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5 15:51:5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题目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加强内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完整,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实际工作中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控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里查找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其次,内部审计有效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运转,防范经营风险;再次,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促进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管理规范化。 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找出内控薄弱点和盲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对具体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以降低内部控制无效而产生的风险。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是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二、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发挥价值增值型审计作用的主要措施(一)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审计人员应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同时积极保证控制措施在关键位置建立有效的控制点,对单位的计划、决策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找出差距、揭示矛盾、研究措施、分析原因并最终提出建议。(二)拓展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风险贯穿于职能部门和组织整体两个层次,而风险管理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应包括对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同时也对风险识别、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因此内部审计必须既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也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该对管理层应对风险的处理方式和产生的预期效果进行后续审计,从而使内部审计从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为企业规避风险来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应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型并评估风险的大小,从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三)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企业的增值型审计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审计人员技能矩阵、审计质量保证问卷和讨论指南等来加以规范和参考。只有加强监控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才能切实为企业增加价值。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违反审计工作制度以及包括有重大工作过错,或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其次,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项目负责制,规定具体项目负责人、主审的相关责任来对审计项目创造或增加的价值进行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作用,最终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四)合理整合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部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要考虑到其他职能部门乃至企业整体的资源,而不应只局限于本部门。因为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拿来作为一种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最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将企业现有资源合理应用到内部审计活动中,不仅能够帮助内部审计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企业整体资源的消耗,为企业节约成本。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估项目风险,在咨询服务中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在对特定项目实施审计时,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针对内审人员不精通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同时也可聘请企业中的网络技术人员帮助解决在计算机审计中遇到的问题。 现代内部审计对于资源的利用已经不再局限于部门内部,而是扩展到其他部门、企业整体乃至企业外部,只有将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需要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手段,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以应对行业发展的要求。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加快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并着眼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扩展到公司治理审计、战略审计等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如果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请管理层注意这种情况,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只有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才能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但是,管理层如果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那么,来自于综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信息,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快地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各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如果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层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活动,并评价其有效性;评价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管理结果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对管理层的自我评估进行实地观察、直接测试,检查自我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以及其他审计技术;评估与风险管理有关的管理薄弱环节,并与管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讨论。如果他们接受的风险水平与公司风险管理战略不一致,应进行报告。 (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司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实施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公司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管理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在市场筹资的公司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管理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方式与公司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全面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因此能够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一、开展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程序公司的治理程序是公司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内部审计应对治理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评价,揭示公司治理程序中缺失或相对薄弱的环节,促进管理层改善公司的治理程序,帮助公司规避各种风险。二、开展经常性的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即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实施决策和检查五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是实现公司良好治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即通过妥善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目标,这与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是一致的。三、广泛开展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夯实公司治理基础与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样,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负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职责。《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体系中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四、开展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审计,关注公司治理效果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关注公司治理效果是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所谓“三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对象是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真实性审计的对象既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也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效果;效益性审计的对象则是公司经营管理的结果。五、提升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为公司治理提供高效服务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审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如何建设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内部审计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内部审计是一项团队性极强的工作,审计项目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分力凝聚成符合审计目标的最大合力,才能够做好审计项目。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审计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探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  内部审计如何处理好自身的地位与各方面的关系  内部审计如何倾听企业各方面汇集来的意见  宁波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宁波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宁波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调研  内部审计增值功效及实现途径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对COSO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借鉴意义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作用  审计委员会效果研究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

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一、开展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程序公司的治理程序是公司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内部审计应对治理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评价,揭示公司治理程序中缺失或相对薄弱的环节,促进管理层改善公司的治理程序,帮助公司规避各种风险。二、开展经常性的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即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实施决策和检查五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是实现公司良好治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即通过妥善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目标,这与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是一致的。三、广泛开展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夯实公司治理基础与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样,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负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职责。《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体系中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四、开展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审计,关注公司治理效果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关注公司治理效果是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所谓“三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对象是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真实性审计的对象既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也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效果;效益性审计的对象则是公司经营管理的结果。五、提升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为公司治理提供高效服务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审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如何建设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内部审计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内部审计是一项团队性极强的工作,审计项目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分力凝聚成符合审计目标的最大合力,才能够做好审计项目。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如果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请管理层注意这种情况,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只有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才能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但是,管理层如果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那么,来自于综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信息,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快地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各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如果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层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活动,并评价其有效性;评价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管理结果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对管理层的自我评估进行实地观察、直接测试,检查自我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以及其他审计技术;评估与风险管理有关的管理薄弱环节,并与管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讨论。如果他们接受的风险水平与公司风险管理战略不一致,应进行报告。 (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司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实施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公司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管理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在市场筹资的公司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管理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方式与公司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全面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因此能够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一、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使得内部审计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价,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为高管层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审计范畴,通过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促进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改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效果。  二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可以促进制度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执行主要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内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内审部门要把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日常监督的一部份,对业务管理部门的内控缺陷提出纠正措施和处理意见,充分履行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  三是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可以保证高管层及时获取内部控制信息。内部审计对全行的经营管理情况比较熟悉,了解各项业务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定期对经营机构的内控状况进行独立评价,向高管层提供的内控报告,具有全面性、独立性、权威性。四是内部审计主动参与银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可以起到事先防范风险的作用。内部审计对银行的各个方面比较熟悉,了解各个领域、环节存在的缺陷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参与内部控制的设计,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框架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不足,这严重影响着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进一步规范、加强和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审计独立性很难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集团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目前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设置不合理,将内部审计并入其他职能部门,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监督职能。因此,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   “双重化”管理体制,使独立、客观审计的原则难以得到体现。现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是根据本集团的制度规定,一方面向同级领导负责,另一方面向上级审计部门负责。在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人员本身的任用、提拔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与本单位利益息息相关,从局部利益出发,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受到本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预,内部审计效益与本集团整体利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内部审计独立、客观审计的原则难以得到体现。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职业要求不但专业知识要强,而且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内部审计人员既要懂得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又要精通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相关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品质。而我们现有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财务人员转型,对经营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现代企业已经走向网络化、信息化,对内部审计人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已势在必行。   内部审计实施中存在一定困难。在实际工作中,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以企业集团名义进行,被审计单位虽然不会设置各种障碍阻止审计人员的查证、取证,但也存在拖延提供资料、资料提供不全或应付了事的情况。虽然这些困难有被审计单位主观上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但更主要的是被审计单位唯恐违规违纪行为被查出而采取的抵制行为。基层单位目前因机构设置限制,很多未设专职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工作的开展就更难。 论文内容摘自原创论文网yclunwen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述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成为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执法者和立法者关注的焦点。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8年成立的公司治理结构专门委员会,就是致力于这一焦点问题研究的专门组织,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准则和指南。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表述很多,但在下列方面是共同的,即公司治理结构是联系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各利害关系人的正式的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以便使各利害关系人在权利、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实现企业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企业委托代理结构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和责任不对等事业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基本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外部利害关系人和内部利害关系人两方面,主要由股东、经理、债权人、债务人、员工,客户等,涉及到出资者与经营者、管理者与员工以及经理与客户的各个层次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外部治理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委托人之间和代理人之间激励约束机制,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当事人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形成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原因。内部治理机制是通过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机制建立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激励约束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约束 这里要谈到的审计约束包括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方面。 (一)外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 1.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结构 如前所述,公司治理结构由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组成。在一定情况下内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利用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因其的特殊地位,还有义务保证企业向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提供系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外部治理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外部力量的监督。资本市场起着沟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间的信息,在企业间配置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要求独立的CPAaspx>注册会计师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审查验证,来规范会计信息的供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的披露保留的信息,市场又能将企业披露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出来实现对企业的正确评价。产品市场对企业的监控是通过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纵向竞争”来实现的。现代企业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相互协调。竞争性是产品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社会化大生产又要求企业间相互协调合作,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合作双方提出的条件常常会直接影响另一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式的具体内容,因此双方都需要全面收集对方的经营状况信息,以决定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而这种所需要的经营状况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向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市场评价的标准除了知识、经验以及诚信度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业绩。经营业绩又主要是通过企业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表现出来的。如果经营业绩良好,经理人员不仅可以获得优厚的回报,在经理市场上的价值也会大大上升,如果经理出现经营劣迹,其价值会一落千丈,最终会影响其职业生涯。 由此可见,不仅会计信息系统其本身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更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内、外部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正是确保这一前提条件实现的关键。 2.审计是提高会计信息可信性的有效手段 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要正常发挥作用,必须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那么构建在错误和虚假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必然会产生负面效用,严重者还将导致整个公司治理结构失灵。就内部治理机制而言,如果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判断标准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或者会高估或者会低估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业绩,从而不是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就是损害管理者的利益,那么这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就是无效的。在外部治理机制中,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如果依靠错误的会计信息作出决策,必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状态。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至关重要。 审计即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它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对经营管理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但其工作成果已为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所利用。它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等基本职能。执行这些职能,审计和评价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公允性;审计和评价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审计和评价经营决策、目标、计划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审计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等,能规范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行为,查处企业行为人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经营管理,保证企业微观经营有序运行。审计虽然无法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是真实、合法、完整的,但能够持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作出判断,从而起到增强会计信息可信性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 1.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运行造成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彻底分离。按照贝利和米恩斯的“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命题以及“管理者主导企业”假说,由于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的广泛分离,企业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者手中,职业管理者取代所有者控制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而企业的中小所有者已被贬到仅是资金提供者的地位。所有者成了委托人,管理者成了代理人,这样企业便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出发,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于是产生了“代理人”问题——代理人具有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搭便车等行为。公司治理所要解决问题是通过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来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毫无疑问,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COSO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受董事会、公司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它的目的在于对下列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1)经营的有效性和有效率;(2)财务报告的可信度;(3)对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一个受人影响的过程,而且只能期望它提供对一个实体的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合理保证。依此,内部控制也要调整以适应目标的实现。 正如内部审计师协会所定义的那样,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所建立的独立的评价功能,它检查并评价组织的活动,且以之作为对组织提供的一项劳务。”“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的成员更好的克尽其职守。为了这个目的,内部审计为他们提供了与所检查的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及信息。审计的目标包括了以合理的成本促进有效地控制。”为了实现其职责,“内部审计的范围必须包括:检查和评价组织系统中内部控制有效性充足与否,完成所指派任务的成果质量如何。”(《内部审计的职责说明》——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必须检查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在涉及企业目标的完成时,它能对董事会和管理当局提供“合理保证”。 因此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保证管理当局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存在及其职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我们必须牢记内部控制实际上是管理过程中计划中、执行和监督的一部分,它与这些功能相辅相成。正如COSO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基础的经营目标而存在,它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融为一体。”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而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不应仅仅局限于审核企业会计帐目,应扩展为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审查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和效果,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和报告。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 目前,企业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有些上市公司借鉴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做法,同时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而大部分企业只设立了审计部。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因人而异。对于规模大、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其他企业则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或仅设置审计部。 对于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的企业,应当注意的是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下属分支,一般由外部非执行董事组成,这保证了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对董事会负责,业务上受监事会的指导,这又保证了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对于仅设立审计部的企业,应当注意的是审计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度安排,是因为在公司治理的制约机制中,董事会是决策机构,这一机构肩负着保证公司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可信性职责。从公司治理实践看,审计部(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这一制度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局面。另外,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 参考文献: 1.杨惠敏,《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研究,2000年第6期 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3.谭劲松,林静容编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广东审计,2000年第2期 4.王永海,《试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财务控制》,审计研究,2000年第3期[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如果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请管理层注意这种情况,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只有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才能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但是,管理层如果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那么,来自于综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信息,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快地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各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如果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层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活动,并评价其有效性;评价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管理结果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对管理层的自我评估进行实地观察、直接测试,检查自我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以及其他审计技术;评估与风险管理有关的管理薄弱环节,并与管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讨论。如果他们接受的风险水平与公司风险管理战略不一致,应进行报告。 (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司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实施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公司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管理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在市场筹资的公司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管理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方式与公司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全面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因此能够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背景

当前风险管理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正在得到广泛推广。企业可以通过风险管理以最小的耗费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体而言,风险管理对企业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任何企业都把盈利置于首位,而实施风险管理恰恰可以使企业盈利建立在更稳固的基础上。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促使企业增加收人和减少支出,可以使企业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在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  地得到经济补偿,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些都意味着企业增加了盈利,从而保障了企业首要经营目标的实现。  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  由于它为广大企业职工提供了各种措施,使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消除了企业及职工的后顾之优,使其全身心地投人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保证了活动的正常进行。  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风险竹理是一种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骨理方法,它将有关处置纯粹风险的各种费用合理分摊到产品、劳务之中,减少了费用开支在盈利中的扣除,从而起到了间接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此外,风  险管理要求企业各种职能部门均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减少风险损失,这也促进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  风险管理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管理和处置各种风险,有利于企业减少和消除生产风险、经营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这对企业科学决策、正常生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是起到积极性的作用的,因为通过科学规范化的审计才能达到更理想科学的管理效果。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加强内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完整,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实际工作中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控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里查找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其次,内部审计有效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运转,防范经营风险;再次,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促进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管理规范化。 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找出内控薄弱点和盲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对具体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以降低内部控制无效而产生的风险。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是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二、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发挥价值增值型审计作用的主要措施(一)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审计人员应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同时积极保证控制措施在关键位置建立有效的控制点,对单位的计划、决策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找出差距、揭示矛盾、研究措施、分析原因并最终提出建议。(二)拓展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风险贯穿于职能部门和组织整体两个层次,而风险管理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应包括对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同时也对风险识别、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因此内部审计必须既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也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该对管理层应对风险的处理方式和产生的预期效果进行后续审计,从而使内部审计从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为企业规避风险来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应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型并评估风险的大小,从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三)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企业的增值型审计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审计人员技能矩阵、审计质量保证问卷和讨论指南等来加以规范和参考。只有加强监控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才能切实为企业增加价值。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违反审计工作制度以及包括有重大工作过错,或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其次,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项目负责制,规定具体项目负责人、主审的相关责任来对审计项目创造或增加的价值进行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作用,最终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四)合理整合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部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要考虑到其他职能部门乃至企业整体的资源,而不应只局限于本部门。因为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拿来作为一种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最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将企业现有资源合理应用到内部审计活动中,不仅能够帮助内部审计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企业整体资源的消耗,为企业节约成本。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估项目风险,在咨询服务中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在对特定项目实施审计时,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针对内审人员不精通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同时也可聘请企业中的网络技术人员帮助解决在计算机审计中遇到的问题。 现代内部审计对于资源的利用已经不再局限于部门内部,而是扩展到其他部门、企业整体乃至企业外部,只有将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需要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手段,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以应对行业发展的要求。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加快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并着眼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扩展到公司治理审计、战略审计等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来看,内部审计的对象已经从过去的内部控制延展到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的评价可以看作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种延伸。现代内部审计逐渐从内部控制层次上升到公司治理层次。首先,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正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所要求的。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积极地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反之,内部审计可能在整个企业组织中被架空,无法发挥其评估和改善企业经济活动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也对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为企业的合理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合理保证。从受托责任理论的观点来看,公司中客观地存在着资源所有者(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这就要求受托人义务地向资源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公司治理就是股东、董事会对管理层,特别是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受托责任是否有效履行的一种制度安排。而内部审计本身就可以被视作是一套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在受托责任系统中充当控制的一种公司治理机制。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在企业各个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包括公司治理所关注的那部分股东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第二,内部审计一方面履行确认与咨询职责,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保证确认活动,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与可靠,另一方面随着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发展到现如今的战略审计阶段,内部审计在增强其他非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评价与改善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的完整履行方面有着重要贡献,进而有利于企业代理成本的减少,最终影响企业价值。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内部治理制度,确实具有公司治理的作用。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来看,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股东与管理层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管理层与其他员工之间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代理问题就此产生。为了应对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内部治理机制得以建立,其中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合理地解决可能产生的代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有三道防线可以应对代理问题及其不良影响。第一道防线往往设立在消极影响的发生地,具体指的是各个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相应的应对机制通常包括激励机制、制衡机制、透明机制和道德机制。第二道防线主要是应对第一道防线所遗漏的剩余影响因素,经过第二道防线,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大多已经被识别和消除。第三道防线不直接应对和处理消极因素,而是为前两道防线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防止其出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三道防线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内部审计的支持。内部审计既可以在任何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同时跨度三道防线,发挥其审核、确认、监督、监视功能,以减少代理问题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可以缩小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差距,减少代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好地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亦是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步骤

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一、开展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程序  公司的治理程序是公司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内部审计应对治理程序的合法性、完整性、有效性做出评价,揭示公司治理程序中缺失或相对薄弱的环节,促进管理层改善公司的治理程序,帮助公司规避各种风险。  二、开展经常性的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并改善公司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即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实施决策和检查五方面的内容。风险管理是实现公司良好治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即通过妥善处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目标,这与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广泛开展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夯实公司治理基础  与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样,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负有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职责。《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体系中其他控制的“再控制”。  四、开展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审计,关注公司治理效果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关注公司治理效果是内部审计的法定职责。所谓“三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对象是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真实性审计的对象既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也指向公司经营管理的效果;效益性审计的对象则是公司经营管理的结果。  五、提升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为公司治理提供高效服务  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审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如何建设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内部审计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内部审计是一项团队性极强的工作,审计项目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分力凝聚成符合审计目标的最大合力,才能够做好审计项目。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如果公司尚未建立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请管理层注意这种情况,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去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只有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才能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但是,管理层如果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那么,来自于综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信息,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快地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各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管理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和保证工作。如果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可以促进、协助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的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管理层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活动,并评价其有效性;评价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管理结果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对管理层的自我评估进行实地观察、直接测试,检查自我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以及其他审计技术;评估与风险管理有关的管理薄弱环节,并与管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讨论。如果他们接受的风险水平与公司风险管理战略不一致,应进行报告。 (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司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风险管理的实施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公司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管理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在市场筹资的公司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管理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方式与公司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全面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因此能够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加强内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完整,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实际工作中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控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里查找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其次,内部审计有效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运转,防范经营风险;再次,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堵塞管理漏洞,促进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管理规范化。 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并找出内控薄弱点和盲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对具体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以降低内部控制无效而产生的风险。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是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二、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发挥价值增值型审计作用的主要措施(一)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将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审计人员应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同时积极保证控制措施在关键位置建立有效的控制点,对单位的计划、决策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价,找出差距、揭示矛盾、研究措施、分析原因并最终提出建议。(二)拓展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风险贯穿于职能部门和组织整体两个层次,而风险管理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应包括对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及有效性审查,同时也对风险识别、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因此内部审计必须既对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也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该对管理层应对风险的处理方式和产生的预期效果进行后续审计,从而使内部审计从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为企业规避风险来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人员应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型并评估风险的大小,从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三)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企业的增值型审计一般都是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手册、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审计人员技能矩阵、审计质量保证问卷和讨论指南等来加以规范和参考。只有加强监控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才能切实为企业增加价值。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违反审计工作制度以及包括有重大工作过错,或者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审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其次,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项目负责制,规定具体项目负责人、主审的相关责任来对审计项目创造或增加的价值进行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作用,最终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四)合理整合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部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要考虑到其他职能部门乃至企业整体的资源,而不应只局限于本部门。因为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都可以拿来作为一种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最终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将企业现有资源合理应用到内部审计活动中,不仅能够帮助内部审计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企业整体资源的消耗,为企业节约成本。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估项目风险,在咨询服务中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在对特定项目实施审计时,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针对内审人员不精通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同时也可聘请企业中的网络技术人员帮助解决在计算机审计中遇到的问题。 现代内部审计对于资源的利用已经不再局限于部门内部,而是扩展到其他部门、企业整体乃至企业外部,只有将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需要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手段,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以应对行业发展的要求。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应加快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并着眼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扩展到公司治理审计、战略审计等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