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200字开头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18:47:57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200字开头怎么写

以学习会计文化有感写一篇作文。学习会计文化是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学科。只有掌握了会计文化才能够更好的为会计行业服务。

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  1、什么是“心得体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2、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  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作要点  1、要简洁、清晰、全面  上司在面对下属长篇大论式的工作总结免不了会头痛,尤其当下属不只三两人时,但工作总结通常关系到业绩评估,既要写全面,又不可能一一道来,怎么办?要保证年度工作总结简洁,使用ppt的形式写总结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方式。  2、要用数据说话  在上例中也能体现该点,用数据对工作进行汇总,既简单明了,又能清楚地说明总结者的工作能力。但在工作中搜集、汇总、使用数据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需要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有心地对工作进行记录。别忘了年度工作总结的数据,来自于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时的工作总结。在向阳生涯,公司每一位员工都进行过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每个人每天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表,一天中计划完成几项工作,实际完成情况如何等,都有记录,有备可查,这就是积累数据的好方法之一。  3、要有成绩,也要有不足  成绩肯定是工作总结的重头戏,但人无完人,总不能事事都做得那么圆满,没有一点进步空间也不行。不足该怎么提?既要提出问题,还不能让问题变成自己真正的“问题”或“毛病”,引起上司对自己不好的看法。可以在工作总结中,将问题以挑战的形式表现,尽量表现问题的客观原因,及外部形势发展变化所引起的新挑战。  注意事项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不报忧。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 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 独到的发现、独到的体会、新鲜的角度、新颖的材料。  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 ,写得详细、具体。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

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四〉 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和月初余额的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五〉 财务会计实训的心得及要改进的意见或建议:紧张得十天财务会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我们实训目的就是:注重“教学”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会计知识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对会 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我们做得实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1)填制原始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3)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4)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简单”而似乎又有“烦琐”实训步骤如下:1)填制原始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3)填制科目汇总表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5)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怀着一份新鲜又有那么一点紧张的心情,我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大学一年级实训过一次,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这次的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没有相这次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指导老师一声话下“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办公桌上的做账用品,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耐心直到下,我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上午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匆匆在饭堂扒了几口饭。就回到了我们的教室去继续实训。一整天下来,几乎整天都是做着实训,眼睛盯着生疼。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实训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虽然很累,很枯燥,但是很充实!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原来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能够做个合格的会计师! 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下来我就开始着手做“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等等。实习的最后一天,下午订凭证以及上交有关作业。经过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2、虽然这十天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有参考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通过这十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我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会计文化有关这样的作文,可以从会计的理论,会计的作用,会计的发展前途的进行论述。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200字开头

找了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花了我好多时间的说)会计实习心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07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会计专业实习心得我们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干这个行业的经验,所以,我们收获很多,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可以给我们锻炼的地方。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一、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二、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三、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 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 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四、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 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 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 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五、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六、注意问题:(1)、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2)、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会计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国企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是国期的通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得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会计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学科,实习是检验学校里的教学成果的最好的试金石。学校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要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的会计教育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我接触到了真正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现实中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认真观摩了师傅针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使我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尽管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段实习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加强实际的工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实践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这些学生想要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一、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一)关于第一章总则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现在: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一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一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一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两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可以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与负债保持一致,比如可以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还是非日常活动?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与损失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两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并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并不由资产和负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与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五)关于第六章收入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与资产与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一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两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六)关于第七章费用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1.关于费用与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一词应该用“成本”一词替换才合适。2.关于支出与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一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一般地,如果一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与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一项债务换另一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一项资产,但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一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一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现值并列是不适当的。上述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见肘。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撵或者至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境地。

第一阶段:新手入门熟悉写会计分录、出纳操作、编制报表第二阶段:税务精通熟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个税等,会做税账第三阶段:会计精通孰读会计准则等相关财会制度第四阶段:财务总监熟悉财务管理、财务战略、财务分析、税务筹划、预算管理道德问题是如何为人问题,无法说,会计做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不知你个人职业水平去到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从网上下了一篇 看看对你有帮助没 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 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四〉 实训内容: 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和月初余额的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 〈五〉 财务会计实训的心得及要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紧张得十天财务会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目的就是:注重“教学”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会计知识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对会 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我们做得实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 4)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简单”而似乎又有“烦琐”实训步骤如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填制科目汇总表 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 5)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 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怀着一份新鲜又有那么一点紧张的心情,我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大学一年级实训过一次,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这次的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没有相这次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指导老师一声话下“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办公桌上的做账用品,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耐心直到下,我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上午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匆匆在饭堂扒了几口饭。就回到了我们的教室去继续实训。一整天下来,几乎整天都是做着实训,眼睛盯着生疼。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实训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虽然很累,很枯燥,但是很充实!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原来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能够做个合格的会计师! 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下来我就开始着手做“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等等。 实习的最后一天,下午订凭证以及上交有关作业。 经过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2、虽然这十天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有参考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 通过这十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我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会计的心得体会学习会计这两年来,真正体会到了与表格和数字打交道的无奈与心酸

会计论文心得体会200字开头结尾

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四〉 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和月初余额的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五〉 财务会计实训的心得及要改进的意见或建议:紧张得十天财务会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我们实训目的就是:注重“教学”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会计知识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对会 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我们做得实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1)填制原始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3)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4)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简单”而似乎又有“烦琐”实训步骤如下:1)填制原始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3)填制科目汇总表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5)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怀着一份新鲜又有那么一点紧张的心情,我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大学一年级实训过一次,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这次的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没有相这次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指导老师一声话下“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办公桌上的做账用品,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耐心直到下,我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上午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匆匆在饭堂扒了几口饭。就回到了我们的教室去继续实训。一整天下来,几乎整天都是做着实训,眼睛盯着生疼。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实训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虽然很累,很枯燥,但是很充实!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原来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能够做个合格的会计师! 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下来我就开始着手做“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等等。实习的最后一天,下午订凭证以及上交有关作业。经过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2、虽然这十天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有参考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通过这十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我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会计文化有关这样的作文,可以从会计的理论,会计的作用,会计的发展前途的进行论述。

找了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花了我好多时间的说)会计实习心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07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几天过后我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会计专业实习心得我们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干这个行业的经验,所以,我们收获很多,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可以给我们锻炼的地方。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一、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二、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 。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三、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 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 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 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四、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 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 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 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五、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六、注意问题:(1)、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2)、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会计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的感觉到了国企的工作效率非常需要大力的提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是国期的通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得能力是远远没有达到工作的要求的,实际的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细致得多复杂得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书本上没有办法教授给大家的,必须要通过实际工作来积累与强化。会计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学科,实习是检验学校里的教学成果的最好的试金石。学校中所有学到的知识都要转化为工作能力,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的会计教育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我接触到了真正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现实中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认真观摩了师傅针对具体业务的处理,使我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尽管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段实习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加强实际的工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实践可以非常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这些学生想要尽快熟悉实际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一、整体印象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二、具体章节评述(一)关于第一章总则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三)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相关文章可参看我的个人空间)。其次,拥有或控制不是并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拥有。所以我觉得“拥有”显得多余。第三,该条款关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说明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有反向的、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排除。比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其包括订立合同、交换财物等一系列活动;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另有许多会计学者所谓的交易就是指交换财物的活动,而将订立合同的情形视同为未来交易;该条款究竟持何种认识,传导得不清楚。2.关于资产的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的确认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个确认标准是“概率标准”。在资产的定义中有“预期”这种表述,其实也是说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确定。“很可能”条件是确认门槛,琐定了概率值,我觉得应该对“很可能”进行明确诠释(何种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个标准是“可计量标准”。会计中普遍使用这几个术语:经济利益、价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价值与其他两个术语的关系,却很少描述。如果价值就是经济利益,这一条款为什么不将价值用“经济利益”概念替换,而要引入一个新术语呢?(即象负债的确认条件那样)!(四)关于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在各要素的规范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规范。表现在:1.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那是相当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这样一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立足于“交易或事项”,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立足于“企业”或“会计主体”。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单项交易或事项,而后者是基于企业整体。其次,这个定义建立在一个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其是一个“量”的描述,而非性质的描述。这两个方面导致的问题是:依据该定义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比如,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现金100万元,在这项交易中,我们是可以依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的,但我们没办法依据所有者权益的该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另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即属于所有者权益),我们在确认它们时也无法依据该定义。我个人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与负债保持一致,比如可以这样表述:所有者权益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归企业股东享有的经济利益。2.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第二十七条关于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也是“相当不成功的”。首先,会计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对要素及要素项目的定义应该立足于交易或事项,即应明确利得和损失是哪种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结果。“非日常活动所形成”这类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资产价格变化(如企业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动呢,还是非日常活动?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非日常活动”,它根本就不是企业的“活动”,而只是外部原因导致的“事项”(这种事项是经常发生的)。其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涉及“所有者权益”概念;诚如前述,依据第二十六条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在单项交易中无法识别所有者权益,相应地,也就难以在单项交易中识别利得和损失。第二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关于利得与损失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纯粹是废话。在第二十七条定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时,其表述是“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条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时,其表述是“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依据这两个划分,我们实在无法区分清楚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损益,哪种利得应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利。关于损失的规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3.关于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二十八条提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这个观点显然建立在第二十六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的基础上。立足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项交易来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并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都计量出来后才得出其计量值,而是在每项交易中得出其计量值,而且其计量并不由资产和负债计量共同决定。比如,股东投入现金的交易活动,产生了“实收资本”这项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取决于任何负债。又比如,在债转股交易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也不取决于资产的计量。另外,哪些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收入与费用计量(即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计量)也未必由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五)关于第六章收入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对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动”不宜作为定义基础,而应回到与资产与负债定义的相同基础上:哪种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产生收入。第二,既然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预期”这种不确定性的表述,收入定义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这种肯定表述就不适当,应该改为“预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义为“总流入”是不适当的。“总流入”定义的是“总收入”,而非“收入”。依据这种定义法,同样是无法识别单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入的。在这一点上,我国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收益”定义,后者就是立足于单项交易或事项的。2.关于收入的计量。第三十一条关于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其可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协调性需增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如前所述,“经济利益”通常可等同于“价值”概念,据此理解则两条款有冲突嫌疑。后者宜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额或取得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六)关于第七章费用费用的定义及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相似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条关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规范存在内在矛盾:1.关于费用与成本。第三十三条已明确将费用定义为计入损益的项目,但第三十五条又提出“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生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引述内容中所使用的“费用”,又是可不计入损益的(作为存货资产反映)。费用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乱的。引述内容中的“费用”一词应该用“成本”一词替换才合适。2.关于支出与费用。第三十五条的第二款“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也存在一点瑕疵,主要问题存在于“或者”之后的内容中。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除符合资产定义之外):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一般地,如果一项支出“能够产生经济利益”,那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这个条件(概率标准);既然有支出,通常说明其符合资产确认的“成本或价值可计量”这个条件(可计量标准);既然如此,这里所谓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关于费用与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存在不严谨的问题。在债务置换交易(一项债务换另一项债务)或在利润分配事项中,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负债,而且也不确认一项资产,但是否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呢?显然不能。我觉得严谨的表述应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新增负债而又不减少原有负债、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增加经济利益,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七)关于第九章会计计量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当的,但其不宜将其简单地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简单拼凑在一块。为什么呢?因为公允价值实际上一个“价值体系”,其有许多表现形式,其中现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现值并列是不适当的。上述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错误,但有些确实是重大缺陷。这些缺陷不弥补,可能贻笑大方。我国当代的许多会计学者喜欢“玩实证”,喜欢“玩新奇”,而我国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却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浅薄,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见肘。不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别人后边撵或者至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境地。

学习会计的心得体会学习会计这两年来,真正体会到了与表格和数字打交道的无奈与心酸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200字开头

我深深感受到了最伟大的爱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 从电梯间到家门口的走廊很长很长,我提着沉甸甸的书包慢慢地走着轻轻敲了敲门,没人回答,于是我取出了家门的钥匙 回到家我浑身像散了架,想到平日妈妈开门帮我提书包又扶我进屋的情景,才发现一个人的孤独妈妈不在家,依旧在冰箱上留下一张纸条,大意是交代她的去向及晚餐之类琐碎的事,她甚至还提醒我别忘了吃个苹果这样的纸条已在我抽屉里存了厚厚的一摞,每每总是这样开头:“雯雯,真对不起,迎接你的又是一张纸条……”在妈妈眼里,我是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 拧开水龙头,顺手拿起旁边的“Clean&clear”,洗去脸上一天的灰尘这还是妈妈送给我的她说,青春期了,要注意清洁自己的皮肤,说着就变戏法似的拿出了这瓶泡沫洁面乳虽然当时我脸上一个痘痘也没有,可还是坚持着用到现在妈妈的那份细心很让我感动 药水的作用让我一下子觉得清爽起来,坐到桌前开始吃晚餐晚餐的分量并不大,可有荤有素,搭配得极其合理,大概妈妈是怕我得个营养不良什么的听奶奶说我小时候妈妈拿白纱布包着白菜挤出汁水喂我喝,并说那是极好的东西可我总是不配合后来妈妈尝了一口就吐了,说要想办法改进味道妈妈,您为我的成长操尽了心! 饭后一个人坐沙发上,很怀念我和妈妈一起坐着谈话的情景已经好久没那样了,因为我们都忙且现在也都只是象征性地问问我说的新鲜事,妈妈怎么会感兴趣呢?毕竟,我们是两代人 已经10点半了,明天就要中招考试了,我上床关上灯黑暗中我听见妈妈回来了,脚步很轻,许是怕吵醒我她进了我的房里,在“熟睡”的我额上轻轻一吻,又笑着转身出去带上了门虽然我看不见,但我相信一定是这样的 明天就要考试了,我一定会努力的,为了妈妈的爱更为了我自己我会永远爱妈妈的,就像妈妈会永远爱我一样 于是在考场上,我记下了这最伟大的爱! 我的开学感受 我开心,幸福,快乐,期待,好奇总之,我是多种多样的滋味! 今天是来报名的,我顺便逛一逛我的新学校,我有好多不知名的滋味我想我会快乐的象小海豚!走在校园里,我莫名其妙地笑起来了,是那样幸福地笑,是那样阳光地笑虽然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难以忘怀,但是我更加向往中学的生活在那间小学里,我找到的是快乐,是朋友那么在这间重点中学里,我找到是什么,是快乐吗?是朋友吗?还是学习的压力呢?我怀着好奇与期待塌入了这所中学 走进校园,就连呼吸都感觉成熟了许多,望着教学楼,心里总是忍不住幻想我以后在这栋楼里怎么怎么样地学习天哪,我等不急了,我从来没有这么急过我看这同学们走来走去的,我又想,我会不会跟旧同学在一个班呢?算了,不想这些,该知道的,总会知道的 这间学校真漂亮,好大啊,我想我的样子一定是笑着的,不然我怎么会觉得开心呢?我想我的同学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吧!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我的明天是怎么样子的这里的风也仿佛在与我同乐我终于体会到了老师与父母在考试前极希望我考上重点中学的心情,可是我跟他们不同,他们是那种压抑的心情,会给我带来压力,我是那种快乐的好奇,会为我带来惊喜我喜欢这间学校,它为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是我自己觉得的莫名其妙的放松,我喜欢这种莫名其妙 我开心,幸福,快乐,期待,好奇总之,我是多种多样的滋味!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作)心得体会(或心得)。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1、什么是“心得体会"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论文写作心得体会200字开头怎么写

作)心得体会(或心得)。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1、什么是“心得体会"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和很多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读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书是知识的海洋,它让我们学习中学到了更多,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读书真好,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像太阳为我照亮美好的前程。读书,可以获得智慧,使我变得更加聪明。例如有一次,妈妈让我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冰箱里,我却不小心把它们和生鸡蛋放在一起了。“这可怎么办呢?”妈妈着急地说。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看过怎样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办法,于是我把鸡蛋一个个的从冰箱里拿出来。在桌子上转。书上说,转得飞快平稳的是熟鸡蛋,转得缓慢摇晃的是生鸡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们分辨出来了,妈妈连连夸我。书,虽然看起来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实你只要用内心去感受书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相信你很快就会爱上读书的。但书,不是每一本都适合我们看的,我们要看好书,俗语说得好“一本好书,就是良师,益友,伴侣。”让我们在学习中不会觉得寂寞。因为这样,我喜欢读书,它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给了我许多收获。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一、心得体会写作类型关于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心得体会这种心得体会比较常用。目的在于通过认真学习文件出台和领导讲话的背景、意义,深刻理解文件和领导讲话中的新要求、新精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表达对做好有关工作的独到理解。关于工作实践的心得体会这种心得体会注重对工作的思考总结,以发现工作规律,提高工作水平。工作实践的心得体会一般分为对自身工作的思考和对他人经验的借鉴。关于文章书籍的心得体会撰写文章书籍的心得体会,重在找出文章书籍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加以消化吸收,以便对工作、生活有所指导帮助。二、心得体会写作原则行文方式要“形散神不散”写作体裁上,可以是夹叙夹议的议论文,也可以是抒情写意的散文,还可以是言简意赅的诗歌;写作手法上,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乃至比兴、联想等表现手法都可以根据思想表达的需要自由选用;内容上,只要是作者本人的真实观点、感受和思想的表达,从时代的发展到自己的一段历史、一点悲欢,无不可写;主题选用上,既可以一个观点为统领,按几个不同的侧面分别组织材料,也可以作者自己思想认识和感情的变化为序,把材料串联在一起,以确保主题鲜明。写作目的要“务实不务虚”心得体会的生命力在于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只有贴近现实生活,心得体会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才能鲜活有分量,才能由表及里、言之有物,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要善于联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真情实感。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主题切入要“在精不在多”“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学习、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的体会和感受。其追求感受的主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盯住一点,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阐述。不要贪多,用一篇心得体会就想把所有的感受写完。多中心即无中心,面面俱到就面面难到。语言风格要“朴实不虚夸”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心得体会应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在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等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三、心得体会写作方法“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心得体会重在“体会”,是由特定的“学习”产生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体会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亮明基本观点。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而对寓意深的材料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心得体会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是对基本观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心得体会始终要受“学习”的约束,开头要引“学习”,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学习”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呼应“学习”的内容进行升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