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人民日报第三次新疆工作四篇社论文章

发布时间:2024-07-07 11:52:59

人民日报第三次新疆工作四篇社论文章

如果你想要课本原话的话,我觉得你还是找一下百度或者是到图书馆去找一下,应该能够找得到的。

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的重要意义。从国际维度看,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有助于打牢提升涉疆对外斗争国际话语权、主导权的思想基础。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反恐维稳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一些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借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外良好形象和声誉,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新疆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有助于团结各族群众一致对敌,用新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主动反击西方国家抹黑歪曲的行为,增进国际社会对新疆的正面认知。会议注意事项: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部署要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加强同新疆协调配合,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江西力量。要坚决维护新疆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坚定不移抓基层强基础,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促进新疆长治久安奠定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七篇社论文章

未能找到原文,有一些参考的资料,先转发一下:  ----------------------------------------------------  1956年7月1日,恰好是党成立35周年的日子,《人民日报》在头版赫然刊登《致读者》的社论(胡乔木执笔),宣布改版(这是历史上党中央机关报的第二次大改版,第一次是1942年,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宣布改版)。  《人民日报》在这篇社论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这篇在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社论”公开承认“我们工作中仍然有很多缺点”,并决定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  “社论”提出的第一位的工作改进即是“扩大报道范围”。它还第一次破天荒地、令人惊异地申明:“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天职。”--中国人向来以“天”为最大。“天职”,足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人民日报》社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社论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读者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是通都大邑的,或者是穷乡僻壤的,是直接有关于建设的,或者是并不有关于建设的,是令人愉快的,或者是并不令人愉快的,人民希望在上多看到一些,我们也应该多采集、多登载一些。  “社论”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的改进是开展自由讨论。它指出,(1)“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这就大大拓展了党报的内涵和功能。(2)报纸“不能设想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不能“随时作出绝对正确的结论”。这表明党报工作者具有清醒的意识。事实上,正像社论所说,“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社会的成员不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抱有同一种见解”,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乃至截然对立的看法,都是正常的,也应该都是被允许的。(3)提倡自由讨论。社论明确指出:“害怕讨论的人总是可笑的人”。(4)“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虽然是经过编辑部选择的,但是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这一主张能在四十多年前就被提出来,充分表明党工作者一种非常开放的思想境界,也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  “改进文风”是这篇社论提出的第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文风的问题,实质上是个作风问题、学风问题,而对于党报来说,应当还有个“党风”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党就提出过。“社论”呼吁:“万不要让读者看了想打瞌睡”--真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这个问题虽提了几十年,但恐怕至今在一些媒体那里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人民日报这篇社论中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后来的实践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搁浅了,走向了与“社论”观点完全背离的路子。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是《人民日报社论全集》的第一部分,收录了自人民日报创刊至建国前夕的全部社论共18篇,篇篇堪称经典。《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代创刊词》、《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等重要而珍贵的社论文章都出现在这一部分。人民日报“解放战争时期”社论对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社会环境及舆论环境做出了及时的反应,以新闻评论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那一历史阶段的国情风貌。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人民日报社论全集》的第二部分,收录了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9月30日的全部社论2000余篇。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得到巩固,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进一步学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一系列重要而珍贵的社论,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是《人民日报社论全集》的第三部分,收录了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日至1966年5月31日的全部社论2000余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一同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过渡期,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社论,全面反映出一个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重多领域蓬勃发展的新中国,收录了《打破核垄断 消灭核武器》、《为什么要整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万岁》等体现那一时期特色的重要社论。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人民日报社论全集》的第四部分,收录了人民日报1966年6月1日至1976年11月14日的全部社论600余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用文斗,不用武斗》、《抓批林批孔 促工业生产》、《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等一系列未曾结集公开出版的珍稀社论全部收录在这一时期。  结束徘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结束徘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人民日报社论全集》的第五部分,收录了人民日报1976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全部社论2000余篇。《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高举民族民主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迎香港回归创美好未来》、《担当历史使命的坚强领导集体》等一系列颇具时代特色的社论,全面反映了新中国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在徘徊中前进,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的历史全景,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仁至亦有义尽的时候,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1979年对越反击战,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民日报社论文章十篇

未能找到原文,有一些参考的资料,先转发一下:  ----------------------------------------------------  1956年7月1日,恰好是党成立35周年的日子,《人民日报》在头版赫然刊登《致读者》的社论(胡乔木执笔),宣布改版(这是历史上党中央机关报的第二次大改版,第一次是1942年,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宣布改版)。  《人民日报》在这篇社论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这篇在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社论”公开承认“我们工作中仍然有很多缺点”,并决定从三个方面改进工作。  “社论”提出的第一位的工作改进即是“扩大报道范围”。它还第一次破天荒地、令人惊异地申明:“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天职。”--中国人向来以“天”为最大。“天职”,足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人民日报》社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社论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读者要求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是通都大邑的,或者是穷乡僻壤的,是直接有关于建设的,或者是并不有关于建设的,是令人愉快的,或者是并不令人愉快的,人民希望在上多看到一些,我们也应该多采集、多登载一些。  “社论”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的改进是开展自由讨论。它指出,(1)“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这就大大拓展了党报的内涵和功能。(2)报纸“不能设想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不能“随时作出绝对正确的结论”。这表明党报工作者具有清醒的意识。事实上,正像社论所说,“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社会的成员不可能对于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抱有同一种见解”,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乃至截然对立的看法,都是正常的,也应该都是被允许的。(3)提倡自由讨论。社论明确指出:“害怕讨论的人总是可笑的人”。(4)“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虽然是经过编辑部选择的,但是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这一主张能在四十多年前就被提出来,充分表明党工作者一种非常开放的思想境界,也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  “改进文风”是这篇社论提出的第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文风的问题,实质上是个作风问题、学风问题,而对于党报来说,应当还有个“党风”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党就提出过。“社论”呼吁:“万不要让读者看了想打瞌睡”--真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这个问题虽提了几十年,但恐怕至今在一些媒体那里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人民日报这篇社论中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后来的实践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搁浅了,走向了与“社论”观点完全背离的路子。

这个从网上能搜到的,另外找报纸看一下

有点子也要有胆子(思想纵横)武园萍《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7日 07 版)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以卖豆腐为生的小作坊老板看到别人发了财,心有不甘,总想找点别的发财门路来改变现状。晚上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想到很多可以发财的路子,可真要去干又顾虑重重,不是这个很难办,就是那个不太稳当,迟迟下不了决心,最终还是觉得卖豆腐顺手稳当。旁人知道这件事后就笑话他:晚上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姑且不去管它。但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干点事情,就不能只有想法没有做法、光有点子没有胆子。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豆腐店老板”式的人。比如,有的人脑瓜子转得快,一会儿这个想法,一会儿那个高招,就是没看他干成什么像样的事;有的领导上任后似乎很有一番抱负,有改革创新的打算,有美好的设想,就是没看他拿出什么实质性的举措;有的领导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乱现象想下决心整治,也想了一些点子,拿出了方案,可就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等等。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想归想、干归干,一来真的就胆怯,一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变样。一些改革之所以停滞不前乃至半途而废,一些政策之所以执行不到位,一些问题和矛盾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不是事先没想明白、方向不清、路子不对,而是决策者或执行者缺乏做事的勇气和胆量,怕这怕那、瞻前顾后,缺乏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毅力,最终错失机遇、贻误事业。   由此看来,我们要干成点事,胆子与点子同等重要。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个“计”就是计谋,就是点子。好的点子,即办事情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科学方式,往往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最少的成本赢取最佳的效益。但干事创业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和阻力,甚至要付出很大代价、作出某种牺牲,需要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和毅力,特别需要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选票、不怕吃大亏、不怕失人缘的精神。这说明,干事创业光有点子缺胆子,再好的点子也只能束之高阁,产生不了价值。这就好比打仗,如果全是诸葛亮式的“智多星”,而缺乏张飞、关云长式的勇士去冲锋陷阵,这个仗是打不了的。  没有点子办不好事、没有胆子办不成事,这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一条规律。当前,我们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许多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利益关系交织,不确定因素很多,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相当大。在这种条件下,要把我们的事业稳步推向前进,实现新的突破,迫切需要我们看清方向、把握大势,抓住关键、争取主动,拿出一批好点子,减少工作失误,降低决策风险,争取最佳效果。同时,对看准了的事就大胆闯、大胆干,不犹豫、不彷徨,直面挑战,不畏艰险,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只有坚持知行合一、把“有点子”与“有胆子”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矛盾,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人民日报最新社论文章

“署名文章”是报纸行业特有的名词,指报纸上这篇文章的观点是由署名的人自己负责,即文责自负。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英文中,社论称Leader。又称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总编评论文章”,后者则有“首席评论文章”之意。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文章。

《人民日报社论全集》(全15册),收录了《人民日报》自1948年6月15日创刊至2012年12月31日的所有社论文章,共计7208篇。全套书分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结束徘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五个时期。从党报评论的角度展现新中国每个时期的面貌,以新闻史实记录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人民日报社论全集》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第一套无删减党报社论文章全集,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新闻价值,是供党政机关、高校相关院系及各级图书馆学习、研究和收藏的权威资料。《人民日报社论全集》是人民日报出版社数字出版项目“人民日报报系图书资源数据库及展示、应用平台”内容制作的组成部分。该项目已于2012年5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合并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并获批财政部 2012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人民日报社论-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 来源: 人民日报 2012年3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来源: 人民日报 2012年3月31日 人民日报社论——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来源: 人民日报 2012年4月5日

出名的都能但代表?阿娇不是大陆的,若果是可能已是好几届了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评论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至2019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由9亿元增长到1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累计脱贫32万人。今天的新疆,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新疆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新疆2500多万各族儿女的智慧和汗水。扩展资料2020年9月26日,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14年至2019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由9亿元增长到1亿元,年均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亿元增长到6亿元,年均增长7%。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所有地州市迈入高速公路时代。二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14年至2019年,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69万余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6万余套,1000多万群众喜迁新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农牧区医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宁波网-人民网评: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新疆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已于5月中旬胜利召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部署;19个省市代表团高规格来疆考察调研,新一轮援疆春潮拍岸、大幕开启 新疆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为一个新疆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一是立足本职,积极投入到大开放大发展的建设中不管你是公务员还是国家职工,是个体经营者还是老百姓,你都要珍惜这样的发展机遇要为你是新疆人而感到自豪,不是每一个省份和地区都有这样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惠疆政策,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对新疆的重视,对新疆人民的期盼也是前所为有的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遇,迎难而上,为新疆的大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积极投入到“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实践中去新疆的大建设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这个稳定和谐的环境靠谁来营造,靠政府,靠公安,靠某一个部门或领导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要靠老百姓,靠每一个新疆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维护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石只有各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维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才能有新疆的大开放大建设  三是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公平正义,无私奉献,有道德、有责任的新疆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样,新疆崛起,人人有责只要人人有了这份责任,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再湍急的河流也可以过去,新疆的美好明天就会到来  如何“走好人才兴疆之路”  “兴”与“强”  占领人才高地,重视人才作用,成为全国性议题经济发达、开放的沿海省份,提“走人才强省之路”新疆起点定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区情是“地处边远、条件艰苦、发展滞后”宜提“坚定不移走人才兴区之路”,兴则强,不兴则弱  C“育”与“引”  “育”为自育,“引”为外引“培养是人才开发的有效途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育人留人,是战略所思;引人用人,是战术所为长远战略与近期战术并用,构成人才兴区整体部署  “留”与“用”  “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渴求人才,呼唤人才,以用为本人才不用,“亲生儿子”也会“离家出走”;“人尽其才”,上门女婿也会“安营扎寨”用人则用其长,避其短,应宽容失误与失败  “专”与“杂”  古人集三千食客,不乏怪才、偏才人才兴区规范,“专”“杂”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杂”在满足各行各业实用型人才,“专”在实施科研、科技兴区专业型人才无专则无法单兵突击攻坚,无杂则难以开拓广阔天地  “静”与“动”  人才无相对静止,就不能稳定人才;人才无绝对运动,就可能一潭死水感情、事业、待遇留人,才能长久留人促进人才适度、合理流动,流水则不腐,其度在减少人才不必要流失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应当做的“三要三不要”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让新疆人备感振奋,中央为新疆制定的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工作目标让新疆人感觉经济发展的脚步跟上了全国的队伍但是,面临如此空前的历史机遇,新疆人在兴奋之余,应当进行冷思考,尤其要明确: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应当做的“三要三不要”  一要树立紧迫感、自信心,不要畏手缩脚迟疑不前中央制定的经济目标,距离现在也仅仅是三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真正地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投入到各项建设事业中我们应当看到,新疆尽管经济发展的底子薄,在人才、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瓶颈,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此次中央举全国之力,投入资金,充分调动19个省市支援新疆经济建设,在此政策、智力、经验的依托上,新疆凭借自身的煤电、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优势,定会如期实现中央制定的各项目标,新疆必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突破常规,这不仅是指发展速度而言,更主要的是针对于发展思路常言说脑袋决定脚步,先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首先要打破自身固有的陈旧思维,敢于突破常规套路,思考谋取快速实现目标的捷径,其次要放远眼光,善于学习兄弟省市、国内国际的先进经验,创新发展思路,建立科学高效的发展模式从目前来看,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全国多数省市,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要素更显欠缺,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困难,应当看到,中央已经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个省市已经伸出了支援的臂膀,新疆人不能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内力与外力形成的合力,将会强劲地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要务实求稳尊重客观实际不要盲目动手求快求成面对历史空前的机遇,不排除一些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盲目乐观之余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工作措施在肯定他们的激情和干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于客观实际,做事要脚踏实地,务实求稳,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否则,只有盲目乐观的空想,而没有能付诸实际并取得成效的实际效用,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望梅止渴,这样的空想真的是祸国殃民,劳民伤财尤其在新疆经济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我们更应当立足新疆经济、自然、人力等客观实际条件,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

随着脱贫攻坚号角吹响,阿克陶县这个身处南疆地区的深度贫困县,成为边疆地区跨越发展的时代见证。一个个贫困村、一批批贫困户脱贫退出,当地农牧民生活迎来可喜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脱贫攻坚的奋斗方向。”阿克陶县扶贫办主任王清勇说,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冲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路基防护、铺轨作业……时值金秋,洛浦县和田至若羌铁路架设现场,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倒排工期,挥汗如雨奋战在施工一线。“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吸纳当地人口就业,努力将和若铁路建成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中铁北京工程局和若铁路S1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苏朝伟说。扩展资料位于哈巴河县的阿克齐镇民主中路社区,居民人数多、管辖范围大、管理难度高。为破解这些难题,当地社区在辖区成立临时党支部,调动下沉干部、社区干部、党员、双联户长等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我们要认真履行基层干部的职责,把街道和社区工作做实、做精、做细。”社区干部马迪娜·木汗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基层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发挥基层社区优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释放法治正能量。参考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鼓舞人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