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5:19:32

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编辑本段隋唐至宋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是按照“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这“四柱”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四柱清册”是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四柱清册”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柱结算法”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为中国会计从单式帐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从世界范围讲,“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在唐宋时代,会计分析工作也有了进展,如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帐、户籍的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和《玉海》,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民间会计也得到了发展,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编辑本段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帐法: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项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编辑本段近代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 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端;谢霖(1885~1969)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1907)一书,为引进借贷复式簿记创造了条件。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之时,即采用现金收付复式记帐法,为中国改良中式簿记之先声。编辑本段中华民国时期  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中式收付簿记。30年代会计师徐永祚(1891~1959)发起了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拟订《改良中式簿记方案》(1933),但未能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会计师潘序伦(1893~1985)通过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图书用品社编著、出版多种会计书刊,使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过会计法及其他一些会计法规,但未能贯彻执行。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摘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浅论会计发展史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代会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随着劳动者在生产当中,不断的发展,有了记帐的说法,所以产生了会if。

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

“会计”命名起源于西周,已为我国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研究证实,西周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会计的起源提供了客观条件。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无论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以及经济制度的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西周王朝较之以前的朝代都要更注重对各经济部门的严格控制,并注重其中的财政与会计工作,以至推动了官厅会计的发展。 《周礼》中记载了许多财务会计的行为和标准,如《周礼·大宰》中记“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意思是:将宫中各官府官员的子弟按照军队的编制形式组织起米,教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每月终了统计所发月俸,年终时要统计一年所办的事情。 “会”与“计”连用成为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深刻意义和影响的专业名词,在西周时代它用以表示中国人最初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以及这一概念的最初含义。“会计”两字的连用,形成专有名词,其含义在西周有关的典章制度中体现出来,最早见于《周礼》。《周礼》中把主管会计的官员称为“司会”,会计的功能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到了战国时代,《孟子》中又记录有孔子对会计的评述。汉代《说文》中称“会,合也”。“计,会也,算也”。清代数学家焦循对“会计”予以了更详细的注释:“会,大计也。然则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周礼》称:司会掌邦国会计之法度“以参到考成,以月要考成,以岁会考成。”日成为一旬之会计记录,是在每一日会计记录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总合性质的会计记录,凡一日之计,由每笔账目核算而成,表现为“零星算之”,故为“计”;凡一旬之会计记录,由十日账目总合而成,故称之为“会”。 “月要”核算,时间单元为l个月,自然是在每旬核算的基础上产生的,故相对而言,月要为总合算之,日成是零星算之,依此类推,岁会为总合算之,月要则为零星算之。《周礼》中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意为每3年要进行一次总的会计,所以,相对3年一次的总计而言,“岁会”又体现为零星算之了。

产生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产生标志:会计作为专项职能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1、古代会计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公元1494年2、近代会计阶段1494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标志: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出版。3、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产生标志:传统会计出现两大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一是管理会计。

(一)、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兴起,并很快得到发展。11世纪末至12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法兰西的马赛、那劳阿里等城市里的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并陆续将其投入到工业及银钱业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12世纪至13世纪,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基地。13世纪至14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形成,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它所发行金币“杜卡特”已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至14世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与此同时,在13世纪至14世纪,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而通过行会所结成的资产者同盟,已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上述变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已经稀疏地可在地中海沿岸看到。”这便是借贷复式簿记得以在意大利北部城邦萌芽、产生及获得初步发展,最终促使西式簿记崛起,并取代东方会计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二)、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产生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与威尼斯式簿记、“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里程,它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改写了世界会计发展历史,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献《薄记论》,并揭开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崭新篇章。在16世纪至17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实务与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重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同时,18世纪在巩固兴旺发达起来的公共会计师事业及它在审计、复式簿记原理与早期成本会计方面的贡献,使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会计发展中心,这一历史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三)、西方复式簿记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的根本性转变。从13世纪到19世纪,在复式簿记时代700年左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其间适应早期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要来,逐步以复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取代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并较为系统地建立了“簿记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之下,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建立成本会计为立足点,以会计在公司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为基本指导思想,已在实务处理与理论方面开始朝着会计时代的方向发展转变,这一转变在进入20世纪后才最终完成。(四)、西方会计的崛起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方会计崛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军先在西欧产生、发展之必然结果,其后,它在近代会计发展史上占据支配地位,又是科学技术进步、产业革命在西欧发生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必然结果。至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转移,世界会计中心也就从英国乃至西欧转移到美国。追溯西方会计一千年改革的发展历史,是迅速的,充满了高涨的热情。(五)、西方经济的发展,使传统会计发展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入公元11世纪后,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完成,这一历史进程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然而,中世纪的鼎盛时期转眼而至,商业的兴起,城市的建立与发展,约二百年左右,西欧便很快进入到经济专业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这种演进速度又比中国快了500年左右。公元后第二个千年会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开了帐幕,此后,东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自然而然两者在会计发展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扩大,这是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1494年,被誉为“现代会计之父”的巴其阿勒发表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复式记账法,这是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8-19世纪间产业革命的兴起,股份公司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现代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年,美国第一次讨论会计原则,将会计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来指导实践;为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使传统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个分支。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就用符号、图画记录狩猎的收获。在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主要用来管理国家层次上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而民间所用的会计一直是比较简单的,直到元朝时,会计在民间的应用才达到可观的程度。古代会计阶段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近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写什么

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编辑本段隋唐至宋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是按照“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这“四柱”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四柱清册”是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四柱清册”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四柱结算法”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为中国会计从单式帐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从世界范围讲,“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在唐宋时代,会计分析工作也有了进展,如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帐、户籍的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和《玉海》,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中国民间会计也得到了发展,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编辑本段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帐法: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项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编辑本段近代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 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端;谢霖(1885~1969)与孟森合著的《银行簿记学》(1907)一书,为引进借贷复式簿记创造了条件。1908年大清银行创办之时,即采用现金收付复式记帐法,为中国改良中式簿记之先声。编辑本段中华民国时期  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中式收付簿记。30年代会计师徐永祚(1891~1959)发起了改良中式簿记运动,拟订《改良中式簿记方案》(1933),但未能广泛推行。与此同时,会计师潘序伦(1893~1985)通过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图书用品社编著、出版多种会计书刊,使借贷复式簿记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过会计法及其他一些会计法规,但未能贯彻执行。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WER23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导致人类最早的记录、计量行为产生的历史动因。   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行为产生的历史动因,首先取决于生产发展水平,而衡量生产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是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人类正是在有了生产剩余物品这个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学会了储备,并学会了对储备物的管理;其次是由于社会生产发展到足以维持生存的水平,或足以保障人类自身生产正常进行的水平,才能围绕剩余物品的合理分配,保障这些物品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人们的不断需要,从而萌生了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观念与行为。

随着劳动者在生产当中,不断的发展,有了记帐的说法,所以产生了会if。

会计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部分

产生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产生标志:会计作为专项职能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1、古代会计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公元1494年2、近代会计阶段1494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产生标志: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出版。3、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产生标志:传统会计出现两大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一是管理会计。

浅论会计发展史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代会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会计”这个词出现在遥远的古代,至今已有几千年。只是具体地说来,“会计”起源于何时,有三种不同说法。一、起源于夏代。 有人说,“会计”这个名称的起源和治水的大禹有关。《史记》记载,大禹在江南某地会见诸侯,论功行赏,然后就死了,就地而葬,所葬之地命名为“会稽”,说这个会稽就是“会计”的起源。不管这个说法是否可靠,毕竟也能自圆其说,只是给人的感觉多少有些牵强。 二、起源于西周。 有人说,《周礼》中记载了“司会”这个官职,负责官府财会方面的职能,所以认为会计起源于西周。三、起源于战国时期。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各种著作,而这些著作中多次出现“会计”、“计会”等词语,还有人专门对这些词的数量作了统计。总的来说,上述三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不具备十足的说服力。有人对这三个说法都作了反驳,认为“会计”这个名称的起源是长期发展的结果,不是某个时期能完成的,而且夏商周时期人们对会计的认识还不明确,古籍中出现“会计”这个词也仅是偶然,所以他们认为以上三种说法都不科学。究竟“会计”这个名称起源于何时何地,其实对现代会计人影响不是很大,作为业余兴趣进行一般了解即可。不管怎么说,在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中就出现了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虽然和现代会计差别非常大,但可以肯定那个时候就已经逐渐产生了会计及其命名的行为。

随着劳动者在生产当中,不断的发展,有了记帐的说法,所以产生了会if。

服装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摘要]本文从服装的审美审美与功能结合、个性与时尚结合 、 品位与文化结合.提出了与这些发展方向适应的企业营销策略, 即注重产品设计的创新度、发挥终端市场中导购的作用及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推广。  [关键词]服装市场 消费心理 审美 品牌效应  服装行业是集艺术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行业市场份额是衡量服装整体设计、生产、销售是否成功的标尺,如何有效地把握现有市场份额、并不断开辟新市场是现代服装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对服装市场的研究中,企业生产不仅要考虑技术层面的相关问题,要时刻关注消费市场中的各种消费审美心理因素.服装的设计生产过程,也就是设计师和生产者对潜在的着装者 (消费者) 进行艺术表达和寻求 审美认同的过程,而着装者 (消费者) 也正是通过服饰的选择达到与设计师在风格样式、审美情趣以及德行品格上的默契与沟通。对消费者消费审美心理趋势与购买行为的客观分析势必也是对使企业更好地掌握消费趋势、 扩大市场占有率, 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积极思考。  一消费审美心理发展趋势特征分析  流行,变化莫测,它的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相互模仿效应的结果,即所谓的穿着的人多了便构成了流行.那么在流行中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心理,也称得上是因时、因地制宜.当前, 服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已渐趋成熟,并呈现出几个相互结合的特征。  (1)服装作为艺术的审美与功能的结合  随着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生活正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的方向发展,服装作为一种艺术其功能不仅仅在于遮体和保暖,而更多在于道德、 审美、 认同和表现 。所谓的审美功能,就是服饰不但要对引起羞耻感 的部位进行遮掩 , 而且要对身体进行美化,使之在视觉上取悦于人。服饰的认 同功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共同的服饰符号,体现我们对特定的部落、氏族、团体、阶层、职业角色、民族或社会的认同,以及心理和情感的归属。这一类的认同体现的是个人与某个社会群体的一致和相同,因而可以叫做社会认同。另一方面, 人们也通过服装体现自己与其他成员的不同,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特征。  (2)服装艺术的个性与时尚的结合  现在的服装已成为了反映着装者社会性的一种无声语言,所以那些标榜自我存在、显现自我主张、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服装必会受到消费者、 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在现代人眼里, 时髦、有创意的服装,能够张扬个性,可以更好的来修饰自我,当然, 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时代所赋予它的特定内涵.比如在时尚界,“波西米亚” 风格成了追求放荡不羁,自由浪漫的代名词 , 而“波乔米亚” 风格,也成了演绎小资情调的最好方式, “ 朋克、嬉皮”风格,是反叛精神、思想颓废的代表等,这些现存的服装风格同时也代表了未来服装消费的发展方向之一。  (3)服装艺术文化个性时尚与风格相结合——品牌效应  服装品牌的这种文化意味吸引着人们的向往和追求,尤其是国际名牌.如当消费者认定某一个品牌适合自己穿着时,便显示出对其情有独钟的非凡热情,于是对这种认准了的品牌有了感情上的依托, 品牌也就作为一种能激发人们情感的形式而存在.由此,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服装时便产生了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朦胧概念。  现代人们在服装艺术上占主导地位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 是通过服装设计师们无数 的体验、沉思和奋斗,经历无数局部 的变革,最后才形成一个总的服装流行趋势。服装风格在形成 的过程中,既突破传统服装文化模式,同时又继承着传统模式的很多特性,使风格作为固定的文化特征,保留在地域或民族的文化传统 之 中。然而在当今日渐一体化的世界环境中,服装风格有着单线的发展危险趋势,服装文化的趋同性既是现代社会的一 大时代特征,又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尖锐斗争最激烈的阶段。 二、服装生产企业企业对消费审美心理的趋势的掌握  服装企业以赢利为出发点,他们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有效策略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以达到赢利的目的.而对服装市场中消费者审美心理趋势的研究正好满足 了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1) 服装设计中流行趋势的把握  由于流行趋势的世界同步性正在逐步加强,因此有效把握流行趋势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正确掌握最新流行预测资讯,就有可能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毕竟,追逐流行的消费群体占绝大多数,因此有效掌握流行元素、充分挖掘目标消费群的时尚需求与诉求点,才能最终诱发消费者购买欲。  在预测流行趋势中,可以两方面作为重心:(1) 做深入细致的服装市场调研,包括服装原辅料市场,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状况分析顾客群的购买心理趋向,以及对流行元素有效捕捉,便于及时运用到新设计当中;(2) 可根据企业及设计师在业内多年积累的经验,对新的流行做出判断,对流行色、 流行款式、 流行面料 等作尽可能有效的预测。  从这种意义来看,穿着者的审美素质影响着设计师的素质与服饰文化的发展方向。从深层来看,现代的人们注重表现美,更多地注重服饰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适合于特定 的场合和自己的风度, 甚至不满足于设计师现成的安排, 而乐于按照自己的心愿去挑选、配套, 去“篡改”设计师的作品,淡薄“权威”,去创造和表现自己的个性内涵,让服饰折射出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所有一切的实现 ,就需要较高的审美素质作为前提 ,从这层意义来看, 穿着者的审美素质决定和发展着设计师的素质与服装市场中西的消费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  (2) 销售过程中抓住消费真的心理  在企业对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虽然服装卖场、 商品的组合搭配与陈列所表现的情节性和艺术性能够使顾客产生兴趣与欲望,但现场销售人员的素质也不容忽视.一般情况下,当其与消费者初步接触、尚未进行语言交流及深人了解之前,往往凭着对方的穿着打扮估计对方的着装情况, 以判断顾客的着装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于服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彰显身份的面具角色, 因此销售人员还必须作好 引导工作,宣传企业服装的新概念及流行趋势,强行促成流行导向,并且通过强化对生活方式的介绍与倡导,为消费者争取到变脸的机会,实现其购物过程中与结束后的愉悦与满足感,从而使其对该品牌的信任感与忠诚度增强。  (3) 塑造品牌形象  由于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对企业及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充分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实现品牌经营,发展自身优势,提高知名度,形成极大的感召力, 希望以明确的定位和理念来培养忠诚的顾客群.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通过市场成功运作,将会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及强大的生命力.统一价格、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配送、 统一服务,为服装产品送上了品质保险单,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也赢得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从而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另外,在着力打造 自主品牌的同时, 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满足多样化需求、 扩大高端市场分额、 提高其技术含量都成为重中之重。 当企业成功地树立起 自己的品牌后,他们还可以尝试生产冠以这种品牌的其他产品以拓展市场,因为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购物行为。  三、总结  通过对服装市场中消费审美心理趋势的研究可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盲目从众向理性消费转变,且越来越注重审美体验,消费心理趋于成熟. 基于这种变化给企业营销策略带来的影响,服装企业需深入了解 目标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购 买动机,掌握各种消费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有效预测服装消费趋向、制定合理的服装生产和经营策略.当然,随着人们对服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及个性化、多元化的风格特征成为未来服装流行趋势的主流时, 企业也必须在自身产品风格定位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以满足消费者自我实现的诉求。

范文题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应用》  将服装款式的设想变成服装成品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内容,即从开始构思、画设计图,到选择面料、裁剪、样衣试制,直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服装成品为止,这一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被称为服装设计。美学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融入到服装构图、设计图绘制、面料选择和裁剪、样衣试制中,有助于完善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继而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感,同时也为设计师们设计服装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史林编著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在回顾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外延、创造性思维、要素、程序、形态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让设计者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读全书,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  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一书结构清晰明了,章节安排逻辑性强,便于读者获取所需知识。全书共由12章节构成,其中,第一章“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理清了服装设计的由来,分析了影响服装设计的发展背景,且从个体设计师主宰流行阶段、设计师群体主宰流行阶段、大众设计师共同创造流行阶段探讨了服装设计师与流行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设计的类型、范畴和服装设计的概念、属性;第三章“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具体讲述了服装的静态美、和谐美、自由美及服装设计师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第四章“服装的分类”从礼服、日常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等4个方面探析了服装的种类;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诠释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象形思维、辐合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六章“服装设计的要素”主要概述了面料、色彩、款式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服装设计的程序”明确了“准备→构思→提供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缝制工艺设计”这一完整的服装设计流程;第八章“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指明了服装美的最高形式和服装美的终极目标;第九章“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解释了纽扣、面料纹样等要素给服装带来的效应;第十章“服装的系列设计”表明了系列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服装的款式与流行”主要阐释了流行的概念、发展和特征,回顾了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第十二章结合中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展示了服装设计的魅力。  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该书的编著目的在于告诉年轻人,服装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参与合作的精神。对此,该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了服装、服装设计的发展史,还阐述了服装设计师的素养、服装设计遵循的法则以及服装设计的含义与步骤,内容全面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在讲述内容时,注重详略安排、重点突出,其中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为全书重点,从3个方面回答了“如何让设计师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的问题:其一,要拥有服装设计的逻辑思维,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实用因素和生产因素;其二,注重服装设计的形象思维,锻造自己的设计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三,学会用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用辐合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加减法、极限法、组合法、逆向法、变更法和联合法。三者相结合,从本质上说明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艺术创造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脱离包装人体、制作工艺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3图文丰富,指导性强  该书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创意”展开论述,对服装设计的历史、要素、流行因素、程序、创意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国内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详细地讲述了从灵感到设计以及最后怎样完成作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书中不吝笔墨、旁征博引,为读者准备了大量图表,这也有力地支撑了书中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就图画而言,其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知识结构图、人体图、流程图等,如第三章第2节“图3-4”运用思维导图阐明了服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第八章第1节“8-11”和“8-12”采用人物画说明服装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在于重点突出。  作者:顾晓晴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创学院  (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设计:有思想、有规划、有计划的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服装起源:一、据考古发现人类用其它材料掩盖身体的行为发生在距今65万年以前。现在对服装起源说主要有四大学说:1、气候适应说(被动穿衣没有设计意图);2、人体保护说(被动穿衣没有设计意图);3、遮羞说(宗教学说,科学证明这一学说是错误的,但很多宗教徒信仰这一学说);4、异性吸引说(有思想、有规划、有计划,按此学说服装设计起源应在此时)。二、据考古发现,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约45万年的时候,就能用一些自然材料来缝制服装、用兽牙和小石珠等装饰服装、用赤铁矿粉给服装上色并画上图腾,发展到这一时期人类已经开始有思想、有规划、有计划的在服装上传达设计意图了。注:以上我说的四大学说是我的知识能认可的学说,与其它观点无关。

下面学术堂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关于服装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题目,论文的选题是论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的选题有很多的奥妙,比如说选择的论文查重的题目是从小处着手的为最好这样在论文查重的时候就不容易重复  毕业论文怎样写,从准备开始写论文到论文完成要有期限,有一个时间范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要合理安排论文的各个环节工作,比如说论文题目的准备,论题的评审在什么时间点做预答辩,关于时间节点的提交材料以外,还要自己提前做好功课清清楚楚知道什么时间点,应该提交哪些材料  在论文细节方面要按照学院要求的论文格式进行编写否则格式如果过于随意没有达到要求反倒舍本逐末这样查重的时候很可能会影响论文查重的最后的结果  但是在写论文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能抄袭别人的论文,目前知网的查重能力想必大家都听过,如果重复率过高的话,对自己写论文的时间也有很大影响的  这些就是针对服装毕业论文怎样写的说明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