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纺织学报论文4级标题格式要求多少页

发布时间:2024-07-06 00:32:47

纺织学报论文4级标题格式要求多少页

纺织材料生态化及其发展趋势摘 要:从采用绿色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开发可降解纤维3方面,综述了纺织材料生态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循环材料开发和使用是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关键词:纺织材料;绿色;生态化;趋势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出纺织用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生态、人体健康要求。纺织材料生态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1~2]。1 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已成为获得生态型纺织材料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生态纤维材料的来源。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3种[3]。1·1 利用原生态自然物开发生态纤维自然界中原生态的物质即常规的天然纤维,以其自然本色和环保特性赢得人们喜爱。但天然纤维并非完全无毒,如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是有害物质进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生态天然纤维主要致力于开发对杀虫剂和除草剂较少依赖的天然纤维和新型绿色纤维,如有机棉、有机麻等。同时许多新型原生态的纤维原料如木棉、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竹纤维等生态纤维也在积极的开发与应用中。发现更多的天然纤维材料,进一步扩大天然纤维的可利用性,使天然纤维材料的发展日益扩大是当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物质开发生态纤维的主要研究方向[4~5]。1·2 用自然物的提取物开发再生生态性纤维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取物可形成绿色环保纤维,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牛奶、海藻酸钠纤维、甲壳素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纤维多属于再生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类,纤维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或蛋白质组成,易生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有关再生生态纤维方面的研究较早也较多,许多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也较成熟[6]。如甲壳素纤维,所用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中,也存在于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甲壳质纤维是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型动物纤维素纤维,废弃后可被微生物分解。这种纤维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抗菌性和治伤性能。它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对危害人体的大肠菌杆、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适合制造特殊的医用功能纤维产品。此外,近年开发的新型蛋白复合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纤维,利用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纤维素形成芯部,蛋白质集中于表面,构成分子上的稳定结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结构的蛹蛋白粘胶皮芯复合长丝。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左右,纤维与皮肤的亲合性好,保健功能显著[7~8]。1·3 利用原有纤维的再加工开发生态性纺织材料采用自然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产生态纤维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聚羟基乙酸纤维(PGA),及它们的聚合纤维(PLGA)。这些纤维原料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使用过程安全。纤维开发途径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态纤维和化学合成高分子生态材料。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分子等都可以纺制成纤维。另外,微生物还可直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纤维就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麦芽三糖1,6键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质与聚苯乙烯相当。Pullulan纤维具有平滑、透明、光泽好、强度高(与尼纶相当)、无毒、无味、无色、能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作手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还可利用多糖液中培养出的细菌(膜醋菌)获得直径大于40 nm的生物纤维丝条,用微菌类霉菌体合成支化营养菌丝或长度达几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组成的丝条,分离纯化后丝条能够织成无纺布,用于湿法无纺布的过滤材料[9]。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将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如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产的索罗那(Sorona)纤维就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全新多聚体化合物。其纤维制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化纤制品。制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为重要的环保产品。还有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发酵成乳酸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纤维(PLA)等[10]。2 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开发生态纺织材料将现代生物技术巧妙地用于纺织纤维的开发,不仅能有效地改进现有纺织原料的不足,还可根据需要开发出适合纺织生产的新型纺织纤维,为纺织原料研发开辟新的途径。天然彩色棉纤维是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棉花品种,通过将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获得。彩棉产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减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了从纤维生长到纺织成衣全过程的“零污染”。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可生产抗虫棉,避免农药对环境及棉本身造成危害。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将苏芸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转入棉细胞内,培育出了十多个抗虫棉品种,能产生一种对抗鳞翅目昆虫的毒素,抗棉铃虫能力达80%以上。此外,转基因抗蚜虫棉、转基因抗虫抗病棉也相继培育成功,已在我国实验推广[11]。利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还可向棉纤维中引入其他成分,形成天然多成分棉,改善棉纤维的性能。如利用在棉纤维中腔内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内芯来生产天然的涤棉混合纤维,或引入动物纤维蛋白,从而形成含动物纤维的天然多成分棉,对改善棉纤维自身的不足,提高棉纤维的性能有很大贡献[12]。五彩丝、彩色羊毛的取得主要靠蚕的基因突变。利用染色体技术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输入家蚕体内,培育出能吐彩丝的新蚕种。选择合适的彩色基因导入绵羊体内,也可培育出具有天然色彩的彩色羊毛[13]。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可扩大纤维的生产。例如,蜘蛛丝因具有超高强力是开发高强织物的理想原料,但如何获得大量的蜘蛛丝来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就成了产品开发过程的难题。为此,加拿大Nexia公司将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的有关基因转入奶牛和山羊的乳腺细胞中,从其分泌的乳液中获得经过重组的蜘蛛丝蛋白,并从中提取到与蜘蛛丝性能相似的丝蛋白纤维。此外,还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有关基因,人工重组到可以用发酵法大量生产蛋白质的诸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体内,在其细胞中产生蜘蛛丝蛋白[14~15]。3 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可生物降解纤维是指在一定时间和适当的自然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等)或其分泌物在醇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纤维。可生物降解纤维制成的纺织品,通常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是理想的石油类纤维材料替代品。降解采用的方法有堆肥降解、土地埋入降解、在活性污泥中降解、海水浸渍降解,以及在聚合物中通过添加组分进行共聚来加速降解等。目前美、欧、日对可生物降解纤维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6]。常见的天然纤维及目前研究较多的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淀粉纤维等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而合成纤维可降解中较大的一类是水溶性聚合物,它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或溶胀形成溶液或分散液,其分子链上一般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氨基、醚基和酞胺基等)。常见的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有聚乙烯醇(PVA)、聚丙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等。聚乙烯醇(PVA)是人们最熟悉的水溶性高聚物,它在纤维和纤维改性及制作膜材料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Planet Packaging Technologies公司用PEG共混制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美国Air Product & Chemical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商品名为Vinex的材料,它是由聚乙烯醇和聚烯烃、丙烯酸酯接枝聚合而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17-18]。另一类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物质经化学加工形成的合成纤维,如聚乳酸纤维(PLA),虽为合成纤维,但其原料来源于地球上不断再生而取之不竭的农作物,其废弃物埋入土中后,在土壤和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大约经过1~2年时间,纤维可被完全分解为CO2和H2O从而发生降解[19]。虽然可降解纤维材料的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研究进行得还很不够,也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涌现下,可生物降解纤维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20~21]。4 生态材料的发展趋势循环材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主产业链上向前、向后延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节约生态资源。现代纺织要求材料可循环、再生,产业发展可持续,因此,循环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未来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最近日本提出了“完全循环型”新概念,要求彻底实现纤维从原料使用到最终制品回收全过程完全循环。吉玛公司、杜邦公司对聚酯等装置也提出了“全循环”概念[22]。天然纤维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资源,作为“从自然产生又回到自然”的资源循环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人造纤维材料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其原料多为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资源(木、棉、亚麻、竹、麦杆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成纤维多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属原生资源,且常规合成纤维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纤维如何进行回收再生是生态材料研究的重点,也是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合成材料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已开发了有回收聚合物、纤维的原料再循环和回收单体的化学再循环系统[23~25]。回归自然、适应环境是纺织材料总的发展趋势。生态化纺织材料的发展为保护生存环境,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符合21世纪绿色环保型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可认为未来的纺织工业将是绿色生态工业。参考文献:[1] 吴湘济,沈 晶纺织工业绿色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12):298-[2] 黄 猛我国绿色纺织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00,(2):31-[3] 甘应近,白 越,等绿色纺织品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学报,2003,(6):93-[4] Peter F Greenwood,CHow green are cotton and linen?[J]xtiles,1999,(3)[5] 付群锋浅谈新世纪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J]印染,2000,(7):49-[6] A P Aneja,等21世纪的纤维[J]国外纺织技术,2000,(1):1-[7] 李晓燕生态纺织纤维的性能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2002,(11):

我也是,现在退修状态一个月了,迟迟没有改变,我也不敢催

纺织学报论文4级标题格式要求是多少页

一般论文包含内容有: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具体要求如下: ①论文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上下必须空一行; ②作者姓名用四号宋体,且居中排版; ③单位用六号宋体,居中排版; ④“摘要”和“单位地址”之间必须空一行,用小五号黑体打印; ⑤“关键词”用小五号黑体, “关键词”内容结束后必须空一行; ⑥论文正文用五号宋体打印; ⑦“参考文献”四字用五号黑体居中打印,参考文献内容用小五号宋 体字打印。数字序号严格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依次为:1;1。 公式采用规范符号,上下标清楚;公式编号用小括号()表示,位于行末。 插图采用计算机画图,并贴在论文相应的位置,图号、图名用六号宋体打印,如论文中有照片,同样贴在论文的相应位置。 论文最后要附上作者的介绍,顺序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或受教育情况)、职称。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标准的论文格式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1、表2、公式(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0磅

论文的主体论文的主体是主体,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标题,文字叙述,图表,表格和公式。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A4,页面上边距和左边距分别为3 cm,下边距和右边距分别为5cm。写作形式可能会因研究项目而异,通常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完成处理后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研究方法和现有研究的内容。页眉:奇页页眉为“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偶页页眉为论文题目(不包括副题目),居中,5号宋体字,页边距为2cm。页脚:需设置页码,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编写,用阿拉伯数字编排,正文以前包括摘要的页码用罗马数字,一律居中。英文原版和中文翻译原始英文文本(不少于10,000个印刷符号)中文翻译(对应英文),小四号歌,行距5倍。结用简明,准确,科学的语言,对文本的论点进行高级概括;将获得的结果与现有结果进行比较,以及该主题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见识和建议。

在word中有设置几级标题的功能 设置字体的样式点开,下面有个其他。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样式和格式--新样式——设置新加的样式的名称、"标题四" ”即可

纺织学报论文4级标题格式要求多少

纺织材料生态化及其发展趋势摘 要:从采用绿色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开发可降解纤维3方面,综述了纺织材料生态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循环材料开发和使用是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关键词:纺织材料;绿色;生态化;趋势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出纺织用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生态、人体健康要求。纺织材料生态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1~2]。1 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已成为获得生态型纺织材料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生态纤维材料的来源。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3种[3]。1·1 利用原生态自然物开发生态纤维自然界中原生态的物质即常规的天然纤维,以其自然本色和环保特性赢得人们喜爱。但天然纤维并非完全无毒,如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是有害物质进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生态天然纤维主要致力于开发对杀虫剂和除草剂较少依赖的天然纤维和新型绿色纤维,如有机棉、有机麻等。同时许多新型原生态的纤维原料如木棉、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竹纤维等生态纤维也在积极的开发与应用中。发现更多的天然纤维材料,进一步扩大天然纤维的可利用性,使天然纤维材料的发展日益扩大是当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物质开发生态纤维的主要研究方向[4~5]。1·2 用自然物的提取物开发再生生态性纤维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取物可形成绿色环保纤维,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牛奶、海藻酸钠纤维、甲壳素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纤维多属于再生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类,纤维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或蛋白质组成,易生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有关再生生态纤维方面的研究较早也较多,许多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也较成熟[6]。如甲壳素纤维,所用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中,也存在于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甲壳质纤维是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型动物纤维素纤维,废弃后可被微生物分解。这种纤维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抗菌性和治伤性能。它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对危害人体的大肠菌杆、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适合制造特殊的医用功能纤维产品。此外,近年开发的新型蛋白复合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纤维,利用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纤维素形成芯部,蛋白质集中于表面,构成分子上的稳定结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结构的蛹蛋白粘胶皮芯复合长丝。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左右,纤维与皮肤的亲合性好,保健功能显著[7~8]。1·3 利用原有纤维的再加工开发生态性纺织材料采用自然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产生态纤维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聚羟基乙酸纤维(PGA),及它们的聚合纤维(PLGA)。这些纤维原料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使用过程安全。纤维开发途径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态纤维和化学合成高分子生态材料。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分子等都可以纺制成纤维。另外,微生物还可直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纤维就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麦芽三糖1,6键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质与聚苯乙烯相当。Pullulan纤维具有平滑、透明、光泽好、强度高(与尼纶相当)、无毒、无味、无色、能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作手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还可利用多糖液中培养出的细菌(膜醋菌)获得直径大于40 nm的生物纤维丝条,用微菌类霉菌体合成支化营养菌丝或长度达几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组成的丝条,分离纯化后丝条能够织成无纺布,用于湿法无纺布的过滤材料[9]。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将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如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产的索罗那(Sorona)纤维就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全新多聚体化合物。其纤维制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化纤制品。制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为重要的环保产品。还有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发酵成乳酸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纤维(PLA)等[10]。2 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开发生态纺织材料将现代生物技术巧妙地用于纺织纤维的开发,不仅能有效地改进现有纺织原料的不足,还可根据需要开发出适合纺织生产的新型纺织纤维,为纺织原料研发开辟新的途径。天然彩色棉纤维是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棉花品种,通过将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获得。彩棉产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减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了从纤维生长到纺织成衣全过程的“零污染”。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可生产抗虫棉,避免农药对环境及棉本身造成危害。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将苏芸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转入棉细胞内,培育出了十多个抗虫棉品种,能产生一种对抗鳞翅目昆虫的毒素,抗棉铃虫能力达80%以上。此外,转基因抗蚜虫棉、转基因抗虫抗病棉也相继培育成功,已在我国实验推广[11]。利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还可向棉纤维中引入其他成分,形成天然多成分棉,改善棉纤维的性能。如利用在棉纤维中腔内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内芯来生产天然的涤棉混合纤维,或引入动物纤维蛋白,从而形成含动物纤维的天然多成分棉,对改善棉纤维自身的不足,提高棉纤维的性能有很大贡献[12]。五彩丝、彩色羊毛的取得主要靠蚕的基因突变。利用染色体技术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输入家蚕体内,培育出能吐彩丝的新蚕种。选择合适的彩色基因导入绵羊体内,也可培育出具有天然色彩的彩色羊毛[13]。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可扩大纤维的生产。例如,蜘蛛丝因具有超高强力是开发高强织物的理想原料,但如何获得大量的蜘蛛丝来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就成了产品开发过程的难题。为此,加拿大Nexia公司将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的有关基因转入奶牛和山羊的乳腺细胞中,从其分泌的乳液中获得经过重组的蜘蛛丝蛋白,并从中提取到与蜘蛛丝性能相似的丝蛋白纤维。此外,还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有关基因,人工重组到可以用发酵法大量生产蛋白质的诸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体内,在其细胞中产生蜘蛛丝蛋白[14~15]。3 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可生物降解纤维是指在一定时间和适当的自然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等)或其分泌物在醇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纤维。可生物降解纤维制成的纺织品,通常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是理想的石油类纤维材料替代品。降解采用的方法有堆肥降解、土地埋入降解、在活性污泥中降解、海水浸渍降解,以及在聚合物中通过添加组分进行共聚来加速降解等。目前美、欧、日对可生物降解纤维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6]。常见的天然纤维及目前研究较多的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淀粉纤维等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而合成纤维可降解中较大的一类是水溶性聚合物,它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或溶胀形成溶液或分散液,其分子链上一般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氨基、醚基和酞胺基等)。常见的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有聚乙烯醇(PVA)、聚丙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等。聚乙烯醇(PVA)是人们最熟悉的水溶性高聚物,它在纤维和纤维改性及制作膜材料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Planet Packaging Technologies公司用PEG共混制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美国Air Product & Chemical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商品名为Vinex的材料,它是由聚乙烯醇和聚烯烃、丙烯酸酯接枝聚合而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17-18]。另一类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物质经化学加工形成的合成纤维,如聚乳酸纤维(PLA),虽为合成纤维,但其原料来源于地球上不断再生而取之不竭的农作物,其废弃物埋入土中后,在土壤和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大约经过1~2年时间,纤维可被完全分解为CO2和H2O从而发生降解[19]。虽然可降解纤维材料的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研究进行得还很不够,也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涌现下,可生物降解纤维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20~21]。4 生态材料的发展趋势循环材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主产业链上向前、向后延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节约生态资源。现代纺织要求材料可循环、再生,产业发展可持续,因此,循环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未来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最近日本提出了“完全循环型”新概念,要求彻底实现纤维从原料使用到最终制品回收全过程完全循环。吉玛公司、杜邦公司对聚酯等装置也提出了“全循环”概念[22]。天然纤维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资源,作为“从自然产生又回到自然”的资源循环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人造纤维材料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其原料多为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资源(木、棉、亚麻、竹、麦杆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成纤维多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属原生资源,且常规合成纤维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纤维如何进行回收再生是生态材料研究的重点,也是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合成材料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已开发了有回收聚合物、纤维的原料再循环和回收单体的化学再循环系统[23~25]。回归自然、适应环境是纺织材料总的发展趋势。生态化纺织材料的发展为保护生存环境,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符合21世纪绿色环保型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可认为未来的纺织工业将是绿色生态工业。参考文献:[1] 吴湘济,沈 晶纺织工业绿色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12):298-[2] 黄 猛我国绿色纺织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00,(2):31-[3] 甘应近,白 越,等绿色纺织品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学报,2003,(6):93-[4] Peter F Greenwood,CHow green are cotton and linen?[J]xtiles,1999,(3)[5] 付群锋浅谈新世纪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J]印染,2000,(7):49-[6] A P Aneja,等21世纪的纤维[J]国外纺织技术,2000,(1):1-[7] 李晓燕生态纺织纤维的性能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2002,(11):

如果退稿,是不退还审稿费的。审稿费也不会很高,二三百块钱。

接收的。文稿要求基本要求:本刊重视期刊的创作性科学性强调新颖性纺织学报投稿,投稿期刊应论点明确资料可靠逻辑严密,来稿一律进行检索查重纺织学报投稿。《纺织学报》在主办单位和历届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期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稳步提升,学术引证指标位列纺织科技期刊的前茅。

纺织学报论文4级标题格式是多少页

我也是,现在退修状态一个月了,迟迟没有改变,我也不敢催

纺织学报论文4级标题格式要求多少行

RHWang,XQShi,ZX Luo,ZX Su,Multivariate Spline Func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Modern Pure Mathematics & Applied Mathematics series N28,Academic Press,Beijing,1994;International Kluwer Press,  Refereed Journal Papers: Z X Luo and Z L Meng,The Invariant Factors of Orthogonal polynomial For Two Variables and Numerical Integration Formulas,CHINESE 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in English,by Allerton press,inc),V 27,N 3(2005),79-90(EI) Z L Meng and Z X Luo,The Construction of Cubature Formulae with Some Knots along the Selected Algebraic Curve,J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USA),2:3 (2005),539-546(EI) Z X Luo and X Peng,A C1-rational Spline in Range Restricted Interpolation of Scattered Data,J C and A M,/S037704270500 4541(电子版已刊出),2005。(SCI,Impact factor: 486) Z X Luo and R H Wang,Structure and dimension of multivariate spline space of lower degree on arbitrary triangulation,J C and A M,4796(电子版已刊出),2005。(SCI,Impact factor: 486) Z X Luo and Z L Meng,A result on common zeros location of orthogonal polynomials in two variables,accepted and to appear i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 (SCI,Impact factor: 486) 罗钟铉, 孟兆良,多元直交多项式的不变因子与数值积分公式,计算数学,V 27,N 2,2005,199-208(EI) Z X Luo and C M Liu,图像匹配地快速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V 17,N 5(2005),966-970(EI Page one) Y X Shi and Z X Luo,Mosaic From Different-Sized Images Using Geometric Feature Mapping and Wavelet Transfor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V 17,N 4,825-828,2005(EI Page one) L M Zhang and Z X Luo,一类新的曲线细分格式,高校计算数学学报,V26 N2,186-190,(EI) L M Zhang,ZX Luo,and Y X Shi,A new subdivision wavelet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implifying graphics,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Fisheries Science (Japan),2004,V2,27-36(EI)。 Z X Luo and Z L Meng,On the properties of bivariate orthogonal polynomials,J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1:1(2004),103- Z X Luo,Y Deng and Zhaoliang Meng,Some Results On Lagrange Interpolation Set Over I or Ⅱ-Triangulations,J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1:1(2004),107- L M Zhang and Z X Luo,An Approximating Stationary Subdivision Scheme,J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s,1:1(2004),157- ZX Luo,Li FZ,Liu YX,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on Heat,Water and Gas Transfer within Hygroscopic Fabric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163(2004),199- Wang,Z,Li,Y and Luo,Z X,Radiation and conduction hest and transfer coupled with liquid water transfer,moisture sorption and condensation in porous polymer material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V 89,N 10,2780-2790,(SCI,EI) FZ Li,YX Liu,ZX Luo and Y Li,Effect of Atmosphic Pressure on Heat and Moisture Transport Within Hygroscopic Fabric,Mechanics in Engineering,V25,N 4,2003,pp50-53(EI) ZX Luo,RH Wang,Stieltjes's Type Theorem for Multivariate Orthogonal Polynomials,J M A A,268,171-183(2002) ZX Luo, PB Silva & Jin-Yun Yuan,Notes on Direct-Projection Meth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76, 517- ZX Luo,Generator Basis of Module in K[X]m and its application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V44,N6,983-994(2001) ZX Luo,J Fan and Y Li,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with Sorption and Condensation in Porous Clothing Assembl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V 43,N 16(2000),2989- Li Yi,ZX Luo,An improve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the Coupled Diffusion of Moisture and Heat in Wool Fabric,Textile Research Journal,October 1999,760- Li Yi,ZX Luo,Physical Mechanisms of Moisture Diffusion into Hygroscopic Fabrics during Humidity Transients,accepted in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 ZX Luo,C1,C2 Smooth Interpolants on Curve Sides Element,C M A,V35,N5,125-130, ZX Luo,RH Wang,Rational Shape Functions for C1-Interpolation Quadrilaterals,C M A,V32,N9, 55-66, (S TGA N VU108) ZX Luo,Algebraic-Geometric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Smooth Interpolants on Curved Sides element,J C M V13,N4,1995,343- ZX Luo,RH Wang,A Nodal Basis of Ck- Rational Spline Functions on Triangulations,A T & Its A,10:4(1994),13- ZX Luo,RH Wang,Geometric Continuity between Adjacent Rational Patches,N M(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V16,N2(1994),97- ZX Luo,RH Wang,C1-Smooth Interpolants on Curved Sides Element(Ⅱ),J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34,N2(1994),197- ZX Luo,ZX Su,Some Blending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 CAGD,N M(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English Series),V12,N2(1993),195- ZX Luo,RHWang,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Algebraic Spline Curves and Surfaces,J of M Research and Exposition,V12,N4(1992),579- ZX Luo,RH Wang,The Basis of C1-Rational Spline Functions on Triangul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J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3,N6(1993),621- XZLiang,ZX Luo(),A Hyperbolic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One-dimensional Minimisation Problem,in A Friendly Collection of Mathematical Papers I,Jilin U Press,1990,144-Conference Papers: ZX Luo,KF Choi,Numerical Solution of Isoperimetric Problem in Two Ply Yarn Model by Splin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pplied Mathematics,Dalian city,A, X N Luo,Yi Li and Z X Luo,Recurrence Surfaces On Arbitrary Quadrilateral Mes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pplied Mathematics,Dalian city,A, ZX Luo,E Newton,Y Li and X N Luo,Heat Preservation behaviour of Diving Suit, NOKOBETEF 6 and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otective Clothing Stockholm,May 7-10,2000,Organised by the NOKOBETEF Boar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Working Life,Solna,S Yi Li,E Newton,XN Luo and Z X Luo,Integrated CAD for clothing functional design, NOKOBETEF 6 and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otective Clothing Stockholm,May 7-10,2000,Organised by the NOKOBETEF Boar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Working Life,Solna,S Li Y,Newton E,Luo XN and Luo Z X,Integrated CAD for clothing functional design,Nokobetef 6 and 1st European Conference for Protective Clothing,Stockholm,May 7-10,2000,8- Z Wang,Y Li,QY Zhu and Luo ZX,Condensation,Moisture Sorption,Capillary Liquid Transfer and Heat Transfer in Multi-layer Textiles,outstanding student paper,The 6th Asian Textile Conference,Hong Kong,China,22-24 August Fan JT,Luo ZX and Li Y,Modeling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with Sorption and Condensation in Porous Clothing Assemblies,Proceedings of The 5th Asian Textile Conference on Diversity in Harmony - Asian Textile in the 21th Century,Kyoto,Japan,30 September - 2 October,1999,pp396- ZX Luo,Rational Interpolating Spline Func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in the Collections of Research Results Supported by NNFC,O 1996,Guilin,China,131- ZX Luo,R H Wang,An Mechanical Approach for Solving Equation System with Polynomial Coefficien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variate Spline,the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ICNAA' A 1995,30- ZX Luo,Design of the Constrained Curves and Surface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cademic Annual Meeting of Youths of Liaoning Province, ZX Luo,C1-Smooth Interpolants on Curved Sides Element(I),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China Postdoctoral Academic Congress,Beijing,1993,1100- ZX Luo,Non-linear Methods in CAGD,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ademic Annual Meeting of Youths of Liaoning Province,1992,82- 路振刚,罗钟铉,刘迎曦等,大坝水下观测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大坝与安全,2003年1月。 李凤志,刘迎曦,罗钟铉,李毅 织物的热湿传输机理模型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 ⑴,V 43,pp28-32,(EI检索期刊) 李凤志,刘迎曦,罗钟铉,李毅, 大气压力对织物热湿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力学与实践2003 ⑷,V25,pp50-53,(力学类核心期刊) 刘迎曦,李凤志,罗钟铉,李毅 织物热湿传输耦合方程的一种求解算法,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核心期刊) 录用 刘迎曦、李凤志、罗钟铉、李毅,人体、服装、环境系统动态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纺织学报 2004⑸ 25 24- Liu Yingxi,Li Fengzhi,Luo Zhongxuan,Li Yi A new algorithm for solution of transient thermal and humidity field in porous fabric Chinese Journal of Numerical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in English,by Allerton press,inc)

我也是,现在退修状态一个月了,迟迟没有改变,我也不敢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