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老年人社区护理论文摘要有中英文对照

发布时间:2024-07-07 04:48:40

老年人社区护理论文摘要有中英文对照

Abstract: Behavior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including manner in ognanizaitons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way of implement teaching from the main aspect, representing in words and deeds of teachers from secondary aspect, then we can see the relations of behavior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and qualities of teaching from This text researches behavior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that affects impacts of teaching and analyses transform trends of behavior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The purpose is finding behavior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which is in favor of improving qualities of See defects and encourage ourself, know more and do better in Keywords: behavior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behavior problem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transform trends

医学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及难句翻译  发表时间:2009-6-12 9:15:21 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推荐  [摘要]根据自己在编审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和归纳在翻译医学论文摘要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使用的方法、策略,重点论述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文章标题的表达方式、语态和时态的使用、长难句翻译等。  [关键词]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翻译  为繁荣医学教育,提高医疗水平,传播医学知识,促进同国外的医学交流,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我国目前已出版发行了数百种医学期刊。为了方便论文的检索和查阅,保持同国外医学期刊的一致性,医学论文大多要求书写中、英文摘要。笔者在医学期刊的英文编辑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摘要的书写不够规范,部分作者在遇到长句及疑难句子时就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将检索的外文资料生搬硬抄,同自己的原文完全不对应。笔者特撰写此文,以期对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书写英文摘要的水平、提高医学论文的质量有所帮助。  1 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  医学论文摘要的格式目前主要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它是由加拿大Mc 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教授Haynes博士[1]于1990年4月首先提出的。而几乎在同年,美国《内科学纪事》(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Ann Intern Med)在国际上率先应用结构式摘要[2],随之,世界各国的医学期刊都采用了结构式摘要[3]。这些结构式摘要有8段式、7段式、6段式、5段式、4段式及3段式等,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单位、研究对象或病人、处理方法、检测方法、结果及结论共8项。而在实际应用中,8段式结构式摘要逐渐简化为4段式。我国大多数医学期刊都采用了4段式结构式摘要,即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1)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重要性,常常涵盖文章的标题内容。(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计思路,使用何种材料和方法,如何对照分组,如何处理数据等。(3)结果(results):简要介绍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何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此外,还要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4)结论(conclusion):简要对以上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或讨论,并进行总结,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结论。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来看下例:(1)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2)方法:51例疑诊结、直肠肿瘤的患者行SCT扫描,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经直肠注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51例中,41例经直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其中31例有手术、SCT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3)结果:S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1%(18/31),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4%(27/32)'N分期的准确率为3%(19/3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和0%。(4)结论:SCT扫描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其对应的英文摘要为:(1)Objective:To evaluate spiral CT (SCT)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rectal (2)Methods:Fifty?one patients suspicious of having colorectal carcinoma underwent spiral CT scans performed from the dome of the diaphragm to symphysis pubica after cleansing enema and rectal air 41 of the 51 patients were proved to have colorectal carcinoma by colonoscopy and/or The findings of SCT of 31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er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3)Results:The overall accuracy rate of SCT staging was 1%(18/31) For evaluation of T staging and N staging'the accuracy rates were 4%(27/32) and 3%(19/31)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serosal infiltration were 9% and 0%(4)Conclusion:SCT scan'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rcinoma'is useful to detect the serosal infiltration'lymph node and distant 上述摘要中英文对应准确,叙述简练,基本上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于专家和编辑的审稿和校对,也便于医务工作者以及普通读者的查阅和检索。  2 英文摘要写作与翻译  应注意的问题众所周知,任何英文书面材料只有用英文思维、构思、写作,才可能成为比较地道的英文文章,医学论文摘要也是这样,最好直接用英文书写。然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以及同论文作者的交流中了解到,80%以上的医务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基本上要首先写出中文摘要,再按照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在写作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都会犯下一些错误。下面将重点讨论摘要写作与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文章标题文章标题具备信息功能(提供文章的主要内容)、祈使功能(吸引读者阅读和购买)、美感功能(简单明了、新颖、醒目)和检索功能(方便读者和科技工作者检索、查阅及引用)。医学论文的标题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即有较多的专业术语和较长的字数。对于它们的翻译,要忠实于原文,一般都采用直译方法,并且要注意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请看下例:“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心功能状态的影响”翻译:The acupuncture effect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分析:“影响”为中心词,但它在本文中的意思为“疗效”,因为“针刺”是种治疗疾病的方法,“针刺的疗效”可译为“acupuncture effect”。“左心功能状态”是表类属的定语,应紧跟“影响”,“患者”修饰“左心功能状态”,“冠心病心绞痛”修饰“患者”。层层修饰关系在译文中均以介词连接,译文简洁而明晰。  2 语态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远不及主动语态广泛。然而,在翻译医学论文摘要时,却常常采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这是因为医学研究着重于客观事物和过程的描述,使得整项活动更显出科学性。同时,被动语态的句子在结构上有较大的调节余地,有利于采用必要的修辞手段,扩大句子的信息量,从而突出重要的概念、问题、事实、结论等内容[4]。请看下例:“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与食管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翻译:The expression of P73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in 37 cases of esophageal tumor tissues'para?cancer tissues'regional lymphnodes and matched esophageal normal tissues'and their relation to clinical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esophageal cancer was 分析:(P73蛋白的)“表达”和“关系”是两个中心词,只有使用被动语态,才能突出这两个词。“检测”和“探讨”都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使用被动语态就是强调其科学性。整个译句使用被动语态达到的效果是结构紧凑,上下联贯。  3 时态时态是大多数作者遇到的一大难题,他们不知何时该用何种时态。有时全文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时态,或几种时态杂乱交错,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笔者通过多年对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加工、翻译发现'医学论文摘要中所采用的时态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偶尔也会出现完成时。而它们的功能也很明确,即,一般现在时(偶尔有现在完成时)使用于摘要的目的与结论当中。对于摘要的目的,现在常常省略主语,只用不定式短语进行表达。如“to study; to evaluate; to understand”等;而一般过去时(偶尔有过去完成时)则常常用于摘要的方法和结果之中。请看下例:例1:“106例宫颈癌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其中78例行术前放疗(体外加腔内放疗),16例采用腔内放疗加手术,12例术后放疗。”翻译:106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were all treated by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of whom 78 had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external radiation and brachytherapy)'16 combination of brachytherapy and radical operation'12 adjuvant postoperative 分析:上文是摘要“方法”中的一句。主句使用了过去时,从句则使用了过去完成时。之所以使用这两种时态,是因为在撰写此文时,研究工作已经结束,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已成过去。读者阅过就一目了然。例2:“初步结果显示肝素酶基因表达可能为肺癌细胞获得转移活性的可靠标志之一,其检测可用于辅助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翻译: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gene may be one of the reliable markers for the metastastic activity gained by the lung cancer cells and can be used clinically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分析:这是摘要“结论”中的一句,是论文作者对研究工作进行的总结,并指出其对当前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因此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当然,使用何种时态不能一概而论。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来最后确定。  3 长、难句的翻译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医学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的句子通常较长,结构较复杂,有时,长长的一段文字仅由一句话组成。在医学论文摘要中更是如此,要做好它们的互译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汉语句子建构在意念主轴(thought?pivot)上'英语句子建构在形式(或主谓)主轴(form?pivot or subject?predict?pivot)上[4]。也就是说,虽然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汉语强调的是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还有的句子主语不明显,但意义是明确的;而英语句子特别强调句子结构,绝大多数句子需要主语和谓语。这就要求在汉译英过程中注意句意的转换,学会抓找中心词和使用英语中的各个关联词。请看下列例子:例1:“以BPDE诱导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为模型,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比较转化细胞及正常对照细胞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分离恶变细胞中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翻译: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bronchial cell line 16HBE induced by BPDE was used as a model for comparing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ransformed cells and 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solat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 in transformed 分析:在中文原句中,出现了“以……”、“采用……”以及“比较……”、“分离……”这两个看似并列的机构'如果按照原文翻译'就会不知所云。因此,根据句意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将原文分成两层意思,按照两个句子去翻译。在第一层意思中,“上皮细胞株”在句中是中心词,但在实际翻译中,应通过所有格形式将“恶性转化”处理为中心词。翻译时,将它们的位置颠倒过来,并且为了保持和中文“以…”结构相一致,使用了被动语态。第二层意思中,“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是中心词。其他结构按照英文习惯出现,层次分明,出落自然,毫无累赘之感。例2:“这些感受器是神经末梢,它们嵌入血管壁,根据该血管扩张的程度发出冲动。”翻译:These receptors are nerve endings that discharge impulses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of stretch in the wall of the vessels in which they are 分析:原文虽然不是太长'但如果按照中文结构去译'就显得很幼稚。因此'就应使用英语中的各个关联词及关联结构。本句中采用的是定语分译法'即用一个主句带上一个定语从句'该定语从句又带上它自己的定语从句'这不仅符合英文习惯'而且逻辑性很强。整个译文层次明晰、流畅自然。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希望能对进行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的医务工作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HAYNES R B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J]Am Intern Med'1990'113:  [2]PENROSE A M'KATZ S B Writing in the Sciences [M] New York:S Martin?s I'1998:  [3]PICKETT N A'LASTER A A Technical English [M] 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6:  [4]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Care Hypothalamic blood flow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barrier to brain tissue ischemia and hypoxia caused by softening of the brain, the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heavy 〔1〕 In addition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 do a good job-based care, to prevent further infarction,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f the nursing care may not be implemente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atient's treatment and By January 2004 ~ October 2006 in our hospital 106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re, I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afety, condition observation, prevent complications, limb function training, language training, diet and discharge from the guide, car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 should arouse enough 希望对您有帮助 顺便给你介绍一个学习网站 中华医学学习网 上面有很多医学论文哦 你可以上去看看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s, including teachers of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small aspect is in words and deeds of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Proceeding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problems, affects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conduc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behavior change trend, its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differentiates the classroom behavior, and develop the defects, and

社区老年护理论文摘要

听说老年护理学好考些,因为以前的课程设还没四选一,我是考了中国救,感觉有点难,要记的东西很多,祝你成功了

共情艺术与老年护理【关键词】 老年护理 当今世界已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转变。据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大约6亿增加到20亿左右。老龄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给护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其实质为创伤的恐惧、分离的哀伤和爱的缺乏,使得从事 老年护理的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将共情艺术应用于老年护理,有助于护士更加理解老年患者,并因此促进他们的健康,同时还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2〕。共情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要求护士能够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个体。共情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病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老年护理的新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3〕。老年护理不单局限于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照顾,还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使老年人身心愉快。 3 护患共情 1 走进病房,走近病人 理解病人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的要素〔4〕。老年患者刚住院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如果护士能以笑脸主动相迎,亲切地直呼其名,说:“我就是您在医院的熟人,有事请找我。”作为一位患者,听到这句贴心的话时,那份意外的感动和心理满足是难以名状的。护患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和经济支出过分担忧,故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和医护人员对其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护士可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化作一份理解、一种智慧和极大的关爱,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并与其家属联系,让他们多来看望病中的老人,使老年患者获得更多的倾诉和经济支持。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普遍多病共存。我科为老年科病区,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占有相当比例。春节前的一次晨间护理,见一位新入院老年患者愁眉枯涩,久久地望着窗外。护士长以其敏锐、细腻的眼光读懂了患者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即在下班后买来了红灯笼、红辣椒等小挂件,赶在春节前把每个病房装扮得喜气又温馨,让病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护士愿意花费时间了解作为一个个体的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共情关系的结果是促进并维持病人身体、情感的良好状态,使病人有能力应对并帮助他们调整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至暮年,渐渐感到死亡的来临,老年人总是喜欢谈及往事,以此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护士应把老年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他们从心理上需要理解、关心、安慰和帮助。护士可将倾听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倾听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随便插话,慎重与细心地把握老人微妙的情感过程,用恰当的表现和手势迎合老人,说明在认真地听,老人会更有兴致,以达到情感的宣泄。 2 提高共情能力,避免情感耗竭 美学修养、个人的经验、成熟程度有助于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理解。人到老年,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站。护士站在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道口,每天都在直面死亡。随着病人一个个离去,护士自己也会陷入到失落中,有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逝去的情境中无法自拔。工作的时候,可以始终坚持对病人微笑,但心里却害怕与他们在一起,感觉他们随时都可能走了,自己说不定哪天也这样离开。共情能使护士意识到与病人之间有差别,避免由于同情而不是共情导致的个人情感的耗竭的护士不恰当的感情卷入,从而作出适当的职业反应。 将共情艺术贯穿于日常护理点滴工作中,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照顾、精神上的安慰和治疗性的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老年患者对护士价值的认可能进一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护士觉得护理工作更有意义、动力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离休老龄人情绪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56, 3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 4 Olson JKRelationships between nurseexpressed empathy,patientperceived empathy and patient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317- 作者单位: 200241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 作者:汪芳 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130000长春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老年 护理需求 护理教育 改革 老年护理需求现状 ①目前我国的状况是老龄人口多,对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②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社会问题,即家庭小型化。③当前社区卫生建设在老年社会化护理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得到,且这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农村更为突出。④医疗保险改革并不能很好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问题:没有形成医院自身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内在机制,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现有的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没有把疾病预防放在应有的位置;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条件;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 发展老年护理院势在必行 ①老年医疗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保障的重要方面。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反映。随着家庭小型化结构的出现,过去老年人养老以家庭为主的模式必然走向社会化服务为主和家庭相集合的模式。②发达国家在养老、救助、护理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已相当普遍,这些为老年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状况的发展,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非常低,目前建立的老年护理院数量极少。③老年医疗和老年护理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人与护理院收治的病人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需住院治疗的重病人,是综合性收治的对象,而因老年性疾病或重病后仍需继续康复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者,是护理院收治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年护理院是老年病人较为适宜的医疗场所。但是当前老年护理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落后现实的需求。而正是由于发展落后,使一些综合医院承担了部分护理院的职能,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老年护理院事业。 开发和完善老年人护理保险业务 ①按中国的传统,照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是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得这种美德难以为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仅靠家庭成员护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显得力不从心。②老年护理是在老年人的病情稳定后进行的,它需要的时间较长,所花费的人力也较多,费用难以控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究竟应该提供何种水平的护理,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护理费的多少。老年护理的这种特殊性和费用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③护理保险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护的重要部分,它既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又适当减轻社会保险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费上涨趋势的加剧,其意义将日益突出。④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与现象,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⑤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已先后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咖啡老年人护理保险上的成功经验,在此方面作为相应的努力。 护理教育改革 积极更新护理概念,将当前的人口结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专业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及老年护理人员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现有护理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计划,制定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编撰合适教材:需要编撰时候我国特点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就、新技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同时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加强教学实践:老年护理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课程安排上,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应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护理的科研工作: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规范教学需要进行广泛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践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工作。 总之,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面,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老年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参考文献】 1 郭薇,对社会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615- 2 王艳梅浅淡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对象中国健康理论与实践,2003,9:511- 3 王伯莹,赵艳梅认同、倾听、亲情-老年护理新观点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4-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老年人社区护理论文

儿童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中文摘要】 自2004年起,儿童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根据调查,现在每年有大量绝症儿童在临终时经受极大的身心痛苦。儿童临终关怀包括对儿童的支持和对父母的援助,在减轻儿童躯体痛苦的基础上,更重要是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开导父母,让他们勇于直面现实,并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参与者。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些成功的儿童临终关怀模式,如"罗宾之家"。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探索中,可以学习他国的经验,寻找出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儿童临终关怀模式。社区病人的临终关怀及护理 中文摘要】 目的帮助临终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减轻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并维护他们最后生命的质量。方法对13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以最大的能力减轻和消除临终患者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正确面对死亡。结论做好社区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对患者家属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有重要的意义。【中文关键词】 临终关怀; 临终患者; 社区护理

共情艺术与老年护理【关键词】 老年护理 当今世界已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转变。据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大约6亿增加到20亿左右。老龄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给护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其实质为创伤的恐惧、分离的哀伤和爱的缺乏,使得从事 老年护理的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将共情艺术应用于老年护理,有助于护士更加理解老年患者,并因此促进他们的健康,同时还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2〕。共情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要求护士能够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个体。共情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病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老年护理的新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3〕。老年护理不单局限于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照顾,还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使老年人身心愉快。 3 护患共情 1 走进病房,走近病人 理解病人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的要素〔4〕。老年患者刚住院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如果护士能以笑脸主动相迎,亲切地直呼其名,说:“我就是您在医院的熟人,有事请找我。”作为一位患者,听到这句贴心的话时,那份意外的感动和心理满足是难以名状的。护患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和经济支出过分担忧,故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和医护人员对其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护士可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化作一份理解、一种智慧和极大的关爱,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并与其家属联系,让他们多来看望病中的老人,使老年患者获得更多的倾诉和经济支持。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普遍多病共存。我科为老年科病区,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占有相当比例。春节前的一次晨间护理,见一位新入院老年患者愁眉枯涩,久久地望着窗外。护士长以其敏锐、细腻的眼光读懂了患者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即在下班后买来了红灯笼、红辣椒等小挂件,赶在春节前把每个病房装扮得喜气又温馨,让病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护士愿意花费时间了解作为一个个体的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共情关系的结果是促进并维持病人身体、情感的良好状态,使病人有能力应对并帮助他们调整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至暮年,渐渐感到死亡的来临,老年人总是喜欢谈及往事,以此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护士应把老年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他们从心理上需要理解、关心、安慰和帮助。护士可将倾听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倾听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随便插话,慎重与细心地把握老人微妙的情感过程,用恰当的表现和手势迎合老人,说明在认真地听,老人会更有兴致,以达到情感的宣泄。 2 提高共情能力,避免情感耗竭 美学修养、个人的经验、成熟程度有助于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理解。人到老年,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站。护士站在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道口,每天都在直面死亡。随着病人一个个离去,护士自己也会陷入到失落中,有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逝去的情境中无法自拔。工作的时候,可以始终坚持对病人微笑,但心里却害怕与他们在一起,感觉他们随时都可能走了,自己说不定哪天也这样离开。共情能使护士意识到与病人之间有差别,避免由于同情而不是共情导致的个人情感的耗竭的护士不恰当的感情卷入,从而作出适当的职业反应。 将共情艺术贯穿于日常护理点滴工作中,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照顾、精神上的安慰和治疗性的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老年患者对护士价值的认可能进一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护士觉得护理工作更有意义、动力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离休老龄人情绪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56, 3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 4 Olson JKRelationships between nurseexpressed empathy,patientperceived empathy and patient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317- 作者单位: 200241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 作者:汪芳 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130000长春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老年 护理需求 护理教育 改革 老年护理需求现状 ①目前我国的状况是老龄人口多,对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②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社会问题,即家庭小型化。③当前社区卫生建设在老年社会化护理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得到,且这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农村更为突出。④医疗保险改革并不能很好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问题:没有形成医院自身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内在机制,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现有的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没有把疾病预防放在应有的位置;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条件;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 发展老年护理院势在必行 ①老年医疗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保障的重要方面。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反映。随着家庭小型化结构的出现,过去老年人养老以家庭为主的模式必然走向社会化服务为主和家庭相集合的模式。②发达国家在养老、救助、护理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已相当普遍,这些为老年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状况的发展,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非常低,目前建立的老年护理院数量极少。③老年医疗和老年护理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人与护理院收治的病人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需住院治疗的重病人,是综合性收治的对象,而因老年性疾病或重病后仍需继续康复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者,是护理院收治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年护理院是老年病人较为适宜的医疗场所。但是当前老年护理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落后现实的需求。而正是由于发展落后,使一些综合医院承担了部分护理院的职能,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老年护理院事业。 开发和完善老年人护理保险业务 ①按中国的传统,照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是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得这种美德难以为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仅靠家庭成员护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显得力不从心。②老年护理是在老年人的病情稳定后进行的,它需要的时间较长,所花费的人力也较多,费用难以控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究竟应该提供何种水平的护理,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护理费的多少。老年护理的这种特殊性和费用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③护理保险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护的重要部分,它既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又适当减轻社会保险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费上涨趋势的加剧,其意义将日益突出。④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与现象,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⑤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已先后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咖啡老年人护理保险上的成功经验,在此方面作为相应的努力。 护理教育改革 积极更新护理概念,将当前的人口结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专业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及老年护理人员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现有护理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计划,制定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编撰合适教材:需要编撰时候我国特点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就、新技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同时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加强教学实践:老年护理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课程安排上,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应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护理的科研工作: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规范教学需要进行广泛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践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工作。 总之,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面,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老年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参考文献】 1 郭薇,对社会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615- 2 王艳梅浅淡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对象中国健康理论与实践,2003,9:511- 3 王伯莹,赵艳梅认同、倾听、亲情-老年护理新观点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4-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老年人社区照顾论文

共情艺术与老年护理【关键词】 老年护理 当今世界已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转变。据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大约6亿增加到20亿左右。老龄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给护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其实质为创伤的恐惧、分离的哀伤和爱的缺乏,使得从事 老年护理的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将共情艺术应用于老年护理,有助于护士更加理解老年患者,并因此促进他们的健康,同时还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2〕。共情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要求护士能够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个体。共情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病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老年护理的新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3〕。老年护理不单局限于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照顾,还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使老年人身心愉快。 3 护患共情 1 走进病房,走近病人 理解病人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的要素〔4〕。老年患者刚住院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如果护士能以笑脸主动相迎,亲切地直呼其名,说:“我就是您在医院的熟人,有事请找我。”作为一位患者,听到这句贴心的话时,那份意外的感动和心理满足是难以名状的。护患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和经济支出过分担忧,故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和医护人员对其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护士可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化作一份理解、一种智慧和极大的关爱,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并与其家属联系,让他们多来看望病中的老人,使老年患者获得更多的倾诉和经济支持。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普遍多病共存。我科为老年科病区,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占有相当比例。春节前的一次晨间护理,见一位新入院老年患者愁眉枯涩,久久地望着窗外。护士长以其敏锐、细腻的眼光读懂了患者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即在下班后买来了红灯笼、红辣椒等小挂件,赶在春节前把每个病房装扮得喜气又温馨,让病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护士愿意花费时间了解作为一个个体的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共情关系的结果是促进并维持病人身体、情感的良好状态,使病人有能力应对并帮助他们调整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至暮年,渐渐感到死亡的来临,老年人总是喜欢谈及往事,以此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护士应把老年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他们从心理上需要理解、关心、安慰和帮助。护士可将倾听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倾听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随便插话,慎重与细心地把握老人微妙的情感过程,用恰当的表现和手势迎合老人,说明在认真地听,老人会更有兴致,以达到情感的宣泄。 2 提高共情能力,避免情感耗竭 美学修养、个人的经验、成熟程度有助于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理解。人到老年,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站。护士站在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道口,每天都在直面死亡。随着病人一个个离去,护士自己也会陷入到失落中,有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逝去的情境中无法自拔。工作的时候,可以始终坚持对病人微笑,但心里却害怕与他们在一起,感觉他们随时都可能走了,自己说不定哪天也这样离开。共情能使护士意识到与病人之间有差别,避免由于同情而不是共情导致的个人情感的耗竭的护士不恰当的感情卷入,从而作出适当的职业反应。 将共情艺术贯穿于日常护理点滴工作中,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照顾、精神上的安慰和治疗性的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老年患者对护士价值的认可能进一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护士觉得护理工作更有意义、动力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离休老龄人情绪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56, 3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 4 Olson JKRelationships between nurseexpressed empathy,patientperceived empathy and patient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317- 作者单位: 200241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 作者:汪芳 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130000长春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老年 护理需求 护理教育 改革 老年护理需求现状 ①目前我国的状况是老龄人口多,对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②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社会问题,即家庭小型化。③当前社区卫生建设在老年社会化护理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得到,且这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农村更为突出。④医疗保险改革并不能很好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问题:没有形成医院自身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内在机制,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现有的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没有把疾病预防放在应有的位置;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条件;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 发展老年护理院势在必行 ①老年医疗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保障的重要方面。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反映。随着家庭小型化结构的出现,过去老年人养老以家庭为主的模式必然走向社会化服务为主和家庭相集合的模式。②发达国家在养老、救助、护理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已相当普遍,这些为老年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状况的发展,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非常低,目前建立的老年护理院数量极少。③老年医疗和老年护理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人与护理院收治的病人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需住院治疗的重病人,是综合性收治的对象,而因老年性疾病或重病后仍需继续康复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者,是护理院收治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年护理院是老年病人较为适宜的医疗场所。但是当前老年护理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落后现实的需求。而正是由于发展落后,使一些综合医院承担了部分护理院的职能,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老年护理院事业。 开发和完善老年人护理保险业务 ①按中国的传统,照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是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得这种美德难以为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仅靠家庭成员护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显得力不从心。②老年护理是在老年人的病情稳定后进行的,它需要的时间较长,所花费的人力也较多,费用难以控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究竟应该提供何种水平的护理,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护理费的多少。老年护理的这种特殊性和费用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③护理保险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护的重要部分,它既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又适当减轻社会保险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费上涨趋势的加剧,其意义将日益突出。④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与现象,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⑤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已先后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咖啡老年人护理保险上的成功经验,在此方面作为相应的努力。 护理教育改革 积极更新护理概念,将当前的人口结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专业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及老年护理人员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现有护理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计划,制定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编撰合适教材:需要编撰时候我国特点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就、新技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同时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加强教学实践:老年护理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课程安排上,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应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护理的科研工作: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规范教学需要进行广泛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践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工作。 总之,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面,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老年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参考文献】 1 郭薇,对社会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615- 2 王艳梅浅淡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对象中国健康理论与实践,2003,9:511- 3 王伯莹,赵艳梅认同、倾听、亲情-老年护理新观点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4-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仅供参考:题目---老年人的赡养已经成了社会问题中国不仅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接踵而来的是老年人赡养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大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快速的人口增长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妨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即使在计划生育的口号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人口现状堪忧  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时,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又摆在人们眼前——人口老龄化。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人口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人口专家预测,本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由这些数字表明, 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人最需要照料,对于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而这一切不得不使我们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老年人赡养的问题。  二、不可忽视的现状  据《中国改革报》报道,湖南讫东县69岁的老人付某在北京广场持刀抢劫两名旅客,他抢劫完了不但不跑 反而等着警察来抓他,原来这位老人仅靠一年600元的补助金度日,在经济飞速发展,物价飞涨的今天,600元对于一个人一年的花消仅仅是杯水车薪,所以他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为的仅仅是能在监狱里不愁吃穿。看完这则新闻,我的感受是如哽在喉,一位将近古惑之年的老人,本应在家颐享天年,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为了温饱问题而不惜触犯法律。  社会保障的发展在近些年逐步加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社会逐步趋向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所有的老人共享共产主义的幸福硕果。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结构的改变,这种状况难以得到缓解。因为现行的筹资模式是建立在人口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称:“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养老金缺口高达15万亿。” 按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处于中国人口出生高峰期的70、80年代生人,在30年后大部分均处于或接近于退休年龄,当这些人都面临退休的时候,他们的下一代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即1:4的家庭结构的出现,又如何能负担得起这样庞大的养老金支出?而且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日趋明显。这笔钱会不会由后来的投保者来出?我们明天会不会无钱养老?即便最终由国家买单,投保者也要担负货币贬值的风险。对于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就目前情况看,所缴的养老基金)明的是增加了,但因为物价、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实际是贬值的。即便最终由国家来填补养老金缺口,付出的改革成本是不是过于巨大?  三、困境:  1、法律介入缺失或微弱。  当下立法层面主要表现为一些法规、规章或通知、地方条例等形式。养老保险基本法尚未出台,而且由于这些立法形式政策性较强,经常变动,且存在明显的地方差异,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及权威性,且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及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征收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仅靠行政手段,对单位或个人缺乏约束力。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明确单独有一章规定了关于老年人赡养的一些法律问题。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规定来看,子女对自己的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包括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供养、经济上的慰藉。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以为只要给老人钱,让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但这里边应该还包含另外一个义务是精神上的慰藉,应该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时常回家看看等等。还有子女应该对老年人的医药费应当给予支持、支付,还应当保证自己父母居住的一些权利。应当保证自己父母所应有的承包的土地不应该抛荒、耕种,耕种获得的收益应该归属于老人。等等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从法律上来看子女为自己的老人有赡养的义务,如果违反都应该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或者是民事责任。  2、道德的力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们的父母,是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我们也应学习那句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去关爱我们身边所有的老人,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养成需要靠全社会的人民共同努力。更何况尊敬和供养老人。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法律上讲,他们都是整个社会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作为曾经的劳动者,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和社会理应在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身体逐渐衰老时,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最适当的照顾,让他们能够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他们丧失劳动力,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里我提几点小的建议:  1、对于整个社会的高龄老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收集各个年龄层次老人的全面信息,比如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并按照各个年龄层次及城乡差异给以不同的关照,发放不等的生活补助金。  2、针对住在边远农村的老人,考虑到交通条件,生活服务等多方面不便的情况,尽量将老人集中起来,在合适的地方建立设备完善的养老院,设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安享晚年,  3、针对居住在城市的老人,应侧重与服务方面,丰富他们的生活,对于社区而言,应该积极开展关注老年人的社区活动,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积极开展适宜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同时鼓励和发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兴办养老院,投资养老产业。在提倡全社会关注老人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4 、对于家庭而言,更应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慰藉,在这里我强调家庭重视精神层面对老人的慰藉,并不意味着家庭就可以放弃物质方面的赡养,而是指家庭在履行物质赡养,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应定期给老人发放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同时应该从感情方面给老人以照顾。因为城市中的老人与他人联系较少,会经常感到孤独,所以作为晚辈,应尽量抽空陪家里的老人,那怕仅仅是聊聊天,散散步。对于节假日,应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老朋友,或是去一次远足,作到真正的孝顺。  五、总结  我们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谐社会、美好社会的高度,把老年工作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后,我们都应该将一如既往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广泛地动员社会的力量,推进尊老爱老工作,树立尊老敬老之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中国不仅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接踵而来的是老年人赡养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大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快速的人口增长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妨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即使在计划生育的口号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人口现状堪忧  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时,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又摆在人们眼前——人口老龄化。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人口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据人口专家预测,本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毫无疑问,由这些数字表明, 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人尚有生活自理能力,而80岁以上的老人最需要照料,对于他们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而这一切不得不使我们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老年人赡养的问题。  二、不可忽视的现状  据《中国改革报》报道,湖南讫东县69岁的老人付某在北京广场持刀抢劫两名旅客,他抢劫完了不但不跑 反而等着警察来抓他,原来这位老人仅靠一年600元的补助金度日,在经济飞速发展,物价飞涨的今天,600元对于一个人一年的花消仅仅是杯水车薪,所以他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为的仅仅是能在监狱里不愁吃穿。看完这则新闻,我的感受是如哽在喉,一位将近古惑之年的老人,本应在家颐享天年,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为了温饱问题而不惜触犯法律。  社会保障的发展在近些年逐步加快,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社会逐步趋向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所有的老人共享共产主义的幸福硕果。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结构的改变,这种状况难以得到缓解。因为现行的筹资模式是建立在人口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称:“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养老金缺口高达15万亿。” 按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处于中国人口出生高峰期的70、80年代生人,在30年后大部分均处于或接近于退休年龄,当这些人都面临退休的时候,他们的下一代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即1:4的家庭结构的出现,又如何能负担得起这样庞大的养老金支出?而且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日趋明显。这笔钱会不会由后来的投保者来出?我们明天会不会无钱养老?即便最终由国家买单,投保者也要担负货币贬值的风险。对于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就目前情况看,所缴的养老基金)明的是增加了,但因为物价、宏观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实际是贬值的。即便最终由国家来填补养老金缺口,付出的改革成本是不是过于巨大?  三、困境:  1、法律介入缺失或微弱。  当下立法层面主要表现为一些法规、规章或通知、地方条例等形式。养老保险基本法尚未出台,而且由于这些立法形式政策性较强,经常变动,且存在明显的地方差异,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及权威性,且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及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征收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仅靠行政手段,对单位或个人缺乏约束力。  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明确单独有一章规定了关于老年人赡养的一些法律问题。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法律规定来看,子女对自己的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包括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供养、经济上的慰藉。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以为只要给老人钱,让老人生活就可以了,但这里边应该还包含另外一个义务是精神上的慰藉,应该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时常回家看看等等。还有子女应该对老年人的医药费应当给予支持、支付,还应当保证自己父母居住的一些权利。应当保证自己父母所应有的承包的土地不应该抛荒、耕种,耕种获得的收益应该归属于老人。等等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从法律上来看子女为自己的老人有赡养的义务,如果违反都应该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或者是民事责任。  2、道德的力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们的父母,是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我们也应学习那句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去关爱我们身边所有的老人,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养成需要靠全社会的人民共同努力。更何况尊敬和供养老人。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法律上讲,他们都是整个社会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作为曾经的劳动者,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和社会理应在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身体逐渐衰老时,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最适当的照顾,让他们能够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他们丧失劳动力,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这不仅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这里我提几点小的建议:  1、对于整个社会的高龄老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收集各个年龄层次老人的全面信息,比如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并按照各个年龄层次及城乡差异给以不同的关照,发放不等的生活补助金。  2、针对住在边远农村的老人,考虑到交通条件,生活服务等多方面不便的情况,尽量将老人集中起来,在合适的地方建立设备完善的养老院,设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安享晚年,  3、针对居住在城市的老人,应侧重与服务方面,丰富他们的生活,对于社区而言,应该积极开展关注老年人的社区活动,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积极开展适宜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同时鼓励和发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兴办养老院,投资养老产业。在提倡全社会关注老人的同时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4 、对于家庭而言,更应侧重于精神方面的慰藉,在这里我强调家庭重视精神层面对老人的慰藉,并不意味着家庭就可以放弃物质方面的赡养,而是指家庭在履行物质赡养,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应定期给老人发放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同时应该从感情方面给老人以照顾。因为城市中的老人与他人联系较少,会经常感到孤独,所以作为晚辈,应尽量抽空陪家里的老人,那怕仅仅是聊聊天,散散步。对于节假日,应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老朋友,或是去一次远足,作到真正的孝顺。  五、总结  我们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谐社会、美好社会的高度,把老年工作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让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情舒畅,家庭和睦,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后,我们都应该将一如既往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情做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广泛地动员社会的力量,推进尊老爱老工作,树立尊老敬老之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压力巨大。根据国际通用解释,若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就是老龄化的社会;超过14%,就是老龄社会。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属于老龄化的社会,如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等。据统计,从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14年,美国用了65年,英国用了45年,日本用了24年,而我国只用了20年,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两个:一为寿命延长,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达到现在的75岁,翻了一番还多,反映出祖国的社会变迁,这是国富民强的象征;二为非均衡生育,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中国“一家多胎”现象严重,自1983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了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   如何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提出不同的对策。寿命延长导致的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后果通常为养老金不足和养老保障措施不配套,只能通过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保障措施来解决;非均衡生育带来的老龄化问题,只能通过均衡生育来应对,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人口增加了7000多万,但是生育率却低于5,即每个负率平均生了不到5个小孩,远远低于1的更替生育率,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下一代人会比上一代人的数量少30%,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的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城市老人生活现状   (一)家庭基本状况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年来,第一二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结婚和生育的年龄,在这种背景下,“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普遍起来,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四个老人需要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加上独生子女本身存在的严重依赖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压力剧增的今天,往往力不从心,照料不及。   另外,“空巢家庭”和鳏寡孤独家庭逐渐增加,其原因多种多样:(1)老年人希望独立生活,不愿离开久居的环境;(2)老人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但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为避免冲突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3)子女工作忙、住房紧张,客观条件不允许;(4)因子女婚嫁离开父母异地成家;(5)不愿赡养父母等。   (二)经济状况   与农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后基本上都有退休金,加上普遍存在的储蓄习惯,因此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据统计,城市中85%的老人退休后的主要来源为退休金,13%的老人依靠子女的资助。由此可见,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但是,不同单位的退休人员在退休金待遇上有明显差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较企业离退休人员高很多。   (三)健康状况与医疗需求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寿命的延长不代表健康状况的延长。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堪忧,只有1/3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其余2/3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所患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其中较常见的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半的城市老人还同时患有多种以上疾病,城市老年群体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健康状况都不如人意。   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因素,其次是手续繁琐,再有是行动和交通不便。除了上述因素,不同地区的老人还有不同的困难,在城区的老人还经常面临报销不便,挂号难、住院难等,而郊区的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周围没有好医院,常常无法及时就医。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城市老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没有去治疗,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患病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就诊。因此,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三、养老模式探析   (一)家庭养老模式   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且经济成本最低的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现阶段很多老人都由子女赡养,与子女吃住在一起,身体健康的老人通常还会帮衬带带孩子,甚至买菜、煮饭。但是还存在一部分身患疾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顾,特别是患有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的老人,身边不能没有人照料,这对普通公民的经济和生活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改善家庭养老模式的现状,我们提出一种专业化家庭养老模式:中国城市中有40%的人群属于低收入群体,对于这类人群,可以给予选择提前退休去照顾自己家的老人,由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发放社会工资。这些回家照顾老人的劳动者,需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并与社区签订协议,通过社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定期对劳动者的家庭照料做出评估,从而给予报酬。这样,不仅使老人得到悉心的照料,还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工作问题,一举两得。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是以老人的子女、亲戚、朋友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为城市中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以及法律援助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特点是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得到子女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上门服务,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时还弥补了因各种原因子女无法照顾老人的缺憾,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建设养老院的资金。   社区养老模式不同于家庭养老模式,它的实质是社区中的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相比,将社会机构中的养老服务引入了社区,吸收了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的优点,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对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中主要服务群体为社工,目前我国社工的发展状况不尽人意,原因包括:(1)我国对社工这个职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社工进行培训,内地大多数大学都没有社会工作会专业,而在香港和国外这个专业已经发展成熟;(2)政府对社工服务的投入不够,导致社会工作者没有良好的工资薪酬和福利制度,社会地位不高;(3)中国人传统观念严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通常不愿雇佣社工来解决家庭问题。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模式的主体是养老院、福利院、医院以及各种康复中心,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进行集中供养和居住,由专人负责照料日常生活。这种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同时避免了因为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问题引起的生活冲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家庭的养老风险,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共济和共享。   社区养老模式的成本很高,同时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亲情交流的渴望,无法提供精神慰籍。我国的养老院大部分都是早期建立,其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水平很难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养老机构的设备条件普遍很差,专业服务人员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滞后,无法满足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四、对养老问题的一些想法   在生活方面,政府可否对老年人方法生活补助费,每月300元,独立于养老保险之外。截止到2013年,中国有大约2亿的老龄化人口,2×12×300=7200亿,而我国的2013年GDP预计将达到10万亿美元,不会对我国财政造成很大负担。   在医疗方面,政府可否对老年人开放免费医疗。虽然全民医疗到现在还不现实,但只是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医疗并非不可行。   在精神需求方面,政府文化部门应经常组织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组织老人观看电影、戏剧等活动,同时建设老年大学和老年娱乐活动设施。   五、结束语   在现阶段,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养老问题的政府投入,以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为主,机构养老模式为辅,使养老医疗服务专业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社区规模体系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更好的满足我国对养老问题的基本需求。

老年人健康照护论文摘要

共情艺术与老年护理【关键词】 老年护理 当今世界已经历着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转变。据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大约6亿增加到20亿左右。老龄化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给护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并存情绪障碍〔1〕,其实质为创伤的恐惧、分离的哀伤和爱的缺乏,使得从事 老年护理的护士面临更为复杂的护理环境。将共情艺术应用于老年护理,有助于护士更加理解老年患者,并因此促进他们的健康,同时还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 1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2〕。共情是能够理解和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的能力,要求护士能够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个体。共情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病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2 老年护理的新观念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3〕。老年护理不单局限于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照顾,还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使老年人身心愉快。 3 护患共情 1 走进病房,走近病人 理解病人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的要素〔4〕。老年患者刚住院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如果护士能以笑脸主动相迎,亲切地直呼其名,说:“我就是您在医院的熟人,有事请找我。”作为一位患者,听到这句贴心的话时,那份意外的感动和心理满足是难以名状的。护患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和经济支出过分担忧,故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和医护人员对其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护士可把掌握的专业知识化作一份理解、一种智慧和极大的关爱,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并与其家属联系,让他们多来看望病中的老人,使老年患者获得更多的倾诉和经济支持。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普遍多病共存。我科为老年科病区,长期瘫痪在床的病人占有相当比例。春节前的一次晨间护理,见一位新入院老年患者愁眉枯涩,久久地望着窗外。护士长以其敏锐、细腻的眼光读懂了患者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即在下班后买来了红灯笼、红辣椒等小挂件,赶在春节前把每个病房装扮得喜气又温馨,让病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护士愿意花费时间了解作为一个个体的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共情关系的结果是促进并维持病人身体、情感的良好状态,使病人有能力应对并帮助他们调整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至暮年,渐渐感到死亡的来临,老年人总是喜欢谈及往事,以此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护士应把老年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他们从心理上需要理解、关心、安慰和帮助。护士可将倾听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倾听时不要左顾右盼,不要随便插话,慎重与细心地把握老人微妙的情感过程,用恰当的表现和手势迎合老人,说明在认真地听,老人会更有兴致,以达到情感的宣泄。 2 提高共情能力,避免情感耗竭 美学修养、个人的经验、成熟程度有助于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理解。人到老年,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站。护士站在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道口,每天都在直面死亡。随着病人一个个离去,护士自己也会陷入到失落中,有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逝去的情境中无法自拔。工作的时候,可以始终坚持对病人微笑,但心里却害怕与他们在一起,感觉他们随时都可能走了,自己说不定哪天也这样离开。共情能使护士意识到与病人之间有差别,避免由于同情而不是共情导致的个人情感的耗竭的护士不恰当的感情卷入,从而作出适当的职业反应。 将共情艺术贯穿于日常护理点滴工作中,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怀照顾、精神上的安慰和治疗性的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又可避免护士情感的耗竭。老年患者对护士价值的认可能进一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让护士觉得护理工作更有意义、动力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离休老龄人情绪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4): 2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56, 3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 4 Olson JKRelationships between nurseexpressed empathy,patientperceived empathy and patient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1995,27(4):317- 作者单位: 200241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 作者:汪芳 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作者:王娟 作者单位:130000长春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老年 护理需求 护理教育 改革 老年护理需求现状 ①目前我国的状况是老龄人口多,对老年护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②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社会问题,即家庭小型化。③当前社区卫生建设在老年社会化护理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得到,且这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农村更为突出。④医疗保险改革并不能很好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问题:没有形成医院自身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内在机制,卫生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现有的医疗体制“重治疗轻预防”,没有把疾病预防放在应有的位置;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条件;城镇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卫生资源的享用存在明显的不公平;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滞后。 发展老年护理院势在必行 ①老年医疗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保障的重要方面。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反映。随着家庭小型化结构的出现,过去老年人养老以家庭为主的模式必然走向社会化服务为主和家庭相集合的模式。②发达国家在养老、救助、护理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程度比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老年医院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病医院、老年病医疗中心已相当普遍,这些为老年病预防、诊断、治疗及社会化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状况的发展,养老护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非常低,目前建立的老年护理院数量极少。③老年医疗和老年护理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人与护理院收治的病人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需住院治疗的重病人,是综合性收治的对象,而因老年性疾病或重病后仍需继续康复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者,是护理院收治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年护理院是老年病人较为适宜的医疗场所。但是当前老年护理院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落后现实的需求。而正是由于发展落后,使一些综合医院承担了部分护理院的职能,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应当大力发展老年护理院事业。 开发和完善老年人护理保险业务 ①按中国的传统,照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是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得这种美德难以为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仅靠家庭成员护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显得力不从心。②老年护理是在老年人的病情稳定后进行的,它需要的时间较长,所花费的人力也较多,费用难以控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究竟应该提供何种水平的护理,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护理费的多少。老年护理的这种特殊性和费用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③护理保险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护的重要部分,它既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又适当减轻社会保险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费上涨趋势的加剧,其意义将日益突出。④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与现象,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⑤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已先后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咖啡老年人护理保险上的成功经验,在此方面作为相应的努力。 护理教育改革 积极更新护理概念,将当前的人口结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专业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及老年护理人员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在借鉴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现有护理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计划,制定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编撰合适教材:需要编撰时候我国特点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就、新技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同时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加强教学实践:老年护理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课程安排上,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应当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培训,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 重视和加强对老年护理的科研工作: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规范教学需要进行广泛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践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工作。 总之,要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这一社会问题,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面,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老年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参考文献】 1 郭薇,对社会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615- 2 王艳梅浅淡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对象中国健康理论与实践,2003,9:511- 3 王伯莹,赵艳梅认同、倾听、亲情-老年护理新观点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4-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