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初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2 13:25:44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初中英语

实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统一规划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建设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准入和注册管理,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建设工程造价工作的质量,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我们面临的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建设项目仍是投资的热点,改革、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工作,因为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始终并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倍受关注和重视的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且能促使其逐步规范化、法制化。   目前在我国已有概预算人员达80万人,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工程造价队伍,但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财产为全民所有制,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工作则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建设计划项目,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核算意识十分薄弱,缺乏精度,由此可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不足。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大专院校当中没有相应的专业设置,无相应的学科支持该领域的发展,造价工程师的培养缺乏一理论与实践氛围。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天津理工学院在全国率先论证并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的专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工程管理”的本科专业,但毕业生要在三、四年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国内现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人员均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由于大家学习、工作背景不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的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国投资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必将冲破国家计划价格体系而转变成市场经济的造价机制,因此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在借鉴了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实行了对从事工程造价管理职业的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笔者认为这对于深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相应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又同时对执业人员的执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为了维护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荣誉和尊严,保持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和品行是首要条件,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造价工程师必须做到:   1.诚实、公平、全心全意地为雇主、委托人和公众服务;   2.严格执行工程造价管理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行业和自身声誉;   3.积极采用相应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进步。   作为对造价工程师执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探讨,笔者认为造价工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他的道德规范应建立在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与雇主和委托人的关系、与合作工程师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具体要求如下:   一、与公众的关系   1.必须把公众现在的、未来的安全、健康、幸福放在首位。   2.必须向公众普及和应用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成果,并坚持反对任何有关工程的错误的、无根据的、夸张的论点。   3.必须谦虚、谨慎、自尊、维护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杜绝一切虚夸现象。   4.表明自己对有关工程方面的观点时,必须有足够的、令人信服的根据。   5.不得因受任何社会团体的利用或雇佣,而就工程上的问题发表看法、批 评和评论,除非其前提是表明他自己和其所代表的社会团体的该问题的利益关系。   6.只赞成和拥护那些符合现有的工程和经济的标准,并能保证公众安全、健康、幸福的决定。   7.当其工作中的决定有可能威胁公众的安全、幸福、健康而被否决时,应向其雇主或委托人说明将会产生的后果。   8.应当通过职业交往来鼓励和支持那些遵守职业道德的人。   9.只与那些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合作。   10.在工作报告、论文和一些证明中,应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其中还应包括所有与之相关的、真实的信息资料。   二、与雇主和委托人的关系   1.在专业事务中,作雇主和委托人忠实的代理人或受托人。   2.对业主和承包商要公正无私,不得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贿赂。   3.应当向雇主或委托人说明在为其工作时,那些潜在的业主或订约人,或者是发明、机器、设备为他带来的收益,但不得因此给在为其承担的工程项目作出决定时带来不良影响。   4.经研究,若确认项目会失败或其工程和经济评价被否决,造价工程师应及时通知业主或委托人。   5.工程师必须具备其所从事工作的资格。从雇主或委托人的利益出发,聘请或建议雇主或委托人聘请专家,并能够与专家密切合作。   6.应对在工作中得到的信息保密。为维护委托人、雇主或公众的利益,不得因牟取私利而泄露这类机密。包括:   (1)未经允许,不得泄露现在、从前雇主或委托人的商业机密、技术机密或标底,但因法律要求的除外。   (2)作为任何一个协会或委员会成员,不得泄露其中的机密,但因法律要求的除外。   (3)未经允许,不得将委托人提供的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图纸等复制给他人。   (4)不得因个人利益泄露在工作中获取的信息,而损害委托人、雇主或公众的利益。   1)未经允许,不得为某项工作或下属部门接受一家以上社会团体的经济上的或其他形式上的赞助。   2)必须经雇主同意,才能接受他人雇佣或从事顾问工作。   3)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利用其雇主的机械设备、物资、劳动力或办公设备。   4)造价工程师不得向政府部门的领导、官员或是某一组织机构的成员提出签定工程承包合同的请求。   5)在管理一项建筑承包合同(或其他合同)时,必须对所有社会团体一视同仁。   6)在工作中,如果对工作做出的改进、工作计划、设计、发明或记录,将涉及到版权和专利的问题时,在此之前,造价工程师就应与有关的社会团体签定明确的协议。   7.必须勇于承认错误,不得歪曲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8.不得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从其他雇主那里聘请正被雇佣的工作人员。   9.在专业问题上,应与雇主或委托人忠实合作,尽量避免利益冲突。应作到:   (1)应避免与雇主或委托人发生已有的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如果某些商业往来、利益、环境会影响其对工作的判断和工作质量时,应尽快通知雇主和委托人。   (2)在其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不得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承包商及其代理人,或其他有关社会团体的贿赂。   (3)作为公众服务机构的成员、顾问,或政府机关及其下属部门的雇员,不得参与那些由他们的组织申请实施的个人或公众的项目。   三、造价工程师之间的关系   1.必须明确,工程工作的荣誉只有那些忠于职守的人才能拥有。   2.在雇佣工作人员时,必须详细地向其说明工作条件以及所要担当的职务。在雇佣关系结束后,应告知其工作职务和工作条件的改变,并加以挽留。   3.必须坚持给予那些从事工程工作的人员及其下级以足够的、合理的劳动补偿。   4.应尽力为其下属的工程师提供专业深造和发展的机会。   5.不得排挤其他已被雇佣或将被雇佣的工程师。   6.不得恶意地、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他人的前程和名誉,不得随意地批评他人的工作。如果确实了解到其他工程师在工作中有违犯职业道德的、不合法的或不正当的行为,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7.不得与其他工程师有不公平的竞争行为。   8.应当与同行和学生交流先进的工程专业知识、最新的信息和经验并与之合作。为公众的传播媒介、工程科学团体和学校做贡献。   9.在某些情况下,当其专业方面的决定可以做出让步时,工程师不得要求、提出接受回扣。   10.不得伪造或涂改其本人的、协会的、学术的或专业的资格证明。   11.为技术性刊物所写的文章要真实,明确、不得有虚假和夸张现象。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只能涉及其本人参加这项工作的情况,不得提及他人,除非其目的是赞赏他人的工作。   12.不得采取任何方式强迫他人支持其本人或其同事在技术性团体中的竞选资格。   四、工作表现   1.在阐述自己的工作业绩时,应事实求是、谦虚谨慎、不得为牟取私利而损害行业整体的荣誉和尊严。   2.作为专家为他人提供证明时,对于工程上的观点必须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对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令人信服的、诚实的精神。   3.应不断地提高专业水平,并为下属的工程师也提供这样的机会。做到:   (1)应该通过工作实践、参加继续教育、阅读专业性报书籍以及出席专业方面的会议等类似活动,保持专业先进性和时代性。   (2)鼓励其工作人员尽早地成为注册造价工程师。   (3)鼓励其工作人员出席专业和学术方面的会议,并在会议上提交论文。   (4)在有关专业等级、工资范围和边际收益评定的问题上,应坚持让雇主和雇员都满意的原则。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造价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和工程造价领域的研究工作,与国内外同行和学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交流,基本掌握国内外工程造价领域的前沿,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造价工作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相应的法律法规、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因此更有必要从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入手,用对工作极其负责的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来警诫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另外,由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直接涉及到业主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这种敏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造价工程师。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明白选此题的背景、意义、目的。简而言之,为什么选此题,怎么写此题,此题写作的难度。大学几年不是白来的,自己做出来那才有成就感的。附上一般格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课题内容及目标:完成课题初步技术方案:完成课题时间安排计划:教研室对开题报告的评价难 度 方案可行性 计划合理性 教研室主任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初中

我的父母来自于农村。他们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享过多少福,因家庭条件的原因,早年就退学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外人眼里,他们是那样平凡,可在我心中,父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爱他们,就像他们爱我一样。  我的母亲在木匠家帮他们打磨家具,每天早晨7:10就去上班,一直干到中午12:00回家,下午1:00再去,傍晚7:00才回来。天天打磨家具时间长了手就裂纹了,看到妈妈的手,我的心就像针扎似的痛。我的父亲在一家印发厂干活,爸爸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敢休息,看到爸爸疲惫的身影,我的眼中就总有泪花在闪烁。就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报答父母的方法。  1,在父母烦躁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  2,在父母工作完回家后为他们打一盆洗脚水为他们洗洗脚  3,在父母无聊的时候为他们讲讲笑话  4,把零花钱攒着到父母亲的节日时为他们买一份礼物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以上这五条是我目前想到报答父母亲的方法。  岁月不等人。我长一岁,父母就老一岁。父母真的十分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趁早报答父母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素养,完善的法治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情与法的评判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我院组织全院师生观看《道德与法制》节目,让我深有体会。虽然只看了两个小时,但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现在,觉得道德永远都是必须的,人只为人,就在于有道德,没有道德的人就会变成兽。只有道德,人就会变成神。人不能变成兽也变不成神,所以人不能没有道德,也不能只讲道德。真正高尚的道德只是一钟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值得追求,也应该追求。再总有求之不得和追之不及的时候,也总有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人。而且人数也还不少,因此所谓道德高尚,必须提倡,也只能提倡。不能苛求,既然无法苛求每个人都道德高尚。那么,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就不能提倡。依靠道德风尚的提倡来消除,只能依靠制度和法律来防范,我们通常说:“反腐倡廉”就是充分意识到廉政要靠道德来提倡,腐-败却只能靠法律来铲除。所以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与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应的,不听的统制集团各有各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应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当代的大学生应提高对道德与法制的认识,努力成为一个“四有”青年,做一个对社会中一个高素质人才,就要从现在开始,注意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听了“道德与法”报告,我对道德与法知识了解多了,感触颇深。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难免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违背道德的冲突与事件,可人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使用违规药品致使众多儿童普患“怪病”,这启示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也应该学习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意识;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毒针”进校园启示我们要珍爱生命。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让“毒针”再次进入校园。我们只有了解法律法规,又了解法律原理原则等,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运用法律武器来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看了“幸福生活”这个短片,我想到我们应该自觉维护自身利益,但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破坏他人生活。我们身为一名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我们要树立并提高公共的法律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我们正处青年,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法律观,对社会发展将产生长远作用。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初中生

亲,这个自己写好一点!!!网上有好多素材,你可以参考借鉴一下下哦!!!

我的父母来自于农村。他们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享过多少福,因家庭条件的原因,早年就退学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外人眼里,他们是那样平凡,可在我心中,父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爱他们,就像他们爱我一样。  我的母亲在木匠家帮他们打磨家具,每天早晨7:10就去上班,一直干到中午12:00回家,下午1:00再去,傍晚7:00才回来。天天打磨家具时间长了手就裂纹了,看到妈妈的手,我的心就像针扎似的痛。我的父亲在一家印发厂干活,爸爸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敢休息,看到爸爸疲惫的身影,我的眼中就总有泪花在闪烁。就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报答父母的方法。  1,在父母烦躁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  2,在父母工作完回家后为他们打一盆洗脚水为他们洗洗脚  3,在父母无聊的时候为他们讲讲笑话  4,把零花钱攒着到父母亲的节日时为他们买一份礼物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以上这五条是我目前想到报答父母亲的方法。  岁月不等人。我长一岁,父母就老一岁。父母真的十分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趁早报答父母

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文献都是免费下载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初中数学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下是一篇关于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建设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新闻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新闻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真实性就取决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突破底线,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也逐渐的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该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记者 职业道德 新闻媒体  道德,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规范,它虽然没有确定的形式但是却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又是什么呢它的底线在哪里呢一则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否真实,这是他的命脉所在。然而对新闻绝对的尊重,就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的记者,必须要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也同样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一、新闻记者的定义  新闻记者是大众传播的主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为了使其在传播过程中保证公正,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记者的良好道德水准是促成大众传媒与社会良好互动性的必要条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作为新闻信息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的记者,即主体是自觉自主行为的人在此之前,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我国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危害  1、媒体因逐利而堕落  为了获得市场和更高的利润,许多媒介的编辑方针和基本取向是取悦大众,愚弄大众,用煽情的手法来处理新闻,制造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藐视正统新闻应该奉行的公正,客观,平衡,等守则,竭尽虚实夸张之势,将新闻和娱乐混为一体,诉诸于大众感官的刺激。其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渲染淫秽色情  近年来新创刊的体育类报刊或综合类报刊,纷纷走上了娱乐化道路。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报道体育新闻时,报道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更多的版面留给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热衷于报道运动员的私生活和花边新闻。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过于严重,甚至将娱乐化干脆演变成色{学}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媒介新闻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较长时间内对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作过于密集的报道,或诸多媒介一轰而上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的报道。媒介别有企图的将非新闻炒成新闻,将一般新闻炒成热点新闻,目的不外乎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争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或从被报道者那里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炒新闻的代价是媒介对提供赞助者所作的回报。炒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媒介所需要的新闻,这主要包括各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明星,大腕,大款的新闻,普通人的新闻—五花八门的男欢女爱,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种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闻,被炒者希冀获得广告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获取名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类新闻,都侵犯了受众利益,违背了媒介道德。  一条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会在社会中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为读者(观众,听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来。  2、 社会公器变成了私人表达空间  一些报刊成了少数记者,编者垄断的阵地,具有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倾向。如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于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后,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度,虽然毁誉参半,但作为内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侠片,能有众多观众参与品评,说明它的探索和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者竟与网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舆论宣传上有意制造负面影响。如某家报纸记者,在该剧开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连三天制造舆论,先验地武断《笑》剧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演员是一律被灭,有的是被灭得体无完肤。3月26日该剧开播的那天,还是这家报纸,竟然诅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众多金庸小说爱好者的祭日。该报记者甚至用这样的文字表述:央视版《笑傲江湖》变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铸造善良品格的出发点,富有同情心会使一个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并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作为负有引导舆论众人的新闻传媒,如果为了商业利益失去起码的同情心,不仅会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而且对广大青少年的心智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一家省级晚报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的标题报道两个不慎从高楼坠下的建筑工人,另一家都市报形容钢筋将他们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这种用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悲惨事件在中国传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闻传媒连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伦理底线都不能坚守,如何去引导教育大众。  4、新闻内部腐败现象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社会的支配力量和腐蚀力量极大,极易掀起疯狂的拜金主义潮流,政府对此又难直接干预,必须借助于道德和舆论的力量加以制约。但是部分中国新闻媒介不仅没有担负起这种制约力量,甚至直接参与商界竞争,利用起特殊地位,毫无约束地滥用权利,谋取私利。在新闻媒介最主要体现在有偿新闻。 所谓有偿新闻。就是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了实惠。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收取新闻的刊播费用 这是有偿新闻中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做法,即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个人根据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利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  (2)出卖版面 是新闻机构用一定的报纸版面或一定的节目时间,刊播由买方指定的或认可的新闻报道内容,以此达到赚钱的目的。  (3)转让报号 通过转让报号来达到经济创收的这种做法,把有偿新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新闻工作者存在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闻工作者的把关行为必然要受到所处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实际上,政治永远是一个主导新闻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阶级都对自己统治下的大众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比如说美国的媒介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现行的秩序,对破坏这种秩序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极力地渲染。这就是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永恒的价值观。这在美国的媒介现实中运用得非常多。比如说在战争时期美国的新闻界居然可以炮制新闻。南联盟的万人坑,后来事实证明就是一个假新闻;伊拉克杀婴事件后来也被证明是假新闻。  (2)经济因素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必须顾及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播什么样的信息,能不能给自己的媒介和单位挣到钱,这在当前我国媒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永远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当前不少媒体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闻记者在采访或新闻筛选把关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找事发批评性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丑闻。因为记者悄悄收下了金矿主送来的诸如金元宝等昂贵礼品。  (3)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  监督机制的缺乏,是新闻道德建设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们的心理价值选择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认为道德的维系和实现主要靠个人自律,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如果人们缺乏道德的自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也很难起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对道德自律的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尤其在当代,新闻工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市场的浮躁,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冲撞,使得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保障舆论监督的同时,爆出了多起从业人员以新闻传媒话语权为自己谋私利的职业丑闻,使新闻腐败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再次发出了记者监督别人,谁来监督记者的追问。谴责也好,公约也罢,其目的不仅是给记者划下一条职业道德的底线,而且也是为了将媒体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记者虽然不是国家公务员,但手中掌握的发稿权、播出权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某种权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制约,也可能变得压迫人和剥夺人。因此,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其中新闻行业内部的自律和自净机制建设当然丝毫松懈不得;同时,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  要想彻底解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有了强有力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才能明确地界定某人的某种行为是否违背了新闻道德,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而促成新闻道德自律的顺利实现。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的缺乏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关。加之新闻道德自律没有明确的、合适的前车可以借鉴,只能自己不断地探索,理论准备不足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我国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4)、新闻记者自身因素  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虚假乃新闻之大忌,五个W、一切细节、数据、引语、场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实。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记者行为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既是我国新闻事业基本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下新闻工作长期积累的传统。  当今社会比较浮躁,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记者自身业务不熟练,对某个专业知识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时效性,追求轰动效果,在采访过程中不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核实细节情况,而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夸大事实真相,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载,缺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尤其现在互联网应用到新闻媒介,网上信息比较泛滥,也缺乏严格的把关,有些记者根据论坛中消息未经核实就将其转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领工资标准记者根据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就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加工转载,最后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给挂上了。  伴随着新闻业的产生,这一因素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影响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5)受众因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者自身因素,但大众媒介传播的对象是公众,大众的需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格调。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重新认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即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其竞争机制的引入实现了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因为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受众,在一个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由于受众在生存状态和背景,比如说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有的受众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不加辨别的相信媒体,并且大肆宣传,跟风。尤其现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诸多虚假信息的冲击更是让受众措不及手,难以招架。  另外就是记者为了满足受众好奇心,迎合某些受众猎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现在的体育新闻娱乐化,有些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等,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众提高了自身的鉴别水平和解读能力,不给记者以愚昧自己的机会,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闻报道,也许就不会有记者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出现。  二、 怎样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记者一再的丧失职业道德,在当今的社会上应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正确运用新闻工具,起到党的喉舌作用。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必须解决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职业。 新闻从业人员,包括采编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新闻理论,树立马克思注意新闻观,能够识别并抵制西方错误的新闻观的侵蚀,从而坚持新闻工作者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和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必须恪守的职业伦理底线,对肆意妄为、挑战底线的造假者进行再严厉的道德谴责都不过分。’但如果仅止于此,那么纸箱馅包子的主要负责人訾某充其量只是个无良记者,清理出门户即可。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之所以出笼,固然受到了当下新闻界追逐眼球经济,淡化社会责任流弊的激励。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闻立法滞后、对虚假新闻法律惩治偏软乃至违法成本过低的气候。坦率地说,单凭职业道德的软约束,恐怕是圈不住离经叛道的訾北佳们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会让他们做起纸馅包子来有恃无恐。会计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响更坏的新闻造假行为却可以逍遥法外,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的。从这个角度说,立法阻击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新闻立法作为他律,能更好地与新闻自律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在新闻自律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但这毕竟是道德层面的规范,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它们只有与新闻法律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西方,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社会监督和媒体相互监督  社会监督在此是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受众通过社会舆论或行动对新闻媒介形成压力,比如拒买,拒卖等手段,对媒介及从业人员进行外在的强制性管理。  (1)受众监督  新闻受众依法对新闻进行监督,这并非新闻管理机关和新闻社会监督组织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种完全自发和自愿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新闻受众这种自发行为主要来自:第一,新闻受众对自己接受真实新闻信息的权利加强了认识;第二,新闻受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这一切皆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新闻受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因此,社会越发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质越高,新闻受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强,那么,对新闻的监督行为也就越自觉。  要让受众控制真正担负起监督舆论的重任,就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想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公众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运作的轨道。  (2)组织舆论监督  加强媒体相互监督,要充分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毕竟同行之间更了解内情。《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新闻造假的揭发的最直接的导火线就是,《圣安东尼奥快报》向《时报》投诉杰森剽窃他们的报道,可说同行的投诉监督拉开了杰森造假新闻时间的调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可以稳妥高效地保证媒体在职业水准方面避免出现偏差。新闻界同行内部可以成立类似于媒介道德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以加强媒体的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这一组织除了规定一些新闻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细则并强化监督机制外,还可以对媒介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比,最后落实到评级,评奖,评比等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中。  可以成立新闻协会或新闻委员会等诸如此类名字的专业协会,它主要由新闻界人士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务是受理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意见及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等,并办有一些专业性的新闻批评杂志,定期对媒体从业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论。比如在美国出版的《补瑞尔内容》月刊,就专门褒贬新闻记者们在采访与报道方面的错误与成就,并从新闻道德教育及新闻专业注意的高度来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指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的组织建构及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微妙隐性关系,媒体如何架构现实等,从而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解读,透视信息背后所隐含的媒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给人们一双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处的媒体周围的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去伪存真。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这一点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业来说尤为重要。  在中国,媒体素养教育虽然还没有作为一个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经存在。具体表现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的通讯文体、学校的小记者团、学报学刊、红领巾电视台、文体活动团体等等。但是这与媒体素养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在大学,以新闻和传播专业教育为基础,由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广泛开展;在中小学,以原有的素质教育为依托,在课外活动、夏令营、团队活动中增添媒体素养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方式推广,将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与其它音乐、舞蹈等课外艺术活动放在一起进行;利用学生媒体进行宣传和培训,让青少年广泛接触到媒体知识。  其次,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社会大众进行媒体素养教育。比如定期组织读者参观编辑部,播放有关媒体内容制作的电视节目,利用公益广告进行简单的媒体知识普及等等。媒体还可以与大学联手,开办有关媒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讲座和讨论会。  再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媒体素养教材,以小册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门,如工会,居委会发放,或者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座谈。  总之,在我国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国媒体有充分的优势和理由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为媒体自身走过转型期后进入下一轮发展阶段培养成熟稳定的受众做一些基础工作。  小结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闻界还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想净化媒介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需要新闻工作者,政府,及受众,三方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诚信,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新闻立法,增强法制观念,提升媒介的地位,为媒介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受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介环境才能净化,诸多违背职业道德的报道才能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彦堂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公黎艳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J]新闻传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略谈[J]新闻世界2010(3)  [4]《传播与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页,湖南大学出版社。  [5] ②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卫东:《浅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窗》,2009年第2期  致 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深深的感谢呵护我成长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的人。回顾20多年来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满着他们无私的关爱和谆谆教诲,10年的在外求学之路,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无私支持,坚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宽厚的爱。大恩无以言报,惟有以永无止境的奋斗,期待将来辉煌的事业让父母为之骄傲。我亦相信自己能达到目标。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在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第一次使用了“数学素养”一词,成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数学素养是人所必备的素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逐渐积累着对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没有这种素养,人类就不会记数,不会排序,不会测量,不会分配,社会也就不可能发展,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数学素养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这四项素质的各个方位及其成分、因素,都要通过量化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并且变得更有标准、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数学素养的结构是多方位的,基本的有下列四个:1.知识技能素养。2.逻辑思维素养。3.运用数学素养。4.唯物辩证素养。数学素养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以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精确性。2.思想性。3.并发性。4.有用性。我国建国以来,民族素质和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已为世人所公认。根据国际教育评估协会1992年的报告,在参加数学测试的21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以总平均80分的成绩荣居榜首。此外,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中连获冠军,有时竟囊括全部金牌,我们还拥有一批数学尖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面向全体学生。(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四)注重运用数学。

在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第一次使用 了“数学素养”一词,成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 数学素养是人所必备的素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逐渐积累着对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 识,没有这种素养,人类就不会记数,不会排序,不会测量,不会分配,社会也就不可能发 展,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数学素养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这四项素 质的各个方位及其成分、因素,都要通过量化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并且变得更有标准、可操 作、可测量、可评价。 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 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 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素养的结构是多方位的,基本的有下列四个:1.知识技能素养。2.逻辑思维素养。3.运 用数学素养。4.唯物辩证素养。 数学素养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以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精确性。2.思想性。3.并 发性。4.有用性。 我国建国以来,民族素质和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已为世人 所公认。 根据国际教育评估协会1992年的报告,在参加数学测试的21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以总平 均80分的成绩荣居榜首。此外,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中连获冠军,有时竟囊括 全部金牌,我们还拥有一批数学尖子。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四)注重运用数学。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论文

新闻工作者的四项职业修养:政治上的要求高,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新闻从业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新闻从业者的政治理论修养。所谓政治理论修养,指的是新闻从业者的政治意识与品质的锻炼和修养。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应当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政治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1 、品德要高尚 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个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他们应当胸怀宽广,心地坦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客观地报道事实,公正地分析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采访,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 因此要能够严格地约束自己,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动,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利,不借新闻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2 、政治要坚定 新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它要通过有选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及行为,引导社会舆论。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时时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福祉,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新闻工作,决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大意,不负责任,更不应该把新闻工作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3、思维要敏捷 新闻工作者要准确、迅速地反映出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向公众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没有敏捷的思维,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没有很好的新闻悟性,没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无法胜任新闻工作的。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周围事物的变动情况反映要快,要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报道事物。 4、业务要熟练 新闻工作是一项对时效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心劳和智慧的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 24 小时都处在紧张待命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跑。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具有随时投入采访工作,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果断组织新闻报道,快速完成采写任务的业务能力。 出于职业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每天都需要进行社会交往,需要同各种人打交道。总之,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哪里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就需要新闻记者同那里的人群打交道。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和调研等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地表达公众意愿,出色地完成职业使命。 5、知识要广博 新闻工作的报道范围、传播对象都十分广泛,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涉猎。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要广采博取,多学强记,用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充实自己。 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 1 、政治修养 2 、思想修养 3 、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法制观念的修养,要认真学好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同新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宣传好这些法律、法规,善于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要尽力防止新闻侵权行为,防止由于新闻报道失实、失误而造成的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新闻工作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职业行为,认真处理好新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4 、业务能力修养 新闻工作者应当掌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业务的十八般武艺,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与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所肩负的工作。

你不会是我同学吧?哈哈,这周六就交作业了。

[目录]中文摘要新闻职业道德在转型期的缺失新闻职业法规缺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衡注 释参考文献[原文]当前,我国新闻界正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由此可见,新闻职业道德在维护媒体公信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人们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则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与舆论引导,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任务,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一个新闻职业人必须时时以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及各种信息需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必须具有新闻职业精神。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新闻界在弘扬职业精神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2003年4月20日的上海车展中,“红包”媒体控制车展,报纸、电视铺天盖地的新闻竟然和车商自己所做的广告相差无几,在厂商的操控下,部分新闻传媒完全丧失了客观立场。同年9月15日,新华社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11名新闻记者(其中有4名新华社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难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和金元宝,上演一出“有偿不闻”的丑剧。《新闻记者》杂志连续两年评出的“年度十大假新闻”更是从较为专业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当前职业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以上种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业内人士或专家在分析其内在原因时给出了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忽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所造成的,有的则认为缺少监督机构[摘要]2003年9月15日,新华社发布了令人震惊的消息:11名新闻记者(其中有4名新华社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矿难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和金元宝,上演了一出“有偿不闻”的丑剧。近年来,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种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业内人士或专家在分析其内在原因时给出了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忽视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所造成的,有的则认为缺少监督机构。但无论如何分析这一原因,其实它们都与新闻道德有关。对于各种形式的违背新闻道德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必须做出应有的反应,而且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彻底解决。近年来,业界及政府对道德失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约,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探索造成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实属当务之急。山西“繁峙矿难”中所发生的记者受贿案是近年来职业道德失范事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本文将以山西“繁峙矿难”为例,从新闻职业道德在转型期中的缺失、新闻职业道德法规的缺位、新闻工作者自身存在问题三个方面来探究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希望这一研究对我国新闻界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陈力丹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而假新闻的出现则正是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缺失的突出表现。假新闻有如过街老鼠年年喊打,但却屡屡见诸报端。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