中的系辞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阐释了《周易》的哲学意义。使《周易》逐渐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最早阐述了“意”和“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周易·系辞》这样表述: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立象以尽意”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明确了“立象”的目的是为了“尽意”。“象”以“尽意”为存在根据。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的物象,而是卦象,即“寓意之象”、“意中之象”的符号。“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意”、“尽情”、“尽言”、“尽神”。 中国古代早期的意象都是作为一种抽象至理的载体被使用的,那时的“意”是一种表象之意,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它的指涉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哲学领域之内,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刘勰是在我国文艺理论领域中第一个提出意象概念的人。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他强调了内心意象在艺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把它提高到“驭文之首也,谋篇之大端”的高度。刘勰的意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人多在此基础上使用意象概念。司空图在《诗品·缜密》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指的也是“内心意象”。宋代以后,以及明清学者往往把意象当作艺术形象来看待,意象的古意渐渐隐去,意象的意义开始泛化。 意象是人类心灵中自由衍生与驰骋的大千气象,它是一种自然美妙而无羁绊的真情洋溢。当代的艺术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无论用哪一种形式表现,“意象”都仍是现代设计语言中的潜语言成分,都与“意”密切相关,都渗透了设计者的理念、意念、情感等诸多“意”的因素。 传统的意象观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设计意象。作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设计意象,是把以感受形式出现的表象当作创作的前提条件,然后再对这种看似纷繁复杂的表象进行解析、综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理性逻辑层面上的观照。也不是简单的对事物感性形态进行概括出抽象的普遍内容,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情感、直觉、认知和人生体验相对应的同构元素,并借以构筑设计意象。 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常作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内在的一些含义,引发观者的一定联想。除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现形式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意象表现形式,即空白意象。 [next] 空白即“虚”,反之为“实”。虚即虚无,实指实有。在平面设计中,可将空间分为实空间和虚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组成画面空间的实体部分,虚空间则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余部分。虚空间并不是背景,更不是设计中多余的部分,它也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之一。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设计作品的“以白当黑”,“言外之意”。这种空白,看似无形之境,实乃设计者的匠心独运,笔虽未到。而意已至。所以,空白即意象。正如清代笪重光《画鉴》昕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 中国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讲究理性的认知和推理。而更多的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体味人生。在中国画论中,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所以,画家极其重视“留白”,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山水画中的天、云、水等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以虚当实,寥寥数笔,意尽形全。但观者却能在画面中“实”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的感受,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和空白处即画的效果。 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整幅画面中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一位老翁坐在船头,独自垂钓。四周除了几笔波纹,画面大面积为空白,但确有力地表现了江面的空旷及寒意。萧条的气氛,更加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也给观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这幅画面中的空白不是白纸,而是画中之白。虚中有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图形符号。正如清张式在《画潭》中所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在画家眼中,画中的空白可以是天,是地,是云。是水…… 中国画对于虚实、空白的处理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版式编排中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在《清流》的编排设计中,借鉴了中国画空白的艺术元素符号,并将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以大面积的空白充斥版面,结合画面中心几条正在畅游的金鱼,将其余的空白部分巧妙地转化成水面。带给观者和谐宁静之感,更拓展了画面“清流”的意境。这里的“白”表现的是没有具象的虚空,它们能和画面外部的空间连成一片,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延伸性。 现代平面设计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标。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仅靠直接的表述往往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意象的意是难以穷尽的,因此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才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时只有在“虚”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凸显“实”。虚在这里并不是“虚空”,而是蕴含了“景”的“虚”。暗含了“情”的“虚”。在一套张家界的旅游宣传册设计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以“虚”托“实”的手法。设计者用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勾勒出了宝瓶等一些器物的外形,再将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安排其中,除去右上角一些必要的文字说明外,画面其余部分就是大面积的空白,只在靠近器物外形处看似随意地描绘有两只飞鹤或几朵祥云,这种大面积地留白方式除了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情境之外,还很好地烘托出了创作的主体物。 有时设计作品中的空白处理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能够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沉思。并由此引发一定的联想。如为大家所熟悉的苹果电脑的标识设计,右边的一处空缺,看似破坏了图的完整性,实则恰与背景融合,打破了形的拘束,带给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此时的空白已成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 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一种“虚空间”。是画面中存在的一种“气场”,画面中各构成要素正是被这种无形的“气场”协调统一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一种完整性。这一元素如果运用的巧妙的话,可以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有时甚至实体的元素还有丰富的多,深刻的多。对画面版式留白所产生的虚空间的合理运用应受到更多设计者的关注。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激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去挖掘和体味作品中所潜藏的深“意”。[next]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且从中收益非浅。因此,在这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作用;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 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延伸与发展透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2.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因而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3.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四、结语 以上所述,反映了传统美学对我国现在设计美学的重大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3]黄石.什么是设计之美[J].装饰与设计,1993,(4).

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  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 “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  关键词:民族艺术 国际化 评判与反思  前言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  一、民族艺术的失落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 85思潮”的躁动  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  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二) 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  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二、正确对待各民族艺术  我们的确曾经落后过,的确曾经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失望过,但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再落后,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今天,不论是艺术发展,还是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国都达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崭新高度。此时的我们,应该端正对本民族艺术和外来民族艺术的态度。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是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第三步是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盲从,也不要排外。当然,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革新与发展,并不是一味的继承。我们对待他的态度应与外来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摒弃那些保守的、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那些具有我们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以教育和启发的文化。然后再把本民族的先进艺术文化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的促进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正确认识民族艺术和世界艺术  当代艺术喜欢强调”世界性“和”国际性“,而特别忌讳谈民族性。  但是,什么是民族艺术?什么是世界艺术?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大家都了解吗?  其实,民族艺术并不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要具有民族特征,而是能表达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艺术的核心与灵魂。而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他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关于二者的关系,它们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他们的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而它们的差别就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深刻的表现“人的一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民族艺术也存在世界艺术,而西方艺术也并非都是世界艺术。  而且,各民族艺术走向国际不就是与世界交流吗?不就是“国际化”吗?只要是互通有无的平等的交流,对世界各民族无疑都会有好处。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交流中,各民族的艺术都会发生有益的变化,亦如南亚佛教艺术之于中国,亚非艺术之于欧洲一样。但在此种交流中,心态应当正常,应当平等,是互通有无,而不是趋炎附势,更不是完全的被同化。当年林语堂应邀去美国介绍中国文化,就堂堂正正,优雅平和,把地道的五千年中国文化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异邦,致使美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这与今天国人对欧美的趋同心态可是大相径庭。所以,所有国家(不论大小)的艺术都是平等的关系,我们也应摆平心态。  四、结束语  世界各国的民族艺术都具有差别性和独特性,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今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要取它民族艺术之长,补己民族艺术之短,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被其同化,从而不断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写作思路:以艺术设计为主题,突出设计的发展和变化,结合感悟。正文:对民族艺术失落的反思:摘要:近些年,“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十分时髦,最雄辩的原因莫过于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民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外国文化的影响似乎已经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会有我们当代绘画的创作背景已经变成了“国际化”的说法。似乎所有的中国画家作画时都要以“国际”作为背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本文将阐述一些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中出现的崇尚“西化”思潮的评判与反思。关键词:民族艺术国际化评判与反思前言20世纪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中国绘画的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也遍体鳞伤。我们的传统民族艺术受到了外来艺术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端正态度,在吸收外来先进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失落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不同民族的艺术之花有着不同的色彩与芳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艺术也在不断的互相影响与融合。面对外来艺术,尤其是西方艺术的融入,我国部分人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是我国民族艺术受到冲击,对我国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5思潮”的躁动85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美术思潮。当时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俄国)的美术窠臼,厌烦了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对于这场思潮,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与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思潮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总的来说,八五思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层危机感中产生的。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绘画的过度西化受“85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摹仿性太强,创造性太少,西方性太强,民族性太少,形式追求太强,思想内涵太少等等。从二十世纪上半叶,我们就视西方现代艺术为中国艺术“现代”与否的标准。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视西方当代艺术为中国艺术“当代”与否的标准。他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过分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对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不够。他们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否定传统,否定过去,视西方艺术为“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为西方的就是世界的,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就是“封建”、“落后”、“保守”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