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族卷怎么样写

发布时间:2024-07-08 02:47:19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族卷怎么样

对心肝若干历史问题最简单的发言稿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和群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安全的重大举措。 一、新疆文化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全国各省区市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大。通过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繁荣文化市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新疆文化建设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新疆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0个,年均演出9000余场。艺术门类从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发展到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各类艺术平衡发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时代主旋律、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在国内外舞台上一展风采。维吾尔歌剧《木卡姆先驱》、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话剧《吴登云》等20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等多个奖项。杂技“高空钢丝”等在全国杂技比赛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分获“金狮奖”、“银狮奖”。 新闻出版行业异彩纷呈。新疆现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锡伯6种文字年出版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650余种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报纸98种较1978年增加了58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42%有国内唯一的柯尔克孜文报纸《克孜勒苏报》、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全疆县以上新华书店有96家其他书店1500多家较1988年增长了7倍。各类印刷企业4000多家印刷业年工业产值近11亿元。 广播影视事业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各1座地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台8座。开办广播节目121套用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全年播出52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54%开办电视节目141套用维、汉、哈、蒙、柯、英6种语言全年播出57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48%。2003年以来新疆有328件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其中6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6件获“中国新闻奖”《新广行风热线》栏目荣获全国十大名栏目。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四部影片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买买提的2008》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迎奥运献礼影片。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98年以来新疆出版物陆续走入中亚、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福乐智慧箴言选粹》、《新疆自然保护区》等40多种图书进入“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目录”。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与美国蒙勒克好莱坞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的《神秘中国—丝路之谜》一片在全球在线播放其DVD销往欧美地区。仅2000年至2006年新疆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425个。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新疆的广播电视节目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土耳其五国落地播出。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管理、服务和规划工作有序展开。自2002年起新疆先后组织歌舞团、歌剧团等演出单位及民营企业的文化产品参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文博会2007年参加第三届文博会的参展单位达48家涉及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艺品、精品图书、影视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内容与国内外客商签约2亿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门也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力促产业项目与市场接轨。随着新疆文化领域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吸纳就业人数不断扩增文化资源开发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项目投资日渐活跃新疆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良好。据统计2008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数近3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国家、集体、私营、个体等所有制并存演出、娱乐、音像、网吧等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丝绸之路、龟兹乐舞、和田国玉等文化品牌声名鹊起。 当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显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相对不足传统的思维观念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新疆文化事业的投入显著提高但由于基数小、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仍沿用事业管理体制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落实、成效难以显现。现行的文化产业体制还存在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概念模糊等问题。文化企事业单位长期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文艺单位“等、靠、要”问题突出市场适应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失严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老化的现状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的缺失一些民间文艺、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急需拯救、恢复与传承。而因自然环境、生活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事业队伍中人才外流严重。三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呈现但因受到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文化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导致文化产业产值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力偏弱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小。四是文化产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其拥有的地缘优势文化资源的丰富、独特性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些文化产品如杂技、歌舞、音乐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展示方面还主要局限于为经济或宣传形象“搭台”的层面。 二、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于亚洲中心腹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我国与邻国交界最多的省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欧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环形布局纵贯南北、横连东西、通达率不断提高的交通网络格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新疆文化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域辽阔地理形态复杂多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处处展现着文化的独特、神秘与魅力。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疆是多教汇集地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古文化遗址、丝绸之路、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等丰富的文化遗迹享誉中外。《十二木卡姆》获联合国“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英雄史诗《玛纳斯》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多民族的异域风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地区多元兼容并包的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发展素材13个世居民族就使用着10种语言我国四大史诗在新疆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和《格萨尔》三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歌谣曲赋、舞蹈、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多种文化载体与形式都展示了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独特神秘魅力无限。 三、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的途径 新疆独具特色、丰厚质朴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在深度开发和挖掘保护中形成规模、做成产业、打造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一是转变观念多渠道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文化企业。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相关领域文化产业经营使文化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相互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阶段目标的实施与建设。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其做大做强。重视文化产品的销售推介加大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市场潜力。建立新疆文化产业网站构筑快速、便捷、现代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励支持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资源的内涵探求适合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围绕和阗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民族饰品开发、民族饮食等主题进一步挖掘并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的时代因素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技巧激发文化资源的释放力、创造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 四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环境文化内涵。文化素质决定劳动力的素质。努力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机制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设立新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对优秀文学艺术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异域风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内涵。如在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努力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统一起来形成不同民族风格的特色建筑风景带。在环境绿化美化亮化中将新疆的胡杨树、沙枣树、红柳等特色植物与现代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相结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环境绿化美化风景线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植态环境。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智慧。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在危机时刻,尤其是天灾面前,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的精神。面临危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就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衡量尺度,那就是人及其生命。 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就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作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按照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贷年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浓缩为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正是靠着这八个字,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经历诸多灾难而能够依然顽强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繁衍、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饱受苦难--但是无论这些苦难是源自天灾,还是源自人祸。不论是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疫病传播,中华民族都处之泰然,依靠上述八个字,挺过来了。中华民族是个宅心仁厚的民族,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个国家的人民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无私的帮助,我们的帮助从来就不带任何条件,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外受灾受难的人们送去中国人民的关心和祝福。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遇到这样大的灾难的时候,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深出了援助的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受灾的人民和受灾的地方,对此,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是满怀感激之情的。人在难处见真情,只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见证出真正的朋友,烈火炼真金、也检验着国家间的情谊。这场大灾难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场大灾中,有多少无名的英雄;在这次大灾中,我们向一切以给人民谋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好总理、向奋斗在抗灾第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致敬!向千千万万在这次地震灾难中的无名英雄致敬!向我们的无畏的灾区各族人民的不怕困难、积极互救、自救的群众致敬!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巨大跨越,各族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制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国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新。疆史教研室比较好。 新。疆史教研室是人文学院历史与社会系一个成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更是一个优势和强势教研室,它担责着新。疆大学全校本科生公公必修课-新。疆地方史的讲授任务,同时还是新。疆历史硕士点所在地。目前新。疆史教研室共有教师10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包括在读)的共有2人,硕士学位的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占教研室全部教师的百分之90,拥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6人,占教研室全部教师人数的百分之新。疆地方史教研室全体教师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发表了近200篇科研论文,其中有1/5以上的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出版专著20部以上,其中由教研室教师担任主编和独立撰写的占1/3以上。目前教研室每位教师承担着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主持国家项目2项,自治区及校级课题9项。教研室在科研方面走在人文学院的前列,是新。疆和中亚历史,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他教研室中国史教研室介绍  中国史教研室是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一个主要教研室之一,成立时间较早(1973年和历史系一起诞生),但目前师资队伍较年轻,教研室共有5名教师,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双学位1人,大学本科1人。职称结构是:有副教授3人,讲师2人,同时拥有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这是新。疆大学较早的硕士点之一,在新。疆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史教研室承担历史学系本科生的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一共开设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史学概论》、《历史地理》、《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华民国史》、《西辽史》、《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中国社会史》、《清史》今二十门课程,还承担人文学院公共课《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还承担全校公共必修课《新疆地方史》的教学任务。  目前5位教师,在承担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一共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有10项,发表论文共近100篇,出版专著5部。有的研究项目获新疆大学第六,七届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和二等奖,获自治区第五届社科三等奖一项。  世界历史教研室简介  世界史教研室是历史系基础教研室。该教研室现有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名。硕士2名,大学本科4名。  世界史教研室承担历史学的基础教学任务,其中主要有世界通史,中亚通史,世界文化史,当代国际关系史,世界宗教史等多门课程,全体老师多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区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编著和翻译了多种教材。主要研究重点一:是中亚史研究,已编写中亚史教材;二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已发表了多篇论文。教研室计划对当代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历史与民族学系师资队伍教授 拜合提亚尔·吐尔逊 管守新 孟楠 奇曼·乃吉米丁 万雪玉 副教授: 阿合买提·苏来曼 安尼瓦尔·阿布力米提 陈刚 卡米力·库尔玛尤夫 沙吾提·阿布都哈力克 吴轶群 杨忠东 姚勇 尤努斯江·依拉洪 张世才 讲师: 谷景英 何永明 李海群 马合木提·吾拉音 苗健 助教: 马晓娟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族卷怎么样写

很多的,看你是哪方面的了!关于新疆的民族问题就可以写呀,你可以写政府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政策和举措。(这个应该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可以写新疆的地理气候方面的,比如气候方面:昼夜的温差,四季的转换。地貌方面:雅丹地貌,沙漠,植被等等!旅游方面:有很现代化得城市,有原始森林,湖泊等等民族文化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天然气,石油,矿产,粮食等等军队方面的也可以,但是想要在网上找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困难!大概就这些,能想到的话我会补给你,如果还有别的方面需要知道的,你可以百度hi我。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族卷怎么样啊

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科学回答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运用翔实史料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科学回答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有力驳斥了境内外敌对势力歪曲历史、混淆是非的错误论调,释放出正本清源、扶正祛邪的强大正能量。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这些错误论调,完全违背历史事实,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注定不得人心。扩展资料:《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的相关内容:1、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2、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杜撰历史、歪曲事实,其所作所为逆历史潮流而动,损害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参考资料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社评论员: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紧密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要冲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等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于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多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快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和群众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国家文化战略安全的重大举措。 一、新疆文化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全国各省区市一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大。通过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繁荣文化市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新疆文化建设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艺术事业欣欣向荣。新疆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0个,年均演出9000余场。艺术门类从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发展到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各类艺术平衡发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时代主旋律、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在国内外舞台上一展风采。维吾尔歌剧《木卡姆先驱》、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话剧《吴登云》等20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等多个奖项。杂技“高空钢丝”等在全国杂技比赛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分获“金狮奖”、“银狮奖”。 新闻出版行业异彩纷呈。新疆现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锡伯6种文字年出版各类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650余种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省部级奖项。报纸98种较1978年增加了58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42%有国内唯一的柯尔克孜文报纸《克孜勒苏报》、世界唯一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全疆县以上新华书店有96家其他书店1500多家较1988年增长了7倍。各类印刷企业4000多家印刷业年工业产值近11亿元。 广播影视事业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各1座地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9座、广播电视台8座。开办广播节目121套用维、汉、哈、蒙、柯5种语言全年播出52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54%开办电视节目141套用维、汉、哈、蒙、柯、英6种语言全年播出57万小时综合覆盖率达48%。2003年以来新疆有328件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其中6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6件获“中国新闻奖”《新广行风热线》栏目荣获全国十大名栏目。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四部影片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买买提的2008》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迎奥运献礼影片。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98年以来新疆出版物陆续走入中亚、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市场《福乐智慧箴言选粹》、《新疆自然保护区》等40多种图书进入“中国对外图书推广计划目录”。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与美国蒙勒克好莱坞电影公司联合制作的《神秘中国—丝路之谜》一片在全球在线播放其DVD销往欧美地区。仅2000年至2006年新疆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达425个。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开始实施以来中央和新疆的广播电视节目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土耳其五国落地播出。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文化产业的管理、服务和规划工作有序展开。自2002年起新疆先后组织歌舞团、歌剧团等演出单位及民营企业的文化产品参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文博会2007年参加第三届文博会的参展单位达48家涉及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艺品、精品图书、影视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内容与国内外客商签约2亿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门也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力促产业项目与市场接轨。随着新疆文化领域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吸纳就业人数不断扩增文化资源开发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产品项目投资日渐活跃新疆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良好。据统计2008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4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万余个从业人员数近3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国家、集体、私营、个体等所有制并存演出、娱乐、音像、网吧等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丝绸之路、龟兹乐舞、和田国玉等文化品牌声名鹊起。 当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呈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样性发展趋势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显现了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相对不足传统的思维观念导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新疆文化事业的投入显著提高但由于基数小、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仍沿用事业管理体制一些改革措施难以落实、成效难以显现。现行的文化产业体制还存在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概念模糊等问题。文化企事业单位长期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文艺单位“等、靠、要”问题突出市场适应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才缺失严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础设施普遍处于落后、老化的现状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对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的缺失一些民间文艺、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急需拯救、恢复与传承。而因自然环境、生活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事业队伍中人才外流严重。三是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呈现但因受到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制约文化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文化企业单体规模较小导致文化产业产值总量较小整体竞争力偏弱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小。四是文化产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其拥有的地缘优势文化资源的丰富、独特性不相称。主要表现为一些文化产品如杂技、歌舞、音乐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展示方面还主要局限于为经济或宣传形象“搭台”的层面。 二、新疆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新疆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于亚洲中心腹地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我国与邻国交界最多的省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通往欧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环形布局纵贯南北、横连东西、通达率不断提高的交通网络格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新疆文化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域辽阔地理形态复杂多样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还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处处展现着文化的独特、神秘与魅力。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疆是多教汇集地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古文化遗址、丝绸之路、克孜尔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等丰富的文化遗迹享誉中外。《十二木卡姆》获联合国“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英雄史诗《玛纳斯》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优秀的文化底蕴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多民族的异域风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种地区多元兼容并包的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发展素材13个世居民族就使用着10种语言我国四大史诗在新疆就有《玛纳斯》、《江格尔》和《格萨尔》三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歌谣曲赋、舞蹈、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多种文化载体与形式都展示了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独特神秘魅力无限。 三、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的途径 新疆独具特色、丰厚质朴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解放文化生产力在深度开发和挖掘保护中形成规模、做成产业、打造品牌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一是转变观念多渠道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业。加大对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文化企业。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相关领域文化产业经营使文化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相互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阶段目标的实施与建设。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其做大做强。重视文化产品的销售推介加大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加强文化产品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市场潜力。建立新疆文化产业网站构筑快速、便捷、现代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励支持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资源的内涵探求适合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围绕和阗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歌舞、民族饰品开发、民族饮食等主题进一步挖掘并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场潜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文化企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断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的时代因素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技巧激发文化资源的释放力、创造力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统一。 四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环境文化内涵。文化素质决定劳动力的素质。努力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机制不断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设立新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大对优秀文学艺术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异域风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内涵。如在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在建筑风格上努力将民族风格与现代审美统一起来形成不同民族风格的特色建筑风景带。在环境绿化美化亮化中将新疆的胡杨树、沙枣树、红柳等特色植物与现代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相结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环境绿化美化风景线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植态环境。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智慧。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立起引得进、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企业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没什么区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1/6,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96万人。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族卷怎么样才算通过

对于论文的重复率要求,很多学校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宽松重复率是在20%-30%左右,超过的需要导师签字;有的则要求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5%-10%以内。

现在在毕业之前,都是需要提交一篇毕业论文到学校的,如果毕业论文完成得好,并且通过学校的论文查重,这样才能顺利毕业。学校论文查重主要分为2步,第一步是论文查重,第二步是论文答辩。我们都知道论文查重主要就是检测论文内容的重复率,看内容是否存在抄袭,那么大学毕业论文怎样才算合格?大学生论文查重率多少才算合格这个问题,实际上每个学校都会有详细要求的,规定毕业论文查重率合格标准都是在多少范围内,如果重复率高于这个要求,那么学校里面的毕业答辩是没有办法参与的。并且学历越高,那么毕业论文的查重率要求越加严格,一般本科毕业论文的查重率要求规定在20%左右算合格,硕士毕业论文的查重率要求规定字10%左右算合格,最严格的是博士毕业论文,查重率一般在5%-10%内才算合格。大多数高校是规定查重率合格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参加论文答辩,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学位证书,成功毕业。如果论文查重检测没有通过的,有些大学生论文可以根据导师的指导,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修改,再次检测如果论文查重率低于30%的话,那么也可以参加论文答辩,但是如果在规定时间修改之后依旧没有通过的话,那么可能就会延迟论文答辩时间。我们提交的毕业论文,学校都会通过专业的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检测,这样有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和提高论文质量的作用。

学校和学校的标准不一样,这个问题一般你问问导师就知道啦。本科一般都是在:30%—20%以下。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在: 10%以下 。要提前知道检测结果你可以购买检测软件,需要检测你可以找我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民族卷有用吗

初中的教科书不一样,但高中一样的,基本都是人教出版的,一样的,但是肯定也有例外情况嘛。

全国各个省市使用的试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二卷。山东省,山西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这些地方使用的试卷都是不同的,而且出题的难度也不同。

都使用全国一卷;新疆等地区使用全国二卷和三卷;江苏省都是用自己的省份所处的题目,这些试卷不同,但是题目难度都差不多所以是存在一定公平性的。考生也能在这样的试卷中展示出自己的所学,从而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

史学家汤因比虽然已经驾鹤西归,但汤因比的时代并没有结束。 借用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一个标题,来表我在重读汤因比《历史研究》——当然,这次是新版的修订插图本——之后的感慨。 与斯宾格勒写作《西文的没落》的效果相同,欧洲史学家反思世界的历史,从而抛弃欧洲从中心论的思想在汤因比的这部著作中变得更加清晰:“我们必须抛弃自己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这作为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已为当今的有识之士所继承和发扬。但似乎这场角斗并没有结束,像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萨义德的《东方学》,以及弗克的《白银资本》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的是好莱坞电影、麦当和互联网上99%以上的英语信息在全球蔓延,以及关于西文话语霸权和文化样化的声音的此起彼伏。 汤因比虽然驾鹤西归(不知他是否如对池田大作表达的他的幻想那样,转世到了新疆),但汤因比的时代并没有结束。 汤因比似乎终于接受了克罗,这似乎在本书早期的版本中并不明显。“对历史进行全面研究的现实需要,是显而易见和无可争辩的”。他对他所经历的世界大战如此深恶痛绝,以致表示“这对人类犯下的疯狂罪行对我提出了挑战,我写这部书便是对这种挑战反应之一”。但是我至今仍然不敢肯定,我们的历史学家中究竟有多少人在产生历史书的创作欲时,是出于“把一种当代经验(无论个人的还是集体的)与关于某种恰成反差的历史境况的知相对照”的。 汤因比显然也接受了科林武德,他对兰克的批判和对卡尔观点的引述,他说“历史学家对过去的审视都随着他本人观察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而调整”,都表明他已认可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虽然人们往往将其归入“思辨的历史哲学”、其主要探讨历史发展的特征及规律,但在该书中,汤因比却把他的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思”置于历史认识的“分析批判”基础上。其实,过去人们对历史哲学的两分法是过于简单化了,或者说那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因为汤因比的“宏观叙事”自问世以后便频遭批评,说其中充满事实错误,如一盘散沙,像大卸货等等,于是他在本书中讥笑了“一些历史学家”对威尔斯《世界史纲》的批评,说这些人并未认识到“威尔斯是在做他们自己连尝试一下都几乎不敢的事,以单独一个人的象来重新体验人类的整个生命历程”,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辩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因此,他必然要开宗明义地告诉大家:“对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而言,历史思想具有相对性这一点是绝对的。”他还及时地向我们出示了三幅图片:同是基督教的主题,刚果艺术家让我们看到的耶稣,是一个吊在十字架上的黑人,伊斯兰艺术家表现的是一个坐在清真寺里的基督,而中国人表的当然是类似送子观音那样的抱着乖乖宝贝的圣母玛利亚。 直到现在为止,许多骂汤因比的人并没有去读汤因比;许多人无法回答汤因比提出的问题,硬着头皮去做一些徒劳无益的事;更有些人至今还认为只要对史料进行科学的批判用就可以重现客观的历史过去(即兰克派的主张),而不知道没有思就没有历史学。其实,做出一部通史并不难,难的是通史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而非人云亦云或者“大家都可以认同的”思想,要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表明自己的思想,而不满足于做“事实”的巨人,理论(思想)的矮子。 汤因比留下的遗产远不止此。 我们曾经习惯于做走两个极端的历史学家:一个是为虚假的、狂热的、大规模的运动烘云托月——譬如中国“文革”时期的“影射史学”,以及纳粹德国时期的“法西斯史”——这日渐为人不齿,但还是有时不能免除“做注”之俗;另一个是日渐普遍的趋势,那就是冷冰冰地对待我们的研究对象,好像解剖医生面对着尸体,或者生物学家望着显微镜下的细菌,仿佛这样就可以达到“科学”的殿堂,或者逃避现实。但汤因比并不是这样,不知道这是否与他对宗教的情感有关,但至少与他研究历史的“现实需要”目的有关——“人类无疑正在走向自我毁灭,除非我们能成功地形成天下如一家的状态。他把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遗产视为一种“珍爱”:“没有爱的火焰,人类社会团方面出现的裂隙,就不可能被熔为一体。”因此,他才去探讨一个又一个文明兴衰的过程及其动因,才去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以发现各自的优长。也许在他和池田大作的《展望21世纪》一书,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表露得更为强烈,但这的确是史学家应有的终极关怀。 我们在“制造”新的一代史学家的时候,往往忽略这种情感教育,因为我们自己往往就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研究历史——我们是为一个饭碗、为无穷无尽的史料而工作,或者稍好一点,为某一个民族、国家的利益而工作,还是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虽然意识到,但却很难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爱因斯坦的名言——“除非一个人摒弃细枝末节,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否则,在科学中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发现”。我们告诉我们的青年学子许多真实的(也许还有不真实的)历史事实,但是我们发现这没有用,他们要相反更讨厌历史,因为这里没有生活,没有思想,没有现实。往往是在他们有了思想之后,才感到历史的厚重,回来重温历史(看看那些现在热衷于写历史的文学家);或者是径直闹出一些历史笑话,譬如说中国没有经历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是丧失了一次历史机遇云云。如果我们不是把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人类情感、而是把记忆多少历史事实(其中肯定有不少是靠不住的)当作强化历史教育的第一尺度,我们的笑话还会继续闹下去。 世间已无汤因比,但汤因比的时代还在,他的思想遗产还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