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呢

发布时间:2024-07-07 23:12:44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呢

引用cn#afpQVkfLuV的回答:m'mo默默无闻

一、曾与西湖齐名的西溪,面对蚕食和污染,亟待“抢救性”保护   提到西溪,很多杭州人会想起“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句,想起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西溪湿地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过程,1600年前的原始湿地,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水网密布,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在人文历史的记载中,西溪的名字也长久地留存下来,苏轼、米芾、唐寅、张岱、厉鹗、郁达夫、徐志摩、黄宾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  近些年,历史上与杭州西湖齐名的西溪,湿地生态遭受损伤,原有景致也显衰微。曾经占地60平方公里的湿地,因为受城市化扩张的蚕食,目前仅存10余平方公里。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湿地与海洋、山地等相比,改造开发的成本最低,本来就易被侵占,况且西溪湿地就在城市近郊,城市开发与发展慢慢向西溪挤靠,许多当年的湿地如今已是杭州城西商品房住宅新区密集的区块。同时,西溪湿地内村庄密集、人口较多,过度地向自然索取,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染已经压得湿地环境“喘不过气”。在这些村庄,养猪业占农业总产值近70%,最多时有2万头生猪存栏,产生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湿地环境的承受极限,一度,西溪许多水面都飘散着猪粪便的异味。池塘养鱼放养过密,也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杂乱的民居房舍、随处堆积的垃圾,更是远离了西溪原先的优美环境。  2003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做好西湖、西溪这两篇文章。借用文物考古领域的名词,这应称作是一种“抢救性”保护,如果再不实施保护,西溪湿地将遭受更多不可逆转、难以恢复的破坏和影响。据测算,如果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晚启动一年,要恢复到较好的生态状况,必须增加1亿元以上的投入。  二、试点探索“湿地公园”保护模式,既要最大保护,也不排斥适度利用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  国际环保组织“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认为,西溪有16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已不是国家生态保护区意义上的原始生态湿地,同时它又是国内大中城市中惟一的城市湿地,正因为这样,西溪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完全能够找到平衡点。”陈克林说,就像目前世界范围都非常盛行的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业,既不对生态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在经济上有所盈利,能够加大保护的投入。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杭州作为旅游名城,在资源保护和利用、游客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上可资借鉴。  “从生态角度看,西溪湿地也不适合纯粹的自然保护区模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常杰教授解释,西溪湿地目前面积仅10余平方公里,这样小的范围,如果完全封闭保护起来,自我维持、自我循环的能力较弱,当物种衰退或死亡后,缺少补充,小环境有成为生态“孤岛”的危险而难以为继。因此,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三、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西溪湿地作为次生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独特性,综合保护工程确定了环境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等六大原则。  综合保护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减少湿地的人口负载和污染源,疏减农居和厂房,大大降低湿地区域内的建筑密度。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原杭州市园文局总工程师卜昭晖认为,这是改善水质、保护生态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搬迁居民、拆迁建筑、恢复绿化,做好“减法”的类似办法,已经证实了成效。西溪湿地核心区块原有517户农居,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保留了约100幢建筑,进行削层、整修后,粉墙黛瓦的朴拙民居静静地点缀在自然环境中,内部可以提供旅游服务,总的建筑面积降至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015。其它影响景观、建筑质量差、密度较高的农居,全部拆除。拆除建筑后留下的空地则恢复植被、补种植物。补种品种主要选择苦楝、枫杨、大叶柳、竹等乡土树种,避免人工斧凿痕迹过重的“公园化”种植。同时,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污水纳管排放,或建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装置,西溪湿地水质已经在逐步改善。  为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最小干预,综合保护工程中有不少周到考虑、细心做法,尽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尽量少加干预和变动。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都没有去“惊动”,不采取清淤、沟通等人为保护措施,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于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并吸引水鸟栖息;将鱼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为缓坡,有利于湿生植物生长,为过往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再如原来西溪一带柿子树特别多,形态古朴苍凉,有许多巨大的鸟窝就筑在树枝上,水边则多见杨树柳树,有的大树向水面倾倒,历久形成奇异姿态,像这些树都没有扰动,靠人工很难栽种这样的树、达不到这样自然的效果。  今后西溪湿地内只能步行或舟行。为方便游人西溪探幽,须铺设游步道,而游步道的设计和施工颇费心思,不能简单照搬一般公园或环西湖的行人道,国外常用的架空行人栈道与西溪的环境也不太相融,最后还是采用了不规则的石板或碎石铺路,中间不打混凝土,这样能起防滑作用、方便游人,又保护了典型地貌。考虑到今后行船需要,有的河段进行了航道疏浚,河道两旁及时补种芦苇及一些沼生植物。清淤护岸时,用“贴”淤泥的办法来加固塘堤,用木桩巩固堤岸,而且特意选用可以自然发芽的柳树桩。  既然是“公园”,西溪湿地这一公共资源终将为市民和游客服务。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黄春雷说,今年5月1日,西溪湿地公园首期即将对外开放,开园后的管理、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根据西溪湿地的环境承载能力、自净能力,首期的核心景区最佳游客容量2000人,极限容量3000人,今后将通过门票销售等手段控制入内人数。同时,为了让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法可依,杭州市已将“西溪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调研范围。将西溪湿地公园的探索,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  四、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在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上千年来西溪湿地形成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护、应予保护。西溪湿地范围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一般不拆,“应保尽保”,修旧如旧。像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量恢复。首批恢复的遗迹之一秋雪庵,就是在查找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对照历史记载后修复的,再现历史文化风貌。围绕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经过前期考证,西溪湿地作为“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的史实,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证实。经过系统挖掘整理,有关西溪历史文化的大型丛书,即将出版。  水乡渔火、龙舟竞渡等西溪民俗风情画,也要重现于世,在现代都市保留一曲“田园牧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表示,将陆续选择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保留了“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也有望成为游客参与度很高的旅游特色项目。  湿地公园担负湿地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等社会功能。今后西溪湿地公园虽然设门票,但仍较多地向倾向社会效益。每周将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预约后可免费参观游览;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还将优惠减免门票。  在我国,“湿地”这个名词引入历史尚短,湿地的基本知识、保护常识也还不为人熟知。湿地公园除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应外,还有它的社会效应,向公众开放,可以成为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公众的“博物馆”,学到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西溪湿地公园将来要开辟专门的展厅,让更多普通人走近湿地文化,多一点了解,就会多一份珍惜,多一点保护的自觉。

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

: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 ,河流 摘要 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 ,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 ,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 ;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人 工直接干预 ,自然恢复以及增强恢复措施 。 关键词 : 河流 ; 水利工程 ; 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 X 1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河流退化已被公认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 2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自然原则 、 社会经济 技术原则 、 美学原则 3 个方面 。自然原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 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恢复与重建才是真正 意义上的恢复与重建 , 否则只能是背道而驰 , 事倍功半 。社会 技术经济条件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后盾和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可能性 、 水平与深度 。美学原则是指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按照上述基本 原则的要求 ,结合河流的实际情况 ,拟定以下指导性原则 : ( 1) 地域性原则 。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背 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随着环境意识 、 生态观念的增强以 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修复严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要 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 , 很有必要对河流开展生态恢复的措施 。 在实际修复中 ,很难将河流修复到原来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状 态 ,一般只是适当修复 ,以在恢复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 满足人们的需要 。 1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河流生态的修复必须以系统 、 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 景,如气候条件 、 地貌和水文条件等 ,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 性就要求我们在恢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时候 , 要因地制 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千万不能照搬照抄 , 而应在长期定位试 验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获取优化与成功模型和模式 ,然后方可 示范推广 。 (2)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演替原 以河流的整体生态系统结构 、 功能为基础 , 从水土资源开发利 用及生态环境现状出发 ,结合城市景观规划 ,以水造景 ,把水景 观融入城市景观 ,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 求及环境感受 ,以 “绿” “水” 和 作为空间基质 , 构成景观开敞的 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 ,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 、 舒适和富有情趣 的水边环境 。 当前 ,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要紧紧围绕着生态恢复和重 建为中心 ,综合采用工程技术 、 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 ,改变 以前单纯的就河道论河道 , 就环境而论环境的作法 , 确保一般 河流的流量 ,恢复洁净水流 ,保护水质 ,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 滨水环境 ,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 , 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 开阔的空间 ,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 , 将受损河流建设成生态 型的城市河道 ,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恢复城市 水生态系统 。 收稿日期 :2008203226设计 。 则、 事物链网 、 生态位原则等 ,生态学原则要求我们根据生态系 统自身的演替规则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 循序渐进 , 不能急于求 成 。另一方面 ,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时 , 要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 展开 ,要有整体系统思想 ,不能 “头疼治疼 、 脚疼医脚” 。根据生 物间及其与环境间的共生 、 互惠和竞争等关系 , 以及生物多样性原理 ,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 , 使物资循环和能量转 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 , 力求达到水份 、 土壤、 植被 、 生物同步良性演进 ,只有这样,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才能稳步 、持 续地维持与发展 。 (3) 最小风险原则和效益最大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 性以及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 ,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在 机制认识的局限性 ,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后果 以及生态最终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 ,具有一定的风 作者简介 : 罗 波 ( 19792) , 男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 水务工 程 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罗波 险性 。只有经过认真透彻地研究恢复对象和综合分析评价 ,才 会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鉴于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一个高成本 投入工程 ,要在考虑当前区域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 , 又要考虑 生态恢复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周期 ,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中 十分现实而又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保持最小风险并获得最 大效益是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是实现生态效 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必然要求 。 23 岸,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 、 生物廊道 、滨岸过滤带 、 生物堤等多 种生态功能的生态河道 。河流滨岸建设线状 、 带状植被廊道 , 与山体植被 、 平原防护林网 、 城市园林等绿化带纵横交错 ,构成 多级绿色廊道网络 。除了防止水土流失外 , 还具有生物迁徙通 道的作用 。因此,在干涸河滩上 , 应以两岸建设生物防护工程 为主来逐步缩小由于断流给生态环境所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地 制宜地合理利用河道 , 在保证行洪需要的情况下 , 在裸露的河 滩上植树造林 、 种植灌草 。对于河流生态修复 , 任何修复方案 都不能只局限于河道 ,而应将河流所在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 考虑 。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大尺度的 ,而且导致水 体退化的原因主要不是在水体中形成的 ,多是在相连的其他生 态系统中形成的 ,通过水流排放引起 。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 难度和所需时间与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 自我恢复能力以及恢 复方向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退化程度较轻的和自我恢复能力 愈强的生态系统愈易恢复 ,其所需的时间也愈短 。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往往较为缓慢 , 而人为重建可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生态系统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并可缩短其恢复周 期 。在不同的地区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所需的时间具 有很大的地域差异 。通常而言 ,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 自 然恢复速度比较快 ; 而在寒冷或于燥的气候条件下 , 自然恢复 速度比较慢 。因此 ,各地区为了实现各自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与重建 ,就必须遵循恢复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结合实际情况 ,选 择合理的重建模式和技术体系 。 参考文献 : [1] 浦德明 ,何刚强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J ] 江苏水利 , 2003 , (5) [2] 孙宗凤 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 [J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 (4) [ 3 ] ,李传奇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J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 王薇 (9) [4] 董哲仁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 [J ] 水利学报 ,2003 , (1) [5] 李朝方 ,赖炳秀 浅谈观澜河青湖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 [J ] 中国 2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和措施 1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有 3 类。 一是水文条件的改善 。水文条件的改善是指水量 、 水质的 改善 ,自然水文周期的模拟等 。包括 :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 ; 通过污水处理 , 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 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 水库的调度除了满足社会经济需求 外 ,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脉冲式的水文周期等 。 二是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 。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 括 : 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 , 保持河流纵 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 ,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 。 三是濒危或特殊物种的恢复 。着重强调的是加强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建设 ,注重水库库区的生态重建 。 2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 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 , 导致水质恶化 、栖 息地消失 、 洪水泛滥 、 适宜性和美学价值降低 。人们逐渐认识 到健全的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采取了各种技术和措施来修 复退化了的河流生态系统 。国外的类似工程河流生态修复措 施包括 : ① 人工直接干预措施 , 如重建植被 、 修建人工湿地等 ; ② 自然恢复措施 ,包括恢复缓冲带、 降低河道边坡 、 重塑弯曲河 谷等 ; ③ 增强恢复措施 , 包括修复浅滩和深塘、 修复水边湿地 ( 沼泽地 、 ) 、 森林 修复池塘等 。 □ 自然的河道 , 从河槽 、 漫滩到两岸的缓冲带存在着不同的 植被 。而经过人为调节后的河流 ,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使原有的植被群落受到损害 、 生物多样性降低 。通过在河 流滨岸建立绿色廊道 ,对现有河道除了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宽度 和自然的状态外 ,主要采取建立植被缓冲带的形式替代人工砌 农村水利水电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

: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 ,河流 摘要 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 ,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 ,三是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 ;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人 工直接干预 ,自然恢复以及增强恢复措施 。 关键词 : 河流 ; 水利工程 ; 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 X 1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河流退化已被公认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 2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自然原则 、 社会经济 技术原则 、 美学原则 3 个方面 。自然原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 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恢复与重建才是真正 意义上的恢复与重建 , 否则只能是背道而驰 , 事倍功半 。社会 技术经济条件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后盾和支柱 ,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可能性 、 水平与深度 。美学原则是指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按照上述基本 原则的要求 ,结合河流的实际情况 ,拟定以下指导性原则 : ( 1) 地域性原则 。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背 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随着环境意识 、 生态观念的增强以 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修复严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要 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 , 很有必要对河流开展生态恢复的措施 。 在实际修复中 ,很难将河流修复到原来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状 态 ,一般只是适当修复 ,以在恢复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 满足人们的需要 。 1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河流生态的修复必须以系统 、 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 景,如气候条件 、 地貌和水文条件等 ,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 性就要求我们在恢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时候 , 要因地制 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千万不能照搬照抄 , 而应在长期定位试 验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获取优化与成功模型和模式 ,然后方可 示范推广 。 (2)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演替原 以河流的整体生态系统结构 、 功能为基础 , 从水土资源开发利 用及生态环境现状出发 ,结合城市景观规划 ,以水造景 ,把水景 观融入城市景观 ,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 求及环境感受 ,以 “绿” “水” 和 作为空间基质 , 构成景观开敞的 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 ,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 、 舒适和富有情趣 的水边环境 。 当前 ,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要紧紧围绕着生态恢复和重 建为中心 ,综合采用工程技术 、 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 ,改变 以前单纯的就河道论河道 , 就环境而论环境的作法 , 确保一般 河流的流量 ,恢复洁净水流 ,保护水质 ,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和 滨水环境 ,建设城市水网并加强绿化 , 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 开阔的空间 ,并重视它的生物多样性 , 将受损河流建设成生态 型的城市河道 ,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恢复城市 水生态系统 。 收稿日期 :2008203226设计 。 则、 事物链网 、 生态位原则等 ,生态学原则要求我们根据生态系 统自身的演替规则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 循序渐进 , 不能急于求 成 。另一方面 ,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时 , 要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 展开 ,要有整体系统思想 ,不能 “头疼治疼 、 脚疼医脚” 。根据生 物间及其与环境间的共生 、 互惠和竞争等关系 , 以及生物多样性原理 ,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 , 使物资循环和能量转 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 , 力求达到水份 、 土壤、 植被 、 生物同步良性演进 ,只有这样,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才能稳步 、持 续地维持与发展 。 (3) 最小风险原则和效益最大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 性以及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 ,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在 机制认识的局限性 ,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后果 以及生态最终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 ,具有一定的风 作者简介 : 罗 波 ( 19792) , 男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 水务工 程 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罗波 险性 。只有经过认真透彻地研究恢复对象和综合分析评价 ,才 会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鉴于生态恢复与重建是一个高成本 投入工程 ,要在考虑当前区域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 , 又要考虑 生态恢复的经济效益和收益周期 ,这是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中 十分现实而又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保持最小风险并获得最 大效益是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是实现生态效 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必然要求 。 23 岸,使之成为具有栖息地 、 生物廊道 、滨岸过滤带 、 生物堤等多 种生态功能的生态河道 。河流滨岸建设线状 、 带状植被廊道 , 与山体植被 、 平原防护林网 、 城市园林等绿化带纵横交错 ,构成 多级绿色廊道网络 。除了防止水土流失外 , 还具有生物迁徙通 道的作用 。因此,在干涸河滩上 , 应以两岸建设生物防护工程 为主来逐步缩小由于断流给生态环境所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地 制宜地合理利用河道 , 在保证行洪需要的情况下 , 在裸露的河 滩上植树造林 、 种植灌草 。对于河流生态修复 , 任何修复方案 都不能只局限于河道 ,而应将河流所在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 考虑 。这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大尺度的 ,而且导致水 体退化的原因主要不是在水体中形成的 ,多是在相连的其他生 态系统中形成的 ,通过水流排放引起 。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 难度和所需时间与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 自我恢复能力以及恢 复方向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 ,退化程度较轻的和自我恢复能力 愈强的生态系统愈易恢复 ,其所需的时间也愈短 。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往往较为缓慢 , 而人为重建可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生态系统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并可缩短其恢复周 期 。在不同的地区 ,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所需的时间具 有很大的地域差异 。通常而言 ,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 自 然恢复速度比较快 ; 而在寒冷或于燥的气候条件下 , 自然恢复 速度比较慢 。因此 ,各地区为了实现各自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与重建 ,就必须遵循恢复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结合实际情况 ,选 择合理的重建模式和技术体系 。 参考文献 : [1] 浦德明 ,何刚强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J ] 江苏水利 , 2003 , (5) [2] 孙宗凤 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 [J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 (4) [ 3 ] ,李传奇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J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 王薇 (9) [4] 董哲仁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 [J ] 水利学报 ,2003 , (1) [5] 李朝方 ,赖炳秀 浅谈观澜河青湖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 [J ] 中国 2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和措施 1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 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有 3 类。 一是水文条件的改善 。水文条件的改善是指水量 、 水质的 改善 ,自然水文周期的模拟等 。包括 :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维持最小生态需水量 ; 通过污水处理 , 控制污水排放以及提倡 清洁生产改善河流水质; 水库的调度除了满足社会经济需求 外 ,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脉冲式的水文周期等 。 二是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 。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 括 : 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 , 保持河流纵 向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 ,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 。 三是濒危或特殊物种的恢复 。着重强调的是加强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建设 ,注重水库库区的生态重建 。 2 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 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 , 导致水质恶化 、栖 息地消失 、 洪水泛滥 、 适宜性和美学价值降低 。人们逐渐认识 到健全的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采取了各种技术和措施来修 复退化了的河流生态系统 。国外的类似工程河流生态修复措 施包括 : ① 人工直接干预措施 , 如重建植被 、 修建人工湿地等 ; ② 自然恢复措施 ,包括恢复缓冲带、 降低河道边坡 、 重塑弯曲河 谷等 ; ③ 增强恢复措施 , 包括修复浅滩和深塘、 修复水边湿地 ( 沼泽地 、 ) 、 森林 修复池塘等 。 □ 自然的河道 , 从河槽 、 漫滩到两岸的缓冲带存在着不同的 植被 。而经过人为调节后的河流 ,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使原有的植被群落受到损害 、 生物多样性降低 。通过在河 流滨岸建立绿色廊道 ,对现有河道除了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宽度 和自然的状态外 ,主要采取建立植被缓冲带的形式替代人工砌 农村水利水电

星期天上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和老师来到了湿地公园。一到大门口,时间还早,只见天空万里无云,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把湿地公园围成一块,清澈见底的湖水上是一座色彩斑斓弯弯曲曲的木桥,一群群美丽的野鸭子欢快地在湖面上飞来飞去“嘎嘎”地唱着歌儿。一会儿,老师就来了,带着我们沿着桥走了进去,只见桥上铺着一层层小木板,每几块木板上还有着一排排整齐的地灯,听妈妈说:“到了晚上,每座桥上的地灯都亮着,从湿地公园上面的公路上眺望湿地公园只见地灯一个个闪闪发亮,就像萤火虫似地飞来飞去,漂亮极了!到了桥正中央,我们在那做起了接力赛跑的游戏,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桥的下面,只见到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有的长在田坎上,有的长在水中央。游戏结束了,我们回到了桥上休息台坐着休息,这时,已经快10点了,只见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桥上慢步着、交谈着……,一幅休闲自在的景象。十一点半了,我们来到了公园大门口的接待厅集合,要离开湿地公园了,但它那美丽的风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还可以净化水量,改善生态环境,我想,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

一、曾与西湖齐名的西溪,面对蚕食和污染,亟待“抢救性”保护   提到西溪,很多杭州人会想起“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句,想起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西溪湿地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过程,1600年前的原始湿地,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水网密布,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在人文历史的记载中,西溪的名字也长久地留存下来,苏轼、米芾、唐寅、张岱、厉鹗、郁达夫、徐志摩、黄宾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  近些年,历史上与杭州西湖齐名的西溪,湿地生态遭受损伤,原有景致也显衰微。曾经占地60平方公里的湿地,因为受城市化扩张的蚕食,目前仅存10余平方公里。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湿地与海洋、山地等相比,改造开发的成本最低,本来就易被侵占,况且西溪湿地就在城市近郊,城市开发与发展慢慢向西溪挤靠,许多当年的湿地如今已是杭州城西商品房住宅新区密集的区块。同时,西溪湿地内村庄密集、人口较多,过度地向自然索取,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染已经压得湿地环境“喘不过气”。在这些村庄,养猪业占农业总产值近70%,最多时有2万头生猪存栏,产生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湿地环境的承受极限,一度,西溪许多水面都飘散着猪粪便的异味。池塘养鱼放养过密,也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杂乱的民居房舍、随处堆积的垃圾,更是远离了西溪原先的优美环境。  2003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做好西湖、西溪这两篇文章。借用文物考古领域的名词,这应称作是一种“抢救性”保护,如果再不实施保护,西溪湿地将遭受更多不可逆转、难以恢复的破坏和影响。据测算,如果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晚启动一年,要恢复到较好的生态状况,必须增加1亿元以上的投入。  二、试点探索“湿地公园”保护模式,既要最大保护,也不排斥适度利用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  国际环保组织“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认为,西溪有16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已不是国家生态保护区意义上的原始生态湿地,同时它又是国内大中城市中惟一的城市湿地,正因为这样,西溪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完全能够找到平衡点。”陈克林说,就像目前世界范围都非常盛行的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业,既不对生态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在经济上有所盈利,能够加大保护的投入。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杭州作为旅游名城,在资源保护和利用、游客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上可资借鉴。  “从生态角度看,西溪湿地也不适合纯粹的自然保护区模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常杰教授解释,西溪湿地目前面积仅10余平方公里,这样小的范围,如果完全封闭保护起来,自我维持、自我循环的能力较弱,当物种衰退或死亡后,缺少补充,小环境有成为生态“孤岛”的危险而难以为继。因此,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三、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西溪湿地作为次生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独特性,综合保护工程确定了环境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等六大原则。  综合保护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减少湿地的人口负载和污染源,疏减农居和厂房,大大降低湿地区域内的建筑密度。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原杭州市园文局总工程师卜昭晖认为,这是改善水质、保护生态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搬迁居民、拆迁建筑、恢复绿化,做好“减法”的类似办法,已经证实了成效。西溪湿地核心区块原有517户农居,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保留了约100幢建筑,进行削层、整修后,粉墙黛瓦的朴拙民居静静地点缀在自然环境中,内部可以提供旅游服务,总的建筑面积降至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015。其它影响景观、建筑质量差、密度较高的农居,全部拆除。拆除建筑后留下的空地则恢复植被、补种植物。补种品种主要选择苦楝、枫杨、大叶柳、竹等乡土树种,避免人工斧凿痕迹过重的“公园化”种植。同时,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污水纳管排放,或建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装置,西溪湿地水质已经在逐步改善。  为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最小干预,综合保护工程中有不少周到考虑、细心做法,尽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尽量少加干预和变动。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都没有去“惊动”,不采取清淤、沟通等人为保护措施,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于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并吸引水鸟栖息;将鱼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为缓坡,有利于湿生植物生长,为过往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再如原来西溪一带柿子树特别多,形态古朴苍凉,有许多巨大的鸟窝就筑在树枝上,水边则多见杨树柳树,有的大树向水面倾倒,历久形成奇异姿态,像这些树都没有扰动,靠人工很难栽种这样的树、达不到这样自然的效果。  今后西溪湿地内只能步行或舟行。为方便游人西溪探幽,须铺设游步道,而游步道的设计和施工颇费心思,不能简单照搬一般公园或环西湖的行人道,国外常用的架空行人栈道与西溪的环境也不太相融,最后还是采用了不规则的石板或碎石铺路,中间不打混凝土,这样能起防滑作用、方便游人,又保护了典型地貌。考虑到今后行船需要,有的河段进行了航道疏浚,河道两旁及时补种芦苇及一些沼生植物。清淤护岸时,用“贴”淤泥的办法来加固塘堤,用木桩巩固堤岸,而且特意选用可以自然发芽的柳树桩。  既然是“公园”,西溪湿地这一公共资源终将为市民和游客服务。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黄春雷说,今年5月1日,西溪湿地公园首期即将对外开放,开园后的管理、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根据西溪湿地的环境承载能力、自净能力,首期的核心景区最佳游客容量2000人,极限容量3000人,今后将通过门票销售等手段控制入内人数。同时,为了让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法可依,杭州市已将“西溪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调研范围。将西溪湿地公园的探索,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  四、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在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上千年来西溪湿地形成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护、应予保护。西溪湿地范围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一般不拆,“应保尽保”,修旧如旧。像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量恢复。首批恢复的遗迹之一秋雪庵,就是在查找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对照历史记载后修复的,再现历史文化风貌。围绕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经过前期考证,西溪湿地作为“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的史实,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证实。经过系统挖掘整理,有关西溪历史文化的大型丛书,即将出版。  水乡渔火、龙舟竞渡等西溪民俗风情画,也要重现于世,在现代都市保留一曲“田园牧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表示,将陆续选择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保留了“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也有望成为游客参与度很高的旅游特色项目。  湿地公园担负湿地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等社会功能。今后西溪湿地公园虽然设门票,但仍较多地向倾向社会效益。每周将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预约后可免费参观游览;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还将优惠减免门票。  在我国,“湿地”这个名词引入历史尚短,湿地的基本知识、保护常识也还不为人熟知。湿地公园除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应外,还有它的社会效应,向公众开放,可以成为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公众的“博物馆”,学到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西溪湿地公园将来要开辟专门的展厅,让更多普通人走近湿地文化,多一点了解,就会多一份珍惜,多一点保护的自觉。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初中

地是阻击禽流感的一个主要前沿阵地。世界湿地日的来临,再次提醒人们重视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将有助于使人类抵御禽流感的防线更加坚固。  湿地是禽鸟栖息和迁徙的重要“驿站”,也是避免人与禽鸟接触的缓冲带和隔离带。但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力,一些湿地功能受到破坏,面积不断缩减。原本充当人类阻击禽流感屏障的湿地,却成为禽流感逞凶的突破口和疫情的高发区。  候鸟被认为是携带禽流感等病毒的重要媒介,近几年来世界各地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点不少都在湿地附近。一些专家认为,湿地功能受损和面积减小,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候鸟的生存空间,使野生候鸟与家禽及人的接触机会增多,从而助长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去年11月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召开的第九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为此专门通过决议,提出要通过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来应对禽流感。与会各缔约方代表指出,由于很多湿地是跨地区、跨国家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国际、区域等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防控禽流感的大范围传播。  专家指出,要想真正发挥湿地在阻击禽流感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关键是要改变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人们应该扭转把湿地当作“荒地”而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现在,有很多地方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展了绿地认养活动,积极参与护绿,共建绿色家园。这,使环境污染大大少,空气也随之变得清新了。不过,有些环境问题因破坏力小,所以难免不会引起人们的注视。在此,我要向广大群众说明一下:一、如今科技发达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许多人家里都买了小轿车。在马路上,交通堵塞也成了常有的事儿。几乎每一天,我们601通往市里的十字路口上的车辆总是“摩肩接踵”地“挪动”着,交通运输十分困难。如果看到前方有一丁点儿缝隙,一些摩托车或自行车就会拼命往前挤,他们为的就是想快点儿到达目的地和不让别人占便宜。想快点儿到达目的地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样拼命往前挤不但不会加快运行速度,反而还会让交通更难疏通,增加运输难度。运输难度一旦加大,汽车的尾气就会在我们这块范围弥漫,导致这儿的环境受到污染,并且危害到旁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么两全其“坏”的事情,有谁会希望它发生呢?二、有些居民家里养了小猫、小狗之类的宠物,它们能为人们增添乐趣,使主人不感到寂寞是很好的,可我经常看到它们肆无忌惮的在行人走道上大小便,主人居然也不将粪便清除,还赶忙牵着小猫、小狗“逃之夭夭”。这些粪便要是拉在种植花草树木的土里也就罢了,至少能作肥料用,但是它们竟然横在人们走路的地方!这不仅令人感到恶心,还严重破坏了环境卫生,污染了空气,使空气变得浑浊,我想,它也不是让人期待的事情吧?我们居住的地球需要我们精心的“照顾”,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保护!

湿地用处 湿地定义 湿地环保措施 湿地功能 结尾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可以写什么题目呢

一、曾与西湖齐名的西溪,面对蚕食和污染,亟待“抢救性”保护   提到西溪,很多杭州人会想起“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句,想起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西溪湿地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过程,1600年前的原始湿地,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水网密布,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在人文历史的记载中,西溪的名字也长久地留存下来,苏轼、米芾、唐寅、张岱、厉鹗、郁达夫、徐志摩、黄宾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  近些年,历史上与杭州西湖齐名的西溪,湿地生态遭受损伤,原有景致也显衰微。曾经占地60平方公里的湿地,因为受城市化扩张的蚕食,目前仅存10余平方公里。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湿地与海洋、山地等相比,改造开发的成本最低,本来就易被侵占,况且西溪湿地就在城市近郊,城市开发与发展慢慢向西溪挤靠,许多当年的湿地如今已是杭州城西商品房住宅新区密集的区块。同时,西溪湿地内村庄密集、人口较多,过度地向自然索取,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染已经压得湿地环境“喘不过气”。在这些村庄,养猪业占农业总产值近70%,最多时有2万头生猪存栏,产生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湿地环境的承受极限,一度,西溪许多水面都飘散着猪粪便的异味。池塘养鱼放养过密,也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杂乱的民居房舍、随处堆积的垃圾,更是远离了西溪原先的优美环境。  2003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做好西湖、西溪这两篇文章。借用文物考古领域的名词,这应称作是一种“抢救性”保护,如果再不实施保护,西溪湿地将遭受更多不可逆转、难以恢复的破坏和影响。据测算,如果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晚启动一年,要恢复到较好的生态状况,必须增加1亿元以上的投入。  二、试点探索“湿地公园”保护模式,既要最大保护,也不排斥适度利用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  国际环保组织“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认为,西溪有16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已不是国家生态保护区意义上的原始生态湿地,同时它又是国内大中城市中惟一的城市湿地,正因为这样,西溪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完全能够找到平衡点。”陈克林说,就像目前世界范围都非常盛行的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业,既不对生态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在经济上有所盈利,能够加大保护的投入。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杭州作为旅游名城,在资源保护和利用、游客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上可资借鉴。  “从生态角度看,西溪湿地也不适合纯粹的自然保护区模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常杰教授解释,西溪湿地目前面积仅10余平方公里,这样小的范围,如果完全封闭保护起来,自我维持、自我循环的能力较弱,当物种衰退或死亡后,缺少补充,小环境有成为生态“孤岛”的危险而难以为继。因此,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三、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西溪湿地作为次生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独特性,综合保护工程确定了环境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等六大原则。  综合保护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减少湿地的人口负载和污染源,疏减农居和厂房,大大降低湿地区域内的建筑密度。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原杭州市园文局总工程师卜昭晖认为,这是改善水质、保护生态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搬迁居民、拆迁建筑、恢复绿化,做好“减法”的类似办法,已经证实了成效。西溪湿地核心区块原有517户农居,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保留了约100幢建筑,进行削层、整修后,粉墙黛瓦的朴拙民居静静地点缀在自然环境中,内部可以提供旅游服务,总的建筑面积降至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015。其它影响景观、建筑质量差、密度较高的农居,全部拆除。拆除建筑后留下的空地则恢复植被、补种植物。补种品种主要选择苦楝、枫杨、大叶柳、竹等乡土树种,避免人工斧凿痕迹过重的“公园化”种植。同时,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污水纳管排放,或建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装置,西溪湿地水质已经在逐步改善。  为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最小干预,综合保护工程中有不少周到考虑、细心做法,尽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尽量少加干预和变动。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都没有去“惊动”,不采取清淤、沟通等人为保护措施,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于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并吸引水鸟栖息;将鱼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为缓坡,有利于湿生植物生长,为过往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再如原来西溪一带柿子树特别多,形态古朴苍凉,有许多巨大的鸟窝就筑在树枝上,水边则多见杨树柳树,有的大树向水面倾倒,历久形成奇异姿态,像这些树都没有扰动,靠人工很难栽种这样的树、达不到这样自然的效果。  今后西溪湿地内只能步行或舟行。为方便游人西溪探幽,须铺设游步道,而游步道的设计和施工颇费心思,不能简单照搬一般公园或环西湖的行人道,国外常用的架空行人栈道与西溪的环境也不太相融,最后还是采用了不规则的石板或碎石铺路,中间不打混凝土,这样能起防滑作用、方便游人,又保护了典型地貌。考虑到今后行船需要,有的河段进行了航道疏浚,河道两旁及时补种芦苇及一些沼生植物。清淤护岸时,用“贴”淤泥的办法来加固塘堤,用木桩巩固堤岸,而且特意选用可以自然发芽的柳树桩。  既然是“公园”,西溪湿地这一公共资源终将为市民和游客服务。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黄春雷说,今年5月1日,西溪湿地公园首期即将对外开放,开园后的管理、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根据西溪湿地的环境承载能力、自净能力,首期的核心景区最佳游客容量2000人,极限容量3000人,今后将通过门票销售等手段控制入内人数。同时,为了让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法可依,杭州市已将“西溪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调研范围。将西溪湿地公园的探索,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  四、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在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上千年来西溪湿地形成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护、应予保护。西溪湿地范围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一般不拆,“应保尽保”,修旧如旧。像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量恢复。首批恢复的遗迹之一秋雪庵,就是在查找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对照历史记载后修复的,再现历史文化风貌。围绕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经过前期考证,西溪湿地作为“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的史实,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证实。经过系统挖掘整理,有关西溪历史文化的大型丛书,即将出版。  水乡渔火、龙舟竞渡等西溪民俗风情画,也要重现于世,在现代都市保留一曲“田园牧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表示,将陆续选择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保留了“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也有望成为游客参与度很高的旅游特色项目。  湿地公园担负湿地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等社会功能。今后西溪湿地公园虽然设门票,但仍较多地向倾向社会效益。每周将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预约后可免费参观游览;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还将优惠减免门票。  在我国,“湿地”这个名词引入历史尚短,湿地的基本知识、保护常识也还不为人熟知。湿地公园除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应外,还有它的社会效应,向公众开放,可以成为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公众的“博物馆”,学到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西溪湿地公园将来要开辟专门的展厅,让更多普通人走近湿地文化,多一点了解,就会多一份珍惜,多一点保护的自觉。

设定好文章的目录结构后,突然发现中间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章节,添加删除容易,可是其后遗症就是后面的编号都要跟着变动。比如要删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着动,添加也一样,很麻烦。  第二个情况就是参考文献的上标问题。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一般论文会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会跟着变动。  目录自动生成简单说下,将文档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设置你要设定成目录的文字的大纲级别。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一般我们会设置到3级,这样会生成1、2、3级目录。设定好后,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就可以了。格式在另外设置下就行了。  现在来说说这两个的简单解决办法。  首先都要设置成段落编号。将你要设定的一级目录设定成一级编号,二级目录设定成二级编号等等。参考文献一样,设置成段落编号。设定成段落编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插入或者删除其中的某个项目时,其后面的变好会跟着变动,所以这就解决了因添加删除中间的项目,而要同时修改后面的编号问题了。  目录的更新,只需要在“大纲视图”下点击更新目录,或者在页面视图的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  将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后,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号就可以了。然后再自己设置一下格式。  还有几种方法,从网上摘录下来的。  (一)采用书签、交叉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步骤如下:(1)在word文档末尾添加几个文献,如:[1] 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 Peter W Diane P中文Word 2002专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注意,输入时应采用word的自动编号。如果word没有自动编号,可自己插入(这个就不用细说了)(2)给每个文献制作成书签。如,选择“杨秀章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插入——书签,输入书签名(杨秀章_Word 2000中文版使用速成),然后添加。注意书签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包含数字但不能有空格,可以用下划线字符来分隔文字,否则可能无法插入。书签名最好与文献名一致,这样在它位置变化后,你仍能识别它。(图1)  (3)在需要引用文献的位置,执行插入——引用——交叉引用,类型选择书签,选择需要引用的项目,内容选择“段落编号”。至此,引用完成!(图2)  在全篇文档编完后,全选,右键选择“更新域”,编号就会改变成文献的最新位置。  还有一个通过插入脚注的方式引用参考文献。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已搜索,无重复)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对论文而言)。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具爽!存在一个小问题: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自己写啊,小朋友湿地用处 湿地定义 湿地环保措施 湿地功能 结尾

这个不同学校是不一样的吧你们学校网站上或者导师应该有要求或者范文的

关于保护湿地的论文可以写什么类型

地是阻击禽流感的一个主要前沿阵地。世界湿地日的来临,再次提醒人们重视湿地。加强湿地保护,将有助于使人类抵御禽流感的防线更加坚固。  湿地是禽鸟栖息和迁徙的重要“驿站”,也是避免人与禽鸟接触的缓冲带和隔离带。但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力,一些湿地功能受到破坏,面积不断缩减。原本充当人类阻击禽流感屏障的湿地,却成为禽流感逞凶的突破口和疫情的高发区。  候鸟被认为是携带禽流感等病毒的重要媒介,近几年来世界各地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点不少都在湿地附近。一些专家认为,湿地功能受损和面积减小,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候鸟的生存空间,使野生候鸟与家禽及人的接触机会增多,从而助长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去年11月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召开的第九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为此专门通过决议,提出要通过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来应对禽流感。与会各缔约方代表指出,由于很多湿地是跨地区、跨国家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国际、区域等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防控禽流感的大范围传播。  专家指出,要想真正发挥湿地在阻击禽流感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关键是要改变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人们应该扭转把湿地当作“荒地”而无限制地开发利用的错误观念,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家知道内蒙古的根河湿地吗?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号称亚洲第一湿地,是我国保持原状态最好,面积最大的湿地,占地面积达十二点六万公顷。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这里。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第一个跳上电瓶车,左右张望,欣赏着根河独特而美丽的风景。凉爽的风儿抚摸着我的脸,让我觉得神清气爽。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湿地中那条蜿蜒曲折,飘逸如带的河流就是根河,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曲水环保草甸,岸边矮树灌木丛生,绿意盎然。观景台上矗立着两块石头,上面刻着:亚洲第一湿地,吸引着许多游客排队与这美丽的胜景合影。观景台中间是个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儿随风翩翩起舞,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看着,看着,我仿佛来到了天庭,自己变成一位神仙漫步神游。正当我如痴如醉地享受着神仙的感觉,这时,我耳边传来游客们一阵阵惊叹声:“啊!太美了……”此番美景勾住了无数游客的脚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