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2500字数量

发布时间:2024-07-08 03:45:47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2500字数量

东南亚历史沿革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 、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近一二十年来,双方合作也是不断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广西处于中国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地带”,具有承担起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海陆空最便捷通道的基础和潜力;在经济上看,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小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在经贸、投资以及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广西与东盟各国贸易总额超过4.2亿美元,占广西对外贸易2成以上;截至2001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的项目累计达到293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

东南亚因为包括11个国家,当然也就意味着其具有不同的文化,当然不同的国家文化也有共同点。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从摩亨约·达罗文化时期起,咖喱就成为印度人贵重的调料。他们把咖喱珍藏于箱内,用梵文绘成一张表,按表上比例加以配制。后来,东印度公司为英国把咖喱带回英国。十八世纪,伦敦“克罗士·布勒威公司”制成便于携带的咖喱粉出售,大受欢迎。 咖喱是用黑胡椒、辣椒、生姜、肉桂、豆蔻、芫茜、茴香、芥子、八角、香椒、大蒜等原料制作而成。 作为东南亚国家对咖喱食品有代表性的就有十个,可以说十国咖喱,风味也不尽相同。新加坡咖喱,以酸辣为主;马来西亚咖喱重椰汁;苏门答腊岛的“黑牛”,色黑汁浓;印度的咖喱分为微辣的古老马、马打士、东印度的中辣和北印度的辛辣;巴基斯坦辣度适中;锡兰咖喱完全不辣;马六甲的味道辛辣之中带点“押”味,不大适合中国人口味,但一些吃惯了的外国人,则会指点这道菜;餐牌上写甜酸的则是缅甸咖喱。十国咖喱,各国味道不同,但都令人觉得有趣、新鲜。在东南亚菜中,特别注意汇集东西方作法,配制成适合当地饮食习惯的菜式,使其更具地方特色。如柬埔寨的“皇后鸡片”,既可当菜,又可做西餐食用;泰国的“五味鱼”、印尼的“椰汁牛扒”、泰国的“湄南蟹”、新加坡的“少爷明虾烙”等菜肴,既有西式做法和中式做法的特点,但又不失其东南亚的独特风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从摩亨约·达罗文化时期起,咖喱就成为印度人贵重的调料。他们把咖喱珍藏于箱内,用梵文绘成一张表,按表上比例加以配制。后来,东印度公司为英国把咖喱带回英国。十八世纪,伦敦“克罗士·布勒威公司”制成便于携带的咖喱粉出售,大受欢迎。 咖喱是用黑胡椒、辣椒、生姜、肉桂、豆蔻、芫茜、茴香、芥子、八角、香椒、大蒜等原料制作而成。 作为东南亚国家对咖喱食品有代表性的就有十个,可以说十国咖喱,风味也不尽相同。新加坡咖喱,以酸辣为主;马来西亚咖喱重椰汁;苏门答腊岛的“黑牛”,色黑汁浓;印度的咖喱分为微辣的古老马、马打士、东印度的中辣和北印度的辛辣;巴基斯坦辣度适中;锡兰咖喱完全不辣;马六甲的味道辛辣之中带点“押”味,不大适合中国人口味,但一些吃惯了的外国人,则会指点这道菜;餐牌上写甜酸的则是缅甸咖喱。十国咖喱,各国味道不同,但都令人觉得有趣、新鲜。在东南亚菜中,特别注意汇集东西方作法,配制成适合当地饮食习惯的菜式,使其更具地方特色。如柬埔寨的“皇后鸡片”,既可当菜,又可做西餐食用;泰国的“五味鱼”、印尼的“椰汁牛扒”、泰国的“湄南蟹”、新加坡的“少爷明虾烙”等菜肴,既有西式做法和中式做法的特点,但又不失其东南亚的独特风味。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2500字

--论述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成其多样性的历史因素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你对东南亚的认识,我对东南亚认识很少,因为就在电视上看到的东南亚的风景,东南亚的风情,东南亚看起来也很好,各地方也很美的,各地方,但是没有钱去不了啊,认识不了啊!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我觉得东南亚这些国家总体来说还是好的,对中国的发展也很支持的,至少跟我们中国来说,应该是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云南历史与少数民族文化论文2500字数量

我有一篇关于云南历史的导游词,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如需要可以找我,发不上链接。

云南民族文化博大庞杂,精彩纷呈,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姑且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概括为以下的一些特点:第一:云南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沉淀深厚,因此而带有珍贵的稀有性。云南地处边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再加上山高水远,交通不便。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因此许多极为原始的,极为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在各个民族中保留。例如:云南独龙族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制,摩梭人的母系制的家庭结构和阿注的婚姻,傈僳族“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普米族的“见者有份”的平等分配方式,拉祜族奇特壮观的大房子,哈尼族的“有饭同吃”,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洞经音乐,沧源彝族的壁画,剑川的石窟艺术等等,其古稀度、真奇度之高,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此外,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中,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少有的原始遗存。比如公平无私的分配制度;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道德风尚;心心相印,质朴诚信的交往习惯;夜不闭户的山野客站,来者都是客的农家竹楼;不计较价值的无人交换等奇风异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令人神往的吸引力。这些文化资源,一是具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区域优势,二是带有令人不可琢磨的神秘性和古朴性。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角度来讲,文化资源的古稀度、珍奇度越高,越具有世界级的观赏和保护价值。第二:云南民族文化,由于什村的地理环境特殊,因而具有极其博大的包溶性。云南民族文化的包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虽然地处边陲,但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再加上山高水远,开发程度低,因此,自古以来就成了多个民族共居共存的一块宝地,到目前为止,一共25个少数民族生活繁衍在这块红土地上。悠久的历史沉淀、古老的民族习俗、浓厚的高原气息、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云南成了多民族生活的摇篮;二是云南虽然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但又位于中国半岛的北端,这样使云南成为中国边缘文化交汇区,早在公元前4世纪,存在于西南地区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中国和南亚、东南亚文化交往的传输带。在云南不仅汇聚着汉族为主的儒家文化,而且也汇聚印度的文化,东南亚文化,这么多的文化资源共生共存在这块神奇的红土地上,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本身所具有博大的包溶性。第三:云南民族文化,由于民族种类构成繁多,从而形成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表现在多方面。从宗教文化资源来说,云南除了本土的原始宗教,还传入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就本土的原始宗教而言,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巫及巫术等七个方面内容,这些宗教信仰,在云南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宗教文化信仰。从语言文字资料来说云南境内的25个少数民族,除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从风俗习惯来说,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古老而庞杂,几乎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民族有生产劳动方面的习俗,有宗教信仰方面的习俗,有出生丧葬方面的习俗,有衣食住行方面的习俗,有婚姻恋爱方面的习俗,有节日庆典方面的习俗,真所谓“十里不同风,百寨不同俗”。从民族服饰来说,民族服饰是从外部区分一个民族的主要表征,由于支系不同、区域不同,服饰又各具特点。从民族音乐舞蹈来说,乐器共二百种之多,可谓全国乐器之冠,被人称为“乐器博物馆”,在云南收集到的民族舞蹈有533字,四千一百八十多个舞种。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云南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何等的丰富,令人数不胜数。第四: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它与人文资源的融合,又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一大亮点。云南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独特的风景名胜资源融为一体的,从而使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显示出广阔良好的前景。

东南亚历史与文化论文摘要

ok,这个我能够写的东南亚历史越南历史文化什么时间要呢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著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菜肴多取以天然可食植物为原料,烹调出色、香、味型具佳的菜系。如越南菜则有美容保健菜肴之美称。新马泰、印尼等国菜肴则多配以当地盛产的丰富的椰子、香茅、肉桂、豆蔻、丁香等香料植物为配料,使其菜肴色味浓郁,风味独特。 东南亚菜可以说是一种受东西方影响较重的菜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长期受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华人的大量聚居,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所以形成了汇合集东西方文化和当地习俗融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东南亚饮食文化。 常言道:无鸡不成宴。各酒楼、宾馆烹制出的各种鸡肴就有百余种。其中某“东南亚风味餐厅”的“咖喱鸡”就颇有名气。现在标榜着专营咖喱风味食品的食肆,不下十数家,供应着各式南洋食品的餐馆也不在少数,以咖喱为代表的东南亚饮食对我国饮食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据资料考证:“咖喱”一词源出泰米尔语,意为用辣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原来印度人视牛为神,自然不敢吃。于是印度人改吃羊肉,然而,羊肉有膻味,不好受用。据说,释迦牟尼教人用香辣植物的枝叶、果皮之类,捣成佐料,与羊肉同煮以驱除膻味。这就是咖喱的开始。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从摩亨约·达罗文化时期起,咖喱就成为印度人贵重的调料。他们把咖喱珍藏于箱内,用梵文绘成一张表,按表上比例加以配制。后来,东印度公司为英国把咖喱带回英国。十八世纪,伦敦“克罗士·布勒威公司”制成便于携带的咖喱粉出售,大受欢迎。 咖喱是用黑胡椒、辣椒、生姜、肉桂、豆蔻、芫茜、茴香、芥子、八角、香椒、大蒜等原料制作而成。 作为东南亚国家对咖喱食品有代表性的就有十个,可以说十国咖喱,风味也不尽相同。新加坡咖喱,以酸辣为主;马来西亚咖喱重椰汁;苏门答腊岛的“黑牛”,色黑汁浓;印度的咖喱分为微辣的古老马、马打士、东印度的中辣和北印度的辛辣;巴基斯坦辣度适中;锡兰咖喱完全不辣;马六甲的味道辛辣之中带点“押”味,不大适合中国人口味,但一些吃惯了的外国人,则会指点这道菜;餐牌上写甜酸的则是缅甸咖喱。十国咖喱,各国味道不同,但都令人觉得有趣、新鲜。在东南亚菜中,特别注意汇集东西方作法,配制成适合当地饮食习惯的菜式,使其更具地方特色。如柬埔寨的“皇后鸡片”,既可当菜,又可做西餐食用;泰国的“五味鱼”、印尼的“椰汁牛扒”、泰国的“湄南蟹”、新加坡的“少爷明虾烙”等菜肴,既有西式做法和中式做法的特点,但又不失其东南亚的独特风味。

70万年前—公元前2700年,早期人类活动时期距今260万年前,在今天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陆地,称为巽他古陆,今天的南中半岛与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爪哇岛、巴厘岛、明打威群岛和寥内群岛等连为一体,其与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也有地峡相连接,与今天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组成的莎湖古陆隔海相望。早期人类有非洲沿海岸线迁移至东南亚地区,东南亚最多早的古人类是距今70万年前的爪哇人,发现于今天印尼的爪哇岛。不过爪哇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大约在距今3万年前迁徙到东南亚,并可能通过小型船只迁徙到了莎湖古陆。距今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期结束后冰川大量消融促使海平面上涨,海水淹没了巽他古陆地势较低的地区,东南亚的大陆和群岛地区被大海分隔开。各地的古代人类从事狩猎场采集活动以谋生,这一时期人类聚落大多沿海岸线和河流入海口地区分部,古人从水中捕鱼作为食物补充。巽他古陆与莎湖古陆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1100年,早期农业时代大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农业从中国南部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开始出现早期农业聚落。东南亚以种植起源于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主,但也有起源于黄河流域是粟等作物,此外也有一些作物如菱角等可能是在东南亚本土所驯化的,狗也从中国传入。随着农业的发展,古人类聚落开始向内陆蔓延。这一时期作为定居农业的副产品,陶器也在东南亚普及,这一时期东南亚本土开始出产一些较为精致的陶器,墓葬中随葬品的增多也体现出社会财富的增长。khok phanom di出土的墓葬与陪葬品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500年,青铜时代与早期社会分化这一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从中国传入东南亚地区,由于东南亚地区铜矿和锡矿丰富,青铜冶炼技术迅速传播,不过这一时期青铜用品以武器为主,包括手斧、短剑等。我们并不清楚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是因为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青铜时代早期的居民的财富极速增加,且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在富有者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用贝壳、大理石和青铜等制作的装饰品,其中不乏一些跨区域交易获得的物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手环和脚环,于今天东南亚本土居民佩戴的首饰颇有类似。人类聚落进一步向内陆发展,考古遗迹向北延伸到泰国中北部地区,但同时在山区狩猎采集社会直到公元后1000年依然普遍存在。ban non wat出土的随葬饰品公元前500年—约公元1年,铁器时代与原始国家公元500年左右,铁器在东南亚出现,取代了青铜成为了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但同时青铜铸造并没有消失,而是被用来制作更加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考古文化越南北部的东山文化,他们制造带有复杂纹饰的青铜鼓。这一时期的青铜鼓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极广,在中国南部多个省份都有发现,且东南亚各国除了菲律宾以外都发现了类似的青铜鼓,包括远在海上的爪哇岛也有发现大型的青铜鼓,说明这一时期有一种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迅速传播,但船舶的原因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青铜鼓带有复杂的纹饰,且有一些还有青蛙的形象,这些青铜鼓很可能是宗教礼器,可能代表了一种信仰的普及。而同时还出现了大量青铜小人和青铜牛的形象,以及其他奢侈品和珠宝,如玉髓珠子、玉石首饰等。根据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来看,这一时期东南亚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以酋邦为代表的原始国家形式,但由于文献缺乏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不甚明了。东山青铜鼓约公元1年—约400年,成熟国家形成与印度化时代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人对丝绸的渴望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罗马上传开始涉足印度洋寻求东方的奢侈品,并开始于南印度的居民接触,受到罗马贸易的刺激,南印度商人开始频繁在东南亚活动,印度商人带去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婆罗门教的君权神授、祭祀万能论,佛教的因果轮回论迎刚好满足了东南亚地区原始国家君证明和维护其统治的需求。因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地方君主与印度精英联合统治的几个印度化的早期国家,分别是在今天湄公河下游的扶南国、今天下缅甸的直通王国,今天马来半岛东北部的狼牙修国,爪哇岛西部的达鲁玛王国,婆罗洲东北的库泰王国,越南中部的占婆国,印度文化以这几个国家为核心开始向四周传播扩散。其中在扶南国的遗迹中发现有罗马的金币,以及来自印度和中国的货物,这反映了了东南亚地区因贸易而繁荣的社会。Óc Eo遗址,扶南国的港口城市遗址约400年—802年,早期国家发展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地区各国成熟的时代,随着航海技术的提升和人们地理知识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开始脱离大陆沿岸的港口,航路开始难移到婆罗洲北部并下马六甲海峡,不再经过湄公河下游沿岸地区和克拉地峡,因此原本靠贸易起家的扶南国衰落,由于代表区域霸权的扶南国衰落,南中半岛陷入了政治真空,各地小国割据。取而代之的是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逐渐形成了以控制海上贸易而强大的室利佛逝王国。这一时期印度教和佛教在东南亚进一步发展,各地开始出现早期的大型宗教建筑,各国君主利用宗教强化自己的统治,要求臣民宣示对自己效忠,并通过喝符水、立碑诅咒背叛者等方式恐吓臣民。同时东南亚的君主也君主开始将神化,他们往往以湿婆、毗湿奴、佛陀和菩萨自居,形成了具有东南亚特色的神王一体崇拜。Sambor Prei Kuk遗迹的真腊时代神庙802年—1275年,印度化帝国全盛时代这一时期是东南亚印度化国家全盛时期,而东南亚彻底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中南半岛上以水稻种植为主,控制水利的农业帝国,即高棉帝国,我们也称之为吴哥王朝,这一时期吴哥王朝几乎称霸整个中南半岛,因而我们一其兴衰的年代作为断代标准,在西面的缅甸也兴起了蒲甘王朝。吴哥王朝不断修建大型蓄水池,出了宗教含义外,也处于对于灌溉水利的控制,此外寺庙也会修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农耕社群,贵族集团通过对寺庙管辖来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另一部分是马来群岛地区形成的,因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这一地区的海上帝国强盛,包括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和爪哇的马打蓝王国、谏义里王国。室利佛逝因扼守马六甲海峡而垄断了东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这损害了南印度霸主朱罗王朝的利益,后者分别于1025年和10637年两次远征室利佛逝,使其一度沦为朱罗附属国,抑制了室利佛逝的扩张。这给了东方的爪哇以机会,找达到因岛上覆盖火山灰而土地肥沃,从而农业十分发到,加上其扼守东方马古鲁群岛的香料贸易而迅速崛起。这一时期随着神王一体崇拜的成熟,东南亚古代大型建筑兴建的高峰期,统治者通过兴建大型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印尼的婆罗浮屠就完工于这一时期,此外柬埔寨的吴哥窟的兴建与缅甸蒲甘诸多佛塔的兴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诸多印度化帝国的强盛。吴哥窟1275—1511年,大分裂时代这一时期东南亚地区的主题是分裂割据与传统社会的崩解,13世纪初以素可泰王朝为首的泰人国家的崛起打破了吴哥王朝的霸权,此后双方战争不断,高棉失去了稳固的大陆霸权,其霸权逐渐向泰人诸国过度。1277年至1287年的元缅战争导致了蒲甘王朝的崩解,缅甸陷入大分裂,此后缅甸分裂为北部的阿瓦王朝、南部的勃固王朝、西方的阿拉干王朝,以及一系列效果。在越南北部新兴起的越南逐渐蚕食南部的印度化的占婆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高棉北部,高棉为了对抗西方素可泰和大城王朝的压力,支持当地的泰人建立了澜沧王国,是今天老挝的雏形。随着高棉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的解体,中南半岛原来有寺庙为核心的农业社群逐渐解体。新兴的国家开始封建化的过程,其中以泰人的大城王朝为代表,大量封赐土地予贵族,并将土地上的农民交由贵族管理,从而将大量农民固着于土地之上。文化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逐渐取代了东南亚原来的大乘佛教和印度教成为中南半岛的主流信仰。南岛地区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一度称霸,它通过军事威慑力强迫周边小国崇拜化身为神的国王,从而推行曼荼罗式霸权。但这一时期穆斯林主导印度洋贸易,南岛地区的各小国为了吸引更多穆斯林商人而达到贸易的繁荣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并大肆修建清真寺。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导致了以印度教信仰为基础的爪哇曼荼罗霸权的彻底崩解,各个小苏丹国如雨后春笋在南洋诸岛建立。其中最著名的是15世纪建立的马六甲苏丹国,但同时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和华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马六甲苏丹国过于忽视这些非穆斯林群体的利益导致了国家内部的矛盾。这一时期西方人开始向东南亚渗透,1511年葡萄牙人攻破了马六甲苏丹国首都马六甲城标志着西方人正式插手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从而开启了新的时代。重建的马六甲苏丹国王国1511年—1680年,大陆霸权与南洋贸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东南亚历史的黄金时代,在南洋地区虽然西班牙和葡萄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向东南亚渗透,但是同时它们对于东方货物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一些新的贸易国家如亚齐苏丹国、特尔纳特苏丹国、班查尔苏丹国等国家陆续兴旺,这些国家开始与西方的殖民者争夺海上贸易的霸权,并一度与西方殖民者分庭抗礼。然而南洋地区的贸易繁荣比不过没有促进这一地区的原始资本积累,西方殖民者将大量财富转移到了西方世界。文化上伊斯兰教彻底传遍了整个南洋诸岛,仅有巴厘岛保持了印度教信仰。在大陆泰国和缅甸随着封建化系统的成熟和官僚制度的完善,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从而开启了大国军师争霸的序幕。15世纪泰人的大城王朝彻底打败了高棉人称霸东南亚大陆地区,但不久西方的缅甸也统一于东吁王朝,这导致了泰缅两大国对于陆上霸权的长期争夺,东吁王朝在莽应龙统治时期长期占据上风,一度吞并大城王朝,但不久之后大城王朝一度复兴。在东方越南因分裂而放缓了扩张的趋势,但在此期间越南依然不断蚕食南方与西方的领土。这一时期老挝的澜沧王国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力量,勉强可以与强大的东吁王朝相抗衡。与南洋地区一样,这一时期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在中南半岛也彻底消失,南传佛教深入到社会的各方各面,僧侣集团逐渐强大,并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社会的发展。封建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虽然稳定了泰国和缅甸内部局势,但也严重限制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缅甸的莽应龙的雕像1680年—1945年,西方殖民时代17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转型,为了将东南亚打造为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以荷兰人和英国人为代表的殖民者开始加紧了对东南亚的侵略。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大肆扩张,到20世纪初荷兰几乎完全占领了南洋地区的诸岛,而马来亚地区则由英国控制。在大陆地区,缅甸、泰国和越南三国持续进行着军事争霸,而衰落的高棉和分裂的澜沧王国成为待宰的羔羊,他们都丝毫没有注意到西方的渗透。这一时期由于英国对印度的统一,将法国彻底赶出了南亚地区,法国转而谋求在东南亚立足。18世纪英国以英属印度为根据地入侵缅甸,这引起了法国的恐慌,为了防止英国在东南亚的一家独大,法国加速了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活动,通过利诱拉拢长期受泰国和越南欺凌的柬埔寨和老挝诸国,而后又通过中法战争占领了越南。而东帝汶和菲律宾早年已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至此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全部被殖民者占据,泰国因作为英法两国的缓冲区而得以幸存。在西方的殖民活动下,资本主义得以在东南亚地区渗透,但大陆地区严格的封建制度以及南洋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导致了东南亚社会发展十分缓慢,造成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东南亚由于远离欧洲,各国对于其殖民地的控制能力有限,二战爆发后,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体系因为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而解体。殖民下的东南亚(未画东帝汶为疏漏)1945年—今天,民族独立与发展时代由于二战导致了西方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东南亚也不例外。因此1945年后东南亚的民族独立活动声势浩大,此后东南亚十国先后独立,东帝汶因遭印尼吞并,直至2002年才于联合国斡旋下独立,至此形成了11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独立后的东南亚各国皆百废待兴,本土的传统经济尚未解体,因而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古代社会以来的各国的冲突依然在延续,加上美国的干涉,自独立以来东南亚军事冲突不断。为了应对现实的种种阻碍,1967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此后除东帝汶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加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东南亚诸国也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东盟旗帜

可以去图书馆找一本书,叫做《世界民族通览》

南亚历史概况论文800字数量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我国的安全环境存在着双重性:一方面,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当前的国家安全是综合的安全观,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确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及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安全。 一、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综合影响 在世界军事强国中,美国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他目前所处的“一超”地位,使它和我国处在一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状态。在诸多国家关系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从主流看,美中建交后的关系是向前发展的,中美关系是发展中的曲折,曲折中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及战略利益的原因,美国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应该是综合的,长期的,带有根本性的。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加强对我国遏制和防范;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另外,日本对我国安全的现实潜在的威胁也不容忽视。中日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中日关系友好对大家都有好处,两国关系的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是,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对我国的安全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1、日本与我国战略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将我国列为潜在对手;2、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转变;3、日本右翼倾向严重,军国主义根基雄厚;4、加强对与我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的控制。目前,中日关系确保友好大局,日本军力规模有限,因此在短时期内日本对我国不构成现实威胁。 二、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周边热点之一的朝鲜半岛,由于南北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南北谈判举步维艰,是我国各周边地区军事力量最为密集的地区,而且南北军事部署近在咫尺,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近年来,“朝核”问题突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将给我国造成很大压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对立一天不解决,我国这一边界地区的安全隐患就无法排除。由于历史原因,印巴两国既存在民族怨恨,又存在宗教纠纷,还存在着领土争端,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解决。多年来,印巴军事摩擦时有发生。印度不甘心只作南亚地区大国,1996年拒绝在《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上签字,并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大力发展核武器,积极谋求世界核大国地位。印巴核军备竞赛的升级和对立加剧,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印巴双方仍阵兵于边境,相互对峙。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巴争夺的焦点,如果爆发战争,必然会对我国边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三、边界和海洋权益的领土争端尚存 领土领海争端问题直接关系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也危及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另一方面与邻国的边境争议及关于海洋权益的争议情况也非常复杂,这些争议有可能始终是影响我国边境和领海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这主要包括: 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领土争端。这些争端是沙皇俄国对我国的领土扩张造成的。1858年至1912年,沙俄强迫我国政府签订了19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15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此外,沙俄还侵占了一些条约规定属于我国的地区,违约建立了“实际守卫线”。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从1964年举行边界会谈,我国政府要求确认中俄条约的不平等性质,但也充分考虑到两国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的交往,同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前苏联政府拒不承认中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主张以“实际守卫线”为基础解决边界问题,违反条约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986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公开讲话,表示在中苏边界问题上接受我方的主张,从而打破了僵局。1991年两国签署了中苏东段边界协议和中苏西段边界协议,划定了7300千米共同边界大部分的走向,前苏联放弃对两江部分岛屿的主权要求。但大部分领土争议仍悬而未决。苏联解体后,中苏边界问题变成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独联体国家的问题。四国继承了前苏联的有关政策,承认中苏边界协定。1996年,我国与上述四国签署了边界军事相互信任协定,为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解决争端的前景尚不明朗。 我国与印度的边界领土争端。中印边界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是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分为中东西三段,全长约1700公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治印度的英国当局出于殖民扩张的需要,开始单方面划定“中印边界”,形成了5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1947年印度独立后,全部继承了英国的边界政策。对此问题,我国政府主张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考虑现实,应该采取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公平合理的加以解决。 除此以外还有中日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争端、钓鱼岛争端,我国与越南关于西沙群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我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和南海海域划分的争端。这些争端目前都尚未解决。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安全因素进一步增长,总体趋向走向缓和。在世界形势趋于缓和的环境中,我国安全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争取和利用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保卫国家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浅谈中国东盟自贸区条件下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摘要: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和我国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给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提出了广西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平台及机制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小企业 发展 对策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和我国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为广西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合作平台,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和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采取有效对策措施,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 发挥区位优势和历史性机遇,促进广西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1 区位优势突出 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会地带,是我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等省区市,面积26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广西既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又是沿海、沿江、沿边的省份;既有适应亚热带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既有方便的水、陆、空交通,又有联接世界各地的通讯网络;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全国重要侨乡;既有发展迅猛的高科技,又有廉价的劳动力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广西成为全国惟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对于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广西与越南等国家相邻,利于贸易往来,给广西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2 区域合作机遇难得,充分利用区位优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广西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海大道得以充分利用,为广西开展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尤其是产业和贸易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和机制保障。参与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将会大大促进广西的开放发展,突出广西是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桥头堡,是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和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物流中心。利于把广西构筑成中国与东南亚民间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使其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南亚发展贸易科技合作的通道和前沿。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顺应了泛北部湾地区区域整合发展的需要,提升了广西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立足于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将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如越南、印尼的煤炭资源,印尼的锡、铝、矾土、镍、铜和金银等矿产资源,建设中国一东盟的煤炭、能源和矿产的物流中心,北部湾矿产品交易中心等,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拓宽发展视野和发展空间。如2009年2月27日中国-东盟矿产资源网与北部湾矿产品交易中心签定战略合作关系,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矿产品交易平台。 通过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促进广西中小企业的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外销,如服装、烟花爆竹、芒竹藤草编织品、建筑材料等产品的出口。在2009年10月20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有二百华商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签11个合作项目,投资额达89亿元人民币。 3 自由贸易区的规则用活,规范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 中小企业在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中,要充分掌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则,并搞好可行性研究,选好投资合作伙伴,也可以找有代表性的商会推荐。还要入乡随俗,可以选择当地的人才配合一道进行市场的开发、经营。过去往往有些中国企业简单的拿着中国市场开发的套路在这些国家用,或者不相信这些国家的人才,自己搞开发,结果走了弯路。今后我们可以学习西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做法,充分利用在当地的人才一道进行市场开发、经营管理,以更有效地开发这块市场。 2 做好内外资招商引资工作,投资拉动广西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1 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 第一,大力营造廉洁高效的行政环境,对涉及外来投资的立项审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均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精心开展信用创建活动,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塑造信用政府的良好形象,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全力打造信用广西。同时,努力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以赢得外商的充分肯定。第三,大力营造优质超值的服务环境,努力做到“四通”,该办的事迅速畅通,某些环节出梗阻的立即疏通,需要上级解决的积极沟通,有利于发展的主动变通。 2 积极开展与东盟各国双边投资合作 自从2004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五届博览会,每届博览会都举办20多场双边投资促进推介会,东盟10国都在博览会上推介本国的投资项目和园区。2007年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30963项,合同外资金额1037亿美元,实际投入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投资总额为5亿美元,与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亿美元。截至2008年年底,东盟国家对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去年东盟国家在华投资居前五位的国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对华投资额分别为35亿美元、47亿美元、67亿美元、29亿美元、27亿美元。 这极大有利于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 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回头率 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历史文化、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资源特色、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外来投资企业的典型经验,努力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 4 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中国境外工业园 打造中国境外工业园,在危机下让中小企业走出去。如在2008年10月25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由中国两家大企业打造的2个境外工业园区——天津泰达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和广西农垦印尼沃诺吉利经贸合作区,在中国国内制造业遭遇困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借助大企业打造的境外工业园区走出去,成为中国中小企业探索国际化战略的一种新模式。长期以来,实力弱小、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是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如果单打独斗,到国外投资常常会面临巨大风险,而如果由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的大企业开路,通过他们建设的境外工业园区投资海外,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这种适合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新模式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3 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推动广西中小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 本文选自591论文代写网:专业 代写毕业论文 -致力于代写毕业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论文,代写mba论文,论文代写麻烦采纳,谢谢!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次大陆地区的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1498年,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体系 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蒙巴顿方案抛出后,印度的国大党和穆斯林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0年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随之不断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综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南亚是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锡克教的发源地。印度居民多数信奉印度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