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现代天文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4-07-07 05:07:11

现代天文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

浅谈天文学 摘要:宇宙中有第二个地球吗?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地球能产生生命?玛雅人为什么会消失?天文学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总能勾起人们的求知欲望!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天文学家观测从行星、恒星、星系等各种天体来的辐射,小到星际的分子,大到整个宇宙。天文学家测量它们的位置,计算它们的轨道,研究它们的诞生,演化和死亡,探讨它们的能源机制。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分支,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天文学正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科学事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造福。天文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天文学的研究内容和许多概念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在望远镜发明以前,天文观测采用的是目视方法,直接观测天体在天空的视位置和视运动,另外也粗略的估计星星的亮度和颜色。17世纪以后相继有了望远镜、分光镜和光度计,不仅提高了天体位置观测的准确度,而且扩大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到了20世纪,由于大口径望远镜的问世,使得人类探测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不少模型、学说由观测得到证实,新天体、新发现大量涌现。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无线电方法研究天体和宇宙间的辐射,从而诞生了射电天文学。20世纪50年代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把观测范围由地面扩展到地外空间,天文学家可以自由地探测天体的各种辐射。现代,天文空间探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人类不仅把望远镜送上天,而且借助太空飞行器踏上月球,或把仪器送到其他行星上进行直接观测或实验。 我一直都觉得天文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对于天文学,我最感兴趣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Big Bang)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比利时牧师、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①首先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但他本人将其称作“原生原子的假说”。 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描述这一模型的场方程由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②于1922年将广义相对论应用在流体上给出。1929年,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哈勃③通过观测发现从地球到达遥远星系的距离正比于这些星系的红移,这一膨胀宇宙的观点也在1927年被勒梅特在理论上通过求解弗里德曼方程而提出,这个解后来被称作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哈勃的观测表明,所有遥远的星系和星团在视线速度上都在远离我们这一观察点,并且距离越远退行视速度越大。如果当前星系和星团间彼此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则说明它们在过去的距离曾经很近。从这一观点物理学家进一步推测:在过去宇宙曾经处于一个极高密度且极高温度的状态,在类似条件下大型粒子加速器上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则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理论。 2003 年 2 月 12 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探测器拍到的宇宙“婴儿期照片”,为宇宙大爆炸理 论提供了新的依据。根据这张照片科学家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宇宙的实际年龄是 137 亿年。图 片中的微波光线来自宇宙大爆炸后的38万年,大约是在130多亿年前。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说, 这张照片中可以观测到的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充满了整个宇宙。电磁波里包含的微观模型信息,显示了形成星系以及我们周围一切结构的萌芽的特征。这次公开的宇宙“婴儿期照片”清晰地显示了这个遗迹的存在,有力地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另外, 图片还显示宇宙中最早的恒星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发生的2亿年后,比许多科学家认为的要早 得多。宇宙起初是由不断相互影响的粒子和射线所构成的一团炽热且无定形的云状物组成的:大爆炸后又过了40万年,宇宙膨胀和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中性原子,它们再 与周围的射线相互影响。 经过科学研究,目前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结论是: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在这片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但,若真是四大皆空的状态,那么宇宙为何会爆炸?爆炸后的物质又是从哪里来的?不是说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守恒的,那么这个宇宙大爆炸是如何无中生有的呢? 二、黑洞 黑洞(black hole)是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即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 根据第七节课影片的介绍,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恒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发生强力爆炸。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很小、密度趋向很大。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④),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2010年11月16日凌晨1点30分,美国宇航局宣称,科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距地球5000万光年处发现了仅诞生30年的黑洞。这是有史以来所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 据科学家揣测,银河系的中心是一个超巨型黑洞。超巨黑洞位于星系中心,据推测每个星系都有,质量一般约为星系总质量的5%。目前,关于超巨黑洞的形成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是随着星系的诞生一次性产生的。但也有推测说,超巨黑洞是以质量更小的黑洞为基础形成的,后者就好比是一些“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成了巨型黑洞。 因为所有的能量都是守恒的,科学家们提出设想,既然宇宙中有黑洞,那么一定存“白洞”。黑洞可以用强大的吸力把任何物体都吸进去,而白洞可以把这些东西都吐出来。科学家们设想,黑洞与白洞是连在一起的,黑洞把物质吸进去,物质在里面会经过一个叫做“奇异点”的东西,然后物质就到达了白洞的“管辖范围”,会被白洞“吐”出来。然后物质就到达了另一个宇宙(第一平行宇宙到达第二平行宇宙)。但是,如果白洞存在,所有的物体将会以极快的速度离开。这会是我们这个宇宙形成的原因吗?我们是否就生活在被白洞所抛出的物质至上呢? 三、玛雅预言 关于玛雅人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部分。地球上有多处迹象表明玛雅人曾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过,可是他们为什么消失了?在过去的时间里,也曾有许多关于世界末日的说法,但当所被预言的那一刻真正到来时,所有的预言就不攻自破了。那么玛雅预言也是这样吗?随着2012的渐渐来临,关于玛雅预言的有关事迹、传闻、猜测越来越多。玛雅预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传说,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共有五次毁灭和重生周期——每一周期即所谓的“太阳纪”。按照这一传说,现在我们正处在第四个“太阳纪”,而2012年左右将是“第5太阳纪”的开始;并且,当时的玛雅人认为,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在我们生存的家园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悲剧。 玛雅预言为何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呢? 玛雅人认为一个月等于20天,一年等于18个月,再加上每年之中有5未列在内的忌日:一年实际的天数为365天,这正好与现代人对地球自转时程的认识相吻合。玛雅民族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十分突出的。 玛雅古国有五大预言:1:玛雅文明的终结。也就是他自己的末日,自己预测到了。却改变不了。 2:汽车,飞机,火箭的出现时期。 3:大魔头(希特勒)的出生和死亡的大致时期。 4:毁灭性战争的爆发时期(一二战)。 5:2012年12月21日太阳落下以后。将不会出现。 这五大预言中的前四个都已准确的实现,如今就差世界末日这一预言。它会像前四个预言一样准确的实现吗? 科学家对玛雅预言并不信以为然,他们首先利用玛雅历法来揭穿所谓的“世界末日”预言。玛雅历法并没有结束于2012年,因此玛雅人自己也没有把这一年当作是世界的末日。不过,2012年12月21日(冬至)肯定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日子。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维尼是一名玛雅文化研究专家。阿维尼表示,“在玛雅历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37年。” 玛雅人对于时间的计算比其他许多文化都要精细。阿维尼介绍说,玛雅人曾经发明了所谓的“长历法”,这种历法把最初的计算时间一直追溯到玛雅文化的起源时间,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根据“长历法”,到2012年冬至时,就意味着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37年的一个轮回。长历法于是重新开始从“零天”计算,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阿维尼认为,“这仅仅是一个重新计时的思想,与我们每年元旦或周一早上重新开始一年或一周生活完全一样。” 也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地球环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2012世界末日说纯粹是为了提醒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最近世界总是不太平静,地震、暴雨不停侵袭着人类的家园,造成人类巨大的损失。无论2012是否真的存在,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四、外星文明 茫茫宇宙中,地球上的人类建立的文明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地球文明是如此短暂,人类开始创造文明才不过几万年,发展科学技术不过几百年,探索航天技术不过几十年,这和地球年龄的46亿年、银河系年龄100亿至150亿年相比,何异于沧海一粟。因此,我始终坚信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某一个星球上,只是我们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我们无法发现对方。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在想办法和外星文明联系上。在20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中,我们已在不停地用电波轰击太空,现在电波在所有方向上已经传播了70光年,覆盖了数千个恒星系统。我们可以设想,某个星球上的智慧生命,现在已经打开收音机,正在收听地球上的一些流行歌曲。 目前科学家一直不懈的努力着、假设着外星人的一切,外星人居住的环境或许与地球相似,但由于大气比例不同,他们生活的星球或许比地球高温,或许比地球潮湿,或许比地球压强大。或许那个存在生物的星球的环境真的会像视频中那样,有飞鲸、跟踪鸟、气球草! 天文学的一切以其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不停的勾起人们的求知欲望。人们不停假设、不停研究,想要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黑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外星人是什么模样?在几千年的天文研究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天文学家的努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从他们的结论中,我们对自己、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对自己的来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生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①乔治·爱德华·勒梅特:1894年7月17日—1966年6月20日,比利时牧师、宇宙学家。 ②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洛维奇·弗里德曼:1888年6月16日-1925年9月16日,苏联数学家、气象学家、宇宙学家。现代动力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1910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 ③埃德温·哈勃:1889年—1953年,美国天文学家,第一个使用霍尔望远镜的天文学家。哈勃的研究引导了对宇宙诞生的新研究。 ④史瓦西半径:是任何具重力的质量之临界半径。1916年卡尔·史瓦西首次发现了史瓦西半径的存在,一个物体的史瓦西半径与其质量成正比。我对天文学的定义、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理论以及矮行星和中子星等重要的天体有了系统的了解。它也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我期待天文学取得更大的进展,也期待我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浅论天文 天文学历史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从十六世纪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此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人类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畅游一番了。1903年人类在地球上开设了第一家月亮公园。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个雪茄状、带翼的车,然后车身剧烈摇晃,最后登上一个月亮模型。 同一年,莱特兄弟在空中哒哒作响地飞行了59秒,同时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自学成才的俄罗斯人发表了题为《利用反作用仪器进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内演算,一枚导弹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他还建议建造一枚液体驱动的多级火箭。 5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基本思想是,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冯·布劳恩向美国人描述了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太空镜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设想建立一个经常载人的、并能发射核导弹的宇宙空间站。他说:“如果考虑到空间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那么人们就能认识到,这种核战争技术会使卫星制造者在战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961年,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国人用他说明,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并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美国约翰·肯尼迪竞选的口号是“新边疆”。他解释说:“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充满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对肯尼迪来说,苏联人首先进入宇宙空间是“多年来美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失败”。唯一的出路是以攻为守。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并于同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位美国人。 许多科学家本来就对危险的载人太空飞行表示怀疑,他们更愿意用飞行器来探测太阳系。 而美国人当时实现了突破: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绕月球飞行。在这种背景下,计划在1969年1月实现的两艘载人飞船的首次对接具有特殊的意义。 补充回答: 20世纪的80年代,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站使其航天活动达到高峰,都让美国人感到眼热。“和平”号被誉为“人造天宫”,1986年2月20日发射上天,是迄今人类在近地空间能够长期运行的唯一载人空间轨道站。它与其相对接的“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等舱室形成一个重达140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的庞大空间轨道联合体。在这一“太空小工厂”相继考察的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有106名,进行的科考项目多达2万个,重点项目600个。 在“和平”号进行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是延长人在太空的逗留时间。延长人在空间的逗留时间是人类飞出自己的摇篮地球、迈向火星等天体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克服失重、宇宙辐射及人在太空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等。俄宇航员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上创造了单次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这不能不被视为20世纪航天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轨道站上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 如果将和平号空间站看作人类的第三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了。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和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折射出历史的一段进程。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准备阶段,现已完成。这期间,美俄主要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8次对接与共同飞行,训练了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阶段从1998年11月开始:俄罗斯使用“质子-K”火箭把空间站主舱——功能货物舱送入了轨道。它还担负着一些军事实验任务,因此该舱只允许美国宇航员使用。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成,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那时空间站已初具规模,可供3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第三阶段则是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送上太空。当这些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的宇航员可增至7人。 补充回答: 美、俄等15国联手建造国际空间站,预示着一个各国共同探索和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时代即将到来。不过,几十年来载人航天活动的成果还远未满足他们对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一直都心怀征服太空的欲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决心。1998年11月,人类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77岁的老格伦带着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这似乎在告诉人类: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梦。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____黄景仁《绮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李白《夜宿山寺》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____李商隐《嫦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___杜甫《旅夜书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____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____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____王勃《滕王阁序》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____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____欧阳修《秋声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____曹操《短歌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奉和月夜观星应令》(虞世南)

现代天文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

星星静静的伫立在远方的天际,深深的凝视着一道小小的木门曾经的记忆不断涌现,所有的往事恍如眼前一滴滴的泪水不断陨落,化作了一颗颗的流星,在黑暗的天空之中划下了美丽的伤痕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为了一个海枯石烂的诺言,我甘愿化作一颗孤独的星在每一个黑夜为你不断的守候,在每一个白天对你深切的思念,只是想要看到你那模糊的脸就是这样,我真的不曾改变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____黄景仁《绮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李白《夜宿山寺》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____李商隐《嫦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___杜甫《旅夜书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____赵嘏《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____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____王勃《滕王阁序》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____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____欧阳修《秋声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____曹操《短歌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浅论天文 天文学历史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从十六世纪中期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此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方面,十九世纪中叶,照相、分光和光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对于探索天体的运动、结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天体物理学正是在这些技术得以应用后才逐步发展成为天文学的主流学科。 人类很早以前就想到太空畅游一番了。1903年人类在地球上开设了第一家月亮公园。花50美分就能登上一个雪茄状、带翼的车,然后车身剧烈摇晃,最后登上一个月亮模型。 同一年,莱特兄弟在空中哒哒作响地飞行了59秒,同时一位名为康斯坦丁·焦乌科夫斯基、自学成才的俄罗斯人发表了题为《利用反作用仪器进行太空探索》的文章。他在文内演算,一枚导弹要克服地球引力就必须以1.8万英里的时速飞行。他还建议建造一枚液体驱动的多级火箭。 5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基本思想是,哪个国家第一个成功地建立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它迟早就能控制整个地球。冯·布劳恩向美国人描述了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太空镜和可能的登月旅行。他曾设想建立一个经常载人的、并能发射核导弹的宇宙空间站。他说:“如果考虑到空间站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那么人们就能认识到,这种核战争技术会使卫星制造者在战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961年,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俄国人用他说明,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并不是天使,也不是上帝。美国约翰·肯尼迪竞选的口号是“新边疆”。他解释说:“我们又一次生活在一个充满发现的时代。宇宙空间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新边疆。”对肯尼迪来说,苏联人首先进入宇宙空间是“多年来美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失败”。唯一的出路是以攻为守。1958年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并于同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位美国人。 许多科学家本来就对危险的载人太空飞行表示怀疑,他们更愿意用飞行器来探测太阳系。 而美国人当时实现了突破: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绕月球飞行。在这种背景下,计划在1969年1月实现的两艘载人飞船的首次对接具有特殊的意义。 补充回答: 20世纪的80年代,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轨道站使其航天活动达到高峰,都让美国人感到眼热。“和平”号被誉为“人造天宫”,1986年2月20日发射上天,是迄今人类在近地空间能够长期运行的唯一载人空间轨道站。它与其相对接的“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舱、“光谱”舱、“自然”舱等舱室形成一个重达140吨、工作容积400立方米的庞大空间轨道联合体。在这一“太空小工厂”相继考察的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有106名,进行的科考项目多达2万个,重点项目600个。 在“和平”号进行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是延长人在太空的逗留时间。延长人在空间的逗留时间是人类飞出自己的摇篮地球、迈向火星等天体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克服失重、宇宙辐射及人在太空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等。俄宇航员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上创造了单次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这不能不被视为20世纪航天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轨道站上进行了诸如培养鹌鹑、蝾螈和种植小麦等大量的生命科学实验。 如果将和平号空间站看作人类的第三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了。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和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折射出历史的一段进程。 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的准备阶段,现已完成。这期间,美俄主要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载人航天活动。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8次对接与共同飞行,训练了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第二阶段从1998年11月开始:俄罗斯使用“质子-K”火箭把空间站主舱——功能货物舱送入了轨道。它还担负着一些军事实验任务,因此该舱只允许美国宇航员使用。实验舱的发射和对接的完成,将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那时空间站已初具规模,可供3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第三阶段则是要把美国的居住舱、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制造的实验舱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等送上太空。当这些舱室与空间站对接后,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装配最终完成,这时站上的宇航员可增至7人。 补充回答: 美、俄等15国联手建造国际空间站,预示着一个各国共同探索和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时代即将到来。不过,几十年来载人航天活动的成果还远未满足他们对太空的渴求。“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一直都心怀征服太空的欲望和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决心。1998年11月,人类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77岁的老格伦带着他未泯的雄心再次踏上了太空征程,这似乎在告诉人类:照此下去,征服太空不是梦。

现代教育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

你好,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间里的文章,或者看我贴吧发言。里面有免费使用万方数据库的办法

“文发网”可以提供免费的参考文献 直接在百度输入就可以找到 摘 要: 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但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规范化、完整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失落。人文精神,以高扬人的价值,重视终极追求,强调人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超越性。社会越发达,就越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性思考 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但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规范化、完整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失落。比如:学生情感冷漠,缺乏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审美情趣淡薄,想象力贫乏,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意识;意志薄弱,容易被困难吓倒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精神,以高扬人的价值,重视终极追求,强调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超越性。社会越发达,就越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研究的同时,从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角度,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作了一些人文性的思考。 一、教育主体不应超过“人”这个对象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引起了教育主体观念的变化。一些开展“四结合”研究的老师提出了“语文三元论”,即教师、学生、计算机同时为教育主体的观点。他们把计算机提升到教育主体中一元的地位,认为人同计算机的地位是平等的,都能充当教育者,甚至都需要接受教育。将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到极端,忽视教育的人文性,这样教学的结果必将使学生成为缺乏情感、缺乏意志、缺乏创新能力的“现代机器人”。我认为,教育应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教育的主体范围不应超过“人”这个对象,教师和学生应同时为教育主体。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学生享有思考的自由,可以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自主探究活动。在这里,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 按照这种教育主体观,教师在课堂上以图像、声音、动画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情感、兴趣等来决定。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与材料,维持某种学习气氛,建立一种全新的主体性、开放性的小语课堂模式。我通过实践,觉得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两点:第一,课件版块设计符合“人”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每一版块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教学《春游中心广场》为例。在教学之前,我带领学生实地游览了风景如画的温州市中心广场。那独具特色的美丽风景当时曾吸引了学生,但并未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具体的印象。于是我又制作了双向互动的《春游中心广场》课件,其中有许多经过处理的中心广场景点的照片。上课时,我一边启发学生:“昨天,我们游览中心广场,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一边点击课件中的图像按钮,那美丽的广场钟、奇特的树形灯、金灿灿的大花圃、苍老挺拔的枫杨等一一呈现。然后我告诉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描写这个景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没有统一地指导,过多地束缚,这跨越时空的、活生生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写作。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一起学习,其乐融融。第二,教学流程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接受程度。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春游中心广场》每一个版块都设计有返回按钮,并随时可以链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下水文”,以方便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随时返回上一板块重新观察、学习领悟。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提出较高的目标:写好重点景物后,写其它次要景物,甚至可以连段成篇。这些全由学生自己掌握。通过教学,发现以上的教学设计是切合学生实际的,符合他们作文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他们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二、学习材料的呈现要多融入“人”的情感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被革新,有些人感慨计算机的无穷魅力,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展示他们精心制作的依据课文语言文字设计的图像、动画、声音等。一时间,教室成了一个小电影院,好不热闹。从实践层面上看,这些教师强调教师传授为主导,以追求效率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呈现图像形象、逼真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某一形象。这些“电影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令人十分担忧,因为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象、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形式展示给学生,就会剥夺学生充分想象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象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人文环境的建设,使课堂教学努力转到以学生活动为主,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使科学与人文有机整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这里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预留,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呈现课文中的文字,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体验,在头脑中树立形象,产生真情。有位教师在上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时,把大兴安岭那如诗如画的景色经计算机扫描成视频图像,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课堂上三番五次地呈现给学生。一开始,在鲜明画面及优美的音乐的刺激下,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随着画面呈现次数的增加,学生的热情锐减。反思这堂课,如果我们少依托或不依托多媒体,而是让学生去读、去品味作者原汁原味的语言,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那么可以肯定教学效果会更佳。 有些学习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现给学生,这种融入了人的情感的呈现方式有着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计算机无论怎么先进,都仅能按人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反馈应答,它没有生命,更不用说顾及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灌满一个知识容器可以只靠电脑,而点燃一个学生心灵的火炬却需要教师的情与爱。所以在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上,人文环境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从而促进学生完善的人格的形成。 三、“人文养育点”的挖掘要有“人”独特的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材中人文荟萃,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利用计算机技术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养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体验”。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说茶》一课时,确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祖国的茶文化。上课时,该教师身着旗袍,宛如一位茶道表演者,营造了散发芳香的茶文化氛围。她又从因特网上下载一些茶道表演和江苏宜兴紫砂壶的图像资料,把它们存储在浏览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点击菜单欣赏茶道表演。然后教师利用TOP98电子教室系统将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呈现在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让学生给这些紫砂壶命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引用古诗句、古筝曲名、成语等,取出了很多精彩的名字,如“一叶孤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舟唱晚”、“龟仙壶”、“长寿壶”、“万寿壶”、“井底之蛙”、“深藏不露”、“青蛙望月”等,各具特色。这是一次文学、音乐、美术文化的整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末了,教师为学生沏茶,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茶,这又是一种人格平等。我们不奢求通过上了《说茶》一课,每个学生都喜爱上品茶,但日后哪怕他们只要有一次在不经意的饮茶中品出了生活的乐趣,说不定就会成长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我们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结合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开展艺术、审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要把语文教学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走大语文教学之路,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进,最终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可以供你参考使用哦 发表就要侵权了哟 还有几篇 给你发到你的邮箱了 查收吧

我之前在“我要毕业代写网”写过论文质量非常好,一次就给通过了而且是用支付宝担保交易的,很安全,不会被骗定金之类的,他们是专业代写论文包含(文案定制、论文发表、职称论文、文案策划、各种毕业论文、外语互译等)方面的服务的。公司拥有强大的队伍,保质量,包通过。创一流服务,让客户满意。哦对了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哦。

天文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奉和月夜观星应令》(虞世南)

二十四气节歌算不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杜甫的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描写天上星星的好像都算吧,毕竟能对应现在的星座,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再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现代天文学论文5000字开头的句子

牛郎星和织女星是两颗象太阳那样的恒星,它们也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牛郎星正式的中国名称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几颗星合成一个星座,叫天鹰星座。织女星正式的中国名称是织女一;它和其他几颗星合成一个星座,叫天琴星座。星座的名字和划分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牛郎星和织女星离我们可远着呢!牛郎星是16光年,织女星是27光年。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是16光年

这个方面我知道,可以但是你没题目吗说清晰

写星星,行星,地球,都可以呀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太难了。来百度要论文的大家都是给你复制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星空观测者 天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探索 天狼星天文网 星星天堂 …… 在: 里可以找到很多(不一定都有效我给你这些网站你自己看看 好就给我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