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会计学基础论文1500字开头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08 07:55:01

会计学基础论文1500字开头的作用

浅论会计发展史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代会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不知道(财富涌现与流转)里面有没有你说的这样的论文~你看下这个期刊吧~应该能找到你想要的论文吧~~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技巧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论文写作要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领域关注的问题,要看近几年的相关刊物。  (5)语言精炼,文笔流畅,标点正确。 来源:早检测望采纳

你的会计专业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论文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收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问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做认真的全面记录。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书全文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竭力产生创见,要眼、手、脑并用,要发挥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伯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 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础会计论文1500字开头的作用

不知道(财富涌现与流转)里面有没有你说的这样的论文~你看下这个期刊吧~应该能找到你想要的论文吧~~

第一章 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特定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二会计要素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主要特征有: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归纳】资产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开办费用   (2)待处理财产损失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4)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5)车间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主要特征有:(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三、资产、负债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四、企业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1、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资产负债同增,资产所有者权益同增 2、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资产负债同减,资产所有者权益同减(撤资) 3、资产内部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用银存买固资) 4、负债、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负债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六、帐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末余额合计 七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关系: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八、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  ①原始凭证名称;  ②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③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④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⑤填制单位签章;  ⑥有关人员签章;  ⑦凭证附件。(2)①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②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③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3)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①记录要真实 ②内容要完整 ③手续要完备 ④书写要清楚、规范 ⑤编号要连续 ⑥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⑦填制要及时 (4)原始凭证的审核 ①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②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③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④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⑤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⑥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5)记账凭证的种类 ①按内容分类 一般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②按照填列方式分类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现金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分享的别人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结构严密和层次递进的逻辑体系。它全面反映了财务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会计的目标。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会计假设。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通过建立会计假设,确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构造一个理想客体,以便“舍弃其客观原形的原始形态,撇开与当前研究无关的内容、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使其以理想化的纯粹单一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达到对其本质的科学认识”(戴蓬军,1992)。 会计既然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就应进一步确定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并指定计量的方法,即我们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来核算和披露会计信息。由于现实世界中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的复杂性、相关性等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对象,必须加以理想化、纯粹化,以便达到对会计对象本质的科学认识。 现实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首先,在企业所处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与投资者存在投资关系、与债权人存在借贷关系、与客户存在交易关系、与政府部门存在监管关系、与内部职工存在劳资关系等。上述关系的存在,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使其复杂化,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可能混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相关者自身事项的边界,因而,将本不属于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纳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以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影响企业损益的计算和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但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更重要的是损害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能以企业其自身的经济业务为前提,这就是会计主体假设。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理想的、纯粹的空间范围。企业主体假设主要目的在于维护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 其次,市场经济存在经营风险,企业存在信用风险,资本也在集中和积聚。因此,企业可能随时面临破产倒闭、兼并收购等而使企业经营终结,如果企业存续期限不够确定,就难以对企业的交易及事项进行正常而恰当的确认和计量。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债权债务的结算、留存收益的处置等,如果会计存续期间不确定,就难以按照其技术或经济上的常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就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即假定企业的存续期限是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否则就认为企业会无限期地继续经营下去,而不停止和清算。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它给定了企业预期可持续经营的理想期限,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等可按照正常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再次,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但总不能直到企业终止才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因此,会计应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即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跨月、季、年的连续性,也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业务活动划分为等长的会计期间,作为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时限。 最后,企业会计是以什么计量方式和尺度来核算和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呢?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复杂繁多,必须采用一套能够对企业所有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和披露的计量尺度,现阶段货币职能的不可替代性,当然也只有货币量度能够担此重任。因此,选择了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这就是货币计量假设。 总之,以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会计核算和披露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空间范围,以持续经营假设给定企业经营活动无限期的可持续性,以会计分期假设规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期间,以货币计量假设设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量度。这样,会计就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一个持续经营的特定会计主体某一会计期间的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和披露。 会计假设为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实践和会计检验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会计原则。财务会计要按照会计假设奠定的基础核算和披露信息,那么,作为公共产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科学、规范,确定其应具备的质量特征、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及对其进行必要修正的弹性规定。这就是要制定会计原则,规定财务会计信息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使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规定财务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标准,按照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成本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准则来进行企业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同时还规定财务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时,可以依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对前述会计原则进行修正。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主体拥有资金在静态下(某一时点)的存量(财务状况)和动态下(某一时期)的流量(经营成果)类别和规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6大会计核算和披露的内容。它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按照会计原则要求,为实现会计目的而提供的可用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对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和披露的方法和程序。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管理科学。如何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即采用什么方法对会计核算和披露的内容进行数据采集、计算、归集、分类、再分类、汇总、披露,就需要根据假设和会计原则,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从而需要研究会计的方法和程序,以提供会计主体的符合质量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 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构成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会计实践。会计实践是将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具体实务相结合的过程。会计实践既是一个实务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作为前者,就是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包括组建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以便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的;作为后者,就是研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探讨会计制度的创新和会计政策的安排,例如,如何设计、执行、测试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组建会计机构,如何配备会计人员,如何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如何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素质培训,如何设计、安排、执行、监督会计制度,如何根据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等,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应用理论研究问题。 对会计实践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构成会计的应用理论。 会计检验。会计检验是对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测试、评价、反馈和改进的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使得会计管理体制进入运行状态。财务会计能否在会计假设的前提下,按照会计原则,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要素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否提供符合会计目标的财务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理论体系中每一个构成因素自身的完善性和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相适性。经过会计检验,如果一定环境条件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会计管理体制的运行,能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也就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如果运行的结果不能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失误,则没有能够实现财务会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通过反馈程序,查找会计理论框架体系各个因素方面可能存在的完善性和相适性问题及原因,并加以改进或修正,以便使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经得起会计检验,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通过会计检验的会计理论结构框架体系,才是理想的、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检验,经常地对会计理论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才能使会计理论不断地创新,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或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法律、科技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会计环境对会计既可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会计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制约会计的发展。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影响会计目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和会计检验,又影响会计实践及会计目标的实现,还会通过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本身。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还是双向的、相互的,也就是会计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环境。

会计学基础论文1500字开头

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的现状与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企业管理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方法与措施。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措施1管理会计的含义及职能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但是,到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管理会计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组织的职能主要是结合本单位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2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理水平落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尚待增强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企业运行机制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低效、混乱仍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主观思想上,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样使得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为之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消除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事倍功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这是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的关键所在。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偏低。由于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造成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素质偏低、知识的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使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计。所以,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3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为了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充分发挥为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境,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可能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适时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管理会计的内容;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2管理会计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之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要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3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首先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4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虽然二十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在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学科,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总之,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其发展任重道远。只要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管理会计在我国必将形成一门系统科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资料来源: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结构严密和层次递进的逻辑体系。它全面反映了财务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会计的目标。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会计假设。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通过建立会计假设,确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构造一个理想客体,以便“舍弃其客观原形的原始形态,撇开与当前研究无关的内容、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使其以理想化的纯粹单一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达到对其本质的科学认识”(戴蓬军,1992)。 会计既然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就应进一步确定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并指定计量的方法,即我们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来核算和披露会计信息。由于现实世界中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的复杂性、相关性等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对象,必须加以理想化、纯粹化,以便达到对会计对象本质的科学认识。 现实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首先,在企业所处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与投资者存在投资关系、与债权人存在借贷关系、与客户存在交易关系、与政府部门存在监管关系、与内部职工存在劳资关系等。上述关系的存在,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使其复杂化,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可能混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相关者自身事项的边界,因而,将本不属于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纳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以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影响企业损益的计算和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但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更重要的是损害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能以企业其自身的经济业务为前提,这就是会计主体假设。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理想的、纯粹的空间范围。企业主体假设主要目的在于维护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 其次,市场经济存在经营风险,企业存在信用风险,资本也在集中和积聚。因此,企业可能随时面临破产倒闭、兼并收购等而使企业经营终结,如果企业存续期限不够确定,就难以对企业的交易及事项进行正常而恰当的确认和计量。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债权债务的结算、留存收益的处置等,如果会计存续期间不确定,就难以按照其技术或经济上的常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就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即假定企业的存续期限是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否则就认为企业会无限期地继续经营下去,而不停止和清算。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它给定了企业预期可持续经营的理想期限,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等可按照正常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再次,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但总不能直到企业终止才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因此,会计应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即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跨月、季、年的连续性,也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业务活动划分为等长的会计期间,作为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时限。 最后,企业会计是以什么计量方式和尺度来核算和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呢?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复杂繁多,必须采用一套能够对企业所有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和披露的计量尺度,现阶段货币职能的不可替代性,当然也只有货币量度能够担此重任。因此,选择了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这就是货币计量假设。 总之,以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会计核算和披露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空间范围,以持续经营假设给定企业经营活动无限期的可持续性,以会计分期假设规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期间,以货币计量假设设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量度。这样,会计就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一个持续经营的特定会计主体某一会计期间的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和披露。 会计假设为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实践和会计检验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会计原则。财务会计要按照会计假设奠定的基础核算和披露信息,那么,作为公共产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科学、规范,确定其应具备的质量特征、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及对其进行必要修正的弹性规定。这就是要制定会计原则,规定财务会计信息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使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规定财务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标准,按照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成本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准则来进行企业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同时还规定财务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时,可以依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对前述会计原则进行修正。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主体拥有资金在静态下(某一时点)的存量(财务状况)和动态下(某一时期)的流量(经营成果)类别和规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6大会计核算和披露的内容。它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按照会计原则要求,为实现会计目的而提供的可用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对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和披露的方法和程序。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管理科学。如何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即采用什么方法对会计核算和披露的内容进行数据采集、计算、归集、分类、再分类、汇总、披露,就需要根据假设和会计原则,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从而需要研究会计的方法和程序,以提供会计主体的符合质量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 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构成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会计实践。会计实践是将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具体实务相结合的过程。会计实践既是一个实务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作为前者,就是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包括组建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以便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的;作为后者,就是研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探讨会计制度的创新和会计政策的安排,例如,如何设计、执行、测试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组建会计机构,如何配备会计人员,如何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如何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素质培训,如何设计、安排、执行、监督会计制度,如何根据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等,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应用理论研究问题。 对会计实践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构成会计的应用理论。 会计检验。会计检验是对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测试、评价、反馈和改进的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使得会计管理体制进入运行状态。财务会计能否在会计假设的前提下,按照会计原则,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要素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否提供符合会计目标的财务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理论体系中每一个构成因素自身的完善性和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相适性。经过会计检验,如果一定环境条件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会计管理体制的运行,能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也就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如果运行的结果不能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失误,则没有能够实现财务会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通过反馈程序,查找会计理论框架体系各个因素方面可能存在的完善性和相适性问题及原因,并加以改进或修正,以便使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经得起会计检验,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通过会计检验的会计理论结构框架体系,才是理想的、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检验,经常地对会计理论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才能使会计理论不断地创新,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或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法律、科技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会计环境对会计既可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会计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制约会计的发展。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影响会计目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和会计检验,又影响会计实践及会计目标的实现,还会通过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本身。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还是双向的、相互的,也就是会计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环境。

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 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2009年3月——4月底我在物流公司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现作如下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 财务会计业务包括下列各项:(1)原始凭证的核签;(2)记账凭证的编制;(3)会计簿记的登记;(4)会计报告的编制、分析与解释;(5)会计用于企业管理各种事项的办理;(6)内部的审核;(7)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8)其他依照法令及习惯应行办理的会计事项。各项会计业务应包括预算、决算、成本、出纳及其他各种会计业务。报表的编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务,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要准确、全面、及时,然而当前的财务报表有很多的局限性。在电子商务时代,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持,报表的生成将呈现自动化、网络化和非定时性,冲破了时空的限制。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疾步跨入信息社会。网络经济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作为网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物流公司基本上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财务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财务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首先,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其次,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录入。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本日终结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是否平衡。最后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 三、实习体会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由于财务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我只能参加财务部门中较为简单的工作,如出纳及帮助会计进行帐目的核对等工作。虽然工作不难,时间也不长,但我仍十分珍惜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增长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

基础会计论文1500字开头

浅论会计发展史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代会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责任心与管理的重要。没有范文。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一个结构严密和层次递进的逻辑体系。它全面反映了财务会计理论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会计的目标。会计理论是以会计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会计,首先就应确定会计研究要达到的目标。理所当然,会计的目标构成会计理论框架合乎逻辑的起点。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会计假设。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通过建立会计假设,确定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构造一个理想客体,以便“舍弃其客观原形的原始形态,撇开与当前研究无关的内容、次要过程和干扰因素,使其以理想化的纯粹单一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者的面前,……使我们有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运动的规律,达到对其本质的科学认识”(戴蓬军,1992)。 会计既然是提供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就应进一步确定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并指定计量的方法,即我们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来核算和披露会计信息。由于现实世界中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存在的复杂性、相关性等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对象,必须加以理想化、纯粹化,以便达到对会计对象本质的科学认识。 现实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首先,在企业所处的各种内外部环境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与投资者存在投资关系、与债权人存在借贷关系、与客户存在交易关系、与政府部门存在监管关系、与内部职工存在劳资关系等。上述关系的存在,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使其复杂化,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可能混淆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相关者自身事项的边界,因而,将本不属于企业的交易或事项纳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以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影响企业损益的计算和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但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更重要的是损害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能以企业其自身的经济业务为前提,这就是会计主体假设。它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理想的、纯粹的空间范围。企业主体假设主要目的在于维护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 其次,市场经济存在经营风险,企业存在信用风险,资本也在集中和积聚。因此,企业可能随时面临破产倒闭、兼并收购等而使企业经营终结,如果企业存续期限不够确定,就难以对企业的交易及事项进行正常而恰当的确认和计量。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债权债务的结算、留存收益的处置等,如果会计存续期间不确定,就难以按照其技术或经济上的常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就必须以“不变应万变”,即假定企业的存续期限是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否则就认为企业会无限期地继续经营下去,而不停止和清算。这就是持续经营假设。它给定了企业预期可持续经营的理想期限,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等可按照正常的状态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再次,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状态,但总不能直到企业终止才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因此,会计应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即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跨月、季、年的连续性,也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业务活动划分为等长的会计期间,作为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时限。 最后,企业会计是以什么计量方式和尺度来核算和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呢?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复杂繁多,必须采用一套能够对企业所有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和披露的计量尺度,现阶段货币职能的不可替代性,当然也只有货币量度能够担此重任。因此,选择了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这就是货币计量假设。 总之,以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会计核算和披露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空间范围,以持续经营假设给定企业经营活动无限期的可持续性,以会计分期假设规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期间,以货币计量假设设定财务会计信息核算和披露的量度。这样,会计就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一个持续经营的特定会计主体某一会计期间的交易和事项进行核算和披露。 会计假设为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实践和会计检验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会计原则。财务会计要按照会计假设奠定的基础核算和披露信息,那么,作为公共产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科学、规范,确定其应具备的质量特征、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及对其进行必要修正的弹性规定。这就是要制定会计原则,规定财务会计信息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使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规定财务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标准,按照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成本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准则来进行企业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同时还规定财务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时,可以依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对前述会计原则进行修正。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主体拥有资金在静态下(某一时点)的存量(财务状况)和动态下(某一时期)的流量(经营成果)类别和规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6大会计核算和披露的内容。它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按照会计原则要求,为实现会计目的而提供的可用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 会计方法。会计方法是对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和披露的方法和程序。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管理科学。如何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即采用什么方法对会计核算和披露的内容进行数据采集、计算、归集、分类、再分类、汇总、披露,就需要根据假设和会计原则,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从而需要研究会计的方法和程序,以提供会计主体的符合质量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 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构成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 会计实践。会计实践是将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具体实务相结合的过程。会计实践既是一个实务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作为前者,就是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包括组建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以便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的;作为后者,就是研究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探讨会计制度的创新和会计政策的安排,例如,如何设计、执行、测试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组建会计机构,如何配备会计人员,如何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如何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素质培训,如何设计、安排、执行、监督会计制度,如何根据会计主体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等,都是需要进行探讨的应用理论研究问题。 对会计实践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构成会计的应用理论。 会计检验。会计检验是对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测试、评价、反馈和改进的过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使得会计管理体制进入运行状态。财务会计能否在会计假设的前提下,按照会计原则,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要素进行反映和控制,能否提供符合会计目标的财务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理论体系中每一个构成因素自身的完善性和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相适性。经过会计检验,如果一定环境条件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会计管理体制的运行,能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也就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目的;如果运行的结果不能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失误,则没有能够实现财务会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通过反馈程序,查找会计理论框架体系各个因素方面可能存在的完善性和相适性问题及原因,并加以改进或修正,以便使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经得起会计检验,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通过会计检验的会计理论结构框架体系,才是理想的、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检验,经常地对会计理论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才能使会计理论不断地创新,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各种内外部条件或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法律、科技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会计环境对会计既可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会计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制约会计的发展。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影响会计目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方法和会计检验,又影响会计实践及会计目标的实现,还会通过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本身。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还是双向的、相互的,也就是会计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环境。

会计学基础论文1500字开头标题

1、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和核算的探讨2、 加强工资核算和管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研九3、 关于目标成本的研究4、 会计准则的性质与会计准则的完善5、 不确定性及其对会计管理的影响6、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7、 网络环境下的收入确认与控制问题8、 我国企业会计的基本目标及实现路径9、 关于责任成本核算的研究10、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反腐倡廉11、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1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13、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14、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信性15、论稳健原则16、稳健原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17、论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18、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9、存货的管理问题20、存货计价与存货控制21、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实问题22、论企业折旧问题23、论加速折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