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环境与发展议论文素材及范文大全初三

发布时间:2024-07-07 06:27:57

环境与发展议论文素材及范文大全初三

要领:孟母三迁,突出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作文素材:1、战国时期,教育家孟子小时候跟随母亲搬迁过三次家,被称为“孟母三迁”。直到后来搬迁到学堂附近才定居下来,这样孟子天天学着老师读书模样,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人的行为习惯。2、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因为长时间呆在鸭群之中,受尽嘲讽,自己都没有意识自己是只天鹅,后来流落在外,树立了信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说明内心的强大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经常和优秀者在一起,那么他自己也有可能变得优秀;如果经常和平庸者在一起,那么自己也可能变得平庸。我现在还是小学生,就应该和优秀的同学在一起,不与平庸者往来。不过,想要和优秀者在一起有个前提:你自己必须也是优秀者,至少在某一项、某方面是优秀的,这样才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某方面做得很优秀,如果没有一项优点,即使你想类聚,那也是枉然。作文写作方法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名言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佚名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佚名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 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 方面 21 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 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要求人类以文明倒退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 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 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 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老实说,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则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对于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 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其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 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还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 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从经济发展方针策略来看,我们不仅要在环境保护中实行对外开放,也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环境保护,因为,只有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会为外资的流入创造条件,有了资金就会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如果破坏了这一基础,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要受到严重的制约。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为发展所提供的空间有限,因此,只有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使有限的自然资源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 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如下。 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方式来看,应由处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从速度和效益来看,应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投入产出来看,应实现“低投入、低产出一高投入、高产出一低投入、高产出”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经济发展目标应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追求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为其目标的。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忽视环境保护,加剧生态条件恶化与环境质量下降,其结果只能是使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 因此,经济发展目标应该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即经济发展既要有经济目标,又要有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等综合目标。只有把环境质量纳入经济发展目标,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第三,从对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榨取性利用和浪费性使用的基础上的。这种只讲利用,不讲保护,忽视其增殖的盲目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使人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化。 因此,中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应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效保护。应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更新增殖,保护开发利用与更新增殖相平衡,实现生态经济平衡,使自然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都能顺利地进行,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的稳定持续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为此,要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树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第四,增加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问题,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欠账严重,如果不及时提高环保投资的比例,不仅旧账难清,新账又欠,而且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适当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除提高环保投资水平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使投资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 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两者协调的目标是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使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兼顾产业升级、社会和谐发展,还要兼顾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方式,要涉及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还要正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镇江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型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动力,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对政府部门失职的惩处机制。   在发展理念上,在做法上,要努力构筑以绿色理念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绿色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结构。工厂生产工艺要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减少对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分期分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严格限制工业园区扩张,在重点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力争不再开设新的工业园区。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控制开采规模,要让矿产资源永继利用。

“孟母三迁”最典型了

环境与发展议论文素材及范文大全初中

环境 【名言警句】 1、 “平静的海面永远不可能造就一个有经验的水手。” ――英国谚语 2、在知识大海的岸边徜徉,只能得到一丝泡沫,一簇浪花。只有不畏风浪投入知识的海洋,练就驾驭风浪的本领,才能获取大海中取之不尽的宝藏。 3、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 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运用思路】 艰苦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古往今来,那些有大作为者,多是在逆境中脱颖而出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个人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精彩素材1】 林德曼独身横渡大西洋 1920年7月德国精神病学专家林德曼向世人宣布:他将独身横渡大西洋这一死亡之海。理由是,他想用自己做个实验,证明强化信心,对人的心理和肌肉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在此之前,有100 多名德国青年先后加入驾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行列,但是这100 多位青年均未生还。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独身横渡大西洋是完全不可能的。 林德曼独舟出航十几天后,船舱进水,巨浪打断了桅杆。林德曼筋疲力尽,浑身像被撕成碎片一样疼痛,加上长期睡眠不足,开始产生幻觉,肢体渐渐失去感觉,在意识中常常出现死去比活着舒服的念头。但他马上对自己说:“懦夫,你想死在大海里吗?不,我一定要战胜死亡之海!”在整个航行的日日夜夜里,他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成功,我一定要成功!”这句激励的话,成为控制他意识的唯一意念,从而产生出无限的潜能。结果怎样呢?被人认为早已葬身鱼腹的他,却奇迹般地到达了大西洋彼岸。 林德曼只身横渡大西洋,给世人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值得记住的是,他发现了以前100 多名先驱者遇难的真正原因:既不是船体的翻覆,也不是生理能力到了极限,而是由精神上的绝望导致的勇气和信心的丧失。人处于无法忍受的状态时,最最需要的是激励。然而一个人最先听到的激励声音是来自于你自己的心语。无论如何,没有其他人可以像你自己那样激励你自己。别人的激励是对你的支持,自我激励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 【素材点拨】 绝处逢生依靠自信。故事有些简单,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有时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差,前进一步是海阔天空,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在身体与心理达到极限之时,也许精神意志可以帮你越过难关。 【适用话题】 “面对困境”,“自信与成功”,“自我激励”,“意志与成功” 【精彩素材2】 面对最困难的问题 许多人围着一位退休的老船长,听他讲述一生航海过程中的种种奇遇,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老船长与狂风暴雨搏斗的惊险历程。 谈到大海上不可预测的天气时,有人问老船长:“如果你的船行驶在海面上,通过气象报告,预知前方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向你的船袭来。请问,以你的经验,你将会如何处置呢?” 老船长微笑着反问发问的人:“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处置呢!” 问者偏着头想了想,回答道:“返航。将船头掉转180度,远离暴风圈。这样应该是最安全的方法吧?” 老船长摇了摇头道:“不行,当你掉头回航,暴风圈还是迎向你的船;你这么做,反而将你的船跟暴风圈接触的时间,延长了诸多,这是非常危险的。” 另一人忙道:“那,如果将船头向左或向右转90度,试着脱离暴风圈的威胁呢?” 老船长仍是摇摇头,微笑道:“还是不行。如果这样做,船身整个侧面,就将暴露在暴风雨的肆虐之下,增加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结果更加危险。” 众人不解,问道:“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老船长肯定地说道:“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抓稳你的舵轮,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继续前进。唯有这样做,才可以将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化为最小;同时,因为你的船与暴风圈彼此的相对加速度,还可以减少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你将会发现,很快地,你已经安然冲过暴风圈,迎接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蓝天。” 众人听到这里一阵沉寂,不禁为老船长的智慧所折服。 【素材点拨】 面对困难,躲没用,跑也没用,因为它迟早会撵上你,抓住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勇往直前。 【适用话题】 “直面困难”,“经验与成功”,“迎接挑战” 【精彩素材3】 一句古训挽救一个渔村 当大海啸席卷泰国南部时,当地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却早已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这场劫难。 是什么赋予这些渔民神奇的预感?65岁的村长卡萨雷说,祖辈们留给他们一条古训:“如果海水退去的时候速度很快,那么海水再次出现时的速度和流量会和退去时完全一样。” 这个渔村世世代代与大海关系密切,在泰国被称作“摩根海的流浪者”。他们整个雨季都在大海里航行,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再返回泰国。每年的4月到12月间,他们在海岸边捕鱼捉虾。在每年5月,他们会向大海祷告,请求大海的宽恕。专家认为,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确是海啸即将发生的迹象。这个时候,许多渔民只是忙于捡拾那些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而听过古训的“摩根海的流浪者”则已经向山顶出发了。 【素材点拨】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许多人已经把古训看成过时的东西了,而“摩根海的流浪者”却凭古训躲过灾难。 【适用话题】 “继承与发展”,“经验与直觉”,“经验与成功” 【精彩素材4】 沙尘暴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愈演愈烈。据专家统计,从1952年到1993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的代14次;1993年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黑风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肃河西走廊至少要发生一次,而在2000年,连续就是8次。据权威专家分析,在10-20年内,面对人口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的现状,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我国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沙尘暴证实的是环境的恶化,但沙尘暴卷起和未起时,带来的是我们心境的恶化。 【素材点拨】 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的进一步加剧,给我们带来的将是什么? 【适用话题】 “生存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心境”

环境影响人成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 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 方面 21 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 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要求人类以文明倒退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 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 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 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老实说,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则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对于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 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其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 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还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 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从经济发展方针策略来看,我们不仅要在环境保护中实行对外开放,也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环境保护,因为,只有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会为外资的流入创造条件,有了资金就会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如果破坏了这一基础,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要受到严重的制约。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为发展所提供的空间有限,因此,只有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使有限的自然资源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 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如下。 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方式来看,应由处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从速度和效益来看,应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投入产出来看,应实现“低投入、低产出一高投入、高产出一低投入、高产出”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经济发展目标应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追求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为其目标的。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忽视环境保护,加剧生态条件恶化与环境质量下降,其结果只能是使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 因此,经济发展目标应该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即经济发展既要有经济目标,又要有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等综合目标。只有把环境质量纳入经济发展目标,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第三,从对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榨取性利用和浪费性使用的基础上的。这种只讲利用,不讲保护,忽视其增殖的盲目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使人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化。 因此,中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应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效保护。应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更新增殖,保护开发利用与更新增殖相平衡,实现生态经济平衡,使自然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都能顺利地进行,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的稳定持续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为此,要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树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第四,增加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问题,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欠账严重,如果不及时提高环保投资的比例,不仅旧账难清,新账又欠,而且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适当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除提高环保投资水平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使投资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 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两者协调的目标是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使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兼顾产业升级、社会和谐发展,还要兼顾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方式,要涉及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还要正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镇江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型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动力,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对政府部门失职的惩处机制。   在发展理念上,在做法上,要努力构筑以绿色理念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绿色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结构。工厂生产工艺要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减少对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分期分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严格限制工业园区扩张,在重点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力争不再开设新的工业园区。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控制开采规模,要让矿产资源永继利用。

环境与成才有人认为逆境出人才,抱怨生活太平淡,环境太舒适,缺乏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也有人认为顺境出人才,感叹自己条件太差,运气不佳。在他们看来,客观条件对成才起着决定的作用。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强者更强,然而它也能成为摧毁弱者的精神支柱,使之更加精神不振。如果身处逆境就能成才,那么全世界的人不都成才了吗?这显然是荒谬的。所以,那种认为只有逆境才是通向成才捷径的看法是错误的。既然逆境不一定造就人才,那么顺境自然是通向成功的一座桥梁了?固然,优越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成才的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总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与它所生存的客观环境。但这绝不等于,只要身处顺境便能成才。那些意志薄弱者沉溺在优越的环境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最终依然是一事无成。因此,我不由为那些顺境成才的信仰者感叹一声:顺境也不一定成才啊!顺境、逆境都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可是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会有成功者的足迹。他们之所以成才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想一想:顺境中的佼佼者,成功之路上也无一不洒满了汗水和泪水,也留下了刻苦的钻研、苦练的足迹;而逆境中的强者,自强不息,他们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是这种意志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看看赛场上运动员脸上成串的汗水,我们得到的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答案:环境的好坏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唯一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努力的程度。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无论怎样,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的努力。那么,朋友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周围的环境呢?现在我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开始进行长期的奋斗!

环境与发展议论文素材及范文大全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  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00 认识环保标志  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  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  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看了这一系列的事例,我们应该呼吁全球人民一起努力保护环境!!!  当今世界环境日趋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负荷(废纸约占l/3),减少森林原木的砍伐,保持生态平衡,废纸(也称二次纤维)回收利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回用废纸,给造纸企业带来了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改善质量等很多好处。据有关专家测算,利用1吨废纸,相当于节约3m3木材,2吨标准煤,h电,100m3水。我国废纸回收利用随着造纸工业加快发展而迅速增长。废纸浆用量已从1995年的760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1230万吨,占造纸浆总量的41%,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造纸纤维资源比较短缺,尤其是木材纤维,所以除了回收国内废纸外,还要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外国废纸主要是木材纤维,质量好,利用价值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进口废纸量猛增,1995年进口量为89万吨,2000年进口量已提高到371万吨,比1999年的251万吨增长47.8%,2001年已增到642万吨,而且进口量还在逐年增长。力争保证相当数量的废纸供应市场,将是我国近期造纸工业发展可以期望的重要纤维原料资源……

1、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   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5、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   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6、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7、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连刮3天的这次沙尘暴,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从而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8、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9、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孟母三迁”最典型了

要领:孟母三迁,突出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作文素材:1、战国时期,教育家孟子小时候跟随母亲搬迁过三次家,被称为“孟母三迁”。直到后来搬迁到学堂附近才定居下来,这样孟子天天学着老师读书模样,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人的行为习惯。2、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因为长时间呆在鸭群之中,受尽嘲讽,自己都没有意识自己是只天鹅,后来流落在外,树立了信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说明内心的强大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经常和优秀者在一起,那么他自己也有可能变得优秀;如果经常和平庸者在一起,那么自己也可能变得平庸。我现在还是小学生,就应该和优秀的同学在一起,不与平庸者往来。不过,想要和优秀者在一起有个前提:你自己必须也是优秀者,至少在某一项、某方面是优秀的,这样才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某方面做得很优秀,如果没有一项优点,即使你想类聚,那也是枉然。作文写作方法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环境与发展议论文素材及范文初中

环境与成才有人认为逆境出人才,抱怨生活太平淡,环境太舒适,缺乏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也有人认为顺境出人才,感叹自己条件太差,运气不佳。在他们看来,客观条件对成才起着决定的作用。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强者更强,然而它也能成为摧毁弱者的精神支柱,使之更加精神不振。如果身处逆境就能成才,那么全世界的人不都成才了吗?这显然是荒谬的。所以,那种认为只有逆境才是通向成才捷径的看法是错误的。既然逆境不一定造就人才,那么顺境自然是通向成功的一座桥梁了?固然,优越的条件能为我们创造成才的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总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与它所生存的客观环境。但这绝不等于,只要身处顺境便能成才。那些意志薄弱者沉溺在优越的环境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最终依然是一事无成。因此,我不由为那些顺境成才的信仰者感叹一声:顺境也不一定成才啊!顺境、逆境都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可是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会有成功者的足迹。他们之所以成才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想一想:顺境中的佼佼者,成功之路上也无一不洒满了汗水和泪水,也留下了刻苦的钻研、苦练的足迹;而逆境中的强者,自强不息,他们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是这种意志让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看看赛场上运动员脸上成串的汗水,我们得到的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答案:环境的好坏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唯一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努力的程度。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无论怎样,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的努力。那么,朋友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周围的环境呢?现在我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开始进行长期的奋斗!

“孟母三迁”最典型了

要领:孟母三迁,突出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作文素材:1、战国时期,教育家孟子小时候跟随母亲搬迁过三次家,被称为“孟母三迁”。直到后来搬迁到学堂附近才定居下来,这样孟子天天学着老师读书模样,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人的行为习惯。2、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因为长时间呆在鸭群之中,受尽嘲讽,自己都没有意识自己是只天鹅,后来流落在外,树立了信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说明内心的强大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经常和优秀者在一起,那么他自己也有可能变得优秀;如果经常和平庸者在一起,那么自己也可能变得平庸。我现在还是小学生,就应该和优秀的同学在一起,不与平庸者往来。不过,想要和优秀者在一起有个前提:你自己必须也是优秀者,至少在某一项、某方面是优秀的,这样才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某方面做得很优秀,如果没有一项优点,即使你想类聚,那也是枉然。作文写作方法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孟母三迁 久入芝兰之室 不闻其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环境与发展议论文素材初中生初三

导语:适应环境的作文素材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适应环境的作文素材(一) 古往今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世间万物只有与它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才能立足于世。材料中的小男孩为使橡皮桶不被风刮倒,特意在桶中灌上清水,使桶在狂风中仍能驻足于地。 适应生存环境对我们高中生的发展同样重要。我的一位学姐曾对我讲过她的经历:她在初中时代是学校的尖子生,但在升入高中之后,始终无法适应高中的生活,她认为自己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同样奏效。却没想到,两次考试下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她重新调整了心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改变学习方法,最终使成绩得到了提高。她正是因为掌握了学习竞争的规律,对自己的各方面加以调整,才适应了高中生活,提高了自己的实力。材料中的橡皮桶改变了自身的情况,才适应了猛烈的风,在风的侵袭下仍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亦是如此,企业乃至国家的生存发展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企业只有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改变经营方案,独辟蹊径,适应企业竞争,才能不被淘汰。 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并非是它天生的本领,仙人掌的“祖先”身上并没有刺,但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减少水分散失,它的叶片逐渐变成了刺,提升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使自己没有被沙漠环境淘汰,同时也为沙漠增添了生机。与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样,仙人掌通过改变自身形态,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使其自身没有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人类的社会处处存在竞争,若想不被淘汰,应先静观其变,总结出社会竞争的规律,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传统方法,对自身状况进行调整,从而适应社会环境。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对世间万物来说都很重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竞争中学会成长,丰富自我,提升实力。要像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样,为了适应环境努力改变自身条件,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适应环境的作文素材(二) 生长在荒岭绝壁的松枝,因为积极适应恶劣的环境,成就了“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陷境; 生活在干旱大漠的仙人掌,因为积极适应缺水的条件,塑造了个性的身材; 叫人叹为观止的瀑布也是因积极适应,才造就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 生命如白驹之过隙,又如荷叶上的一滴露珠,虽然会遭受到许多挫折与不幸,但我们仍要以百倍的热情去面对,去适应。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志士也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昭示;与其消极等待,不如积极适应。失聪的贝多芬选择了适应,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最终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司马迁遭受宫刑,痛苦不已,但他选择了适应面对,直至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适应是一种放弃,一种接受,但并不代表随波逐流。 正确的'适应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度量,而盲目的适应却足以使我们陷入泥潭。不用纵观古今,单看我们的身边这类事情就不胜枚举。很多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竟是不适应身边的环境。而我们都知道学习的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与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这样说无外乎是给自己不学习的借口罢了。长此以往,他们的成绩将越来越差,而他们的人生也将因没有知识而空虚,岂不遗憾? 是啊!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选择,是否应该适应,也是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 适应就是一种放弃,放弃固有成见,习惯;适应也是一种接受,具有辨别性选择性地拿来;适应还是一种改变,对自己对生活环境进行适当改造。适应社会,随时调整自己的视角,心态,甚至身份,是你成功的必要前提。 朋友,面对各种适应,你准备好了么?

孟母三迁 久入芝兰之室 不闻其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46亿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46亿年后的今天,也虽风华正茂,但却不在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以急快的速度来毁灭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使地球上每天都有100个物种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在地球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虎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遗迹。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由此可见,如果人们再不重视我们身边的环境,地球将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人类啊!你应该醒悟了,不要在伤害我们自己的“母亲”,不要再让最亲的“人”为你伤心,为你哭泣。可喜的是环保问题已被世界各国引起高度重视。世界各国也相继建立起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园,使各种动物、植物也有了自己的“乐园”。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政策,治理污染企业,禁止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退耕还林、恢复湿地,从而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大气污染,还世界一片碧水蓝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为环保作贡献,在我的家乡石嘴山当然也不例外。在石嘴山市城区的东面,有一个美丽湖泊叫做星海湖,那里风景怡人,鸟语花香。而在旁边则耸立着格外奇特,引人注目的山——中华奇石山。那里的石头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数不胜数。谁可曾想到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片地方?在几年前,那美丽的湖水竟是令人发呕的“臭水坑”,而那奇石山竟是一座粉煤灰山,象只大黑熊趴在哪里。只要一刮风,那里就变得黑雾蒙蒙、遮天蔽日。是勤劳勇敢的石嘴山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将这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人间仙境,变成了今天这桃红柳绿的景象。山水怡人,湖光山色、霞光异彩……有人说:“当地球上剩下最后一只老虎,最后一只鳄鱼,最后一只熊徒劳、哀鸣地寻找配偶时,人们会看到自己的结局。”只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孟母三迁”最典型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