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2000字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8 11:06:16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2000字论文摘要

利处有三 防洪:“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5亿立方米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发电: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18~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航运: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弊端有三: 1、宏伟的三峡工程上马,百万移民大军湖北只占极少一部分,而绝大多数移民是四川人,在三十年前三门峡移民的后遗症依然无法解决的今天(三门峡工程使一部分移民成为职业上访客,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这种背景下又增加一个三峡百万移民的浪潮,我们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 2、我们虽然已经吸取了三门峡移民的经验教训,不使大多数移民背井离乡,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这根本无法解决移民的后遗症: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贫瘠,生活水平降低,同时,由三峡大坝至重庆以至成都一线地下水位全面抬升,在洪水泛滥时将严重威胁重庆以及成都一线安全,今天的两湖灾难就是明天的成渝写照! 严重扰乱三峡以至川东的生态平衡: 突然增加的一个巨大水面将会使当地传承千年的生物种群更迭,而新的适应期将以十百年计,这将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优势动植物种群消失,短期内很可能使库区昆虫种群爆炸式增加,这种巨变式的生态更替能使人生活舒畅吗?另外,高高的水坝将拦截鱼类的洄游,而最终使长江、黄鱼类产量降低 3、长江的几条大支流如汉江、沅江、湘江、赣江等均在三峡大坝以下,出现在这些流域的大洪水三峡大坝是根本无法进行拦截的,例如1998年的超历史洪水初期主要是三峡大坝以下段落的长江支流区域(主要是沅江)连降暴雨所致,只是今年大洪水的后期洪水(主要是第六第七次洪水)的主要来源是三峡大坝以上,就这一点来说,三峡工程对于拦截洪水将是有限的 如果未来的三峡库区被泥沙淤积,那么对上游洪水将毫无拦截能力(这种可能性极大),即使不淤积,并假定三峡大坝成功地拦截了上游洪水,正如以上所述,洪涝区域将由今天的三峡大坝以下扩展至天府之国,洪涝面积将比今天的还要大,这又何苦来哉! 将来如果再发生有如今年的大洪水,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炸弹,如果大坝一旦溃堤,任你百万、千万大军也难抵挡;

利:1、提高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其效益巨大;2、输出强大清洁的水电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3、将重庆以下的川江航道加深、加宽,极大地提高了航运能力(年运力已突破1亿吨),而水运是最经济的,因此也减少了环境污染;4、为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提供加大供水的水源;5、提高了中下游枯水期的流量。弊:1、相对而言的清水下泄会使中下游河床部分下切,造成局部的崩岸、取水高程降低(可采取局部的工程措施解决),河床下切后反过来对行洪是有利的;2、引起水库库区的地质问题,如滑坡(可加强监测或采取工程措施处理)。所谓的诱发汶川地震、改变了大气候,那是外行的无稽之谈。

三峡工程的利在于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弊端是,造成下游水位降低,周边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2000字论文

利:1、提高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其效益巨大;2、输出强大清洁的水电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3、将重庆以下的川江航道加深、加宽,极大地提高了航运能力(年运力已突破1亿吨),而水运是最经济的,因此也减少了环境污染;4、为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提供加大供水的水源;5、提高了中下游枯水期的流量。弊:1、相对而言的清水下泄会使中下游河床部分下切,造成局部的崩岸、取水高程降低(可采取局部的工程措施解决),河床下切后反过来对行洪是有利的;2、引起水库库区的地质问题,如滑坡(可加强监测或采取工程措施处理)。所谓的诱发汶川地震、改变了大气候,那是外行的无稽之谈。

三峡工程的利在于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弊端是,造成下游水位降低,周边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2000字论文题目

三峡工程首要的建设目标是防洪,使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将给沿江的工业城镇和广大地区提供廉价而清洁的电力。这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充分条件。  三峡水库的形成,改善了峡谷河段的航道,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以直达重庆,通航能力可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而且可降低航运成本30%~37%。  建成后的三峡工程,作为中国的大西南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机联系的纽带,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必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腾飞。这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及市场机遇。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它由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库移民工程,世界最大规模的拦河大坝、水力发电厂房、通航建筑物以及大规模的远距离输变电工程组成。  三峡工程巨大的建筑规模,给中国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建筑业、材料工业、机械电气制造业以及电力、信息产业提供一个不小的市场机会,也促进这一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  三峡工程需要当今世界的最新技术,也将为国际工程界、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界提供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关于水库移民。水库移民搬迁约达100万人口,需要重建家园。水库淹没区都是沿江比较贫穷的地区,大量移民资金的投入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开发性移民”的移民方针将促进库区经济繁荣。动迁库区100万人口换得下游尤其是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的安全保障,从政治、社会、经济等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兴建三峡工程能得到库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原因。  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岸稳定  诱发地震研究对三峡水库分段进行评价的基本结论是:从坝址至庙河长16公里的结晶岩低山丘陵库段,岩体完整性好,历史和现今有感地震活动稀少,蓄水后不排除发生浅源小震,最大震级预计不大于里氏4级;自庙河至白帝城长142公里的碳酸盐岩峡谷库段,可能发生岩溶性的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也不超过里氏4级;白帝城以上以砂岩、泥岩为主的库段,无大断裂通过,岩体透水性弱,不具备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  根据长期的地质勘测研究和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成果,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均不孕育发生严重地震的地质背景。三峡水库蓄水后,虽不排除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从高估计,影响到坝区的最高地震烈度不会超过VI度,不会影响按Vll度设防的主要建筑物的安全。  三峡水库库岸主要由坚硬岩石和半坚硬岩石构成,大的断层不多,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也不强烈,因而库岸总体稳定性是好的。但三峡河段岸坡在长江河床下切的过程中,在岸坡上发生一些崩塌和滑坡,属于河流发育过程重点正常自然现象。历史上曾有发生,水库蓄水后也有可能继续发生。经查明,库区岸坡分布有大于100万立方米的大型崩滑、危岩体共284个,总体积约30亿立方米。其中稳定性差和较差、蓄水后可能失稳的大型崩滑体共64个,总体积3.4亿立方米,即使全部失稳滑塌入水库,对水库库容和寿命也无实质性的影响。距大坝26公里以内的库段,不存在可能失稳的大型崩滑体,故可能发生的库岸崩滑不会影响枢纽建筑物的安全。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水深加大,可能发生库岸局部的滑坡和崩塌,不会影响航道通航。水库蓄水后,可能受库岸局部滑塌影响较大的是库岸的新老城镇和居民。因此,要充分重视移民新城镇和集中居民点选址的地质条件,同时要建立对可能失稳的崩滑体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221亿库容是指汛期三峡水库有这么大的容量来拦洪。这将使中下游2300万亩耕地、1500万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这是修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标。应该说,修建大坝改善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有了这么高的大坝,我们可以得到清洁能源。它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燃烧5千万吨煤碳。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气层排放1亿2千万吨的二氧化碳。还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这不仅对中国环境是一个改善,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改善也是有意义的。这是三峡工程对环境有利的一面。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它要淹没土地,但淹没的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数量很少;它要搬迁居民113万人口,但搬迁的都是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人口。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这些人搬迁后生活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高。这也是三峡工程由不利的一面转换为有利的一面。三峡水库没有大量森林,不是自然生态非常好的地区,当然也会淹没一些文物,这是古代居民在这里留下的一些遗迹。但三峡工程兴建后,一些重要文物都得到了搬迁和保护。利与弊比较,利大于弊。所以中国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

利用水利资源发电,减少能量损耗改善中下游水利问题防止洪水干旱发生 等等!

我看到过报道:江湖关系失调,湖泊生态系统面临死亡。由于三峡工程和上中游的大坝工程抢水满足发电利益,加上南水北调和其补救工程的影响,长江下游水量大大偏离自然流量。又受清水下泄影响,长江干流河道切深,使得长江和两岸湖泊的关系失调,鄱阳湖、洞庭湖和洪湖等湖泊经常湖底见天,湖泊生态系统面临死亡。难怪这些年我们旁边江西乐安河的河流总是干的,再也没有客轮、货轮了!!!还有这个,大家看看。。。。哎!!什么日子 _shtml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2000字论文怎么写

三峡工程的利在于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弊端是,造成下游水位降低,周边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三峡工程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负面事件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但据验收组副组长潘家铮解释,这些裂缝的确存在,但极为细微,最宽不超过2毫米,对大坝安全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这些裂缝的产生均为技术问题,绝非质量问题,世界上其他一切水电站也都存在这种裂缝。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1,早期对抗洪能力的预估过于乐观  三峡工程上马之初,宣传的首要功能,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洪患问题。当年的口号是“三峡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长江告别洪患之时”。  但从媒体宣传来看,这个口号在建成以后越来越低调,03年建成时号称“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而08年就变成了“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而去年则宣称“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2,解决泥沙淤积也不如预期顺利  大坝淤沙是水利建设一大难题,据报道,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处理排沙问题,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被认为是水利史上一大创举。但最近又有报道指出,从水库运用初期的监测来看,这种方法仅能排出70%左右的泥沙。据监测,蓄水以来,2003~2007年,每年入库2亿吨泥沙,约有3亿吨淤在库内。  3,调水与发电尚需协调  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削丰补枯,调节水旱平衡。但对三峡公司来说,发电是他们的收益来源,与调水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关于今年旱灾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出现的“淡季用电高峰”让三峡用去大量水体发电,加剧了下游旱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银堂也认为,由于三峡工程兼具水利、水电的枢纽作用,其大体量发电用水客观上会造成下游“缺水”的现象。  二,环境影响:可能被夸大,仍然很严峻  旱灾被认为与三峡工程有关  1,“影响气候”的指责缺乏依据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而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则表示,有人认为三峡库区对三峡周边广大地区的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的影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库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根据2007年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三峡库区的污染问题形势严峻,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米之后,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在135米蓄水过程中和蓄水后局部时段,香溪河等12条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藻类过度繁殖)现象,回水区水流减缓,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报告称,地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70%,主要来自库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  3,比起地震,山体滑坡是更值得重视的地质影响  三峡工程曾被指责为库区地震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坝与地震的关系以目前的观测手段尚无法证明,但山体滑坡已经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据新华社记者报道,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影响人数11535人,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蓄水至175米,再消落回145米,所产生的30米消落相当于百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对库岸边坡的考验就可想而知。  三,航运作用还需要长期开发  重庆并未迎来万吨巨轮  1,“巨轮直航重庆”目前难以实现  三峡设计和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万吨轮直达重庆”的诱人蓝图,但实际上,长江中下游一座座跨江大桥早已形成百桥锁江,巨轮无法从桥下通过,进入长江上游。  对于“巨轮入重庆”的构想,三峡的出现理顺了上游航道,而下游要不要拆桥让船,已经引起了持续的争论。  2,航运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  据公开的信息,三峡船闸设计之初确定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为5000万吨,双向运行为1亿吨,而实际上,三峡船闸的五级船闸启用后至今,双向船闸的通过能力到5000万吨就已经出现饱和。而且,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5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重庆市交通部门提出要尽早论证、规划并最终在三峡大坝上建设第二座双线五级船闸或第二座升船机,并称“这才是打开长江通航瓶颈的根本办法”。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 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历史上,长江上游洪水频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都要进行分洪,但总会淹没乡村和农田。而三峡大坝具有强大滞蓄洪水能力,防洪库容近200亿立方米。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可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发电也产生巨大利益,该工程起初便只考虑发电。文革后三峡工程被第三次提起,1994年三峡水电站正式动工,其发电量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0%。为国家带来部分财政收入,也解决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电力供应。 在长江三峡工程筹建开始,便与生态、文物保留等诸多问题相伴。 白鳍豚,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三峡工程其上千万吨的通航能力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鳍豚被螺旋桨击毙的事件,同白鳍豚同意珍惜的中华鲟也成了受害者,三峡工程每年蓄水时,会让下游天然水量有所减少,这有可能干扰中华鲟的栖息与产卵。除水生生物外陆生生物如川明参,因在淹没区内或者建造其他设施而遭破坏…… 我国是文明古国,而三峡地区富有地方特色,其文物、遗址不可估量,但由于三峡工程淹没范围广淹没地面地下文物、遗址众多,虽有所保护规划但也有一部分文物没入了淹没线以下并且出土几率少之又少。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许多措施,其弊端被缩放,与其利——数千万人民生命安全相比还是较小的。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总结论文摘要

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

三峡的有利之处在于:具有防洪、抗旱、运输、旅游、发电五大功能,主要是为了前三项,能够使得三峡地区的准能运输条件有所改善。因为以前三峡是鬼门关,后来虽然炸掉了一些礁石,急流险滩仍然是它的特色,逆水行船、夜间航运都有一定的危险性。筑坝之后,万吨运输船队可直达重庆,通航能力提高了数倍,发电也是世界流行的清洁能源产生的电力(全天然无污染的长江水为动力),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而且,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前期投入,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弊端主要有:三峡部分地区的文物会被淹没,有些已经异地重建,有些永久沉入水下;其次是部分植被淹没,改变了三峡坝区附近的生态和小气候(不一定都会变坏);三是让支流的河水水位提高,对部分居民有影响,需要搬迁移民百万人;四是地质不稳定地区可能有一些泥沙卵石冲入河道,需要用冲沙的办法排出(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总的来说,修建三峡大坝是利大于弊的。即使发生灾害或者战争,它也不会成为一个难题或者一个充满风险的战略目标。因为它的下游有三个巨大的急转弯,可以防范大坝突然的破坏。

一、优点:1、航运效益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2、抗旱功能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全面完成,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展现雄姿。尤为可喜的是,三峡建设者不仅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纪录,而且把住了质量关,已竣工的单元项目质量评定全部合格。3、发电功能三峡电站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4、防洪效益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二、弊端:在三峡大坝中,埋设了很多仪器,通过仪器监测,发现有些纵缝在灌浆后有张开现象。扩展资料:截至2019年4月,三峡大坝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45毫米~69毫米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24毫米~63毫米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0毫米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82毫米~70毫米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大坝人民网-专家眼中的三峡大坝纵缝、泥沙淤积和投资问题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负面事件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但据验收组副组长潘家铮解释,这些裂缝的确存在,但极为细微,最宽不超过2毫米,对大坝安全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这些裂缝的产生均为技术问题,绝非质量问题,世界上其他一切水电站也都存在这种裂缝。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