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5 13:01:44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转换思维转换思维,即转换思维的角度,是指从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产生不以否定原有的结论为前提,它需要摆脱原来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的知识影响,另辟蹊径。运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发现问题的可能性的机会是较多的。因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全面、深入、完善的。譬如对数学活动认识的研究,起初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认识其特点与规律的,后来又逐渐发现了活动的另一面——学生的学。于是,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从教师教的角度看问题所能得出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认识到只从教的角度或只从学的角度认识教学,都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而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把这两方面的结论相加;而应该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这样一个视角的转化,就使我们有可能结合各门学科,引出一批研究课题,如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辨,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等。思维角度的转换是多类型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在同一层次上的转换,从思考问题的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例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历来把几门主要学科的教学放在第一位,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几门所谓次科一向不被重视。这些次科果真对学生的发展无足轻重吗?如果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有人就从过去被忽视的方面展开了研究,从而改变了研究学校工作的视角。(2)在不同的层次上的转换。其中有的是从较抽象转化到较具体,有的则是从较具体的层次的研究转向较抽象的层次。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就是一例。他努力用系统优化的理论作指导,寻找教学过程各因素、各阶段、各方面的最佳组合。(3)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结合部。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也是可开发出新课题的地方。如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各阶段的教育如何衔接等问题,就属于这一类型。(4)通过比较。这种比较的问题(内容)是比较多的。可以是纵向的历史比较,如近代中国课程与现代中国课程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国家与区域的比较,如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中国城市中等教育结构与农村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比较,如两个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两部作品的比较等。上述几种转换思维角度的类型虽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向研究较少、较薄弱的方面转化。2、类比移植类比与移植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视角。因此,其关键是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善于借“它山之石”。我们可以根据现实需求从学科拓展和跨学科研究中选取新鲜题目,如近年来出现的公共关系学、市场学、地震社会学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选择了适应现代社会进程的新课题;如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观点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课题,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通过移植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作类比而提出新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可取的。运用此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懂得两类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比较多,而且两类事物之间有一些本质相同之处,不注意这一点,运用类比法就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达尔文知道某动物近亲繁殖产生良种,于是,他便和表妹结婚,结果,所生的子女都是智能低下或身体有缺陷的人。错误的类比,造成了达尔文终生的遗憾。 深入探究如果说,上述几种思维方法都与对事物的已有认识直接相关,那么,深入探究现象的思维方法则要求直接面向现象,从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而变幻无穷的现象世界中,只要我们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的需求出发,去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利用,去研究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工业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政治上廉政建设系统工程的研究、教育上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探索等都是有现实意义的选题范畴。[4]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的探究指向应是其背后的实质。像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瓦特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那样,我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恰当,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如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新现象,诸如,市场经济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什么当代青年的逆反心理表现较为突出等等。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现象,我们要善于捕捉,善于深入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在新形势中处于主动地位。只有乐于思考、勤于思考与善于思考,才能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发掘自己的学术优势,源源不断地获得有科研价值的选题。4、 发现疑问一般地说,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可信度越低。怀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猜疑,毫无根据的猜疑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怀疑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作为怀疑依据的事实与经验,总是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悖的。逻辑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对理论的逻辑推敲,可以从推敲概念,尤其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做起。对于一时十分流行的概念也应仔细推敲。在教育理论中,有不少结论是通过演绎性推理得出的。例如,在粉碎“四人帮”以前,教育理论界十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而近年来,则又十分强调当年批判过的教育产业化特性。为什么同属于教育属性判断会这样大相径庭呢?差别极大结论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政治路线的变化吗?有没有思想方法上的问题、逻辑判断上的失误?这一思路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表面看来截然相反的结论,都是采用演绎推演得出来的。在教育理论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从个别直接上升为一般,忽视结论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的限制。如把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当作普遍规律,把某一种课的结构当作课的通用模式等。一般情况下,怀疑的产生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依据,事实与原理相悖引起思索,思索又指向原理的逻辑合理性。通过怀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后,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部分或完全证实了研究者的怀疑的正确性,提出了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真理更逼近一步的结论,科研获得成功,出了成果。二是与此相反,研究的结果证明研究者怀疑错了,其维持了原来的结论,科研没有成果。当然这是令人遗憾的结果。但研究者不要因此而失怀疑的勇气。我们应该坚信,即使是一次失败的科研,也不会一无所获。怀疑被否决,至少能使我们对自己曾经怀疑过的理论的正确性有更深入、更确切的认识。发现自己怀疑不正确的原因,也可以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选择经济论文的主题非常重要,这是经济研究活动的起点,也是撰写论文的起点。选题原则如下:1、必要性原则。从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纪律的建设本身出发,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选择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可能性原则。有必要仔细和准确地估计该专题预期完成的可能性,即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的。条件是指学术知识、研究经验和研究人员的能力。客观条件主要涉及试验手段和资金的提供。创造力的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选题的基本原则。或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应用突破。科学原理。选题必须以事实和理论为基础它应当以辩证物质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以客观的经济法律为基础。经济文件分为宏观和微观,选题的重点和要求也不同。起草宏观经济文件,要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的特点,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原则和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为了编写微观经济文件,了解微观经济的观点和主题,我们必须了解公司管理的基本工作,其基础是了解信息、配额管理、衡量、规划、必要合理的规则和条例、问责制度和合同等情况。论文查重工具可以参考下Papertime。

据学术堂了解,经济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的方向有很多,比如: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统计、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交通运输经济、企业经济、文化经济、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服务业经济、贸易经济这些都是很好写的内容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选题方向

我认为都不错的。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属于社会学科范畴,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主要是运用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的事业单位等从事学校、政府微观和宏观教育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业特色旨在对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进行总体性、综合性研究,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角度研究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各种教育现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用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大学科的方法去解决变化中的教育问题,具体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案例法和调查法等等。学位基础课教育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位专业课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选修课教育哲学研究、教育法学研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成人教育管理研究、职业教育管理研究、教育行政管理研究、教育方针政策研究、学校经营管理研究、学校常规管理研究、中外教育管理比较研究、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课程与教学管理研究、教育组织行为研究。

七、 工业经济 1、 论工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 3、 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4、 论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6、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7、 优化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率 8、 加强科技进步力度,提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9、 关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10、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1、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速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 1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及对策 14、论工业经济的存量优化调整 15、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 16、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对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18、工业产品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19、我国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20、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八、农业经济 21、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3、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24、论市场化的政府农业宏观调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追求的目标 26、西部农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7、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28、农业经济组织的制度结构与经济绩效分析 2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0、论农业产业化的信息保障 31、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32、我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抉择 33、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34、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趋势 35、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6、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37、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38、贫困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希望 39、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 41、农业经济结构与高效特色农业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3、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4、西部农村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45、“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46、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因素及对策分析 47、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48、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49、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50、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51、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及市场对策 九、贸易经济 52、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贸易经济增长 53、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分析 54、论县级对外贸易及假如WTO后的对策 55、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 56、小商品与大市场 57、对外经济贸易与再就业 58、加入WTO对我国卖艺经济发展的影响 59、区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60、对私企直接参加对外贸易的思考 61、我国对外贸易中影响进口额的因素分析 62、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研究 63、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64、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65、环境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 66、论保护国内市场与与适度对外贸易 67、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的寻租现象分析 68、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69、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70、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 7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竞争政策选择

转换思维转换思维,即转换思维的角度,是指从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产生不以否定原有的结论为前提,它需要摆脱原来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的知识影响,另辟蹊径。运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发现问题的可能性的机会是较多的。因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全面、深入、完善的。譬如对数学活动认识的研究,起初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认识其特点与规律的,后来又逐渐发现了活动的另一面——学生的学。于是,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从教师教的角度看问题所能得出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认识到只从教的角度或只从学的角度认识教学,都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而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把这两方面的结论相加;而应该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这样一个视角的转化,就使我们有可能结合各门学科,引出一批研究课题,如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辨,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等。思维角度的转换是多类型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在同一层次上的转换,从思考问题的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例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历来把几门主要学科的教学放在第一位,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几门所谓次科一向不被重视。这些次科果真对学生的发展无足轻重吗?如果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有人就从过去被忽视的方面展开了研究,从而改变了研究学校工作的视角。(2)在不同的层次上的转换。其中有的是从较抽象转化到较具体,有的则是从较具体的层次的研究转向较抽象的层次。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就是一例。他努力用系统优化的理论作指导,寻找教学过程各因素、各阶段、各方面的最佳组合。(3)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结合部。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也是可开发出新课题的地方。如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各阶段的教育如何衔接等问题,就属于这一类型。(4)通过比较。这种比较的问题(内容)是比较多的。可以是纵向的历史比较,如近代中国课程与现代中国课程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国家与区域的比较,如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中国城市中等教育结构与农村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比较,如两个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两部作品的比较等。上述几种转换思维角度的类型虽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向研究较少、较薄弱的方面转化。2、类比移植类比与移植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视角。因此,其关键是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善于借“它山之石”。我们可以根据现实需求从学科拓展和跨学科研究中选取新鲜题目,如近年来出现的公共关系学、市场学、地震社会学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选择了适应现代社会进程的新课题;如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观点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课题,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通过移植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作类比而提出新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可取的。运用此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懂得两类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比较多,而且两类事物之间有一些本质相同之处,不注意这一点,运用类比法就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达尔文知道某动物近亲繁殖产生良种,于是,他便和表妹结婚,结果,所生的子女都是智能低下或身体有缺陷的人。错误的类比,造成了达尔文终生的遗憾。 深入探究如果说,上述几种思维方法都与对事物的已有认识直接相关,那么,深入探究现象的思维方法则要求直接面向现象,从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而变幻无穷的现象世界中,只要我们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的需求出发,去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利用,去研究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工业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政治上廉政建设系统工程的研究、教育上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探索等都是有现实意义的选题范畴。[4]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的探究指向应是其背后的实质。像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瓦特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那样,我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恰当,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如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新现象,诸如,市场经济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什么当代青年的逆反心理表现较为突出等等。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现象,我们要善于捕捉,善于深入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在新形势中处于主动地位。只有乐于思考、勤于思考与善于思考,才能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发掘自己的学术优势,源源不断地获得有科研价值的选题。4、 发现疑问一般地说,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可信度越低。怀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猜疑,毫无根据的猜疑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怀疑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作为怀疑依据的事实与经验,总是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悖的。逻辑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对理论的逻辑推敲,可以从推敲概念,尤其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做起。对于一时十分流行的概念也应仔细推敲。在教育理论中,有不少结论是通过演绎性推理得出的。例如,在粉碎“四人帮”以前,教育理论界十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而近年来,则又十分强调当年批判过的教育产业化特性。为什么同属于教育属性判断会这样大相径庭呢?差别极大结论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政治路线的变化吗?有没有思想方法上的问题、逻辑判断上的失误?这一思路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表面看来截然相反的结论,都是采用演绎推演得出来的。在教育理论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从个别直接上升为一般,忽视结论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的限制。如把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当作普遍规律,把某一种课的结构当作课的通用模式等。一般情况下,怀疑的产生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依据,事实与原理相悖引起思索,思索又指向原理的逻辑合理性。通过怀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后,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部分或完全证实了研究者的怀疑的正确性,提出了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真理更逼近一步的结论,科研获得成功,出了成果。二是与此相反,研究的结果证明研究者怀疑错了,其维持了原来的结论,科研没有成果。当然这是令人遗憾的结果。但研究者不要因此而失怀疑的勇气。我们应该坚信,即使是一次失败的科研,也不会一无所获。怀疑被否决,至少能使我们对自己曾经怀疑过的理论的正确性有更深入、更确切的认识。发现自己怀疑不正确的原因,也可以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转换思维转换思维,即转换思维的角度,是指从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面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产生不以否定原有的结论为前提,它需要摆脱原来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的知识影响,另辟蹊径。运用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发现问题的可能性的机会是较多的。因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全面、深入、完善的。譬如对数学活动认识的研究,起初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认识其特点与规律的,后来又逐渐发现了活动的另一面——学生的学。于是,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从教师教的角度看问题所能得出的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认识到只从教的角度或只从学的角度认识教学,都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而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把这两方面的结论相加;而应该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这样一个视角的转化,就使我们有可能结合各门学科,引出一批研究课题,如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辨,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等。思维角度的转换是多类型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1)在同一层次上的转换,从思考问题的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例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历来把几门主要学科的教学放在第一位,而音乐、美术、体育等几门所谓次科一向不被重视。这些次科果真对学生的发展无足轻重吗?如果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有人就从过去被忽视的方面展开了研究,从而改变了研究学校工作的视角。(2)在不同的层次上的转换。其中有的是从较抽象转化到较具体,有的则是从较具体的层次的研究转向较抽象的层次。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就是一例。他努力用系统优化的理论作指导,寻找教学过程各因素、各阶段、各方面的最佳组合。(3)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结合部。这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也是可开发出新课题的地方。如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各阶段的教育如何衔接等问题,就属于这一类型。(4)通过比较。这种比较的问题(内容)是比较多的。可以是纵向的历史比较,如近代中国课程与现代中国课程的比较;也可以是横向的国家与区域的比较,如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中国城市中等教育结构与农村中等教育结构的比较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比较,如两个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两部作品的比较等。上述几种转换思维角度的类型虽有许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向研究较少、较薄弱的方面转化。2、类比移植类比与移植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视角。因此,其关键是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善于借“它山之石”。我们可以根据现实需求从学科拓展和跨学科研究中选取新鲜题目,如近年来出现的公共关系学、市场学、地震社会学等研究成果都是基于选择了适应现代社会进程的新课题;如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观点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课题,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与综合性,通过移植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作类比而提出新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可取的。运用此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懂得两类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比较多,而且两类事物之间有一些本质相同之处,不注意这一点,运用类比法就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达尔文知道某动物近亲繁殖产生良种,于是,他便和表妹结婚,结果,所生的子女都是智能低下或身体有缺陷的人。错误的类比,造成了达尔文终生的遗憾。 深入探究如果说,上述几种思维方法都与对事物的已有认识直接相关,那么,深入探究现象的思维方法则要求直接面向现象,从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而变幻无穷的现象世界中,只要我们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的需求出发,去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利用,去研究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工业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政治上廉政建设系统工程的研究、教育上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探索等都是有现实意义的选题范畴。[4]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的探究指向应是其背后的实质。像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瓦特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那样,我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恰当,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如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新现象,诸如,市场经济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什么当代青年的逆反心理表现较为突出等等。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现象,我们要善于捕捉,善于深入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在新形势中处于主动地位。只有乐于思考、勤于思考与善于思考,才能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发掘自己的学术优势,源源不断地获得有科研价值的选题。4、 发现疑问一般地说,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可信度越低。怀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猜疑,毫无根据的猜疑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怀疑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作为怀疑依据的事实与经验,总是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悖的。逻辑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对理论的逻辑推敲,可以从推敲概念,尤其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做起。对于一时十分流行的概念也应仔细推敲。在教育理论中,有不少结论是通过演绎性推理得出的。例如,在粉碎“四人帮”以前,教育理论界十分强调教育的阶级性,而近年来,则又十分强调当年批判过的教育产业化特性。为什么同属于教育属性判断会这样大相径庭呢?差别极大结论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政治路线的变化吗?有没有思想方法上的问题、逻辑判断上的失误?这一思路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表面看来截然相反的结论,都是采用演绎推演得出来的。在教育理论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从个别直接上升为一般,忽视结论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的限制。如把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当作普遍规律,把某一种课的结构当作课的通用模式等。一般情况下,怀疑的产生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依据,事实与原理相悖引起思索,思索又指向原理的逻辑合理性。通过怀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后,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部分或完全证实了研究者的怀疑的正确性,提出了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真理更逼近一步的结论,科研获得成功,出了成果。二是与此相反,研究的结果证明研究者怀疑错了,其维持了原来的结论,科研没有成果。当然这是令人遗憾的结果。但研究者不要因此而失怀疑的勇气。我们应该坚信,即使是一次失败的科研,也不会一无所获。怀疑被否决,至少能使我们对自己曾经怀疑过的理论的正确性有更深入、更确切的认识。发现自己怀疑不正确的原因,也可以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范围内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这两个选题很新颖。其实经济学现在的选材是越微观越出彩,你就往小的方面写,肯定能成。甚至你可以写公厕运营方面都行。

毕业用的啊,应该很简单的我还以为是需要发表呢呵呵

教育经济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1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2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2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26、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27、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28、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30、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3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3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34、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35、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36、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37、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38、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3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4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41、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42、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4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4、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5、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46、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47、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4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9、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50、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52、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55、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57、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8、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61、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62、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63、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64、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6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66、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67、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6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69、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7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7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7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74、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7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76、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77、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78、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79、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8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8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83、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4、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86、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88、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9、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91、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92、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93、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94、农村剩余劳动

会计部分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27、 刍议权责发生制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合我的工作和兴趣,考虑两三个与教育、经济或管理相关的论

教育经济学相关论文选题意义是什么

原创我有也不愿意写啊,一出来就马上出来被N多人复制……

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的专门论文《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这篇论文是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初步形成的标志。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首先,实施国民消费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国民素质由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消费素质、健康素质、理智素质等综合而成。通过消费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丰富文化、科技知识,增加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及服务消费的文化含量;可以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自觉地为净化和美化人类生存环境而斗争,自觉地维护人们的健康及安全;可以使受教育者提高辨别是非、美丑、好坏,从而控制个人行为的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更主要的是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人才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 其次,实施国民消费教育是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伸张正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当前在我国仍有很多消费者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抱着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其理由和原因是:争议金额不大“不在乎”;耗不起时间和精力成本;担心维权成本高、手续繁琐;由于所处地位及信息不对称,又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不知如何维权等等。郑州“保罗国际的天价理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应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授之以渔,增强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勇于也善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消费维权组织也应积极主持公道,为其主张正义,认真履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责,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实施国民消费教育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在我国消费环境虽然有了显著地改善,但在消费领域大量的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较为突出;在消费品市场和零售行业,各种各样的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特别在农村表现尤甚,危害极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生产经营者缺乏参与市场竞争起码的企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为赚取最大的利润,制定出各式各样内容繁琐、文字艰涩的“游戏规则”来“忽悠”消费者,甚至不惜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来坑蒙消费者;二是为数甚众的消费者严重缺乏起码的商品知识、消费常识和辨别优劣的技能、理智,这就不自觉地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地作用。为了净化消费市场,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除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惩处商家的不法行为之外,还需通过消费教育让生产经营者们懂得: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只有恪守诚信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才能赢得市场。同时也要通过消费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维权技能和理智,万众一心,筑起一道消费维权的坚固屏障,让不法商家的不法行为无隙可乘。 第四,实施国民消费教育是建立文明消费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地大而物资并不丰厚,更何况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还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既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又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使资源、环境和生态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大大的削弱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消费教育,形成文明消费、节约消费、无污染消费的风尚,提高消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