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钢琴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04 07:17:08

钢琴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怎么写的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答辩组成员:XXX(主持人) 职称:XXXXXX 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三、论文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钢琴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怎么写

①标题(Title)②署名(Authors)(包括单位及合作者)③摘要(Abstract)(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④引言(Introduction)⑤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⑥结果(Results)(包括图表及其注解等)⑦讨论(Discussion)(包括结论)⑧致谢(Acknowledgements)⑨参考文献(References)摘 要为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在论文的正文之前,用醒目字体刊印约200~250字左右的摘要,简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摘要力求精练,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摘要之下,根据内容选写3~8个关键词(Keywords),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编制或纳入电子计算机检索,尽可能用标准的 “主题词表”中的术语引 言亦称前言、导言或序言,是文章开头的一段短文,简要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方法和途径,亦包括这一研究的历史、现状、前人的方法、结果及见解,对自己的启发等引言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定向作用,写引言切忌离题或公式化。在正文内首次出现不常用的英语术语缩写词时,应写明全称,并要有中文注释材料与方法材料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所用仪器和试剂的产地、型号及规格等,实验动物的来源、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及健康状况等在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研究的对象与数据如何获得,使读者了解样本的代表性、组间可比性、指标与观测方法的精确性。详细写明实验步骤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验证。生物学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结 果结果部分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描述必须如实、具体和准确。把经过审核以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实验检测数据资料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及图表中表达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果多用3种形式,即表格、图及文字说明。表格应做到有表序和表题。图下应有图号图注,图中重要部位应有标志,应用原始的实验记录图或照片,不宜用复印件或影印件文字、数据和符号是表达科研成果和结论的重要手段。文字应简明、清楚和明确,多用数学式表达成果,正确运用各种符号,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论,应作客观的分析,不宜作过多的文字说明讨 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论或预测等,或者应用自己和定论的实验根据进行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中要避免与实验结果无关的主观推断或不成熟的结论谢 词一部论著的写成,必然要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对于在工作中给予帮助的人员(如参加过部分工作,承担过某些任务、提出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某些指导的同志与集体等)。应在文章的开始或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致谢的言辞应该恳切,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客套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钢琴论文3000字范文怎么写的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总是给我放一些古典钢琴音乐,还常常带我去听音乐会。我对那个演奏乐曲时必不可少的“大家伙”产生了兴趣,它就是乐器之王——钢琴。大班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钢琴班。那时的我便幻想自己坐在大大的白色三角钢琴前,穿着华丽的礼服,在闪耀的灯光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我把演奏钢琴想得是那么简单,那么优雅。第一节课,我猜测着老师会教给我些什么曲子,像我会唱的《春天在哪里》、《小燕子》或《踏雪寻梅》。可令我大失所望,没想到竟是一堂沉闷而无聊的钢琴课,一节课只教了我两个内容——手型和“哆”这个音。回到家,我坐在新钢琴前,开始练琴,便是练那天学的内容。“嘀嗒,嘀嗒……”时间慢慢流逝,我对这个“大家伙”仅在短短40分钟内便产生了厌恶感。由于失去了兴趣,我再也不认真练琴了。唉,“恶有恶报”,所以我平均每三天挨一次打。这使我更讨厌那“大家伙”了!就在我学琴厌恶到极点的时候,一首叫《玛丽有只小羔羊》的曲子又点燃了我的兴趣。这首曲子轻快活泼,我又沉浸在学琴的乐趣之中。可是接着又有了新状况,我的手型规范出现了问题。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的手型,每一次都重复着说了无数遍的要求:“手臂放松,但手型要保持,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指尖。”这个要求说说简单,做到可真难啊!再加上我的手小,就更难了。我“被迫”反复练习《哈农》的内容,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音符简直令我“发疯”!好不容易改了手型,“错音浪潮”又向我袭来。一首曲子,十几个错音成了家常便饭。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错,自己弹的时候总感觉很好,有时还挺陶醉,可老师一听便叫“停”。一个个的问题接二连三地“轮番上阵”,什么缺少爆发力啦,没有感情啦,节奏不对啦……唉,真麻烦!人们都说苦尽甘来,虽然苦还没尽,但我已经尝到甜头了。有客人来我家,我经常被“邀请”为大家露一手,然后得到称赞。有时,自己听自己弹完一首曲子,也是一种享受。暑假时,我看见孙老师的儿子宽宽被妈妈督促着练琴。练的教材和我以前的一样,我心里有些同情小宽宽,同时也有一种成就感。现在,我觉得那些曲子是多么的简单。可这“简单”二字,是我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得来的呀!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钢琴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大全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搞不定吗?教你个偷懒的好办法。1、先选定一个作曲家的作品,然后找找该作曲家的生平,可以从网上的论文里翻啊,会有很多字吧,然后再找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中心、曲式结构特点,又很多字了吧。2、选择两个钢琴家的版本,然后把两个钢琴家各自的生平弄出来,又很多字了吧。3、最后再谈两位钢琴家对作曲家以及该作品的看法和认识,同时对此两种版本进行评论,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要还凑不够1500字······我觉得不可能。说实话,1500的论文真的是太短了。祝LZ早日完成这篇文章。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钢琴论文3000字范文格式图片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  一、肢体控制 :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  1. 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  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  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1. 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2.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控制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那么如果统一动作标准,无论何种情绪和情感,都是固定幅度的动作,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抬落的高度要固定,抬落的速度也要固定,这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比较艰苦的练习。  三、 思维意识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1. 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2. 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  四、总论: 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 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 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

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搞不定吗?教你个偷懒的好办法。1、先选定一个作曲家的作品,然后找找该作曲家的生平,可以从网上的论文里翻啊,会有很多字吧,然后再找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中心、曲式结构特点,又很多字了吧。2、选择两个钢琴家的版本,然后把两个钢琴家各自的生平弄出来,又很多字了吧。3、最后再谈两位钢琴家对作曲家以及该作品的看法和认识,同时对此两种版本进行评论,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要还凑不够1500字······我觉得不可能。说实话,1500的论文真的是太短了。祝LZ早日完成这篇文章。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