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8:14:19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村教育带来了生机,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农村的教师由于环境条件和自身素质所限,在先进教学设施的运用、网络普及和使用等方面远不如城镇老师,这样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探讨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运用,让农村教师能更快地走上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做为一名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以下是我就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希望能得到教育同仁和专家的指导和批评。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分析  1、农村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一方面老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大多数中老年教师以前没有进行计算机教育培训,由于年龄关系和条件的限制,他们也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不去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思想落后、年龄偏大、条件限制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明显不足。随着特岗教师进入农村,给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岗教师大都是本科毕业,有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功底,虽然计算机操作能力很高,但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他们现阶段的主要精力还是投入在熟悉教材,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上。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做好迎接课程改革的准备。课程内容又不断变化,给教师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未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2、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的使用率不高。 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仍然落后,有的学校上课仍然是一张课桌,一支笔,教师讲课就靠一张嘴。条件稍好的小学和初中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老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学生有了机房,每周能上一节信息技术课,只有小部分教室里使用多媒体教学。但由于条件所限和环境影响,这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的使用率不高,许多多媒体教学设备长时间处于搁置状态。   二、新时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我校田老师,教龄已将近30年了,平时在学校是个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她的语文课也上的很生动,但因为年龄偏大,加上地处偏僻农村地区,她对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几乎是一个盲区。学校最初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时,她连电脑怎样开启都不会,更不要说制作课件和其他的操作了。当地的移动公司和学校今年准备和学生家长建立校信通平台,她们班的学生加入校信通的也不少。做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还要通过电脑和手机与学生家长联系,她每次总是让学校年轻的同事替她在电脑里编辑信息和发送。每提及此事她都显得很无奈和无助,感叹自己有些年龄偏大过时了。   类似上述案例中田老师的这种情况,在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的影响,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师对网络认识可谓是肤浅的。要提高这些农村中小学年龄层次偏大教师对于现代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使其通过事实认识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对教学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布校方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且发布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等,对于提高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起着很好地桥梁作用。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许多年长教师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看到年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他们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利用晚上以及业余时间,互帮互教,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坚持练习,尤其是几位老教师不甘落后,学习劲头十足。各位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我们先后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2、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方面的培训力度。 虽然,我们以前也开展过类似的教师专业化培训,但这些培训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比如说,市里组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很多农村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在考试前就拼命突击一段时间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这些老师就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在教学中仍然不能进行教学的创新。实践证明,这样的应付考试的培训方式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眼下,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他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3、以教师博客为起点,积极促进教学反思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 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共享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为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教师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要高度重视教师博客平台的搭建与完善。   学校加强引导,鼓励教师在博客上写教育叙事。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它是电子版的或加强版的教育日记。与传统的教育日记相比,它交流方便,传播快捷,并且更注重反思与创造,它更符合广大教师的教学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因此,也更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4、以教师为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合作。 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教师要将新的技术整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技能,要通过教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要能够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各组要向全体教师展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分析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总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整合模式。比较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审视实际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找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随着农村信息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注重学校网络的建设,这样就给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利用网络进行备课,让农村老师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就能与全国知名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农村老师利用网络可以搜索中更多更详尽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网络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老师们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他们可以集中优秀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农村老师努力赶上城市老师,也让农村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的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学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经验,为教学全方位工作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迅速普及,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处理的集成化、信息反馈的模块化在迅速的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着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百年育人”的教育行业,更是面临着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已经势在必行。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检索,搜索到了多达2562635篇的相关网页。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信息全球化浪潮扑面袭来,人们犹如逆水行舟,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如果善假以物,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在此次远程教育学习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条件,为我们创造了“秀才不出门”的学习方式,充分证明了信息世界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发现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不断追求新的高峰,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下面是我在信息网络中学习的收获,简要阐述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一、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区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差别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现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覆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就是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鉴别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且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技术只是它的一种工具。一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能代表他的信息素养层次。 二、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职业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师信息化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1、时代的进步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教育教学中应自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2、教学的形式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常常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教育平等逐渐得以实现。教育形式不可能还是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将越来越通畅和广泛。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教师必须有灵敏的信息资源,并且博采众家之长,选我所用。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是很难胜任或者成为名师的。 3、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以应对这场挑战。“一言堂’的方式已成昨日黄花,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师生共享,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取之不竭的“活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当前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但是,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并不能简单“拿来”即用。而应有意识的注重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适时地加工,有创见地利用。教学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一定让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不能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混淆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不充分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欠缺,但是,即使是很好的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也不是就意味着该教师信息素养就有了重大的提升。信息技术在信息素养上,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是不代表全部。也就是说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正如,写一手漂亮的字、会用电脑熟练的打字,不代表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出来一样。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方面,比较着重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较为忽视,甚至也较忽视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培养。 同样,教师是执行者,但并不是说有了资源,利用了资源就能够上好课,就能够发挥作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应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没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就谈不上利用资源与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行为而展开。我们不能期望着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网络工程师一样,不同教学阶段对教师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不代表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质量的理想化。教育以人为本,只有不断的提升教育的理念,准确掌握教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再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替身,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既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发挥个性魅力,更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把人力、物力有机结合到“一盘棋”上,使每位教师都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创意。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必须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正体现了教育行为在“科学性”和“艺术性”各占一半的行业特质。例如,同样是一篇课文,一位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而一位教师充满深情的给孩子们朗读,我们不能因为教学的方法不同就简单的判定前者先进,教学质量好;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可能更喜欢任课教师的娓娓道来,师生通过共同进入教材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师生情感的彼此交融。因此,只有在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含量,才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有道是:“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完美的教师应是这样的:在教案设计上是“天衣无缝”的“好裁缝”;在作业布置上是个“精挑细选”的“巧媳妇”,在课堂教学上是个“所向披靡”的“机灵鬼”,在运用信息技术上是个“驾驭自如”的“高手„„能科学的、适时整合自身资源,扬长避短,打造出自己的风格,创建出自己的品牌,那也是信息素养的体现呢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摘要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3、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育技术能力;5、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6、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 促进 教师专业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1]。因此,学校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组织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的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2]。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论文题目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电脑相关的行业人才也越来越稀缺,就业岗位逐年增多,人才供不应求。因此从事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想学的专业,就看个人的爱好和本身的素质来看,建设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新媒体UI设计,影视后期等等都是近两年发展很快的专业,就业前景不错。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主题会根据每一届专业的所学内容进行一些修改,但是大致上是一样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1 1、小学班级中学生地位分化状况的研究 ——以R小学四年级(3)班为例 2、小学语文教材组元编排的对比研究 ——以苏教版与康轩版为例 3、小学高年级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与分析--以某小学六(1)班为个案 4、亲子沟通对小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常州市某小学为例 5、小学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语运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低年级识字教学学生注意分散现象及对策研究 7、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浅谈儿童故事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9、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东光县后屯小学为例 10、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2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研究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迅速普及,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处理的集成化、信息反馈的模块化在迅速的改变着这个世界,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着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百年育人”的教育行业,更是面临着如何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信息素养已经势在必行。我们通过“百度”搜索关键字“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检索,搜索到了多达2562635篇的相关网页。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信息全球化浪潮扑面袭来,人们犹如逆水行舟,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弃儿;如果善假以物,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在此次远程教育学习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条件,为我们创造了“秀才不出门”的学习方式,充分证明了信息世界资源共享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发现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不断追求新的高峰,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下面是我在信息网络中学习的收获,简要阐述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一、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区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差别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1992年,美国的Christina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现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覆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就是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鉴别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且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技术只是它的一种工具。一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能代表他的信息素养层次。 二、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职业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教师信息化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我国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1、时代的进步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观念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做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教育教学中应自觉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2、教学的形式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常常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教育平等逐渐得以实现。教育形式不可能还是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将越来越通畅和广泛。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教师必须有灵敏的信息资源,并且博采众家之长,选我所用。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是很难胜任或者成为名师的。 3、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以应对这场挑战。“一言堂’的方式已成昨日黄花,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师生共享,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取之不竭的“活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强化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当前教师亟待考虑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体现。但是,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并不能简单“拿来”即用。而应有意识的注重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适时地加工,有创见地利用。教学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一定让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不能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混淆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不充分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欠缺,但是,即使是很好的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也不是就意味着该教师信息素养就有了重大的提升。信息技术在信息素养上,仅仅是一个方面,但是不代表全部。也就是说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正如,写一手漂亮的字、会用电脑熟练的打字,不代表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出来一样。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方面,比较着重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层面较为忽视,甚至也较忽视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培养。 同样,教师是执行者,但并不是说有了资源,利用了资源就能够上好课,就能够发挥作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应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基础与先决条件。没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就谈不上利用资源与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行为而展开。我们不能期望着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网络工程师一样,不同教学阶段对教师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应是不同的。 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不代表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质量的理想化。教育以人为本,只有不断的提升教育的理念,准确掌握教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再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替身,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既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发挥个性魅力,更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把人力、物力有机结合到“一盘棋”上,使每位教师都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创意。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必须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正体现了教育行为在“科学性”和“艺术性”各占一半的行业特质。例如,同样是一篇课文,一位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而一位教师充满深情的给孩子们朗读,我们不能因为教学的方法不同就简单的判定前者先进,教学质量好;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可能更喜欢任课教师的娓娓道来,师生通过共同进入教材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师生情感的彼此交融。因此,只有在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含量,才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有道是:“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完美的教师应是这样的:在教案设计上是“天衣无缝”的“好裁缝”;在作业布置上是个“精挑细选”的“巧媳妇”,在课堂教学上是个“所向披靡”的“机灵鬼”,在运用信息技术上是个“驾驭自如”的“高手„„能科学的、适时整合自身资源,扬长避短,打造出自己的风格,创建出自己的品牌,那也是信息素养的体现呢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3、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育技术能力;5、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6、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 促进 教师专业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1]。因此,学校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组织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的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2]。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关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一、职业规划,成就梦想   职业规划对于教师的成长起到导航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设想和规划,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成长阶段步骤等。优秀教师成长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三年,称之为探索期,即教学质量影响期。在这一阶段里要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要很快进入角色,并初步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第二阶段,称之为成熟期。其标志一是开始注意对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二是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个阶段,称之为创造期。这个时期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这是走向成功的动力。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标志着一个创造型教师的水平。教师可参考以上三个发展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对“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如何做”等方面深思熟虑后制定一份可行的职业规划,为自己找到目标、找准方向,让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让自己从忙碌、喧嚣变得安静下来,去思考、去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学习研究,转变角色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知识更新加速,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化,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逐渐削弱。这要求教师要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美国的布莱克曼(Blaekman)认为,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此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说过,“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所以没有做科研的教师,顶多是一个教书匠。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教学研究,让自己由一个教书匠转变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书本上新的教育理论,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向同事、同行学习,拜名师为师,拜同行为师。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得到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的指引,就可以缩短甚至直接跨过“教学质量影响期”,大大缩短专业成长时间,可谓事半功倍。如,各个学校的青蓝工程,为促进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各个学校都会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启动了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向本校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名师学习经验,加以融合,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再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省、市的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聆听专家的建议。并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抓住一切外出研讨学习的机会,包括每年的省、市高考(中考)物理研讨会,每年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校际研讨交流。这些交流学习的机会都是教师吸收别人长处,提升自我能力,内化自己教学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机会。笔者共三次参加广东省的物理教学研讨会和考试分析会,每次都会被省教研室和广州市教研室的教师“洗脑”,感触颇深。   此外,教师应该订阅教育类期刊以及综合性杂志。通过对这些期刊的认真阅读,可以领略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学一线的物理名教师和高校教育专家的思想,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这给处在成长期的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吸收别人长处的机会,抓住一切可以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机会,做一个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三、交流沟通,提升内涵   上网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好网络可以快捷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更多的教师和专家交流,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知识面广博而富有内涵的教师。   随着课改进入新阶段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并不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学习研究的体会等写成文章发表在博客上。很多在各省、各市,甚至全国有影响的教师开通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还有一些杂志社也有自己的博客,在这些博客中发表了很多关于物理和教学方面的高质量博文。在博文中记录了专家的最新观点,也记录了不少来自教学一线行家里手的实践、反思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视野。   QQ是我们国家一个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网络社交平台,是我们重要的交友途径。其实QQ也可以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QQ加入很多教师的QQ群,认识更多的同行和前辈,在群内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各种问题,也可以同大家一起讨论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某一概念、某一高考题的科学性、解法、讲法等,问题将会越辩越明,参与讨论者受益匪浅,群内成员之间也会交流写作、投稿心得,共同成长。笔者在上大型公开课时都向群里的同行们征求意见,得到大家的鼎力相助,受益匪浅   四、勤于反思,笔耕不辍   教师要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点滴,记录下自己教学中比较有智慧、有碰撞、有创新、有实效的一些教学片段,也记录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失败尝试。教师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专业成长的黄金时期开始到来,把握住机遇,只要坚持勤于思考、学习、反思、写作就会有不小的收获。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写作要写自己教学实践中感受最深的,把自己实践中最有智慧做法写出来与全国同行分享,不是为了写而写,也切忌空谈,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把它展现给全国的同行,与他们分享。要写出好文章,就要注意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积累素材(案例)。笔者的做法是: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记入课本相应章节,阅读物理教育类杂志和书籍时看到比较好的句子、段落、案例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注明出处,网络上的看到的好文章、段落等则按照力、热、光、电、原、实验分门别类放入参考资料下的各个子文件夹中并标明出处方便日后查找,每一节公开课后都写一个简短的教学反思。同时也建议,教师开通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记录自己教育的酸甜苦辣。教师要常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教学论文,以写促思,以思促学,以学促教,实现专业化成长的良性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2、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3、搭建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育技术能力;5、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借助网络,加强校本网络研修,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6、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资源 促进 教师专业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素养,开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教师应用信息资源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1]。因此,学校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组织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的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2]。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