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研究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06:37:15

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研究论文800字

一直以来,我都深深的热爱着中国古典文学,他凝重,醇厚,蕴含着历史文化积淀,凝聚着文人墨客的魂灵。  所以,我爱读书,更爱书中作者所倾注的心情。  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诤友。因此,我常常留连于唐诗宋词的世界。一唱百回的是怒发冲冠的豪情壮志;是金戈铁马的奋战沙场;是傲射天狼的潇洒无羁;是提携玉龙的视死如归;一咏三叹的是乱红飞零的泪眼朦胧;是人比黄花瘦得难解情思;是铜雀深锁的叹息扼腕;是离愁如丝的凄凉忧伤。  黛玉葬花,是行为艺术,它表达了对美丽生命的赞美与飞燕泣残红;埋葬,既热烈又绝望,既优美又凄凉,曹雪晴用高超的技艺描绘了“世外仙姝寂寞林”,造就了古典文学的巅峰。  古典是多么博大,多么精深,多么让人迷醉,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文化的家园啊!  作家巴金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曾经深有感触的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将我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是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的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我看到了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巴金爷爷之所以成为国内外著名作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读书,读的是一些有知识,有内涵的书籍。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书会改变我们生活的乏味,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志趣更高洁。  都德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他求助,他永远不会背弃你。”  高尔基也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人是需要不断进步的,靠什么?靠的是书籍。  太阳照亮世界,知识照亮心灵。此名言传承的就是书的重要。  有些书光读还不行,还要用到生活中去。如果能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是很不简单的,如果你做到了,那么要恭喜你,因为你不但读书了,而且还运用了,将来你的人生即使不会放出强烈的“光”,但也绝不会是“阴天”。  一个成功的人生是靠自己争取的,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怎么样求得真知?答案在书中。  书就是求得真知的最好屏障。  怎么样做成功职业人?就看你会不会读好书。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名著为伴,迎接美好人生。

1(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2、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特点: 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⑶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一重要特点。 ⑷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叙述是表述小说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3、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 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繁荣情况,以及小手工业者如何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的具体情景。 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4、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比较着意于刻画人物形象; 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有选择、有提炼、有虚构,在艺术上概括和集中。5、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⑵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6、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征,这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 (2)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⑶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7、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 ⑴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的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⑵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⑶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关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⑸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⑹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8、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 ⑴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⑵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⑶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9、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小说类型?如下: ⑴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⑵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 ⑶神魔小说,如《西游记》;⑷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⑸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10、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⑴由于中国古典小说最初的源头来自民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始终同民间文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⑵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⑶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论文的,我接你那上中国知网上找一找。

我的传统文化,那么主要是才能传动文化,它的由来以及的一些纪念的意义。

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研究800字论文

例文:强调五四时期白语文学的功劳是强调五四将白话作为文学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诗和文都白话化。结果带来文体的变化:传统诗和文是正宗,五四以后“四大文体”: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对西方新思想的输入和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很自然的转到对作为传统道德的工具——封建旧文学的进攻,并寻求新的语言和文学的工具——白话,于是,就发生了文学革命。它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主要是外来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而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的倡导,几乎与新文化启蒙运动同时。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 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 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高举文学革命大旗,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1917年2月,他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①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②把“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斥为“十八妖魔”。③旧文学种种弊端与国民性互为因果。要革新政治,改造社会,必须革新文学。 胡,陈的文章在当时被文学青年奉为“圣经”。 新青年撰稿人一致响应胡陈的号召,其中钱玄同和刘半农最为积极热情。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散文,音韵,主张使用形式标点,文章分段。 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势在必行,力主文言一致。后来,他又提出将右行直下的书写格式改为左行横迤。并倡议《新青年》作者自己首先用白话写文章。 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为代表的“文选派”,对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顶礼膜拜,悉力模仿,被他斥为“选学妖孽”。北大另一教授林纾崇拜清朝桐城派,主张师承,被他斥为“桐城谬种”。 局限:新文学主张缺乏系统细致,创作少。 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大获全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在全国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到今日,全国已没人会真正的古文朗诵了。1949年后推出了简体字,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完成,废除汉字是新文化运动分子的广泛主张。

浅谈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我们中华民族有浩浩五千年文明史,各种文学作品浩如繁星,文学形式丰富多采,如果按时期分,大致可分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金散曲,明清小说。现在我试着对以上各种文体作一个粗略的介绍,因为水平有限,不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通行本一共十七篇。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他作品也都承袭屈原作品的形式。因为运用楚地的文学形式、方言声韵、风情物产等,故名“楚辞”。《楚辞》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在民间文学艺术基础上出现的新形式。称“楚辞体”,又称“骚体”,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人物,相传这种文体就是这位楚国大夫所创,他的作品富有浓郁的楚文化,其想象奇特,词句华美,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名作:《离骚》、《九歌》、《九章》等,对后世的作家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作品中的众多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求知者。“楚辞这个名词可以作三层解释。首先,这是一本书的书名;其次,这本书所包涵的作品都属同一种文学体裁,而这种体裁就叫“楚辞”;最后,这种文学体裁是从楚国发展出来的,所以才叫“楚辞”。下面我们按着相反的顺序来说明上面所提的三点。 (1)“楚辞”是从楚国发展出来的------楚国是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地处南方。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文化上,一向和北方的国家大有不同。楚国有它独特的宗教祭典,在祭典中使用了极其特殊的仪式。这仪式中包涵了一连串的祭歌。这祭歌,原来可能是主持祭祀的巫者在长期的积累下慢慢编成的;至少我们可以说,这是楚国民族共有的文化成品。后来,有些比较富有文学天才的楚国人(可能大部分是贵族),觉得这些民间祭歌很有意思,于是先是加以修改,改成更有文学气息的文字。然后,就用这些祭歌的形式和表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风气慢慢流传开来,就这样形成了“楚辞”这种文学体裁。从民间祭歌到文人手中的楚辞,这中间不知经历多少时间,不知有多少文人贡献了他们的心血。但是我们知道,在战国的最末期(大约半世纪的时间),楚国产生了一批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文士”,这种文士就用这种正在成长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与不平。甚至很可能,把楚辞从民间祭歌发展成特殊的文学体裁,其实就是他们所作的工作。不管怎么说,在楚辞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贡献了最大的心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之中,最有名气的人物,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早的一个,就是屈原。也可能,在所有当时不得意的文士中,他的遭遇最惨(最后投江自杀),而在完成楚辞这种体裁的过程中,他的成就与贡献也最大。因此,他也成为这群人中最著名的人物。除了他之外,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宋玉、景差、唐勒等,都是屈原的后辈,时代要稍晚一些。 (2)“楚辞”正式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战国末期屈原、宋玉的时代,楚辞虽然在楚国慢慢流行起来,但也只限楚国一地。而且,当时恐怕还没有“楚辞”这个名称。这个正式的名字是在西汉初年形成的。西汉初年,也有一些具有文学天才的人,在政治上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因遭遇相同,不免大为同情屈原。他们读屈原的作品,模仿屈原的作品,宣传屈原的作品。于是,屈原和楚辞这两个名字就大大流传开来。这个时候的“楚辞”才完完全全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全国流传起来。 (3)“楚辞”本书的编成------从西汉文帝、景帝时代,楚辞渐渐成名。到了西汉中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刘向的,他奉命整理朝廷的图书。于是他把传说中属于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西汉文人的模仿之作“包括他自己的”,编成了一本书,冠于“楚辞”的名字,这就是楚辞这本书了。但是,刘向所编集的这本书的原始面貌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楚辞,是东汉中叶一个学者叫王逸的所编的注解本。这本书叫“楚辞章句”,意思是逐章逐句的解释楚辞。除了加入一篇王逸自己的作品以外,这本书所收的篇章可能大致和刘向的本子一样,只是次序有点调动罢了。 王逸的“楚辞章句”所收篇目按原顺序如下:离骚经第一 屈原;九歌第二 屈原;天问第三 屈原;九章第四 屈原;远游第五 屈原;卜居第六 屈原;渔父第七 屈原;九辩第八 宋玉;招魂第九 宋玉;大招第十 屈原或言景差;惜誓第十一 不知作者或言贾谊;招隐士第十二 淮南小山;七谏第十三 东方朔;哀时命第十四 严忌;九怀第十五 王褒;九叹第十六 刘向;九思第十七 王逸。从以上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从离骚到大招都是屈原时期原有的作品,而从惜誓以下则完全是汉朝人模仿之作,这只是王逸及汉朝人的看法,未必正确。根据古书记载,在王逸之前,已经有不少汉朝人注解过楚辞里的某些篇章(如离骚、天问),但现在我们都看不到了。不过,我们可以说,王逸的“楚辞章句”是对汉朝人注解的一次总整理,而不只是王逸个人的见解。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只能看到王逸的书,我们仍然可以大致了解汉朝人对楚辞的看法。王逸章句的最大贡献在于,对楚辞逐章逐句的注释。楚辞的文字是相当古奥难解的,汉朝人距离屈原的时代还不算太久,有很多特殊的字句他们还不知如何解释。假如没有王逸把这些解释加以汇集,把它们保留下来,那么,恐怕楚辞比现在更难读。 王逸以后,注解楚辞的书非常多,如: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楚辞集注 宋朱熹;楚辞通释 清王夫之;楚辞灯 清林云铭;山带阁注楚辞 清蒋骥;屈原赋注 清戴震;屈辞精义 清陈本礼。这些书除了洪兴祖的补注以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特别重视一般所认为的屈原、宋玉、景差的作品,汉朝人的模仿之作,他们大都删去。甚至有的只选传统上认为屈原所作的来注释,这样作并没有错,实际上汉朝人模仿的作品极少有好的。说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套用两句成语,即:无远弗届、无孔不入。首先我们从整体精神上来看,我们常说,楚辞和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泉,这种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可以说,在汉朝以前,除了一些极零星、极片段的作品外,中国的诗歌就全包涵在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书中了,这两部书是中国诗歌的“始祖”,所有后代的诗人,无不从这里“生长”出来。这样说,我们足以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及深远的影响力。其次,说到浪漫主义。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学一般是比较平实,比较富有人世间的气息。 中国文学比较缺乏一种超然远举的想象力,比较没有一种神话世界的召唤,没有一种鲜明的色泽,没有一种诡谲奇异的调子。如果有的话,那么这种精神最主要的源泉之一就是楚辞。从这个方面来看楚辞可以说具有某种浪漫主义的倾向。现在我们从文学形式这方面来看楚辞的影响。我们可以说,楚辞至少对中国两种文学体裁的形成有过极大的贡献,即:赋和七言诗。我们已经知道,楚辞所以会从楚国一地流传到全国,主要得力于西汉初期一批文人的努力。他们一方面亦步亦趋的模仿屈原的作品,一方面又把楚辞融合其他要素,创造了“赋”这种形式。屈原很多名作,形式就是七言诗的雏形,当然,七言诗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过楚辞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技巧这方面来看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可说的太多了,我们只举一个最重要的例子来说明。在屈原的“九歌”中有许多人神恋爱的描写。我们也知道,屈原在写离骚时受了九歌的影响,又把君臣关系也用男女关系来加以比喻。后代诗人常常袭用屈原这种技巧,表面上他好象是在写爱情,其实里面是寄托一些个人的政治遭遇。这样一种“托喻”的写法,后来还影响了一般人对诗的解释。常常有一首诗,有人说是“情诗”,有人说是“政治诗”,诗中的男女关系只不过是比喻而已。这种现象的好坏姑且不论,但其发源于楚辞确是非常明显的。常常,你把中国诗读的越多,读的越熟,你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楚辞的影子,楚辞真是无处不在。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的时代特征由统一分裂、社会剧变到经济大发展、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为基础。 汉赋: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政治统治程度加强,对外交往扩大。 唐诗: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宋词: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和对外交更加频繁。 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封建民族思想产生。像平时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带有先秦时代特色的《诗经》中的一篇;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诗经》的著名篇目有《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开创了是个现实主义的源头。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修辞手法;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辞手法。

夐绝古今的精神宇宙,宛若国画留白般无限延展。繁芜莫测的渊薮变得清淳明晰,失落无欢的情愫又化作缱绻忘我。而这份欲觅无踪的潜移默化竟在泛黄旧纸上俯拾即是。 我尊重其作品古典化而独具理想倾向之人。所以我尊重川端康成

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研究论文800字怎么写

夐绝古今的精神宇宙,宛若国画留白般无限延展。繁芜莫测的渊薮变得清淳明晰,失落无欢的情愫又化作缱绻忘我。而这份欲觅无踪的潜移默化竟在泛黄旧纸上俯拾即是。 我尊重其作品古典化而独具理想倾向之人。所以我尊重川端康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论文800,这个是很少的,市场需要1000多以上。

例文:强调五四时期白语文学的功劳是强调五四将白话作为文学的正宗,排斥文言文学的正统地位。诗和文都白话化。结果带来文体的变化:传统诗和文是正宗,五四以后“四大文体”: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对西方新思想的输入和对封建旧思想的批判,很自然的转到对作为传统道德的工具——封建旧文学的进攻,并寻求新的语言和文学的工具——白话,于是,就发生了文学革命。它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主要是外来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而直接的背景和动力则是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的倡导,几乎与新文化启蒙运动同时。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 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 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高举文学革命大旗,正式提出“文学革命”口号的是陈独秀。1917年2月,他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①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②把“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斥为“十八妖魔”。③旧文学种种弊端与国民性互为因果。要革新政治,改造社会,必须革新文学。 胡,陈的文章在当时被文学青年奉为“圣经”。 新青年撰稿人一致响应胡陈的号召,其中钱玄同和刘半农最为积极热情。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散文,音韵,主张使用形式标点,文章分段。 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势在必行,力主文言一致。后来,他又提出将右行直下的书写格式改为左行横迤。并倡议《新青年》作者自己首先用白话写文章。 北京大学教授刘师培为代表的“文选派”,对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顶礼膜拜,悉力模仿,被他斥为“选学妖孽”。北大另一教授林纾崇拜清朝桐城派,主张师承,被他斥为“桐城谬种”。 局限:新文学主张缺乏系统细致,创作少。 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大获全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在全国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到今日,全国已没人会真正的古文朗诵了。1949年后推出了简体字,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完成,废除汉字是新文化运动分子的广泛主张。

浅谈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我们中华民族有浩浩五千年文明史,各种文学作品浩如繁星,文学形式丰富多采,如果按时期分,大致可分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金散曲,明清小说。现在我试着对以上各种文体作一个粗略的介绍,因为水平有限,不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通行本一共十七篇。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他作品也都承袭屈原作品的形式。因为运用楚地的文学形式、方言声韵、风情物产等,故名“楚辞”。《楚辞》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在民间文学艺术基础上出现的新形式。称“楚辞体”,又称“骚体”,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人物,相传这种文体就是这位楚国大夫所创,他的作品富有浓郁的楚文化,其想象奇特,词句华美,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名作:《离骚》、《九歌》、《九章》等,对后世的作家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作品中的众多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求知者。“楚辞这个名词可以作三层解释。首先,这是一本书的书名;其次,这本书所包涵的作品都属同一种文学体裁,而这种体裁就叫“楚辞”;最后,这种文学体裁是从楚国发展出来的,所以才叫“楚辞”。下面我们按着相反的顺序来说明上面所提的三点。 (1)“楚辞”是从楚国发展出来的------楚国是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地处南方。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文化上,一向和北方的国家大有不同。楚国有它独特的宗教祭典,在祭典中使用了极其特殊的仪式。这仪式中包涵了一连串的祭歌。这祭歌,原来可能是主持祭祀的巫者在长期的积累下慢慢编成的;至少我们可以说,这是楚国民族共有的文化成品。后来,有些比较富有文学天才的楚国人(可能大部分是贵族),觉得这些民间祭歌很有意思,于是先是加以修改,改成更有文学气息的文字。然后,就用这些祭歌的形式和表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风气慢慢流传开来,就这样形成了“楚辞”这种文学体裁。从民间祭歌到文人手中的楚辞,这中间不知经历多少时间,不知有多少文人贡献了他们的心血。但是我们知道,在战国的最末期(大约半世纪的时间),楚国产生了一批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文士”,这种文士就用这种正在成长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与不平。甚至很可能,把楚辞从民间祭歌发展成特殊的文学体裁,其实就是他们所作的工作。不管怎么说,在楚辞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贡献了最大的心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之中,最有名气的人物,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早的一个,就是屈原。也可能,在所有当时不得意的文士中,他的遭遇最惨(最后投江自杀),而在完成楚辞这种体裁的过程中,他的成就与贡献也最大。因此,他也成为这群人中最著名的人物。除了他之外,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宋玉、景差、唐勒等,都是屈原的后辈,时代要稍晚一些。 (2)“楚辞”正式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战国末期屈原、宋玉的时代,楚辞虽然在楚国慢慢流行起来,但也只限楚国一地。而且,当时恐怕还没有“楚辞”这个名称。这个正式的名字是在西汉初年形成的。西汉初年,也有一些具有文学天才的人,在政治上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因遭遇相同,不免大为同情屈原。他们读屈原的作品,模仿屈原的作品,宣传屈原的作品。于是,屈原和楚辞这两个名字就大大流传开来。这个时候的“楚辞”才完完全全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全国流传起来。 (3)“楚辞”本书的编成------从西汉文帝、景帝时代,楚辞渐渐成名。到了西汉中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刘向的,他奉命整理朝廷的图书。于是他把传说中属于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西汉文人的模仿之作“包括他自己的”,编成了一本书,冠于“楚辞”的名字,这就是楚辞这本书了。但是,刘向所编集的这本书的原始面貌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楚辞,是东汉中叶一个学者叫王逸的所编的注解本。这本书叫“楚辞章句”,意思是逐章逐句的解释楚辞。除了加入一篇王逸自己的作品以外,这本书所收的篇章可能大致和刘向的本子一样,只是次序有点调动罢了。 王逸的“楚辞章句”所收篇目按原顺序如下:离骚经第一 屈原;九歌第二 屈原;天问第三 屈原;九章第四 屈原;远游第五 屈原;卜居第六 屈原;渔父第七 屈原;九辩第八 宋玉;招魂第九 宋玉;大招第十 屈原或言景差;惜誓第十一 不知作者或言贾谊;招隐士第十二 淮南小山;七谏第十三 东方朔;哀时命第十四 严忌;九怀第十五 王褒;九叹第十六 刘向;九思第十七 王逸。从以上目录我们可以看到,从离骚到大招都是屈原时期原有的作品,而从惜誓以下则完全是汉朝人模仿之作,这只是王逸及汉朝人的看法,未必正确。根据古书记载,在王逸之前,已经有不少汉朝人注解过楚辞里的某些篇章(如离骚、天问),但现在我们都看不到了。不过,我们可以说,王逸的“楚辞章句”是对汉朝人注解的一次总整理,而不只是王逸个人的见解。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只能看到王逸的书,我们仍然可以大致了解汉朝人对楚辞的看法。王逸章句的最大贡献在于,对楚辞逐章逐句的注释。楚辞的文字是相当古奥难解的,汉朝人距离屈原的时代还不算太久,有很多特殊的字句他们还不知如何解释。假如没有王逸把这些解释加以汇集,把它们保留下来,那么,恐怕楚辞比现在更难读。 王逸以后,注解楚辞的书非常多,如: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楚辞集注 宋朱熹;楚辞通释 清王夫之;楚辞灯 清林云铭;山带阁注楚辞 清蒋骥;屈原赋注 清戴震;屈辞精义 清陈本礼。这些书除了洪兴祖的补注以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特别重视一般所认为的屈原、宋玉、景差的作品,汉朝人的模仿之作,他们大都删去。甚至有的只选传统上认为屈原所作的来注释,这样作并没有错,实际上汉朝人模仿的作品极少有好的。说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套用两句成语,即:无远弗届、无孔不入。首先我们从整体精神上来看,我们常说,楚辞和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泉,这种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可以说,在汉朝以前,除了一些极零星、极片段的作品外,中国的诗歌就全包涵在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书中了,这两部书是中国诗歌的“始祖”,所有后代的诗人,无不从这里“生长”出来。这样说,我们足以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及深远的影响力。其次,说到浪漫主义。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学一般是比较平实,比较富有人世间的气息。 中国文学比较缺乏一种超然远举的想象力,比较没有一种神话世界的召唤,没有一种鲜明的色泽,没有一种诡谲奇异的调子。如果有的话,那么这种精神最主要的源泉之一就是楚辞。从这个方面来看楚辞可以说具有某种浪漫主义的倾向。现在我们从文学形式这方面来看楚辞的影响。我们可以说,楚辞至少对中国两种文学体裁的形成有过极大的贡献,即:赋和七言诗。我们已经知道,楚辞所以会从楚国一地流传到全国,主要得力于西汉初期一批文人的努力。他们一方面亦步亦趋的模仿屈原的作品,一方面又把楚辞融合其他要素,创造了“赋”这种形式。屈原很多名作,形式就是七言诗的雏形,当然,七言诗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过楚辞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技巧这方面来看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可说的太多了,我们只举一个最重要的例子来说明。在屈原的“九歌”中有许多人神恋爱的描写。我们也知道,屈原在写离骚时受了九歌的影响,又把君臣关系也用男女关系来加以比喻。后代诗人常常袭用屈原这种技巧,表面上他好象是在写爱情,其实里面是寄托一些个人的政治遭遇。这样一种“托喻”的写法,后来还影响了一般人对诗的解释。常常有一首诗,有人说是“情诗”,有人说是“政治诗”,诗中的男女关系只不过是比喻而已。这种现象的好坏姑且不论,但其发源于楚辞确是非常明显的。常常,你把中国诗读的越多,读的越熟,你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楚辞的影子,楚辞真是无处不在。

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研究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  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  《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  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  《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  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  近世京津词坛研究  《盛京时报》小说研究  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  宋代出使文学研究  唐前曹植接受史  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  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  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  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  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可以用百度文档搜索找点素材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庄子》的神话意象 2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 21、《史记》人物塑造论 22、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3、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4、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5、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6、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7、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29、三曹诗歌比较 30、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31、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32、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因 33、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34、《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35、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36、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37、论唐人的咏马诗 38、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39、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40、李白诗与酒的关系 41、论李白的古题乐府 42、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43、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 44、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 45、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46、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 47、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 48、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

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研究论文题目推荐

本人看过。总的感觉同意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称《山海经》为“古之巫书”,并不为过。当然,里面也有山川、河流、植物、动物、飞禽走兽的记载。但光怪绿离的故事太多了,让人对其它史料也产生怀疑。大致情况如此。建议先看看鲁迅先生的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新颖的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  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  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5、《诗经》意象论  6、《诗经》抒情手段论  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  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  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论汉人评屈  11、论班固评屈  12、论刘勰评屈  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  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  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9、《庄子》寓言探略  20、汉楚歌略论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  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  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  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