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大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1000

发布时间:2024-07-06 21:38:18

大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1000

两重性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开始树立起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公关意识、环保意识等。但是,由于对思想解放理解的肤浅,由于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加之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存在着诸多偏颇之处。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许多大学生不但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开始注重社会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是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即内在矛盾性。当然两重性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4 可塑性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他们拥护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他们注重事业、立足奉献,他们自强进取、诚信交往。他们是“最有希望的一代”、“思考的一代”、“走在改革的最前列”。中国社会正在变革中发展、进步,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也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观背景,客观性的环境条件。所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 多元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价值观已不再独领风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时髦”走;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特征与多元化主体组成的多元化社会格局相关,使得社会现象生活异彩纷呈,但也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应当指出的是,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主导地位。

要做到知行合一,一要有思想,没思想就容易随大流,没有进步的源泉;二是要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永远是生活的弱者;三是要有决策力,知晓是非并学会判断选出行动的方向。

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爱国主义的知什么是爱国主义的行如何做到爱国主义的知行合一爱国主义的知,不单单是指认知,也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信念,同时带着丰富的感性色彩,深厚的情感纽带爱国主义的行,是真正有利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行动、行为,它是理性的。类似于砸日系车的行为,是绝对不算的,那只能叫野兽般的发泄因此,爱国主义的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统一它所要求的能力太高,既要有明辨是非的智慧,又要有坚定的信念之勇气,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

大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

高职大专要和实践联系起来可以增加他的动手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和落实这一发展的新型理念、新型思路,大学校园——作为培育国家和民族精英的摇篮也以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宣传和实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然而,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乐章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大学生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一方面反映了有的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个别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 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大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写作

大学生做到向上和善知行合一如下:1、要多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学子要在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中锤炼坚强的内心和正确的言行。2、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道德操守,讲规矩、守纪律,清白做人,明白做事;要不断提升道德品质,明德、致善、知行、利物,坚守初心。3、交志同道合之友,远离功利、势利、唯利的“朋友”;树立清白家风,传承修养美德,远离低俗、媚俗、庸俗。4、培育公益精神。它可以使大学生养成感恩、互助、友爱、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德育价值。 知行合一强调道外在和内在的统一,培育内在精神,提高思想境界。知行合一的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群体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违背伦理道德但又不违背法律等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时,可能我们中间的一些大学生就不再坚持自己心中的优良道德价值标准,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事情,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当代大学生的主流道德价值观是好的,但是为什么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出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危机呢?这是因为“道德修养的水平并不会随着知识的丰富而提高,但是知识的探求可以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向前发展,当然道德知识的提高也需要人们进一步付诸实践。”所以这就是对当代大学生提升内在涵养的一种要求。没有道德实践,那么道德理论就沦为了空谈。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择善人而较、择善书而读、责善言而行、择善行而从”,由此来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主观思维能力强而实际动手能力差等知行脱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单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与家庭的责任。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注重让孩子学习,认为学习好一切就好,不让或很少让孩子做一些实际动手的事情,殊不知这样做最终还是制约了孩子的发展。 而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并且依赖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关于某一事物的具体认识,只有这样才掌握真本领。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实践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知行合一,或者说是把知识联系实践的机会,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这不仅让我们把在课堂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提倡创新、提倡标新立异的社会,作为新世纪的年轻大学生,应该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勇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每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王守仁冲破封建道德樊篱、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勇敢精神中,学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为自己、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注: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答顾东桥书》)知能够指导“行”,是因为知对于当时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具有“明觉精察”的认识;行能够实现“知”,是因为行能够把对封建伦理道德具有“明觉精察”的认识转化为“真切笃实”的行动。

高职大专要和实践联系起来可以增加他的动手能力

答: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 知,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些学生已经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学习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学生不再是听老师在那枯燥乏味的讲,而是自己亲自做试验得出结论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大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题目

多读书,读一些正能量的书,同时,要自我调节心态,不要在负能量的环境中,有了一定的知识,从书中找到方法,才能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想道德模范学习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引领社会风尚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和落实这一发展的新型理念、新型思路,大学校园——作为培育国家和民族精英的摇篮也以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宣传和实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然而,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乐章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大学生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一方面反映了有的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个别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偏差。  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 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并且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扶;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可以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自制力,要很强的自制力,还有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很难做到最好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论文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

如今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一种风气。不论是哪所高校还是哪个专业,逃课现象都随处可见。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空壳。下面就是我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见解。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学子,起初还是会每节课都到的,可这也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大二大三逃课人太多,而且自己的课余时比起中学来说多太多太多了,宁可呆在寝室睡觉也不去上课,这就助涨了他们的懒惰性。“纯理论知识很枯燥无味,又不实用,我一上课就犯困。”一名学生小丁坦言,这就反映了课堂乏味,难吸引学生。如今就业压力大,为积累实践经验,兼职、实习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必修课”,如果与上课发生冲突,大多数学生会选择逃课,因为在他们看来,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补回来,但实习机会不是经常有的。这些学生就是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换言之,他们更看重社会实践,已陷入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误区。

知行合一曾经花费很长的时间去钻研《明朝那些事儿》,最近回头翻翻,发现最感慨的还是王守仁的那句“知行合一”。你可以这么去理解这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方能成才。你还可以这么去理解这句话——心中想的,要与手中做的相一致,方不负心中良知。像海瑞,一生抱负尽在为民谋利,同样,也将一生献给了人民。但是,我还是要说一说我所赞同的理解——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做法。王守仁曾作为御史巡抚过江西。比较搞笑的是,他其实是被当时的尚书大人王琼“坑”到了这里打困扰了朝廷十几年的土匪。作为一个哲学家,王守仁的用兵却是相当的诡异阴险。挖坑打伏那是经常的事,但兵力再多却也要将敌方围得半死不活再下手擒拿;有时故意说轻敌的话,却待对方休养生息时突然出手包了饺子。甚至投降的也不放过,什么被招安过好几次却又反叛了好几次的都杀了示众了,众土匪吓得假投降也成真招安了。江西清净了。奇迹发生了。而这,仅仅是因为王守仁有平定土匪的好的出发点和理想,并辅以狠辣无情的手段。遏制暴力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暴力对抗暴力,很对。另一个同样将“知行合一”发展到极致的人,叫做徐阶。当时朝政黑暗,嘉靖沉溺道术,严嵩把持朝政,妖风盛行。徐阶打败严嵩的方式,其实是很让人不齿的。提拔徐阶、相当于他老师一般的夏言被严嵩坑害致死,他不发一言;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也不忘上门拜访严嵩;嘉靖昏庸,他也主动要求替对方炼丹以博好感,提高自己地位对抗严嵩;甚至最后打倒严嵩,也是通过诬陷他的儿子严世蕃谋反来达到目的。是的,几乎是当时的所有人都在骂徐阶品德败坏,但他默默忍受了下来,并在打败严嵩当上首辅之后,提拔贤才,清理朝政,一手将大明王朝送上了一段虽不是巅峰但却安详和乐的时光。我佩服他,他可以为了人民百姓而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并在这昏暗的朝政之中,在一次又一次施展狠辣手段的同时,从不迷失自己,从不忘却自己的出发点。“用之善即善,用之恶即恶。”心怀一个好的出发点,最终目的是为世间争取广大公平的利益,过程也许遭人不齿,但若成功,亦值得。其实,林肯也是“知行合一”的执行者。在《解放黑奴宣言》的通过过程之中,他的幕僚手下曾询问过他是否需要行贿以保证宣言的通过,林肯含笑不语,手下心中了然,四处活动,最终宣言高票通过。美国的黑人,终于可以争取到自己的公平利益。其实这种事情很普遍。如果一个政客想要上台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那么他就不得不将对手挤下这竞争台。当然可以启用,但绝对不可以让其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或者升起相悖的思想。若日本打来的时候,我们不以同样的枪杆迎上,又怎可能将他们打出国门?若只是手捧经书满口宣扬仁义道德,只怕我中华大地,早已流遍鲜血了!我中国爱好和平,却为什么发展研制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若不是实力强大,一味的口说和平早已被人碾压了!其实,有很多高尚伟大的理想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强制暴力的无奈举措之上。所以,我们不止应该有一颗清明的心,还应该有可以保证理想实现的做法。“知行合一”,以脚踏实地的变通做法,来实现伟大高尚的人生理想。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