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议论文有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的作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0:40:40

议论文有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的作文

惊天动地的李白——豪情与才气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在整个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的个性,的气势,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李白的诗:“黄河之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酣落笔摇,诗成笑傲凌沧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万里动风声,九道流雪山”;“安能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青天外,一水中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的豪情逸兴,如同滚滚大江,长流天地,长流人心。此刻,我想起了那首的:, 千里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诗情是那样豪迈,格调是那样轻快。可是,你能想到么,这首充满生气和文采,给人愉悦和振奋的诗,却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755),标志着“”结束,使从此走向衰落的“”爆发。次年(756),叛军攻占长安,玄宗仓皇逃往蜀中,太子自行即位,是为,尊玄宗为。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他渴望投入平叛的战斗之中。这时,永王奉玄宗之命,以抗敌平叛为号召,在(今湖北省荆州市)起兵,率师东下,并一再派人邀请李白入其。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慨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在这羽檄交驰的战斗氛围里,青年时代那“”的雄心又在他的胸中鼓动,他把自己想象为在中、大获全胜的东晋宰相(字),乐观而自负地唱道:“但用东山谢,为君谈笑静。”(《》其二)然而,永王却企图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兄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的军队所消灭。这一来,一心杀敌报国的李白竟地成了“叛党”,被投入(今江西九江)监狱。经人营救出狱以后,又被判处流放(今贵州一带)。这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接踵而来的残酷迫害,数千里艰险坎坷的长途流放,使这位一向乐观豁达的老人倍感辛酸。在的流放途中,他曾悲愤地写道:“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身陷困境,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满腔豪情,消磨不了他的济世壮志、爱国热忱!二年(759)春天,李白行至夔州(在今重庆市),遇赦获释。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并在中写下了这首名作。大多数读者可能都是在就记住了这首诗,并从此牢牢铭刻于心。“”,多么明丽的景色;“千里江陵一日还”,多么迅捷的速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更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舟行之轻快与诗人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写得既空灵飞动,又富有哲理,令人悠然神往,堪称千古名句。整首诗明白,琅琅上口,带给人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与诗人相距一千几百年的少年读起来也毫不费力。那时,你幼小的心灵,一定充满了对这位才气横溢的伟大诗人的敬仰和羡慕。不过,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又了解了李白写作此诗的以后,再来细细品味这首诗,你的感受必定会有所不同。“”,不仅写出了清晨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烘托了诗人摆脱流放的愉快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固然写出了轻舟顺流直下的迅捷,更写出了诗人向苦难告别的急切。“江陵”并非李白的故乡,此时的李白,已是,,不过暂借江陵栖身而已。这里的“还”字,无非表现了一个老人从长流(在唐代尚被视为),死无葬身之处的噩梦回到能够正常生活的世俗社会的些许欣慰,由悲转喜,喜中含悲,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既是写实,又带有象征意义: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诗人的心中还燃烧着希望之火,还将继续!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回到江陵之后,还时时想着为国家效力。直到时,听说叛军气焰复炽,平叛名将出镇临淮,他又北上,可惜因病半道而返。此后,的诗人依靠族叔、令勉强维持生计。元年(762),六十二岁的伟大诗人卒于(今属安徽)。回顾诗人艰辛的晚年,再反观这首诗,你当然仍会敬佩诗人那的天才,但你更会被诗人那至老不衰的浪漫主义豪情所震撼。正因为如此,有过李白那样流放边远地区的经历、并从李白诗中吸取过营养的明代著名蜀中诗人()极力称赞这首诗“雨而泣鬼神矣”。确实,像李白这样毕生充满自信,历经磨难而豪情依旧,始终保持着高亢而嘹亮的歌喉的诗人,在整个上是极其罕见的。与李白同时的杰出诗人王维,年轻时也曾写过一些豪迈的诗篇,留下了“草枯鹰,雪尽马蹄轻……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大漠孤烟直,”等被人广泛传诵的名句。但经过一番宦海风波,他的豪情便大为消减,转而专意于恬淡清丽的的吟咏,后来更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只有李白,哪怕被严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被弄得,却一如既往地昂着高傲的头颅,唱着豪迈的诗章。这惊天动地的豪情,来自酷的天性,来自冲决一切的勇气,来自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乃是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突出体现。李白豪迈壮丽的浪漫主义诗歌,将的浪漫主义传统推向了新的高峰。还在李白在世时,著名诗人便惊叹其为“人”。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对他深怀敬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继杜甫之后,唐代的领袖韩愈对李白十分尊崇,并将相提并论:“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人们仰慕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可望而不可及,将他尊为“”。一千三百多年来,李白的诗风沾溉了历代诗人,流播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值得中国人民永远引以自豪,儿女当然更应为此而骄傲。李白——人民的杰出先贤。李白——的光辉代表。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潇洒一生。他就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生性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无不让人拍手叫绝。不管走到哪里,他的名字,总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会了我们要迎难而上,让我们懂得了身处逆境时要乐观进取,让我们坚决要永不放弃。 多情的李白: 一曲《折杨柳》,勾起了李白的无限愁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句中流露出的是游子离乡在外的寂寞、思乡之情。多么令人感伤的句子啊!他似乎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孤独,回忆想在家中生活的温暖;想起了仕途生活的艰难,回忆起家中的那份快意;想起了自己在异地举目无亲的惨境,回忆起家乡人民的热心。他似乎看到了家乡人民的笑容,听到了家乡人民的热切的话语,更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那一份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注重情意,在本诗中,诗人寓情于景,把对友人孟浩然的眷恋与惜别情意,通过江上孤帆渐渐消失在天边这一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吐属不露,含蕴深厚。使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 豪放的李白: 李白,用他的豪放渲染了自己的一生。“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将磅礴,大气之意挥洒的淋漓尽致。李白一人在外时,那孤单的心境,无人了解。于是,只能在月下借酒消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月拟人化,写诗人举杯邀月,伴舞相亲,忘怀人世得失的孤独自适心境。他的《把酒问月》更是让人赞不绝口。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李白以纵横恣肆的笔触,多侧面,对层次地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对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暂的慨叹,展现了自己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豁达的李白: 李白是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但前进之路阻碍重重、无比艰辛。而他却依然乐观向前。他《行路难》就写出了他无比坚定的信念。诗中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写出了诗人因受到重重阻碍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但他忽然想到大有作为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际遇带给诗人一线希望之光,表现了诗人既对现实感到愤懑不平又寄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但他相信尽管前进之路障碍再多,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可是,朝廷不重视人才,且知己难遇,因而无可奈何地发出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生后千载名。”这样的感慨,展现出了李白不屈服于权贵,且自给自足自乐的豁达性情。 多情的一生,豪放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李白,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与我们同在。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议论文有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

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为其出生地。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失意游走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张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西来献赋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供奉翰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李杜相识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授道箓。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安史入幕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渔关,生擒哥舒翰。李白五十六岁。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终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搏入寻阳狱中。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溘然病逝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一、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 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玄宗即位后, 己有过多次狩猎, 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 耀武扬威, 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狞猎, 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因上《大猎赋》,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圣朝园池遐荒, 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 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 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 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说 "何时人少室, 王母应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 希望引荐, 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 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没有机会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却毫无着落,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 只有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 离开了长安 四、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 李白自然侍从同去, 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 歌颂圣朝威力, 深得玄宗赏识 此时, 玄宗宠爱杨玉环, 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 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 谱人新曲歌唱 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 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 纵谈天下大势,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两次相约, 三次会见,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 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 两人分手, 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 便从任城乘船, 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 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 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会稽, 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 泛舟静湖, 往来剡溪等处, 倘佯山水之中, 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 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 都尽情畅游, 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 通宵达旦地唱歌, 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 每当想念, 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 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 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很危急, 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 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 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 李白应邀人幕 李白人幕后, 力劝永王勤王灭贼, 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 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 参加, 以此免祸, 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 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 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 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 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 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 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 后来不但未见任用, 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 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 即将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 "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 大家都很尊重他, 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 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 发思古之幽情, 赋诗抒怀 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出生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四川江油。  十五岁时候,他仗剑任侠。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拜赵蕤为老师,认真学习,二十岁时遇到苏颋,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二年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同时他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并且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  但是,当时李白过于自负。又加上杨贵妃说李白种种坏话,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在离开长安的途中,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  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  上元元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与夫人重聚。这时,是李白已经61岁高龄了,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的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  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悲哉!李白。  杜甫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〇,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〇,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补充回答: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李白,出生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四川江油。十五岁时候,他仗剑任侠。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拜赵蕤为老师,认真学习,二十岁时遇到苏颋,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开元十二年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但是,当时李白过于自负。又加上杨贵妃说李白种种坏话,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在离开长安的途中,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天宝十四载,安史之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上元元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与夫人重聚。这时,是李白已经61岁高龄了,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是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扩展资料: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议论文有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的事情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市)。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若冰,不久即病卒。扩展资料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参考资料:李白-百度百科

回答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提问 杜甫的生平经历(简单介绍) 杜甫的生平经历(简单介绍) 回答 稍等呢亲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更多5条 

一、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 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玄宗即位后, 己有过多次狩猎, 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 耀武扬威, 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狞猎, 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因上《大猎赋》,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圣朝园池遐荒, 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 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 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 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说 "何时人少室, 王母应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 希望引荐, 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 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没有机会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却毫无着落,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 只有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 离开了长安 四、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 李白自然侍从同去, 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 歌颂圣朝威力, 深得玄宗赏识 此时, 玄宗宠爱杨玉环, 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 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 谱人新曲歌唱 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 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 纵谈天下大势,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两次相约, 三次会见,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 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 两人分手, 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 便从任城乘船, 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 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 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会稽, 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 泛舟静湖, 往来剡溪等处, 倘佯山水之中, 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 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 都尽情畅游, 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 通宵达旦地唱歌, 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 每当想念, 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 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 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很危急, 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 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 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 李白应邀人幕 李白人幕后, 力劝永王勤王灭贼, 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 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 参加, 以此免祸, 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 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 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 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 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 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 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 后来不但未见任用, 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 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 即将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 "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 大家都很尊重他, 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 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 发思古之幽情, 赋诗抒怀 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一、好任侠, 喜纵横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二、 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1·江陵幸遇司马祯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2·洞庭葬友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3·江南之行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 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三、一进长安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玄宗即位后, 己有过多次狩猎, 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 耀武扬威, 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狞猎, 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因上《大猎赋》,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圣朝园池遐荒, 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 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 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 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说 "何时人少室, 王母应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 希望引荐, 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 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一年快过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没有机会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却毫无着落,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 只有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 离开了长安四、翰林供奉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天宝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 李白自然侍从同去, 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 歌颂圣朝威力, 深得玄宗赏识 此时, 玄宗宠爱杨玉环, 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 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 谱人新曲歌唱 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这次的归山, 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五、再次远游1·漫游梁宋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访道求仙这年秋天,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 纵谈天下大势,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两次相约, 三次会见,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 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 两人分手, 李白准备重访江东2·东去吴越李白离开东鲁, 便从任城乘船, 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 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 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会稽, 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 泛舟静湖, 往来剡溪等处, 倘佯山水之中, 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 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 都尽情畅游, 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 通宵达旦地唱歌, 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 每当想念, 便吟诵一番3·探幽燕, 走江南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 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很危急, 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 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六、病逝途中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 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 李白应邀人幕李白人幕后, 力劝永王勤王灭贼, 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 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 参加, 以此免祸, 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 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 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 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 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 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 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 后来不但未见任用, 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 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 即将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 "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 大家都很尊重他, 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 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 发思古之幽情, 赋诗抒怀 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议论文有关于李白的一生经历和成就

李白,出生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四川江油。  十五岁时候,他仗剑任侠。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拜赵蕤为老师,认真学习,二十岁时遇到苏颋,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二年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同时他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并且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  但是,当时李白过于自负。又加上杨贵妃说李白种种坏话,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在离开长安的途中,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  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  上元元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与夫人重聚。这时,是李白已经61岁高龄了,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的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  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悲哉!李白。  杜甫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〇,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〇,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补充回答: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扩展资料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市)。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若冰,不久即病卒。扩展资料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参考资料:李白-百度百科

根据李白的一生经历写议论文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潇洒一生。他就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生性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无不让人拍手叫绝。不管走到哪里,他的名字,总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会了我们要迎难而上,让我们懂得了身处逆境时要乐观进取,让我们坚决要永不放弃。 多情的李白: 一曲《折杨柳》,勾起了李白的无限愁思。“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句中流露出的是游子离乡在外的寂寞、思乡之情。多么令人感伤的句子啊!他似乎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孤独,回忆想在家中生活的温暖;想起了仕途生活的艰难,回忆起家中的那份快意;想起了自己在异地举目无亲的惨境,回忆起家乡人民的热心。他似乎看到了家乡人民的笑容,听到了家乡人民的热切的话语,更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那一份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注重情意,在本诗中,诗人寓情于景,把对友人孟浩然的眷恋与惜别情意,通过江上孤帆渐渐消失在天边这一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吐属不露,含蕴深厚。使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 豪放的李白: 李白,用他的豪放渲染了自己的一生。“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将磅礴,大气之意挥洒的淋漓尽致。李白一人在外时,那孤单的心境,无人了解。于是,只能在月下借酒消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月拟人化,写诗人举杯邀月,伴舞相亲,忘怀人世得失的孤独自适心境。他的《把酒问月》更是让人赞不绝口。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李白以纵横恣肆的笔触,多侧面,对层次地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对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暂的慨叹,展现了自己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豁达的李白: 李白是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但前进之路阻碍重重、无比艰辛。而他却依然乐观向前。他《行路难》就写出了他无比坚定的信念。诗中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写出了诗人因受到重重阻碍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但他忽然想到大有作为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际遇带给诗人一线希望之光,表现了诗人既对现实感到愤懑不平又寄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但他相信尽管前进之路障碍再多,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可是,朝廷不重视人才,且知己难遇,因而无可奈何地发出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生后千载名。”这样的感慨,展现出了李白不屈服于权贵,且自给自足自乐的豁达性情。 多情的一生,豪放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李白,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与我们同在。

李白其实很快乐袅袅檀香,一杯清著,一轮蝉娟,一捧盛菊,手边是虚掩的书卷,读完李白的诗作,我不禁为他扼腕叹息,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怎敌官场黑暗。我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乐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路高歌,一路豪饮,放浪不羁,这就是你,唐诗上的不朽传奇,诗仙李色。 你不是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少不更事,不是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观,不是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不是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然而最后的你却也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静静思索。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最后的离开而惋惜。你是这样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却难踏仕途,平步青云;你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难入官场,最后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涩想必如同那难以斩断的流水,滔滔不绝,一滴一滴都是你的 了目水。 然而你却笑着摇头,缓缓道出你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你是一位诗人,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文字捍卫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许在你离开时,心里的确会有苦涩与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一切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的离开却让你拥有了最高洁的自我。在别人看来,追名逐利似乎已是社会大流,你却以自牺前途r 为代价,宁可相忘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绝不同流合污。原本以为你是无奈的,却没想到其实你很快乐。你为坚守自我而快乐,你为纵情美景而快乐,你为远离官场而快乐,你为那一片心里的净土而快乐。 我终于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闷和悲伤只不过是高洁的副产品,坚守自我的你其实很快乐。

网上可以搜搜李白的具体事例,仪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