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石油工业论文2000字开头的诗句是

发布时间:2024-07-03 17:50:08

石油工业论文2000字开头的诗句是

毕业论文还是自己写吧。。。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和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在地质时代上,从中元古代到新生代(泥盆系除外)均有烃源岩分布,最重要的是在中、新生代在盆地类型上,有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古生代早期的克拉通盆地和晚期的前陆盆地、以及中生代的前陆盆地不同类型盆地的烃源岩的分布、地质地化特征和生烃潜力差别较大源岩类型有海相碳酸盐岩、泥岩以及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岩、煤系及碳酸盐岩,其中以湖相碎屑岩为主 根据多方资料查证,得到了中国油气田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指出,中国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裂谷型盆地中,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山前盆地中;陆相生烃岩是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生烃岩,生烃岩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中国北方的侏罗系和石炭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气层,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油层;大中型气田的储集层主要为陆源层(中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其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体系,碳酸盐储集层主要为裂缝型、风化壳型;油气藏盖层主要为均质泥岩,油气成藏期较晚,绝大多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于新生代,在早生代地层中仍有相当储量的油气田未被发现。中国油气资源潜力丰富,大多数盆地的油气田处于开发的早中期,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可能性是很大地。 中国的油气储量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分布在大中型油气田中。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1万吨,稠油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亿吨及含油面积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73万吨、天然气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从以上来看,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品读 风格 特点 语言 学了中国古代文学,我感觉到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字,最动人的文字,最擅长抒情的文字。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唐代的诗,一派异彩缤纷的壮丽景象。全面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唐诗充分的酝酿。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唐诗,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唐诗昂扬的情调,豪迈的气魄;又是清新自然,漫游隐逸的田园生活。即使是在日薄西山晚唐,唐诗也能出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唐诗,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 就像孟浩然的诗一样温和可亲。他的《过故人庄》,用最朴实的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暂抛开烦恼,应邀去故人家,是最淳朴的深厚的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但是短短两句描写,渗透着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他也对这山水田园美景十分的喜爱与向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是在这“田家”淳朴的民风中享受,抛开世俗与不快,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最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的山水田园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朴实自然。甚至淡的看不到诗的味道,却有能在平淡中见醇美,在简单中体会浓郁的情谊。唐诗又有悲壮雄浑的边塞情。印象最深的是岑参的边塞诗。融合着自然景象的描写,写的热情洋溢,气宇轩昂!军旅生活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勇武。就如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首先把我们带进“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狼烟四起。更是用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匈奴敌军的来势凶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亲自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行军,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英雄军队,必定是“料知短兵不敢接”,而“车师西门伫献捷”也是必然之事!诗中的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盛唐这个时代才具备的精神。 唐代,有一匹狂放不羁骏马——“诗仙”李白。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他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漫游生活中洒脱的诗,句句给我们展现他追求的自由和他宽阔的胸襟。那些的不用细腻的工笔画,他的诗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去如疾风,纵横变幻。这样的描写,唯其夸张,更加传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一句绝妙的风景描绘,蜀道的艰难险峻,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被展现的淋漓精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人入胜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只有李白的胸怀与豪壮奔放的性格才能装下这样的令人魂悸魄动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下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令人惊起长嗟的奇姿壮彩! 晚唐又有一位一生坎坷,境遇凄凉的接触诗人。他曾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来告诫当朝君主,但最终在政治上日益失意,壮志难酬。但他的爱情诗篇却是晚唐诗中最灿烂的一抹余晖!他就是李商隐。细细品读,我们会沉迷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铭骨相思,也会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情感真挚之美和诗人内心的迷惘而伤感。他的字里行间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生死与共。深沉而绮丽的语言,严肃而浪漫。真挚的情思,痴迷的心,他的爱情绝唱让读者在诗人营造的炽热的感情世界里的存在,沉迷。他的诗句委婉、深情、耐人寻味。“巴山夜雨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他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景中透着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他的委婉曲折的手法和营造朦胧美的特点。 我能品出,他的诗句,字字是浓郁的情感琼浆!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宏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涪婉,情景交融,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了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都是光彩照人。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除了风月柔情,他也把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也把词转化成了言志抒怀的工具。他用词表现着自我,是抗敌御辱的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历史故事,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于大好河山? 内容的大起大落,横绝今古。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贯穿在他壮丽恢弘的辞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品读他的词,是感受热烈奔放风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的思想。 在词坛上,以婉约著称的要数那突破束缚的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她以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让这个曾经幸福的闺秀为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可丈夫已死,这锦书以无处可寄。想想,只有"伤心”。她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而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尽是难罢难休得相思!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叠词,急促的节奏,凄婉的情调,把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描绘的淋漓精致。让我们不由得伤感起来。这和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是她用最凄美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品味李清照的词,清如水,醇如酒!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随浪漫的李白梦游天姥,陪忧伤的李清照独上兰舟。我们听见豪放苏轼的赤壁放歌,能感受到白居易有感琵琶弹奏的寄怀。无论你喜欢追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悲壮磅礴,还是想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凄凉无奈,只要能细细品读,中国古典诗词都能以它无穷的魅力让你沉醉心迷!

第一个:  47年前,铁人王进喜一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感动、激励了几代人。当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结  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  改革开放20多年,也是大庆油田稳产高产的20多年。大庆油田持续27年高产稳产,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与此同时,大庆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多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  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不畏艰险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经过代代传承,已成为一种情愫,流淌在新时期"大庆石油人"的血脉中。  临危不惧,30名工友同签生死状  火光!五六十米高的火柱冲天而起,百米之外都能感受到灼人的热浪。当放喷闸门开启点火的一刹那,巨大的气压顶得闸门发出嘶嘶尖叫,声音震耳欲聋。这是一个名为"升深2井"的地方,曾因天然气高产而成为大庆人的骄傲。而今它却因多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产,套管腐蚀,产生漏气,就像一颗随时都可能会引爆的"定时炸弹",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附近村镇的居民已经开始疏散和转移。方圆几里都已拉上了警戒线。武警战士封锁了所有通向井区的道路。待命的消防车足足有20辆。整个井区置身于一片恐怖的氛围中。  大庆油田领导表示,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这口井进行水泥封堵,消除事故隐患。但由于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联系了几家国内的施工单位,都不敢尝试。  在这种情况下,修井一大队107队临危受命。队长赵传利在向大家传达完上级的命令后,说:"弟兄们,咱们大仗小仗打了不少,从来没熊过;这次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咱107队绝不能当孬种!大家有没有信心啊?""有!"30个人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在庄严的气氛中,队里的5名党员和干部率先在"决心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全队没有一个人退却。30个名字,同一个决心:"一定要拿下升深2!"  随后,70多天时间里,他们进行了无数次演练,从抢险、救援,到逃生、疏散。演练过程中,井下总工程师兰中孝的母亲去世了。他跑了几个小时的路,见了母亲最后一面,没等发丧,第二天早上六点就赶回现场。不少工人的孩子生病了,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向组织请假回家的。  终于,现场封井开始了。赵传利和几名干部,率先登上井口进行操作。  周围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上百双眼睛紧紧盯着最危险的地方,上百人屏住呼吸。拆井口成功,卸井口成功,安井控成功。动作协调,配合默契,40分钟后,危险解除了。现场一片欢腾。  艰苦奋斗,钻井队海外扬威名  早在2001年,GW58队就作为大庆油田首支海外钻井队来到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遇到的第一件事是设备清关问题。设备是从国内运来的。运到委内瑞拉,需要办理各种手续。项目组负责人一方面积极和海关代理公司配合,另一方面买来相关书籍认真学习。我方人员根据清关的相关规则,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最终仅代理费一项,就为公司节约近8万美元,赢得了合作方的尊敬和钦佩。  在委内瑞拉施工,语言、民俗、气候、饮食起居习惯都不同,按规定以1:9的比例雇用当地工人,而当地的工人从来都是8小时工作制,下班时间一到不管工作是否完成都立马收拾东西回家。怎样适应新环境,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怎样使外籍雇工更好的融入到队伍中来,把工作干好,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委内瑞拉地处赤道附近,紫外线照射非常强,人如果长时间呆在户外的话就会曝皮。刚到那里时,很多工人对热带高温潮湿的气候不适应,经常是连喝几十瓶水,却排不出一滴尿。衣服穿在身上汗不干,洗了之后水不干,床单能够拧出水,睡觉侧身不敢翻。  恶劣的坏境没有吓倒GW58队。凭借着全体职工的齐心协力,GW58队又一次出色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国外客户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经过5年的倾力打造,在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打造出了自身优势,在委内瑞拉,成功开拓出年总创收能力达到亿元以上的钻井市场。  到2005年底,大庆油田已有260支 队伍走出大庆,进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大庆油田的旗帜飘扬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阔市场。  勇于创新,不循常规克难题  "成就理想、作出贡献,就要将铁人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转化为挑大梁、挑重担的工作勇气,牢记责任和使命,对事业倾注满腔热情。"这是王宝江在科研攻关中的切身体会。  王宝江,现任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副大队长、高级工程师。他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立足于喇嘛甸油田三次采油攻关试验的最前沿,成功破解污水注聚、凝胶体系检测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开展"泡沫复合驱"、"形变悬浮胶体"、"两元两相驱"等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为油田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清水用量大、污水处理难,是聚合物驱油必须解决又很难解决的技术难题。当时,喇嘛甸油田北东块的一个区块,最多时每天要用掉两万方清水,经常因缺水而停注,采出来的大量污水又使环保面临很大压力。王宝江一直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些污水循环利用呢?1996年,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他大胆地提出用污水替代清水配制聚合物的想法。试想一下,如果成功,就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为那些污水找到了"归宿",这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聚合物驱油理论也不认可。想法一经提出,四面八方都传来质疑,其中也包括王宝江非常尊敬的专家。  面对质疑,起初王宝江也犹豫过,但凭几年来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应该试一试,"何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试验结论能证明这种做法不行。"顶着巨大的压力,王宝江想方设法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他的坚定与执着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与鼓励,王宝江开始专攻这一试验项目。  为了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王宝江把行李搬到了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搞分析,亲朋好友见他整天不回家,以为夫妻俩闹了别扭,还专门跑到单位来调解。  最让王宝江刻骨铭心的是第一次现场试验,当时由于受聚合物种类、现场工艺、注入方式等条件限制,效果非常不理想,这让他着实捏了把汗,"如果试验不成功,个人吃苦受累是小事,油田为试验投入的大量资金将付诸东流。"压力如山的王宝江在领导的支持和一些老专家中肯的建议下,抓紧技术完善,终于,他取得了第二次试验的成功。  这项与"王宝江"这个名字紧紧相连的技术应用后,仅试验区的44口井就较清水对比区多提高采收率58个百分点,多创效益3个亿;仅喇嘛甸油田,年利用污水就达700多万吨,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污水治理示范区。该技术被评为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推广到6个采油厂,被油田公司领导誉为"聚合物驱油的革命性措施"。  "人活着,就是追求一种幸福的感觉。幸福,不在于你吃啥、穿啥、用啥,在于瞬间的感觉,比如,到年底特别忙,最大的幸福就是跟爱人和孩子一起看会儿电视。"这是王宝江给简单生活下的定义。但王宝江并不简单。  "天当房地当床,棉衣当被草当墙,野菜包子黄花汤,一杯盐水分外香",这是大庆会战的生动写照。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是"大庆石油人""为油大干"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庆石油人"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战略体系。以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围绕"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在新形势下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工作主线,赋予了大庆精神以新的内涵。大庆精神弘扬了民族精神,凝聚了全民意志,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强大的精神动力必将激励着人们克服困难,向着胜利的彼岸前进。  第二个: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其特殊的贡献、独特的精神引起了世人的瞩目!47年后的今天,当它以其创造的中国石油工业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的骄人业绩再一次震惊世界的时候,全世界不得不由衷地赞叹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个让国人骄傲、让共和国自豪的企业  就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硕果累累的大庆油田,破解其走向成功的奥秘。  奥秘之一:无论什么时候,党永远是企业的领导核心  人们不会忘记,石油会战初期,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大庆油田党工委果断做出决策,组织会战队伍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大会战遇到的各种问题,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人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面对油田含水逐步上升、产量自然递减的严峻形势,大庆油田党委没有颓废。他们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人们更没有忘记,近年来,面对着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矛盾与挑战,是油田党委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大庆油田为目标,科学决策,制定了《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确立了“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创建百年油田的阶段性目标。在大庆油田,政治方向不离党,发展思路依靠党,重大决策相信党!油田领导班子在精心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同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廉洁勤政的领导干部形象,一个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领导班子,一个在强化改革上敢于攻坚、稳定上敢于负责、管理上敢于碰硬的集体形象!  2006年,油田领导班子被中央组织部和国资委党委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在大庆油田,靠“两论”起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油田实践,是油田各级党委始终如一的传统!有这样一个数据令人惊叹:47年间,大庆油田各级党委中心组始终坚持周五学习日制度没有变;每年至少召开一到两次学习研讨交流会的传统没有丢。他们创造的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考学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让理论在每一名领导干部心中真正扎下了根。  在大庆油田,党管干部原则坚决落实。以发展空间吸纳人才、以大庆精神塑造人才、以价值实现激励人才……行政副职公开竞聘、党群副职公开推荐、专业管理岗位公开选拔等竞争上岗机制已经建立;6000多名党性强、作风正,既懂党务、又熟悉生产经营的人才工作在党务工作岗位,就是这些人奠定了油田“大政工”的格局。在生产经营全过程,油田上下,各级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干部、党团员、班组长、先进模范建立起一套高效工作机制。  奥秘之二:无论什么时候,工人阶级永远是企业的主人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生产总队一大队吊车司机王庆际,今年54岁,他开的那辆吊车从他20多岁参加工作时就一直陪伴着他。早在二十几年前,这辆吊车就到了年限,但是,在王庆际的精心保养下,这辆像他的孩子一样的吊车,至今没发生过任何问题。王庆际说,他就快退休了,他要更精心地对待这辆吊车,力争和它一同退休。为此,这辆吊车的日本生产厂家专程来大庆调研,想找到这辆吊车耐用的原因。王庆际笑了,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精心加细心。”  大庆油田之所以能够产生一个又一个像王庆际这样爱厂如家的职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平时油田树立的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以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对职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指导原则上明确了要正确处理好两个“三者关系”: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的三者关系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曾玉康深有感触地说:“职工既是企业利益的享受者,更是企业效益的创造者,只有不断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企业才有更强的动力和创造力。”为此,大庆油田把以人为本、搞好二次创业的实践和着力维护职工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大庆油田各级党组织注重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激励在职职工,体贴下岗同志,照顾离退休人员,关心退养家属,帮扶特困家庭,让职工群众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对在职职工,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上,在企业效益稳步增长、职工收入持续增加的同时,向一线职工免费供应午餐、定期体检、带薪休假,为一线小队配备空调、电视、电冰箱和消毒柜,完善图书室、活动室。通过市场化用工、聘用临时合同工和外埠用工等方式,使一大批待业子女找到了就业岗位。对困难群众,开展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家心走访慰问活动,及时帮助排忧解难。  最具特色的是,大庆油田始终强调企业的现代化从人的现代化抓起,坚持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他们主动拓宽职工成才渠道,分别建立了从普通工人技术人员到技术专家、资深专家的六级成长通道,从技术能手、助理技师到技师、高级技师的四级成长通道,完善了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师、高级技师的选拔评聘办法,制定了不同的人才评价标准,使职工人人都有成才的机会。只有初中文化的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二油矿的采油高级技师何登龙,经过多年的痴心学习、苦练本领,成为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并且编写了一系列岗位技术操作标准,先后培训员工5000多人次,所带的上百名徒弟中,80多人已成为厂矿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何登龙感动地对记者说:“没有油田为我们细心着想,我一个初中生哪会有这么好的今天?!”

石油工业论文2000字开头的诗句

克拉玛油田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在独山子油矿北约130千米处,有一座“沥青丘”,这里像山泉一样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即“克拉玛依” 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的戈壁荒滩,已建成为一个具有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建筑、运输、机修制 克拉玛油田   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和科研、文教卫生、商业贸易、公共事业基本配套的石油工业新城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葛尔盆地西北 缘,位于东经84°42′,北纬45°36′,全市面积9500平方公里克拉玛依市下辖4区2乡1镇1990年全市人口26万余人,其中汉族占24%,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满、锡伯、俄罗斯等30多个少数民族占7%克拉玛依有归侨、侨眷、港澳台胞眷属3000余人,他们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着广泛的联系克拉玛依交通十分方便,三条公路干线穿越境内,市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定期班车通往乌鲁木齐及北疆各主要城市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早期   上早已记载过当地的“黑油山”1951年中苏石油公司开始普查勘探1955年获工业油气流1956年投入试采,年产原油6万吨至1960年达6万吨,占当年全国天然石油产量的39%是大庆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全国最大的油田以后经全面开发,1985年原油产量达5万吨1998年,以它为核心的新疆石油管理局产原油871万吨,天然气71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克拉玛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石油工业十分落后,最大的玉门油田年产量不过10余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虽然经过三年恢复期,但到1953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也只有5万吨,这个产量仅仅能满足社会生产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克拉玛依市黑油山   1954年,以苏联专家乌瓦洛夫为队长,地质师张恺、实习生宋汉良、朱瑞明等十人组成地质调查队,对新疆黑油山——马尔禾地区完成1:10万的地质普查后,明确提出该地区有很好的含油前景,建议进行地球物理详查和探井钻探 1955年1月,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举行,把新疆确定为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经过半年的准备,技师陆铭宝任队长的1219青年钻井队由独山子开赴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南侧1号井开钻; 10月29日完钻,次日喷油从此,“克拉玛依”这个象征着吉祥富饶的名字传遍了五湖四海 到1960年,油田初步探明含油面积290平方千米;克拉玛依——马尔禾油田先后发现克拉玛依、白碱滩、百口泉、乌尔禾、红山嘴等多个油田,整个轮廓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克拉玛依己经建设成为一个依托石油立体发展的工业城市   之后   改革开放年代,克拉玛依追踪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的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和创新,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使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连续25年稳步增长20世纪80至90年代 克拉玛油田   陆续探明百口泉、红山嘴、乌尔禾、夏子街、火烧山、北三台、彩南、石西和玛湖等一批油气田,进入新世纪又相继找到陆梁、石南、莫索湾和安集海等油气田,油气勘探连年获得重大突破   现代   迄今为止,克拉玛依累计发现油气田25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29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66.6亿立方米;2004年生产原油 1111万吨,生产天然气25.5亿立方米,分别比1958年增加30倍和751倍今天的克拉玛依油田,已不再是原来十几平方公里的黑油山,而是以黑油山为基点,向南、北、东三方辐射的千里油区 随着油气资源的加快开发,克拉玛依石油炼制及化学工业蓬勃发展在半个世纪以前只有7万吨炼油能力的基础上,油田建成拥有50多套先进生产装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000多万吨的石化企业,石油化工产品已达220多种,其中一批主导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现在,克拉玛依-独山子石油化工基地,已经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克拉玛依油田的主要工作对象准噶尔盆地,发育着巨厚生油岩层,蕴藏着86亿吨石油资源和2.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目前探明率分别只有20%和3.4%左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编辑本段大事记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黑油山1号井完钻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 ◎1957年9月,克拉玛依油田在二中区开辟生产试验区,74口油井相继投产12月底,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原油70271吨 ◎1958年1月15日,乌尔禾132井出油,发现乌尔禾油田6月4日,独山子炼油厂 克拉玛油田   第一批运往内地的成品油启运 ◎1959年1月10日,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线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线正式投产,全长2公里,年输油能力53万吨 ◎1966年,克拉玛依油田高产区七中区投入开发 ◎1967年,生产原油67万吨,克拉玛依油田二东区、七东区正式投入开发,独山子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20万吨 ◎1968年,石油勘探在克拉玛依油田的二、五、八区和黑油山地区及乌尔禾取得突破,石油地质储量登上3亿吨台阶,全年生产原油9万吨,加工原油325万吨 ◎1977年5月17日,位于叶城县境内的柯参一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标志着柯克亚油气田的发现 ◎1984年11月初,克拉玛依炼油厂试炼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 (重油)成功,产出7个品种,其中10号沥青填补了高速公路专用沥青生产在我国的空白 ◎1985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个稠油(重油)热采试验区——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开始建设 ◎1986年6月21日,准噶尔盆地东部台3井出油,发现北三台油田 ◎1987年8月1日,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台10井日喷天然气4万立方米,发现马庄气田 ◎1991年11月9日,北疆地区第一个气田——马庄气田投入开发,开始向三台电厂和北三台油田输送天然气 ◎1992年9月3日,彩南油田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我国第一个整装沙漠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1995年3月,石西油田投入试验开发该油田是继彩南油田之后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发现的第二个沙漠油田 ◎1996年8月6日,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背斜顶部的呼2井发生强烈井喷该井的出油,是盆地南缘40年勘探中最重大的突破 ◎1997年1月19日,石西油田第三口水平井——SHW01井获得高产油气流,8毫米油 克拉玛油田   嘴日产原油360吨、天然气12万立方米 ◎1997年1月24日,克拉玛依石化厂生产出首批合格工业白油,填补了新疆的一项空白 ◎1998年2月13日,独山子乙烯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审批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8亿元,将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由14万吨扩大到20万吨,聚乙烯装置由12万吨扩大到17万吨,聚丙烯装置由7万吨扩大到10万吨,顺丁橡胶由2万吨扩大到3万吨,丁二烯装置由7万吨扩大到3万吨 ◎1999年3月2日,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84井在二叠系试出工业油气流,发现新油气藏 ◎2000年3月22日,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正式投入开发,这是新疆油田公司开发的第二个稠油油田 ◎2001年5月23日,全国第三次资源评价得出结论: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量达到59亿吨,比上一次资源评价得出的资源量增加5% ◎2002年12月24日,新疆油田公司召开原油突破1000万吨祝捷大会,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宣告诞生 ◎2003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811万吨,探明石油可开采储量7万吨,新增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77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71立方米 ◎2004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万吨,天然气储量6亿立方米;新增探明石油可开采储量1405万吨,天然气可开采储量46亿立方米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一)创作情怀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二)抒情艺术  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是我们的作业吗 。。

这种综述性的论文不适合在这里交流,况且级别不够,知识储备不够,做人的格局没到那个份儿上,写出来的也是———,仅是个人观点,不知道你干什么用的,应付了事的话,好办,上知网上下载,要多少有多少

石油工业论文2000字开头的诗句是什么

是我们的作业吗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的吧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一)创作情怀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二)抒情艺术  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这种综述性的论文不适合在这里交流,况且级别不够,知识储备不够,做人的格局没到那个份儿上,写出来的也是———,仅是个人观点,不知道你干什么用的,应付了事的话,好办,上知网上下载,要多少有多少

石油化工论文2000字开头的诗句

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除了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  (一)创作情怀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二)抒情艺术  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品读 风格 特点 语言 学了中国古代文学,我感觉到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字,最动人的文字,最擅长抒情的文字。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唐代的诗,一派异彩缤纷的壮丽景象。全面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唐诗充分的酝酿。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唐诗,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唐诗昂扬的情调,豪迈的气魄;又是清新自然,漫游隐逸的田园生活。即使是在日薄西山晚唐,唐诗也能出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唐诗,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 就像孟浩然的诗一样温和可亲。他的《过故人庄》,用最朴实的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暂抛开烦恼,应邀去故人家,是最淳朴的深厚的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但是短短两句描写,渗透着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他也对这山水田园美景十分的喜爱与向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是在这“田家”淳朴的民风中享受,抛开世俗与不快,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最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的山水田园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朴实自然。甚至淡的看不到诗的味道,却有能在平淡中见醇美,在简单中体会浓郁的情谊。唐诗又有悲壮雄浑的边塞情。印象最深的是岑参的边塞诗。融合着自然景象的描写,写的热情洋溢,气宇轩昂!军旅生活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勇武。就如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首先把我们带进“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狼烟四起。更是用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匈奴敌军的来势凶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亲自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行军,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英雄军队,必定是“料知短兵不敢接”,而“车师西门伫献捷”也是必然之事!诗中的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盛唐这个时代才具备的精神。 唐代,有一匹狂放不羁骏马——“诗仙”李白。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他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漫游生活中洒脱的诗,句句给我们展现他追求的自由和他宽阔的胸襟。那些的不用细腻的工笔画,他的诗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去如疾风,纵横变幻。这样的描写,唯其夸张,更加传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一句绝妙的风景描绘,蜀道的艰难险峻,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被展现的淋漓精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人入胜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只有李白的胸怀与豪壮奔放的性格才能装下这样的令人魂悸魄动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下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令人惊起长嗟的奇姿壮彩! 晚唐又有一位一生坎坷,境遇凄凉的接触诗人。他曾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来告诫当朝君主,但最终在政治上日益失意,壮志难酬。但他的爱情诗篇却是晚唐诗中最灿烂的一抹余晖!他就是李商隐。细细品读,我们会沉迷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铭骨相思,也会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情感真挚之美和诗人内心的迷惘而伤感。他的字里行间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生死与共。深沉而绮丽的语言,严肃而浪漫。真挚的情思,痴迷的心,他的爱情绝唱让读者在诗人营造的炽热的感情世界里的存在,沉迷。他的诗句委婉、深情、耐人寻味。“巴山夜雨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他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景中透着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他的委婉曲折的手法和营造朦胧美的特点。 我能品出,他的诗句,字字是浓郁的情感琼浆!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宏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涪婉,情景交融,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了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都是光彩照人。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除了风月柔情,他也把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也把词转化成了言志抒怀的工具。他用词表现着自我,是抗敌御辱的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历史故事,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于大好河山? 内容的大起大落,横绝今古。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贯穿在他壮丽恢弘的辞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品读他的词,是感受热烈奔放风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的思想。 在词坛上,以婉约著称的要数那突破束缚的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她以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让这个曾经幸福的闺秀为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可丈夫已死,这锦书以无处可寄。想想,只有"伤心”。她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盛开,而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尽是难罢难休得相思!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叠词,急促的节奏,凄婉的情调,把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描绘的淋漓精致。让我们不由得伤感起来。这和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是她用最凄美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品味李清照的词,清如水,醇如酒!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随浪漫的李白梦游天姥,陪忧伤的李清照独上兰舟。我们听见豪放苏轼的赤壁放歌,能感受到白居易有感琵琶弹奏的寄怀。无论你喜欢追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悲壮磅礴,还是想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凄凉无奈,只要能细细品读,中国古典诗词都能以它无穷的魅力让你沉醉心迷!

2000字太多了少点行不

石油工业论文2000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来到盘锦这片沃土,我选择了辽河,置身于茨榆坨这个大家庭,我走向了修井作业一线,无悔的青春就奉献在了这片由苇田和稻田交织成的井场里。在这这已度过的365个日日夜夜里,我和小洼的领导,同事和工人们一起同甘共苦,携手并进,在冷家油田这个外围市场创造了属我们的辉煌。在这段充满磨砺的时光里我收获了太多,也更加理解了石油工人这个特殊名词的涵义!回首往事,历历在目,2008年夏天,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就被分到了辽河油田茨榆坨工程处作业三公司。在我还没来得及做好思想准备时就又分配到了兴隆台外围市场,刚开始并未觉得石油是个太辛苦的行业,干了一年才真正体会修井作业工作确实像油田工人顺口溜描述的那样艰苦:冬天风吹刺骨寒,夏夜蚊虫肆意咬,一身油泥一身汗,日夜奋战在野外。由于长期的辛劳工作,寒风刺激和饮食不规律,不少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腰脱、风湿、胃肠炎等等,但是这些身体上的苦痛对石油工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们还是坚守在作业一线默默奉献,难于忍受的是甲方对我们的态度,由于我们是外来施工队,甲方对我们的施工要求非常苛刻,刻意刁难,有的时候甚至到了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地步,这让我们感到很委屈。记得有一次去一口已经施工完事的井清污,我们已经清了四遍了,整套抽油机系统我们都擦洗一新了,地面油污也清除了,可甲方还是不满意,就是不给签字,我们找他理论,给出的答案竟然是“不管怎么清都不合格”!铮铮铁骨的石油汉子们面对这样的回答只有无奈和气愤。初涉石油,晴天一身油污,雨天一身泥水的工作状况和较大的劳动强度,以及甲方在施工中的刁难,让刚参加工作的我打起了退堂鼓,产生了想离开修井队的想法。但是我的工友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抛弃了这种想法。那是我们在48-30井转注作业施工中,当起“冒顶管”时在井口作业的班长和一岗浑身没有一点白的地方了全是黑糊糊的一厚层原油,只留下两只眨动的眼睛,只见液压钳一启动,从转动的油管上飞泄而下的全是大块大块的原油,直接啪啪的打在他们身上,汗水和油水一起从他们的脸颊上雨水般的淌下来,脚底的原油已经湮灭了膝盖,聚光灯把他们渲染的就像一具活动的雕像!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仍然坚持作业8个多小时直到起完所有管柱,他们褪去了防油衣浑身已经湿透,啪的一下子就卧到在了地上,他们实在太累了!我不忍心在看下去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石油工人啊!一种怎样的精神啊!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位总理为石油工人的题词“一步艰难创业史,百万翻天覆地人”,确实中国的石油事业不就是因为了这样一群又一群,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吗?和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工作,我还舍得离开吗?我凝望星空沉思片刻,决心已定!经过近半年的刻苦学习与实践,虽然我的手被磨出了茧,脸也被晒的黝黑,人也消瘦了十多斤,但是的心情也愉悦而畅快的,因为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要领,具备了独立顶岗的能力,2008年12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我单独顶岗了,正式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在为自己喝彩高兴的同时,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平时一个数据的不对,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会对工程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作为一个盯岗干部,工作中更是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麻痹大意,因为修井设备的完好和当班人员的安全都在我的手中捏着!因此日常工作中我总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以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每一件事情!身为一个基层的技术员和管理者,我从来不自大自傲,热情的对待每一名员工无论他是正式工人还是外雇员工,并且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谁家有事需要人手,只要说一声必定前去帮忙。有的队员没吃晚饭就来上班,我总是第一时间给他送上最热的泡面。有了真情付出,我和我的队友们相处融洽,整个队伍团结和谐,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工人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队实现了安全生产365天无事故!每当夕阳西下,摘下带了一天的安全帽,徜徉在由村庄、稻田、鱼池、螃蟹池和抽油机构成的一幅美好画卷中时,心中无限惬意,石油正源源不断的被开采出来,输向祖国的大江南北,石油工人的心里乐开了花!野外修井有苦有乐,空暇寂寞时就会想家,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家人,感到一丝惆怅,但是当我和工友们战胜一次又一次井喷险情,完成一个又一个施工任务时,所有的烦恼与不快都会消失殆尽,只留下奋斗时的激情!我想这或许是许多石油人的情怀吧,一种对家人带有些许愧疚,对石油工作无限热爱的独特心情!这就是石油工人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工作与人生这条新道路上,我才刚刚起步,但我相信这个步伐是坚定的,就让我在这个红与黑的石油天地里,忍受孤独,不断感受石油人的情怀!

毕业论文还是自己写吧。。。

我爱中国石油,重复500次,就够3000字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