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分子生物学与农业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

发布时间:2024-07-06 16:53:25

分子生物学与农业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

看你的兴趣所在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等很多可以选择的方面,然后选好大致方向了就看你们学校里这方面的老师,去找老师,说明情况,看他们有什么课题,最好是跟着老师做,这样成绩大,做起来可以省去项目设计和经费等很多麻烦,而且老师发论文的时候还能混个第几作者,呵呵~要是真的想自己写,你那个题目也是可以的~

分子生物学与农业的关系论文选题

自然科学论文——遗传学论文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  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  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  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  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3.间接价值;  4.选择价值;  5.消极价值。(3)  二.表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价值分类系统  主要价值类型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 服务价值  对人们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工业,餐饮业,消费性利用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役价值 有机物生产,维持大气平衡,物质平衡,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潜在使用价值,潜在保留价值 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某种效益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  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  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  参考资料:(1),(2),(5)百度论坛  (3)联合国环境署中相关材料  (4)中国食品产业网  (6)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库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和平衡施肥技术的出现是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的产物和重要特征。但由于化肥施用不当和施用过量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重大课题,也是当今农业新技术革命应解决的难题。植物营养基因型差异和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解析为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农业环境质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一般性表现有:逆境条件下耐性植物的自然分布、常见作物的需肥特点、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需肥特点、某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特殊需要等。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在外部形态上的特征主要有:茎的粗细、叶片的数量和大小、根的形态特征(根的形态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根重、根长、根表面积、根密度、根尖数量、根毛等)。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生理生化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生长速率、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选择性、植物营养的阶段性(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有关酶的活性、植物内源激素的水平以及植物毒素等。DNA双螺旋模型和中心法则的提出,明确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从而使分子生物学有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研究领域,而且使我们对分子水平上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克隆、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突变体筛选等,这里主要介绍目前较多应用于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研究中的几种分子标记技术。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自19世纪中期产生,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两个阶段。1991年Orodzicker等第一次利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ictive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进行腺病毒血清型突变体基因组作图,使遗传标记技术最终突破表达基因的范围而进入分子水平,并随之发展了AFLP、RAPD、SSLP、STS等一系列分子标记技术。这些技术为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基因克隆、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手段。

分子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微观层次上对生物进行研究,涉及生物内的分子代谢发育,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研究农学或生物学就要把分子理论的基础打好。

如果是农学中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植物类相关专业均需要应用到分子生物化学,比如生理课程,病理课程,药理等课程中都有涉及,分子生物化学是生命类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分子生物学与农业的关系论文选题背景

生物分子有dna等遗传基因,而农学肯定也会有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你在研究这个时,不就是生物吗

分子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微观层次上对生物进行研究,涉及生物内的分子代谢发育,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研究农学或生物学就要把分子理论的基础打好。

农业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将成为本世纪解决食物安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生物技术在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更显示其巨大的潜力,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1.转基因作物开始走向大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国际上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猛增到2003年的6770万公顷,2004年为810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是连续第9年以2位数增加,8年增长了6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6个增加到2003年的18个。据初步统计,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作物新品种在全球已达35科120余种,有5400多个转基因作物进入田间试验,50余种转基因农作物进入市场。有专家预计,在今后5年内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世界范围内50%的耕地将种植转基因作物,至2020年将增至80%。由此可见,全球转基因植物发展十分迅猛。2.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日臻成熟和应用广泛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科学的结合催生了新兴的分子育种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利用与重要经济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或功能基因来改良动植物品种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因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为了热点之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动植物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3.基因组学研究已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发展  基因组学的兴起是生命科学发展新的里程碑。近年来,完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水稻基因组测序框架图,为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2003年11月15日西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完成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工作,并于2004年10月公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独立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家蚕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估计家蚕基因组大小约为450 Mb,拥有约2万多个基因,其中约有6,000个左右的基因为新发现。我国独立开展了猪的结构基因研究,与美、英协作进行的鸡基因组测序计划等亦将于近期全部完成。  4.转基因动物、体细胞克隆与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研究进展迅速  1997年世界上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动物核移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随即掀起了各类高等动物复制研究的高潮。克隆技术的成功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在异体器官移植、治疗用细胞与组织器官克隆、家畜良种繁育、转基因动物反应器以及濒危与珍稀动物保护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用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器官组织高效表达和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近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烟草中表达的CaroRxTM (sIgA)可以有效地清除Streptococcus mutans,防止龋齿,是在植物中生产的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体。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质产品具有产品活性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利用高蛋白产量与高生物活性物质产量的植物,如烟草、大豆、油菜等开发畜病疫苗产品前景看好。  5.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正在孕育新的突破  近年来,研究手段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已经为农业微生物功能基因的改良、克隆和表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为生物“三药”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病虫害防治、节肥增产、饲料与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降解等目标的农业微生物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技术已成为微生物遗传改良和新一代微生物制品研制的有效手段。  6.基因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  由于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生物基因资源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建立以生物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财富,使之能更为有效地进入变化着的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已成为各国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模式动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后,对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竞争及资源的竞争成为生物经济与基因产业竞争的标志之一,世界各国在大力加强动植物物种资源的搜集保存的同时,在基因资源的快速有效开发利用方面也给予高度重视。一些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对生物资源的争夺尤其激烈,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  7.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产业化进程提速,“生物经济”初见端倪  过去10年,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投资增长了10倍。预计2010年以前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总投资将达2000亿美元以上。跨国公司等私人企业通过重组、并购,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实力,现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8.生物质能源研究取得明显进展  生物能源的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国内已有多家民营企业相继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并建成年产超过一万吨的生产厂,产品主要指标在不同程度上接近国外技术标准。这些企业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化学法,以回收的废弃油和少量木本油料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十五”期间,我国已掌握了酶法生物柴油生产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近期有望取代化学法的对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在生物柴油原料植物培育方面,我国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育成含油量高达53%和25%以上的转基因油菜和大豆新品系,建立了高油林木种植生产基地,高含油量藻类的培养与改良研究亦取得了明显进展。  9.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生物技术发展的需求日增  生物技术将为保障食物安全、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作物和林草新品种的培育、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生物制药等现代农业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发热点,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为改造提升农产食品精深加工工业、保障人类健康提供新的手段,并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与其它高新技术的结合和渗透,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生物技术研究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  10.农业生物技术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现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以技术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而技术发展也就上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为了确保国际竞争地位,各国普遍支持和鼓励研发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技术,生物技术则成为世界农业和科技竞争的核心。农业新基因在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争夺更大的农产品市场,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从我国提供的认为最没有利用价值的一份上海当地大豆种质资源中鉴定出抗大豆孢囊线虫基因并育成了抗病品种,使美国在其后的不到20年间迅速取代我国的地位、一跃成为世界大豆种植、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而我国一度处于种中国大豆侵美国专利权的难堪境地。

如果是农学中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植物类相关专业均需要应用到分子生物化学,比如生理课程,病理课程,药理等课程中都有涉及,分子生物化学是生命类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分子生物学与农业的关系论文选题意义

生物分子有dna等遗传基因,而农学肯定也会有研究植物的基因表达,你在研究这个时,不就是生物吗

分子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微观层次上对生物进行研究,涉及生物内的分子代谢发育,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研究农学或生物学就要把分子理论的基础打好。

如果是农学中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植物类相关专业均需要应用到分子生物化学,比如生理课程,病理课程,药理等课程中都有涉及,分子生物化学是生命类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应用意义在应用方面,生物膜能量转换原理的阐明,将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能源问题。了解酶的催化原理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酶的人工模拟,设计出化学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新催化剂,从而给化学工业带来一场革命。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工程技术中也起了巨大的作用,1973年重组DNA技术的成功,为基因工程的发展铺平了道路。80年代以来,已经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高等动物的一些基因引入单细胞生物,用发酵方法生产干扰素、多种多肽激素和疫苗等。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将为定向培育动、植物和微生物良种以及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一些人类遗传性疾病提供根本性的解决途径。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分子生物学与农业的关系论文题目

RNAi技术的3种应用使其有望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未来之星

农业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将成为本世纪解决食物安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生物技术在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更显示其巨大的潜力,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1.转基因作物开始走向大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国际上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猛增到2003年的6770万公顷,2004年为810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是连续第9年以2位数增加,8年增长了6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6个增加到2003年的18个。据初步统计,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作物新品种在全球已达35科120余种,有5400多个转基因作物进入田间试验,50余种转基因农作物进入市场。有专家预计,在今后5年内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世界范围内50%的耕地将种植转基因作物,至2020年将增至80%。由此可见,全球转基因植物发展十分迅猛。2.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日臻成熟和应用广泛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科学的结合催生了新兴的分子育种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利用与重要经济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或功能基因来改良动植物品种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因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为了热点之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动植物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3.基因组学研究已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发展  基因组学的兴起是生命科学发展新的里程碑。近年来,完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水稻基因组测序框架图,为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2003年11月15日西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完成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工作,并于2004年10月公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独立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家蚕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估计家蚕基因组大小约为450 Mb,拥有约2万多个基因,其中约有6,000个左右的基因为新发现。我国独立开展了猪的结构基因研究,与美、英协作进行的鸡基因组测序计划等亦将于近期全部完成。  4.转基因动物、体细胞克隆与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研究进展迅速  1997年世界上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动物核移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随即掀起了各类高等动物复制研究的高潮。克隆技术的成功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在异体器官移植、治疗用细胞与组织器官克隆、家畜良种繁育、转基因动物反应器以及濒危与珍稀动物保护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用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器官组织高效表达和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近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烟草中表达的CaroRxTM (sIgA)可以有效地清除Streptococcus mutans,防止龋齿,是在植物中生产的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体。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质产品具有产品活性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利用高蛋白产量与高生物活性物质产量的植物,如烟草、大豆、油菜等开发畜病疫苗产品前景看好。  5.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正在孕育新的突破  近年来,研究手段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已经为农业微生物功能基因的改良、克隆和表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为生物“三药”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病虫害防治、节肥增产、饲料与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降解等目标的农业微生物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技术已成为微生物遗传改良和新一代微生物制品研制的有效手段。  6.基因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  由于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生物基因资源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建立以生物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财富,使之能更为有效地进入变化着的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已成为各国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模式动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后,对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竞争及资源的竞争成为生物经济与基因产业竞争的标志之一,世界各国在大力加强动植物物种资源的搜集保存的同时,在基因资源的快速有效开发利用方面也给予高度重视。一些跨国生物技术公司对生物资源的争夺尤其激烈,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  7.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产业化进程提速,“生物经济”初见端倪  过去10年,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投资增长了10倍。预计2010年以前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总投资将达2000亿美元以上。跨国公司等私人企业通过重组、并购,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实力,现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8.生物质能源研究取得明显进展  生物能源的生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国内已有多家民营企业相继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并建成年产超过一万吨的生产厂,产品主要指标在不同程度上接近国外技术标准。这些企业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化学法,以回收的废弃油和少量木本油料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十五”期间,我国已掌握了酶法生物柴油生产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近期有望取代化学法的对环境友好的新技术。在生物柴油原料植物培育方面,我国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育成含油量高达53%和25%以上的转基因油菜和大豆新品系,建立了高油林木种植生产基地,高含油量藻类的培养与改良研究亦取得了明显进展。  9.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生物技术发展的需求日增  生物技术将为保障食物安全、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作物和林草新品种的培育、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生物制药等现代农业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发热点,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为改造提升农产食品精深加工工业、保障人类健康提供新的手段,并推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与其它高新技术的结合和渗透,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生物技术研究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  10.农业生物技术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现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以技术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而技术发展也就上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为了确保国际竞争地位,各国普遍支持和鼓励研发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技术,生物技术则成为世界农业和科技竞争的核心。农业新基因在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争夺更大的农产品市场,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从我国提供的认为最没有利用价值的一份上海当地大豆种质资源中鉴定出抗大豆孢囊线虫基因并育成了抗病品种,使美国在其后的不到20年间迅速取代我国的地位、一跃成为世界大豆种植、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而我国一度处于种中国大豆侵美国专利权的难堪境地。

根本就是无解的项目,实验室里搞搞就算了,放在大田里搞,变化因因素太多了,除非农药百分百降解矿化了,这可能吗?否则代谢不完全的中间体是否有志毒还说不定,还要做急性和遗传的毒理试验,总之,不好搞,说能搞,都是怱悠

如果是农学中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植物类相关专业均需要应用到分子生物化学,比如生理课程,病理课程,药理等课程中都有涉及,分子生物化学是生命类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