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谈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文范文初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7 06:54:26

谈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文范文初中英语

一、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动、喜欢热闹,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改变传统课堂中“讲解+阅读+背诵”的单一教学模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学习最好的刺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以达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一)趣味记单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枯燥、无趣又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就是单词的记忆了。为此,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有趣的单词记忆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效果。例如,英语单词中存在这种有趣的现象:clever聪明的honest诚实的intelligent 智慧的noble高贵的excellent卓越的smart机灵的elegant优雅的把以上这些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放一起就是:Chinese――中国人。教师利用这种趣味单词组合现象,可以缓解学生记忆单词时的枯燥,在这种趣味的环境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二)课堂小游戏在开始上课之前,利用5―6分钟的时间开展一个英语小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复习学生的英语知识。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开展英语课堂小游戏,比单纯地利用“讲解+阅读+背诵”的单一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更能增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floor”“door”“chair”“window”这些单词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单词的掌握,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摸东西”游戏。在课堂上,教师大声说摸某个东西,如“ouch the floor/the door/a chair/a window”等,提前指定的学生就要迅速地用手摸到指定的事物。这个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还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英语单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乐”中掌握知识,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二、倡导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要服从课堂秩序。教师除了要讲解知识外,还要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缺乏活力和创造力。此外,师生的不平等关系也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和讨论的机会,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很少,无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堂管理目标,营造和谐、平等、宽松的合作课堂氛围,建设互动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提问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是一种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技术性,不能单纯地为互动而提问,重要的是所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这需要教师认真筛选问题。课堂提问要富有针对性、启发性,还要把握适当的提问时机,同时注意学生的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进行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巧妙地设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机械的提问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保证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熟悉了“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这个句子的意思及用法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对话形式,自己设计对话,以便更好地掌握句子用法:Please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ut Lucy and Lily like this:Lily: i,Lucy,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Lucy: When?Lily: Lucy: Sure,I’d love / I’m sorry,I have to…这样让学生自己模仿编写对话,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三、重视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使得教师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英语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种考查方式只能反映学生记忆能力的好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能力和素质,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符。传统的以分数定层次的考查方式,以单方面的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不利于发扬学生的优点,改进学生的缺点。它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其改进、激励与发展的功能,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新课程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一些教师开始将评价内容从重视知识向重视学生素质提高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的笔试向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转变。例如,在评价学生时,根据其口语训练情况、写作情况及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综合评价是多方面的,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总之,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促进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改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同时也更好地完善了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谈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文范文初中语文

什么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就是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美观漂亮的教学板书,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等。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语文教师的职业如此美丽,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就你所了解的状况而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答: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以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经常参加政治时事学习,了解掌握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深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4、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和熏陶感染作用。 二、要有广博的知识体系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的渊博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各方各面的综合知识,不求甚解,但愿广博。如具有政治学、经济学、史学、哲学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发展各种业余爱好。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拓展知识面、有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 2、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并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改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 3、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三、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开展,才能有效的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1、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如讲课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准确精炼,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开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 四、要有过硬的文学功底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质,有过硬的文学功底,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1、教师应该多读一些有较高品位的文章。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学生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一定要读,而且要细读,精读 2、语文教师应多写一些下水作文。 五、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和锻炼自身的创新意识,以便更好地施教于学生。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并在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榜样!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如今的学生是活跃的、认知是广博的……他们所知道的、掌握的、关注的……是父辈们难以想象的。在这崭新的时空,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课改下具有这些特点的学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担负起培育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职责。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呢?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识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从而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模式和教育结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三、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涉及面广,它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认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综合。它体现了教师的内涵和魅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之后,要去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确立研究课题,勤于动手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1.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养,高水平、高能力就成了虚妄之谈。作为一个教师要上好课、育好人,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行吗?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2、会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以书为主,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3.我们应苦练基本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佩服,谈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因而教师应做到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我们要善于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具备了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

谈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文范文初中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一)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新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诸如教育民主化、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关爱自然、注重个性发展等,以及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集体统一性教学向个别差异性教学转变、知识技能接受教学向知识的主动建构转变等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取向等。校长只有继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二)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实际上给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被弱化和淡化,而应该不断地得到强化。作为校长,应该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使职业道德的提升,进而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三)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教师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更新能力的缺失,成为新课程推进的一大障碍。因此,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来构建教师的多元知识结构成为校长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校长队伍(特别是中小学校长)要加强人文知识修养,要具有跨学科的教学指导能力,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四)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引导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新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生成性资源处理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差异教学能力、评价学生行为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和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必须在学校适时开展培训,组织必要的能力提升竞赛活动,推行有效课堂评估制度,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让教师全部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五)关注教师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进行终身学习,就很难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校长,应该帮助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多方面努力营造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有步骤的派遣教师参加正规化培训;二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三是制定相应的制度,激励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

谈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小论文英语

As a teacher,she or he should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that will be taught to the As an old saying goes: a teacher should have a barrel of water if he wants to give his students a drop of And some people also say that the teacher is just like a library where any student will choose a book at any time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always be ready for it But in the meantime I think the teachers' working attitude and the concern to the students should also be equal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teachers will be active in their teaching only if he likes his work and the students What's more ,if the teachers can show the concern to the students ,they will be encouraged to study hard, which will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students' So not only should the teachers have a good knowledge but also they should have an active working attitude and the concern to the

Mr Shao taught me English when I was in Senior TWith the bald head and hunchback, the fifty or some man distinguished himself from his counterparts in many He was so addicted to tobacco that he couldn't even skip acigarette in the corridor at the interval between two Due to the long time consumption of cigarettes, his teeth had gone totally bad and occasionally let off unpleasant smell which really disturbed us when we were talking to At times, he came to recognize it and consequently found out a He suggested we write down our problems and he answer them in the written Although I knew all along that he was a careful man, his quotations of five different dictionaries on a single multiple choice problem was still beyond my wildest What's more, none of us could imagine how excellent his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What he tended to do in his class was to recite several segments of the famous ancient prose and then put them into E However, under the pressur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 the students didn't seem to be so interested in his Therefore, he tried to stimulate the class by editions of Times as prizes for answering It worked on us On the day of the entrance exam, he waited nervously with us out of the examination He kept reminding us not to drink water in case that we would feel like going to toilet during the Not withstanding his constant claims that we students were far less important than his beloved daughter, we did feel his devotion to

As a teacher,she or he should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that will be taught to the As an old saying goes: a teacher should have a barrel of water if he wants to give his students a drop of And some people also say that the teacher is just like a library where any student will choose a book at any time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always be ready for it But in the meantime I think the teachers' working attitude and the concern to the students should also be equal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teachers will be active in their teaching only if he likes his work and the students What's more ,if the teachers can show the concern to the students ,they will be encouraged to study hard, which will have a good effect on the students' So not only should the teachers have a good knowledge but also they should have an active working attitude and the concern to the students

Abstract: Optimiz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the pursuit of high efficiency is the English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work every topic worthy of exploration, for which we can try to follow the English law of master rhythm of English class, the creation of optimal learning state, pay atten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focusing 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class to start Key words: optimiz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谈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论文范文初中数学

暮然回首,大学生活已经成为美好的追忆,大学里埋头苦读的情景是那么让人怀念,朋友间彻夜畅聊的情景是那么让人难忘,师生间畅谈教育哲学的情景时那么让人受益匪浅当面对初出茅庐的自己的时候,一踏入工作岗位就接手两个班的数学,还担任班主任,说实话有点担心。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会照顾不过来,感谢现在学校的老师们,总是处处照顾我们这些新教师,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从事工作已经三个月,正在慢慢地熟悉现在的工作,习惯每天穿梭在学生中,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仿佛再大的烦恼也会立即烟消云散。为了以后能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我对自己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 具有广博的知识,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渊博的各学科的知识,可以说教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新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个个非常调皮捣蛋。学生为了整一整这个数学老师,便拿着一道非常难的奥数题来到新老师的办公室。正当他们心想这次你还不丢脸,洋洋得意的时候,这位老师已经面带微笑准备跟他们分析题目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都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位新教师,。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学生会在数学课堂上捣乱,再也不会有学生不尊重这位新教师。是什么征服了这帮小顽皮呢?不正是这位老师精湛的专业知识?试想:如果当时这位新教师被难住了?那么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他不仅在学生面前失去了做教师的威严,而且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课堂的不尊重。  仅仅将知识局限在数学方面当然也是不够的。小学生有问不完的问题,因为他们看见不知道的事情就会形成疑问,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无所不知的,所以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当然也为了让我们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高大,可千万别被小孩子难倒。  时代在不断前进,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无止尽,不断与时俱进,不被社会遗弃。  二、 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做到张弛有度。  第一任班主任工作结合以前实习的经验和现在工作单位的各位老师的指导,慢慢地摸索前进,在摸索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一开始真的每天都被气得半死,学生不是纪律特差,就是作业拖拖拉拉。小孩子就算你再凶,也不会收到什么回报。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不能用一刻宽大的心包容学生那一点点小的错误,或许换一种平和的方式相互交流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学生心,玻璃心,它是单纯的也是敏感的,是透明的也是脆弱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使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我们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引导他,鼓励他,处处为学生着想,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  当然,宽容,并不等于纵容,这就是我借来要说的张弛有度。如果教师一味宽容学生,总是以宽容之心对待一错再错的学生,那么就是不负责任,失去做教师的威严。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宽容应该因时而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别。教师应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评判学生看主流,心存善意看发展。  三、 时刻保持一颗阳光之心,让快乐传递在每一个人身边。  刚步入工作岗位,面对着巨大的工作任务,无时无刻不感到肩膀重担沉重,甚至有的时候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可是只要你转身看看太阳,你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那么阳光明媚。虽然工作辛苦,但是同样的你也收获了许多,这些不是金钱能够买得到的。数学老师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严肃,说话一板一眼,面无微笑的。数学老师同样可以具有语文老师的温柔,具有美术老师的幽默,具有音乐老师的快乐,所以不要做一位严肃的数学教师,让我们以一颗阳光的心面对繁重的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  时代在发展,新形势下,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并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充实自己,做到不断进步。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