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1000字开头

发布时间:2024-07-06 19:23:03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1000字开头

二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许多医药产品都是通过化学变化治得的,。

一、化学与医学的互通性,医学的研究本体是人体,人体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人体体内化学平衡被打破时,往往是由于身体本身某方面出现了不协调也就是人体出现了某些疾病。医学的研究方向就是努力使人体化学平衡得以恢复,使人们回到健康的状态。这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看到了医学与化学的相通之处——化学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反应的平衡以及对平衡的各种控制手段。不仅如此,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化学与医学的共性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两者对科技水平、研究条件以及研究结果的精确度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许多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学科中通用的方法。当然,更不用说化学与医学那些共同的原理基础。再从他们的作用效果来看,医学也和化学一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化学与医学的差异,尽管化学与医学在许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共性,但他们的区别也同样存在。首先,他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们在本质就有差别。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研究,化学已发展分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医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成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化学与医学在学科内容上是不同的。医学知识与化学知识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极大的差别,在方法论层次上也存在着不同。化学遵循的是形式化的方法,以实验为工具。以演绎为特征,由抽象达到一般,当我们能完全准确地表述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时,我们也就接近解决这一问题了。而医学遵循实证性的方法并非如此,它以仪器为工具,以证实为特征,通过归纳与统计达到一般。相比之下, 医学的认识特点可称之为以焦点为中心,并不企求认识事物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从认识的目的出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从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3000字开头

人体的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医学要依靠化学的。化学就是化学。

就化学与医学的一些联系来看,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化学与医药的关系;中西方医学的发展方式:中医的经验疗法与西方以理论为基础,然后以此方法,即化学原理为基础进行物质的提取和浓缩进行制药,以此进行一些相关的阐释化学与医学是一个互有关联的学科,是相互促进的;如在缓冲溶液部分的知识与利用,化学对法医学的贡献;由于对疾病的治疗和许多疾病的无法治疗,促使人们对化学不断的探索。

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生命科学研究或正在研究着的主要课题是:生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相到转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形形色色的细胞怎样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用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一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高度分化的多细胞生物的奇异过程中使用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因素引起进化?人类现在仍在进化吗?在一特定的生态小生境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怎样?何种因素支配着此一生境中每一物种的数量?动物行为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形成的?记忆存贮在什么地方?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学习和记忆?智力由何而来?除了在地球上,宇宙空间还有其它有智慧的生物吗?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等。 生物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化技术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 生物化学若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若以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过程为研究对象,则可分为肌肉生化、神经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学等。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60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等;或按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营养生化等。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纪80年代,A-L拉瓦锡证明呼吸与燃烧一样是氧化作用,几乎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光合作用本质上是动物呼吸的逆过程。又如1828年F沃勒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只能靠生物产生的观点,给“生机论”以重大打击。1860年L巴斯德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认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发酵。1897年毕希纳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可进行发酵,证明没有活细胞也可进行如发酵这样复杂的生命活动,终于推翻了“生机论”。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E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肽键连接的。1926年JB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此后四、五年间JH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也称克雷布斯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 (ATP)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然,这种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对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要晚得多,在50~60年代才阐明了氨基酸、嘌呤、嘧啶及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以及物理学、技术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分子生物学,并成为生物化学的主体。 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的研究在50年代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蛋白质方面,如β-螺旋结构的提出,测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以及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核酸方面,DNA 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打开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大门。根据双螺旋结构,完满地解释了DNA的自我复制,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阐明了转录与转译的机理,提出了中心法则并破译出遗传密码。 1973年重组DNA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基因工程。自1977年以后,用这一技术先后成功地制造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1982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获得美、英、联邦德国、瑞士等国政府批准出售而正式工业化。 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方面,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产物经受了严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检验,证明与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继美国科学家在1972年人工合成DNA以后,中国科学家又在1981年首先合成了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酵母丙氨酸tRNA。英美等国科学家在 DNA序列分析及人工合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NA自动合成仪的问世,大大简化了人工合成基因的工作。

二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许多医药产品都是通过化学变化治得的,。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2000字开头

化学可以应用到医学中

一、化学与医学的互通性医学的研究本体是人体,人体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人体体内化学平衡被打破时,往往是由于身体本身某方面出现了不协调也就是人体出现了某些疾病。医学的研究方向就是努力使人体化学平衡得以恢复,使人们回到健康的状态。这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看到了医学与化学的相通之处——化学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反应的平衡以及对平衡的各种控制手段。不仅如此,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化学与医学的共性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两者对科技水平、研究条件以及研究结果的精确度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许多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学科中通用的方法。当然,更不用说化学与医学那些共同的原理基础。再从他们的作用效果来看,医学也和化学一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化学与医学的差异尽管化学与医学在许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共性,但他们的区别也同样存在。首先,他们在本质就有差别。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研究,化学已发展分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分支学科, 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医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成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化学与医学在学科内容上是不同的。医学知识与化学知识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极大的差别,在方法论层次上也存在着不同。化学遵循的是形式化的方法,以实验为工具,以演绎为特征,由抽象达到一般,当我们能完全准确地表述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时,我们也就接近解决这一问题了。而医学遵循实证性的方法并非如此,它以仪器为工具,以证实为特征,通过归纳与统计达到一般。相比之下, 医学的认识特点可称之为以焦点为中心,并不企求认识事物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从认识的目的出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从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化学与医学两者间的互利关系从古代的中医写到现在的西医,以至中西结合,当然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随着化学分析、合成的发展医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化学与医学之间这种互利关系可以说是两者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深的方面了。早在16 世纪, 欧洲化学家就提出化学要为医治疾病制造药物, 1800 年, 英国化学家Dov y H 发现了一氧化氮的麻醉作用。后来乙醚的更加有效的麻醉作用被发现, 使无痛外科手术和牙科手术成为可能。后来又发明了许多更好的麻醉剂。没有这些麻醉剂, 现代外科手术是不可能实现的。1932 年德国科学家Domagk G 找到一种偶氮磺胺染料, 使一位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孩子得以康复。在此启发下, 化学家制备了许多新型的磺胺药物, 并开创了今天的抗生素领域。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的互利关系更加明显。研究生命活动和生理的生物化学就是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人体各组织的组成, 亚细胞结构和功能, 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动。拿有机化学来说,组成人体的物质除水和一些无机盐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物,例如构成人体组织的蛋白质,与体内代谢有密切关系的酶、激素和维生素,人体贮藏的养分——糖原、脂肪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也包括化学变化),以维持体内新陈代谢作用的平衡。为了防治疾病,除了研究病因以外,还要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它们的结构与药效、毒性的关系,这些都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又如生物化学,它甚至可以说是医学学科的基础。事实也是如此。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健,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做出论断,寻求防治,增进健康,莫不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镰状细胞性贫血已被证明是血红蛋白β链N未端第六位上的谷氨酸为缬氨酸所取代的结果。关于许多疾病的防治方面,免疫化学无疑是医务工作者所熟知的一种重要的预防、治疗及诊断手段。肿瘤的治疗,不论是放射疗法,抑或是化学疗法,都是使肿瘤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改变或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生物合成。放射疗法主要是对DNA起作用。而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物、烷化剂、有丝分裂抑制剂及抗生素等,有的在D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有的在R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还有的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作用,当然不能除外有的药物能抑制不只一种生物合成过程。只要这三种生物分子中任何一种的生物合成有阻碍,都会使肿瘤细胞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其最致命的要算是破坏DNA的生物合成了,至于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及指标作为诊断的手段,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若肝炎诊断中的血液谷丙转氨酶了。总之,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建上的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不仅是化学的各个分支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医学也同样能反作用于化学。正是由于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病例对医学、化学以及整个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使得医学和化学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同时,医学为化学提供了应用的基础,医学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学的发展情况。

二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许多医药产品都是通过化学变化治得的,。

就化学与医学的一些联系来看,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化学与医药的关系;中西方医学的发展方式:中医的经验疗法与西方以理论为基础,然后以此方法,即化学原理为基础进行物质的提取和浓缩进行制药,以此进行一些相关的阐释化学与医学是一个互有关联的学科,是相互促进的;如在缓冲溶液部分的知识与利用,化学对法医学的贡献;由于对疾病的治疗和许多疾病的无法治疗,促使人们对化学不断的探索。

化学与医学论文1000字开头

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生命科学研究或正在研究着的主要课题是:生物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这些化学物质在体内是如何相到转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形形色色的细胞怎样完成多种多样的功能?基因作为遗传物质是怎样起作用的?什么机制促使细胞复制?一个受精卵细胞怎样在发育成由许多极其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高度分化的多细胞生物的奇异过程中使用其遗传信息?多种类型细胞是怎样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和组织?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因素引起进化?人类现在仍在进化吗?在一特定的生态小生境中物种之间的关系怎样?何种因素支配着此一生境中每一物种的数量?动物行为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形成的?记忆存贮在什么地方?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学习和记忆?智力由何而来?除了在地球上,宇宙空间还有其它有智慧的生物吗?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等等。 生物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化技术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 生物化学若以不同的生物为对象,可分为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若以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过程为研究对象,则可分为肌肉生化、神经生化、免疫生化、生物力能学等。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60年代以来,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融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生化药理学、古生物化学、化学生态学等;或按应用领域不同,分为医学生化、农业生化、工业生化、营养生化等。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纪80年代,A-L拉瓦锡证明呼吸与燃烧一样是氧化作用,几乎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光合作用本质上是动物呼吸的逆过程。又如1828年F沃勒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只能靠生物产生的观点,给“生机论”以重大打击。1860年L巴斯德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认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发酵。1897年毕希纳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可进行发酵,证明没有活细胞也可进行如发酵这样复杂的生命活动,终于推翻了“生机论”。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E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肽键连接的。1926年JB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此后四、五年间JH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也称克雷布斯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 (ATP)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然,这种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对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要晚得多,在50~60年代才阐明了氨基酸、嘌呤、嘧啶及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以及物理学、技术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其他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分子生物学,并成为生物化学的主体。 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立体结构的研究在50年代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蛋白质方面,如β-螺旋结构的提出,测定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以及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立体结构。核酸方面,DNA 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打开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大门。根据双螺旋结构,完满地解释了DNA的自我复制,在后来的发展中又阐明了转录与转译的机理,提出了中心法则并破译出遗传密码。 1973年重组DNA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基因工程。自1977年以后,用这一技术先后成功地制造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1982年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获得美、英、联邦德国、瑞士等国政府批准出售而正式工业化。 在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方面,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的产物经受了严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检验,证明与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继美国科学家在1972年人工合成DNA以后,中国科学家又在1981年首先合成了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酵母丙氨酸tRNA。英美等国科学家在 DNA序列分析及人工合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NA自动合成仪的问世,大大简化了人工合成基因的工作。

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电化学治疗;护理  摘要 报告10例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根据电化学治疗要求和特点,提出了电化学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观察,治疗后的护理;分析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治疗后随访结果。  Key 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Electrochemistry therapy Nursing  电化学治疗是在肿瘤内直接插入直流电极,通电后利用电极处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改变肿瘤组织的内环境,从而达到对肿瘤治疗的目的。这是超声引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技术。近年来日本等国对电化学治疗肿瘤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并将该疗法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引入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国内辛育龄、宋庆祥、吴德泰〔1~3〕等研究,认为电化学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自1997年2月至1998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由于重视治疗前的充分准备,治疗中的严密观察和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为3岁。诊断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入院后先行护肝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或肝内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一个疗程后行电化学治疗。  2 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进针的位置、方向和深度。常规消毒皮肤,1%奴夫卡因局部麻醉,根据电化学治疗原理,两电极之间距离1~2cm,先置入4~6根套管针,再沿套管针道插入铂金电极,根据肿瘤大小确定电极在肿瘤内的长度。本组采用BK91A型微电脑控制双路输出电化学治疗仪,先预置好各项治疗参数,治疗电压为0~0V,电量为325~820C,平均电量为617C,治疗时间为60~180min。  2 护 理  1 治疗前的准备  1 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  超声引导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项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治疗过程中体位要求严格,治疗时间长。本组均是首次接受此项治疗,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不了解,存在疑虑、恐惧和紧张等心理。护士必须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变化,在治疗前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电化学治疗的特点、效果,有条件时让已接受过本项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治疗部位出现的轻微的灼热感或疼痛感,并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护士专人看护,嘱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术中并发症。  2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治疗前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完成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如发现凝血机制不好,治疗前给予维生素K1或立止血治疗;有肝功能不良者,先行护肝治疗等。一般患者都要在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本组有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好转而接受治疗。  3 物品准备  治疗前,配合医生检查电化学治疗仪功能及运行状态,根据治疗要求预置好电流、电量、电压及治疗时间;铂金电极用75%酒精浸泡30min以上备用,备好专用套管针、无菌手套等用品。  4 治疗前用药  为预防或减轻治疗过程中疼痛,术前常规遵医嘱肌注颅痛定60 mg或度冷丁50 mg,安定10 mg以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  5 体位的准备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在患者胸腹部垫小棉枕,嘱患者全身放松,力求使患者感觉舒适。  2 治疗中观察  治疗时设专人看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及记录电化学治疗仪上显示的电流、电压及达到的治疗量,使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和安全范围。本组电压控制在0~0V,调升电压由0开始,逐渐上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至理想的治疗水平。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尽量不要翻动,避免电极移位。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和调整合适的电压,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术中2例出现疼痛难忍,经及时调低电压,使患者能耐受,完成了治疗。2例经上述处理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度冷丁50 mg或颅痛定60 mg肌注后仍感疼痛难忍,治疗1h后停止治疗。  3 治疗后护理  治疗完毕,拔出电极,治疗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无菌纱布覆盖,沙袋压迫,术后卧床休息30~60min,无不适,可回病房,继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体温及有无出血征象。患者治疗时均实行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本组1例术后出现胸闷、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因及时发现,立即停止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天后恢复正常。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出血  术前凝血机制障碍未得到充分治疗或肝功能不良,或不能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者,在治疗过程中躁动不安、身体姿势变化太大,电极对肝组织产生损伤或治疗量太小不足以达到迅速凝血时均可引起出血。本组2例患者穿刺中局部出血不止,通电后出血立即停止。术后一般无出血,本组治疗无出血并发症。  2 疼痛  患者在治疗中过分紧张、痛觉敏感、耐受性差或治疗量过大,均可造成治疗部位疼痛。本组2例因疼痛在治疗1h左右停止治疗,其中1例2天后再次完成治疗。1例近肝被膜的肿瘤治疗后第3天因化学作用波及肝被膜引起腹痛,经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治愈。  3 发热  少数患者治疗后发热,多在38℃左右,为术后吸收热,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恢复。如体温持续不退,超过39℃以上,有感染征象时,检查白细胞计数,同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等。本组无发生感染病例。  5 术后随访  电化学治疗后1~2周复查,有2例原右上腹隆起者见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中1例疼痛完全缓解;B超复查6例肿块缩小2~4cm,3例无明显增大。治疗后在6个月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4例,2例发现肺部转移灶,失访2例,1例病危时出院,由于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未愈者可重复治疗。  致谢 本文得到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侯淑琴教授指导审阅,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桂生,杨春旭,李平肺癌、肝癌的电化学治疗现况广西医学1996,18(2):137-  2,辛育龄应用电化学治疗晚期肝癌的新进展实用肿瘤杂志,1996,11(2):49-  3,辛育龄,赵风瑞,葛炳生,等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334例疗效分析实用癌症杂志,1995,10(4):258-  网上辛苦找的...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1000字

一、化学与医学的互通性 医学的研究本体是人体,人体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人体体内化学平衡被打破时,往往是由于身体本身某方面出现了不协调也就是人体出现了某些疾病医学的研究方向就是努力使人体化学平衡得以恢复,使人们回到健康的状态这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看到了医学与化学的相通之处——化学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反应的平衡以及对平衡的各种控制手段 不仅如此,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化学与医学的共性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两者对科技水平、研究条件以及研究结果的精确度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许多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学科中通用的方法当然,更不用说化学与医学那些共同的原理基础再从他们的作用效果来看,医学也和化学一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与医学的差异 尽管化学与医学在许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共性,但他们的区别也同样存在首先,他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们在本质就有差别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研究,化学已发展分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分支学科, 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医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成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化学与医学在学科内容上是不同的医学知识与化学知识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极大的差别,在方法论层次上也存在着不同化学遵循的是形式化的方法,以实验为工具,以演绎为特征,由抽象达到一般,当我们能完全准确地表述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时,我们也就接近解决这一问题了而医学遵循实证性的方法并非如此,它以仪器为工具,以证实为特征,通过归纳与统计达到一般相比之下, 医学的认识特点可称之为以焦点为中心,并不企求认识事物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从认识的目的出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从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医学包括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化学关系不大。西医学离不开化学,无论药理还是病理,都要以化学做基础。

人体的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医学要依靠化学的。化学就是化学。

一、化学与医学的互通性,医学的研究本体是人体,人体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人体体内化学平衡被打破时,往往是由于身体本身某方面出现了不协调也就是人体出现了某些疾病。医学的研究方向就是努力使人体化学平衡得以恢复,使人们回到健康的状态。这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看到了医学与化学的相通之处——化学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研究反应的平衡以及对平衡的各种控制手段。不仅如此,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化学与医学的共性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两者对科技水平、研究条件以及研究结果的精确度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许多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学科中通用的方法。当然,更不用说化学与医学那些共同的原理基础。再从他们的作用效果来看,医学也和化学一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化学与医学的差异,尽管化学与医学在许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共性,但他们的区别也同样存在。首先,他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们在本质就有差别。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研究,化学已发展分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医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成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化学与医学在学科内容上是不同的。医学知识与化学知识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极大的差别,在方法论层次上也存在着不同。化学遵循的是形式化的方法,以实验为工具。以演绎为特征,由抽象达到一般,当我们能完全准确地表述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时,我们也就接近解决这一问题了。而医学遵循实证性的方法并非如此,它以仪器为工具,以证实为特征,通过归纳与统计达到一般。相比之下, 医学的认识特点可称之为以焦点为中心,并不企求认识事物的完整的方面及其全面的相互关系,而是从认识的目的出发限定认识的主要方面,得到一个实用的解,从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